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1500000039

第39章 市场出清(3)

近年来,国外各大财团都看好中国微波炉等家电市场。日本的松下、夏普、日立、三洋、三菱,韩国的三星、大宇、GL,美国的惠而浦、GE,法国的万能等公司,纷纷采取合资、兼并、控股方式,占领我国国内的微波炉生产企业。1995年下半年,国内微波炉行业的“排头兵”广东蚬华电器公司65%的股权被惠而浦收购;上海上菱与日本三菱合资;苏州香雪海与韩国三星合资。我国的微波炉合资企业大都是外商控股,他们打国外品牌,凭借资金优势和优惠政策,并利用合资中方原有的销售渠道和网络,长驱直入抢占市场。这些外资企业都号称生产规模将达到1QQ万台以上。1996年,广东惠而浦蚬华微波炉制品有限公司的实际生产能力140万台。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产量为6Q万台,计划再上4条生产线,生产规模达到250万台。家用电器协会专家估计,不久我国微波炉的生产规模可望突破1QQQ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地。(1)

自行车生产能力利用率过低,而投资项目仍在上马。1995年我国自行车生产能力为8199万辆,而生产能力利用率仅为54.5°%。同时,社会需求随着市场的饱和也在下降,据统计,我国目前全社会自行车拥有量为45亿辆,平均每个家庭拥有2辆,国内需求已从高峰时的3QQQ万辆下降为不足2QQQ万辆。但是,各地的自行车投资项目还在开工建设,1995年有16个自行车投资项目,在建设规模676万辆,其中新开工项目7个,建设规模176万辆。目前我国自行车业共有800多家企业,其中整车厂300多家,按1995年产量4472万辆计算,平均每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不足15万辆,远不能达到经济规模要求。

我国自行车出口一度占到国际市场总贸易量的一半,但从1991年开始,各国对我国进口的自行车实施反倾销调查,征收高额反倾销税,限制了我国自行车出口。1994年我国自行车出口1342万辆,1995年出口1262万辆,1996年出口1217万辆,各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我国自行车出口单价低,1995年出口单价为42.4美元,而台湾地区1993年出口单价达12Q美元。据对1995年上海13家主要自行车销售网点的调查,“三资”企业的产品占28.5%,但800元以上的产品市场全是“三资”企业的天下,570元左右的中档车,洋品牌也占到58%。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生产能力远大于市场需求,1995年,生产能力利用率仅为44.3%。1997年汽车需求预计155万一165万辆,而汽车生产企业年综合生产能力约24Q万辆。据全国主要中心城市汽车市场的统计,一半以上的汽车品种完全滞销,较畅销的品种不到5%。1996年,全国约有1/5的汽车厂停产,多数经营单位处于效益下降乃至亏损状态。

80年代以来,世界汽车工业生产能力总体过剩,数以万计的外国轿车涌入中国,挤占我国市场。1980-1990年10年间,进口汽车花费的外汇相当于同期外国汽车工业总投资的3倍。1980-1995年,我国共进口轿车54.2万辆,超过前26年进口总量15369辆的35倍,年均进口3万辆以上。在我国176万辆的轿车保有量中,进口车占到30.7%。

1995年全国电冰箱产量904万台,国产电冰箱的销售量占国内市场的99%。电冰箱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生产能力利用不足。1995年全国电冰箱生产能力为1821万台,为年产量的2倍,即有一半的生产能力闲置。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在前些年“冰箱热”的时期,高额的利润刺激了全国各地大量投资建设。1989年“冰箱热”时,全国乡及乡以上共有电冰箱生产企业256家,经过竞争和淘汰,1995年我国电冰箱行业186家企业,分布于19个省、市、自治区,平均每个省(市、自治区)近1Q家。从产量上看,平均每个企业生产不足5万台,与经济规模5Q万台相差悬殊。全国只有7家企业生产规模超过5Q万台。

1996年以来,外国大公司大举“反攻”中国市场,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以收购、控股等手段吞食国产名牌,蚕食我国冰箱市场。

例如,美国“惠而浦”收购北京“雪花”;瑞典“丽都”收购长沙“中意”;韩国“三星”收购苏州“香雪海”;德国“博西威”收购滁州“扬子”等等。这些品牌的年生产能力都达到百万台(参见表1Q-1),对我国生产能力利用率仅一半且绝大多数企业规模不大的电冰箱行业,将形成很大的冲击。

产业组织经济学研究的政府行为与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反垄断(Antitrust)法律和政策;二是政府管制(Regulation)以及放松管制(Deregulation)的效果。这两个方面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最多、最直接的行动的领域,但也是经济学家们意见最不一致的领域之一。

