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82400000001

第1章 为什么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总倒霉——行为与心理(1)

一间点心铺的老板请书法名家为其题字,谁料“心”字少了一点,路人纷纷议论。老板请名家把一点补上之后,点心铺的生意日渐冷清了。名家一语道破其中的缘由:“心都点过去了,谁还需要点心!”

“点心铺”老板的错误

有个老板开了间点心铺,特意请名家为其题字。不过,名家在题写“点心铺”时,却把字写错了——“点心铺”的“心”字少了中间一点。

结果,过路的人看到错字后,就开始议论纷纷,“什么名家,字都写错!”。老板在听到众人的议论后,就去找名家想让他把“心”上的一点加上,但是好几次都被名家拒绝了。

但是,老板“不耐其烦”,天天地去找名家。终于有一天,被老板缠得无奈的名家,抓过毛笔,补上了“心”字中间的那点。老板终于心满意足地走了。谁成想,人潮不断的点心铺在改了“心”之后,生意竟日渐冷清了起来。老板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去请教名家。名家只说了一句话:

“心都点过了,谁还需要点心!”为什么错了的“心”会使点心铺生意兴隆,而改后了反而落得门庭冷落呢?

这要从一个心理现象“自圆心理”说起。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认为,人们都有完成一个完整行为单位的自然倾向。比如,如果一个人给你提了一个谜语,你总想去知道谜底。或者你看完一本小说的开头,又总想知道小说的结果。而这种想去满足自己的“愿望”状态就是“心理张力”。除了这种“后天需要”会让人产生心理张力,“先天需要”

也会出现心理张力。一个十分饥饿的人如果仅仅吃了一块面包,肯定会有很强烈的“吃”心理需要。

总之,当一个人心理需要已经产生却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内心就会出现强烈的“张力系统”,进而影响人的行为。比如,一个仅仅看了小说开篇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去寻找小说后来是什么。只要不知道,他就会心理“不踏实”。然后他就会不断地从网上、书店或者图书馆去寻找小说后半部。这种“寻找行为”的发生,就是小说引起的心理张力持续保持造成的。而这个引起心理张力,以及我们去寻找解决途径的过程就是人的“自圆心理”,悬疑电影和小说就经常利用我们的这种心理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现在,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心”少了点的点心铺会人潮不断了。名家利用人们的“自圆心理”,让人们不断关注点心铺。路人看到点心铺的“心”字少点,就产生了一种“点心”的心理期待。但是,因为这种点“心”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就不断地关注点心铺,把这种心理转移到购买点心上去了。所以,名家对点心铺的老板说,“心都点过了,谁还需要点心!”“心”有了“点”,人们也就不再牵肠挂肚的“点心”了,渐渐地这家点心铺,也就因为顾客的心里圆满,而和别的点心铺一样,被顾客“等同对待”了。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自圆心理”的存在。不过,这些自圆心理表现却是大不一样的。我们总结了几个较为普遍的自圆心理:

其一,追求完美的自圆心理。有些人总是尽可能地把手上的工作完成地尽善尽美。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正是由于过度要求完美,使自己的努力浪费在无谓的细节上,最终疲于应对,半途而废。

其二,解决问题和自圆其说的“自圆心理”。

我们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大多都会积极地迎难而上,解决问题。

但是,当我们在解决问题出现错误时,也会因为自圆心理为自己自圆其说,找一堆理由来“搪塞”我们没有解决的事物。

从上面两个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圆心理是有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积极的自圆心理会成为我们完成某项任务时促使我们有始有终的内动力,使我们不断向前;但消极的自圆心理却会由于我们担心手上的工作做不完,或者结果无法尽如人意而故意拖延,逃避结果,闹个虎头蛇尾。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发挥自圆心理的积极意义,避免它的消极影响呢?

第一,理智地面对眼前的工作,为自己设定一个合适的目标。

这个目标要有下面几个要求:其一,目标一定要符合实际,也就是说通过努力有实现的可能。异想天开的目标会让人在开始的激情过去之后茫然无措。其二,这个目标要越明确越好,比如把目标定为“赚很多很多钱”,多少钱才算多?如果定为“有在市中心的房子”一类的目标是不是比较清楚?

