登陆注册
4306100000034

第34章 雍正本性(2)

书法为六艺之一,清代的大多数皇帝都醉心于书法,其中尤以康雍乾三帝为最,占文稽古,文采风流,为历代帝王中所罕见。而雍正的书法,则是三帝中最精妙的。雍正自幼师从明末的内侍张、林二人练习书法,年纪稍长一些之后,则由翰林沈荃交其习董其昌书法,雍正对董其昌的书法,刻意临摹,爱之入骨。《清朝野史大观》引《独学庐二稿》说:“明华亭董尚书(其昌),真迹绝少,盖由圣祖最爱董笔。当时海内佳品,玉碟金题,汇登秘阁,唯题‘玄宰’(董其昌字),以上一字犯御名,臣下不敢进览,故尚有流落世间者。”受雍正的影响和鼓励,在他在位年间,社会上都纷纷推崇起董其昌的字来,以致书法界一时成了董字的天下。

除此之外,雍正帝还临摹父亲康熙的字体,而康熙的舔笔落墨,点画固然壮满坚实,饶有力度,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字的结构稍觉呆刻,从而导致风姿神韵,并不显得那么的爽利自在,平心而论与汉唐名家相较,显然落了下乘,但是虽说有鉴于此,雍正还是心无旁骛的,执著如此,久而久之几乎可以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只是笔力笔劲稍有不同而已,雍正也因此获得父皇的赞赏而给康熙帝留下了好的印象。

雍正字清丽挺秀,功底深厚。他的书迹流传,《耕织图题诗》是写得较为得心应手的一种。图上题诗,有《耕》、《浸种》、《络丝》、《纬》等五言律诗多首,大致为一图一诗。题诗采用行草形式,行中央草,以行为主。从所题书法看,其风格大致在于飘逸洒脱,构架有型,并且每一行与每一行之间,多半安排得疏疏朗朗,显系受他父亲圣祖喜爱董字分行布白疏秀的影响。然而从造诣看,他的草书如《御选语录序》等,其基本风格,还是和行书相去不远的。而他写于雍正十三年(1735),即临崩那年的《经海一滴序》,由于点画清圆,结构凝敛,比起清高宗乾隆书法仿效赵孟颊,更是开其先声了。

雍正的书法,平时以行书写得最多,水平也最高。他所流传下来的《朱谕》,多少反映了他在行书方面所达到的造诣。

《朱谕》是写给臣子们看的,以表示皇上对于某人某事的倾向性意见,所以以易辨易认的行书为最切实用(楷书则太费时,草书则难辨认)。谕上书法,点画瘦劲,虽为小字,可却笔笔清楚,绝无拖泥带水和半点含混之处。构字则流畅工稳,疏密相映,妙在稳健之中,不时地透出几丝姿媚,从而使人感到一种寓神奇于平淡之中的妙趣。再看通篇布局,气息清旷,密有疏,也为这些《朱谕》,平添了不少风韵。

而《御选语录序》的字迹,则是和佛家语录有关的雍正草书精品。也是流传下来的比较罕见的雍正草书作品。

从雍正的书迹流传看,大致以行书为主,很难见到草书,所以杨启樵说:“世宗擅书法,流传于世间者,类多行书,以草书出者,弥足珍贵。”

总之,雍正的书法,虽在笔锋笔意上与乃父康熙相似,但是其作品的艺术水平却远远胜于乃父,当然更是在自称文采风流的乾隆皇帝之上了。

日本学者稻叶君山的《清朝全史》中评论康雍乾三帝书法时也说:“乾隆书法虽妙,但少气魄;而康熙帝则骨力有余,丰润不足;而雍正之书法,有才有气,不类王者笔迹。”

二、雍正生活情趣:爱好瓷器和绘画艺术

雍正皇帝身为阿哥时候,故作“富贵闲人”,用大把的时光饱读了不少诗书,也就培养起对艺术品非常高雅的鉴赏品位。

在位十三年,雍正不仅十分爱好瓷器,且直接干预瓷器生产,并亲自决定瓷器的造型和装饰.甚至在养心殿还建了个小瓷窑。

景德镇御厂的制瓷方面,雍正四年(1726),他命令年羹尧总理御厂陶务。唐英也于雍正六年(1728)八月进驻景德镇御厂。在造办处与御窑厂两者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雍正七年二月,年希尧制作并上交进第一批供珐琅作制作瓷胎画珐琅用的“有釉水磁”。这里需要指出,唐英在雍正六年(1728)八月进驻景德镇御厂,与此次上交“有釉水磁”仅隔半年,在此期间,根据唐英《瓷务事宜示谕稿序》所记载:“予于雍正六年,奉差督陶江右。陶固细事,但为有生所未经见,而物料火候与五行丹贡同其功,兼之摹古酌今,侈弁崇庳之式,茫然不晓,日唯诺于工匠之意者,惴惴焉,惟辱命误公之是惧。用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

