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31992—2008年不同密集型进出口商品的RCA指数值单位:%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19923913‐2052‐22.7919934393‐3545‐32.31199442.53‐2053‐236819953395‐899‐11.39199632.28‐1552‐84819973854‐11.0942219984053‐103861019993894‐21.652.8420003737‐262338020013868‐2463078200241.80‐26241.90200342.01‐30461.8920044021‐291542320054663‐2711103120065097‐232112.7320075091‐22.28170620084723‐23782089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进出口商品分类金额计算所得。
注:1992年以前的进出口商品仅分为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没有完全按照SITC分类。所以数据选取从1992年开始。
另一方面,从技术密集型角度可以发现不同密集型商品在进出口方面比较优势的变化。在1997年以前技术密集型商品的进出口竞争处于弱势,RCA指数均为负值,然而到2008年,其RCA指数已经高达2089%,比较优势已经初现端倪,而且上升幅度最快。
具体而言,机器机械设备类型的进出口商品RCA指数从初期负值慢慢变正,2008年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已经达到020,在图中显示为波浪式上升趋势;车辆与航空器材类别的进出口商品类似,只不过目前的比较优势更大一些;一直以来优势都十分显著的当属其他或杂项制品,其RCA值最低时也高达075。不过,技术密集型商品中光学照相仪器类的RCA指数仍继续为负,其竞争力相对较弱。不过,2007年开始,光学照相仪器类的比较优势有所增强。
因此,无论是从进出口比例还是从比较优势的角度,都可以得到要素特征升级的相同结论。从要素密集度层面而言,贸易商品沿着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的确出现了升级的现象。当然,单个密集型商品自身也在竞争中得到提升。
三、外商直接投资角度要素密集型的变化
(一)FDI对中国制造业贡献率的影响
这里,仍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在前面对三大密集型行业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进行评价,由此揭示要素层面上,在外商直接投资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机理。
1.制造业各行业的边际贡献率和平均贡献率的差异
赵果庆(2006)采用边际贡献率、平均贡献率和超前系数指标说明了工业部门对总销售收入的贡献情况。这里借鉴其计算指标(53)至(55)式,并将之用于制造业的分析中。SR0i、SRti分别代表初期和报告期的制造业各行业销售收入;SR0、SRt分别表示初期和报告期的制造业总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表示制造业行业的增量优势,平均贡献率表示制造业行业的规模优势。超前系数如果大于1,表明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高于制造业总销售收入增长率,行业具有超前发展水平;反之,行业属于衰退性部门。
边际贡献率MCi=SRti—SR0iSRt—SR0×100%(53)平均贡献率ACi=(SR0i+SRti)/2(SR0+SRt)/2×100%(54)超前系数βi=MCi/ACi(55)依然采用《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为了使分析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
分别选取1999年与2005年(第一组)、2005年与2009年(第二组)1999年开始有工业企业类别的数据统计,2005年开始增加了工艺品和回收废弃资源行业。1999年与2005年比较时剔除这两个行业,保证行业数目的一致。2005年与2009年比较时制造业的行业数量完全一致。的制造业行业数据它们之间的变化。计算结果显示无论是国有控股类等四类工业企业,还是所有类别之和,第二组相对于第一组而言其边际贡献率大于5%的制造业行业数量明显增加,尤其表现在集体工业企业上,2005年的产品销售收入相对于1999年全面缩水,SRt—SR0<0,到了第二组对比时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其边际贡献率超过5%的行业数量是各类别中最多的。表54统计了所有类别边际贡献率大于5%的制造业行业,贡献率排在前列的是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和资源加工业。在第二组中,通用设备制造业是唯一所有类别工业企业边际贡献率均超过5%的行业。另外,传统制造业行业如农副食品加工业和纺织业的增量优势也很突出,而且主要集中在内资工业企业。
源:历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经计算汇总。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参与度
1.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平均贡献率与总体水平最接近
同样地再计算所有类别行业的平均贡献率,第一组与第二组总体上平均贡献率均在5%以上的制造业行业仅四个,分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与其最接近的是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计算数值,总体水平的前三个行业尽在其中,并且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平均贡献率数值是最高的,第一组达到2862%,第二组为2570%,远远高于其他类别10%左右的水平。外商投资类别的行业规模扩大可以从其在华投资规模来证实,以江苏省为例,2009年江苏省制造业吸引外资最多的行业就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其实际投资金额占制造业总额的1744%。
观察边际贡献率与平均贡献率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两者都超过5%以上的制造业行业主要来自资本、技术密集部门,制造业各行业的比较优势和其在制造业中的地位不断地发生变化,当前整个制造业结构是以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为主导。外商投资企业对制造业总体水平的影响很大,尤其体现在行业规模方面,并且在要素密集型升级过程中具有带动作用。2005—2009年期间,在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中,52.41%的边际贡献、5362%的平均贡献都来自技术密集型的装备制造业各行业。
2.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行业更具超前发展的比较优势
在所有类别的制造业行业中,国有控股类制造业的β系数值最小,且普遍低于1;纵向上,技术密集型的装备制造业超前系数值普遍高于其他两类制造业,对各类别制造业的β平均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带动作用,最为突出的是集体工业企业,其装备制造业的β值高达617,抵消了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轻纺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的资源加工制造业负值的影响(见表55)。
表551999—2009年制造业各类别行业的超前系数制造业国有控股集体工业私营工业外商投资IIIIIIIIIIIIII轻纺制造业0671.110100441.94.‐0421.00073070资源加工制造业085099080065084‐0341.000961.08装备制造业1.121.190861.761.346170981.071.45平均0881.100590951.371.801.000921.08数据来源:历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经计算汇总。I指的是1999—2005年期间,II指的是2005—2009年期间。
