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主讲老师引述的某些格言印象特别深刻。例如‘今天就是你昨天所忧虑的明天’。因此我坐下来,集中精神想忧虑这个词,因而得到了一个字头语,第二天就把这个字头语挂在我办公桌旁的墙上:忧虑只能减少你的资源。”
我们的长处可以因为帮助别人而获得加强。无所事事的人常会给自己添加麻烦;忙碌的人,尤其是忙于帮助别人的人,就没有时间沉湎于忧虑中。纽约州白平原市卡耐基班的一名学员说出了她的故事。“8年以来我非常的不快乐,”露丝·佛洛尔太太对同学们说,“我的子女都长大了,不再需要我,我觉得非常的空虚。”
“一个星期天早上,我的邻居又哭又叫,语无伦次。我跑到她家,发现她昏昏然地到处乱走,显然很不舒服。我把她扶上床,请了医生来。接着连续四天,我奔走于两家之间,照顾她,也照顾我自己的家。到了第四天,她觉得好了一点,我给她揉揉背,她说,‘你知道吗?你真像一名护士。’”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所能够想到的就是去做护士这样的事。第二个星期,我到附近一家医院去,院方接受我做一名志愿护士,我非常喜爱这项工作。那一年年底,我申请参加了他们的护士学校。那是我一生中最辛苦的一年,我必须在早上7点钟到达医院,下午4点钟回到家,还有家务要做,晚上更要做三四个小时家庭作业。好几次我想放弃不学。另一名妇女和我同是班上最年长的,我们必须互相打气才能坚持下去,最后我们两个都毕业了。毕业那天真是我一生最快乐的日子,家人和朋友都参加了我的毕业典礼。”
“此后我继续努力,成为有执照的护士,并获得护理学的准学士学位,现在正向学士学位努力。我的家庭问题以及空虚的感觉都一扫而空。我忙于我的新事业,乐在其中。”
我们常常会面临那些给我们生活带来苦难而我们却无法控制的事情。对于这种情形,卡耐基提出极为乐观的解决办法。他认为苦难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一个人可以逃避得掉。他的建议是学着去应付问题,并且接受那不可避免的,但不必为苦难而忧虑,因为这比问题本身对我们更有害。
人们之所以感到忧虑,很普遍的一个原因是想胜过别人或想做某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做我们自己,我们不可能完全像另一个人。我们如果想用一种不属于我们的方式去做一件事情,是不可能成功的。
爱默生在他的《靠自己》这篇论文中总结说:“每一个人接受教育到某一个阶段,都会得到一个看法,那就是‘羡慕即为无知,模仿等于自杀’。不论结果是好是坏,每个人都得以他自己的方式去做。虽然宇宙充满了美好、善良,但是他必须在给他的一份土地上辛苦耕种,然后有营养的食物才会来到他的面前。一个人体内的力量是什么,他就能够做什么;而要知道他能够做什么,只有在他试过之后才知道。”
给自己放假
每个人都希望“一帆风顺”,可是“生活也有酸甜苦辣”。面对人生烦恼和时代变化所带来的困惑,面对疾病的纠缠、失落的彷徨、奋斗的挫折、情感的伤害、学习的压力等困扰,人们的不良情绪就会油然而生。这时,你必须努力让自己快乐起来。
高山流水、鸟语花香都是天籁之音,可以让人心旷神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亲切。海浪声、滴水声、下雨声、蝉鸣声、鸟啼声,都是大自然的优美音乐,非常悦耳动听,能够镇静人的情绪,松弛人的身心。而人类自己创作的优美音乐,都是从大自然的天籁之音获得灵感的,因此具有同样的功能。特别是在都市中生活的人,尤其应多听一些优美舒缓的传统音乐,因为那才是充满灵性的作品。
美国科学家也做了类似的实验:在不同的温室里播放不同音乐,如欧洲经典音乐、印度音乐和摇滚乐等,以验证音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效果最好的一组是欧洲经典音乐,植物长得很茂盛,并按着音乐来源的方向生长。离音乐源最近的植物都会绕着扩音器声源生长。印度音乐、爵士音乐效果也很好,而效果最差的是摇滚乐,植物生长不好,经过两个星期,有些植物竟然枯萎了。
天地万物,以此类推,音乐对人也能发生良性影响。科学研究证明:与身体节奏相一致的音乐会使脑电波更有规律,使之达到大脑思维的最佳状态,让左脑与右脑同步协调,使上下脑增加沟通,最后让整个大脑的潜能逐渐地发挥出来。
因此,听音乐的时候,尽量不要去想不高兴的事情。在音乐的作用之下,脑电波会减慢或协调起来,使整个大脑处于放松的状态。潜意识对正面暗示比较容易接受。而此时的脑海里,最好浮现一些美好的景象,以避免负面暗示的不良影响。
当一个人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时,呼吸就会加深,神经就会松弛,疲劳便会得以消除。欣赏音乐可以使人浮想联翩,随着音乐的优美旋律去“云游”四方,这样就可以通过音乐尽情享受自由的心境。
给心情放假,也是让你不要乱给自己定性,自寻烦恼。有很多孩子,他们常用“放牛班、劣等生”等名词套在自己身上,造成自我否定的现象。他们会说“我在别人面前会脸红”、“我在学校的功课不比别人好”……医生们发现:他们只是在异性面前才会脸红或功课只有某一科不好而已。