雍正时期,青花瓷的制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制作的青花瓷色泽青翠光艳,清新明快,层次清晰,尤其是蓝色,像蓝宝石一样鲜艳明亮,晶莹光润欲滴。而珐琅彩瓷在康熙时期引进国外珐琅材料创制,雍正时期珐琅彩瓷一改康熙时只绘花枝、有花无鸟的单调图案和华丽风格,转而将珐琅彩与中国传统书画相结合,形成了以白地彩绘为主的清丽雅致的面貌,淡雅有趣。宫中档案中有不少关于雍正时期责令烧造珐琅彩瓷的记载。

雍正十年(1732)六月十三日,太监传旨:“今日呈进画珐琅藤萝花磁茶圆,再画珐琅时不必画此花样。其百蝶碗画得甚不细致,钦此。”由此可见其重视程度。

后人评价雍正珐琅彩瓷有四绝:“质地之白白如雪,一绝也;薄如卵幕,嘘之而欲飞,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珠,鲜艳纤细,蝶有茸毛,且颈颈竖起,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有蝇头,四绝也。”雍正时珐琅彩瓷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超的技术成就,画工精湛是其根本原因。

雍正还喜欢穿古装让别人画画,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十二美人图》。《十二美人图》其实原名《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本是绢画。只因画幅中绘有雍正为皇子时所号“破尘居士”落款的条幅,所以曾一直被误定为《胤禛妃行乐图屏》。朱家潘先生据内务府雍正朝档案考证“只是‘美人绢画十二张’而已”,因此,将其定名为《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似更为恰当。此套图屏是为圆明园定做的,原贴于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围屏上,雍正十年(1732)八月间才传旨将其从屏风上拆下来,因此,图中求实写真的园林景致表现的应是初期圆明园的实景。此套图屏表现出雍正雍容华贵的审美情趣,真实地还原了宫苑女子品茶、赏蝶、沉吟、阅读等闲适生活情,还以写实的手法逼真地再现了清宫女子冠服、发型、首饰等当时宫中女子最为流行的妆饰。十二幅图分别包括:《倚门观竹》、《观书沉吟》、《立持如意》、《持表对菊》、《消夏赏蝶》、《博古幽思》、《捻珠观猫》、《烛下缝衣》、《烘炉观雪》、《倚塌观雀》、《桐荫品茶》及《裘装对镜》。

《雍正十二月行令图》也是比较著名的,这是一组表现雍正皇帝日常生活的作品,按春、夏、秋、冬四季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分别为“正月观灯”、“二月踏青”、“三月赏桃”、“四月流觞”、“五月竞舟”、“六月纳凉”、“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赏菊”、“十月画像”、“十一月参禅”和“腊月赏雪”。从描绘的景物判断,表现的对象应为圆明园。画面以山水楼阁为主,建筑描绘细腻,其中既有中式园林建筑,又有西式亭台楼阁,更有中西合璧者,画面的景观可能是画家以圆明园的建筑结合自己的想象而创作的。圆明园是雍正做皇子时的封赐,他解释说“圆明园”的赐名大有深意:“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雍正三年(1725)八月圆明园兴修一新之后,雍正皇帝经常在园中居住并在此办理公务,他明谕百官“每日办理政事与宫中无异”。这十二幅行乐图展现了其在圆明园生活的各个场景,也表现了十二个月的不同节令风俗。其中有一幅是画他偷桃子,还有一幅是画他在洗脚,看了让人发笑,从他的这种自娱自乐我们可以想见他的可爱和充满魅力之处。

