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85200000069

第69章 大洋洲建筑文化(2)

房子是建在用熔岩堆起的石坛(高度从70公分到1公尺)上,因此地板是以珊瑚碎块铺成。然后再铺上用露兜树叶作成的垫子,盘腿而坐。近来用水泥建造石坛的屋子也越来越多。

村民通常是睡在铺有一、两层露兜树叶做的垫子上,不过马泰多半睡在床上。对客人则备有床铺和蚊帐。由于是开放性的房子,哪里都可以出入,不过海岸那一边或面对广场的地方是门口,称为“依兹以鲁马”。里侧则称为“依兹以兹亚”,以便区分。

(第三节)大洋洲建筑类型与典范

大洋洲原始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其中有带精美装饰的独木舟、船桨,有图案丰富多彩的树皮布、彩绘墙壁和布满各种装饰的聚会所、神屋、祭室、仓房等建筑,各种神秘的祖先雕像、面具、法器及有装饰图案或造型简洁的日用品等。大洋洲的建筑类型则主要有石像建筑、遗址建筑、民居建筑、木造建筑等。

1.石像建筑

复活节岛位于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东面,距智利西海岸3000多千米,离其他岛屿也较远。这个小岛的面积约120平方千米,首府是安加罗西亚。荷兰航海家雅克布·罗格宾于l722年4月5日发现了这个小岛,因那天正好是复活节,所以就把它叫成了复活节岛。

复活节岛呈三角形,每个角上都有一度较大的火山。岛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小火山。火山口周围长满了苔藓和野草。较大的火山口里已经形成了湖泊,湖边长着芦苇。这一切构成复活节岛独特的自然景色。

复活节岛上最著名的是巨大的石雕像,已发现的约有1000尊。这些巨大的石雕像大多在海边,有的竖立在草丛中,有的倒在地面上,有的竖在祭坛上。石像一般7~10米高,重约90吨。它们的头较长,眼窝深,鼻子高,下巴突出,耳朵较长。它们没有脚,双臂垂在身躯两旁,双手放在肚皮上。这些石雕像是用淡黄色火山石雕刻成的。有的还戴着帽子,帽子是用红色岩石雕成的,高几米,形状像个圆柱。有的石雕像身上还刻着符号,有点像纹身图案。除此之外,还发现了比这些巨大的石雕像还要大一倍的石雕像,但它们多是半成品。

专家们推测,这些巨大石雕像在远古时代就存在了。那时岛上还没有近代居民。那么,是什么人居住在这太平洋小岛上呢·他们为什么要雕刻这些巨大的石像呢·他们又是如何搬动这巨大无比的石像的呢·如此等等,两个多世纪以来,这些问题一直没行人能做出解答。

除去巨大的石像之外,岛上还有许多的祭坛。已发现的有300座。有的祭坛之上竖立着巨石像。祭坛样式众多,最多的是一种窄长石台,两边都有侧翼。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石建筑物,如祭师居室、祭祀场等。

复活节岛上的末解之谜还不止这些。1806年,一位名叫艾德劳的法国修士在岛上发现了一种刻有文字的木板,并发现当地居民把这种木板当柴烧。这种木板现已留下不多,仅有21块。木板上刻着的是一种表意文字,有的像人,有的像鸟,有的像船桨,有的像祭坛……还有的就是几何图形。这些文宇是了解岛上居民历史的可贵材料,但文字的内容至今无人破解。

2.遗址建筑

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主要有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瑙鲁岛、吉尔伯特群岛等。群岛分列为两弧,中隔马里亚纳海沟。群岛以珊瑚礁为主,有许多大环礁和礁湖,也有火山岛。属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加罗林群岛附近是台风源地之一。主产香蕉、甘蔗、椰子和磷酸盐等。

岛上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一座称之为兰马多的废城遗址。其位于波纳佩岛的东南岸,为一座神秘的城市,用20英尺长的石条建成,如今人们仍可见到石条的遗骸。约100多座建筑的遗迹如今仍洒落在堤礁边上。这些人工岛屿曾一直是数百年耒这个动态帝国的核心,属太平洋上最大的工程奇迹,尽管其远不及埃及金字塔、秘鲁的马祖皮祖、墨西哥的玛雅神庙及柬埔寨的安哥瓦神庙有名,但与其他世界知名的遗址一样,令人惊奇,诱人神往。在此,我们深深地感觉到了兰马多的荒芜,绝对地是被荒弃了的地域,绝对地宁静。由于年久缺乏维护,岛上到处遍布着椰子树、番木树、艺果树、黄色和紫色的灌木丛等等。每个小岛的珊瑚破碎带和玄武石柱上,到处遍布着各种野花、树枝、树叶、椰子壳。