联系到外资的参与度,外商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参与度最高。以2009年为例,外商投资企业对技术密集型行业投资产生的主营业务收入所占总额的比例高达52.77%,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一个行业就占制造业总营业收入的2383%。由此可以看出,FDI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集聚间接提升了制造业要素层面的结构升级。
3RCA指数普遍出现下滑趋势
表56显示的是制造业各个行业的四类工业企业的RCA指数值。除了私营工业在2005年之前没有数据统计之外,其他三种类别的工业企业RCA指数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国有控股类的RCA平均值低于1,显示出其未来发展的不利态势。私营工业企业类的RCA值全部大于1,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制造业。
表561999—2009年制造业各类别行业的RCA指数国有控股集体工业私营工业外商投资IIIIIIIIIII轻纺制造业0680631.391.001.331.221.02资源加工制造业1.121.101.361.221.17082080装备制造业0810780920991.071.191.10平均0870841.221.071.191.08097鉴于RCA指数与前几个指标结果的差异较大,接下来以1年为间隔,进一步观察2005—2009年的RCA指数值的变化。是私营工业三大制造业类别的RCA值走势,尽管私营企业显示出强劲的发展优势,但其也呈现出下滑的趋势,而且其要素的行业特征显示为装备制造业至资源加工制造业再至轻纺制造业,这与一般的要素升级规律相悖。这体现了中国目前私营工业企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水平,以简单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序为主,从侧面也表露出制造业技术创新、企业转型的疲态。
统计资料表明,在全球产业链下,以研发和销售为主的高附加值环节往往位于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其获取总利润的80%—90%,而中间的加工环节,仅仅获取利润的极小部分,即10%—20%。在全球产业链格局下,由于中间环节只是接单生产,其所处的配套加工环节在整个产业链中完全处于被支配与被控制的状态。因此,配套产业链升级的第二个层面是从价值构成角度来看,配套加工的产业链环节从低附加值配套向高附加值配套的转变,即从微笑曲线的最底端向渐渐向上移动。微笑曲线的中间部位(曲线最低点位置)表示企业的配套加工生产环节,对应的产品附加值最低,利润最薄弱;离该位置越远,各个环节所实现的附加值就越大。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配套产业链升级的实证检验
根据(第四章)建立的方程(413)式lnVdt=C+α1lnHdt+α2lnKft+α3lnLdt+α4lnKdt+μt,采集本土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计量模型的检验。
(一)变量的定义
鉴于数据的可采集性,模型的检验分析以中国本土工业为样本选取对象,将本土配套企业的范围扩大,假定为全部国有控股企业针对本土配套企业的分析与实证检验借助于相关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详见后面章节。。样本时间从2001年到2007年。变量定义方面,Vdt代表第t年的行业附加值。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制造业行业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所有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当年价)表示。解释变量中,Ldt代表第t年的劳动力,用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表示。Kdt代表第t年的行业总投资额,计算时采用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指标表示。Kft代表外资企业的资本,这里用工业企业实收资本中外资资本量(含港澳台资本)表示。Hdt采用该类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的数量进行衡量。除2004年外,所有年份的数据都来自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4年的数据来源于《2004年中国经济普查年鉴》。
(二)数据的处理
1.ADF检验
为了保证回归结果有意义,时间序列的数据首先需要考虑序列的平稳性。因此,对2001—2007年的全国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利用Eviews计量软件,检验方程中选取“None”形式,即指不包括常数项C和时间趋势T,同时滞后阶数仍然根据AIC最小的原则选取,经运算后得到各变量时间序列的检验结果。
ADF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五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不全是平稳序列,但其二阶差分均是平稳的,即这五个变量均为二阶单整序列。
2.变量关系说明
经计量软件运算可得,α2的值为05902,大于0,这就说明在同一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资的运作对本土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增加有正面效应,在溢出机制的作用下,促进本土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的价值。在这里,同时可以得到α4的值最大,为09093,也就是说本土企业自身资本的作用对企业价值提升的影响最大。
二、中国产品附加值变化:贸易结构的转换
SanjayLalletal(2005)在定义产品附加值含义时,已将技术因素附加值概念作为其最基本的内涵。事实上,形成、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各个途径都离不开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所以,一国的技术进步也可以通过改变原有的比较优势从而实现贸易结构的转换。以浙江宁波雅戈尔为例,以OEM方式出口一套西服的加工费在27—28美元左右,而加入设计因素,以ODM方式出口,每套西服的加工费直接提高了10美元蔺蔚青调整加工贸易出口结构应以高附加值为导向[J]理论前沿,2006(9):25‐26。
技术进步既可以体现在中国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促进劳动要素上的比较优势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低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迅速扩张;如果出现产品的升级,比如产品质量的提高与种类的更新,则可以生产并出口高档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进步同时又可以发生在原本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国可能同时出口低质资本密集型产品和部分高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甚至是大量出口高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贸易结构转换的促进
在全球生产网络的组织架构下,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如中间产品进口的要素流动机制、技术溢出机制以及对东道国需求因素的改变影响东道国的贸易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对贸易转换的促进机制1.要素流动机制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东道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后,外商投资企业不断地将其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地区总部建立在东道国市场。随着在东道国市场业务的开工,外资企业可能会不断地从国外子公司或其他企业进口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产品,引进先进的技术、机器设备等,这一点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贸易主体的事实中可以证明。
2.技术传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