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

反垄断法是政府影响厂商竞争行为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研究反垄断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反垄断的目的是什么?究竟是要禁止什么?反垄断法并不一般地禁止一切垄断,而只是禁止厂商获取或者保持垄断势力的某些行为。只有当厂商拥有市场势力(MarketpQwer),并据此将价格订得高于竞争价格时,才被判定违法。但是,直接证明厂商是否拥有市场势力往往是很困难的,所以,通常用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来粗略地表明厂商是否拥有市场势力。

经济学家们一般认为,反垄断的目的是促进竞争,提高效率,禁止厂商依靠自己所拥有的市场势力来损害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但是,有人认为,在现实中,反垄断法和政策常常是帮助了一些利益集团,而损害了另一些利益集团。例如,认为反垄断法是帮助小企业,损害大企业,而无论是否提高效率。如果反垄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那么,如何判断一种行为是有利于提高效率还是会损害效率,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而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往往是很困难的。例如,假设两家厂商进行合并,合并后可能仍然生产同样的产品,但价格比以前高了。这很明显是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但是,如果合并后生产另一种新的产品,或者仍然生产原先的产品但价格不变或有所下降,那么,好像就不能判定其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问题是,合并后,厂商间的竞争肯定减弱了。这样的话,对于这两家厂商要求合并,政府应该允许还是禁止呢?

而且,有时候,在提高价格的同时也可能会提高效率。假设两家厂商进行合并,合并前的产品价格为1元,合并后由于减弱了竞争,价格上升为1.01元。同时,由于合并提高了效率,边际成本从1元减少到0.92元。由于价格的提高,合并造成的损失为BEF。但是,由于成本的减少,效率増进为图中A的部分。如果ABCD的面积大于BEF,表示提高价格减弱竞争导致的损失小于成本下降效率増进所获得的利得,所以,两者相抵,对社会是有利的。从图11一1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合并前的产量为1QQ,合并后减少为9Q。合并后每件产品节约成本0.Q8元,效率増进的利得总共为7.2Q元。而价格上升的损失大约为Q.Q5元。在这种情况下,两家厂商的合并是否合法,常常会引起争论。因为在现实经济中,要准确计算效率増进的利得和价格提高的损失,是非常复杂的。即使可以进行准确的计算,价格提高广量减少对消费者造成损失,而效率提高成本下降使厂商获得利益,两者相抵计算是否合理,也是一个引起争论的问题。

反垄断法严格限制厂商间的合谋行为,例如,任何限定价格或限制产量以至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厂商间合谋都应被认为违法。但是,如果厂商进行合作是为了生产一种新的更好的产品,则这样的行为是可以允许的。厂商如果进行合并,而这种合并会増强市场势力,则可能被判定违法,而如果合并并没有増强市场势力,则应被允许。相反,如果两家厂商并没有合并,但是相互通气合谋制定价格,也会被判定违反反垄断法。因此,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厂商签订协议,固定价格(Price-fixing)或限制产量、瓜分产品销售市场,也会被认定违法。当然,并非竞争厂商之间的任何协议都违反反垄断法,即使协议涉及固定价格的内容。如果可以证明,厂商间达成的固定价格协议是有利于竞争的,就可以被允许。

有时,竞争厂商之间会互通信息,直至组织同业公会(Tradeassociation)。同业公会收集与本行业有关的市场信息,传递给其成员厂商,提供信息服务,甚至包括提供成本信息、交易价格信息等。这是否违反反垄断法呢?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1)互通信息可能含有厂商间合谋的因素,可能会妨碍竞争。(2)信息本身是一种具有稀缺性的商品,进行信息传播是有价值的。如何在准确评估这两方面的不同影响的基础上,对同业公会或厂商之间进行互通信息的行为作出判断,有时是比较困难的。

产业组织经济学所讨论的反垄断政策,也包括各种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政策内容。例如,反垄断政策禁止厂商进行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如果一家厂商采取行动试图将其竞争对手驱逐出去,例如制定掠夺性价格(Predat Qrypricing),就是违法行为。这种试图驱逐和危害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称为“排斥行为”(Exclusi onarya ctions),排斥行为会増强厂商的市场势力,有损于消费者的利益。大多数国家的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禁止这类行为。厂商的排斥行为或排斥性策略有多种形式,例如,与有关厂商(如电力公司)签订不得向竞争对手供货(如输送电力)的协议,阻止竞争对手生产同类产品;拒绝竞争对手使用关键设施(Essentialfacilities),使竞争对手无法进行生产或无法进入市场。例如,假设一个货物运输公司拥有通向一个岛屿的唯一一座桥梁,如果这家运输公司拒绝其他运输公司的车辆通过这座桥梁,阻止其进入这个岛屿,就应被判断为违反反垄断法。目前,中国电信拥有电话网,各城市的中国电信公司控制着进入有线电话网的入口,如果为了自己的垄断利益而阻止其他公司,例如联通公司,进入电话网或者在入网处设置障碍,就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应该判断违法。

