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03700000095

第95章 艺术门类篇(3)

在实验的过程中,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他的注意:当纸板飞快地旋转时,小杠杆就传出了奇怪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他不断地对此进行思考。最后他认为,这是圆纸板上刻的切口,使小杠杆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拿起一根短针做起了试验。他将短针竖在纸板上,用手指轻轻按住。当他对准模板讲话时,短针就颤动起来。

试验结束后,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说话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针产生相应的不同颤动。那么,反过来,这种颤动也一定能发出原来的说话声音。

于是,爱迪生开始研究起声音重发的问题。

1877年8月15日,在实验室里,爱迪生让助手克瑞西按他所设计的图纸上的图样,制出一台由大圆筒、曲柄、两根金属小管和模板组成的怪机器。

12月,爱迪生公开进行了录音实验。他一边轻轻摇动手柄,一边对着振动膜引吭高歌,演唱了一首叫“玛利有一只小羊”的民歌:“玛丽有只小羊羔,雪球儿似的一身毛……”针尖在圆筒的锡箔上一圈又一圈地划动。

然后,爱迪生又把针尖移回到最初的位置,再使圆筒转动。结果,机器里飘出了歌声,和爱迪生刚才唱过的毫无二致。

留声机从此就问世了。第二年,爱迪生的留声机技术在巴黎博览会上荣获了发明奖。后来,爱迪生又把留声机上的大圆筒和小曲柄改进成类似时钟发条的装置,带动一个薄薄的蜡制大圆盘。

现在的留声机中,以激光唱机最为流行。这种机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德国科学家开发出来的。

激光唱机需要唱臂、唱头和唱针,这就将传统唱机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消除得一干二净了。它用激光扫描代替唱针,接上高保真放大机,人们就能听到音响了。激光唱机是集电脑、激光、数码技术三位一体的新型唱机。

舞蹈的由来

舞蹈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甲骨文的舞字像一个人手拿两片羽毛在跳舞。《吕氏春秋·古乐篇》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古舞分为文舞与武舞。《礼记·内则》云:“十有三年,说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意指孩子长到13岁就要教他学音乐诗歌舞蹈,先学文舞;年龄稍长,再学武舞。操武舞则手拿干盾斧钺之类。

唐代是我国音乐舞蹈发展的鼎盛时期。《新唐书》载:唐高宗在宫中亲自排练上元舞,舞者180人,衣画云彩,呈五色,以象元气,祀祠时用之。唐玄宗时,教坊有王大娘善顶长竿舞,头顶百尺长竿,竿上置木制海中神山,令小儿持降节出入其间,王大娘在下边歌边舞,融杂技舞蹈于一炉。诗人刘晏赞道:“楼前百戏竞争新,惟有长竿妙入神。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着人。”

由西域传入长安的胡旋舞,曾在宫廷内风靡一时。舞者立球上,纵横腾踏,旋转如风,妙不可言。白居易写过一首诗:“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两袖举,回雪飘砜转蓬舞……”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盛况。

交际舞的由来

“交际舞”是从民间的农民舞蹈发展来的。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民间舞蹈分为两支。在以宫廷文化为中心的封建王朝时期,民间舞蹈的一支上升为宫廷舞蹈。在以都市文化为中心的资本主义时期,民间舞蹈的另一支变成了交际舞,作为市民的休闲娱乐活动。农民冬闲或节日的舞蹈,大多以八人四对为形式,步法多“走步”、“跑跳步”等。

到了20世纪,欧洲的传统民间舞步,典型的如“马祖”、“休提士”、“华尔兹”之类发掘殆尽,美国黑人的“爵士舞”应运而生。以后舞蹈种类又继续丰富,传入阿根廷的“探戈”、古巴的“伦巴”、巴西的“桑巴”等。这些舞步大都有一定生活依据:“伦巴”舞步源于头顶重物转步时换重心的节奏;“桑巴”则是模仿棕榈临风摇曳之状。

