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03700000021

第21章 节日习俗篇(5)

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放鞭炮的由来

放爆竹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妖恶鬼。”

《神异经》上说:“西方山中有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惊惮,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

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吓跑。说明当初人们燃竹而爆,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

后来,经过炼丹家的不断摸索,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

北宋时,爆竹在制作技术方面有了大的改进。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炮仗”,后又改为“鞭炮”。爆竹能发出巨响,给人以惊鬼神的感觉,很快成为一种驱害辟邪的神物。

燃放爆竹,是为了表达人们祛邪祈福的新年意愿,后来,还用来庆贺婚礼、开业以及其他重大的活动。

关大门吃年饭的由来

在我国江南一带,每年吃年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关起大门,不能大声说话,不能敲击碗筷。吃完年饭,将桌上的碗筷收拾干净后,再打开大门,这叫做闭门生财,开门大吉。

相传,这种习俗是为了哄骗铁拐李。

每年吃年饭的时候,玉帝就派铁拐李下凡查看,借以了解民间疾苦。铁拐李是个跛脚叫化仙,他常在人间吃年饭的时候,提着篮子跛着脚,沿街到各家乞讨。

讨完饭后,铁拐李把讨来的东西提给玉帝看,谁家穷,谁家富,一看就知道了。据此,玉帝便让富人一年遭几次灾,不要太富;穷的则让他发几次财,不要太穷了。

这事儿慢慢传到了人间,有一户人家,生活过得比别人都好,为了年年能过上好日子,便想出了应对之策。吃年饭时,他把大门关得紧紧的,家人谁也不准大声说话。等铁拐李来讨饭时,他家年饭已经吃过,打开大门后,桌上空空荡荡的,无以施舍给铁拐李。

铁拐李一看,这家也真够穷的了,连年饭都吃不起。于是,在他家门口放上几个元宝就走了。但没有不透风的墙,别家也看出了他家发财的原因,便都跟着学起来。

后来,铁拐李见家家都关着门吃年饭,便知自己下凡探察之事已被人们觉察,就不再到人间来讨饭察贫富了。但关起大门吃年饭的习惯,却从此流传下来。

守岁的由来

人们把每年农历最后一天的夜晚叫除夕,并把它作为长一岁的界日(指虚岁),而这个晚上又是旧岁将过,新年到来的一夜。人们举家欢庆,彻夜不眠,围坐守岁,辞旧迎新,以求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这一习俗即谓除夕“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据记载,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就有了庆贺新年的风俗,“守岁”也就应运而生。

关于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叫“年”。它的相貌狰狞,生性凶残,每隔365天便窜出深山,危害人间,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

当时的人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称做“年关”。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紧闭家门,全家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由于这一晚上凶吉未卜,所以,这顿晚餐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这样,便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的习俗。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春节电视文艺晚会的兴起等,使除夕之夜过得更开心、更热闹。

福字倒贴的由来

过年时,把“福”字倒贴在门上,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这是借“福倒了”的谐音“福到了”,以图吉利,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倒贴“福”字的风俗,传说起源于清代恭亲王府。

有一年的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人欢心,按例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

凑巧的是,有位家丁目不识丁,竟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幸好大管家是个能说善辩之人,他怕福晋怪罪下来瓜葛自身,慌忙下跪陈述:“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

恭亲王福晋一听,倒也合乎情理,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没学问的奴才,还真想不出这种招式呢!”遂赏管家和家丁各50两银子。

后来,倒贴“福”字的风俗由达官府第传入陌巷人家,贴过后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们念上几句:“福到了!福到了!”以图吉利。

麒麟送子的由来

一些民间绘画中,一头龙首、狮尾、鹿身,身披鳞甲、马蹄细腿的麟麟,背上有的驮着一年轻女子,手中抱个胖娃娃,以示送子;有的背上骑个童子,怀抱莲蓬和笙,取“莲(连)笙(生)贵子”的谐音;画面的背景“天宫”隐约展现,以示天赐贵子。

关于麒麟送子,在江南一带流传着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画师,尤爱画麒麟,屋内到处挂着各种神态姿势的麒麟画。可是,这位画师年老尚无子嗣。