3.民居建筑

汤加王国历史悠久,已逾千年。他们把自己看作“太阳的儿子”,认为太阳最早从这里升起,故称“日出之国”。汤加文化及生活习俗,古朴纯正,奇趣横生,堪称一绝。

每逢节日,汤加岛的男男女女都穿上节日盛装,花花绿绿,蔚为壮观。因为地处热带,所以男人也穿裙子,连政府官员也不例外。谁能想到,这些华丽的衣服都是用树皮做成的。汤加人不仅用它做衣服,还做地毯、床单等,只是根据需要使厚薄有所不同。

汤加岛椰树成林,椰子供出口,枝叶用来编茅舍。茅舍像个大篮子,没有门窗,更没有玻璃,保留一个洞做出入口。这种茅舍体积很轻,移动方便,转位自由,编起来并不费力。有人说,汤加岛没有住房困难,一点儿也不假,他们随时可以为自己编出适意的茅舍,反正椰树枝叶有的是。

4.木造建筑

新西兰的惠灵顿是个海滨城市。地处断层地带。1855年发生大地震,使陆地上升隆起,沿海港口提高近2米。1942年又发生大地震。城市多次重建。为防地震,居民的住宅大多是小巧玲珑,五颜六色的木屋,房前屋后都是小庭院,院中绿树成荫,鲜花吐艳。尽管多次地震,市内还留存有一些古建筑。

1876年建造的旧政府大楼是一幢4层木结构楼宇,它是南太平洋地区最宏伟的木楼,也是世界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在新西兰政府大力提倡下,新西兰低层和多层住宅采用的主要结构形式是轻型木结构建筑。这种类型的结构分为两大部分:基础和上部结构。基础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上部结构采用规格材和木基结构板材以及其他工程木产品,其特征类似箱型结构。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通过锚栓连接。楼屋盖和剪力强墙形成结构的主要抗侧力体系。

实践证明,轻型木结构因其自身质量轻,强度高以及结构的高次超静定等特性,均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能最大可能地避免社会和人员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轻型木结构建筑具有突出的技术特点,产品、构件工业化程度高、规格系列齐全,施工技术简单、施工质量易于控制、现场干法施工、建造速度快,结构整体性好,抗震优良,建筑造型容易实施,使建筑效果更加丰富多样,新西兰居民的住房大部分是木结构的。

(第二章)澳大利亚建筑

想了解澳大利亚建筑艺术,就必须首先了解两种互相作用而造就建筑艺术的要素——它的土地和它的人民。澳大利亚土著是它的最早的居民。两百多年来,欧洲移民陆陆续续的进驻澳洲。除了传统的英国文化之外,澳洲有来自世界六十多个主要民族的文化。亚洲大量的移民潮除了百年前新金山的采金热外,就是最近二十年的移民澳洲热潮。文化多元性,已成为澳洲建筑特色。

澳洲原住民虽然只占总澳洲人口数的1%多,但他们分布居住于各州及领地上。大部分的澳洲原住民住在相当偏远的乡村地区,但也有些住在雪梨等高度都市化的环境中。传统土著文化,也为澳洲建筑增添了多彩多姿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澳大利亚建筑起源与发展

和世纪上许多文明古国相比,仅有200余年建设发展史的澳大利亚的确显得非常年轻,可能觉得自己的历史过于短促,因此他们特别重视对历史文物(包括建筑)的保护,并且花大力气探讨白人移居前的土著建筑文化,认为土著建筑虽然简陋,却有其存在的理性,特别是采用轻薄的材料和结构,反映了土著人对土地母亲的尊重,这对其现代建筑设计有着指导意义。