他们用一些负面的词造成了自己负面的心理暗示,进而造成自己吓自己的负面形象。
使用肯定句,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你说:“我不要挨穷”,虽未言“穷”,但这种消极的语言会将“挨穷”的观念印在你的潜意识里。因此,你要正面地说:“我越来越富有。”
当你有比较大的内心冲突和烦恼时,安慰自己“一切都会过去”,“已经渡过了许多难关,这次也一定能顺利渡过”等。遇到挫折时,不妨先坐下来理一理头绪,看一看问题究竟有多少。切不可让它充塞在头脑里而成为一堆乱麻。应该时刻想到:“我能胜任!”或者“我可能会失败,但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阻力,要保持自己的精神状态,要坚信:“别人能办到的,我也能办到!”慢慢地,你就会被自己所鼓舞,心情就会好起来的。
人生有如剧场,有时你会对上演的剧目和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感到厌倦,那么人生也是索然无味的。好好休息一下,放宽心才能在每天清晨醒来,精力充沛地开始工作和学习。在各种矛盾充斥着的社会中,在巨大的压力下,你才能及时调整,笑对人生,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用期待改善心情
有希望就要有期待,当我们养成一个习惯,每天期待一件惊喜的事发生,那么我们的期待几乎没有一天会落空。也就是说,我们期待得愈多,得到的意外喜悦就愈多。如果你的信念很坚定,或者随便马虎,或者表现冷淡,则那天所碰到的惊喜,也会与当天的信念相符合。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但我们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不会失色。
卡特博士今年已经101岁,但他仍然保持着年轻人的冲劲与活力。一天晚上,他和朋友开车沿公园大道兜风时,“抬头看着远处!”他说,“到处是高楼大厦,我觉得这个城市最伟大的地方是,它随时都在改变,不断地在进步。”
朋友曾经问他对于现在年轻人的看法。“我感谢上帝,给这个世界增添了这些年轻人。”他说,“他们真的很不错!现在的年轻人比起我们那时候要聪明、懂事多了。他们将会为我们创造一个新世界,我正期待着那天的来临!”
一个101岁的老人,正期待一个新世界的来临!那天,他们逛了很久。夜已深,朋友向他抱歉地说这么晚了还让他待在外面,当时已经快11点了。“没关系,”他说,“我常常半夜才睡。但是,明天我会找时间休息。我很久以前就发现,不能太勉强自己,你也应该学会这一点,年轻人。明天,我要照常起来,轻松自在地吃顿早餐,看看报纸;如果在报纸的讣告版上看不到我的名字,就会上床再睡一觉。”
卡特博士把每天都当成新生命的诞生而充满希望,尽管这一天也许有很多麻烦事等着他;他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而珍惜。人在认真生活的时候,就会变得更乐观、更坚强,充满希望,那么所谓的不良情绪就无从打扰了。
懂得享受生活
一个人生存的真谛就是懂得享受生活,而享受生活的真正意义,就是使自己的心情达到一种舒畅或平静,做事情完全是自觉、自愿而且感兴趣。随心所欲并不是指金钱和权力可任意支配,而是指心灵的自由。
吕凉是一个17岁的男孩,他的父亲是一家大型私营企业的老板,所以家里的物质条件非常优越。但有一天他在妈妈的陪伴下到医院进行心理咨询。吕凉告诉医生,他在家里要什么有什么:他有两辆高级山地车,有自己单独宽敞的卧室、书籍,家里还有游泳池。同时,他还有许多朋友,自己想怎么花钱便怎么花钱;有游戏机、影碟机、录像机等。另外,他会骑马、能划船、能有机会有条件周游全国甚至出国。然而,除了拥有这一切之外,吕凉却深感沮丧和失意甚至痛苦。
经过耐心详细地询问,医生发现不管患者做什么或者什么都不做,他总能从父亲那里“受益”什么,能得到所需的一切。他每周都会从父亲那里得到一大笔零用钱,他常常意外地收到许多礼物,但那些只能带来短暂的欢喜。
例子中的吕凉看似在“享受”生活,但那些只是在“享受”他父亲给予的生活,他在其中已经丧失了独立性和控制力。尽管吕凉父亲的动机不坏,却养育了一个精神情感上的“残疾人”,因为儿子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与否没有多大意义。
享受生活,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有着不同的解释。懒惰者认为不劳而获就是享受生活;勤奋的人则认为勤奋工作是享受生活。其实,享受生活是人的一种自由的感受。当一个人拥有最好的感受时,便可称为享受生活。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学习或休闲,就是最佳的快乐人生,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生命对每个人而言只有一次,而且人的一生时光短暂,因此,活着的时候,就应该活得快乐,有个性,有意义。这样一来,即便到了晚年,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也能够自豪地说:“我的使命已经完成,不再有缺憾了!”那么,这样的人生就是最快乐的人生。