第二,在大目标上设立短期目标。

绝大多数目标都不是凭三分钟的热情就能完成的,但是假如热情过去看不到成果,确实很容易让人心生沮丧,所以在工作中要给自己制定相应的短期目标。

日本的一个着名的马拉松运动员谈到他成功的经验的时候说:终点看着那么遥远,一想到要跑那么远,腿都好像痛起来了。所以我跑的时候从来不想终点,只想跑到前面那棵树,跑到那个台子,这样也就没那么累了。

我们工作中也可以这样,处理完办公桌上的一大堆文件看起来很难?那先处理手上这一份可以吧。一份做完再做一份,堆积成山的工作其实也没有开始看起来那么多。

第三,不要苛求完美。

“尽善尽美”其实是不存在的,一味的地追求完美也不是正确的心态。过度的追求完美只会把精力浪费在无谓的细节上。不要钻牛角尖,对一些无可避免的缺陷与事物要敢于面对,及时转移工作的重点,将时间与精力用在实处。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还记得着名奥斯卡女星奥德丽·赫本主演的《窈窕淑女》吗?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语言学家用6个月的时间把伦敦街头粗俗的卖花女培养成高贵女公爵的故事。这是改编自英国作家萧伯纳先生的作品《皮格马利翁》。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同时也是我们本节接下来要阐述的以它命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

美国哈佛大学着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在1968年进行了一个实验:他和他的实验小组随机抽选了美国的一所普通学校,并在6个年级18个班级里进行了所谓的“潜力调查测验”。之后给该校老师提供了部分学生的名单,并告知他们名单中的学生潜力超出常人,要求老师们在不告知学生本人的情况下进行长期的观察。而实际上,罗森塔尔教授在编写名单时只是随机抽取,也就是说名单和“潜力”高低并没有任何联系。然而8个月后他们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方面进步神速,在道德、人际关系及其他方面也都有突出变化。罗森塔尔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潜力调查测验”使教师对部分学生产生更高的期望,从而下意识对学生做出有积极意义的引导,而学生收到这种下意识传递的信息后,自尊心和自信心等方面得到提升,进而开始重塑自我的活动,最终符合了“潜力调查结果”。

这就是着名的“期望效应”的典型试验。用一句最通俗的话来解释期望效应,那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当然,反之也成立。这也就是说,当人们相互交流的时候,一个人的感情和期望等行为会对导致其对象向相应的方向发生一系列变化。期望对人有深层次的指导作用。美好而积极的期望使人良性发展,坏的期望则会指向沼泽。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形容期望效应有些夸大,那期望效应不就成了“点金石”了吗?事实上,心理学家的一系列研究与实验恰恰证明了期望效应就是能够“点石成金”、“朽木开花”。

就像上面提到的实验效应对儿童如此,对于成人也会这样显着吗?成人的接受能力、知识程度都与儿童有很大区别。更重要的是成人往往已经形成稳定的人格。那么成人是否还会受到“期待效应”的影响呢?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公司高管在自己的公司进行了一个实验:当时的美国,电脑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仅仅是少数技术人员和白领才能够进行电脑操作。这位高管挑选了一个在公司担任清洁工的黑人作为他的实验对象。这位高管指出这个黑人有电脑方面的天赋,坚持他可以胜任电脑操作员的工作。结果,仅仅三个月的时间,这个黑人就成长为公司最出色的电脑操作员之一。

关于期望效应的实验还有很多。这些实验都指向了同一个事实:一个人的能力、性格等因素,与周围环境和他人的期待,以及他对自己的期待有很大的关系。这也就是期待效应真正的力量。它神奇力量背后是强烈的心理暗示在起作用:周边的环境及他人的期待和自我的期待会对个人的自我判断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会转化为心理暗示,使一个人相信自己就是他人描述的形象,即为自己建立一个“理想”的行为模型,并在之后的生活中逐渐向理想模型靠拢,进而使自己符合理想模型的形象。

既然期望效应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在生活、工作与学习中要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它呢?

