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09900000019

第19章 人格论——行为章(2)

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或者出现认知的混淆,原因是确定行为的象征意义缺乏一个标准,哪些行为可以有意义地充分反映个体的内心意象,哪些是无意义行为。我想,观察的标准不是固定的,个体行为投射内心意象的隐蔽性各不相同,观察理解的能力也不同。通常,我们要根据事件的需要,把个体的行为反应置于一定的环境中观察理解,这样就会更真实地从个体行为中发现投射出的内心意象。(对相关事件、环境、个体特点的熟悉,是进行有意义观察个体行为投射意象的标准或前提)13、主题一句话行为机制的机能水平评价及依据个体对某一事件的判断处理,需要和这一事件相关信息的支持。个体需要根据某一事件相关信息做出对事件状态及发展的判断,判断的准确率依赖于个体对相关信息获取及加工处理的质量。个体掌握事件相关信息的质量越高,信息缺失度越低,事件识别信息完整度越高。根据信息获取难易程度,将事件相关信息分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不仅信息的处理能力是评价心理行为机能水平的标准,对信息的获取、特别是对隐性信息的获取也是评价机能水平的重要标准,如果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可用“想人所未能想”表示,那么,较高的信息获取能力则可用“能见人所未见”予以描述。隐性信息指为一般人所忽略的、以往曾经出现和事件主体相关的当前未出现的信息。对隐性信息的获取能力是生命体后期发展而来的机制能力。至于推理中仅将个体以往的行为模式不经处理地迁移到当前,实质是对隐性信息获取的过程,因为没有任何再加工程序,不能算为信息处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未经过大脑”的行为。将获取的信息经过当前环境需要适应性加工的过程才是真正的“信息处理”。处理信息是对事件相关信息关联关系的新模式构建,也就是形成指令的过程。

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执行反馈指令的能力是神经系统机能的两大维度。我们在判断理解他人的行为,是遵循“以己度人的模式”,获取的相关信息都是“自我的视角”,经个体处理的“我”的理解主观性较强,也就是客观真实信息缺失度较高。每一种行为每一个体的行为都是个体属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同一现象对于机能不同的心理机制,所产生的信息获取质量和信息处理加工质量是完全不同的,是神经系统机能的层次决定我们对行为的理解和执行效果的水平。现象提供的信息对于个体来说,获取的机会近似一致的,区别在于个体神经系统机制机能的水平,机能的差异是导致相似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而生存环境的差异,个体机能的差异,导致了个体生存状态的差异多样。如果将个体生存的现状作为因变量,那么,个体机制的机能和环境因素则是两个主要发生作用的自变量。

对于我们生存状态的改善,唯有提升自我行为机制的机能水平,或优化行为模式或借助工具延伸自我行为机能水平,以实现自我生存状态的改善。

14、主题一句话在心里把仇人碎尸万段,同样可以起到发泄的作用。自我的超我性阻止本我性的冲动,精神胜利的效果是个体的主观性价值存在的属性。

【为什么我们对其他人的丢脸和尴尬感到不好笑?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攻击性的笑话可使平时被抑制的冲动表达出来,尽管我们有攻击某人或某些人的无意识冲动,但我们的自我和超我通常会有效地阻止内在暴力显露出来。然而,通过伤害性的笑话,我们能以社会所允许的方式表达这些攻击欲望。弗洛伊德解释说:“通过使我们的敌人变小变弱,变得可鄙和可笑,我们以一种迂回的方式获得了愉快并战胜他。”(1905∕1960)】

——人格科学攻击和其他的行为一样,都具备疏解心理压力的作用,只不过是更直接的方式。

对他人或物的攻击都是攻击性反应。攻击是毁灭的措施,毁灭、伤害使对象出现期望的不良反应是心理行为的目标和原因。正如弗洛伊德先生所说“使我们的敌人变弱小……”,我们则相对变得强大有控制感、存在感、自我感。中国文学里有个典型的人物形象“阿Q”,就是通过毁灭别人获得存在感(反抗别人对他的毁灭)的代表。虽然他仅是在思想里、语言里、神情里、完全自我的世界里表达了贬低对方的观念,行为获得精神的胜利,但也是通过攻击 达到毁灭对方的心理目标。当然,毁坏、伤害都是毁灭不同程度的表现。

