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76500000010

第10章 眼界决定成败(5)

当邓普西进场的时候,他知道他的队距离得分线有55码的距离,那是由巴第摩尔雄马队的毕特·瑞奇踢出来的。球传接得很好,邓普西一脚全力踢在球身上,只见那球在笔直地前进。6.6万名球迷屏住气观看,大家都想知道,邓普西的球能踢到那么远吗?只见那球在球门横杆之上几英寸的地方越过了,紧接着,人们看到在终端得分线上的裁判举起了双手,表示得了3分,圣徒队以19比17获得了胜利。所有的球迷都在狂呼乱叫,为这个踢得最远的球而兴奋,因为这是只有半只左脚和一只畸形的手的球员踢出来的!

“说来真是令人难以相信啊!”有的人感叹道。但是,邓普西对于人们的说法都只是微微一笑。这时候他想起最爱他的父母,是他们一直在告诉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邓普西之所以创造了这么了不起的纪录,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他们(父母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我有什么是不能做到的。”

话说回来,在大多的时候,人生中的许多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能够做到的,只是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做到,或者不会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其实,如果我们都能够尝试并坚持做下去,我们就一定能够做到,而且还一定会做得很好。不过,关键的问题在于,你一定要搞清楚自己肯不肯去做,而不是你能不能去做。

不为名利所羁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庄子·人间世》

道德的毁败在于追求名声,智慧的表露在于争辩是非。名声是互相倾轧的原因,智慧是互相争斗的工具。二者都像是凶器,不可以将它推行于世。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庄子借孔子的话说,因为有的人有求名利的心理,所以就会不择手段地去做,把人生的行为标准都破坏了;所知愈多,意见之争也愈大,真学问也就没有了,这是因为固执个人的所知所见,所以便争强好胜。

南怀瑾先生认为,历史上真有学问的人,他不是为了考功名,他不要功名,他为了自己读书,为了自己求道,所以他一生能成就,名留千古。

东晋末的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

陶渊明在年轻的时就有高尚的志趣,曾经作自传《五柳先生传》来自喻,文中说:先生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表字,因为住所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就用五柳做他的号了。他性情恬静,很少说话,更不贪图荣华利禄。他最爱好读书,但又不拘泥字句,每当有些心得体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记吃饭。先生生性喜欢喝酒,但是因家境贫寒而不能经常得到。亲戚朋友知道他的情形后,有时准备了酒给他喝,每一次他总是尽情地喝,而且是希望高高兴兴地喝醉,一醉了就退席,一点儿也不在意平常的那些礼节。他的家中空有四壁,不能遮风蔽日,身上也只是粗布短衣且破烂不堪,还常常缺吃少喝,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写些文章自寻乐趣,以展示自己的志向,而且从来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度过了他的一生。

他的自述如此,当时人称之为真实的记录。

因为母亲年老,家中贫困,陶渊明就受邀请当了州的祭酒,可是他受不了官场的束缚,没有几天就自动离职回家。官府里招聘他做主簿,他也不去。最后,他几乎过着隐居生活,亲自耕种供给自家生活,辛苦的劳作使他的身体又弱又病。

后来,他又担任了镇军将军和建威将军的参军,并对亲戚朋友说:“我出任地方官,想以此为家庭提供生活费用,可以吗?”当权的知道陶渊明的心思,就任用他为彭泽县令。做县令的时候,他常吩咐属下在官府的田里全都种上秫稻,他的妻子坚持要他种粳稻,于是他将地分成两块,一边种秫,一边种粳稻。

郡守派督邮到彭泽县来,县中小吏告诉他应当整冠束带、衣帽整齐地去拜见。陶渊明于是长叹一声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的薪俸去弯腰拜迎乡里的小人。”然后他解下印绶。又一次离职而去。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被传为千古的佳话,这也表明了他淡泊名利、法度自然的心性。我们从他的作品中也能感受到那种远离喧嚣的宁静与淡泊,我们宁愿相信梦中的桃花源其实就是他的理想。其实,很多时候,“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心远地自偏”的生活情趣不是也自然惬意吗?

一个人所具有的价值在于他的内在本质,而绝不是因为穿了华丽的衣服身居高位,或披着破旧的蓑衣住茅草房子所能改变的。

“贪”是争名夺利的根源,所以要想戒除争名夺利,首先要戒除贪欲,我们要懂得播种一分、收获一分的道理,任何强求和希图意外的惊喜都是不应该有的想法。如果你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有好的成绩;如果你不认真学习和刻苦钻研,就不会有创造发明;如果你不懂得经商之道,为了获利而不惜坑蒙拐骗,就不会有真正的成功。《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中那个老太婆得陇望蜀、贪得无厌,结果金鱼在愤怒和厌恶的同时收回了一切,老太婆仍旧生活在往日的贫困中。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本性以及这种本性所带来的危害。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巡游江南的时候,看见江中数百只帆船来来往往,他就问随从:“这么多船在江中干什么?”

