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03700000011

第11章 生活用品篇(11)

宋朝以后,印章的应用和书画联系起来。人们在书画上题款盖印已成为习惯。

印泥的由来

印泥的制作,有南北之分。南方以西泠印社为代表。

其实,西泠印社有杭州和上海两处。杭州西泠印社是国内着名的印学团体。上海西泠印社不是杭州西泠印社的下属机构,而是一个专为国内外篆刻家、画家生产优质印泥的企业。它和杭州西泠印社都诞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上海西泠印社主要生产印泥,并进行销售。该社创办人吴石潜夫妇汲取历代制作印泥的经验,进行研究改进,制出了质地细腻浓厚,色泽鲜艳沉着,具有独特风格的印泥,并命名为“潜泉印泥”。一直以来,它被着名金石家、书画家所推崇,名扬中外。

印章石的由来

一幅字画,在落款处或开头盖上几方印章,可为字画添趣增色。那造印章的石头源于何时何地呢?

造印章的石头,最出名的当推浙江青田出产的青田石和福建福州市郊出产的寿山石,成分是凝灰岩、流纹岩等。它们品种繁多,大多以产地为名,也有的以形状或色泽定名,例如“青田冻”石质莹翠而透明如冻,寿山“田黄”色黄如熟粟,似枇杷。

传说印章石在宋朝时就已被开采,元朝时很多人开始用石制印。清朝光绪年间,印章石开始远销海外。印章石除被用来镌刻印章外,还可以被制成工艺品、珠宝等等,造型古朴、高雅。

自来水的由来

现在,我们每天都用自来水。这种水由管子输送,人们打开水龙头,水自动流出,所以这种水被称为“自来水”。据说,自来水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发明的。

苏轼到岭南作客时,得知广州人民只能饮苦涩的水,便写信给广州太守,建议引山泉水入广州,为民造福。他提出的方案是:“于岩下凿大石槽,引以五管大竹,续处以麻绳漆涂之。随地自高而下,水自流直入城中,谓‘自来水’。”

为了使“自来水”工程尽早动工,顺利进行,他向太守推荐很有经验的罗游山道士邓守安为工程师,负责指挥该工程的施工建设。当“自来水”工程竣工时,广州一带人民欢天喜地,共饮甘泉。自此,苏轼与“自来水”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

名片的由来

名片的产生,可追溯到我国古代。

人们为了便于拜谒,在竹片或木片上面刻上名字、官职等,称为“刺”。后来人们发明了纸张,又在纸上写上姓名等,称为“帖”。明清时官场拜谒用红纸书写衔名,称为“名帖”。传入日本后,在日语中名片叫“Meixi”(名),“名、刺”两个汉字就是那时从我国语言中被移植过去的。

现在,普通名片用质地良好的纸制成,并且出现了各种名片制作工艺,颇受大家的欢迎。

化妆品的由来

化妆品的问世是非常久远的事情。根据资料,最早使用化妆品的很可能是中国人。在中国很多原始社会遗址中,使用赭色的现象不断被人们发现。这充分说明,尽管中国原始人的生活非常艰苦,但他们仍然有着较强的审美要求。

当然,有的时候,美学与宗教是不可分的。原始人在脸上和身上涂抹颜色,除了能够美化身体外,还带有一定的宗教意义。但是,这种在身体上涂抹颜色的行为,仍可看做是最早的化妆。

古代埃及的妇女主要运用方铝矿和石青来画眼睛,还用红色的赭石在脖子上涂来涂去,用染成黄褐色的乳脂来涂脸、脖子和手臂。有的妇女对自己的眉毛看来看去都不满意,就干脆忍着疼痛,将眉毛一根一根地拔掉,再画上长长的假眉。原因是眉毛要依形美化,而假眉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在两河流域的乌尔城,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4000年的口红和一个金质的化妆盒。盒子存放的修剪指甲的工具一应俱全。

