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42400000011

第11章 千古不散鸿门宴9

千古不散鸿门宴9

书名:屠刀集作者:菜九段001更新时间:2014-04-2819:29:10

9.鸿门宴的众多是非

鸿门宴早就于两千多年前结束了,而关于此事的扯皮却因鸿门宴的结束而正式开始,并未有穷期。如前所述,鸿门宴实际上就是一个签约现场,无数的后人是多么热切地盼望其能成为一个杀人现场。看来嗜血成性,也是人的本性之一。但签约与杀人的程序是完全不同的,哪能说换就换?何况换了之后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这些严重后果后人才不高兴去考虑呢。刀把子攥在项羽手里呢,你不杀人,就是失职,就是白痴,就是脑子进水,就是不三个代表,就是扫人们的兴,就是与人们过不去。你不让我如意让我爽,我就骂死你。难怪后世对项羽不杀沛公一事讲怪话的人不计其数呢。那么,花点笔墨清点并清理一下这些扯皮,就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鸿门宴本身并不是一个容易产生歧读的事件,只因为人们夹杂了爱项厌刘的情绪,才把一切事情搞得一团糟。如果撇开情感,可能就会得其实。但撇开情感一事,又谈何容易哟。尽管不容易,在这里还是要用点篇幅分析一些与情感有关的认识问题。

鸿门宴本身的是非曲直。

对项羽没有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一事,一直以来惋惜者众。看来这些人一定是认为项羽是正义的一方,而刘邦是罪恶的一方。如果真是这样,当然杀了刘邦也不能算是错。但事情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项羽并不代表正义,倒是刘邦更正义一些。刘邦、项羽谁更正确,或者说更符合人民的利益,这个问题当以司马迁的评论为准,违背了司马迁的,基本上都是胡说八道,权当放屁可矣。就以鸿门宴来说,也是过错在项不在刘,但人们认为项羽错的还不够,还应该索性错到底,把刘邦干掉。当然,人们会认为把刘邦干掉不是什么错,而是对。刘邦是吃亏的一方,因为势力不如项羽,只好忍气吞声割让了自己本应该享有的权利。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人不仅最不认真,而且最没有是非。刘邦的功劳既不是偷来的,也不是骗来的,真正是一刀一枪拼搏来的,怎么让事先约定兑现就那么遭人忌呢?怎么人们都与范增一个鼻孔出气呢?怎么都欲灭刘而后甘呢?要公道公正地评价一件事,就应该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一旦感情用事,就会黑白不分,是非混淆,然后就语无伦次,不知所云。明明刘邦吃了亏,也以为他占了便宜;明明项羽不杀人是正确的做法,也以为他铸成大错。多年以前,菜九也是热切希望能杀刘邦的,但通看史书中的所有记载后,开始转变了。所以,如果要转变,只能靠自觉。菜九说的再多,可能也不会有人愿意听。不顾客观事实,只以个人好恶为是非评判的标准,人就会变得不可理喻。菜九对不可理喻的人说了这么多话,当然只能是废话。但菜九也是读过一点圣贤书的,看如此多的人成为错误观念的奴隶,心里难受啊。忍不住要出来说些逆耳之言,以期能将那些受错误的观念控制的人解救一个算一个。但那种牢不可破的情结,岂是菜九的平实语言所能唤醒的?看来菜九的自作多情也是愚不可及。打住。

谁是鸿门宴的受益者?

人们往往以为,刘邦在鸿门宴上占了很大的便宜。此话真是不知从何说起。在鸿门宴之前,刘邦是可以如约王关中的,而鸿门宴之后,刘邦的这个权利没了。就如同比尔?盖茨在一场饭局之后就变成李嘉诚了,资产大大缩水了。一场鸿门宴下来,刘邦的资产也是大大缩水了,就如同在股市上辛辛苦苦赚了几十万,把其中的一大半拱手给了项羽。不知这样的便宜有什么人会喜欢。刘邦占了如此大的便宜,也用不着杀曹无伤了,感谢还来不及呢。项羽白拿了这么多钱,还有无数的人认为他吃了亏。菜九倒是愿意吃这个亏,各位以为刘邦占了便宜的人,不妨把钱送点给菜九,也来占菜九一点便宜,对吃这样的亏,菜九是多多益善,决无怨言的。

