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7000000027

第27章 徐州抗洪(2)

吴复古笑呵呵地问苏轼:“你谢我,徐州城中的百姓又该谢谁?”苏轼一怔,说:“谢谁?谁也不用谢!”吴复古接着问他:“那你为什么谢我?”苏轼也“呵呵”一笑,说:“我们还是一见面就夹缠不清。”吴复古立刻纠正说这不是夹缠不清,是苏轼说不过自己。

苏轼问起巢谷的情况,吴复古叹了口气。这次他本要巢谷一起来,但巢谷不肯。苏轼疑惑巢谷是在怨他。吴复古摇摇头,意味深长地看一眼苏轼,说巢谷已心灰意冷。苏轼叹息道:“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是我害了巢谷兄!”

吴复古摆摆手,抬头看着晴朗的天空说:“怎能怪你,谁都不怪!你也有一句诗说得好,‘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经此一劫,巢谷如今才算真的入我道门!”苏轼长叹一声。

吴复古忽然捋髯笑道:“不说这个了。这大水要退去,尚需些时日,那群废物堵不住缺口。”吴复古所说的缺口就是徐州上游黄河的缺口。苏轼询问他为何不去给他们献上一计,吴复古叹息一声,原来他就是从澶州曹村来的。他心忧百姓,给那里负责堵口的官员献了一计。

苏轼带领一行人朝城墙走去,又询问吴复古所献何计。吴复古将其堵口之计一一道来:首先在百米决口之处,两头并进,先打进两行木桩,然后用藤条编成的条席固于桩上,这样,决口处的洪水就减了四分力,这叫减缓水力;第一道木栏打下后,再在内侧丈余处打一道木栏,这样,决口处的洪水又减了三分。苏轼听到这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十分赞叹。他立刻猜出,之后要往两个木栏中间投掷沙袋。吴复古大赞苏轼聪明,苏轼也说此方法很好,定能成功。

吴复古却告诉苏轼,当地官员非但不采纳他的计策,还要他回观里打坐去。吴复古又生气又无奈,感叹天书不授愚人,心想无数百姓的性命就掌握在官员的手里,官员们却自以为是,视百姓生死为儿戏,便直接来徐州帮助苏轼。苏轼也感叹不已,打算写奏折给圣上,请圣上下旨,那些官员也就不得不从。

吴复古摇摇头说:“算啦,等来回一折腾,黄河的洪水下去了,他们也就把决口给堵上了。还是固好你的堤坝吧。”苏轼却是忧心不已,他认为决口不堵,洪水不退,徐州之围终是难解。对此,吴复古神秘一笑,不再作答。

苏轼、吴复古、赵通判等人登上城头,苏轼无奈地望着波光粼粼的一片汪洋。赵通判说:“水困徐州已六十余日,大人几过家门而不入,吃住城头,也该回家看看了。”苏轼看着城下洪水,慨然说:“大水不退,何以为家!”

突然,赵通判手指西北说:“太守,你看,那是何物?”苏轼等人顺其所指方向望去,只见甲光鳞鳞,不知是何物,结一字队形而来,足有半里,前大后小,甚是奇异。众人见了,有些恐慌。少顷,人们终于看清,是一队巨鳖正向山口而去。

大家惊恐万状,议论纷纷:“这下麻烦了,巨鳖都要在此安家,焉有水退之理?”“如此巨鳖,从未见过,天意难卜。”在大堤上的百姓惊呼:“怪兽来啦!”

吴复古见状,哈哈大笑。苏轼问他为何发笑,不想,吴复古竟说洪水不日将退。众人听了目瞪口呆,纷纷施礼请吴复古明示。吴复古捻须微笑,说:“诸位免礼,听我细细道来:此鳖乃黄河之灵物。黄河水泛滥,搅其不能潜底蛰伏,故聚浮于水面,至决口处,被激流冲出,来此徐州水域小住。现黄河水已复故道,此鳖乃是结群回黄河去了,故知徐州之水必退。”众人大惑始解,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赵通判敬佩之至,赞叹:“道长深得造化之理,非我等凡夫所能解。”

这时,一兵卒在城下舟中大声报告说:“水位已降小半尺!”众人兴奋不已,忧愁之色顿时缓解不少。

吴复古忽然严肃地板着脸,说:“越是此刻越不可松懈麻痹。须知,退水也需十日左右,百姓们皆已疲惫不堪。城墙与大堤已浸泡六十余日,退水之时,极易形成坍塌,大家要百倍警惕,直到洪水全退!”

苏轼命令大家一定按吴复古道长说的办。众人抱拳施礼,请苏轼放心,表示一定始终如一,直至洪水全退!苏轼满意地点了点头,大声命令众人立即动员守护堤坝,不可松懈。众人齐声答应。

吴复古说:“大水即退,我也放心了。我这老鳖也该走了。”说毕,携舟子飘然下城,乘舟而去。苏轼和众人纷纷挽留,吴复古摇头大笑,转身跳下城头,在水中翩然前行。众人纷纷惊叹:“真是神仙啊!”

