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76500000006

第6章 眼界决定成败(1)

眼界决定境界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庄子·逍遥游》

这段话直译是这样的: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向南海去呢?”

听后,人们可能都会会心一笑了。这短短的几句话就告诉我们,一个人眼界的高低将决定人生境界的高低。

一个人眼界的高低,会直接决定他思维的方式,而思维方式又会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做事方法。我们身边有许多人能够成功,很大的程度上就在于他们的眼界。南怀瑾先生借庄子之口,给我们讲了这个道理。

在《逍遥游》里,庄子发挥了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并用他一贯的反讽手法,讲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蜩”即我们常见的“蝉”,“学鸠”是一种小鸟,它们都没有见过大鹏鸟,只听说大鹏飞起来会飞到很远,远到它们根本看不见它。于是它们就嘲笑起大鹏来,说大鹏飞那么远其实没有什么用处的,像它们自己这样从这棵树飞到那片草丛,所谓“决起而飞”,就是说飞的不远,但很痛快。即便时间不够,也不过是掉在地上,并不至于摔死。哪里用得着像大鹏那样飞到九万里的高度再向南飞呢?它们很得意自己有飞的能力,并且还大言不惭地嘲笑大鹏。然而,这其实是非常可笑的。

这里所讲的其实就是做人做事的眼界与境界的问题。我们能感觉到,蜩与学鸠就像我们常说的“井底之蛙“,在它们心中的天地也就井盖那么大,或者是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之间的范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小燕子小麻雀是不会知道鹄鸟的志向的。所以当它们听说大鹏鸟能飞得很高的时候,反而会自鸣得意地嘲笑它。正所谓“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意思是说,真正知识少的比不上知识多的,年寿短的比不上年寿长的。像故事中所比的“蜩”“学鸠”这样一类目光短浅的人们,终其一生也只能安于庸碌无为的生活中,只有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人,才能成就千秋的伟业。

庄子还有个故事是这样的。

庄子的好朋友惠子对庄子说:魏王给了我一把葫芦种子,我把它们种到地里了,可是没想到现在结了一个大葫芦。我说用来装东西吧,感觉有点儿太大了。用来盛水吧,这葫芦的皮又太薄了,怕是很容易就会漏底。可要是一劈两半用来做成瓢吧,大家又都用不了那么大的瓢。这葫芦确实够大的。可是话说回来了,光是大能有什么作用,不过是自大而已。所以我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干脆把它给砸烂得了,省心。”

庄子听出了朋友讥讽的意思,于是就笑着说道:“我也给你讲个故事吧。以前有这样一户人家,他们祖上传下来的手艺是漂洗锦帛。可是由于冬天天太冷的时候手就会生冻疮,于是他们研制出了一种膏药,这种膏药往手上一涂,再寒冷的天气手也不会生冻疮了。后来有一个人来到他家,知道他们有这样的东西以后,就出黄金百两要买下这个秘方。漂洗锦帛估计得很久才能赚到这么多的钱。于是全家人商议之后都觉得这个价格很合算,比他们辛苦漂洗锦帛要赚得多多了,于是就把药方卖掉了。那个人买得膏药秘方以后,就去了吴国。当他和吴国国君身边的近臣拉上关系后,就把这膏药卖给了吴国的军队。有一年冬天,天气非常冷,这时越国攻打吴国,吴王带领军队在冰上攻击敌人,吴国的军士由于都涂抹了那种膏药,所以他们在寒冷的天气里没有生过冻疮,吴军因此而士气大振,一举将越国的进攻打退。吴王于是就酬谢那个卖给他膏药秘方的人,赐给他百亩的土地,还封了一个爵位,并赏给了他黄金万两,身份与以前自是不一样了。你对比一下,同样是一个膏药秘方,在那一家人手里时,它只是普通的膏药,而在另一个人的手里时,他想到把它卖给国家,最后赐土封侯。你说你有那么大一个葫芦,那是一件罕见的好东西啊,为什么不掏空里面,把它做成一只小船去漂游江湖,却在我跟前数落葫芦大而无用呢?”

