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85200000021

第21章 亚洲建筑文化(13)

法隆寺坐北朝南,分东西两院,西院有南大门、中门、回廊、金堂、五重塔、三经院、大讲堂、钟楼等建筑;东院有梦殿、中宫寺等寺殿,共有40多座古建筑,其布局和结构深受中国南北朝时代建筑的影响。寺院入口的木柱上标注着兴建年份为公元670年,这是法隆寺遭逢大火后重建的日子。原先建于公元607年的柱子,已在火灾中被毁。法隆寺保存了飞鸟时代的建筑方法和特点,其布局、结构、形式深受中国南北朝建筑的影响。建筑主体采用木造结构,殿顶架起云形半拱,脊瓦覆盖之下是排排片瓦,屋脊两端上装饰有鸱尾,还有勾让式样装饰的栏杆,都极富中国南北时期的佛教寺院特征。此外,由于间接受到印度伽蓝(梵语中“寺院”的意思)的影响,寺院采用了完整的七堂形式,由门楼、寺塔、金堂、讲堂、钟楼、藏经楼以及回廊和僧房组成。根据迄今保存的寺院建筑和寺院图样来看,法隆寺型的基本特点是采用将金堂与寺塔置于东西两侧,以回廊环绕大殿的类型。建筑群体浑然一体,不仅注重整体效果,还考虑与环境的自然联系,和谐平衡而又不拘细节、洒脱大方。屋顶较为平缓的坡度,较长的飞檐都体现出水平方向的力度,给人以稳定的感觉。寺院大量使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既是就地取材的结果,也是满足木结构抗震的需要。

法隆寺内建于670年的五重塔是日本最古的佛塔,它是一座重檐四角攒尖顶的木结构建筑,表现出强烈的中国唐朝建筑的遗风。佛塔共分为5层,总高为32.45米。佛塔中心有一根中心柱,由下至上,直贯塔顶,支撑着塔的重量。佛塔各层空间都不是很大,层高也较小,底层的柱高仅有3米多,二层柱高只有1.4米,而且随着佛塔的升高每层依次缩小,屋顶的大小正好是底层的一半。和层高相比,佛塔的出檐很大,底层出檐竟达4.2米。

法隆寺中最著名的就是它的金堂。建于620年的金堂也称主殿,是法隆寺的本尊圣殿,里面安放着为供奉622年去世的圣德太子而建造的释迦牟尼三尊像,中尊高为86.4厘米,左胁侍92厘米,右胁侍有93.9厘米,整个佛像呈三角形结构,十分稳定和谐,具体的雕刻更是美轮美奂、栩栩如生,表现出卓越的技法。释迦三尊身上披穿的袍服飘逸潇洒,面容庄重仁慈、温和文雅,由内至外,散发着和煦温暖的“古典式微笑”。

金堂外部有两层屋顶,看起来好似为两层建筑,但实际上室内只是一层。这样的设计使金堂显得高大气派、巧丽精致。金堂内壁都饰有壁画,从构图和技巧来说,都是超群绝伦的艺术珍品,代表着当时的最高艺术水平。

平安时代后半期,与皇室有关的寺院建筑多了起来,其中京都醍醐寺是由圣宝在山上建造的,但后来也渐渐在山下营造伽蓝。圣宝于元庆元年(877年)在山上建造了与草庵结合的准胝堂、如意轮堂,延喜七年(907年)起又建造了醍醐天皇敕愿的药师堂和五大堂。在山下,延长四年(926年)落成了敕愿的本堂(金堂),承平元年(931年)落成。五重塔是当初的遗构,首层内部描绘有曼荼罗诸尊。

从11世纪至12世纪,阿弥陀堂的建造颇为盛行,不仅是京都周边,在其他地方也有阿弥陀堂的营造。11世纪的建筑以天喜元年(1053年)完成的宇治平等院最为著名,这是藤原赖通在曾经是别墅的地方建造的寺院。在安置有阿弥陀佛的中堂的两翼,有造型优美的翼廊,被称做“凤凰堂”。以池塘为中心,由美丽的庭园围绕,将阿弥陀净土反映于现世,所以被誉为“净土伽蓝”,显示了当时的寝殿造(园林式的宅院)相同的优雅情调,在建筑中表现出和风样式的成熟风格。