洪水逐渐退去,徐州城外虽然仍是浅水片片,但土埂、土包已经露出,河堤也已隐约可见,被大水浸泡过的一棵高高的柳树杈上夹着一条小舟,悬在空中。

已是深秋时分。徐州城内,大街小巷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苏轼站在城头,望着城外已渐渐露出的原野大地,热泪滚滚。站立一旁的赵通判及其他文武官员纷纷拭泪。马户曹情不自禁地蹲在地上大哭起来,边哭边说:“七十四天哪!我们终于熬过来啦。”

敲锣打鼓的百姓在敲梆老人潘大的带领下云集而来,他们抬着一块巨匾,上面刻着“再生父母”四个大字。

苏轼疾步转身来到女儿墙处,动情地望着万众百姓,激动地招手喊道:“父老乡亲们,我们得救了!谢谢了!”言毕,他向百姓们深鞠一躬。

百姓们纷纷跪倒在地,潘大哭喊道:“苏大人啊,我们州城的百姓送给您一块匾,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七十四天,你几过家门而不入,吃住在城墙上,带领大伙抗洪,没有您,哪有我等的今天呀!”

苏轼也领着众官员向百姓跪下说:“父老乡亲快请起,这本就是我们这些人该做的啊!”百姓们哭声如雷。

苏轼扶起潘大,两眼含泪地说:“乡亲们快起来吧,要谢就谢圣上吧!还有,抗洪得胜,全靠你们!希望乡亲们赶快准备抢种庄稼,明年丰收的时候,我与你们共欢共庆!”大家兴奋地站起来,欢呼着,跳着,哭着,笑着……

崇政殿早朝,神宗早已得到苏轼在徐州率领官兵、百姓抗洪胜利的消息。他无比喜悦地大赞苏轼说:“黄河澶州决口,崩坏千里,所经之地,生灵涂炭,朕甚痛之。而苏轼亲率官吏,驱督兵夫,救护城壁,一城生灵并仓库得以保全。为官之道,当须牢记圣人之言,上效朝廷,下护黎民,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苏轼尽职守责,朕当嘉奖。”神宗决定拨钱三十万贯,米粮一千八百石,民工七千二百员,以帮助苏轼修城。众官员齐呼:“吾皇圣明!”

王珪登时一震,颇感忧虑,下朝回家后,就将张璪找来商议对策。张璪一进书房就为王珪愤愤不平,认为水患退去是王珪统管全局的功劳,却被苏轼给抢了风头。

王珪仍是一脸沉静,品着杯中香茗,缓缓地说:“一点嘉奖倒在其次,厉害的是,苏轼在密州治饥荒,平匪患,面对十分棘手的局面,却日益显出稳健的政风,让人吃惊。如今他又在徐州治水成功,更属不易。其政绩显赫,以致现在圣上的眼里只有一个苏轼,吃饭的时候还不忘看他的文章,满朝文官皆不在眼中!”

张璪恍然大悟,登时失色,忧心忡忡地说:“相公,如此说来,苏轼卷土重来,回到朝廷已是大势所趋了!相公,不可让他回来啊!”

王珪略微沉吟,无奈地说:“他迟早要回来的,岂是人力所能阻挡?只不过苏轼回朝任官,老夫这几年苦心经营的这个一团和气的朝廷又将被他一举扰乱,不复平静了!”说完满脸忧虑。

张璪忙请王珪快想办法,阻止苏轼回来。可是王珪忽然一转话,问起张璪为什么一直不喜欢苏轼这个同年。张璪恨恨地说:“苏轼恃才狂傲,目中无人,好像天下兴亡就在他一举之间,别人都是凡夫俗子,只能夸他敬他恭维他。我偏不服!”小人往往不是不自知,而是自知却更嫉恨君子之德、才子之才。

王珪点点头,两眼直视前方,思索片刻,说:“这就是了,苏轼这个人最大的毛病是,他只会做他自己,不会做人。做自己,在地方为政,出政绩不难;但不会做人,在朝廷上就举步维艰,反成纷争之源。苏轼虽然才华冠绝天下,这么简单的道理却想不明白。可惜,可惜啊!”张璪忙点头称是,认为苏轼若回来,必将又引起纷争,而此时正是大宋中兴之机,朝廷已经不能再乱了。

王珪手拍大腿,一脸郑重,好像作了很大的决定,慨然说:“好!为朝廷大局计,阻止苏轼回京,老夫当义不容辞!”接着命张璪将屋角的一只书箱拿过来,将其所装之物全倒于桌上。张璪依言而行,书箱里的信札顿时堆满了桌面,张璪不禁错愕。原来这些信都是王珪的眼线报告苏轼言行的密信。

王珪手指堆成小山状的信件,说:“苏轼自外放杭州通判以来,所说过的话,作过的诗都在这些信里。老夫以为,该是用的时候了。难道这么多信札里,就找不出苏轼一点纰漏?”王珪随手翻出一封信札,打开阅看,张璪欢喜异常,忙拿信检视……

