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85900000032

第32章 近现代时期(7)

他把全家人包括佣人都叫来打算彻查此事。父亲还没开口,邓小平很自觉地站了出来,并主动地把一根棍子递给父亲。邓文明以为儿子拿钱去乱花掉了,一生气顺手接过棍子就把邓小平打了一顿。邓小平一声没吭地挨完了打,父亲见状,也渐渐消了气,并觉得事情很蹊跷。他想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就问邓小平是怎么回事。

邓小平这才把事情原委详细地告诉父亲,他说:“同学的妹妹生了很严重的病,他家很穷,没钱看大夫……”

还没等小平把话说完,父亲就把他拥在怀中,高兴地说:“儿子,你做得对,父亲错怪你了。我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打你一顿。但是为什么我惩罚你的时候,你不把事情的原委早点告诉我呢?”

邓小平说:“我的行为还是属于偷窃,您告诉过我,小偷是应当受到惩罚的,所以我应该挨打。”

父亲摇摇头说:“儿子,你能主动帮助别人,而且很诚实,这是对的。

但是,遇到了急难的事情而不信任自己的父亲,那就不对。你要拿钱帮助同学,应该先跟父亲说。”邓小平点点头。父子俩相视而笑。

不久,邓文明为了让儿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把他送进广安城新成立的中学。几年后,这个有远大抱负和爱国心的父亲把儿子送去法国勤工俭学,从此,邓小平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徐懋淮让徐向前做工不离书

徐向前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徐向前的祖辈称得上是书香门第、武林世家。祖父徐鹤林弃农经商,长途贩运食盐,企图以此重振家业。但命运总是捉弄人,徐鹤林没有发家,却因贩盐赔了本,本来已经衰落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徐向前出生的时候,祖传的小宅院破落得断壁残墙,二层带客厅的小楼年久失修,在风雨中颓塌欲倒。家里有几亩薄地,因没有劳动力只好与人合种。全家人起早贪黑,一年忙到头,也只能吃些糠菜勉强糊口度日。

徐向前的父亲徐懋淮,靠着外祖父家的帮助读了几年书,在清末考取了秀才。家境的贫寒使他无力进一步求取功名,遂以教书为业。但在五台山地区连教书的职业也难觅到,只好远离家乡到内蒙古一带的口外教私塾。

徐向前的母亲赵金銮的善良和纯正,博得了长辈的喜爱,婆婆信任她,放手让她照管家务,她成了家庭生活的实际组织者。她信奉佛教,家里的阁楼上供着一尊木雕观音,天天吃斋念佛。她怜贫惜老,施舍僧侣,冬天,街上来了乞讨的人,她总是让到屋里,给吃、给喝、再施舍,净手素斋,不吝布施。母亲的这种行为影响了徐向前。他不是从信仰的角度理解母亲,而是从人与人的关系中认识母亲。他朦朦胧胧地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爱戴,平等相处。尤其对穷苦人,他从心里感觉到母亲那样做是对的。

徐向前在母亲身边长大,伴随着母亲劳动。他稍微懂事的时候,就开始帮助母亲做事。天不亮,他就早早地起了床,到村边的大路上去拣粪,冬天衣不能御寒,手冻得裂了口子,渗出了血。春天里,当榆树刚刚发叶,槐树刚刚开花的时节,他就爬上爬下为度春荒而奔忙。徐向前饱经忧患,常常诅咒这不平的世道。

他的父亲终归是秀才,一心望子成龙,总希望自己的儿子能重振家业,出人头地。于是,咬紧牙关让儿子读书。徐向前上学的那一年爆发了辛亥革命。但革命的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山西乡村依然如故。除了割掉头上讨厌的辫子之外,年幼的徐向前并不知道辛亥革命是怎么回事。他断断续续地读了几年书,果然不负父望,以其聪明和勤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父亲的行为给徐向前很大的影响。他从父亲身上,模仿着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不畏强凌弱,不媚富欺贫。

一次,徐向前和四五个小伙伴一起去挖野菜,其中一人倚仗身强力大,把一个年少者挖的菜强行拿去一半。

小孩哭着往回要,身强力大的那个孩子就威胁他,徐向前非常生气,放下自己的篮子,去和那大孩子论理。大孩子以为自己力气大,又和徐向前要好,不肯接受说服,徐向前就联合其他几个小友,以众压强,终于使大孩子交还了野菜。