鸿门宴刘邦占了主动,项羽始终被动。

从表面上看,刘邦一方的动作可能多了一点,但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割肉,这种主动又有什么意思。项羽的动静小,未必是什么被动,天上掉馅饼,坐享其成呢。因而项羽的动静小,更可能是没事偷着乐,心里在不住地打着小九九,盘算着如何消化刘邦拱让出来的利益呢。以发财为例,自然是资金越多越容易发财,而刘邦把自己一半以上的资金交了出去,其离发财的目标只能是更远了,而不是更近了。因此,且不论这里有无被动与主动的问题,即使有也意义不大。刘邦以损害自己利益为目标而采取的主动,就如同在股市中主动割肉离场,有什么值得眼红不服气的。这种壮士断臂以自救,只是为了能活了下来,连这样卑微的既定目标的实现,今天的人还不能忍受,似乎太不厚道了吧?

鸿门宴预示了项羽必败、刘邦必胜。

这是个事后诸葛亮的说法。实际上项羽在鸿门宴上接纳了刘邦拱让出的利益,把刘邦的优质资产都剥离得差不多了。按这个趋势下去,刘非垮不可。就如打牌或炒股,项羽抓了一手好牌或抓了一手好股票,刘邦一手的烂牌或一把垃圾股票,必然结局应该是什么,还用说吗。我们为什么表扬在阿里工作的孔繁森,而不表扬在青岛工作的孔繁森呢,无非是阿里的条件太差。刘邦就是被项羽派发到只有孔繁森肯去的地方,想想会怎么样。人们以为刘邦因达到目的,对这个局面正中下怀,求之不得,乐不可支,大概在刘邦的英明领导下,东西部差距迅速缩小,西部超过东部小菜一碟。但人们同时又非常认可刘邦是个没本事的人,没本事而抓到烂牌烂股,又怎么乐得起来呢?

鸿门宴上项羽忠奸不分,坐失良机。

这是在说范增与项伯呢。项羽要杀刘邦,用得着项庄舞剑吗?此时无需杀刘是肯定的了,而范增不顾杀刘可能产生的时局震荡、收不了场的后果,一意孤行安排刺刘行动,这是绝对错误的。不用范增之计,不理会范增的不断暗示,正是项羽的英明之处。范增的馊主意还是不施行的好,得不到项羽的支持也很正常。项伯不是什么奸,他不过是在主持公道,说出了当时局面下一个正人君子应该说的话,做了应该做的事。项伯是项羽的长辈,但看不出有什么权力,其影响或者说让项羽改变杀刘打算的言辞,在道义上是能站得住脚的。符合道义的话,不能视之为谎言与欺骗。换言之,项羽听项伯的劝告没有错。项羽的实力虽强,但诸侯联军包括楚军在内,也是反秦武装,并非拥戴其当皇帝的武装。他们或者可以追随你在旧秦撒野泄愤,但未必肯随你杀人。你因为刘邦影响你当皇帝而杀了刘邦,手下的人未必肯为由此出现的大乱出力效忠。如果不是项伯以身遮蔽沛公,鸿门宴上发生了恶性事件,可能会酿成一场大乱,甚至于旧秦势力都可能死灰复燃。项羽听了项伯与樊哙两人所言,无可指责。因为当时的局面确实不易把握,其结果究竟如何,根本无法预测。对项羽不用范增之计,而于鸿门宴上释沛公不杀,后世讥评甚多,但反对杀沛公者亦复不少。范增杀沛公之计后人指责甚多,事实上杀刘会造成天下大乱、无可收拾才是项羽不杀刘的关键所在。考量当时形势,杀沛公实为一陋着而非高招。杀,几乎用不着费脑筋,这个人碍事,杀了干净。不杀,才用得着仔细权衡。范增七十多岁,号称很懂权谋,实则不甚精通,且一点不识大体大局,只知以杀为务,又有何高明可言。杀刘即为大无道,而此前大无道者数坑秦降卒,此后大无道者为烧秦宫殿坑齐降卒,不知范增可曾力主。考量范增史实,一莽老汉而已,此处力主杀沛公,即使霸王不同意,也一意孤行让项庄来干;日后楚汉相持,汉因不敌而求和,项王拟允,范增坚决不同意,于是既未能置汉王于死地,也未达成议和。如果议和成,汉再毁约,则曲在汉而直在楚。范计虑不及此,只知道打打杀杀,与用计何干?对范增肯定与否定的文字均不少,肯定的就略过不说了,仅择反对范增的两首诗,估计肯定范增者也无言以对。

