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19800000016

第16章 反扑有力 磁性战术施辣手 应对仓促 机动防御筑血墙(1)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孙子·军争》

李奇微这回是有备而来,来者不善!

“联合国军”突如其来的猛烈反扑,完全出乎中朝方的预料,在战略、战役和战术上都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从1月15日开始,李奇微集中了“联合国军”5个军16个师又3个旅、一个空降团及其全部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地面部队共23万余人的兵力,在中朝军队200公里的防御正面上发起了猛烈进攻。“联合国军”兵分两路,以美、英军主力及韩军一部在南汉江以西向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以美军一部及韩军主力在南汉江以东实施辅助突击。

李奇微的部署是:

西线:美第一军和美第九军并肩向汉城、礼峰山方向实施突击。

美第一军军长弗兰克·米尔本少将指挥土耳其步兵第一旅、美步兵第二十五师、美步兵第三师、英步兵第二十九旅为第一梯队,在野牧里、水原、金良场里30公里地段上展开,向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以韩军第一师于乌山里以南地域为预备队。

美第九军军长约翰·库尔特少将指挥美骑兵第一师、英步兵第二十七旅、美步兵第二十四师为第一梯队,在金良场里以东至骊州38公里地段上展开,向礼峰山方向实施突击;以韩军第六师位于长湖院里地域为其预备队。

东线:美第十军、韩军第三军团并肩向横城、县里方向实施主要突击,韩军第一军团沿东海岸向北实施辅助突击。

美第十军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指挥以美步兵第二师、空降第一八七团、韩军第八、第五师为第一梯队,在骊州至平昌以东之乌洞里72公里地段上展开,向横城、阳德院里、清平川方向实施突击;以美步兵第七师位于堤川地域为预备队。

韩军第三军团军团长刘载兴中将指挥韩军第七师为第一梯队,在乌洞里至旌善以东之北洞里30公里地段上展开,向下珍富里、县里方向实施突击;以韩军第三师位于春阳地域为预备队。韩军第一军团军团长金白一中将指挥韩军第九师、首都师为第一梯队,在北洞里至玉溪30公里地段上展开,沿东海岸向北配合进攻。

美陆战第一师和韩军第十一师分别位于义城、大田地域。

这是第八集团军的战役预备队。

与沃克的套路相比,这次李奇微的招法很有些特别之处。

首先,步兵一改只靠公路前进的套路,开始注意抢占山头、争夺制高点、实施宽正面的多路进攻,最多时达15路,每路约一个营至一个团的兵力,对中朝军队各防守要点同时实施攻击。

其次,针对中国军队惯用的迂回穿插战术,一反过去分兵冒进的做法,而改取互相靠拢、齐头并进、稳打稳扎的战法,力求东西呼应,互相支援,保持一条连续的战线。公路上小股坦克配合下的机械化分队与中朝军队保持接触,一遇猛烈反扑就往回缩,黏住中朝军队第一线部队不放,用炮火消耗中朝方的兵力后,再根据中朝军队投入兵力的大小,或迟滞对手行动,掩护主力退缩转入防御,或进占某一地域,借助猛烈炮火发展进攻。

这就是所谓“磁性战术”。

除此之外,李奇微还有一个“火海战术”——利用其优势的炮兵、航空兵和坦克的火力,对中朝军队进行一种密集的高度炽烈的火力空击,最大限度地杀伤中朝军队的有生力量。

这回,李奇微将美韩混合编队中的美军放在主攻位置,并加大了战役的纵深配备,从而也强化了进攻的力度和韧性。

聪明的拳师李奇微,一拳出得迅猛又有力!