徐向前小的时候读的是私塾。这时的私塾已经有了专门的学堂。学堂就在他家庙的南墙外,有一排房,徐向前和他的小伙伴便都到那里去上课。

三年多的私塾生活,“五经”中读了一点《诗经》《书经》《易经》《礼经》《春秋》还没来得及读,就有了不读“五经”的学校。1914年,他被送到东冶镇沱阳高等小学校去读书。

父亲很关心儿子的进步,每次从外地回来,都要考察一下儿子的学习情况。但他只注意他所熟悉的八股文,不注意算术等新课程。

一次,父亲从外地回来,照例还是要儿子作文。徐向前写完文章交给了父亲。父亲拿着文章,看着看着,皱起了眉头。父亲说:“你的文章越来越差了。看来不能叫你到东冶上学了。

在那里再学下去,作文成法都忘光了。”

父亲是用秀才的老例要求徐向前的。徐向前一听就急了,恳求父亲说:

“我以后会用心练习作文,还让我到东冶去念书吧。”父亲认定儿子在沱阳学校是学不好作文的,只有私塾里跟着老先生才有长进。就这样,徐向前被迫退出了沱阳高小,又同到本村读四书五经。即使这样,徐向前的学业也没有坚持下去。他的家庭生活越来越困难,没有力量供两个孩子学习,父亲在他和哥哥之间,择其一留在学校里,最后决定让哥哥继续读书,他走出了学校的大门。

就这样,徐向前15岁就失学了。

父亲不想让他务农,和母亲商量给他找点事做。母亲提出让他学木匠,父亲不同意。父亲认为,虽然孩子不能在学校读书了,但也不能因此而不读书学习,应该给孩子找一个既能挣钱养活自己,又能学习的工作。费了几番周折,才在河北阜平县一家书店找到了一个学徒的工作。于是,徐向前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个职业。

这是一家小店铺,门面很小,后来又兼做杂货生意。书店的掌柜和徐向前的姐夫有点亲戚关系。开始的时候只让徐向前干一些挑水、烧火之类的粗活,以后看他机灵又让他站柜台。

闲下来时,徐向前要搓线绳,店里雇的一个磨工不在时,还要帮助推磨子、喂牲口。

徐向前却在这里找到了慰藉。书店里存有大量的书籍,有《史记》《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孙武子兵法》,还有《五虎平西南》《大五义》《小五义》《七侠五义》《罗通扫北》《薛仁贵征东》《薜丁山征西》等,有时也有几本现代作品。徐向前喜出望外,贪婪地读着。他为古代英雄精湛的武艺而喝彩,他为《荡寇志》丑化农民起义的描写所气愤,他更为民族英雄精忠报国的爱国热情所鼓舞。白天没有空,他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借着如豆的煤油灯光读书,有时通宵达旦。因为耗油太多,他挨了店主人不少的责骂。但徐向前并不在乎这些,只要能有书看,他就心满意足了。

从此之后,徐向前从书林中萌生了为国捐躯的雄心壮志,激发了学军习武的浓厚兴趣,后来他参军打仗,成长为共和国的大元帅。可见,父亲给儿子选择的第一份职业,对徐向前一生的成长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李卓候教育李四光自立自强

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字仲拱,原名李仲揆,他首创地质力学,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1889年11月18日,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的一个贫困人家里。

父母当时给他起的名字叫李仲揆。12岁的时候,他跟父母亲提出想去省城读书。父亲李卓候一直教育儿子要自立自强,心里早就想送二儿子上学深造,只是忧虑家里收入不宽裕,学费、路费,不好筹借。现在儿子自己提出上学要求,他马上答应。第二天,他求亲告友,凑了一些钱。