芭蕾舞的由来

芭蕾是法文Ballet的音译。1489年,在米兰大公加里阿诺和阿拉贡的公主伊萨贝尔结婚的喜宴上,出现了以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相结合的新节目,穿着神话人物服装的“众神”载歌载舞地活跃在整个宴会上,充分施展了艺术家的才能,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这种形式的表演艺术传到法兰西后,更是风靡一时。从此,这种形式的表演便被人们称为“芭蕾”。

到了19世纪,芭蕾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并形成了意大利、法国、俄罗斯三大流派,《天鹅湖》、《吉赛尔》、《仙女》、《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许多经典作品就是在这时产生的。在当代,芭蕾和现代舞的结合又赋予芭蕾以新的生命,产生了“现代芭蕾”。

500多年过去了,芭蕾已经发展成为运用独舞和群舞,附加音乐、布景等手段,表现一种诗情画意,或一连串概念、一个故事情节,令人赏心悦目的剧场艺术。

中国芭蕾历史较短,大约是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传入的。我国第一个演出芭蕾舞剧的是裕容龄。1902年在法国的巴黎大歌剧院中,由她担任主角,演出了《希腊舞》和《玫瑰与蝴蝶》。

探戈舞的由来

探戈舞,它的步伐刚劲有力,进退成直线,节奏顿挫有致,被称为舞中之王。

大约1880年,探戈舞由布宜诺斯艾利斯下层的居民跳的米隆加舞演变而来。到了20世纪初期,探戈舞才开始被社会公众认可,1915年,这种舞风靡欧洲上层社会。

早期的探戈舞活泼欢快,到大约1920年时,音乐和歌词都变得忧郁感伤,舞步也由原先的充满活力变为平稳的交际舞步。如今,探戈舞已成为阿根廷的标志之一,和足球、烤肉并列为本国人民的三大爱好。

迪斯科的由来

迪斯科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以后在欧美的舞厅逐渐流行。

迪斯科是一种放送流行歌曲唱片供人跳舞的夜总会的简称,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流行音乐及以扭胯为基本动作的舞蹈的专称。

跳这种舞时一般播放一种专门制成的唱片,因而又叫“唱片舞会”。迪斯科音乐是一种音响的合成,录制人利用各种电声设备和电子乐器进行技巧性编织。迪斯科音乐注重情绪感染,以强烈的节奏鼓动人心。

它不像其他交际舞那样动作规范,而是可以按节奏随意发挥。它也不讲求男女配合,不重视思想内容,一般把旋律和歌词减少到最低程度,强调发挥低音部的节拍性的音型,形成像节拍器那样的不断重复,经常出现紧缩的重击节拍。

听众欣赏时,会不自觉地进入音响的旋涡之中,激动地跳跃和舞蹈,人们一跳起来就停不住。这样,迪斯科很快成为一种流行舞蹈的名称,而不是单纯的音乐概念了。

霹雳舞的由来

霹雳舞是由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迪斯科舞逐渐演化和创新而成的。50年代初期,电子工业迅速崛起,人类脑力负荷增加,生活节奏加快,使西方青年感到精神过分紧张和压抑,迪斯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放松紧张心理和消除疲劳的自我娱乐活动应运而生的。

迪斯科音乐流行了一段时间后,变动意识强烈的西方青年又感到迪斯科既不能表现人类的智慧,也不能带来美的享受。于是,美国一名叫约翰的黑人标新立异,率先在街头跳起了既有迪斯科节奏,又能反映一定生活内容的“霹雳舞”。

因此,当初把霹雳舞称做“街头舞蹈”。霹雳舞不仅具有雷鸣般的节奏,闪电般的速度,而且有一种强烈的、冲破框框的竞技要求和千变万化的节奏感,舞蹈的动作也大都是扭曲变形、痉挛、夸张式的。

同时,霹雳舞还糅合了美洲民族舞的粗犷、现代迪斯科的节奏和芭蕾的韵律。霹雳舞能使人体全部关节、肌肉、韧带得到活动,起到改善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可收到消除疲劳和健身的效果。

