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7200000013

第13章 武功的背后是什么 (2)

第一篇 第五章武功的背后是什么 (2)

前面说到汉武帝为了避免儿子受太后管制,逼死钩弋夫人,这自然有他初登基时,窦太后管制他的阴影存在,但是更重要的是这种影响,对一个朝代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窦太后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女政治家,但是窦太后之后还会有第二个窦太后吗?所以说汉武帝逼死钩弋夫人从人性上来说,残忍了点,但是从延续统治上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他这种思想对昭帝的保护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更重要的是他这种清醒的政治意识,难道不是保证他一生武功赫赫的重要原因吗?

中央集权,在东汉中后期的皇帝手里,已经完全走向了反面,皇帝的权力被架空。这种情形虽然是后来的事,但是历史何其相似,类似这样的情形,在汉初不是一样存在吗?而这也恰恰是汉武帝当初决定实行中央集权的重要原因。所以面对东汉因外戚和宦官而没落的情况,唯有引用贾谊的话来感叹一下了:“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内无忧患,方有武功

《三国演义》开篇:“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罗贯中对“天下大势”的看法。当然如果纵观中国历史,这点规律确实很容易佐证。从战国到秦,再从秦到汉,从汉到三国,可以说都体现了这点。

战国纷争,秦始皇灭六国而称始皇帝,武功也颇盛,可是为什么转眼之间就被农民起义给推翻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内兴攻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阊左之戍”,从这句话中看出赋税税率竟然高达50%。不但赋税重,徭役也很重,据历史记载全国有一半的人要服劳役。这样人民当然不愿意,但是秦始皇并没有罢手,反而为了确保赋税收入及劳役到位,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史记?陈涉世家》里陈胜吴广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只是因为迟到几天,就要被处以极刑。所以总体而言,很高的赋税、繁重的徭役、严酷的刑罚,严重地破坏了生产;“贫者避赋役而逃逸,富者务兼并而自若”,“男子力耕,不足粮镶;女子纺绩,不足衣服”……强大的秦王朝很快便陷入衰落的困境,土崩瓦解了。

秦之后是汉,西汉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休养生息,国力迅速恢复。经过文景,到了武帝达到最盛。武帝开疆僻壤,使汉朝疆域达到最大。然后就是昭宣中兴,之后是西汉灭亡、王莽新朝。这期间虽然打打闹闹,但都不算分合之事,只是由盛转衰的过程。

观察成帝之后的西汉,一言以蔽之,外戚权臣的胡作非为是西汉灭亡的根本原因。成帝淫乐,朝政大权由外戚太后王氏一家掌握。当时王氏国舅五人同日封侯,老大王凤官居大司马大将军,王政君的侄子王莽也是从这时开始到朝廷并逐渐跻身统治阶级上层。成帝在位期间,不纳忠言,专听奸佞,结果导致朝政腐败,民怨载道,饿死于道者数以百万计。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

等哀帝即位时,王莽任大司马录尚书事,从此取得最高行政实权。至哀帝末年,王莽更成为权倾朝野的重臣。汉哀帝死后无子,皇位便由汉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刘衎继承,此即汉平帝。汉平帝刘衎继位时年仅9岁,只是个傀儡皇帝,一切朝政大权均由外戚大司马王莽控制。西汉王朝名存实亡。

王莽新朝的时候,由于其改革不得法,搞得举国慌乱,几尽全民皆兵,割据各地的诸侯几乎都拥兵好几万以上。这是由合到分的一个小阶段。

“昆阳之战”之后,刘秀称帝,这又是由分到合了。刘秀是个好皇帝,他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将东汉治理得很好,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执政之后,东汉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进攻南北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重建统一的刘汉封建政权。他集权于尚书台,简化机构,裁减冗员,提倡儒学,表彰气节,注意民生,与民休息。这些政策和措施,为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得垦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东汉逐渐走向强盛。不过历史总是很残酷,光武帝之后,东汉渐渐没落,处于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的境地。