李奇微迅速反扑,既出乎毛泽东预料,也出乎彭德怀预料。

虽然毛泽东、彭德怀及志愿军总部曾经估计“可能形势逼迫我们在2月间打一仗”,但对屡遭打击连连败退的“联合国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气势汹汹地卷土重来,却明显地缺乏预见。

从1月8日中朝军队全线停止进攻,到1月15日第八集团军转入试探性进攻,时间间隔仅仅一周!这种情况,在国内战争和蒋介石部队过招时全没遇到过。此前,作为战场统帅,彭德怀也不是完全没有一点警觉。刚一停止进攻,联司就命令各部队组织前沿的少量部队也组织小分队利用伏击、夜袭和麻雀战法牵制骚扰“联合国军”部队,目的也是以战斗侦察的方法察明敌人下一步的企图。但根深蒂固的经验型思维惯性,却不是一道命令就能消除的。全军部队仍然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物质方面的准备。

这时,国内动员的后备兵员和调集的老兵尚未补充到位,准备入朝的第十九兵团又尚在国内开始集结中,远水解不了近渴。第九兵团又因第二次战役减员严重正在咸兴、元山一带休整,整个就是一个医院。能马上在前线投入作战的部队,只有刚刚进行了连续三次进攻战役的中国人民志愿军6个军和刚整补完毕的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

这就是说,减员甚大的中朝军队现在不仅在技术装备和火力上劣于对手,而且在地面部队兵员上的优势已经基本丧失。后方正在集结的主力还好说,虽然补给极为困难,兵员也未得到及时补充,但好歹总算还是争取到了半个来月的休整时间。第一线的部队就苦了。在第一线的第三十八军第一一二师、第四十二军第一二五师、第五十军全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都是在休整期不到一周的情况下,就完全被动仓促地投入战斗的。从一开始,这支饥疲之师就陷入了穷于应付招架的被动局面。

“要被迫打一仗”已成定局,而且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对这一点,毛泽东估计不足,彭德怀有所预料。1月27日,彭德怀在判明了李奇微的企图后,决定全军停止休整。总结经验的高干会也立即变成了准备进行第四次战役的动员会。当日,彭德怀在与金日成、朴宪永、高岗、邓华等协商后,于当晚24时致电毛泽东:

一、为增加帝国主义内部矛盾,可否播发中、朝两军拥护限期停战,人民军与志愿军从乌山、太平里、丹邱里线,向北撤15至30公里的消息,如同意,请由北京播出。

二、敌继续北犯,我保持桥头阵地甚困难,出击将破坏整体计划,推迟春季攻势,且目前兵员、弹药、粮食全无补充,最快也需下月才能勉强出动。如我暂时放弃仁川及桥头阵地,国内外政治情况是否许可?如不能停止敌北进,政治上又不许可放弃汉城、仁川,即须被迫部署反击,但从各方面考虑甚为勉强。以何为好,盼示复。

从军事角度来说,这不失为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处置。可惜晚了一点。如果两个星期前联合国三人停战委员会那个方案一出手,中朝方就立即作出这般姿态,既能争取补给时间,又能从政治上陷美国政府于尴尬被动的处境,从战略态势上来说,将对中朝方更为有利。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彼时行此策,利大于弊;此时行此策,弊大于利。

次日,毛泽东复电:

一、27日24时来电及给各军准备作战的命令均已收到。

二、我军必须准备发起第四次战役,以歼灭两万至三万敌军,占领大田、安东之线以北为目标。

三、战役准备期间必须保持仁川及汉城南岸,并吸引敌人主力于水原、利川地区。战役发起时,中、朝两军应突破原州直向荣州、安东发展进攻。

四、中、朝两军北撤至15至30公里,发表拥护限期停战的新闻是不适宜的,敌军正希望我军撤退一段地区封锁汉江,然后停战。

五、第四次战役后,敌人可能和我方进行解决朝鲜问题的谈判,那时谈判对中、朝两国有利。

六、我军没补兵,弹药也不足,确有很大困难。但集中主力向原州、荣州打下去,歼灭几部美军及四五个南朝鲜师的力量还是有的。请你在高干会上说明,此次会议即作为动员进行第四次战役的会议。