同类推荐
  • 梦想与智慧的力量:闽商传奇

    梦想与智慧的力量:闽商传奇

    《梦想与智慧的力量——闽商传奇》讲述了数十位福建商界英雄的传奇故事,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个令人起敬人物的人生理想、创业历程和成功法宝、情感世界,读来引人人胜,引人思考。
  • 三国大赢家:司马懿

    三国大赢家:司马懿

    讲述一个旁观者、沉默者、布局者、奋斗者身处乱世,步步惊心,却笑到最后的传奇故事。杜鹃鸟不叫,就等它叫——看司马懿如何从一介儒生到托孤重臣再到天下一人的谋略与智慧。从中寻找司马懿成为三国最大赢家的终极密码。奸诈不及曹操,比智谋不敌诸葛亮,拼武功,更是不上台面,而他却能击败三国所有英雄,独吞天下!司马懿潜伏曹魏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 翻开本书,看司马懿无与伦比的沉默、隐忍和计谋。
  • 契诃夫

    契诃夫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一重要问题。在契诃夫创作的剧作中,具有十分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作品中所表现的现实主义,具有强大的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艺术作出了重大革新。一起来翻阅《契诃夫》吧!
  •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纳训评传

    纳训评传

    《纳训评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纳训一生的爱国热情、理想与追求,以及曲折的人生经历、鲜为人知的遭际命运、不寻常的痛苦和欢乐,作了较全面、客观的描述,并对其文学翻译活动和各译本特色,及其在民族教育与中阿文翻译方面所做的贡献作了介绍。纳训,是我国现代译坛上一位卓有成就的阿拉伯文学翻译大家。
热门推荐
  • 魔卡少女樱之樱狼永伴

    魔卡少女樱之樱狼永伴

    木之本樱和李小狼的童年恋爱和库洛牌、小樱牌的故事。
  • 不是说陪我吗

    不是说陪我吗

    关于高一女生付周周的青春蜕变,教你如何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 情定幸福的时光

    情定幸福的时光

    她是大毒枭柳天霸唯一的女儿,他是名声响彻军界的A级特种兵,他为了执行任务,偷了她的心。任务完成,她从千金小姐变成了普通女孩,他成了她不共戴天的仇人。她彻底离开他,穿上洁白的婚纱要嫁给他并肩作战的兄弟时,他却闯进教堂,放出狠话:“现在外面停着两排坦克,你若是敢点头,我就杀你们个措手不及!”
  • 栀子花开遇见你

    栀子花开遇见你

    世界上总有一种仇恨来自于爱,可·······这样的爱,往往会让人痛的撕心裂肺。当爱重新开始时,又能否将从前的一切化为乌有?“从今天开始,你不许再接近我,不然······不然······”某女结结巴巴地想了半天。某男勾唇一笑,“不然怎样?”“嗯······额,不然我就跟你绝交三分钟!!!”“哦,不过是三分钟,没关系,就算你跟我绝交一辈子,我都要接近你!”
  • 废材修真:一世刁妃

    废材修真:一世刁妃

    她是AK杀手组首领黑鹰,惨遭姐妹背叛,穿越成南宫府废材三小姐。她的重生将扰乱这个世界的法则,乱异世,动乾坤,证天道,成就一世刁妃少轻狂。
  • 霸刀刀主

    霸刀刀主

    他是剑宗宗主的儿子也是霸刀门的天才剑宗宗主安插的暗子他要为自己的母亲报仇不要被人掌控
  • 佛说广义法门经

    佛说广义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却始终难以摆脱。本书尝试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他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还原其人性的复杂性。四十八岁厚积薄发,于乱世中拔得头筹,刘邦的成功,更多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他的敢做敢言。成伟业者,多是有大气魄、大胸怀者,也是自大狂、被迫害狂与多疑症患者。
  • 天宝物华

    天宝物华

    《天宝物华:国药阿胶200年传奇》是一个关于“阿胶”的传奇故事,讲述阿胶这一国药瑰宝在发展和传承中的遭遇,它和它的养育者、经营者所经历的深重苦难,所遭遇的生存危机。它原本出自朴拙的民间,是什么机缘使它脱离了在时代夹缝中的尴尬处境,长出一只能推动社会演进的神奇之手,摇摇荡荡地浮出历史水面,并最终走到了殿堂之上,用自己满身的血和泪参与了国家民族起伏盛衰的沧桑变迁,成为见证民族商业乃至整个民族发展的文化载体?答案就在《天宝物华:国药阿胶200年传奇》中家族村社几代人生死离别的惊心活剧中。
  • 最后的爱宠

    最后的爱宠

    她只是一个小小的摄影师,只因为不小心踩到大总裁高贵的脚,就被看似面瘫实际无比腹黑的大总裁给死缠烂打,设计陷害踏入爱情的漩涡。面对他如火般的热情,她只想弱弱的问下,我上辈子欠你情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