美术工艺

绘画的由来

旧石器时代后期,出现了绘画,其中最早的绘画属于旧石器时代的奥瑞纳文化和马格德林文化,在西班牙和法国比较集中。

在西班牙北部的长270多米的阿尔塔米拉洞穴里,有不少壁画,这些壁画集中在入口处左方,长18米,宽8~9米的“大屋子”的屋顶上。那时的“美术家”巧妙地利用岩壁的起伏,绘上鹿、马等富有现实感的动物。

1940年,考古学家发现了法国蒙地亚克的拉斯河洞穴壁画,这是一些绘在内岩壁上的彩画,保存极好。各种画像大小不一,大的5.5米,小的1米左右,约有100多幅。以马为最多,其次为牛、鹿、熊、鸟等,也有极其粗糙的人像。这些画大多是粗线条的轮廓画和剪影,颜料有黑色的氧化锰和红色及黄色的氧化铁。

漫画的由来

漫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独特画种。“漫画”一词,在历史上何时开始出现的呢?

宋代学者洪迈着的《容斋随笔》中就有“漫画”一词,不过此“漫画”并非表示画,而是一种鸟的名称。

在日本,19世纪上半叶的着名“浮世绘”风俗画家葛饰北斋(1760~1849),明确用“漫画”一词作为一个画种的名称而出现。所以说,“漫画”作为绘画品种的名称,有可能是从日本传入我国。

在我国,明确以“漫画”这一名称做为画种出现,是1904年。该年3月27日起,上海的《警钟日报》上发表的画,就冠以“时事漫画”的名称。但画幅不多,而且读这份报纸的人很少,“漫画”这一名称也只是昙花一现,影响不大。

“漫画”这一名称在中国的流传普及,始于丰子恺(1898~1975)先生。从1925年5月第172期起,《文学周报》以“漫画”为题头刊出《燕归人未归》后,陆续发表丰子恺的一系列漫画。从此,“漫画”这一名称便在中国普及流传开来。

连环画的由来

中国早就有连环画这种形式的绘画了,只是那时不叫“连环画”。在汉代,出现了单幅故事画,像孟母教子的故事画《孟母断机杼》。这便是连环画的雏形。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寺庙里出现了许多佛教故事连环画。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可以说是石壁上的大型彩色连环画。

此外,我国古时还有许多宗教故事画。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刻图连环故事画便产生了。

我国早期的连环画多数是通过石刻才完整地保存下来。现在,在山东曲阜孔庙内的圣迹殿石刻,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有完整的故事的石刻连环画。

我国第一次把图画故事书叫做连环画,是从1925年开始的。当时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一本《西游记》,定名为“连环图画”。虽然有人把以后出版的这类书称为“公仔书”、“牙牙书”、“小人书”,但统一的叫法还是“连环画”。

铅笔画的由来

“铅笔画”,顾名思义是用铅笔绘制的图画,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

铅笔画主要是指素描、速写以及绘画之前所作的轮廓等。16世纪石墨已经被开采出来运用于许多行业,铅笔就在此时出现了,但17世纪以前的画家并不懂得如何使用。直到17世纪,在荷兰画家的作品中,最先出现了用石墨(铅笔)绘制的细节。之后,油画家、建筑师和设计师们对石墨的使用渐渐多了起来。

1795年,法国化学家、发明家康特把石墨和黏土混合造出硬软程度不一的笔芯,从而使笔触可以得到控制。这使铅笔有软、有硬,类型很多,适于绘画,于是在19世纪为画家所广泛使用。

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的人物素描和肖像习作是铅笔画的典范,清晰的轮廓和鲜明的阴暗差别,在画中融为一体,优雅严谨。

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速写,风格粗犷,具有十分感人的气质。20世纪,许多画家如马蒂斯、毕加索等,继续用铅笔创作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作品。绘画发展到今天,铅笔被广泛地用于绘画的基本功训练,以及作画之前的准备工作。

铅笔画已成为绘画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年画的由来

年画和春联一样,都是为了表达喜庆吉祥的愿望。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画种,也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因为按习惯在春节时张贴,故称年画。