随行的道静和尚说:“我只看见江中两只船,一为争名,二为夺利。”乾隆帝听后默然无语。

人们对名利的追逐,从古至今都没有淡化过。庄子曾对人们贪名图利的心理表达了他的看法,他借用了孔子的话说:“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意思就是: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再看我们身边有的人为了求名求利,不择手段去争去斗,最后让自己被名利困住了。也有的人为了好胜、为了榜上有名去读书,而不是为了求得学问而去读书,这是斗争心理的开始。在这里,我们不是说名利和知识不是好东西,而是说如果为了求名、为了好胜而去求知识的话,这两样就都不怎么样了。“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就是说名与知这两样都是杀生的武器,破坏自己的生命,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不是真正懂得人生生命的人所为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当面对名利的苦恼时,有人也努力告诫自己不去看重名利,视名利为粪土,可在实际的生活中,便又身不由己地卷入名利争夺的漩涡。因此就有人感叹说:古今中外,真正能看破名利的能有几人呢?

人们之所以难以摆脱名与利的枷锁,就是因为人们对人生的根本问题缺少认识。人为什么而活着?怎样活才能够更有意义?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绝不会急于功名利禄,而是更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样的人能够对外界的诱惑生出很强的抵制力,也就能保持一颗平常的心。

沈从文,现代文坛上享有盛名的作家,一位能从俗世的名利纠缠中退出的人,他以其淡泊宁静的心态设计着自己的人生道路,始终保持心灵的安宁与平和,从而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他那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与独具一格的创作成就,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

沈从文出生于湖南凤凰的一个军人世家,十几岁的时候,因为家中贫困,他便投身于一支旧军队,在军队呆了6年。那段时间里,他随军移防,足迹遍及川、湘、黔三省各界及淮水流域,饱览了“人生这本大书”。眼前太多的杀戮,太多的死亡,使沈从文得以体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形形色色的社会百态。20岁的时候,他离开了军队,到北京去追寻他的文学梦。

这位湘西青年在北平的日子里生活是艰辛的。在失业、贫穷、世人的讥讽中,他始终不改自己对文学梦的追寻。他旁听北大的课程,自学于京师图书馆,在他那“窄而霉”的公寓里辛苦地伏案写作。后来,他的才华终于被世人所赏识,他的小说和散文使读者兴奋不已,一部《边城》更是使他蜚声于中外。

新中国成立后,这位从一名湘西小兵成长起来的大作家遇到了麻烦。他的作品在那些左派理论家们的眼中成了“不合时宜”的东西,他本人也被称作“清客文丐”、“地主阶级的弄臣”而受到了批判。那段日子里,沈从文感到无所适从,由于不被理解,不被认同,不被接纳,他陷入了极度的恐惧之中。于是,他整日足不出户,“灵魂陷入了茫茫迷雾之中,前不见灯塔,后不见陆岸,理智开始迷乱,神经在高度紧张与自恐自吓下,承受不了这没完没了的强大张力,终于呈现出病态特征”。在惊惧之中,他想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来消除痛苦。不过幸运的是,他自杀没有成功。

经历了那一场精神劫难后,沈从文的心灵开始慢慢恢复了平静。他决定改行,到历史博物馆去整理文物。当他要告别文坛的消息传出以后,读者们表示不解,亲朋们也深感惋惜,因为沈从文是大师级的文学家,现在却要放下曾创造了翠翠、萧萧等鲜活艺术形象的那支笔,这是多么大的损失啊。但是沈从文对此不多作解释,只报之以微笑。

事实上,沈从文自己也不想离文坛而去。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的生命都体现在他的作品里。他之所以做出告别文学的选择,实在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已经不允许他再从事创作,他是被剥夺了创作的权利而不得已离开文坛。

但是,沈从文并没有因此去抱怨。他无法改变自己当时的状况,于是他只能改变他的生存状态了,那便是以淡泊宁静的方式寻找新的人生道路。

就这样,他来到了历史博物馆,一开始的工作仅仅是一种枯燥的简单劳作:为文物写标签。这是一种无须用脑的活计,但沈从文却安之若素,心如止水,且做得非常认真。一段时间以后,他从历史遗留下来的金石、陶、瓷中找寻到了乐趣,也发现了他后半生的意义所在。