奈良东大寺是始建于奈良时代(745年)的皇家寺院。早期大殿被火焚毁,现存大殿为1696~1708年重建的,为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构古建筑。东大寺金堂初建时面阔11间,焚毁后重建时减为7间,其结构为“天竺样”和“唐样”的混合式,下层屋檐中央做弓形缺口,名为“千鸟破风”。东大寺南大门于1199年完成,其宏大规模和设计施工的能力令人震惊,从现存建筑中最高大的柱子和气势宏伟的天井等,不难看出其中国式雄伟和壮阔的建筑风采。

3.日本的城郭建筑

城郭在日本美术中具有特殊地位15世纪以前,日本城郭只有作为简单防御设施的城或栅等。在日本东部,为了防御虾夷人,从7世纪中叶到9世纪,在东北各地丘陵或平地上筑有土垒、空沟、木栅等极为简单的城郭。日本西部的早期城郭,从九州北直到濑户内海沿岸都有。它们依山坡用石条砌筑,被称为朝鲜式山城。城郭建筑代表着日本建筑的另一种情调。特别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桃山时代的城郭建筑,以其优美的造型和充满节奏感的结构变化,以及所使用的自然朴素的材料赢得世人的赞誉。16世纪的城郭,是从众多的战国时代(即南北朝时期)建造的简朴的山城逐渐变化为显示城主权力的平山城及平城而来的。筑起石垣,在其中心部位再筑起称为“天守”的高楼建筑,不久又逐渐变为在城郭周围营造城下町的形式。

织田信长于1576年至1579年建筑的安土城,被认为是近代城郭建筑的基础。在琵琶湖东岸安土山山顶筑起的天守,为六层建筑,上部为具有中国风格的八角堂和鎏金的望楼,呈十分奇特的构造形式。有说法认为,这类象征近代城郭的天守建筑,是由信长创始的,其最早的例作为1576年建造的岐阜城。总之,岐阜城矗立在湖岸山顶的雄伟姿态,体现了信长强烈而刚毅的意志,其中的量感与美感是不言而喻的。

能够明显反映出桃山时期遗风的代表建筑为1606年建造的彦根城和1609年建造的姬路城。彦根城是大津城及长浜城的遗构移筑改装的,规模虽小,但采用山形破风及花头窗等曲线构成的天守,显得格外厚重而韵味十足。姬路城以大天守和三个小天守构成的连环天守具有规模宏大、富于节奏变化的奇特效果,其纯洁静穆的白色显得分外优雅,远远望去,就像人们称呼的“白鹭城”那样美妙无比。

城郭建筑在庆长年间达到鼎盛,1615年开始随国家政治局势的变化而逐渐陷入低潮,之后只有极少城郭问世。德川家于1624~1644年修建的二条城和再建的大阪城等纪念性的建筑,为城郭建筑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4.日本的书院建筑

书院建筑在桃山时代(1568年至1600年)已相当成熟,在城郭内设计书院与秀吉有关的最为豪华绚丽。

据17世纪初的大栋梁平内家传书《匠明》记载,所有规模均为方町的敷地作为接待空间、家用空间、佣人空间等均以走廊相连接。每个建筑物,据《主殿之图》在东西两排分设三室,南面是广缘,东南设中门,东北设台阶,四周为落缘。西南房上段屋里,正面是地铺和架子,南面为书院,北侧是储蓄室和房间的帐台构。中门设计为公用入口,而台阶设置在私人入口处。与此相类似的遗构园城寺的光净院各殿中,其他与《广间之图》相类似的是观学院各殿。醍醐寺三宝院表书院是三室呈一排的建筑,下段的房间成为略低一级的“扬舞台”,从上段逐渐倾斜下来。这样的例作,均为“书院造”的典型式样。中门附近的外部尚可看到寝殿造的痕迹,而且寝殿造系统的南禅寺大方丈虽为天正年间的清凉殿遗构,但从中也能看到书院造的影响。