暴羽天资本不仁,岂堪亚父作谋臣。鸿门若遂尊前计,又一商君又一秦。钱舜举

七十衰翁两鬓霜,西来一火笑咸阳。生平奇计无他事,只劝鸿门杀汉王。陈刚中

刘邦利用了项羽的弱点从而死里逃生。

人们以为,之所以项羽会被利用,与其直率坦诚的人性有关。菜九不知人们是如何得出这个看法的。项羽并不直率,妇人之仁的人怎么可能直率,不过是个以善做表面文章知名的人物。即以处理鸿门宴一事而论,其间的曲曲折折变数,又岂是直率者所能摆平。项羽所以不杀刘,不是什么直率,是如愿以偿了;刘邦能活下来,也不是因为利用了项羽的弱点,而是出让了重大利益。事实上,刘邦不过是个行贿者,而项羽则是个受贿者。受贿者去杀行贿者的事,是个不容易发生的案例。否则,我们今天的公安人员处理的凶杀案就一大半与受贿有关了。

每个人都有弱点,项羽这个人物当然也有弱点,甚至于有致命弱点,但这些个弱点,当年陈平、韩信已评论过了,一生功过司马迁也评论过了,基本上得其实。而后人妄加评论,基本上属于胡乱忽悠,一点也不值得认真对待。看来还是我们这些与项羽根本没照过面的后人比刘邦、韩信、陈平更了解项羽,就知道他水平特别差劲,头脑特别简单,非常容易被人忽悠。如果是我们其中的某些人生在当时,又哪里轮得到刘邦来忽悠项羽啊。当然,在我们很多后人看来,因为项羽脑子特别不好使,最终还是刘邦成功地给忽悠了。项羽不是要灭刘邦吗,但刘邦脸皮厚心肠黑,艺高人胆大,处置得当,在绝无可能的情况下,也敢空手套白狼,哄死人不偿命,凭耍嘴皮子就可以让几十万大军刀枪入库、偃旗息鼓。怎么这些后人对刘邦没能王关中这么大的一件事视而不见,这眼神也太不好使了吧。就这水平还要去评价项羽,真是不怕让人笑掉大牙。

项羽的致命弱点是缺乏政治远见

政治这个词忽悠了中国人好几十年,可能还要继续忽悠下去。因为政治一词给中国人用得最烂,好像政治问题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项羽的失败是政治上没远见,难道刘邦的胜利就是政治上有远见?看来只要不杀了刘邦,这个没远见的帽子就得让项羽戴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项羽来说,远虑是什么,应该是渐渐取得一统天下的实际地位,他威***刘邦出让王关中的权利,就是为了那个远虑。而在刘邦出让了那个权利之后,还要杀刘邦,这就有那个诸侯叛之的近忧了,而且这个近忧甚至不杀刘邦都明显存在。只不过这个近忧必须由项羽承担项羽考虑,我们广大后人与此无关,不需要考虑,所以就站着说话腰不痛,一个劲指责项羽为什么不杀人。

其实说吃亏上当也罢,主动被动也罢,忠奸不分也罢,坐失良机也罢,弱点被利用也罢,缺乏政治远见也罢,说一千道一万,林林总总、花样百出的说法,都是在玩弄词藻。但这样玩来玩去并没多大意思,还不如干脆亮出底牌,也就是所有这些说法的核心不外乎是在说,项羽没杀刘邦就是不对。这么简单的说法,干嘛要绕那么大的圈子,累不累啊?在这些说法底下,刘邦死有余辜,项羽不杀刘邦,也就罪无可赦了。为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惋惜的也不始于今日,自古而然,且人数众多。但并不能因为人数众多,就以为他们是对的。人们的出发点可能是以为,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这种态度恰恰泄了他们的底——基本上没看懂历史。没看懂历史还要瞎嚷嚷,真是奇哉怪也。其实这也是一种人之常情,对自己不甚清楚的事,自以为是,大发议论,大放厥词,正是人们非常爱干的事。为什么说他们没看懂历史,是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即鸿门宴后,刘项在一起共事搞分封(用行话来说即“诸侯相王”),分割天下长达四五个月,因为他们两人在灭秦战争中的功劳是数一数二的,所以说话的权重相当大,对论功行赏尺度有非常大的决定权,因此工作或者相当繁重呢,基本上抬头不见低头见,经常要在一起议议该分给谁、分到何等程度才合适之类什么的。所以说,项羽真要杀刘,又何必非鸿门宴不可,项有的是时间与机会。不杀刘,是因为实在没有能摆上台面的理由,而且一切OK了,没那个必要了。值得一提的是,刘邦在出让了王关中权利之后,还要心头滴着血,去干这些吃苦受累的事长达好几个月,也应该算是有高风亮节的气度吧。