在埃及,考古学家发现一只美丽的化妆盒,是公元前1300年的珍品。盒子里居然装满了化妆品,有浮石、眉笔和一些小罐子,还有一面青铜镜,装饰得极为华丽,赏心悦目。而那些小罐子里装的是野蓖麻油,所能起到的作用无非是洁肤、润肤而已。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留下如下的记录:梅德斯国王阿斯提亚格斯“用毛笔来画眼睛,用胭脂来擦脸,还有戴假发的心情”。两河流域的人总是有爱美的需求,亚述国王颌下漂亮的胡须,其实完全是假货。这种假胡子和17~18世纪的假发一样,象征着高不可攀的王权。

在古罗马,化妆渐渐普及到普通人群之中。学者奥维德还写了一部专着,是专门介绍化妆技巧的。公元一世纪末,讽刺诗人马提阿尔在信件中还向朋友宣传介绍化妆的小窍门:“我不让你烫发……你的胡子既不要像亚洲人那样带女人气,也不要弄得像个犯人似的。”由此可知,古罗马的男人们也很注重化妆。

对中国古代妇女而言,化妆是非常重要的。她们喜欢用的化妆品有眉黛、脂粉、胭脂、唇脂和花钿等多种。

眉黛被用来画眉。最初的中国女性也经常把真眉拔掉,再随意地画上假眉。春秋战国以来,一直风行画“翠眉”、“黑眉”。脂粉的作用是对面部进行涂抹,最初是用碾碎的米粉加上红色而制成的,后来出现了胭脂,所用的原料包括铅、红蓝花、苏木等,胭脂可分为粉类和膏汁类两种。

那时候,“红妆”成为流行的时尚。到了清朝初年,一种使用黄粉的“佛妆”日益受到妇女的喜爱,也加入到流行的行列中来。古人欣赏“樱桃小嘴”,唇脂当然采用红色。

花钿,又有花子、媚子之称,所用的原料有金箔、纸、鱼骨、鲥鳞、蜻蜓翅膀、茶油花等,颜色则以红、黄、绿三色为主,色彩艳丽,做工精巧,可以贴在额间、鬓角、两颊、嘴角,把自己装扮成一个令追求者倾慕不已的美人。

后来,欧洲人觉得东方人的化妆方法非常巧妙,就从东方引进了化妆品和香水,使自己的化妆品的种类更加丰富。13世纪,欧洲的贵族妇女使用面霜、油彩、染发剂、香水的现象相当普遍,令人惊叹。

当时,也有某些食古不化之人激烈地反对化妆品的使用。在英国国会中,有议员提出议案,要求必须对“借助人工美去诱惑异性”的现象加以禁止。

但是,爱美之风是不可阻挡的。到了18世纪,人们把使用化妆当成社会的一种潮流。19世纪以来,法国的香水和美容产品开始大批量生产。那里的妇女,上至贵妇人,下至平民百姓,都乐于接受这些化妆品。

鱼钩的由来

原始人类的早期食物,不但有野果、动物和少量的粮食,还有鱼。原始人捕鱼时,叉、钩、网当然是主要工具,但有时候会用石头砸鱼,有时还会不借助工具,亲自下水摸鱼。这些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得到一顿美餐是不成问题的。

鱼叉是最早的捕鱼工具。人们往往在岸边苦苦守候,等到鱼儿游近时,就举起鱼叉往下扎。可是,原始人逐渐感到,这种方法的效率太低。于是,他们通过细心的研究,终于发明了鱼钩。

在黑海和亚德里亚海之间的勒平斯基维尔河岸,人们发现了最早的鱼钩。可是,鱼钩并不是从某一地传到全世界,而是在各地区分别出现的。这一点说明,鱼钩的发明是世界性的。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惊奇。

在10000年前,中东的巴勒斯坦有人开始制作鱼钩,原料很简单,不过是一些弯曲的骨头,而非洲的苏丹有了用尼罗河牡蛎的壳做成的鱼钩。古代中国人和南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亚土着居民喜欢采集贝壳作为制作鱼钩的材料。在多瑙河下游的博伊文化遗址中,公元前3800年的用铜丝做的鱼钩被考古学家发掘了出来。

