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03700000080

第80章 医药卫生篇(4)

他想,如果病人能及时了解体内产生癌的情况,早进行手术,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样会使很多人的生命得到挽救,至少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他进一步想,能不能把电子计算机与X射线摄像机联合起来,将X射线影形重叠的缺点消除,从而使人早一些发现癌症呢?

于是,他认真地开展研究,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无巧不成书,远在欧洲的英国,有一个叫亨斯菲尔德的电子学工程师,同样也对这个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两位素不相识的科学家各自研究,最后殊途同归,都取得了成功。

1972年,他们二人的研究终于结束,世界上第一台CT机问世。

CT机的构造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包括X射线发生器、接收器、显像控制器;另一部分指的是电子计算机。CT可围绕人体进行360°连续扫描,把人体需要检查的部位拍摄成数以千计的点,然后,X线显像管大显神通,清晰地显示出人体组织中5~10毫米包块的横断面。它不仅能查清楚人体异常组织的肿块、异物、包块,还能够对肿瘤究竟是恶性还是良性进行准确的判断。

CT机问世后,全世界都为之震惊!在1979年,柯马克和亨斯菲尔德这两位科学家同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助听器的由来

很久以来,人们就想了各种办法,试图改善人的听力。经过了多次挫折,助听器应运而生。

在18世纪和19世纪期间,助听器总是做成号角的形状,具体式样则有很多种类。这种工具可将声音放大,使半聋的人或听力有困难的人能够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听力不佳的人都把助听器当成宝贝。但是,这些装置非常笨重,携带起来非常不便,用起来也不太好使。

1819年,伦敦赖因公司制造出一种助听器,是助听器中的最大者。该工具提供给葡萄牙国王约翰六世。但它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大臣跪在地上,向空心扶手上端的狮子嘴巴陈述意见,声音传入共鸣箱,再通过一根管子使国王清晰地听到。

当时,助听器虽然各种各样,但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用一两根管子与耳朵相通。值得一提的是,妇女所使用的助听器要显得更加别致。比如有人创造了一种羽毛助听帽,把接收器伪装成一种头饰。还有的伪装成扇子、女用网格拎包等。此外,还出现了一种弧形扇,能够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扇骨传进听力不强者的耳中。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是着名的科学家。他对助听器非常感兴趣,想借助电子技术发明一种全新的助听器。可令人想不到的是,他最终却成功地研制出扩音器和电话。这真是科学界中的歪打正着。

扩音器在生活中非常实用,因为它能够捕获声音,并使它变成可以扩大的电压。类似的装置又可以将电流还原成声音。只是设备较大,电源又不可靠,所以由个人携带的助听器仍然没有发明出来。

1923年,马可尼公司研制出一种原型助听器,可以用电子管进行控制。但它的重量非常大,必须装在一个重16磅的盒子里。到了30年代,由于电子管的发展特点是小型化,电子助听器可以做得像盒式照相机那么大,重4磅。

可是,人们还是嫌它大了一点。1935年,科学家阿·埃德温·史蒂文斯研究出一种电子助听器,可以戴在头上。他通过安培利沃克斯公司将这种助听器投向市场。这种工具的重量很轻,只有2.5磅。

上世纪50年代,由于晶体管的出现,助听器越变越小,完全可以放在耳朵里。工具的形体虽然变小了,但传递外界声音时,却依然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医疗名称

病历的由来

病历亦叫病史、病案,是医务人员对病人患病经过和治疗情况所作的文字记录。它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也是医学科学研究中很有价值的资料。

在我国,最早的病历出现于汉初(公元前3世纪),当时称为“诊籍”,为当时名医淳于意所创。

淳于意是山东临淄人,曾任齐太仓令,所以又称仓公。淳于意勤奋好学,热心钻研医术。起初,师从名医公孙光,随后又从公乘阳庆那里学得黄帝、扁鹊的脉书和五色诊断方法,医术日渐精深。

淳于意行医于民间,使不少病人起死回生,深得人们的爱戴。但在长期的行医过程中,淳于意常常深感记忆有限。病人的主诉,往往因事隔多日而记忆不准,常常给治疗带来困难。

为弥补这一不足,便于辩证论治,淳于意便将就医者的姓名、地址、病症、药方、诊疗日期等一一详细记录下来,同时,把治愈的和死亡的病例也详细记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淳于意发现这样做对于辨证和治疗都有益处,便长期地坚持下去,并把这种记录称为“诊籍”。这便是我国最初的病历形式。

