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85900000025

第25章 明清时期(7)

“说得好。”林宾日正在读《宋史·李纲传》,立即放下手中的书紧接着说:“做一个好男儿,就得努力读书,向书上的好人学习,比如像这位李纲,说来也是我们的同乡。你要是能学到他那样忠贞报国,我们就高兴了。”

林则徐过去曾听父亲介绍过李纲,还有和李纲同时代的宗泽、岳飞等民族英雄的故事。这次又听到父亲让他学习李纲,就很有点激动地表示:“我一定要照你们的话去做,长大了为国家效劳。”父母亲都满意地笑了。

林则徐忽然又说:“爹爹,我有一件事要请你答应。”

“什么事?”林宾日有点不知所措。

“好多大同学都开始做文章了,我也要你教我写文章。”

“你年纪太小,过几年再说吧!”

“不,写文章不在年龄大小,写文章要有自己的看法。我想只要父亲常给我开导、点拨,我是能写的。”

林则徐认真地说。

林则徐从小读书,喜欢发问,经常向父亲提出看法,而且还很有点自己的见识。林宾日为此也就答应了他。

第二天,林宾日带林则徐到私塾,开始教他做文章,还出了,作文题目。

几个月后,林则徐的文就写得很不错了,于是7岁的孩子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的消息很快传开了。私塾的东家好心地招呼林宾日:“这样早写文章,你可要把孩子弄傻的。”

林宾日满有信心地说:“我熟悉我的儿子。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孩子。

我这样做,不过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罢了。”

林则徐10岁那年的一天晚上,他家来了一个穿长衫的中年人,是林宾日的好友林希五。林希五也是一个穷秀才,为人耿直,嫉恶如仇。林希五进屋后从袖子里摸出一条纸卷,交给林宾日。林宾日打开纸卷,原来是一首民谣:

伍老官不正,两狮要金钱,两台黑暗暗,唯只烛光明。

林希五介绍说:“这是我在市场上抄来的。”林宾日拍案长叹,“不要脸!不要脸!”林则徐在一旁,不明白所以然,他诧异地问:“林伯伯,这里讲的是什么呀?”林希五耐心地对林则徐解释说:“‘伍老’,就是那个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两狮’就是本省的布政使和按察使,‘两台’就是抚台、镇台。这些国家一二品大员乌烟瘴气,漆黑一团,老百姓所见到的光明,只有那些蜡烛了。”

林则徐听了很是气愤:“我长大了,一定要惩罚这些贪官污吏。”

“令郎果然有志向,将来定是前程万里。”林希五抚着林则徐的肩头感叹地说。

“老兄过奖了,小孩子能懂些什么。不过,我平常倒也常教导他要做好人办好事。但如今八闽之地吏治这样败坏,真令人担忧。”林宾日说。

“那不怕!中华自古多英豪,就像李纲那样的人物,他也是一个书生,一个书生都敢担负起保卫京都、抗拒外侵的大任,要是国家多难,自然会有许多人敢于挑大梁的。”林则徐插话说。

“说得好!”林希五向林宾日称赞林则徐,“老兄真是因材施教呀,我从令郎身上看到了国家的希望。”

林宾日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在言行方面注意给儿子树立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林宾日很节俭,但亲朋、邻居有困难时,他却总是解囊相助。林宾日经常告诫儿子:“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一次,一个土豪用重金想走林宾日的后门,为其保送文童,被林宾日严辞拒绝。他说,花自己劳动挣的钱踏实,花不干净的钱可耻。

父亲的言传身教在林则徐幼小的心灵里转化成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令人可喜的是,林则徐长大后以身许国,为国家做了很多好事,还以禁烟抗英的壮举而让世界震惊。同时他也因治家严谨、教子有方而被人们称道。据说他为官时常匹马上任,把妻子和孩子留在家乡,平时教育子女主要通过鸿雁传书,但即使这样他仍然将孩子教育得很好。

我国的封建社会中人们都把读书看得很重,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林则徐却不然,他一方面教子要敬师勤读;另一方面教子学种庄稼,向儿子灌输“农民为世间第一等最高之人”的思想,督促他们“黎明即起,勤学稼穑”,可谓用心良苦。

林则徐强调读书贵在用世,即读书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他告诫儿子既不能只读死书而全无阅历,也不可阅历深,而才学薄,而要做到读书和实践并重,指望儿子既有真才实学,又能为社会多作贡献。

林则徐要求子女像自己一样,为官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不为功名利禄所累,绝不要在奉禄之外,妄取民间或下属一文一毫。正如他留在家中的一副对联所述: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曾国藩教育后辈德才为上

清代名臣曾国藩是晚清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37岁任礼部侍郎,后任总督,殿阁大学士,直到封侯拜相,并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贡献和见解。