反垄断法律和政策非常关注厂商间的纵向关系。厂商进行纵向一体化或纵向限制,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情况有利于竞争,有的情况不利于竞争。对于厂商之间的合并行为,各国政府都十分关注。对于纵向限制行为,由于情况复杂,各国政府的具体处理方式不尽相同。在美国,联邦政府一般认为,纵向限制的内容如果涉及价格限制,是违法的;而如果是非价格限制,则一般不违法。从根本上说,如果纵向一体化和纵向限制行为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就是违法;如果不损害消费者利益,就可以允许。当然,要准确判定是否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往往是比较困难的。

价格歧视和搭配销售如果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是违法的。但是,要搞清楚价格歧视和搭配销售对消费者利益的影响和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往往也是比较困难的。

二、政府管制与公有制

从理论上说,政府对厂商的行为进行管制是为了増进不完全竞争产业的社会福利,包括纠正市场失效和市场缺陷、促进市场竞争、规范垄断厂商的行为等。但是,实际的管制措施往往偏离初始的愿望。例如,如果垄断厂商制定了垄断价格,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政府可以规定价格必须下降到竞争价格的水平。如果缺乏有效的管制措施,就可能发生产品短缺现象,于是出现“黑市”或者,垄断厂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下降,仍然会损害消费者利益。即使政府能够有效地实行管制政策,管制的成本也可能很高,甚至超过管制所带来的利益。所以,关于政府管制,是一个争论很大的问题。一种意见是:政府应该也有能力进行管制,纠正市场失效;另一种意见是:政府缺乏实行管制的必要信息,难以进行有效的管制;而且,政府管制很可能成为特殊利益集团的工具,在它们的压力下实行有利于特殊利益集团而损害其他利益集团的政策,使得市场更加缺乏效率。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实际上所有的国家都在实行一定的管制政策,这表明管制政策有其必要性,当然,也有的经济学家指出,几乎没有一项管制政策能够达到理论所描绘的最优效果,而总是利弊参半的。

在各种管制政策中,理由最充分的是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的管制。在自然垄断产业中,有一家厂商经营,成本和价格最低,如果允许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厂商来经营,成本和价格就会上升。典型的自然垄断产业还有两个特点:(1)提供的产品是必须品,具有很高的需求刚性。例如,供电、供水、电话等。(2)用户同供应商之间往往有物质联接物(如电线、管道等),难以任意更换选择。对于自然垄断产业,政府准许一家厂商来经营是最有效率的。但是,如果特许一家厂商来经营,处于垄断地位的厂商就可能会制定垄断高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政府必须对其价格进行管制,或者,政府建立国有企业直接经营自然垄断产业。

所以,政府进行管制的第一个经济目标是制定有效和公平的价格,包括:(1)确定价格水平使厂商不能为获得超额垄断利润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2)消除价格歧视现象,使价格特别是服务价格表更加公平合理。除了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价格管制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产业通常也需要进行价格管制,包括:很有可能发生价格歧视的产业(如出租汽车、医疗收费等)、产量波动性较大的产业(如果没有管制,价格波动会很大)、由电线、管道等联接用户的产业(如有线电视)等。确定管制价格的水平往往要考虑许多因素:使成本一价格与投资额相适合、适当的高价以吸引更多的新投资者,使投资的风险能够有所补偿等,而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考虑,定价的原则是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尽管对于垄断产业的管制价格大都出于限制价格过高的目的,但是,价格管制也并不总是规定最高限价,对有的产业,政府也可能规定最低限价,以防止出现价格过低的现象,比较典型的是对农产品实行的最低保护价(Pricesupport)。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金融学

    每天学点金融学

    金融学本来就是一门来自生活的科学。从银行存款到银行借款,从物价上涨到利率调整,从基金股票到外汇期货,到处闪现着金融学原理的影子。本书通过许多浅显易懂的故事,贴近生活的内容,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金融学的知识向读者一一讲述。使读者既不感到枯燥乏味,又能在轻松阅读中学习金融学知识。
  • 破天荒

    破天荒

    中国如果不是再1978年前后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也就不可能有今天屹立于世界经济大国之林的地位,也不可能有今天方方面面如此繁荣富强的可惜局面。许多人现在并不清楚,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以海洋石油开发为先导的,而且是它擂响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战鼓并影响了之后的中国30年经济发展史及大国地位的确立。
  • 善恶经济学:从人性探寻当今经济问题的出路