有一天晚上,老画师突然看到一头闪着金光的麒麟背上驮着个小孩向他走来,画师连忙迎了上去,醒来才知道是梦。

第二年,他老伴果然喜得儿子。这孩子聪明过人,六岁就能赋诗作画,人们都把这孩子叫麒麟童。于是,麒麟送子的说法就在民间广泛地流传开了。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实际上,它的来历可能与孔子的出生有关。《拾遗记》中记载:“孔子未生时,有麟吐书于阙里人家。”以后,人们把吐书生孔子演变为送子,便成为了“麒麟送子”的由来。

清明节插柳的由来

据民间传说,清明节插柳与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正宫马娘娘有关。

有一年的清明节,马娘娘身穿便装出城游玩。可乡下泥路狭窄,不能走车,她只得下车步行。不知底细的人见了都拍手高叫:“大家快看,好大的一双脚。”

马娘娘听见后,十分生气,叫人记住这个村名转身就走。忽听得有人哭着走来,马娘娘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太婆,老太婆那双脚,和自己比起来不相上下。马娘娘问其原委,原来是人们讥骂她生有一双大脚。

马娘娘听后,产生了悯怜之情,便说:“那些无知村民,回头都得杀掉,你可例外,快回去在你家门前插上两枝柳。”

原来那老太婆是村里“智多星”装扮的,他见村民奚落马娘娘,知道闯了大祸,便改装前往打探虚实。结果不出所料,他赶忙回到庄里,通知各家都在门前插上柳条。

马娘娘回宫后,立即派兵将那个村子围得水泄不通,打算将门前没有插柳的人家全部杀掉。可是官兵进村,家家门前都插了柳,只好作罢。

第二年清明,大伙放不下心,又全都插上了柳条。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俗。

上述解释,只是民间百姓的传说。其实清明插柳之习俗远比明代久远。

据传,唐高宗三月三日游春于渭阳,熏香沐浴后,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螫毒。这是清明插柳的开端。后来江南老百姓将此演化成插柳,每逢清明节,家家户户将柳条插在井边。“井井有条”成语,就来源于清明插柳活动。

清明扫墓的由来

《礼记》:“王者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卿大夫祭王祀,士庶人祭其先”。所谓祭其先者,即老百姓祭自己的祖先。

春秋时代,民间已有了“吉日良辰,郊祀野祭”之风。但真正形成一种仪式,始见《唐书》:“唐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寝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编入五礼,永为定。”

《宋史·唐格传》里有“清往钱塘扫墓”之句。可见扫墓的习俗盛于唐、宋时期。而世人选择清明扫墓,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其一,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需要修整。

其二,清明前后,山清水秀,桃红柳绿,可借此去郊野,扫墓踏青。

其三,可能与人们怀念介之推有关,因为他被焚于清明前一日(寒食节)。

不过,旧社会的扫墓活动,带有迷信色彩。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提道:“寒食野祭而焚纸钱……”解放后,祭祖扫墓的礼仪虽有,但多已将清明节演化为缅怀革命先烈的扫墓活动了。

元宵节观灯的由来

元宵节这天晚上,我国许多地方有观灯的风俗。据说,这种习俗始于汉代。

汉明帝时期(公元58年至75年)提倡佛法,敕令在元宵节点灯敬佛,这就开了元宵节放灯的先例。以后,京城和民间每年元宵节之夜都有放灯的活动。

隋唐时,这个习俗为人们所重视,当时已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规模更为壮观,常常绵延数十里。

关于元宵节闹花灯,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消灭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猎人射杀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命令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烧尽人间的一切。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悄悄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后,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此时,有一位长者建议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家家都张灯结彩、点响爆竹,以迷惑天帝。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现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在燃烧,心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重阳节赏菊的由来

我国民间有九月初九重阳节赏菊的习俗,据说这一习俗的由来与东晋诗人陶渊明有关。

陶渊明一生酷爱菊花,以菊为伴,号称菊友,被人们奉为“九月花神”。他种菊既食用又观赏。每逢中秋日,当菊花盛开的时候,附近的乡亲、远处的朋友,常到他家做客赏菊。

此时,他就摊煎饼、烧菊茶款待亲朋,大家走时采菊相送,“今日送走西方客,明日又迎东方朋”。来赏菊的人们川流不息,常使他不能按时去田园耕作。

有一天,他灌园浇菊时,自言自语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日来。”菊花有情,不负陶公心,到九月九日那天,菊花果真争妍斗奇地一齐盛开了。