尤其是曾国藩的家教之道更是令后人传诵。

曾国藩在家中是长子,他的教育思想对其兄弟及子女都有很深的影响,有句俗话说:富贵过不了三代。但曾国藩靠着教子以勤奋俭朴的家风,使得自己的家族长盛不衰。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精通诗文书画,在清代末年,他自己刻苦学习英语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在处理西北边境危机中,曾纪泽凭着其斗志和谈判艺术舌战强敌,从沙俄口中夺回了伊犁城,从而取得清末外交史上唯一的一次胜利。次子曾纪鸿喜爱自然科学,在数学研究上造诣更深,只可惜中年早逝。

难得的是,曾国藩不仅使儿子成材,其孙辈曾宝荪、曾约农等也都成为当时的教育家和学者。据调查,曾国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绵延至今的200年间,共出现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没有出现一个纨绔子弟。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

其原因当归于曾国藩的教子有方。

无论工作怎样忙,曾国藩都不忘教育子女。曾国藩身居要职,公务繁忙,且长年在外,无法经常督促子女,于是写信成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

有时即使工作到深夜,他也要抽空阅读子女的书信,并督促子女勤俭向学。

在家庭教育中,曾国藩提倡勤俭谦劳的精神,并极力反对奢侈懒惰。曾国藩本人虽位列三公,但他对兄弟、子女总是严格要求。他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不准子女积钱买田,不准子女斥仆佣、轻慢邻居,穿衣也禁止华美;还教育子女敬老爱幼,不能仗势欺人。

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曾国藩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则不增一荤;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30年。

身教重于言教,曾国藩每天自晨至晚都勤奋工作,从不懈怠,主要公文几乎都是自批自拟。晚年时他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这些都给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曾国藩教育子女不谋做官发财,只求读书明理。在封建社会谋出路的捷径就是做官,当时官僚子弟都想凭借权势挤入官场,曾国藩却再三叮嘱子孙:我不愿儿孙为将领,也不愿儿孙为大官,只希望你们成为饱读诗书、明白道理的君子。在他看来,能做到勤劳节俭,自我约束,吃苦耐劳,能屈能伸的,就是有德有才的人。

从曾国藩兄弟之后,曾家再没出领兵打仗的将领,为官者也不多。他们绝大多数勤俭好学,并留学英美等国的名牌大学,学贯中两,成就卓著,成为教育界、科技界、艺术界的名家大师,饮誉五洲四海。但这从根本上都要感谢曾国藩正确的教育之道。

总的来看,曾国藩在教子上有三个方面给人启迪:

1,教育子孙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白事理他致力于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注意观察他们的天赋、潜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培养、雕塑。他认为一个人只要身体好,能吟诗作文,能够明白、通晓事理,就能有所作为,就不愁没有饭吃,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他认为当官是一阵子的事,做人是一辈子的事;官衔的大小不取决于自己,而学问的多寡则主要取决于自己。

2,教育子孙要艰苦朴素曾国藩在京城时见到不少人家的子弟奢侈腐化,挥霍无度,胸无点墨,且目中无人。因此,他不让自己的孩子住在北京、长沙等繁华的城市,要他们住在老家。并告诫他(她)们:

饭菜不能过分丰盛;衣服不能过分华丽;门外不准挂“相府”“侯府”的匾;出门要轻车简从;考试前后不能拜访考官,不能给考官写信,等等。

因此,他的子女因为自己的父亲是曾国藩反而更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够检点、学识不够渊博而损害自己父亲的声誉。

所以他们磨砺自己,迎难而上、奋发图强。

3,身教重于言教曾国藩很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凡要求小孩要做到的、先要求自己做到,他生活俭朴,两袖清风。传说他在吃饭遇到饭里有谷时,从来不把它一口吐在地上,而是用牙齿把谷剥开,把谷里的米吃了,再把谷壳吐掉。他要求曾纪泽、曾纪鸿也这样。他一有时间,就给小孩子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还常常与他们交换学习、修身养性的心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曾国藩既是父亲又是朋友;既是经师又是人师。他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他的孩子们都非常钦佩、崇拜他,把他视为自己的人生偶像和坐标。

同类推荐
  •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与林徽茵的一段传奇姻缘,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也为人所深思。而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早已超越了文字的局限,你一种有灵性的尤物,历经生活的洗礼,蜕变为一首永恒的歌谣,世代相传。他的歌谣有一点迷幻,有一点彻悟,有一点执著,还有一点不可知的气息。他的歌谣让干燥的空气变得温润,让我们无望的生活变得生动,也让我们沉睡的心灵从此苏醒。
  • 白天不懂夜的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白天不懂夜的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那些人,那些事

    那些人,那些事

    本书是一本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回忆随笔。作者是知名学人蓝英年,这些长长短短的文章,内容主要为两部分,一是回忆与作者同辈或前辈学者、诗人、翻译家的亲身接触,如与梁漱溟、张东荪、史学家漆侠、翻译家蒋路和诗人流沙河的交往,现在那些人物大多作古,这些真挚的文字,读来亲切感人。另一部分主要介绍苏联文坛上有意义的趣闻趣事。文章写得轻松、有趣,又很好读。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1鲁迅2叶紫3周文4卢隐5刘云若5萧红6林微因7许地山8徐志摩9朱自清10穆时英11鲁彦12闻一多13郁达夫14邱东平15蒋光慈16洪灵菲17朱湘18石评梅19刘半农20戴望舒21梁遇春22胡也频23周韬奋
  • 我的N种生活