惠子和庄子是朋友,这两个故事本来是双方在辩论,都要给对方灌输自己的思想。但是从两个人对话中,我们就能看到庄子眼界比惠子要高得多。同样是一个葫芦,惠子看到了它大而无用,而庄子则看到了物尽其用。就像他讲的故事那样,同样一个秘方,有些人就只能自己用用,最多卖一点儿小钱,而在别的人手中时,则是拿这秘方换得了封侯得金尽享荣华富贵。这就显现出人与人眼界的差别,同时也是思路的问题。

同样的道理,眼界还会决定你的去向,能让你永远坚持自己的人生道路,从而达到你所期望的高境界。

庄子在“蜩与学鸠”那个故事的后面还有一句点评:“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意思是:到不远的地方去,用不了三顿饭就能返回来,回来了肚子还饱饱的;要是走一百里的路,那就得头一天晚上舂米做好干粮,以预防肚子饿;如果走一千里的路,那就要准备三个月的粮食。言外之意就是前途远大的人,一般都是有远大的计划;而那些目光短浅、只看眼前的人,是不会有深谋远虑的。

一个人只有眼界高才会有长远的打算和对远景的规划,所以我们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迈向成功的路上,才能不失去自己的方向。说白了就是梦想与坚持都要有,才是我们到达成功的“黄金组合”。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马云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可是很多人都死在明天晚上。”为什么会有很多人死在了明天的晚上呢?这是因为那些人没有坚持下去,而没有坚持下去的原因就是目光还不够长远,眼界还不够高,把黎明前的黑暗当成了长久的夜幕降临。

志存高远但要立足现实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中庸》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君子既要尊重德性,又要讲求学问;既要充实广大,又要穷尽精微;既要有高明的理想,又要有合于中庸的行为;既要熟悉旧的知识,又要不断认识新的事物;既要笃实厚道,又要娴习礼仪。

“尊德性”,指的是发扬自己先天的善性;“道问学”,也包含着后天学习和努力的成分。“致广大而尽精微”,原意为善问好学,达到宽广博大的宏观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精细详尽的微观之处,这是一种极高明的和谐。

天地万物的和谐是中庸的内在追求、目标与境界。在万事万物和谐统一的表层状态下,又必然蕴涵着中庸的理性精神,所以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所追求的是一种有原则、有标准的和谐境界。“尽精微”的目的是为了“致广大”,而“致广大”的结果又促进了“尽精微”。因此,“广大”与“精微”并非是相反相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就是细节追求的目标。

南怀瑾先生在他的着作里,最推崇的一种境界就是《中庸》里所讲的“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尤其是“极高明而道中庸”,这种境界南怀瑾先生不仅常常提到,而且他本人也是这样去实践的。其实,这种所谓极高明的境界在我们的平凡生活中就可以达到,并不一定非得在很高的地位才能获得。境界高远,却立足于现实,体现了超凡境界与现实态度的和谐与统一。

晚清名臣左宗棠曾在江苏无锡梅园题字:“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24个字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告诉我们: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却只需要求中等的缘分,对于享福则是下等的就行;为人处世要站得高,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但是真正行动起来,就应该比较低调且不显山露水,做事情要有余地,为人要宽容。左宗棠的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哲学的体现。

我们所熟知的上古传说中的尧、舜、禹三人,可以说都是“极高明而道中庸”这种哲学的实践者。据说尧非常厉害:“其仁如天,其知(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意思是说,尧为人仁义,智慧非凡,拥护他的人就像天上的云一样。虽然富贵但是不炫耀不骄傲。

尧在即位之后,首先就是任人唯贤,促使领导集团内部达成统一。他做事比较平淡和低调,常常亲自考查百官的政绩,并且奖励高贤,惩罚贪佞,他的这种身为万乘之尊却依然事必躬亲的作风,也正是他能够务实的一面。尧当帝王时,能够以天下为己任,他在位时世风淳朴,人们相处和睦,也是得益于他的高瞻远瞩。

舜与尧就不一样了。他不像尧那么富有,而且母亲早逝,有一个残酷的继母,最后他被逼离家出走。尽管这样,他也从来不去抱怨,对父母仍然不失为人子的孝道,出走之后,他依然想办法去照顾他的继母以尽孝道,就连对他那个傲慢的弟弟也给予了极大的宽容。甚至于到后来,继母和兄弟霸占了他的财产并要杀他灭口,他都原谅了他们。

舜用自己宽容、朴实的行事作风感染了周围的人,人们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他的身边,想和他同甘共苦,休戚与共。舜又努力进行管理和扩建城邦的工作。当时的天子尧知道舜的德行后,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许配给了舜做妻子,又将天子之位禅让于舜。尧到底看中了舜的什么呢?实际上就是他那种“极高明而道中庸”。舜行事朴实低调,后来对“四凶族”的流放又可见其雄才伟略。尧把天子之位传于这样的人确是明智之举。

大禹治水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尧在位时,中原就常常有洪水,百姓们愁苦不堪。鲧治水患长达9年最后也没有成果,他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一职。