同类推荐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每天玩一个逻辑游戏

    每天玩一个逻辑游戏

    本书将逻辑游戏分为趣味推理、数字谜题、图形联想、真假判断、位置顺序及反向推断六个方面。
  •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是美学泰斗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专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本书选取了西方各个美学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美学观点,进行评述。对美学上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作者挑选的这些人物代表了各时期的主要美学思潮,展现了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概况。美学、文艺批评、文艺理论等研究者也能从中受到启发,为进一步的美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 易经智慧吉祥书

    易经智慧吉祥书

    本书解译了《易经》中启迪人生的道理,从易经来谈吉祥,帮助读者趋吉避凶。
  •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现代思想大师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震撼力,一直浸透在作者研究与写作的始终,不得不令人折服。这不仅改变了作者自己的许多观点,也动摇了作者原先对海德格尔研究的一些盲目自信,更使作者开始怀疑国内美学与哲学研究中许多“鸿篇巨制”的价值和意义。在通往海德格尔的小路上,时常会发现许多激动人心的东西,但“海德格尔的著作是作者们还没有能力攀登的高山”。登不上高山,不能说高山的存在没有意义,也不能说攀登者的努力没有价值。愿本博士论文成为一个攀登者的一次努力,尽管山顶还遥不可测、难以企及。
热门推荐
  • 荒天噬仙

    荒天噬仙

    荒地古界,诸神遗族并立,僵尸圣祖超脱六界,神圣炽天使普渡众生,元素法神毁天灭地,修道之仙执掌乾坤,当神明与仙人并存于世,究竟谁更胜一筹?少年林凡,记忆尽失,独身苏醒于太古森林,吞噬星河,超脱万界,揭开洪荒时期所遗留下的真相。
  • 付爱年代

    付爱年代

    张杏菊用一个家庭揭示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敏感热点问题。面对谋生、面对亲情和爱情以及金钱和地位、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良知和人性展开激烈冲撞,以其曲折精彩的女性人生塑造出都市版的中国“阿杏”。
  • 豪门囚禁总裁太霸道

    豪门囚禁总裁太霸道

    他将她的初夜夺走,她对他恨之入骨,却不得不讨好他。他说:“你是我的女人就算我不要,就是毁了,也轮不到别人。”不知不觉中他已将她映入心中。“艾小涵,我只要你,只要你和我在一起,我什么都可以不要,什么都可以放弃
  • 我们一起撸过的日子

    我们一起撸过的日子

    半衰,大二猥琐宅男一位,玩lol已经三年,现在还在白银段位挣扎
  • 萌鸟快逃

    萌鸟快逃

    一打造史上最离奇的女主,一直坚强萌呆的吃货鸟。蠢蠢的季沫沫觉得如果她的运气和她的肥肉一样坚挺就好了,这样就不会每次考倒数第一,迷路找不到学校。好不容易遇上一个不嫌弃她的墨染,却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穿越时候穿越种类。不过都说能吃的妹子运气都不会太坏且看她季沫沫如何逆袭
  • 教练的智慧

    教练的智慧

    《教练的智慧》系列为国内第一套专门描写企业教练的书籍。在书中,作者结合多年行业经验,通过简短生动的案例、故事,辅以内涵丰富的插图,一点一滴呈现教练智慧精华。从第一本推出至今已十余年,在业内口碑相传、历久不衰,被奉为行业经典。历经多年积累沉淀之后,作者再推力作,为广大读者提供更新、更丰富的教练智慧及心得感悟。
  • 法医毒妃

    法医毒妃

    一定是她醒来的方式不对:身处墓地,棺材里还有婴儿啼哭声!正蒙圈呢,就被某人当成了盗墓贼!几个情况?居然敢对她这个现代法医动手动脚!混蛋,接招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北国的他

    北国的他

    一朝穿越最强的她遇上了腹黑的他一次意外相逢他的心里住进了他从此便相缠到底
  • 许我一直爱着你

    许我一直爱着你

    她一夜的意乱情迷,把自己的初夜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这个陌生最后却纠缠不清的男人,顾景琛。这个名字在颜落的生命中放肆了一辈子,从开始的宠爱到最后的伤害,她不会知道她竟会爱的那么深。她只知道他们的相遇是偶然的,彼此的遇见也是一个错误的开始。她爱的那么深,注定是要受伤害。但她从未后悔过,也许只因为那个是顾景琛,是她爱得挚深的人。“颜落,你知不知道你已经在我心里扎根了。”“顾景琛,我不贪心也没有占有欲,只想你能许我一直爱着你就好。”也许现在放肆的爱和几年后的情一样,在他们的生命中都曾刻骨铭心过。
  • 穿越西游变成猪

    穿越西游变成猪

    2015年4月1号凌晨,张续携带系统入侵了西游世界,立志做那凌驾万仙之上的大猪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