快乐就是在奋进的动态中产生的。因此,对于有远大理想的人而言,他们惜时如命,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追求的事业中,在这种自我实现的动态过程中,人们可以因付出而收获精神的快乐。他们懂得追求成功人生的真正意义,即在有生之年,充分造就自己,使自己不断地向着更高的境界迈进,做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因为成功对个人而言,除了拥有财富、名声、权力及社会地位外,还意味着提高个人自我评价和心理满足感。
惠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刚起步不久的展览公司,该公司在一所著名的办公楼里,依照目前的说法,惠也算是一个白领了。在这家公司里,惠做得很辛苦,经常不计报酬地加班,使得她终于脱颖而出,工作刚刚一年,就荣升为项目主管。
惠远在日本的男友决定回国发展并且和惠结婚,惠等了5年终于修成正果,众人都为惠感到高兴:婚姻美满,事业顺利。婚后惠怀孕了,还是双胞胎。医生嘱咐她静养保胎,然而这在工作超繁、压力超强的展览公司里是无法做到的。
惠的丈夫犹豫了:“你还非常年轻,事业刚刚起步,孩子我们以后还是可以有的。”
惠说:“不,这是最好的礼物,我能拥有孩子,就是最大的幸福。”
惠辞去了工作,获得了两个可爱的儿子。后来,惠在一家公司里做协调员的工作。因为停职两年,惠还得从头做起。
她以前供职的展览公司一跃成为著名跨国展览公司,举办了国际广告展会,从前的同事也全部升为项目经理,职位、薪金要比惠高许多。而惠却依旧保持快乐地工作着,生活着。
不久,在新的公司里,她终于以优秀的工作业绩博得了上司的青睐,而她的家庭也依然和睦。
惠是一个有个性、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她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她没有被世俗的观念以及急功近利的浮躁所俘获,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坚持自我。她的内心一定充满了快乐,因为她在按照自己的方式享受生活!
幽默是生活的调味剂
幽默是最富于智慧的艺术之一。千百年来,幽默艺术一直颇受人们的青睐。因为人们喜欢笑,而笑就意味着快乐和高兴。因此,具有幽默感的人更具亲和力,更易让人接近。
著名的武侠小说家金庸在写作之余喜欢下围棋。早在抗战期间,还是中学生的金庸就多次给桂林围棋研究会的会长汪振先生写信,讨教棋艺。金庸成名之后,他的棋艺更是受到过陈祖德、罗建文、聂卫平等名将的指点。
一次,某领导问聂卫平:“你几个围棋弟子最好的是马晓春,但真正拜过师的只有查先生(金庸的原名叫查良镛)一位。那你为什么管你的徒弟叫先生?”聂卫平如实地回答:“我崇拜查先生的小说,他年龄又比我大,我们是两头大。”
“查先生的围棋在香港是不是最好的?”聂卫平被这个问题难住了,不过,他灵机一动,突然脱口而出:“在香港知名人士中第一。”众人大笑。聂卫平借围棋弟子的话题,当众表达了自己对金庸的崇拜,同时又巧妙地回答了某领导的提问,这便是借题发挥所营造的和谐氛围。
有一次,拿破仑在歌剧院里看歌剧,发现另一个包厢里坐着著名的作曲家罗西尼,而罗西尼有着“音乐皇帝”的美称。于是,拿破仑让侍从去请罗西尼到自己这里来。当罗西尼快速来到拿破仑的包厢时,一进来,他就跪下请罪道:“皇帝陛下,我没有穿晚礼服来见您,请宽恕我的大不敬。”而拿破仑却微微一笑,说道:“我的朋友,你认为在皇帝与皇帝之间存在这样的礼仪吗?”一句话,消除了罗西尼所有的顾虑。于是,两人兴致勃勃地看起了歌剧。
幽默可以让人们会意地发笑,使人们觉得轻松,气氛自然也就融洽了。在一个气氛融洽的环境里工作,无论是工作积极性,还是工作效率,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有些人经常抱怨说自己在工作或生活中感到压抑,特别是有领导在的时候,能做好的事也做不好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尤其如此。他们在长辈面前总是感到备受拘束,然而他们生性喜欢自由,喜欢无拘无束,这样,压抑也就产生了。
所以,如果你能与同事、朋友或是家人常常开开玩笑,他们就会觉得你很随和,愿意接近你,你们之间就能更好地沟通。当别人偶尔犯了错误时,你大可不必小题大做,杀鸡给猴看。开个小小的玩笑,对他提出友好的警告,他必然会虚心地接受。比起严厉的训斥来,这更称得上是明智之举。幽默是调节生活的润滑剂,在适当的时候幽默一下,可以轻松化解生活中的不快与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