可是,那时候的鱼钩还不完备,连倒钩都没有。最初所用的是一种小绳针,两头尖尖的,绳针就在诱饵旁边被紧紧拴住。钓鱼者希望鱼在吃诱饵时会将鳃卡住,这样鱼就会轻易地被钓上来。时至今日,爱斯基摩人使用的鱼钩,仍然是一根两头尖的碎骨。而鱼钩不设置倒钩,使咬钩的鱼增加了逃脱的机会。

后来,在欧洲出现了有倒钩的鱼钩。5000年前的巴尔干半岛西部居民,就已开始使用这种鱼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瑞典哥得兰的一片墓地中,有的坟墓里,筑墓者将捕海豹的鱼叉和男人埋在一起,有的则使钓鱼的鱼钩与妇女的遗体相伴。这也许说明了某种事实:那时瑞典人的渔猎活动分工非常清楚,用渔叉捕海豹是男子汉的事,而女子则承担起用鱼钩钓鱼的较为轻松的工作。

后来,人们又发明出钓竿上的绕线轮。据说,绕线轮的发明人是中国人。欧洲和别的一些地方,直到17世纪以后才将这种绕线轮用于钓鱼。这个发明的意义还是蛮大的,这个绕线轮一旦装到鱼竿上就可转轮收线,用力均匀,既保险又省事。

后来人们发现,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的是渔网。可是,用鱼钩钓鱼不但便利,而且用不了多少成本,还能增添情趣,所以也就沿用到了今天。

陶器的由来

在捷克的多尔尼维斯托尼斯出土的器具,是全世界最为古老的陶器。据专家考证,制造年代当为公元前25000年左右。在容器还未出现之前,陶器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装饰品和祭祀的法物。

在公元前5500年的近东地区,人们敬畏变化莫测的自然,非常相信神灵,就在装粮食的柜子里放入一些陶制神像,他们认为这样就能保护粮食。

陶器被当做容器使用最早是在日本。考古学家在日本发现了一批年代久远的陶罐,应当是公元前4000年前的遗物。它们是用螺旋形的黏土条做成的,制作方法与现在儿童用黏土做罐子的游戏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在公元前3509年的美索不达米亚,一种非常原始的陶工旋盘出现,引起人们的关注。它是一个转盘,安装在枢轴上,结构相当简单。这种器皿由一个助手转动就能完成工作。制作泥胎大多采用“泥条盘筑法”,就是先将泥捏成条,再把泥条圈叠起来,最后将里外的接缝处抹平,制成所需要的形状。

一开始,使陶罐变干利用的是阳光,可是晒成的器具容易干裂漏水,这可是个很大的缺陷。后来,人们就改变方法,把泥罐放进窑里慢慢烧干。这样一来,陶罐变得更加坚实耐用,受到人们的欢迎。这种高超的制陶方法在中国、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最早出现,后来又传播到埃及和别的地方。

为了使陶罐不发生漏水现象,人们还在烧制前将罐子擦得亮亮的,烧制后再把它放到稀泥浆里浸泡。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就是给陶器涂上一层釉。这样一来,不但彻底解决了漏水的问题,还能使器物显得更为美观。

为了用人工的方法产生深蓝色,美索不达米亚的陶工在陶罐的表面黏上一些铜矿砂,然后进行加工烧制,从而造成了表面闪光的效果。

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有大量异常精美的彩陶器物出土,主要有罐、瓮、壶、豆、纺轮和埙等。罐、瓮是装粮食的器具,壶有盛水的功能,豆是一种高足的盘子,纺轮是原始人用来捻线的器具,而埙是一种乐器,有演奏的功能。

从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陶器的发明在制造技术方面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它既能使物件的性质发生重大改变,又能比较容易地塑造出方便耐用的物件,所以它一出现就被人们接受,成为普通人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