首先,在对他人的期望上,善用激励。

不管是领导,职员,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师,为人徒……在这个社会,我们需要自我激励和对他人善意的激励。对于激励,我们并不陌生。“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就是不当的激励导致的悲剧。人和动物一样,本能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事。你想得到什么,或者期望他人什么,就该奖励什么。这样,如果得到认同,那么事情就会向着积极的方向去发展。古人云: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注意激励的方式和时机。

正如我们上面所提到的,“投其所好”的激励,可以发挥激励的作用。比如,对于一个生活贫困的职员,物质的奖励更能够促使他积极的工作,而对于一个生活优裕的经理,在工作上给予适合其的更大的平台,更能满足他的精神需要。

同时,注意激励的时机也是很重要的。打个比喻,厨师炒菜,如果放料顺序和时间不同,菜的味道和质量是不一样的。超前激励可能会使对方感到无足轻重;延后激励可能会让对方觉得画蛇添足。举个例子,如果许诺孩子:如果考得好,就可以买个MP3。却在考前就送给了孩子,结果在实现愿望的孩子面前,MP3已经不再具有激励的意义,孩子对待考试也就不那么热情了;如果在孩子考的很好,成绩下来许久之后还是没有实现承诺,那么孩子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家长再用类似的承诺来激发孩子,将失去激励的作用。这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的“强化要及时”。

再次,注意激励的适度。

这里要指出:适度有一个前提是激励正确的事。这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如果只有一个人在等红绿灯,其他都在冲向马路对面,我们不能说那唯一的一个人是错的,而给予其他人掌声。激励正确的事,可以使整个团体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而适度的激励,可以提高积极性。如果业绩为50和业绩为100的两个业务员给予同样的奖励,那么50的觉得与其多做还不如保持现状,100的,觉得自己多做没有意义,不如偷偷懒。那么,这时的激励反而导致懒散的工作氛围。

适度,不仅指激励的程度,也是说激励的频率。频率低,打消激励的积极性,频率高,失去激励的意义,使人产生麻痹的心理。

以上谈到的是如何通过激励作用,善用期望效应来改变影响他人。

医学研究已经证实:对人生有积极态度的人,其身体的生理状况也会比对人生消极阴暗的个体要健康许多,他们的免疫系统更健全,病菌更不容易入侵他们的身体。在能力相似的情形下,自信的人在遇到挫折和打击的时候的态度和反应与那些消极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前者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坚持不懈;而后者则会选择放弃,停滞不前。积极地对己对人,及时调整“自我期许”,我们将会进入快乐和满足的人生。当然,期望效应在自我身上同样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为我们还会对自己产生消极的期望,在心理学中,这就“自我击败”。当我们认为我们不能完成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就真的不能完成了;总认为自己会生病的人,结果真生了一场大病。

是怎样的人,就该做怎样的事

还记得农夫和蛇的故事吗?寒冷的冬天,善良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冻僵的蛇。他觉得蛇可怜,于是放到怀里温暖它。蛇感到温暖苏醒过来,一口咬在农夫的胸前……故事的结局,你或许也还记得:农夫死了,蛇也因为再得不到温暖冻死了。为什么农夫会救起毒蛇?他不知道蛇会咬人?还是不知道这是条毒蛇?蛇为什么咬农夫?农夫死了,它不是还要冻死在路边?