七、中、朝两军在占领大田、安东之敌军以北区域以后再进行两个至三个月的准备工作,然后进行带最后性质的第五次战役,从各个方面说来都比较有利。

斩钉截铁,毫不含糊。

1月29日,彭德怀在中朝两军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战前动员。

在为会议作了总结后,彭德怀传达了毛泽东的电报精神,并区分了各军、各军团的作战任务。

各军指挥员随即返回原部队指挥作战。

这时,各军师团的主要军事指挥员大都在沈阳参加联合兵种的培训,因而在最初的战斗中,部队大都是在政治委员们的率领下迎击敌人的。

1月30日,彭德怀、邓华、金雄、朴一禹联名向志愿军各军、人民军各军团首长下达迎敌进攻的作战命令,决定西线各军提前于2月1日晚出发,中朝军队首长在重新区分了各军集结位置、出击路线、攻击目标后指出:“敌近日北犯进展较快,各部在开进时应争取时机,先敌到达,并应随时准备乘敌前进或立足未稳时,力争在运动中出敌不意,歼灭敌人。”

志愿军总部确定的部署是“西顶东放”。

“西顶”——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志愿军第三十八、第五十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组成“韩集团”,在金浦、仁川及野牧里至骊州以北68公里地段上组织防御,坚决抗击敌人向汉城方向的进攻。以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位于金浦、仁川港、永登浦、汉城地区,担任海岸防御及汉城守备任务。以第五十军配属炮兵第二十六团两个营展开于野牧里至庆安川以西地区,依托修理山、光教山、文衡山等要点构筑第一线防御阵地,依托博达里、内飞山、鹰峰、国士峰等要点构筑第二线防御阵地,坚决抗击由水原沿铁路两侧向汉城方向进攻之敌。以第三十八军配属炮兵第二十七团两个连,以主力集结在磨石隅里以南地区进行作战准备,以该军第一一二师展开于利川以北、庆安川以东至南汉江之间地区,于堂谷里、泰华、广岘、天德峰地区构筑第一线防御阵地;于旺谷、新垡里、中悦美、南治岘构筑第二线防御阵地,坚决抗击由利川沿公路向汉城方向进攻之敌。

“东放”——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指挥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第四十二军、第六十六军组成“邓集团”,于龙头里、阳德院里、洪川及横城以北地区集结,准备向原州、横城方向实施反击。由朝鲜人民军前线总指挥金雄中将指挥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三、第五军团组成“金集团”,展开于三巨里、大美洞、宝来洞以北地区45公里地段上,掩护“邓集团”主力集结,并准备以第三、第五军团在“邓集团”左翼向横城东南方向实施反击。

从这个部署中可以看出,彭德怀等志愿军首长已经确信“占领大田、安东一线”实属不可能,因而这个部署上体现了“出击”的大前提,预留了目标的小期望,在防御作战的设计上,也开始体现出机动防御的思想。

毛泽东原来的设想,已得到了较为切合实际的修正。这就叫将帅协谋。

1月31日,彭德怀将中朝军队作战部署电告毛泽东、高岗并通报金日成,同时报告与建议:

一、敌自25日开始以大量飞机、坦克、大炮向我五十军及一一二师攻击,占我野战工事约7公里。我仅有步兵武器及少数山炮,且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下坚持抵抗。因敌火力猛烈,我伤亡相当大。

二、我军鞋子、弹药、粮食均未补充,每人平均补5斤,须2月6日才能勉强完成。特别是赤脚在雪地里行军是不可能的。将各军、师直属队、担架兵抽补步兵团,亦须数日。我们拟于2月7日晚出动,至12日晚开始攻击。

三、决定邓华率4个军首先消灭美二师,然后进攻堤川美七师、南朝鲜军第八师、二师;韩先楚前往汉城指挥两个军及人民军一军团,坚持汉江南岸阵地,相机配合主力出击;金雄往平昌指挥人民军3个军团,首先消灭南朝鲜军第七师,尔后向荣州前进。

四、九兵团目前只能出动二十六军共8个团,其余因冻伤均走不动(一个师3天只走15里),到4月才能大体恢复健康,影响步兵优势,这是严重问题。第三次战役即有若干勉强性(疲劳),此役是带着更大的勉强性。如主力出击受阻,朝鲜战局有暂时转入被动的可能。为避免这种可能性,建议第十九兵团迅速开赴安东补充整训,以便随时调赴前线。