中国陶器的制作水平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最高的,这是中国的骄傲。

瓷器的由来

在中国人的一系列伟大发明中,瓷器无疑是一项独创性成果。历史上的瓷器早已在全世界得到较多的赞誉,一直到今天,英语中的“中国”和“瓷器”,依旧使用同一个单词——China。

制作瓷器首先要制作泥胎,而制作泥胎使用的原料必须是白色高岭土(瓷土),表面要用上好的玻璃质釉涂上厚厚一层,然后在1200℃左右的高温下进行烧制。瓷器的质地非常坚硬细致,如果用器物敲击,则会发出清脆的声音。瓷器的颜色是由釉中所含的金属元素决定的。

青瓷的釉中有为数甚多的铁元素,在烧制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化亚铁。氧化亚铁的含量在5%以下,釉是青绿色的。随着氧化亚铁含量的增加颜色由淡到浓,含量超过5%,颜色就会呈现暗褐色,甚至黑色。白瓷是一种单纯的石灰釉,釉中的铁含量越少越好。还有红色的瓷器,它的颜色是由胶态单质铜的呈色作用所造成的,而青花瓷器的釉所包含的成分有钴元素。

在商周之际,人们在烧制陶器的过程中发现具有瓷器特征的器皿,表面光滑亮丽,有鲜艳的色泽,这种瓷器就是原始瓷器。瓷器烧制工艺是在公元l世纪的东汉初年开始出现的,经过唐宋直至明清的持续发展,瓷器的制作工艺不断创新,日益完善起来。

制瓷的工艺流程有选土、粉碎、淘洗、配料、制胎、修胎、绘制花纹、上釉、装窑、烧窑等。瓷器的装饰包括画花、刺花、锥花、堆花、暗花、嵌花、粉彩、青花、镂雕等,反映出一个五颜六色、种类多样的瓷器的艺术世界。

在瓷器的各种类别中,青瓷和白瓷始终占据主要地位。青瓷是中国早期制瓷业的主流产品。由于中国古人推崇玉器,所以,瓷器出现之后,所上的釉很多采用与碧玉相仿的颜色。

青瓷的代表作是浙江越窑烧制出来的佳品,质地细腻,如水般纯净,莹润似玉。白瓷的代表作在唐代则是河北邢窑烧制出的器皿。宋代以后,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渐渐引人注目,江西也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人们非常喜欢景德镇的瓷器,将该镇誉为“瓷都”。

漆器的由来

顾名思义,漆器就是在木器、竹器之上涂有一层漆的器皿。如果在器物上涂一层厚厚的漆,漆中所含的漆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在器物的表面形成一种薄膜,这种薄膜被形象地称做“漆层”。如果在漆中加入不同的颜料,一层彩色漆层就自然形成,漆器就会变得非常美观。

制作漆器大多要在漆中掺入一些桐油。桐油膜与漆相比,亮度会大一些,既能使漆的性能得到改进,又可起到稀释作用,还能使成本大大降低,节省资源。

中国的用漆历史已有4000多年。春秋战国之际,人们觉得漆对器物可以产生防腐作用,又能装饰器物,产生美化环境的效果。在车辆、几案、乐器、棺椁、日用器具、兵器把柄、房屋建筑中,漆器得到广泛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

漆器的制作工序可以分为作胎、上漆、描绘油彩花纹、雕刻铭文、修整等几个过程。漆器的胎质又有木胎、皮胎、麻胎等多种类别。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又在麻胎的基础上发明出脱胎漆器,突破了传统工艺的限制。

制作脱胎漆器先是要用木骨、泥模雕成底胎,然后在外面贴上好几层麻布,做成一个布胎;紧接着在布胎上上漆,进行彩绘;阴干后再把底胎除去,就制成中空的脱胎漆器。至此可谓大功告成。脱胎漆器的出现是漆器制作技术的重大革新,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此外,人们还在漆器上创造出许多装饰工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扣器”,就是在漆器上用金银铜箍进行装饰;