纵观历史,国家内务解决不好,要想达到武功强盛的局面几乎不可能。西汉武帝武功强盛,除了仰仗他个人的雄才大略和周围的人才云集,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文景之治的积累。如果没有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雄厚的积累,汉武帝是没有办法去南征北战,开疆僻壤的。而这些积累中最最重要的又是经济基础。西汉在文景之治有多么有钱?据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国库中串钱的绳子都已经朽烂,因此根本无法清点铜钱数目。

这样一个繁荣的局面,也正好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准备了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汉武帝在文景二帝的基础上,才能走得更远。真正使西汉王朝由富国,向强国、大国转变,真正使得一个朝代,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绝响。所以说,经济才是一切的基础。

怎么搞好经济,如果只忙于内战,能搞经济吗?如果政策不好能搞经济吗?等等,要搞好经济,需要一个适合发展经济的良好氛围,即内政。“内政不修而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内政修明而有敌国外患者国必不亡”,这可以说是至理,内无忧患,方有武功。汉武帝是值得称道的,那些提供经济支持的人更让人赞叹。

农耕与游牧民族的较量

说起汉朝武功,其中重要的一节,就是汉匈的较量。这种较量是汉军队和匈奴军队的较量,是汉皇帝和匈奴单于的较量。不过本质上说,这种较量其实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较量。整个汉朝历史可以看做是,两种民族之间的较量与融合。

不管是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其实一开始的时候都是从蛮荒中走出来的,他们进入文明社会时,开始分化。占据了有利地理条件的民族必然先进入农耕社会,而那些演进缓慢的民族则继续过着游牧生活。前者在优越的条件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而后者则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苦苦支撑。

正是因为这种生活资源的区别导致的生活水平差距,使得这两个民族为了保护和争夺资源时必然会发生冲突。比较而言,农耕民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占据了优势资源,人口增长快,而游牧民族的人口增长则较慢。

基于这种差别,游牧民族自然要想方设法抢夺地盘,掠夺资源。于是我们知道从秦开始到汉,匈奴都在骚扰秦汉边境,以期待占领地盘,分享劳动成果和文明。于是,矛盾冲突就有了。当然这种冲突也无可厚非,因为在那个时代,为了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哪一个民族不是通过战争掠夺别人的地盘来实现其族群发展壮大的需要的。唯一不同的是,方式的文明程度。这也是为什么,匈奴人要对汉族实行野蛮、残酷的屠杀,而汉族人却采取怀柔政策。

这两种文明的冲突,历史上一直存在。很多优秀的文明,被落后文明所淘汰。很多农耕民族最后被游牧民族消灭掉了。农耕民族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远胜于游牧民族,为什么却总是被游牧民族所征服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答案,但大部分人认为农耕民族的人不善战,比较喜欢安逸。

不过很显然,汉朝打破了这个规律。以汉对匈奴的战争为例,作为农耕文明的汉朝在经受了游牧民族匈奴的侵扰之后,奋起反抗,并将之一直驱逐到灭亡。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两个民族的发展态势最终决定哪个民族最终会获胜。

战国的时候,农耕民族实际上发展是走下坡路,连年征战,民不聊生,这个时候,匈奴对其侵扰。但是当秦灭六国之,秦始皇遣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之后,建立长城,匈奴就不敢再像之前那么嚣张了。从战国到秦一统六国,这实际上是农耕民族的一个发展上升期,尽管这个上升期很短暂。一般的,当游牧民族遇到处于上升期的农耕民族的时候,往往是俯首称臣的。只有当逐耕民族渐渐衰败,这个时候游牧民族觉得有利可图,才会入侵来获得自己所无法制造的生产物资和生活物资。

秦亡,汉立,经过长时间的战争,国家力量消耗得差不多了,所以,农业文明势必会为此而呈现出衰落的状态。这个时候游牧民族就会对农业文明社会进行掠夺,夺去财富、人口和牲畜,企图乘虚而入,实行征服。所以汉初匈奴又开始甚嚣尘上,不得已汉朝以和亲来缓和这种矛盾。这算是处于衰败期的农耕文明遇到了上升期的游牧文明。