1.澳大利亚建筑起源

早在4万多年前,土著居民便生息繁衍于澳大利亚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至今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总数不过5万人。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一些航海家即涉足过澳大利亚。1770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东海岸,并宣布澳大利亚归英国所有。澳大利亚原首都是墨尔本,1927年,首都迁往堪培拉。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亚获得内政外交独立自主权,成为英联邦中的一个独立国家。澳大利亚现在是大洋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澳大利亚的土著美术可远溯到史前时代,但至今仍存续着,因而被视为现存有代表性的原始美术。约25000年前,土著人的祖先由亚洲迁移至此居住。土著居民有的今天仍停留于渔猎、采集的自然经济阶段,继续过着以小股集群在一定范围内游动的生活。土著人常使用飞去来器、投枪,着动物伪装以接近猎物,捕获袋鼠等。他们几乎全裸着身体,皮肤上彩绘着线条、圆圈等几何纹样,有的施以瘢痕装饰,大概体现了图腾崇拜。

土著美术与这种原始生活密切联系,具有浓厚的巫术意味。其典型的作品有:洞穴里、岩阴处的岩画,桉树树皮上的树皮画。主题多表现神、图腾内容,时而有葬礼、舞蹈、狩猎等生活场面。通常采用一种称为“X线描法”的独特手法。此外,祭仪棒、飞去来器、投枪、盾牌、头盖骨上也画有几何装饰纹样。色彩是将红土、黄土、高岭土、木炭溶于水中,然后用植物的茎、秆以牙啮成笔头绘成。

2.澳大利亚建筑发展

二次大战结束,澳大利亚建筑史也迈向新一页。澳大利亚辽阔的土地、乐观而勇于尝试的新一代顾客,为新晋建筑师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战后,来自百多个国家的移民涌到澳大利亚,来自维也纳的当代建筑家海芮·赛德尔也是其中一份子。当时他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他在澳大利亚安顿下来,开始着手为父母建房子。

另外一位设计师皮特·麦克英泰当年在宁静的雅拉河畔建了一所房子,令墨尔本居民十分好奇。新设计带来了新冲击。对美好生活的渴求,令委托人跟建筑师敢于携手冒险、追寻大胆的风格,这对于正在萌芽阶段的澳大利亚建筑,无疑是一股很好的推动力。

发展到六十年代,连大众的鉴赏力都提升了。他们都崇尚出色的建筑设计。不少建筑公司看准时机,乘势大量推出著名建筑师操刀的房子。在这大好的形势下,年轻建筑师积极提倡现代风格,引入当代建筑新思潮。一场新思想与传统观念的角力,就此正式的展开了。

(第二节)澳大利亚建筑风格和特点

澳大利亚由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构成。澳大利亚是一个容忍互让、兼容并收的社会,其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澳大利亚的民族特色。土著人的文化遗产、英国人的殖民历史、世界各地移民的文化价值观,以及澳大利亚持开放政策,在艺术领域鼓励竞争、提倡百家争鸣的特点融合在一起,使澳大利亚成为一个具有多元建筑的社会。

1.澳大利亚建筑风格

西方文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建筑上。澳大利亚最早的建筑是18世纪末期修建的殖民政府办公楼。19世纪初,一位名叫F·H·格林韦的流放犯,被殖民当局任命为建筑师。他将一批包括教堂在内的建筑建成乔治风格。这种风格统治了19世纪前半叶的建筑界。以后J·L·阿切尔的设计,也体现了这种小巧精致、富有装饰味的风格。J·布莱克本原为囚犯,他设计的建筑则属早期维多利亚风格。他在居民建筑中采取意大利别墅样式,在公共建筑中采取希腊样式。

同类推荐
  •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中国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古代建筑是从中国营造学社建立后逐渐展开的。从中国营造学社名称看,其“营造”两字即取自于宋代的《营造法式》,因此也可以说,近代中国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首先是从关注《营造法式》开始的。中国营造学社所创立的以实物与文献相互印证的科学方法和所取得的大量实证性成果,为中国建筑史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虽然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的中国营造学社于1946年无声地消失了,但它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余波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和文物建筑保护。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多学科的关注和各类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把中国建筑史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
  • 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本书共收集各类稿件79篇,从不同的角度真实再现了向莆铁路建设历经的重大事件,以及建设者同地方政府、沿线群众风雨同舟、鱼水相融的往事。
  • 中国古代园林人物研究

    中国古代园林人物研究

    古典园林是中国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方面的著作已有多部,角度不一,成果各异。本书则选择了中国古代园林人物的角度,以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园林人物为纲,对其园林实践、园林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研究与理论提升。
  • 天水古民居