“金银平脱”,就是把金银薄片雕成花纹,在漆胎上紧紧粘住,上漆后再打磨推光,使金银花纹闪闪发光,显现出来;

“剔红”,就是把红漆涂在漆胎上,然后每上一道漆,就用刀剔出一些花纹图案,并使之深浅不同,从而呈现出具有立体感的图像;

“雕红”,工艺与“剔红”相同,区别在于它使用贵金属制成漆胎。

同类推荐
  • 天机

    天机

    从人类诞生起,我们就处于无穷无尽的谜题之中。抛弃一般的科学和历史常识,想不到竟然会找到如此可怕的蛛丝马迹。本书通过八大章节分别介绍了最新的考古发现、西方宗教演化史、近现代科学发展史、濒死研究、20世纪物理学和纯粹数学成就、古典哲学、以及中国、古印度和古埃及宗教玄学等内容。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自然地理探索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自然地理探索

    本书分为流动的幻境、矗立的传奇、沉淀的神话、未知的魅影、灵动的王国、尘封的历史、地壳的“辞典”、神奇的怪石等八章,对中国地理范围内的自然生态奇观做了一次全新的展示。
  • 神秘的植物王国

    神秘的植物王国

    本书从植物的起源和进化入手,介绍了植物的分类及特点、植物生长特征、不同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更综合了许多特色植物的趣闻,增加了本书的趣味性。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太阳能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太阳能

    太阳是万物生长的根本,太阳所发出时能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夏天,我们承接太阳的炎热;冬天,我们感受太阳的温暖。对于这一现象,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外出旅游,跋山涉水,一些随身携带的必备品必不可少,充分享受着大自然恩宠的同时,荒郊野外的我们如何给这些必备品充电?太阳能的利用会让我们灿烂的笑容留到最后。人类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地球资源告急,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便成为了人类探讨的世界性课题。但是若有人问起,太阳能到底是什么?我们又是如何利用它的呢?青少年朋友们不一定能答得上来。那么,请跟随我慢慢地进入这个神奇的太阳能世界吧!
  • 外星人的惊天秘密:打开《山海经》说外星人

    外星人的惊天秘密:打开《山海经》说外星人

    《山海经》中关于中华之地理、矿产等记载,从何而来?何以如此精准详尽?是古人拥有什么先进探测设备,还是有“天人”相助?女娲、王母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到底是神话传说还是外星来客?本书作者按图索骥,为您还原“外星事件”,以大胆的猜想和认真的推理得出了一个让人大吃一惊的观点——外星人曾造访地球,人类是外星人反复试验造出的新物种……看看《山海经》中的这些插图吧,那些诡异、神秘、荒谬的生物背后都隐藏着未知的真相。请跟随作者一起回到那个荒蛮的时代,共同揭开外星人的惊天秘密……
热门推荐
  • 星辰缘

    星辰缘

    你拽,我就要比你更拽。你斯文,我就要比你更斯文。惹恼我我毁天灭地,让你万死不辞。魔界,仙界又算的了什么,魔界我横着走,仙界惟我独尊。其实自己是别人摆下的一颗棋子,万物皆是棋子。我要破局,自己的路自己走,让他们看去吧!
  • 民国荒岭怪谈录

    民国荒岭怪谈录

    民国时期荒芜之中的柴郡岭,传说此地早年间出现过旱魃.而到了民国时期,柴郡岭之上到处尸横遍野,战乱过后经常有过往的野狗夜猫前来吞吃死人,这些玩意长久潜伏在这里导致此地物种发生突变,而在傍晚的阵阵阴风中似乎若隐若现可以听见喀嚓喀嚓的咀嚼声,风中似乎有东西在肆虐。。。但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却生活着一对爷孙俩,老王头经常带着他捡来的孩子在林中游荡,虽说此子聪慧伶俐,但其五官却与常人不同,斧凿刀削的脸颊上却生的了一对狐狸眼,印堂之上尽是黑毛,究其身体里面是不是也是一颗兽心?且观下文细细道来。。。
  • 暗恋小札