15、主题一句话看到的一切都可以是自我的替代,他的毁灭就是我的毁灭,他的虐待就是我的体验。现实的场景和梦都是真实自我的替代,叶落而知秋意,不独秋的气节,更在秋的心情。

【认为含有攻击或性内容的比没有这些内容的更好笑。例如,一项实验表明,人们去看动画片“Far Side”和“Herman”时喜欢看到某一个角色受欺负,他们认为有暴力和痛苦的场景更可笑。(Deckens & Carr.1986)】

——人格科学性与攻击(毁灭外界)包括死亡(自我毁灭),都属于被个体压抑的(因优化自我存在的需要)范畴。尤其是死亡,因为时刻把握的自我存在感,对死亡、失去控制有无限的恐惧,对性的压抑、攻击的压抑,所有的压抑,都存在认知情绪的困扰(焦虑乃至恐惧)。

性和攻击都是个体发展所需要的自然行为,对自我存在感的焦虑产生反向的死亡恐惧,这些压抑得不到伸展时,就要通过其他的方式途径表现出来。因此,看到事物毁灭的客观存在、暴力痛苦的场景、被悲惨伤害的生命体,都是个体对自我压抑的投射——通过对非相关暴力及悲惨景象的刺激接受,影射发泄了个体内心的压抑认知情绪,在观察这些情景的过程中,个体将自我在潜意识中替代了情景中的角色,或者是伤害者、施暴者,或者是被虐待、被毁灭者,通过替代移情感受施暴毁灭的快感和死亡的体验。

存在与毁灭是个体发生发展的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个体对存在的把握和对毁灭的恐惧总是在不停地斗争,以求心里的平衡。所以自杀仅是一念之差下的行为结果。一念之差控制了被催眠者(排除杂念,使控制左右自我的念头唯一,催眠者引导无防御机制下的被催眠者的意念发展,表现为控制),个体每个瞬间行为都是一念的结果。

16、主题一句话减弱对方的攻击只有让自我一无是处,或者让对方一无是处,提高自我的攻击态势。

【按常理,应该讲一个非敌意的笑话,但弗洛伊德理论告诉我们的恰恰相反。他认为,不友善的幽默可以使人的紧张得到宣泄性的释放。因此,要使生气的人减缓采取攻击性行为,可取的方式就是减缓紧张。对此,敌意的幽默比非敌意的幽默能更有效。】

——人格科学实际上,只要是可以引起个体反应的幽默都是可以使个体得到认知情感的疏泄。

至于敌意的幽默对攻击情绪的疏泄效果,是因为幽默的表达反应敌意性和攻击的需要倾向存在较高相关关系,没有相关性则反而会更加激怒对方敌意的扩张。敌意的幽默本身就是一种“隐蔽式”攻击,更是一种智慧姿态的表达,无形中抬高了自我、压制了对方攻击的势头,所以会有所缓解。攻击性在什么情况下会减弱?一个是对方没有了可攻击的价值,另外就是对方大大增加了攻击的难度。

17、主题一句话毁灭他人是自我“生本能”的衍生,毁灭自我(自杀、自虐等)是自我身心脱离导致攻击自我实体的虚妄判断结果。

【人们常常发现,当笑话和卡通漫画包含有性和攻击的内容时,它们就更加滑稽可笑。】

——人格科学性和攻击行为都是社会化所约束、抑制的行为,都成为个体自我压抑的困扰性认知情绪部分。

性是占有行为,含有攻击的意义。攻击是自我控制、自我感建立的需要,是毁灭外化的形式。

和“生本能”相反的“死本能”,确切地说是毁灭的本能。毁灭本能也是自我存在“生本能”