后来,有不少医生争相仿效。由于这是专门记录病人的病史,所以医生称之为“病历”。

在欧洲,病历的起源和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阿戈利斯湾的东海岸,有个伯罗奔尼撒半岛,其中有一个村子里竖立着一尊石像,这个石像就是传说中的医神阿克勒庇斯。

由于人们非常信仰医神阿克勒庇斯,因此,这里几乎每天都有不少病人前来顶礼膜拜,祈祷自己的病情早日得到根治。

为此,庙内的祭司们便专门腾出一间房子,为这些虔诚的病人治病,并将每个病人的病情、症状、治疗结果一一记录在案,作为病人档案妥善保管起来。于是,就成了欧洲最早的病历。

脉诊的由来

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有一次,名医扁鹊进入虢国(今山西平陆),恰巧虢国的国君在准备为太子办丧事。他得知太子死去还不到半日,便想去了解太子的病情。

扁鹊进入宫中,在太子的头颈、上下肢各处按切了一阵后,对国王说:“太子现在没有气绝,只是一时休克,可能还有救。他染上此病,是由于阴阳脉失调,阳脉下陷,阴脉上冲所致,并不难治。”于是,他进行了一番急救。果然,经过他的治疗,太子竟然睁开了眼睛。

这里所说的按切就是脉诊,俗称切脉、号脉、把脉。

先秦的脉诊,使用的方法是三部九候诊法,即按切头颈部、上肢、下肢以及躯体的脉。汉代以后,这种方法有所改进,医生们采用三根指头对手腕上的寸、关、尺进行按切,这种诊脉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脉诊是中医四大传统诊法“望、闻、问、切”之一,是中医辨证施治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诊断措施。在春秋时期,扁鹊对脉诊非常有研究,他在进行脉诊的同时,又创立了脉学的理论。

中医认为,血液归属于心,血管是血液的通道;心与脉有相合的特点,脉搏发源于心,能够表现重要的心脏功能。关于血液在脉管中循环不已,上下贯通,这种认识在当时世界上属于很先进的理念,因为它是血液循环的较早观念。

在脉诊中,医生还会仔细了解血液流动的速度,脉搏与呼吸、与人的七情六欲的关系,脉搏在一年四季和一日早晚的变化。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治病态度与现代科学的认识非常相符。

脉学和脉诊以经络学说为基础,从气血内通脏腑,外连四肢肌肤、骨节,从人体整体观出发,医学家认为,脉是人体整体的一部分,人体内部的变化在外部会得到具体的表现。因此,中医研究者坚信,可以由脉象的变化了解内在的变化,进而对疾病的起因和症结作出准确判断。

中医对脉象非常重视。所谓脉象,就是医生用手指能够感觉得到的脉搏形象,它包括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速度、强度、节律。正常人的脉象是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中和有力的,而且节律非常均匀,中医称这种脉为“平脉”。病人的脉象叫病脉,不同的病症会出现不同的脉象。

隋唐之际,中国的脉学开始向邻近国家及伊朗进行传播。英国近代医学家芙罗伊尔读过中国脉学经典《脉经》,接受此书的影响,还发明了一种表,专门供切脉时计数脉搏之用。

避孕的由来

避孕是指用器械或药物阻止精子和卵子相结合,达到不受孕的目的,其作用是控制人口增长。它起源于埃及。

公元前1500年,埃及的医学着作《埃伯斯氏古医籍》中提到,把蘸有蜂蜜的布团塞入女性的阴道,可阻止精子进入子宫。

公元前3世纪,犹太妇女通过采用上述方法避孕,只不过她们用的是海绵;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都采用性交后冲洗阴道的方法避孕。不过,这种方法并不能阻止精子进入子宫。

16世纪,欧洲人采用浸药布或动物肠膜缝制成阴茎套,性交时套在阴茎上,这就是最初的避孕套。1844年出现硫化橡胶后,生产出橡胶避孕套,并得到广泛应用。

1956年,美国生理学家宾卡斯发明定期口服异炔诺酮,可抑制排卵,也能达到避孕的目的。

叩诊的由来

临床医生给病人作体格检查时,少不了叩诊,因为“视触叩听”是西医诊断疾病中最基本的四种技能。关于叩诊的形成,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300多年以前,奥地利南部格拉兹镇上有个酒店,终日顾客盈门。酒店老板有个儿子名叫奥延布斯加,他常到酒店来玩。