客人们也都在那天来了,望着五彩缤纷、芳香四溢的满园菊花,吟诗作赋,令人心醉。此后,亲朋好友相约,年年重阳一日来赏菊。于是,重阳赏菊的习惯便由此形成,流传至今。

火葬的由来

火葬的起源,在我国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考古学家在发掘甘肃临洮县寺洼山的史前遗址时,就发现了一个盛有人类骨灰的灰色大陶罐。

据《墨子·节葬下》记载:“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仪渠在今甘肃庆阳县西南。可见先秦时期的仪渠人有火葬的习俗。

隋唐以后,火葬之俗逐渐由“夷狄”之地传入中原汉人居住区,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自宋以来,此风日盛……相率焚烧,名曰火葬,习以成俗。”

13世纪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中,记录了当时我国北至宁夏、西到四川、东达山东、南到浙江的广大地区内实行火葬的情况。

近年来,我国考古学家陆续地发现了一些古代火葬习俗。如,洛阳西区的北宋骨灰瓦罐,福州的北宋元丰年间的火葬墓,山西的宋、辽、金火葬墓,云南西部的宋、元火葬墓等。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火葬的好处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到。如今,火葬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安葬形式。

给亡人烧纸的由来

每逢清明或一些纪念日,人们去祭奠已故的亲人时,尤其是老人们,总要烧一些纸钱。这种给死人烧纸钱习俗的由来,相传与一位精明的造纸商有关。

汉朝时期,有位名叫尤文一的秀才,苦读寒窗十几年,未能获取功名,便投在蔡伦的门下,学习造纸。尤秀才为人精明,不久蔡伦便把技术全部传授于他。

蔡伦死后,尤秀才继承蔡伦的造纸业,并且比蔡伦更胜一筹,造出的纸又多又好。但当时用纸的人很少,造出的纸卖不出去。为此,尤秀才茶饭不思,没几天,竟闭上眼睛死去了。

左邻右舍知道后,都过来帮助料理丧事。尤秀才的妻子哭着对大伙说:“家境不好,没有什么可以陪葬,就把这些纸烧给他做陪葬吧。”

于是,专门派一个人在尤秀才的灵前烧纸。到了第三天,尤秀才突然坐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叫着:“快烧纸,快烧纸。”

所有在场的人都被吓坏了。尤秀才却说:“我真的活了,是烧的这些纸把我救了。这烧的纸到阴曹地府就变成了钱。我用这些钱还了债,赎了罪,阎王老爷就把我放了回来。”

这件事传出后,一位有钱的老员外对尤秀才说:“我用金银陪葬,不比纸值钱得多吗·”

尤秀才说:“金银只能在阳间使用,不能带到阴曹地府去。不信,打开棺材看一看,陪葬的金银保证分毫没动。”

员外听了点头称是,并买了尤秀才家大量的纸。于是,买纸的人一下子多起来,尤秀才的纸供不应求。

其实,这是尤秀才和妻子想出的一个计策,为了多卖一些纸,才上演了这出死而复生的戏。也就是这样,给死人烧纸的风俗便一直流传了下来。

送花圈的由来

参加葬礼时,人们常常敬送花圈,作为对逝者的追悼。这种习俗是从欧美传过来的。但花圈最初并不是为丧礼专用的。

花圈的“发源地”据说在希腊。古希腊把花圈称为“斯吉芳诺思”,是装饰神像的“圣物”。后来,花圈传播到其他地方,不再是教堂专用的饰物,而是用作奖品,颁发给凯旋的战士和运动场上的优胜者。

古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中《神圣法》第七条说:“假如有人或者亲身,或者由于自己的马或奴隶在竞赛中获胜而得到花圈,那么在他死时,无论在他家里或在战场,都不禁止把花圈置于死者身上。同样,也允许他的亲属带花圈参加葬礼。”

据说一个人临死时带上花圈,天使就会把他的灵魂带到天堂。后来,人们给去世的亲人和好友敬献花圈,以表示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

披麻戴孝的由来

有一些地方,安葬去世的老人时,总要让最亲的人(如儿子)拜路,三步一跪,五步一拜。送葬的人穿一身黑衣服,再用一个麻袋弄成披风的样式,从头顶披戴到腰间。关于这种打扮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