的衍生体现:因为资源的有限性、占有欲的无限性,竞争使毁灭更多地指向外在事物,攻击外界是自我保护的转换、间接方式。踏着别人肩膀、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都是这一心理机能的自然体现。内心是缥缈的非实体,个体有时会产生和躯体脱离的感受,因此,自虐或自我攻击毁灭(自杀)是自我身心脱离、对脱离内心的服从。自我分为躯体的我和心理的我,二者融为一体。但当二者分离时,躯体的自我服从于心理的自我(所谓的灵魂、精神)。然而,心理自我的存在是以躯体的自我为载体的,也就是心理自我的存在与否,以躯体自我的存在为前提。

18、主题一句话有朝向就有背向,即使是双面人,在某一特定时刻,总是单向的。

【人类不是希望被爱的友好的动物。相反,他们具有很强的攻击本能。】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挫折为攻击的起因可能是对的,但有时挫折并不一定引起攻击,有时引起攻击的不是挫折而是别的来源。】

——人格科学是为了占有而攻击,是为了控制而占有,是为了自我存在而控制。而且,攻击仅是占有的一种选择。攻击、占有、控制的目标,可能是一种物质,也可能是一种利益象征。

事物的存在都具备两面性,生命是矛盾体的表现,爱和毁灭都是生命的属性。

19、主题一句话挫折必然导致攻击,攻击发生的可能原因之一是挫折。

【挫折有时导致一种间接攻击能用多种形式表达。一种就是将攻击迁移到一个新目标上,比如将工作中的挫折发泄到配偶身上。另一种形式是用间接的方式去攻击。例如,我们不可能打自己的老师,但是却能在工作中作梗或者散布有关他的谣言。最后一种方式是升华(精神分析理论采用的另一个概念)。例如,一个人受挫后可以跑上几里路或打一场篮球来把紧张消耗掉,就是说,挫折总要导致攻击,但不一定用明显的方式。】

——人格科学个体自我感遇挫,必然产生相关的反应,或者攻击,或者抑制自我屈服。个体的攻击性和懦弱性表现取决于个体的人格模式(习惯)及生存经验。攻击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应对威胁,也可以是转移的间接发泄;可以是当时的攻击反应,也可以是延迟的攻击反应;攻击反应的力度总是和自我感受到的伤害程度成正比。通常以这样的一个语言模式反映出这一相关关系:“不怎么样(报复、攻击)就不足以怎么样(解恨、解除自我受到的伤害)。”

攻击行为的发生不一定是挫折引起的,挫折是个体心理需要受到不同程度压制约束的形式,攻击是向外界事物施加不同程度压制约束的形式。攻击是需要的张扬,挫折是需要的制约。

攻击可以是“需要”超出通常的膨胀,为掠夺而萌生的行为,也可以是“需要”被抑制伤害,为复仇而萌生的行为。

20、主题一句话既然是感受到的挫折,就有恢复被压制的“需要”的攻击行为。

【很小的挫折不会转为攻击。在攻击倾向之前一定有一个最小挫折量。】

——人格科学如果没有感受到挫折,就不会有相应的攻击反应。

个体对挫折、威胁的感受性决定个体的反应状态。同样的刺激,感受性不同,攻击性反应也不同。这符合所有身心行为刺激-反应的发生规律:感受性越敏感,自然反应性越强烈,成显着相关关系。

个体的感受性在经历类似事件体验中,会逐渐向两级倾向变化,受经验认知形成自我控制行为的模式和生物性特质的影响,或者更敏感、反应更强烈(神经质反应),或者更麻木减弱反应(普遍性弱化反应)。

攻击性仅是个体自我控制反应行为中的一种倾向,当个体的某一反应对某一事物有所伤害时,这一行为才具备攻击性特征。个体对威胁刺激的转移性攻击反应,会更多地表现出伤及无辜。