这是不是愚善,我们姑且不论。在这里,我们只是想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这个问题的因果。行为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行为。农夫会救起毒蛇是因为他的善良,善良让他无法坐视一个生命被寒冷夺走,蛇咬农夫是因为它是蛇,蛇的本性就是咬人。通过行为分析心理,可以这样说,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做什么样的事。

我们可以把人的心理和行为比作一棵树:露在地面的是树干、枝叶,生长、开花、结果。但它之所以能这样繁茂的生长,是因为有深深埋在地下树根给它输送养分。人的行为就好像是树干、树叶,是花果,心理就是庞大的根系。充足的养分可以滋养树木茁壮成长,同时长势良好的树木可以得到充足的阳光,以促进树根发展成为更为庞大的系统。心理与行为就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近几年流行的访谈节目,受访人在主持人“谆谆善诱”的问题之下,慢慢回忆起如今成就的来龙去脉。是因为小时候的不甘人后?是因为当时自己在很多人看来拥有的怪思想?是因为……人的心理、思想、性格就如同行为的导航图,很难想象一个内心脆弱、患得患失的人能在危机中力挽狂澜,懦夫的心中住的只能是一个软弱的灵魂,勇士胸中必然有着山一般坚定的心。

古训有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既然心理和行为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心理来改变行为,通过简单的重复来使行为养成习惯。

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同一个动作或者想法,重复21天会变成习惯性动作或者想法;重复90天可以让这个动作或者想法变成下意识或者信念。所以,习惯是可以养成的。它是我们有意识的选择。如果我们可以改掉坏习惯或者培养好习惯,那么我们离成功和快乐的人生就近了一大步。

可是,如何来养成好习惯呢?

其一,幻想你已经拥有这个习惯后的美好生活。

促使一个人自然而自觉地去做一件事,背后很大的原因是“具体的成果”激发了强烈的欲望。这个欲望足够促使人坚持下去。在组织行为学中,就是“愿景”的建立,“愿景”越真实越生动具体,我们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你想得到什么,就让什么在你脑子里每时每刻生动起来吧,那样你必然会努力得到它。

其二,立即行动。

没有配合行动的思想最终只能停留在思想上。迈出第一步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你可以深吸口气,数三秒,然后迈出一只脚。

其三,坚持下去。

同类推荐
  • 图解心理学

    图解心理学

    心理学是探索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它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不管是消除生活和工作压力,还是改善人际关系,甚至是进行疾病的治疗,心理学都能够给人们带来很多益处。因此心理学渐渐地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它产生兴趣,并积极地对它进行了解和学习。
  • 3分钟读懂一个心理学常识

    3分钟读懂一个心理学常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在普通读者心目中往往是晦涩难懂的,为了使大家能把心理学的常识和原理轻松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我们特意编写了本书。本书共分9个部分,分别从情绪心理学、识人心理学、社交心理学、职场心理学、用人管人心理学、成功心理学、婚恋心理学、快乐心理学,以及心理阑惑等方面,一一为你指点迷津,帮你出谋划策。
  • FBI身体语言分析术

    FBI身体语言分析术

    长久以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凭借着自己高效、迅捷的办案能力,为自己赢得了全球化的良好声誉。实际上,FBI最富盛名的“看家本领”,就是他们强大的“相面识人”——很多时候,他们甚至能够越过语言交流,直接通过对方的身体语言探知到对方的内心世界。经过长时间地探索,FBI对于肢体语言的研究已经走上了一个高峰。不得不说的是,普通人表达自我意愿,70%左右的内容都是通过肢体语言来传达的,而这当然能够说明FBI可越过语言交流一眼识破人心。其实,读解、掌控肢体语言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至少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交谈对手的心理,从而使自己把握住有利于自己的先机。而这也是本书想要重点阐述的核心所在。
  • 趣味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密码

    趣味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密码

    本书从心理的角度出发,运用心理学原理,结合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案例,对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入木三分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操作简便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帮助人们在了解外在行为背后的深层心理奥秘的同时,认识自我,了解他人,让人们做到在自己的行为方式及语言技巧的微小改变下,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成为职场上、亲朋好友中最受欢迎、最有分量、最能影响他人的人。
  • 心理奇境

    心理奇境

    屠格涅夫说:“人的心灵是一座幽暗的森林。”本书的这些小故事,带领您走进神奇的心灵小径,让您轻松认识种种心理现象,从这些哲思般的故事中得到精彩且经典的启示,跟着本书的内容走进您的内心深处,让您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请在一个个故事中涤荡您的心灵,保持心理的健康,发掘内心的潜能,为成功做好充分的准备。
热门推荐
  • 萌小七成长史