年画最初是贴在门上的。据历史记载,在东汉及六朝时期,就有年画了。汉应劭说过:“画虎于门。”到了唐宋,年画应用更为广泛。在宋代雕版印刷已产生,除了木版年画外,采用绘画手法表现的也很多。到了明清之际,雕版画艺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专门制作年画的作坊。如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等,都是在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

壁画的由来

壁画的前身是原始人的岩画,其来源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就产生了。主要表现的是劳动、狩猎的场面。

在建筑物上或石窟中绘制壁画,起源也很早。相传在周朝时,对人褒奖功德往往用图画在壁上描绘。到了汉代,壁画更为普遍。西汉宣帝时曾画功臣十一人的图像于麒麟阁,东汉光武帝时画二十八将肖像于凌烟阁。这些都是描绘在宫殿建筑上面的。汉代以后,由于佛教盛行,庙宇林立,壁画便同宗教结合在一起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各代,是我国的壁画发展的鼎盛时期,产生了像敦煌莫高窟这样举世闻名的杰作。

我国的壁画杰作,因为大多数留在宫廷庙宇式建筑的墙壁上,只有少数留在岩洞石窟中,所以许多壁画随着建筑物的毁灭而消失了。还有少部分壁画在墓室中,埋于地下,幸得保存。汉代壁画遗留到今天已被发现的也多是在墓室里,比如密县汉墓壁画等。

铁画的由来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以铁、铜等金属为载体进行创作的艺术,譬如景泰蓝、铁画等,其中铁画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独具魅力的一支。

铁画又称做“铁花”、“铁艺”,是用铁片和铁器制成的各种装饰画。它出现于11世纪中期(宋仁宗庆历年间),在当时的北宋非常流行。又根据明朝文震亨的《长物志》所载,铁画是“利用废铁造铁花,宋真宗时肇始于河东路(今山西省),在当时已知用无烟煤炼铁,素以盛产铁制品着名”。辛亥革命后,皖南芜湖仿造铁画。现在,芜湖铁画早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手工艺品。

关于铁画的由来,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个叫汤天池的小孩随母亲逃荒来到安徽芜湖,在江边吉祥寺住下,靠乞讨度日。汤天池12岁时,经母亲同意,到一家铁匠铺当学徒工。在铁匠铺里,天池起早贪黑,苦干三年,但是还没有学习到多少手艺,就被老板辞退了。

为了养活年迈的母亲,他就在寺边搭个草棚,做点打铁生意。寺里住着一个写字绘画的老先生,整天在寺里泼墨作画。一天,汤天池心生一念,对老先生说:“先生,我想画画,行吗·”老先生对天池打量了一番,把笔往桌上一放,冷冷地说:“你学画画?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汤天池非常气愤,他回到家里,立刻生火,决心要用铁打出字画来。从此,白天,天池上山看劲松,观青竹,到乡村看妇女剪纸绣花,到木匠铺看木匠雕龙刻凤;晚上,他在棚子里用铁打青松、劲竹,锤花铸朵,锻龙焊凤。三年过去了,汤天池终于打成一幅古松图。

到了今天,铁画艺术广泛运用于建筑、装饰等领域。

杨柳青年画的由来

杨柳青在天津市西郊,它的木版年画驰名中外。杨柳青年画产生于明朝末年,至清雍正、乾隆年间兴盛繁荣起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采用木版水印和人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有一个民间传说叙述了它的来历。

同类推荐
  • 拓展我们认识的目光(科普知识大博览)

    拓展我们认识的目光(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奇异有趣的动物世界(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

    奇异有趣的动物世界(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

    由于全书内容涵量巨大,我们将其拆为A、B两卷。A卷包括: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精彩绚丽的宇宙时空、日新月异的信息科学、握手太空的航天科技、穿越时空的现代交通、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日益重要的环境科学、抗衡衰亡的现代医学、解读自身的人体科学、走向未来的现代工业,共十卷。B卷包括:玄奥神秘的数学王国、透析万物的物理时空、奇异有趣的动物世界、广袤绮丽的地理、生机百态的植物世界、扑朔迷离的化学宫殿、蔚蓝旖旎的海洋、探索神秘的科学未知,共八卷。
  • 查看名胜古迹(科学探索的真相)