5.日本的茶堂建筑

15世纪时,日本著名禅师一休的高足村田珠光首创了“四铺半草庵茶”,而被称为日本“和美茶”(即佗茶)之祖。所谓“佗”,是其茶道的专用术语,意为追求美好的理想境界。珠光认为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清心是“禅道”的中心。他将茶道从单纯的“享受”转化为“节欲”,体现了修身养性的禅道核心。其后,日本茶道经武野绍鸥的进一步推进而达到“茶中有禅”、“茶禅一体”之意境。而绍鸥的高足、享有茶道天才之称的千利休,又于16世纪时将以禅道为中心的“和美茶”发展而成贯彻“平等互惠”的利休茶道,成为平民化的新茶道,在此基础上归结出以“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宗旨(“和”以行之;“敬”以为质;“清”以居之;“寂”以养志),至此,日本茶道初步形成。日本茶道的精神实质,追求人与人的平等相爱和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而在生活上恪守清寂、安雅,讲究礼仪,被日本人民视为修身养性、学习礼仪、进行人际交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日本茶道发扬并深化了唐宋时“茶宴”、“斗茶”之文化涵养精神,形成了具浓郁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显示了有中国传统美德的深层内涵的茶文化之巨大影响。

(1)日本茶道宗系

日本茶道分两大宗系:一为抹茶道,传自我国唐宋时期,采用当时的抹茶法,用蒸青茶碾制成粉状茶叶饮用;另一种为煎茶道,源于中国明清时期,采用以炒为主加工而成的散状芽条。日本最有名的茶道流派是所谓“三千家”,被称为“千家流派”。千家流派又分为三个派系,即“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少路千家”。

日本茶道的“茶室”,又称“本席”、“茶席”,为举行茶道的场所。日本的茶室一般用竹木和芦草编成。茶室面积一般以置放四叠半“榻榻米”为度,约9~10平方米。小巧雅致,结构紧凑,以便于宾主倾心交谈。茶室分为床间、客、点前、炉踏达等专门区域。室内设置壁龛、地炉和各式木窗,一侧布“水屋”,供备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洁用具。床间挂名人字画,其旁悬竹制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种视四季而有不同。

日本茶道的茶具因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故而日本茶道的茶具也源于中国功夫茶具。其基本茶具与潮州功夫茶具一样也分四大件:凉炉,煮水用的风炉;茶釜,煮水用的铁制的有盖大钵;汤瓶,泡茶用的带柄有嘴罐,称“急须”;茶碗,盛茶汤用的瓷碗。

另外,还有研磨茶叶的“茶磨”、夹白炭用的“火箸”;盛冷水的“水注”;盛白炭的“炭篮”;清洁茶具用的“水翻”;装香用的“香盒”;沏茶时用于搅拌的“茶筅”;取茶粉用的竹制“茶勺”;擦拭茶碗的“茶巾”;盛茶叶末的“茶罐”;用三根大鸟羽毛制成、用于拂尘的“羽帚”;盛炭的“炭斗”;盛炉灰的“灰器”;取水用的“水勺”等。

日本茶道的用具名目繁多,不但有大小之分,还有“和物”(日本)与唐物(中国)、高丽物(朝鲜)之区别。

日本茶道强调通过品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强调宾主间有一种高尚精神、典雅仪态和双方间的融洽关系。

(2)日本茶道的礼法

日本茶道的礼法分为三种:炭礼法、浓茶礼法和淡茶礼法。

炭礼法:炭礼法即为烧沏茶水的地炉或者茶炉准备炭的程序。无论是初座还是后座都分别设有初炭礼法和后炭礼法。它包括准备烧炭工具、打扫地炉、调整火候、除炭灰、添炭、占香等。

浓茶礼法和淡茶礼法:浓茶礼法和淡茶礼法是主人制茶、客人品茶的一整套的程序章法。一般情况下,主人先将少许呈粉末状的末茶放入瓷碗中后加点水,用特制的竹筅把茶末搅成糊状,再加水至碗的四分之三即可。

喝时用右手拿起茶碗,放至左手掌上,再把茶碗从对面向身前转,经细品、慢啜后奉还主人。

客人饮茶可分为“轮饮”和“单饮”。即客人轮流品一碗茶,或单独饮一碗茶。茶道礼法不仅是饮茶,主要还在于欣赏以茶碗为主的茶道用具、茶室的装饰、茶室前的茶园环境及主客间的心灵交流。

每次茶道举行时,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活动格子门外跪迎宾客,头一位进茶室的必须是来宾中的一位首席宾客(称为正客),其他客人则随后入室。