禹亲自视察过河道并改进了治水的方法。他翻山越岭,趟河过川,规划水道,到过了很多地方,根据地势高低设法引洪水入大海。禹为了治理水患,可以说是鞠躬尽瘁。他新婚不久就离开了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据说他曾经过家门口,都咬着牙没有到家看一下,而是直接奔赴大水现场。当他第三次经过的时候,他的儿子已经会叫他爸爸了,而禹只是向妻儿挥挥手,并没有进去看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禹经舜的赏识得天子之位,成为一代圣贤之君。

像尧舜禹这样的人,其实心中都是自有天地的,但他们做事做人都很低调,他们不自吹自擂,只是踏实做好属于自己的事情,他们有理想,但是总会立足高远而从现实出发。

现代世界也是一样的,那些能够真正领会“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往往都能成就一番事业。商界巨子李嘉诚正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实践者,他常常告诫身边的人们,做人要不骄不躁,切忌急功近利。生活中的平常心不是天生的,只有经历过风雨挫折、走过焦躁偏执的人,才能拥有这种心态。平常心如人生遭遇到低谷时的一味药,能帮助人恢复精神志气;它又像是一缕轻风,能够吹尽人生在得意时的骄躁和忘形。所以,我们常说的以平常心来对待人生际遇,其实就是庄子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李嘉诚还说:“重要的是内心的安静,表面看来很忙,但内心其实没有波动,因为自知做着什么工作。”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人应该不要大喜也不要大悲。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也就是中庸之道。由此看来,李嘉诚能够成为富甲一方的商界巨子,绝不是偶然的,正所谓人因为有梦想而伟大,因为务实而成真。

李嘉诚在他的儿子李泽楷进入商界时曾赠言:树大招风,低调做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平实的一面来。正所谓“极高明者当道中庸,成功者莫不如此”,看着这些社会精英,我们也不妨仿效他们的做事为人的态度与眼界,促进自己有更大的作为。

害人害己的老鼠哲学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

这话的意思是:居住要善于选择地方,存心善于保持深沉,交友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掌握时机。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

这里的“尤”字,意思应该是忧虑、怨恨的意思吧。从这段话看来,古人先哲们其实还是推崇那种有大胸怀大境界的人。

南怀瑾先生在他的着作中曾经斥责秦朝的李斯所信奉的政治经济学不过是“老鼠哲学”而已。那么到底什么是“老鼠哲学”呢?我们可以从《史记》里来看一看。

在《史记·李斯列传》的卷首,有这么一段话:“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这段话说的是上蔡人李斯当小吏时,看见厕所中的老鼠又小又瘦,见有人来就仓皇逃走,十分的可怜。而他进入仓库时,发现那里的老鼠又肥又大,看见人来时不但不避,反而是跟人瞪眼。于是他就由此悟出一个现实的道理来:原来又瘦又小见人就逃的老鼠,是因为无所依靠;而又肥又大见人不避的米仓老鼠,李斯说“在所自处耳”,用南怀瑾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有所凭借的”。李斯认为二者的区别仅此而已。

南怀瑾先生说的所谓的“凭借”,就是指有本事、有靠山,或有本钱的意思。李斯领悟到“老鼠哲学”之后,于是也就知道了“凭借”的好处。史书上说,他因此而跟他的老师荀子学帝王之术,并且当他看到“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的时候,就想到了去秦国谋职。可见当时他已经是很现实的了。

他在辞别老师荀子时说:“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这话的意思是:人处于卑贱之位而不思变,正如圈养的禽兽,只能张嘴等食,不过徒有一张人脸、两腿可以直立行走而已。所以说来,卑贱是人生最大的耻辱,贫穷是人生最大的悲哀。长久处于卑贱的地位、贫穷的境地,反而讥讽富贵,厌恶禄利,以自托于无为来自我安慰和解脱,不过是无能而已,决非士人应有的情怀。所以李斯要离开老师去秦国谋职。

我们可以把这段话看做是李斯对自己老鼠哲学最经典最赤裸的表述,他的动机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现有的处境,因为自己太卑贱太穷困了,所以后来辞别荀子,不顾老师劝阻,他学业未成就跑去辅佐秦始皇了。

同类推荐
  •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培根是近代美国思想最伟大的人物,也是人类史上最优秀的人物之一。本书收集了培根论说手札数十篇,充分显示了哲人的睿智,是一本见解独到的传世佳作。
  • 史海探真:为中国哲人申辨

    史海探真:为中国哲人申辨

    本书探讨了中国思想史或教育史上的人物,大体上可用“哲人”来概括他们,其中既有大名鼎鼎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也有相对没那么出名的陈白沙、容闳、徐复观等。
  • 蔡礼旭大学演讲录