    萌小七成长史

    萌小七,一个被收养的孤儿,从第一次懵懵懂懂进入校园,到后来的争霸雄起,无意间闯入一个墓穴,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 篡改大明

    篡改大明

    一次执行任务时的意外让徐伟回到正德末年,成为饱受族叔排挤的落魄少爷。此时俺答强势崛起,宁王蓄谋造反,白莲教也在蠢蠢欲动,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正德皇帝却又无嗣而亡。江山飘摇,乱象环生,本来只想做个安稳富家翁过过消停日子,但没想到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为了俏皮懂事的小妹妹,为了忠心追随的小丫鬟,为了家族和兄弟,却不得不奋起!征蒙古,驯女真,开海禁,拓疆土,调教萝莉,养成武将;斗权臣,议大礼,灭倭寇,平叛乱,随王伴驾,出将入相。一个被排挤的的落魄少爷,一步步走到朝堂之上,在渐入衰亡的明末翻云覆雨这一次,他能否改写历史,又会将大明带向何方?
  • 霸王砍杀

    霸王砍杀

    苏远找到一个打游戏赚钱的工作,每杀死一个人就会有10块钱。苏远从平民到了霸主经历许多时光,成为了称霸世界的霸王。他的军队以一敌十,天下无人能敌!
  • 逆动天穹

    逆动天穹

    天穹之下微末界,仙不全武残缺,囚界衍万年。天涅出,少年生,一身铁骨热血长,驰骋天下谁与争!天不在,道何存?杀仙灭神为情故,生死浮沉不为尊!且饮酒一壶,看我长刀狂舞,持剑逆天穹!叶凡穿越九州大陆,唤醒天涅戒中的戒灵,得到了祖龙武魂传承,更获得神秘天书,凝练仙脉之体,悟五行、修灵体,从此武震英雄,仙惊天下,同修仙武,以命逆天!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君主

    君主

    “我用一生心血,创造永恒传奇。”修真世界,阻碍与奇遇并存。小小竹七,历经磨难,杀人夺宝,机关算尽,终有一番作为。在经历了种种奇境妙遇之后,由一名功力平平的凡夫俗子,再到一代宗师,最终一步步成神的精彩经历。
  • 职业修养

    职业修养

    本书根据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特点编写,以政治思想教育、社会主义品格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为主,辅之以相关法律法规及现行政策的介绍。
  • 大衍风雷

    大衍风雷

    由于大学的腐朽堕落,在找工作时受尽挫折后的雨丰田幡然醒悟。但为时已晚,本以为从此平庸一生的他却在清明这天遇上了离奇的空难。清醒后的他发现自己竟穿越转世,来到了一个叫作玄天大陆的玄幻世界。痛改前非的他决定从头开始,做出一番创举。传奇的一生由此展开......
  • 庶女皇后要革命

    庶女皇后要革命

    刚一穿越就被皇帝临幸,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个工具;他的爱让她沉沦,却发现一切只是一个骗局;“我在你眼里,真的只不过是一个替身吗?”看着他,眼睛里充满了绝望;自作聪明,一时大意,受人蛊惑,差点万劫不复;多年后,凤凰涅槃,卷土重来,娇媚的女人笑靥如花,眼眸带狠。“和妃,当初你利用我的孩子登上皇后之位,怎么上去的,你就怎么给我下来!”“太后,当年你把我的孩子送给别人,赶尽杀绝,今天我也要让你尝尝骨肉分离的滋味……”“岳楚凌,当初你把我当成替身宠爱,然后弃之如敝屣,今天我要让你付出代价……”“你之所以回来就是为了报复么?”看着满目苍凉,他痛心地询问;嘴角上扬,微微一笑∶“你觉得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佛说佛医经

    佛说佛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天欢乐多

    天天欢乐多

    读之前请这么做:忘记你知道的,忘记你会的,忘记一切。因为它们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感受宝宝的进步是一件愉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