雍正喜好绘画最重要的表现,还有《雍正耕织图》。《雍正耕织图》共有图四十六幅,耕图和织图各为二十三幅。为设色绢地手工绘彩本,将中国传统画法与西洋透视法相结合,刻画细致入微,充分体现了雍正时期“精、细、雅、秀”的艺术特征,通过一幅幅恬淡而形象的生产劳动的画面,真实反映了当时耕织生产的全部过程和农业科学技术的运用,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农业科普画册”。每开画上,都有雍正的亲笔题诗,展现了他颇具个性的行草书法,它将二王的灵秀、晋唐的古朴及董其昌的逸气熔为一炉,具有大家风采。由于雍正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不多,这套珍藏画册对书法爱好者尤其是帝王书法爱好者来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鉴赏和收藏机会。诗词方面,雍正帝流传于世的诗篇也并不算多,在雍正《耕织图》上是一个集中的展现。该图还流传到了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地区,对亚洲的农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这是一份全景记录古代农耕生活的重要历史文献,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从另一方面来说,该图还别出心裁地把图中刻画的农夫和农妇的形象,都画成雍正自己与福晋的面容,是他力图表现他对恬淡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农业亲力亲为的意愿。

在生活上,他也是很有情趣的,他喜欢当服装设计师,对衣着和小饰物也有心情指手画脚,关于手绢的颜色和花样还能专门出几篇上谕。

三、喜欢玩狗

如今这大城市里,小区内外到处都是狗的身影,玩狗成了都市人不可或缺的嗜好,宠物店和宠物医院也到处都是,可是,宠狗并不是现代人才有的嗜好,早在二百多年前,雍正帝就非常喜欢玩狗。

雍正皇帝让太监在宫内养了许多只小狗,常常忙里偷闲去逗弄喂养它们。狗本来就聪明有灵性,小狗更是憨态可掬,确实是生活中的调料。雍正还亲自给他们赐名,其中他最喜欢的两条狗就叫做“造化狗”和“百福狗”,为此,闹出许多让后世人觉得啼笑皆非的事。

雍正曾为造化狗设计过一种老虎式仿丝面软里子的套头衫,做好后,他又认为套头衫没安耳朵,造化狗穿上后,耳朵只能窝在衣服里,非常不舒服,便命人在虎式套衫上再加上两个耳朵。他还为百福狗设计过一件麒麟式仿丝面软里子的套头衫,做好后,雍正又不太满意,命人在麒麟套头衫上再安上眼睛、舌头。这样一来,百福狗的眼睛从麒麟眼中露出来,俨然一个活生生的麒麟了。除了仿丝料的狗衣,雍正还多次下令制作了许多虎皮狗衣、猪皮狗衣、豹皮狗衣等等。每个狗衣,都经过狗试穿后,由他亲自认真察看,不容许丝毫马虎,稍有不妥,就必须返工。比如狗衣上的纽襻钉得不牢固,就要重新钉一遍。有的狗衣做了皮托掌,雍正帝认为不好,就要拆去或重新做一个漂亮的换上。

雍正帝不仅亲自定做狗衣,还亲自为狗定做狗笼、狗窝、狗垫等各种用具。例如雍正六年(1728)他曾命人制作了一个精巧细致的小圆狗笼。狗笼用竹子做架,用一种很讲究的藏族手工生产的羊毛织品做罩面。雍正的爱犬住在如此舒适的安乐窝里,真可称得上是“百福”和“造化”了。

四、喜好鼻烟和鼻烟壶

雍正皇帝为了让国家风气浩正,极力倡导禁止烟草的种植和吸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雍正帝却与鼻烟和鼻烟壶结下了不解之缘。

雍正以前的皇帝是不吸烟的,包括鼻烟也不闻。但作为一向标榜“敬天法祖”的雍正皇帝,正是在倡导禁止烟草的时候,自己却染上了闻吸鼻烟的嗜好。

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帝不仅嗜好鼻烟还特别的喜玩鼻烟壶,他曾下旨为他烧制鼻烟壶,并亲定式样。我们甚至通过雍正帝对于鼻烟壶制造艺术的要求的挑剔,看得出他还是一位鼻烟壶艺术的鉴赏家呢!如在雍正帝八年(1730)的档册中记载:

十一月二十日,内务府总管海望持出黑地珐琅五彩流云画玉兔秋香鼻烟壶一件,奉旨:玉兔不好,其余照样烧造。钦此。

同日,内务总管海望持出桃红地珐琅画牡丹花卉鼻烟壶一件;上下云肩与山子不甚好,其余花样照样烧制。钦此。

从史料记载和雍正其间的鼻烟壶遗存看,在诸多的色彩中,雍正帝对黑色情有独钟,那个时期的鼻烟壶多为黑色或黑釉做底,或用黑红勾勒,形成了一种古朴庄重的独特风格。

为了烧造出自己满意的鼻烟壶,雍正帝不仅多次下旨,还对那些能烧造出自己称心如意的能工巧匠们给予重赏。据记载,最高的奖赏一次给了画稿人和烧造者每人白银二十两。这犒赏从荣誉上讲是至高无上的,从经济收益上讲亦是相当可观的,按当时的银价估算,二十两白银可换五百石粮食。