    我的N种生活

    我崇拜痛苦和不公,生活深处的隐痛,它们唤起了我以及我的语言,让我的休闲有痛的感觉。我的隐痛是无限的,语言对于我来说是阶梯,经过攀登,我希望尽头是一扇门,打开它我就可以看到那些痛楚和不公了。这种感觉比做爱、喝酒、游荡、读书更重要,它来自语言,语言深处居住着的理解自己、安慰自己、灭掉自己的冲动和愿望。
热门推荐
  • 贫僧是个和尚

    贫僧是个和尚

    施主,贫僧见你印堂发黑,你今天要破财呀;老衲法号八戒,请施主把盘缠留下。跑什么跑,你一个男人,老子是个和尚劫财不劫色!女施主,小僧看面相,你命里缺我,贫僧本着我不入地狱水入地狱的伟大,你敢打我,老子劫色!达摩大陆光怪陆离,魔兽争霸,人类更是大陆主宰。萧林穿越后竟然附在了一个小和尚身上,他想过无数的逃跑办法最后都是被带回来寺院。僧人不打诳语,萧林道:我只是感悟佛家真谛;僧人不杀人,萧林道:我只是防卫过度;僧人戒色,但萧林道:我只是游戏人间;那魔界魔女呢?那妖界妖后呢?萧林怒道道:你有完没完,老子迟早还俗弄死你!不,阿弥陀佛,施主我见你印堂发黑,你今天要被我打死。
  • 公子玉馔

    公子玉馔

    本书为情而写,为我喜欢过的人或者喜欢过我的人而写。
  • 末班青春与寻路之年

    末班青春与寻路之年

    徐泽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得知,自己所在的三班男女比例恰好是一比二。于是短暂的开学期间,喧嚣、骚动、手忙脚乱,男生们挖空心思,寻找接近女生的机会,并在暗地里相互较劲,以博取班里漂亮女孩的青睐。校内是弥漫爱情与友情的温床,却也时刻暗涌危机。校外是充满现实与诱惑的江湖,但也偶尔涌现温情。徐泽不停地在温床与江湖之间试探、游走、挣扎,并试图抓住青春的尾巴,寻得人生的平衡。青春到了终点站,徐泽和他的朋友们,谁也没有想过他们的结局,这样地难以预料……
  • 大脑的玩具

    大脑的玩具

    人的大脑到十八九岁的时候,就基本上停止了主动发育的能力;三十岁之后,大脑中包括已经被开发的脑细胞每天都要死亡+万个左右,所以,吃喝玩学之余,更要注重好好犒劳一下自己的大脑。来吧。让我们和《大脑的玩具——让你越玩越聪明的思维游戏》一起“游戏思维”,乐透人生!
  • 妖色回忆录

    妖色回忆录

    在一次普通的采访任务中,我意外的和大妖精迦罗帝签订了契约并解救了一只小妖狐,让她寄身在我身上,之后怪事连连,我踏入了一个普通人从未了解过的真实世界……
  • 雄霸桃福

    雄霸桃福

    强者没有最强,只有更强。人的潜力无限,他正在向更强靠拢,一切阻挡在前面的人都是敌人,对待敌人,以暴制暴,对待朋友兄弟,他义气盖天。
  • TFBOYS触及不到的光

    TFBOYS触及不到的光

    故事情节我也想好了,只是希望你们能给点意见,我会在你们的意见之下写的(?>?<?)
  • 极道魔帝

    极道魔帝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大丈夫在世自当霸气凌霄,令苍生俯首,寰宇臣服!
  • 假面骑士Crack

    假面骑士Crack

    正义,邪恶?抽象的概念。敌人,朋友,转眼间即变。你,我,同在一具身体里。你是我,我不是你。我们是谁?我们是被玩弄的愚者。
  • 眼川

    眼川

    《眼川》讲述:因为妹妹的病而回到老家的小村庄,像是新的平静生活的开始。为去世的母亲扫墓后,姑姑为了平复兄妹的心情,将他俩带到了那个名叫“眼川”的小溪旁。美丽的景色吸引了他俩,但是异样的视线,却颤抖了哥哥的情绪。原本打算在这样宁静的小村庄里,平静度过父亲不在身边的日子,却发现,一切都不如期望。医院里眼神空洞的少女,眼川旁莫名其妙的请求,让他的疑惑萌芽;即使是最亲的人去世,也不被允许参加的葬礼,将疑惑膨胀;误入的密室,那神秘而恐怖的场所与漠然的袭击者,将他们的疑惑化作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