尽管在鸿门宴一事上,项羽有诸般不是、诸般不地道,但跟我们今天的很多人来比,还真是一个好孩子。项羽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便对杀人一事失去了兴趣。我们今天的人则黑得多,一切OK以后,还要对我们的对手痛下杀手,并对项羽的不杀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左右看不顺眼。可能他们认为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项羽并不是一个不好杀人的人,但杀人也要讲章法,讲无害,如果杀人有害,就不应该杀人。而杀刘邦明显是有害的,可能会天下大乱,局面失控,这是项羽最不愿意看到的。何况项羽与刘邦以前的交情甚好,怎么能说翻脸就翻脸,尤其是在兵不血刃就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东西之后,杀刘邦更可能造成天下大乱。而我们后人干脆得很,先杀了再说,管他那么多干什么。看来范增的同党为数还真不少。不过,范增好歹还是吃项羽的饭,谋项羽的事,点子虽然出的不好,还是出于一片忠心。而我们后人那么醉心于杀人,就有点不好理解了。当然也不要因有这样的疑问,就以为今天那些一个劲鼓动项羽杀人的人一定是嗜杀成性,而对他们敬而远之,可能我们那些整天忙着鼓动项羽杀人的人,自己平日里连只鸡都不敢杀。只是这样一来,就更让菜九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这些连鸡都杀不了的人,怎么就对杀人有那么大的兴趣呢?更可怕的是,有这样思想的人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还都占据讲堂,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用他们这些极度有害的思想教育(更准确的说法是毒害)青少年。如果让这种思想蔓延开来,则国家危矣,民族危矣。但对这样的人应该批判从严,处理从轻,他们并不是想干坏事,只不过是不懂事。不要以为有一把年纪就一定懂事,自古以来活到老活到死而不懂事的人又何可胜数,我们的专家教授老师中有这样的人且人满为患,实在不足为奇。这个段子不妨用菜九《鸿门宴结论与李宇春的粉丝》的片段作结:

自古以来的专家教授在一边瞎嚷嚷,实在是不懂事。幸亏这帮家伙没与汉高祖生在同一时代,否则,一旦遇上,免不了要被脱下帽子,大尿一泡。看来刘邦对待俗儒之道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因为这些俗儒并不能提供什么有益的知识,只会自说自话,尽说一些听起来很在理、实际上行不通的鬼话,不仅耽误工夫,还损害脑细胞。刘邦的时间何等宝贵,哪能让俗儒瞎耽搁。何况这些俗儒或者是穿戴像个知识分子,内瓤还是个街头混混。对街头混混又有什么客气好讲,尿他一泡也是应有之谊,诚可谓得其所哉。菜九对汉高祖的革命行动是绝对要投赞成票的,因为俗儒是永远不会绝种的,他们的传人之不可理喻或者更胜于前辈,你把理由告诉他,把路径指给他,把具体的书名篇章指明了,他还就是不认这个帐。遇到这种情况,不给点当头尿喝,又如何是好?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鸿门宴从来都不是个问题,一搞到课文里就成了问题。鸿门宴本身不需要结论,一搞到俗儒手里就非要搞出个结论,搞的驴头不对马嘴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同类推荐
  • 间国

    间国

    来到不是已知历史的朝代,他想平凡的活着,他知道怎么避免都避免不了在封建朝代下的阶级压制,所以在他平凡的十四年里,他成了临安的解元。
  • 七发子弹闯明朝

    七发子弹闯明朝

    专司文职的菜鸟特工,自称身手矫健,一次任务侥幸逃过伏击,逃命途中意外穿越明朝,可是义务教育时当了体育生,错过了历史,导致来到明朝两眼一抹黑,所幸手枪还有七发子弹,看其如何闯荡明朝
  • 新时代穿越

    新时代穿越

    主角王纲在穿越公司进行的元朝穿越,说是穿越也不是很准确,又类似于网游类。总之看了你会知道了
  • 秦末造反总动员
  • 汉末三国往事

    汉末三国往事

    揭露汉末黑暗历史,重现三国纷争细节。展现岁月雕琢的旷世杰作折射时代进程的文学经典以诗人的情感讲述人物心灵故事用隽永的笔触记录历史特定转折
热门推荐
  • 御灵录