21、主题一句话攻击疏解的是“当前”压力紧张,攻击倾向的强化或消退决定于个体施加攻击获得的自我体验。

【几项研究同时表明,尽管攻击能够使紧张情绪得到一定的缓解和宣泄,它也可能增强攻击的倾向,而不是像预期的那样降低攻击倾向。】

——人格科学宣泄却又得以增强,看似矛盾的结论实际上并不矛盾。差别在于攻击行为发生的时间。宣泄是对即时性压力的宣泄,是对已存在压力的释放;而增强的攻击行为倾向是因为前攻击行为产生了奖赏强化作用,如果没有奖赏体验的强化,反而是惩戒的体验,攻击性会趋向消退。宣泄是指对当前紧张压力的疏解,攻击性增强是指对攻击体验结果延续产生的攻击行为模式的强化。

22、主题一句话攻击行为需要个体结合现实的情境决策允许后才能得以发生,攻击倾向则完全是自主对外界制约的反应。

【比如,你的同屋周末回家时带走了你的课本,使你考得很糟。如果你相信他是无意的,或认为他是出于妒忌你的成绩而故意藏起你的课本,你的反应会很不一样。最初的挫折-攻击假设很少考虑到这些情况,可是修订的假设可以很容易地解释这些研究结果。引起人负面情 绪的那些想法又使这整个过程让人更不愉快从而增加了攻击的机会,减少负面情绪的想法则不大可能引起攻击。】

——人格科学将攻击倾向和攻击行为混淆在一起,如此区分攻击是否发生是混乱的。攻击倾向的发生因为个体生存需要受阻产生的本能抗争反应,如果被认知机制调整则不一定能产生具体的攻击行为。

攻击倾向和攻击行为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意义:攻击倾向即指攻击的念头,攻击行为包含着攻击倾向。攻击倾向的具体行为会诱发现实的结果,而攻击念头不一定会发生现实的影响。攻击的念头在个体需要遇阻时总会自然在某种程度上发生,而攻击行为需要个体衡量客观环境的条件是否允许(认知思维的介入作用),并要通过个体的决策执行机制才可以发生。攻击行为的发生,是主观与客观力量抗衡的结果。(胆量大小不是一概而论的,对象不同,恐惧反应程度不同或者攻击性反应不同)

23、主题一句话攻击也是自我内心的需要。

【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被广泛研究的内容,即攻击性榜样模仿和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体现在这些悲剧事件中。这个领域的研究不仅证实了人们如何通过观察榜样学习各种行为,而且对许多媒体所描述的攻击行为提出了严重的质疑。】

——人格科学任何个体的行为都是个体神经系统主观意识控制的结果,一方面是主观执行来自于内部自主行为的指令,另一方面是主观执行来自于外界被动行为的指令。强调主观的意义仅在于强调个体的身心行为表现不是被外界操控的,不是被催眠状态下的行为,不是被自我之外事物操控的行为。看到了就模仿再现,说明被模仿的行为表现符合个体意识系统某机制的机能表现需要,是个体行为发生原因之一。

同类推荐
  • 生活中离不开的心理学

    生活中离不开的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指人类探索自己的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说它年轻,是指心理学最初包含在哲学中,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尽管年轻,但科学的心理学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当前,心理学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
  • 心理学与情商、气场、影响力

    心理学与情商、气场、影响力

    本书从情商、气场、影响力三个方面阐述了三者在人一生中的地位和作用,给出了一个人想要取得巨大成功、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秘诀,并且提供了修炼情商、提升气场、形成强大影响力的有效办法。相信本书能够让您拥有成功的传奇人生!
  • 行为改变思想