李钟揆母亲龚氏不识字,可她嫁到这样一个读书人家,完全清楚孩子读书是大事。她连夜给儿子缝了一件蓝棉袍,准备了简单行囊。于是仲揆告别了父母,直奔省城武昌去了。

李钟揆第一次出门,他一路打听,终于找到省学务处,水陆街守备衙门。

这里门庭若市,拥挤着报名考学的人。

仲揆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场面,明白这是决定命运的关头,心里不免紧张。

到了报名处,人家递给他一张表格,上面有姓名、籍贯、年龄等栏目。

他是头一次拿到这东西,填写时心中慌乱,把年龄填到姓名栏里,写了“十四”二字。办事人已经嘱咐不再给表,不许填错,李仲揆发现写错了,心里一惊。可是他灵机一动,把“十”字加“八”加“子”成了他的姓,于是姓名成了“李四”。但觉得“李四”这名字太俗,抬头思索,眼光正碰上厅堂前的匾,匾上四个字“光被四表”,令他心中一喜,在“四”字后写了个“光”字。他就用自己偶然间的命名参加了入学考试,成绩很好,于是李四光被录取,分配在武昌五路高等小学堂的西路学校。

学生住宿,伙食和学习用品由学校供给,每月补贴六元大洋。

李四光到了新的求学环境,立刻给父母写信。李四光完全明白,一个从农村来的孩子,能有这个深造读书的机会很宝贵,于是,他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少,有读经、修身、算术、中文、历史、地理和格致。

学校规定,每月考试一次,前五名的都可享受官费,保送到英、美、法、德或日本留学。李四光入学后三次考试都列在第一名,但是几次公布的保送出国留学的名单里却没有他。

李四光觉得奇怪,一个要好的同学悄悄告诉他:“你是农村来的穷人家孩子,一无门第,二无靠山,他们把你挤掉了。”李四光听了,少年气盛,一怒之下离开学堂表示抗议。一个陌生的大城市,他两眼一抹黑,能跑到哪儿去?学校派人把他找回来。学堂的监督见了他竟斥责他说:“你要逃走么?把学膳费交回来,二十一两银子!”李四光气愤得脸色通红,眼含泪水,质问道:“学堂规定,考了前五名就送去留学,我三次考都第一,凭什么不送我?”校方本想压制无钱无势的农村孩子,不料遇到了李四光的抵制。他们极力狡辩,却也怕事情闹大。

这个时候,有位姓张的教师,原做过李四光父亲李卓候的学生,得知李四光受委屈,就出来说情,建议校方准许李四光再考一次,如果落榜,怪他自己不争气,如果仍旧名列前茅,学堂理应按规定保送他留学。这也是关系学堂名声信誉的事。学校接受了这位教师的建议。这次考试中,李四光的成绩仍然是第一名。1904年7月,李四光终于以优异成绩,被破格选派赴日本留学。事情确定下来后,李四光回黄冈家乡,辞别父母,吃了一顿丰盛的团圆饭,高兴地上路了,开始了他的异国求学的梦想。

可以看出,李四光的成功和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即使作为父母不富有,一样可以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

李四光的成功给我们今天做父母的以借鉴和启迪。

父亲的书柜造就了于光运

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于光远,上海人,原姓郁,名锺正,于光远是入党后起的名字。他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时,满怀感触地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件小事对我的一生影响很大,可以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于光远的父亲郁祁培受新思想的影响,不肯听家里安排学商,吵着要进洋学堂,后在姑妈的帮助下如愿以偿,这无疑为于光远的成长铺下了坚实的基石。

父亲思想开放,人格正直,以自己的正直与骨气影响着儿子。母亲蒋文英在常州洋学堂读了一年书。可她并不因为中止学业而停止学习,自己读了不少书,会背《唐诗》《古文观止》等。像所有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一样,她懂得怎样养育儿子。

暑假时母亲带于光远到苏州外婆家,外婆家的草地、花木还有养着的乌龟、表哥的蟋蟀,给了他童年的乐趣与知识。她还经常给儿子讲自己小时逃难的故事,因为是亲身经历,讲得绘声绘色,于光远很爱听。母亲还经常给儿子讲英雄的故事,告诉儿子要勇敢,不怕苦。故事中忧国爱民的精髓也一点点地培养了于光远的正义感与爱国情操。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10岁的于光远跟着老师上街参加了抗议帝国主义杀害我国工人、抵制日货、声援工人罢工的游行,并为工人募捐。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革命活动。之后他一步步走向革命,于1937年入党,成为党的社会活动家。