西汉经过休养生息恢复国力之后,“文景之治”时期是农耕文明的上升期。同时代的匈奴是冒顿单于,这个人是中国少数民族中雄才大略的军事家、统帅。所以在他的带领下,匈奴实际上也处于上升期,而且处于顶峰。这样的两个同属文明上升期的不同民族之间的较量,可谓势均力敌。

汉武帝的时候,匈奴是伊稚邪单于,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个时候战争的规模和损失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细节决定成败,那么战略战术以及其他因素就成了决定战争胜利最后的条件。

《孙膑兵法》说“国不富不可以为战”,西汉的富庶是匈奴没有办法比的。这是汉匈较量,汉朝的优势一。庞大的人口基数,这是汉朝的优势二,顿则迁徙十万人,匈奴是不大可能做到的。仅仅这两条,就注定了,匈奴必然要败退。当然游牧民族对付农耕民族也有优势,那就是机动灵活,但这点优势,在汉朝雄厚的国力之下,渐渐也消失殆尽了。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些因素,比如统治者的个人意志和实际能力以及民族精神。汉朝的初始阶段,国力是非常弱的,在对匈奴的关系中完全是处于被动地位,正是由于君主的励精图治,后来由弱变强。在国力强盛时对匈奴实施连续不断的打击,最终迫使匈奴西迁,保证了汉民族的安全,使伟大的中华文明能够持续发展。民族精神也是一个方面,汉武帝的尚武,几乎影响了整个国家,所以汉朝军队在跟匈奴较量的时候获得胜利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一些。

同类推荐
  • 白手小子赚大钱

    白手小子赚大钱

    他们是两个平凡的小人物,但又是两位不平凡的人物。“爱吃”的天性,是他们合作的奇缘,成功的契机。青少年时代他们聚聚散散,性格秉异——一个勤奋好学,一个荒嬉不拘;但是共同的失落、困惑与追求,终于让他们殊途同归。他们曾崇尚“嬉皮”浪迹天涯,也曾屡结红颜游戏人生;他们曾是“迷惘的一代”不知路在何方,但最终并没有自甘沉沦……他们终于走出了“雨季”,踏出了泥沼,迈上了新的人生旅途。他们几乎是白手起家,以每人4000元的“赌本”,租一间破加油站,开一个冰淇淋小店,开始了人生搏击、商海弄潮、价值重建的浩大工程。小本生意,惨淡经营;商场倾轧,风高浪险,谁识个中滋味?
  • 失踪

    失踪

    冬青是快要吃晚饭时回到铺子里的。铺子的门大开着,不见一个人影。桌子上干干净净的,碗筷收在一只塑料盆里。另只塑料盆里浸了半盆衣,洗了的几件扔在塑料桶里。案砧上有捧青辣椒,切了一半留着一半。角落里有些青菜,散着,没有洗。用来蒸饭的铝锅搁在地上,煤炉的盖子盖了一半,一只水壶在上面吹着小号。
  • 头条星闻1

    头条星闻1

    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人无外有两种特质,一是脸厚,二是心黑。厚如城墙,黑如煤炭!厚而弥坚,黑若无形!在深切的领悟到这个道理之后,我这个乐坛衰人终于第一次登上了头版头条。
  • 云上的日子

    云上的日子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南有嘉鱼

    南有嘉鱼

    这是两个清醒理智的大儿童在彼此的感情世界里后知后觉的故事,也是一个腹黑的资本家谈恋爱的新姿势。王谨骞和周嘉鱼做邻居的时候,可没少让她看见自己的惨相。那时的他是树下挨了欺负不敢回家的瘦弱少年,周嘉鱼是在他对面专注练琴的稚嫩孩童。时光兜兜转转,他们曾分开,又在异国重逢。周嘉鱼以为王谨骞一如从前,却忘了如今人人都要尊称他一声王先生。他问她:“你以为我是凭什么让你对我如此放肆?周嘉鱼,做人要有良心。”
热门推荐
  • 仙人掌的回忆

    仙人掌的回忆

    寓言,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文学形式:说它古老,因为它产生的年代久远,最早的寓言——伊索寓言——诞生在公元前6世纪。寓言比其他许多文学门类更古老;说它年轻,一是因为寓言作家往往都有一个年轻的心态、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二是因为寓言特别受到少年儿童的青睐。
  • 竹马钢琴师III