从前,一位老婆婆有两个儿子,儿子成家后都不孝敬老娘,为了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反哺之情,老婆婆想出了一个办法。

同类推荐
  • 历史考证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历史考证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科学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科学难解之谜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海洋馆漫游:海洋生物天地

    海洋馆漫游:海洋生物天地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海洋大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中国近代民族化学工业的拓荒者:侯德榜的故事

    中国近代民族化学工业的拓荒者:侯德榜的故事

    本书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 世界骗局之谜

    世界骗局之谜

    本套书主要介绍古今中外关于人类诸多未解的社会、自然现象,包括《中国自然遗产之谜》、《星球宇宙之谜》、《巨兽异兽之谜》等20个分册。
  • 两栖爬行动物的风姿

    两栖爬行动物的风姿

    两栖爬行动物是动物世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动物进化过程中重要的印迹。无论是在茂密的森林,还是在无边无际的荒原都有它们的身影。本书将为你揭开两栖爬行动物世界的神秘面纱,让你一览它们的无限风姿。
热门推荐
  • 女总裁的王牌保镖

    女总裁的王牌保镖

    兵王回归,本以为可以有一翻大作为,可现实却永远比想象更加残酷。刚回都市,就被一个美女总裁骗回去做了丈夫,悲惨的陈夜做梦都想着脱离这个魔爪,可很快,他发现身边多了许多奇怪的人?那个啥萝莉?啥御姐、啥校花之类的纷纷出现在身边。
  • 遗失的古国

    遗失的古国

    中国虽然是个有史学传统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尚书》、《春秋》、《左传》等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中原王朝就开始流行史书传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了解了祖先的生活和历朝历代每位国王、每位大臣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原王朝高高在上和古代交流的有限性,使得封建王朝历代史书编纂者,对于边陲小国记载甚少。也许是因为史官们不了解,也许是因为史官不屑了解,总之,历代史书中对于这些古国的记述都是非常粗略而又不全面的。正因如此,使得很多古国完全消失而不为人所知。
  • 武魂觉醒
  • 皇极至尊

    皇极至尊

    浩然天地,巫武为尊,问苍穹大地,谁主沉浮。修炼一途,大道至真,当扭转乾坤,傲视天下。叶云扬,前世的国画圣手,现世的寒门子弟,以一己之力撼天动地,铸就不朽。
  • 若你爱我如初

    若你爱我如初

    时光流逝,不变的终究是我的初心。我想逃,逃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丢下所有的一切,包括你。下辈子,我们不要在爱的这么辛苦了........好不好?如果天堂太拥挤,那我们就一起下地狱。既然拥有不了你的心,那我就要摧毁你的身。
  • 独走乌江

    独走乌江

    本书作者长时间探寻乌江,以真实的笔触,丰富的图片,将乌江各各不同的角度尽现书中,详细记叙了贵州省地区的民俗、民风,以及各地风土人情和著名景点,是乌江地区的旅览、文化的细致导游。
  • 龙吟曜世

    龙吟曜世

    穿越?搞条毛啊!林晓感觉到了这个世界深深恶意。哼,天不给老子开挂,老子就自己开!主角光环什么的,自然也是要自己套上的!纵使艰难险阻不断,林晓只想说一句: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 百年风云巴尔干

    百年风云巴尔干

    巴尔干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地势险要,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道。古往今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曾先后为拜占庭帝国、土耳其帝国所统治,自近代以来,又为奥匈、俄罗斯、德、英、法所觊觎,长期成为列强所争夺的场所。境内民族关系异常复杂,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在此交错发展、争斗不休,引发诸多矛盾。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先后崛起争雄,使巴尔干的局势扑朔迷离,令人难以捉摸。当前世界形势千变万化,中国正迈开大步走向世界舞台,熟知美、俄、日等大国的起伏固然重要。但凡事不宜扎堆,小国的兴衰也不能脱离我们的视野。如今巴尔干的前途依然有许多未定的因素,值得人们注意。
  • 友谊的甜

    友谊的甜

    不要看这本书了
  • 丹武天尊

    丹武天尊

    一个因为地球元力的稀薄炼丹失败转世的少年唐寂,附身到了神兽帝国的轩辕郡的同名青年,这个世界元力浑厚,唐寂走上了丹武同修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