    御灵录

    我不知道我的未来是什么,但是我知道我要做什么!不要妄想践踏我的尊严,在我敲碎你头颅的那一刻,你就会知道我的强大!
  • 娇冠天下:笑妃(全本)

    娇冠天下:笑妃(全本)

    尚吴帝国里有一首人尽皆知的歌谣:得了一个笑妃,多了一个微笑,多了一个微笑,壮了一份信心,有了一份信心,赢了一场战役。胜了一场战役,安了一个国家,安了一个国家,创了一个盛世,所有的幸福都是因为得了一个笑妃!O(∩_∩)O~~笑妃是何方神圣,竟有如此能量?论出身,她比不上婉后——宰相之后,嫡母之女;论贤德,她比不上庄后——端庄贤淑,六宫表率;论美貌,她比不上丽妃——倾国倾城,艳冠后宫;论才华,她比不上颖妃——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论智慧,她比不上敏妃——出谋划策,女中诸葛;论情趣,她比不上宜嫔——能歌善舞,会弹会唱;论风情,她比不上德嫔——娇怜可人,风华绝代;……就这么个人却是尚吴帝国最珍贵的国宝开心果,后宫的头号人物,当今皇上最宠爱的女子——皇贵妃桢孝慈。整个帝国打皇帝老子那儿起就没有一个人敢惹她不高兴。
  • 仙道迢迢

    仙道迢迢

    正剧版:仙路漫漫,我辈修者唯有坚定其心,方有机会踏上那通天之路.通俗版:二货女青年华丽丽摸着自己毛茸茸的尾巴,欲哭无泪:我明明是人修!一道深蓝色天雷从天而降,灰头土脸的她从地上爬起,怨愤的朝天竖起中指,老子只是筑个基,为毛会遭雷劈!又一道紫色天雷轰然而下,周身焦黑的华丽丽再次趴在地上所以说,功法有危险,修炼要谨慎呐,亲!这是一个土著修N代欢乐的修仙故事!
  • 无上星神

    无上星神

    一块生命之石,改变平凡命运,四象本命星魂,铸就疯狂人生!王辰仰天而喝:身为七尺热血好男儿,自当掌权醉卧美人膝。纵使诸天妖邪尽相欺,亦要仗剑杀的三尺地!Ps:星修等级:星体、凝魂、化术、蜕凡、融灵、星铠、星使、星将、封号星君。新书求包养!已签约,不太监!(看人家都建了个群,无悔也建了一个,群号276680591,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
  • 花魂引

    花魂引

    她是误落凡尘的神女后裔,依靠仙冥镜挽救着自己流逝的生命,展开一场寻魂之旅。他是漂泊无依的浪子剑客,貌若谦谦君子,却是遗弃了灵魂换取不老不死的契约人。在轻贱妖魔的时代,总需要一些人来纠正,且总有那么些人去纠正。妖魔何错?你我又何错?错的若是世界,就该由世界认错。
  • 学行

    学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流水落花一瞥中

    流水落花一瞥中

    石评梅是一位诗人,她的短短的一生,如诗人所咏,也只是首诗,一首完满了飘鸿的绝望底哀啼底佳章。
  • 舞极天下

    舞极天下

    宇宙时代,武道文明昌盛。一个烂泥样的问题学生,一块神秘的虎石,成就了一位无双的天才。未来星空下,看这个少年如何以绝世之姿,登上波澜壮阔的舞台,一步步迈上浩瀚星空的巅峰。
  • 学会选择舍得放弃

    学会选择舍得放弃

    学会选择是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只有量力而行的睿智选择才会拥有更辉煌的成功。舍得放弃是一种超脱,当你能够放弃一切做到简单、从容、快乐地活着的时候,你人生中的那道坎也就过去了。人生苦短,岁月如梭,过分的固执坚持,是一种愚蠢,是一种做人的失败。何不退一步,放弃是非的争辩,给自己一个主动,给自己一个海阔天空!
  • 六指妖夫:弃妇惹桃花

    六指妖夫:弃妇惹桃花

    穿啥不好,偏偏穿成孕母,娘家不能回,夫家不知谁,家徒四壁,薄田半亩,自此谷幽兰走上了悲催的奶娘之路。什么?失贞投河?姐会游泳,不怕!什么?娃要喝奶?娘没嫁人,没有!什么?娘舅寻亲?路人甲,不见!什么?排队提亲?姐不缺爱,不送!什…什么?孩儿他爹?矮油喂,关门……,放狗!!(且看女学霸如何绝地逢生,独手闯天下,简介无能,欢脱种田文,不喜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