有一次,奥延布斯加看到父亲在酒桶上用力拍打,甚为纳闷,便向父亲请教。父亲向他解释说,他拍打酒桶,并根据所发出的不同声响,从而估计酒桶里有多少酒;还告诉他说,假如酒桶上部声音响亮,而酒桶下部声音沉闷,说明只剩下半桶酒了。

后来,奥延布斯加当了一名医生。当时医生看病,只能根据病人的体征和表象来观察判断病情,很容易造成误诊。善于思考的奥延布斯加,想起儿时父亲拍打酒桶的情形,并由此得到启示。

这样,他便在家人及病人身上进行叩打试验,经过仔细的辨别,发现腹部、胸部出现某些病理变化时,叩打所发出的声音与健康人会有所不同。

根据其临床经验,在1761年,他写了《新的诊断法》一书,详尽阐述了叩诊法。但是,由于保守势力的影响,此书问世后,非但没有给奥延布斯加带来荣誉,反而招来了一片嘲讽。因此,叩诊法一时得不到社会的承认。

40年后,法国医生柯尔比萨在旧书摊前偶然发现了《新的诊断法》一书,遂欣然买下,认真地阅读后,经过反复验证,证明了奥延布斯加这一发现的实用价值。于是,柯尔比萨便向临床医务工作者大力宣传。

不久,这种叩诊法不仅为医学界所接受,而且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如今,这种方法和视诊、触诊、听诊、嗅诊共同组成了西医的检查体系。

心电图的由来

1906年的一天,一位罹患心脏病的病人来到了荷兰莱顿大学附属医院。他的心跳微弱,所有测量仪器都无能为力。医生因此无法作出正确诊断。正当大家束手无策之际,一位教授说道:“让我来试试。”

这位教授迅速地搬出一台机器,医院里的同事虽然见多识广,却不认识这个玩艺。那位教授用一根石英丝的两端连接患者的身体,再把仪器与电缆接通。没过多久,实验室里接收到了清晰的心电图。医生们很快弄清了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治疗,救了他一命。

这台神奇的仪器,就是世界上第一台心电图描记器。那位教授就是心电图的发明人——荷兰医学家威廉·爱因特霍芬。

1860年,爱因托芬在印尼三宝垄的一个大庄园里出生。年幼时,他是一位中国阿妈洪氏带大的。4岁时,他进入上海法童公立学校,从此度过了6年的小学生涯。后来,他随洪妈去她的广东老家住了一段时间。成年后,他编译了不少广东童谣,表达了对中国的特殊情感。

回到祖国荷兰后,他凭着自己的才华考入乌得勒支大学,成为病理学家P.C.杜德氏教授的得意弟子。杜德氏毫无保留地对他言传身教,甚至把自己珍贵的研究资料也送给了他。杜德氏总对他讲,目前科学界对心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希望他以后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

1885年,爱因托芬进入莱顿学院,成为一位病理学教授。1891年,他研制出了弦线电流计。他在两极强磁场之间,垂直放一根细细的石英丝。需测量组织与石英丝的两端相接时,如果电流在弦线上通过,弦线就会在磁场中发生偏转,偏转程度与通过弦线的电流强度成正比。通过这个奇特的装置,可以对组织中微弱电流的情况,进行准确的记录。

1903年,爱因托芬经过多次试验,又发明了弦线型心电图描记器。但他仍觉得这种仪器不够完美,所以一直没敢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1906年,他进行了一次临床实验,结果取得意外的成功。爱因托芬一夜成名,后来还获得了1924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麻醉术的由来

早在1800年前,中国就已在麻醉手术方面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东汉时,名医华佗治疗“肠胃积聚”,就先让病人服用麻药。他自创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病人服用此药后被麻醉,然后华佗就开始施行手术。

同类推荐
  • 生长在海洋中的植物(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生长在海洋中的植物(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以海洋、海洋中的植物、动物、食物链、矿藏、海洋中的科学以及人类在海洋中发生过的战争为主要加工、编辑素材。将海洋的神秘、浩瀚以及与人类的关系进行梳理、叙述。把最大的生物——鲸鱼、最凶猛的海洋动物——鲨鱼、美丽的珊瑚、大洋底部的锰结核,等等,一一呈现给读者。
  • 让青少年热爱科学的故事(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