    行为改变思想

    威廉·詹姆斯观察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联系时,发现了“表现”原理,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对某种行为的表现而获得相应的情绪感受。本书以“表现”原理为核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阐述了行为是如何影响人的认知,改变认知,改变思想的。本书充满世界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在行为与思想方面进行的经典实验和案例,开阔了读者视野,令人耳目一新。同时,生动地列举出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行为对思想情绪产生的影响,使人们更容易反观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得自己越来越靠近预设的目标。
  •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纪伯伦生命中曾有两位红颜知己,对他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这位年长纪伯伦的异国女性,在纪伯伦生命最艰难、最晦暗的时候给了他巨大的帮助,注入给纪伯伦的绝不简简单单是金钱,而是一种高山流水的能量。在所有纪伯伦的通信中,从来没有这样巨大数量的书信写给特定的一个人。纪伯伦蒙受她的照顾,迅速在异国成长。因为命运的安排,这对高尚的精神情侣未能在一起。纪伯伦临终前,把所有的画作全部送给了玛丽。因为这些画全都来自于玛丽的精神指导。本书收入了纪伯伦致玛丽的信179封,玛丽致纪伯伦的信72封,纪伯伦日记3篇,玛丽日记34篇。读者今日有幸一睹他们之间的通信,真是莫大的福气。
  • 拿来就用的女人攻心术

    拿来就用的女人攻心术

    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在不见硝烟的现代社会竞争里,攻心,仍是处世为人的上上计。男人善攻心叫奸诈,女人善攻心则是智谋。攻心是巧劲,是手腕,是智慧,更是能力。本书是心理学专家专为女性量身打造的实用攻心术,深入分析女性独有的优势心理策略,针对女人的心理共性、生活共性、社交共性,详尽讲解一些随手可用并且简单有效的心理学技巧。简单,有效,拿来就用,一点就通!
热门推荐
  • 都市仙侠

    都市仙侠

    精神病院的陪护员遭遇度劫失败的修真天才!一对活宝搞笑的现代修真师徒!在面临灵气匮乏的现代地球!寻找自己的道与路!
  • 庶女无双

    庶女无双

    她,首席医官,身怀神秘异能,医术无双。穿越到宰相遭人残害被贬为庶的嫡女身上!护住病重母亲,整治姐妹,料理姨娘们,各大极品亲戚!敢以毒害她!不知道医毒本一家吗!以毒攻毒,自食恶果,让你们知道谁才是庶女无双!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雨过山村

    雨过山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非常好孕

    非常好孕

    一个健康的宝宝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即使有经验的长辈对备孕、助孕的了解程度也不到5%。孕育健康聪明宝宝不能交给概率,从想怀孕的那一刻起,就应该遵循科学的饮食、起居、运动,争取怀上一个健康的宝宝。本书总结了妇产专家余月娥35年临床助孕经验,手把手教你孕育一个健康又聪明的宝宝...
  • 我的女友是山贼

    我的女友是山贼

    她,林安安,莽撞直白无大脑;他,路序宁,冷血毒舌加腹黑;一个横冲直撞,一个冷静沉着;隔了上千年的代沟?暗号对不上?山贼女友来袭,金牌编剧接招吧!
  • 左右我们生活的28条潜规则

    左右我们生活的28条潜规则

    文中精选了28条意义重大的规则,每条规则都是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它将帮我们打开一个新的天地,教会我们从纷乱的表象中捕捉事物的本质,然后顺势而为,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 童年系统带你装逼

    童年系统带你装逼

    坑不坑,一切都看你。一款新的手机,带领着陈浩步入童年的游戏中,但没想到游戏完成后,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实力,这使陈浩走上了一条不装B,不行的道路。
  • 我的宿舍没有鬼

    我的宿舍没有鬼

    大一新生沈凌飞,因为自己初恋女友的死而认识了阴阳代理人白良。却意外得知了关于自己身份的秘密,神秘的浮魂之海,诡异的无脸女孩,图书馆下的秘密仓库却引出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奇异往事。校园版灵魂摆渡,带你领略不一样的灵异怪谈。
  • 论衡

    论衡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男神总裁赖上我

    男神总裁赖上我

    她爱他爱到昏天暗地,但也恨不得把他挫骨扬灰。纠纠缠缠却又不能分开。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为了他她付出了一切,遇到他,她以为遇到了自己的全部。老公青梅竹马的前任归来,精心设计的骗局,只为爱情,他和她的婚姻似乎还能继续。当繁华风景看透,他与她是否还能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