决心先表,实际困难也说。为将之道,当如是也。

依靠毛泽东本人所倡导的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依靠人民军队上下一心将帅协谋的光荣传统,依靠全军将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浴血奋战,中朝军队仍然在极大的被动态势之中以主动积极的姿态,依托野战工事,奋勇迎击以铺天盖地的钢铁开路的敌人,在汉江两岸,一再对来势汹汹的“联合国军”予以重创,给踌躇满志的李奇微以当头棒喝。

东线最先与敌人打响的是第四十二军第一二五师。第三次战役结束时,第四十二军奉命在加平休整。这时,全军实力已大大削弱,人数只有30831人,相当于出国时人数的70%。按原定修整计划,他们要在加平等待补充从国内赶来的二线兵员。然而,1月25日后,美步兵第二十四师、步兵第二师、法国营,已向犁浦里、骊州、原州北进。韩军第八师也有自横城西窜,向龙头里进击的态势。这一下子就把形势弄得紧张起来。1月27日,第四十二军奉命停止休整,匆忙开赴龙头里地区展开,阻击“联合国军”的进攻,掩护正进行反击准备的东线主力的集结。

吴瑞林军长决定:先以第一二五师至龙头里以南地区展开阻击,并争取于运动中歼敌一部,掩护军主力向龙头里开进。待军主力到达后即展开组织防御,将敌阻于广滩里、龙头里、横城公路以南地区。

1月28日,第一二五师到达龙头里以南。第三七五团团长赵立贤带着前卫第三营,隐蔽进入原州通往杨平公路上的一个名叫茂村的小村庄,摆下了一个伏击阵势。这回,赵立贤捡了个不大不小的便宜。他第一个把军长“在运动中歼敌一部”的意图,变成了现实。

前卫第九连占领的阵地是茂村南山。第二天太阳升到半空的时候,后山上响起了急促的机枪声。“敌人进口袋啦!”监视哨兴奋地叫了起来。大家从堑壕里探头一看。乖乖,是从犁浦里渡过汉江的美国鬼子吉普车队!一共12辆中吉普,已经被设伏部队打懵了头,一辆接一辆在路上乱碰乱撞,进不得退不得正乱成一锅粥。“冲啊,抓美国鬼子啊!”

同类推荐
  • 抗日之刀魂

    抗日之刀魂

    他的父亲被鬼子残忍的杀死,他发誓跟鬼子势不两立!他去高山学艺,学得一身的刀法,下山之后他成了鬼子闻风散胆的刀客;在战场上,鬼子惊恐的称他为中国的杀神!长官给他记功给他升官,他不要,他只当小兵,因为小兵在战场上离鬼子最近,杀得也最过瘾、最痛快、最解恨!
  • 最后的那架零

    最后的那架零

    在太平洋战争与现代社会间交替,是以日本二战时零式战机飞行员为题材,生动表现了侵略战争残酷背景下个人对生命与和平的向往追求。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4:战役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4:战役篇

    本书主要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战、空战、陆战战役。内容包括伦敦保卫战,闪击丹麦、挪威,荷兰空降作战等。
  • 大转折1937: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始末

    大转折1937: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始末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世人皆知这段历史,但却很少有人会想到这样的问题: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打起来的?战争爆发前后,中日双方的高层又是如何考虑两国之间的问题的……本书结合大量的中日史料,互证对照,还原了1937年7月到1938年1月这一阶段的历史,细致描述了抗日战争爆发的始末,将历史的细节还给读者。
  • 东北战事风云

    东北战事风云

    1937年,日本侵略者进入中国东北,跨进了中原。中国进入了被日本人欺压的时代。全国人民受到迫害,开始反抗,中国抗战遍地英雄。东北抗联加强其他的武装力量融合在一处,成为了一个被外人称为的杂牌团。一个由年仅20几岁的男孩率领的中国杂牌团,打出了中国人的气概,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手拿烧火棍也能打到东京!赤手空拳也能保卫祖国山河!这就是中国人,这就是共产党这就是人民军队!
热门推荐
  • 西路上