于光远的父母从不打骂孩子,与他们平等相处。一次,于光远往幼儿园桌下一钻,站起来时不小心将饭桌打翻。他很害怕,躲到了一间黑屋里。

母亲找到了他,没有责怪他。面对母亲慈爱理解的眼神,他既感受到温情又满怀自责。从此他意识到碰到事情不能回避。

1921年,于光远入上海江苏省立第二师范附小读小学。次年,父亲在三舅的婚礼间歇给儿子念了《三国演义》。父亲念得很吸引人,比课本单调的识字教育有趣味多了,于光远听得很入迷。父亲告诉他好好渎书,这些故事都在书上。于光远回家立即找出了《三国演义》。有些字不认识。

但不影响他阅读,他连猜带想地看完了。这一看不可收拾,从此,他小小的年纪就成了书迷,而且养成了一个习惯:看得懂的看,看不懂的也看。

一句二句中看出点意思,就非常高兴。

后来他谈到那时读书的体会:“正像《五柳先生传》中写的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

有特别的体会。”这些书全读完之后,他就开始看父亲曾经用过的课本,有数学、几何、三角、物理等。

后来,于光远随父亲赴京。在北京插班需要考试。母亲怕他进不了北京的学校,考试刚结束就急问老师收不收?老师说:“收!他的数学非常棒!”

父亲书柜里的书成了于光远小学时代的知识宝库,使他走上终生受用的自学道路;同时使于光远开始抵制学校对他实行的某些约束。父亲书柜的书对他成长起了巨大的作用。

后来,于光远反复讲起这件对他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事时说:“我受到这件小事的影响,不仅仅是直接的东西,即从我父亲藏书中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还获得一些融入我性格中的东西,那就是:在求知上,不怕一下子看不懂书上写的,甚至越是难懂的语言,只要看得出话里有深刻道理我就越想钻深钻透。甚至超出求知范围,扩展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父亲赋闲在家时,经济困难使他总想做点事赚一点钱,补贴家用。父亲试着做墨水,在玫瑰花中提取香精,用硝酸洗照相馆没用的胶卷提取金属银。这些尝试虽都没有成功,却培养了于光远的思考与动手能力,使他对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学时经过作坊,有时竟看得上课都迟到了。譬如看豆腐作坊,看他们水磨浸涨的黄豆,一面磨一面不断加水,然后将浆水放到大锅里煮,看一张张揭豆腐皮,看用石膏水点豆腐。这些好奇使他成为一个知识广泛的人,对后来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

于光远在上海大同大学学习时,对自然科学、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看英文原著。1931年,于光远的伯父家办了个化学工厂生产牙膏,但牙膏没放几个月就干得挤不出来。于是,伯父找于光远解决这个问题。于光远查看了化工手册后,建议加甘油,解决了问题。这样一来他与东方图书馆结缘,成了那里的常客。

同类推荐
  • 生态文学与文化

    生态文学与文化

    “生态文学”的关键是“生态”。这个限定词的主要含义并不仅仅是指描写生态或描写自然,不是这么简单;而是指这类文学是“生态的”——具备生态思想和生态视角的。在对数千年生态思想和数十年生态文学进行全面考察之后,可以得出这样一种判断:生态思想的核心是生态系统观、整体观和联系观,生态思想以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终极标准,而不是以人类或任何一个物种、任何一个局部的利益为价值判断的最高标准。
  • 绝美谋杀:以色列摩萨德(绝密行动)

    绝美谋杀:以色列摩萨德(绝密行动)

    从追杀慕尼黑惨案的“黑九月”恐怖分子,到哈马斯高官遇刺的“迪拜门”,凡落入它视线的目标都在劫难逃;从光天化日搬运他国战斗机图纸,到瞒天过海将导弹快艇偷渡重洋,凡被它列入计划的上天入地也要收入囊中;虽毁誉参半,但仍以超强的执行力和一流的情报搜集能力令世人刮目相看。揭秘世界上最神秘、最有效率的情报组织。
  • 从一个微笑开始

    从一个微笑开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逃离鉴定、正眼看它,正面迎它、幸福人的座右铭(节选)、鼻子底下就是路、没有天生的傻瓜、羊蹄甲、从一个微笑开始、我很矮,可是我不蠢(节选)等等。
  • 时间的弧度