    查看名胜古迹(科学探索的真相)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读者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探索精神,这是科学普及的关键。
  • 食品安全(“科学与文化”系列科普图书)

    食品安全(“科学与文化”系列科普图书)

    食品安全是一种公共安全,也是一个国家的公共安全问题,食品安全关系到国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 发现未知的世界(走进科学丛书)

    发现未知的世界(走进科学丛书)

    1730年7月7日下午5时,在法国某地断头台前,一个人正拼命推开行刑队员套向他脖子的绞索,向蜂拥围观的人群扔出一卷羊皮纸,并大声吼道:“我的财宝属于能读懂它的人!
热门推荐
  • 末世之轮回时代

    末世之轮回时代

    一场光雨揭开了人类进化的序幕,一艘来自异星球的飞船带来了一段来自鲜为人知的秘辛。(预言:当彩色的光雨划破天空,沉没的大陆重现世间,我们将迎来一场末世浩劫。)代表正邪两大阵营的天语者,不语者即将围绕着【魔晶】展开新一轮的角逐。
  • 江山美人

    江山美人

    游戏玩家张小平被一场意外的旋风突然带进了平行世界,回到了中世纪的唐朝。他不得不按照命运的安排去履行自己的使命……他与朝廷作战、与倭寇作战、与蛮夷作战、与西洋联军作战……他在夹缝中求生存,在黑暗中寻出路;一次次血与火的淬炼,让他越战越勇、越战越强!然而巅峰时刻到来之时,困惑也接踵而来……
  • 亵渎与荣耀

    亵渎与荣耀

    乔治·圣·威尔斯利一个矛盾体,贪婪,好色,厚颜无耻,是他的代名词。但在这些里面还充斥着一些本不该出现在他身上的东西比如,怜悯,机智,和一颗勇敢的心。就这样一个小流氓似的小人物,却在泛大陆最黑暗的时候挺身而出,用他并不宽阔的胸膛迎击黑暗,并以一颗勇敢的心无畏的走在寻找光明的道路上。来!让我们一起走近《亵渎与荣耀》体会小乔治的快乐与伤悲!
  • 死亡软件

    死亡软件

    一介学生泉雄进入“骗局”,现实世界的死亡游戏,谁是敌谁是友?装备,技能,妹子,不要太多好不好。!!新人作者,望大家支持。
  • 潜婚

    潜婚

    趴在餐桌上,对着桌上的十几人,李希乐假蹙着眉,娇吟滴滴的喊道:“老公人家肚子好疼哦,好像大姨妈来了,你去买那个那个回来给我好不好嘛?”来桌的客人齐刷刷的瞟向男人,只见男人仍斯文的夹着菜,直到咽完最后一口茶,他才悠哉哉的从性感的薄唇里飘出四个字:“忍忍就好!”卧室里气温高涨,软床上旖旎一片,激情四射。正当进行到关键一步的时候,李希乐推搡着,娇喘道:“老公老公,现在不行呀,大姨妈好像又来了。”
  • 蚩尤重生之战天下

    蚩尤重生之战天下

    我,蚩尤!本不该属于这个强者为尊的大陆既然重生,我就要在这个大陆,划破天空。哈哈,什么美女?什么功法?什么武器?都是我的!看邪神蚩尤如何统治这个大陆!
  • 我是妖精,专食人心

    我是妖精,专食人心

    她是一只灵狐,修炼千百年,最终化为妖。人世间的情爱,到底是什么?她参透了人情冷暖,却参不透爱与背叛?只是爱情的伤,让她痛不欲生……
  • 触摸幸福从心开始

    触摸幸福从心开始

    本书尝试从心理的角度,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对为人处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提供了操作简便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帮助人们在了解各种人际关系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的同时,也帮助人们成为职场上、商场上、亲友圈中最有分量、最受欢迎、最能呼风唤雨的人。
  • 之道

    之道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何以为国,何以为民?何谓大者?
  • 因明正理门论

    因明正理门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