    蔡礼旭大学演讲录

    本书是蔡礼旭老师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汕头大学等地的演讲集。按内容分一生圆满的智慧、创造人生好因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几大部分,深入浅出,将圣贤教育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事例讲解出来,深受听众欢迎。本次结集出版,删除了重复部分,保留了每次演讲的精华,是一本针对青年读者进行品德教育的好书。
热门推荐
  • The Sequel of Appomattox

    The Sequel of Appomattox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媚妃无价

    媚妃无价

    穿越成弃太子妃,当晚便遭受蒙面人的侮辱,太子爷戴了绿帽子,对她即爱又恨,他要折磨她,她要报复他,也要寻找那个侮辱她的凶手。
  • 如果还能与你再相遇

    如果还能与你再相遇

    我从未想过还能和你相见。又或许我从不该放弃与你的联系。而此时此刻我徘徊在分岔路口。我不想再遗失我们之间的美好了。
  • 浊世斗:嫡女倾华

    浊世斗:嫡女倾华

    一朝睁开清眸,她,东南亚黑暗势力的最大军火商,却已灵魂穿越,身处浊世!新的身体身份,娘被害,爹不爱,是么?顶着一张所谓被大火烧毁的容颜,是么?还莫名其妙地出现一个小美男,要与她争抢她这具刚刚得到的女儿身,说那原是他的身体,要求换回身体,是么?这还不够!还有人妄想对她千般欺凌、万般利用,是么!当她是受气包还是包子,可以肆意打压、蹂躏,还是疯狗、野狗都可以上来咬上一口?靠,她火大了!那么,就别怪她,狠辣手段、予以还之,招惹之人,便是后悔也不及。待一朝洗尽铅华,展露真实;她便绝色娇容、冠绝当世,并与他一起站在最高处,俯瞰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每天一个推理故事

    每天一个推理故事

    这是一场由遗产引发的谋杀案。凶手精心设计、巧妙布局,完美的时间差、证人、证据和不在场证明。然而机关算尽仍不免百密一疏,看机敏的马普尔小姐如何同警察一起,剥丝抽茧,一步步揭露凶手导演的这场"狸猫换太子"的戏。
  • 超级佣兵在都市

    超级佣兵在都市

    他是佣兵世界的王者,他是令各国元首头疼的侠盗!为朋友,他甘愿两肋插刀;为亲人,不惜血溅五步!他想要大隐隐于市,然而,是龙终要翱翔于九天之上。佣兵王者重返都市,甜美护士,冷艳教师,风骚调酒师,刁蛮小女警、清纯校花……各色美女纷至沓来……
  • 首席宠妻不是病

    首席宠妻不是病

    她嫁他,只因影帝钱多颜好;他娶她,只因爷爷逼婚不停。一段本来只是明码标价的婚姻,却有人先违反规则动了情。最初只是动嘴撩,现在竟然要动手!总裁大人说好的事成之后一拍两散呢?说好的表面亲密私下隔离呢?“宁先生,你能离我远点不?你靠那么近……我怕我会吃了你!”“顾念,过来!”
  • 霸血沸腾

    霸血沸腾

    刘凯在上学的路上。意外的救了一位妙龄女郎,没想到他却得罪了当地的黑帮老大,从而对他进行了血腥的追杀。刘凯在腥风血雨般的搏斗中,渐渐的成熟了起来。经常以弱胜强,最后成为威震四方的人物,于是他身边的美女多了起来。他将怎样对待情感的纠葛。这部小说,绝对热血。激情,青春。刚烈还有柔情。读了让你热血沸腾。
  • 帝神转世之仙偌神缘

    帝神转世之仙偌神缘

    一个少年传奇的故事,热血,奔放,爱恨情仇,一剑在手,天下我走!谁与争锋!踏蛟龙,至强武神,灭武国!虐修者,翻云覆雨,成仙侠!斩仙魔,毁天灭地,帝神怒!御众神,掌控天地,驾万灵!复仇路,神挡杀神,佛挡虐佛!帝神转世,身怀帝王系统,记忆重回之日,天地为之颤动,复仇路,战神魔,爱在千年。
  • 昆仑雪长安月

    昆仑雪长安月

    十年前,高宫陌徒弟华离在立储大典上行刺其父华天雄,被驱逐出帝都。十年后,帝都来信,华离之兄华翔劝其入主帝都辅政,路上却遇拜月教高手追杀。究竟华离能否入主帝都,而这是否是华翔为了斩草除根而设下的局,十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一切近在本书《昆仑雪长安月》,欢迎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