    竹马钢琴师III

    为了能与她喜爱的男生并肩而立,拥有她梦寐以求的爱情。杨初末做了非常大的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她面对许多阻力和坎坷,但正是因为如此,她开始成长,变得坚强和勇敢。并且收获了世人羡慕的美好爱情。也许坏的爱情,会让人沮丧,令人心伤,但好的爱情教会你成长,让你变得勇敢、自信、闪闪发亮。总会有好的爱情。杨初末、慕流年,他们就是这样的爱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家阳台有神兽

    我家阳台有神兽

    21世纪地球灾难频发,地球内忧外患,危机重重。一名平凡的白领意外获得了宇宙超级文明系统。从此以后他为了所热爱的一切,义无反顾地拼搏奋战。虽身处黑暗,亦向往光明!虽一路荆棘,亦勇往直前!虽身陷牢狱,亦惩奸除恶!若有法不依,亦化为裁决之剑,斩尽世间不平!
  •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多,人均教育经费并不多,在长期内难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众所皆知的“择校”现象。有关调查表明,尽管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也采取了限制人数、钱数和分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关具体配套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择校行为,择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越来越盛行。家长热衷于择校,而名校也乐于招收择校生,以至有的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学生总数的1/3以上。鉴于此,我们把中外中小学名校加以整理,以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 似水肆年

    似水肆年

    高三毕业,青春开始。肆年因为成绩关系和父亲闹了矛盾,带着母亲的叮嘱,独自一个去大学报到。时间似水,大学记载了他们太多的回忆,一系列的仍俊不禁的事件和言语中体现他们对自己的理想,爱情的追求。年少轻狂无忧无虑,似水年华在失去中挣扎,他们也都告别了青涩的摸样。留不住的青春,留不住的感情,毕业悄然而至。完美中带着遗憾,现实将他们的爱情和理想全部打碎。肆年在现实的选择中挣扎——留在异乡奋斗得到赵昕坚贞爱情完成他最初的梦想?还是放弃爱情、理想回到父母的身边?想哭却忘记了怎么哭,肆年和张扬等人在这个陌生而熟悉的城市几年后,才知道散落了一地的青春,倒影出的是他们似水的年华!
  • 尸恋

    尸恋

    只为了混口饭吃,我当了太平间的午夜守尸人,本以为太平间是个太平的去处,没料到太平间终归是不太平。一次午夜寂寞的约聊,没想到约来的是无头女尸,却由此引出一段前生今世的人鬼爱恋……原本普普通通的我,本已习惯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唯独这件事要轰轰烈烈。为此,我不顾暗藏的凶险,发誓要打破宿命的安排,实现一个不可能的承诺。这一切,是悲剧的宿命,或者是……
  • 名人对话在清华

    名人对话在清华

    书中介绍了一些著名学者,商界巨子,以及国际政要先后到清华大学的演讲。在这些演讲中,有针对时弊的政论,气宇轩昂;有严谨求实的学术论述,循循善诱;又有推陈出新的另类思维,语惊四座;也不乏促膝谈心般的思想感受,娓娓道来。
  • 入魔人

    入魔人

    遁入魔道,生生世世不得轮回。隐藏在自家地下的神兵,掀起一阵腥风血雨。我要逆天改命,统一六界。
  • EXO之HAN梦少年

    EXO之HAN梦少年

    她记得,小时候是他把她从那个黑暗的世界带了出来。让她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可是她的神秘失踪使他如同遭受了灭顶之灾一样,那个整天不把他叫哥的傻妹妹去哪了。可是等她再次回来之时,却发现他的那个傻傻的小白不见了,但没关系,她找到了她的lover
  • 绿茵传奇

    绿茵传奇

    少年平凡,少年很普通。可少年有梦,有梦就足够了!这一年,萧晓十六岁,他誓要成为新一代的绿茵传奇。(PS:其实我知道,像我这种新人,还写足球小说这种类型的竞技文,其实没什么人看!不过还是要感谢各位能够点击进来……然后,继续挥泪求票票,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