    时间的弧度

    他用诗行圈起了一道道的生活藩篱而蒙养着自己高尚的品格,他的诗情充满一种自然的力量,渐渐地在这沉寂之中喷溅而出,格外引人注目。
  • 斑色如陶(在场主义散文丛书)

    斑色如陶(在场主义散文丛书)

    《斑色如陶》是作者近年来的散文优秀作品的结集。作者以朴实|智慧的语言,记述了往日的生活轨迹,字里行间可见作者对生活的深切体验。
热门推荐
  • 死亡电梯

    死亡电梯

    我当了很多年的电梯乘务员,不是因为没有提升的机会,而是因为有着不能离开这个职位的原因。末班地铁,夜晚公交,都是灵异事件的多发之地,而我,是个开夜间电梯的乘务员。高科技产品,不一定充满着科学,你乘坐的电梯,不一定只载活人!
  • 30岁前女人应该悟透的幸福智慧

    30岁前女人应该悟透的幸福智慧

    教会女人幸福秘诀,幸福无法“零存整取”,不要把所有的幸福"储存"起来,尝便了所有的苦再一次性享受幸福。
  • 人间鲁迅

    人间鲁迅

    林贤治,诗人,学者。广东阳江人。著有诗集《骆驼和星》、《梦想或忧伤》;散文随笔集《平民的信使》、《旷代的忧伤》;评论集《胡风集团案:20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记》、《时代与文学的肖像》、《自制的海图》、《午夜的幽光》、《五四之魂》、《纸上的声音》;自选集《娜拉:出走或归来势》、《沉思与反抗》;传记《人间鲁迅》、《鲁迅的最后十年》、《漂泊者萧红》等。主编丛书丛刊多种。
  • 极品校草之入赘男校

    极品校草之入赘男校

    她是安氏风云千金,为寻找最初的恋人,不惜易容来到圣雅。她费尽心机来到他身边,一场车祸夺取了她的记忆。龅牙妹空降圣雅,于他是阴谋还是巧合?安氏千金,龅牙小妹。苏讨厌,夜哥哥,谁才是她的真命天子。不知道?没关系。她再次易容,重回圣雅,掀起一阵校草风波。校花你不喜欢,那校草呢?
  • 神灭仙亡

    神灭仙亡

    上古世界,乃,修真世界!当繁星坠落,仙魔诛变,三界六道,将发生巨变!群雄逐鹿,高手如云!
  • 轰定九霄

    轰定九霄

    澎湃元力,神异咒诀,一剑动天地。风来,雷起,三千风雷起燎原。六合八荒,万古神佛,群魔乱舞,逐鹿天下…少年带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走出东山之巅,携风雷,战红尘,平天路,轰定九霄!
  •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某种意义而言,21世纪国际竞争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各具特色的城市圈。没有城市圈的形成和崛起,没有发达的大城市做后盾,没有人口和产业聚集以及城市的高度文明,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难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国家。
  • 倾世红妆:全能女神掌乾坤

    倾世红妆:全能女神掌乾坤

    她,是21世纪顶尖组织—血殺的王,同时是隐世家族凰家的当代家主.一朝穿越,她变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废柴小姐。笑她废柴?老娘魔武双修,碾杀一切天才!笑她容丑?面具后是绝世的玲珑美人!坏姨娘?毒嫡姐?老娘一刀一个!有美男,有起伏,有萌宠,女主十项全能,更有顽童师父保驾护航!全文女强,不喜勿入!
  • 未来是片星宿海

    未来是片星宿海

    闲来无事编的这本故事,故事的灵感源头来自刘慈欣的《三体》,虽然是架空玄幻题材,可里面有很多向各个文学影视作品致敬和吐槽的片段,而我本人平生最怕的就是想书名,所以,借用了下我同样很喜欢的《从前有座灵剑山》的起法,当然,不敢和这样的神作相提并论,只能许愿这本拙作学得她的一些毛皮吧。
  • 那一抹诧紫嫣红

    那一抹诧紫嫣红

    床前山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你们说我写错了你们没文化吧,清朝以前却是叫山月的可是后来改成了明月,呵呵一个笑话再次借用张嘉佳说,可不可以再等等我,等我爬出悬崖,等我缝合胸腔,等我幡然醒悟,等我说服自己,等我不再爱你等我不在迷茫,我就希望有如意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