来宾入室后,宾主相互鞠躬致礼,主客面对而坐,而正客须坐于主人上手(即左边)。这时主人即去“水屋”取风炉、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浏览欣赏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及字画、鲜花等装饰。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后,跪于榻榻米上生火煮水,并从香盒中取出少许香点燃。在风炉上煮水期间,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这时众宾客则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园中闲步。待主人备齐所有茶道器具时,这时水也将要煮沸了,宾客们再重行进入茶室,茶道仪式才正式开始。

沏茶:主人先将各种茶具用茶巾擦拭后,用茶勺从茶罐中取茶末二三勺,置茶碗中,再注入沸水,并用茶筅搅拌碗中茶水,直至茶汤泛起泡沫为止。

敬茶:敬茶时,主人用左手掌托碗,右手五指持碗边,跪地后举起茶碗(须举案齐眉,与自己额头平齐),恭送至正客前。正客接过茶碗也须举案齐眉,以示对主人致谢。然后再放下碗后重新举起才能饮茶,饮时口中要发出“啧啧”的赞声,表示对主人“好茶”的称誉。待正客饮茶后,余下宾客才能一一依次传饮。饮时可每人一口轮流品饮,也可各人饮一碗,饮毕将茶碗递回给主人。

一次茶道仪式的时间,一般在两小时之内。结束后,主人须再次在茶室格子门外跪送宾客,同时接受宾客的临别赞颂。

与茶道相关的茶室成为日本独特的建筑成分。珠光创始的草庵茶室由四叠半草席的空间向三叠、二叠(待庵)发展,愈来愈小,后又发展为一叠台目向板(今日庵)。台目叠由四分之三叠和中板、炉、地板等平面组合,天井、窗和小出口等的变化与用材方法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室内空间。

对茶室空间的把握不仅是技术性问题,更是艺术性的问题。一般茶室都非常小,小到有时显得局促,以至佩刀、剑的武士不易进出。这样小的屋子,人口很小,弯腰方能进入,和外面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炉子和烧开水的釜是茶室必不可少的“道具”,有一面墙的壁龛是专门装饰花用的。客人首先要观花,通过花可以看出季节,春天必须插春天的花,冬天必须插冬天的花。主人必须从规定的方向进入,主客互相问候后,主人便拿出点心款待客人,然后搅拌茶末,给客人端上。整个过程是静谧而沉默的,安静得只能听到烧水声,茶室里还有香炉,气味清香宜人。茶室的窗户很小,射进一线神秘的光线,隐约能听到鸟的叫声,在日本,寂静与美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

6.日本的庭园建筑

日本的庭园相当于中国的园林,是建筑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据《日本书记》记载,在飞鸟时代就已出现庭园的营造。

在奈良时代,正仓院御物中有所谓“假山”,实际上就是在洲滨形的板子上模仿奇岩怪石的朽木造庭园模型。平安时代的寝殿造庭园在京都神泉苑尚有一部分遗存。在这样的庭园里,举行过曲水宴,擅长和汉文化的文人墨客坐在池边饮酒吟诗,颇为风雅。

(1)日本园林的种类

日本园林早期接受中国的影响,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日本自己的特色,产生了多种式样的庭园,主要有:

林泉式或称池泉式。园中以水池为中心,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桥、亭、榭等。在大型庭园中还有“回游式”的环池设路或可兼作水面游览用的“回游兼舟游式”的环池设路等。

同类推荐
  • 细说中国园林

    细说中国园林

    编者应用“细说”理念,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园林历史、结构布局、文化意境、特色景点等多种角度,全面地、深层次地解析中国园林,立体地展现中国园林的外在秀丽景观和内在精神特质,让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人文熏陶。
  • 我是木工能手

    我是木工能手

    本书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我是木工能手》分册,由刘金洪、李祖辉等编著,主要介绍了木工基本技能、木工安全知识、木结构施工、建筑模板、建筑装修等内容。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希望本书的出版,让农民朋友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用书上的知识指导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早日把家乡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本书介绍了莫干山别墅楼独特的建筑特点与建筑风格,包括白云山馆、林海别墅、88号别墅、松月庐、郭沫若住过的雄庄、潘家园林等。
  • 林徽因全集(3):建筑