    让青少年热爱科学的故事(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

    为了激发广大青少年朋友对科学的热爱,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让青少年热爱科学的故事》。这些小故事中既有讲述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是如何通过努力学习并最终成才的,也有讲述对人类生活影响巨大的发明是如何诞生的。希望广大青少年朋友读了此书以后,也能够像书中的主人公那样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科学……
  • 日常小事皆学问

    日常小事皆学问

    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于教育。谁掌握了面向未来的教育,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担当着科技兴国的历史重任。因此,把科技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从小学抓起,为培养未来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是势在必行。
  • 地球探索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地球探索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奥秘现象及其科学探索,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奥秘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人类和自然的金钥匙,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和自然的主人,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改造自然,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 医疗:疾病克星

    医疗:疾病克星

    本书讲述的是药物与医疗技术发明发现背后那些鲜为人知而又令人着迷、展示伟大人性以及科学探索精神的故事。书中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研究轶事,以及很多当今医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信息,将其一一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它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科普作品,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
热门推荐
  • 真武神洲

    真武神洲

    神洲烽火,兵燹连年!萧虎,一介平凡少年,落魄劫后军士,身怀战魔血脉,执掌人皇宝印,手提三尺长剑,吞吐真火孕养星河,且看他如何冲出重重劫难……
  • 净化管道

    净化管道

    末世来临,刘封想要活下去,上天给了刘封一个金手指,一个奇怪的管道,分裂,重组,质变,什么都可以,刘封以管道的能力,变化成管道巨人。。。
  • 腹黑总裁:天才儿子懒懒妈咪

    腹黑总裁:天才儿子懒懒妈咪

    安落瑶,安氏集团小公主。五年前,她对他一见钟情,奈何对方已有喜欢的女孩子,可她还是喜欢他,于是便设计了他让自己怀上了他的孩子。五年后,再度回国,她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单纯的小女孩,她已经是一个五岁孩子的妈妈了。她本想帮爸爸过完生日就重回法国,奈何家里人希望她能停留一段时间,而她也只好为表孝心,稍做停留,谁知道她这一停留就引来了一个超级大腹黑——她儿子的亲爹地苏凉辰是也!精彩片段:“安落瑶,胆子不小啊,偷了我的种还敢跑!”某男黑着脸说。“屁,不就是一颗种子,还你还不行么!”落瑶鄙视的看着某男。“那你就是要把轩轩还给我咯?”某男问。“滚,想得美。”落瑶怒吼。且看懒懒妈咪如何战胜超级大腹黑~~
  • 昭华散

    昭华散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爱你不悔!一念之间成为圣朝公主,城墙之后,已是和亲辽国的王妃。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她仿佛记得那时郎骑竹马来,却不知撷去了谁手中青梅。她空有琴色双绝,却城外断琴别中原,终生不启。四个皇子一夺君王,三个侍妾各有心机,斗破辽宫只为谁?她要占他全心,可他身后又有何秘密?辽原无疆,谁为她抚一曲古琴,冠名昭华。
  • 仙路行

    仙路行

    他出生之日,国亡了,家没了,亲人相继死去;他十三岁生日之时,从小长大的山村不复存在;注定孤独的路他要一个人走完全程,半路出现的她,是希望的灯火还是另一个无尽的深渊?先天帝气,天地孕育!先天帝气者,秉承天地正气,应运而生!紫微照命,帝运相生,复仇路上神魔难阻!身怀帝气,与天争,与仙争,与人争!紫微斗数,斗转星移,天道有缺,补天创世!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异界天地决

    异界天地决

    巅峰,什么才叫巅峰,是怎个大陆在我的脚下叫做巅峰,错错错,是怎个天地在我的脚下才叫巅峰。那样我就可以保护我想保护的人了。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网游之血色红颜

    网游之血色红颜

    一个美到让女人妒忌的男子,一个悍到让男人颤抖的女子,是游戏一场,还是天做之合。在女汉子的教育下的小伪娘,是越来越娘,还是逐渐坚强?这是一部宣扬正能量的故事,虽然存在争斗,却不仗势欺人。虽然也有欲望,却不随便放荡。无论你懂不懂网游,都能在这个故事里发现真实的快乐,以及现实中渐渐丧失的道德。
  • 不要赢

    不要赢

    一部光耀你的生命,与《不抱怨的世界》比肩的心灵之书,让你不堪的人生获得指引,带来无惧的信心和力量。大器可以晚成,成功不分先后;谁能放下输赢,谁才是最大的赢家。
  • 艺术本质

    艺术本质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