    暗恋小札

    你,有过暗恋吗?臆想症——由不同病因(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环境因素)作用于大脑,破坏了大脑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功能状态,导致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一切,不过是因为我爱你。这是一个患有臆想症少女的初恋,她想,说与你们听。
  • 灵异警察

    灵异警察

    一次阴曹地府的旅行,莫名其妙的成为灵异警察,在地球上捕捉出逃的妖鬼,一次次和死亡作战斗,他,也一步步的强大,斗鬼王,战鬼帝,诛鬼修。鬼界之克星,鬼修之大敌—剑无双!
  • 豪门重生:腹黑老婆不要逃

    豪门重生:腹黑老婆不要逃

    重生爽文二十四岁,她绑架了亲生妹妹。“你这么狠毒,怎么比得上你善良的妹妹?”自己深爱的丈夫拿枪指向自己。在子弹穿透自己的胸膛时,她只是淡然一笑。是谁将原本善良的白雪公主,变成现在恶毒的皇后?**********睁开眼,回到了六年前,她只为复仇而生。上辈子让她难过的人,这一世她一定不会让他们好过。撕开妹妹的伪善,找一个新老公,让前任彻底成为过去。只是这个老公太强大,在复仇后,不太好将他打发走……“我们离婚吧?”“老婆,你赶紧去吃药,宝宝还等着我换尿不湿呢。”
  •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外国篇)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外国篇)

    本书让您迅速了解大师教育智慧的核心内容,从而能够轻而易举地亲近和理解世界教育大师的智慧,感受世界经典教育方法的巨大魅力。对于那些渴望获得成功的教子经验的中国父亲和母亲来说,本书是一部有很大参考价值的家庭教育读本,甚至可以说是一套权威而完善的教育宝典。汲取榜样母亲科学的教育理念,成就优秀孩子辉煌的发展轨迹。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母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母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外家庭教育的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她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
  • 子欲孝

    子欲孝

    我思我在也疯狂。以孝亲显名的初心,勤耕高考路,晋身名校。出士官场。子欲孝而亲不在,人生的遗憾冲击着那颗充满感恩充满爱的心灵。子欲孝之少年行浓墨重彩描述了人生初期的苦难经历,岛西风土人情和中华文化传统的特质,弘扬了真善美的文化传统。众多的人物线索,为人物出场做了种种铺垫,给情节的展开、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矛盾交织留下了伏笔。第一卷完。
  • 青春不负离殇

    青春不负离殇

    等不到花开,不敢凋谢的花蕾。曾经,他是唯一。曾经,他是全部。我们有着这样的过去,可我终究还是没能忘了你。
  • 刺春刀

    刺春刀

    大明末期,锦衣卫一夜之间惨遭灭门,最后一个锦衣卫御前使零握着当初皇上御赐的刺春刀是去是留?和自己从小长到大的北使又被派来暗杀自己,两个高手既是兄弟又是敌人,零又该怎么做?在一连串的事件思考后,零才意识到这是个巨大的阴谋,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刺杀事件后,背后的智谋才若隐若现,突如其来的打击让零开始选择放弃,是什么唤醒了零做深处的惊天秘密,在经历了一场儿女私情后,零是该从此退隐山林还是坚持最初的信念?锦衣卫能否重现当初的辉煌,最后的阴谋能否真相大白,零最后又该做出何种选择.......
  • 聪明人从小就爱玩的500个思维游戏

    聪明人从小就爱玩的500个思维游戏

    在游戏中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无疑是提高智力的极好方式。《聪明人从小就爱玩的500个思维游戏》精选全世界优秀的人们都爱玩的思维游戏供青少年朋友阅读,思考,一起进入思维游戏的奇妙世界。通过这些游戏,读者不但能够掌握全世界优等生都在用的思维方法和人类思维宝库中最有用的黄金思维,而且可以逐步提升解决问题、辨别真伪、开拓创新的思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