五、喜好喝酒

雍正喜好喝酒。雍正尤喜宁夏的一种羊羔酒,还写在密折里让年羹尧帮他寻找。雍正皇帝的这张御笔亲写字条是夹在远抚大将军、川陕总督年羹尧于雍正元年四月十八日的奏折中。条曰:

在宁夏灵州出一羊羔酒,当年进过,有二十年宁夏不进了,朕甚爱饮,寻些来,不必多进,不足用时再发旨意,不要过百瓶,密谕。

六、喜好炼丹和玄学

玄学对于雍正有着不可阻挡的吸引力。

喜好玄学,想通过炼丹成仙的皇帝,真的不在少数,包括许多明君,诸如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当然,也包括雍正皇帝的父亲康熙帝,康熙皇帝喜好玄学从雍正兄弟们的名字来看,就一目了然,当然,康熙皇帝没有造成汉武帝那样的恶果。喜欢炼丹和玄学也是相传雍正的死因之一,这将在本书的下一章中详细诠释。

同类推荐
  •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

    历史是古人活动的舞台,文化则是其中积淀而成的传统。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与文化是精神与思想的遗传基因,对现代人具有深刻的影响。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找出其本源,揭示中国传统世界的内核,便是别裁。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作者用现代的理性思维去理解历史上一些典型的事例。对于人们耳熟却并不能详的一些历史故事,书中细致地加以拆分,一步一步进行分析,对于故事的出路或结果,提出多种可能性,然后通过排除法,得出历史自身呈现出来的结论,并分析出为什么只能是这个结果的道理。书中讲的道理,事关价值体系,都是大道理。但不是空洞地讲道理,而是建立在大量的细节描述基础上。
  • 匡宋

    匡宋

    (新书《魔法碎天》已经上传。)求支持……
  • 权握天下

    权握天下

    谁不想快意恩仇?谁不想纵意人世?金戈铁马,万丈豪情,谁不想决胜一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很令人心动的形容,可是,真的那么令人憧憬吗?为了千里之外的胜负一线,为了自己一生的荣辱生死,有多少人不得不终生困在那高墙碧瓦的方寸天地之中,看不到千军万马的激斗,看不到生死之间的碰撞,但是,他们的手轻轻一落,就有无数的人为此战斗、死亡!他们权握天下,只手之间,翻云覆雨,代价就是一生不为人知的步步惊心。——————新书《紫华君》已在起点上传,正在参加女频PK,请各位朋友过去看看,如果喜欢,请收藏、推荐,有PK票的朋友请帮忙投票支持。书号:1001284女频的地址是mm.qidian.com/MMWeb/1001284.aspx
  • 亚历山大四世

    亚历山大四世

    主人公是一位来自21世纪的青年,一心沉醉在历史长河中,在一次到锡瓦绿洲的旅行中遇见阿蒙神显灵,主人公穿越到了公元前317年的继业者战争时期,并附身到了亚历山大大帝与罗克珊娜之子亚历山大四世的身上。从此,主人公利用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不凡的智慧开始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他先后打败了实力最强大的安提柯,再降服了野心勃勃的托勒密,进而击败了宿敌卡山德。然后挥军与崛起的旃陀罗笈多决战,使刚刚兴起的孔雀王朝迅速灭亡。最后主人公开始完成亚历山大大帝临死前就拟定的政策,率领他的庞大军队横扫阿拉伯及整个地中海沿岸各国。本文虽是架空小说,但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除了被主人公所改变的历史格局之外,里面的人物和事件都尽量贴近史实,读者可以从文中看到公元前4世纪比较真实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元素。该书绝不会太监,无论反响如何,我都会认真写下去。亚历山大四世QQ群:226840192
  • 云浮大帝:魔族入侵

    云浮大帝:魔族入侵

    将军白发,红颜长逝,一曲英雄美人悲歌。魔主归来,血祭吾皇,一场人魔生死之战。美人恩,将军泪。热血情歌谱写辉煌帝国。云浮,云浮,我的帝国。
热门推荐
  • 穿越之此情可待