    西路上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腐女穿越之倾国倾城

    腐女穿越之倾国倾城

    来自现代的腐女麥凌在前往漫展的路上忽然晕倒,醒来发现自己竟已穿越!穿越了就算了,还穿越到一个男子身上,于是便发生了一桩桩无厘头的事情来……从此以后,麥凌就变成了傲娇小受!虽说是男与男的红尘,但一点都不比所谓红尘难渡。最后,还是要做出选择……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肠。注:本作者保证此耽美小说绝对纯--绝无重口味!
  • 一宠成瘾,顾少的心尖宠妻

    一宠成瘾,顾少的心尖宠妻

    父亲被抓,她成为人人都能踩上一脚的落魄千金,不惜贱卖自己,而他为了报复她,巨资将她拍下。他将她抵在墙上,咬牙开口,“林未晚,我当初体会的,我会一分不少,尽数奉还给你们!”在她被众人欺时,却是他护在身边,轻笑道:"我顾景的女人,我宠都来不及,什么时候轮到你们来欺负了?。”她被逼疯,拿刀对着他时.......却转手被他送进监狱当爱已深入骨髓,恨则需要剔骨剜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暴力史

    暴力史

    手指是80后的年轻作家,但是他从不曾把视角局限在青春的风花雪月和愤世嫉俗中。他以老练、平实、不动声色的精准笔力描摹着年轻人的挣扎与彷徨,甜蜜与哀伤,沉着而不失尖锐,简洁而意味深长。《暴力史》为青年作家手指的中短篇小说集,共收录手指发表在《人民文学》《收获》《大家》等刊物上的小说17篇,包括在文学圈与青年读者中有广泛影响的《寻找建新》《我们为什么没有老婆》《齐声大喝》《我们干点什么》《马福是个傻子》等等。作为书名的《暴力史》则借用了中国武侠小说的模式,想象了古典与现代混搭的武林传奇。
  • 战胜青春的敌人: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困惑与自我调适之道

    战胜青春的敌人: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困惑与自我调适之道

    本书通过对现实中困扰青少年成长的具体事实的深度分析,结合大量翔实的资料和统计数据,生动而具体地向您展现青少年“青春的敌人”之成因、发展、预防和应对方法。
  • 跨越时空的爱念

    跨越时空的爱念

    不知名的仇家,一场大火失去了自己的父亲,让妹妹身受重伤。惨遭仇家追杀,被瑶月救下后,灾祸牵连到她,他们不愿被俘,坠崖后,竟穿越了......................
  • 说话办事恰到好处

    说话办事恰到好处

    人们活着,不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做成一些事情,成就一番事业。我们办事要像厨师烧菜一样,掌握火候,要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因人而变,才能把事情办好。若办事太死,太乱,到头来,只会将本该成功的事在片刻之间化为乌有。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中国人自古就讲究说话和办事的“度”。这个“度”就是恰到好处。在倾听与响应、幽默与玩笑、赞美与批评、拒绝与答复、说服与劝导、辩解与圆场、问话与答话中,掌握了这个度,你将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功自然也就到水到渠成。
  • 万族神主

    万族神主

    大千世界,浩瀚无比,能人异士,妖孽层出不穷!天才妖孽,举世争霸,谁敢说自己无敌?想要无敌,就要有一颗无敌的心、无敌的精神、无敌的意志!
  • 成功需要的修行

    成功需要的修行

    这是一本为年轻人而写作的有关如何克服困难、赢取机遇、实现发展和目标而获得成功的著作,全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告诉身边的年轻人必须认识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的重要意义,需要他们做好身边的每件事,坚持追寻自己的每个目标,达成愿望必须作出的锲而不舍的努力。全书主旨围绕着怎样做才能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主题,尤其强调了实践对于成功的意义,而实践的种种方法也是本书的主要论述内容。
  • 庚道集

    庚道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