    林徽因全集(3):建筑

    这些文章,或写亲友交往、家庭琐事,或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或是发表真实的议论,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诗文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颇富美感;建筑相关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古典韵味十足。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人类在最初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并不知道建筑房屋,仍然是与鸟兽混杂一起,或栖身在天然的洞穴中。《易·系辞》就有“上古穴居而野处”的记载。从对石器时代人类穴居的遗址发掘来看,许多人类化石和石器都是在洞穴里发现的。如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和距今缘万年前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等。在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也都有类似的洞穴。
热门推荐
  • 老兵诡事录:民间异术后人的传奇经历

    老兵诡事录:民间异术后人的传奇经历

    老兵诡事录,讲述民间异术后人的传奇经历 !中国最古老异术门派传人尘封60年诡异往事,天下霸唱、蜘蛛、铁鱼、庄秦、湘西鬼王、蛇从革联袂推荐!一桩六十年前的离奇事件,兵痞马三炮在临死之际留下枚假的袁大头,隐隐指向一处秘密的宝藏。有人寻找那枚袁大头,有人想找宝藏,而还有人却在找寻着袁大头和宝藏后的第三样东西。一副横跨中国北方的探险画卷即将展开,主角将带你揭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探秘古城西安,揭开黄土高原深处隐藏了千年的秘密,找寻失落的龟兹古国踪迹,以及塞北草原的神奇湖泊。袁大头、宝藏、和隐藏的秘密,究竟哪一个才是各派人马争夺的最终目标,即将一一为您揭晓。
  • 逆势霸王

    逆势霸王

    修为越高,寿命越长,每当寿命所剩不多时,晏紫御都会产生感应,那时他便知道,如果短时间内不能突破便只有死路一条。他经历过三次,有一次只差半线,他已经一只脚迈向了死亡,可是一种熟悉的力量又将他拉了回来。那是紫心的呼唤,他绝不会感觉错误……
  • 一线万金

    一线万金

    这是一本电话销售新人的入门培训用书,同时也适合电话销售一线的销售人员、开展销售业务的呼叫中心坐席员、销售管理者、培训师等使用,可作为沟通培训,服务性企业的内训教材。工具化、实战化、系统化,让您的职业生涯从此发生实质性改变。
  • 总裁夺情:霸宠甜妻抱入怀

    总裁夺情:霸宠甜妻抱入怀

    她为了前男友吃尽苦头,人家却到英国娶了个洋妞,分手理由更是雷人——嫌弃她还保留着第一次。见鬼!情爱什么真心不靠谱,还是要个孩子比较实在!等下,这蜂拥而至的桃花是几个意思?别过来,她就想要个孩子,仅此而已!
  • 梦魇之璃梦

    梦魇之璃梦

    梦于现实,探寻梦中的场景,冥冥之中是谁在超控这一切,一段奇怪的梦境,踏上未知的旅途,凶险与机遇共存,幕后真凶是你,是他{她},是{它}!!!揭秘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 穿越在天地之门

    穿越在天地之门

    莫名其妙穿越进了天地之门的游戏世界,夺神器,唤神兽,看主角如何称霸天地之门。
  • 幽创世间

    幽创世间

    楼台细雨漫落,幽幽残风,仿佛欲洗净世间情殇。当泪水浸润了瞳仁,才发现,一切却是血雨腥风。天涯无垠,犷茫之中,书不尽儿女柔殷。嘲苦旷达,碧觞饮尽,乾坤荡尽英雄情怀!
  • 玄阴鬼王

    玄阴鬼王

    以九阳之体修极阴之法,且看少年曹天怎么破除修行路上的种种困难,成为一代枭雄
  • 道寒

    道寒

    高处不胜寒,昔日的魔族只手遮天的血魔族伴随着魔神的陨落也走向衰败...这里是文道、玄道、匠道的世界,一个被遗弃在人族的血魔族少年,祸福相依得到神之纹眼,继而开辟了逆命的道路,然而大道无疆,能否凭己之力直达彼岸?一切尽在不言中.....虽为新人,或多或少经验不足,不过精彩与否却不可以此衡量,望诸位支持谅解支持!实乃莫大动力!书友群:【玄熙营】:181945532
  • 微爱岁月

    微爱岁月

    故事美好结局悲伤,一段恋情就这样结束,开启一段新的生活忘记过去,亲接受现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