    穿越之此情可待

    穿越成妃,却惨遭诬陷,打入冷宫。历经艰苦,终得昭雪,却不料是南柯一梦......
  • 西游哈哈记:仙魔笑惊心

    西游哈哈记:仙魔笑惊心

    幽默是现实中一切可笑因素最有价值的归宿,其妙趣源于矛盾间的内在联系,其奥秘在于令人惊异、惊奇、惊服的新颖。本书通过对《西游记》妙趣横生的各种仙、魔、妖、圣、俗变化多端、层出不穷的想象,为读者营造具有神奇吸引力并光怪陆离的生活趣味,同时绘制出社会生活和情感方寸的万花筒。本丛书汇集神话、现实万象,独领趣味新潮流。配西游人物插图20 0余幅,于光怪陆离中让人忍俊不禁。适合中青年及各类读者阅读。
  • 诡妾

    诡妾

    我是一名摄影师,一次去新疆采风,我们团队被突如其来的沙暴逼进了鬼城——哈拉和卓。他是千年狐王,千年前为了替前世的我报仇,犯下滔天大罪,人形尽毁,不得不在哈拉和卓闭关千年。他告诉我,我这一世的阳寿将尽,要我留在他缔造的鬼城中,可保我性命无忧。我不信,坚持要回到现实生活中去。然而,当我回到现实生活以后,发现我的身体逐渐发生了匪夷所思的变化,之后的经历更是一连串的毛骨悚然难道,我真的阳寿将尽……
  • 圆融做人老练做事

    圆融做人老练做事

    本书遵循“圆融做人,老练做事”的理念,将做人寓于做事中,通过平易通俗的语句、生动有趣的案例来阐述做人做事的实用策略和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教给你一把开启事业与人生成功的钥匙,智慧做人,机敏做事,在人性丛林中占据主动,在危急时刻化险为夷,在重重困境中扭转乾坤,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事业舞台越做越大。天下之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圆融做人,处处通达;老练做事,事事顺畅。两者都修炼到上乘工夫,并能完美结合,双管齐下,则攻守兼备,无懈可击,为人处世八面玲珑、如鱼得水,说话办事天衣无缝、滴水不漏,进而开创高屋建瓴、无往不胜的成功人生。
  • 《飘雪南宫2:四大家族》

    《飘雪南宫2:四大家族》

    飘雪南宫,能否永恒的洁白无暇,与世无争。四大家族,如何暗流涌动,迭起纷争。三个文明的交替,数个种族的战争,阴谋与复仇并行,爱人与兄弟交错。《飘雪南宫》,为您讲述一个被历史遗忘的故事......
  • 无双大世界

    无双大世界

    这坑爹的诱惑里一只脚踏进了是非漩涡,另一只脚被踢进了是非中,自此中西方文明发生了碰撞,当地下世界与现实之间的规则被打破,当东方世家与西方传承的战争愈演愈烈之时,神秘的影子渐渐浮现世间……
  • 香辣川菜荟萃

    香辣川菜荟萃

    川菜是以成都、重庆两个地方菜为代表,选枓讲究,规格划一,层次分明,鲜明协调。川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汇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创新,享誉中外。
  • 腹黑萌妻闷骚帝

    腹黑萌妻闷骚帝

    本书已弃,我知道说什么都没有用处,我不乞求读者的原谅,看我的书的米娜,对不起。最近个人发生了很多事情,很累,但是我会坚持写书的,这本书因为开头太差、写的时候没有构思完全就动笔、太水等诸多因素,写的不好。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观看、容忍。另外要说的是,我会开新作品,但是不一定用这个号了。真的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观看,虽说只有不过百的收藏,但是谢谢你们,还有抱歉我弃坑了。我原来说我最讨厌弃坑的作者,我也承诺过不会弃坑,但是我错了,我成为了我最不耻的那种人,我知道我说什么都没有用处,大家可以骂我,我有错在先。最后,元宵和易默水终成眷侣,白头偕老最后一句米娜不要因为我这段灰暗的语言就不开心啊!
  • 武破乾元

    武破乾元

    少年徐越,一人一剑行六千里路,遇大妖,斩邪佞!入白鹿学府,凛冬台上修行武道,一剑出而天下惊!入北荒,闯南疆,行东海,走西狄……这一路,血火相连……蓦然回首时,唯有睢阳景致最好,可脚下已然一片瓦砾……群号:205276702
  • 御天降魔录

    御天降魔录

    神魔之间的对抗在这个不可思议的世界中再次展开。这里并没有能毁天灭地的魔法,也没有能焚天煮海的力量,有的只是宇宙的知识与真理。在这智者的世界中,究竟谁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