    天水古民居

    古城是古民居的载体。天水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建城历史久远、独具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距今约3800。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天水先民已经开始了原始居住活动。约在公元前1100年前,天水地域即出现了先秦西垂邑。西垂即后来的西犬丘,汉西县故址,今秦州区东南一带。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秦州,七年复置,并将秦州州治及天水郡治俱由冀城(今甘肃甘谷县)迁至今天水城区的上郵城,从此开始,上郵城即今天水城区一直作为州、郡治所而成为陇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热门推荐
  • 校园之极品学生

    校园之极品学生

    曾经,他不学无术,桀骜不驯,是老师同学们眼中的学渣,是女神唾弃的穷屌丝;而现在,他却已是全校的骄傲,更是全校女生们心目中的校园男神,更有美女校花倒追,绝色不断……这一切的美好仍在继续,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仍旧不学无术,依旧桀骜不驯,成绩依旧差得离谱,他就是“学渣”的代言人——方宸
  • 仙莅

    仙莅

    小叫花:“花哥……你总说自己是神仙,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是要讨饭啊~”“神仙是神仙,讨饭是讨饭,我堂堂一个神仙难道就不能讨饭了吗?”小叫花:“那你总该变出个金银财宝,好让我们去买它个一斤八两的肉包子来吧!”“哼!神仙的法力是用来降妖伏魔的,哪里是来变东西的!”“嘘!别说了,人都上街了,快哭……快哭,哭的像一点,我现在就装死……”小叫花:“呜呜呜呜呜……至小无依无靠,如今哥哥你又先我而去……做弟弟的该如何活下去……”路人:“好可怜的小孩。”“是啊,相公,这两银子都给他罢。”“……”这是一个关于行乞的故事……停停停……(笔误)这是一个关于神仙的故事……“那为什么不变出金银财宝来啊……”“就你话多!”
  • 邪王慢慢宠:至尊甜妻要翻天

    邪王慢慢宠:至尊甜妻要翻天

    一次意外的穿越,洛浅陌成了西隐国郡王府废柴三小姐,爹不疼娘不爱,还被太子殿下退了亲成了笑柄。貌美柔善的二姐?阴狠毒辣的情敌?不可一世的太子殿下?洛浅陌表示,赶紧滚!别耽误老娘修炼!异界之上,强者为尊,这幅身躯下的灵魂,她就是神!只是那个权势滔天、修为逆天的皇叔,你靠我那么近干嘛?皇叔:小洛儿,咱们一起双修吧。
  • 英雄杀之杀手传说

    英雄杀之杀手传说

    虽然隐匿在南国都市,其实是来自北方边境的杀手。怀揣着隐秘的过往,却甘愿在拟真网游中潜沉。当今的世上,在阳光无法照耀的角落里,是武术家和杀手纵横身影的江湖。江湖中一切的故事,都要这个十七岁的少年雨果开始。
  • 好口才从孩子抓起

    好口才从孩子抓起

    本书从平台设施、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三个角度,对少年儿童应该掌握的语言技巧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 鬼之陵芜

    鬼之陵芜

    大大小小的鬼故事,有兴趣的来看看。谢谢支持!
  • 仓颉大帝

    仓颉大帝

    在那黑暗的洪荒社会中,是他给了这个时代一个新的开始,一个世界文明古国的文化传承。他,就是——文圣仓颉!也唯有他,以一笔之力带领人族走向光明,走向辉煌!人族不息,文圣不灭。仓帝圣皇,光耀万代。为了不雷同不抄袭,本文会再加入其它时代的故事!洪荒有,封神有,人族史亦有,让各位大大不至于视觉疲劳!最后喊起我们的口号!手握天下权,脚踏苍穹天。一笔博千古,万代记春秋!
  • 平罗史话

    平罗史话

    本书是宁夏地方史话丛书中的一本。平罗是宁夏北部古老的县域,从汉唐时的边塞要地发展为今天的鱼米之乡。历经沧桑,积淀了深厚的地方文化,本书按照历史脉络,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以图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平罗的历史与文化。
  • 隐于月色

    隐于月色

    她是落雨国的杀手,因为任务失败而被赶出了落雨楼,无意之间她救了他,从此被他缠上,他是个王爷处处遭人暗算,无意之间他被她所救,从此缠上了她。
  • 耳新

    耳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