    善恶经济学:从人性探寻当今经济问题的出路

    为什么我们的财富越多,却越不满足?为什么我们如此希望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学如何被各国政府误读、误用?金融业是否扭曲了整个社会?经济危机为何会愈演愈烈?此书极力放宽专业界限,从神话、哲学、宗教、心理学等视角重新思考经济学本质、挖掘被忽视的真知灼见!作者谦虚地向读者们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财富越多却越不满足?经济学如何被各国政府误读、误用?为什么我们如此希望经济持续增长?行善有善报吗?金融危机中资本家是否已将道德操守抛诸脑后?如何构建一个更公正的世界?此书通过对英雄史诗吉尔迦美什、基督教《圣经》以及古典希腊哲学、亚当?斯密等名家思想的解读,重新高扬湮没在历史中的诸多价值观念。同时,作者分析了当前的全球经济灾难,债务时代,雄辩地论证即使是一个身无分文的人,也会与经济学有瓜葛;并提出了解决当今世界经济问题的根本方法。
  • 走进榆林开发区

    走进榆林开发区

    本书分为战略篇、体制篇、规划篇、土地篇、考察篇。收录《“十五”榆林化工产业发展思路探析》、《引凤筑巢,服务全方位》、《毛乌素沙漠土地思变》、《榆林城市可持续发展分析》等文章。
  • 中国保单持有人利益保护制度研究

    中国保单持有人利益保护制度研究

    商业保险经营的负债性、长期性以及社会影响的广泛性, 决定了作为债权主体以及保险产品需求者的保单持有人与保险公司经营具有内在的利益关系。保护保单持有人利益既是国际 保险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保险监管的根本目的,是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在任何一个国家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中,保单持有人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然而从我国保险市场的现实情况来看,侵害保单持有人利益的现象却时有发生。
热门推荐
  • 候国公与葑烟公主

    候国公与葑烟公主

    一见倾身风雨路中携手想走童童说:我堂堂葑烟族公主怎可与你私奔飞扬说:不想孤独终老,便与我走吧。童童当真,天涯海角的追随。
  •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

    仓央嘉措的一生是个难以捉摸的谜,也是一个永恒不朽的传奇。这个谜一样的男子,对我们来说,是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陌生到我们只知道这个名字,只知道他是诗人。他是一个僧人,却写尽了凡尘俗世的情与爱,他的情诗犹如青藏高原的明珠,照亮了无数男女的心房。他的传奇、他的故事让人们为之着迷。
  • 枫林残叶

    枫林残叶

    我日日夜夜在梦里思念的馨儿,如今就出现在我的面前,本来我有很多很多的话想对她说的,可是我看到她如今冷若冰霜的样子,就断定这不是我曾经的馨儿了,我们的四周有一道高高的围墙,将我和馨儿隔成永远的陌路,以后,在遥远的时间长河里,我们将彼此遗忘,互不认识。
  • 隋唐之兵者天下

    隋唐之兵者天下

    兵者,诡道也!以兵法为上,利用地形环境矛盾和心理,完成不可能的逆转!武道:本书夹杂了少量的武道,只为情节的酣畅淋漓和主角打斗的痛快,也为逃亡冒险增加了一分刺激。美女:世间除了男人就是女人,所以书里美女如云,更有各种性格,虽不是11,但是主角也会有正常生理需求,嘿嘿!PS:本书是伪历史,跟一般的架空历史大不相同,读者小心脚下有雷!只为痛快,只为刺激,但绝对YY合理!看主角如何成为强者开创疆土,如何笑傲隋末!与君共笑苍天云巅,岂可拒邀飘飘群仙。待到我辈踏上长安,风卷云涌豪气无边!(隋唐之天下群61484108)
  • 白华楼藏稿

    白华楼藏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学竞争论

    大学竞争论

    本书分为理论篇、本体篇和谋略篇,共七章,内容包括大学竞争的发展论、大学竞争的环境论、大学竞争的理念和制度论、大学竞争的质量论等。
  • 邪魅摄政王:陛下的夫君是谁

    邪魅摄政王:陛下的夫君是谁

    赵若晨无辜穿越,女扮男装成为了皇帝。太监说:皇上今天该翻牌了。她傲气地说:给朕来几个男人!太监无奈,只能向摄政王求助,报告摄政王,陛下,擅自出宫!报告摄政王,陛下,怀孕了!报告摄政王,陛下!私奔了!某王爷冷哼,给本王抓回来!【喜闻乐见的皇家趣事,一对一的宠文哦,欢迎跳坑】
  • The Sleeping-Car

    The Sleeping-Ca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荒元界

    大荒元界

    带着前世的功法,来到这个破旧的世界,揭开世界的真相。
  • 一妃惊天:皇上本妃不好惹

    一妃惊天:皇上本妃不好惹

    一代军校高材生穿越到了不受宠的侯府大小姐身上,弱弱柔柔,打不还手骂不还口?NONONO,这不是她的风格。幸福是谁什么?幸福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金钱,美男,好基友一个也不能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