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7000000015

第15章 佛印和尚(2)

大通禅师又口占一偈:“琵琶洲上人行绝,干越亭中客思多。月满秋江山冷落,不知谁问夜如何。”

琴操、宋芳听了佛偈,如遭电击般愣了一下,念及自身,低头念佛……

一行人辞别大通禅师,走出寺外。苏轼已没有了进寺时的锐气。佛印问苏轼:“子瞻,你是输了还是赢了?”苏轼一愣,脸色茫然,说:“啊……输赢,此次无输赢!”

佛印自言自语地说:“哼,这个子瞻。难道怕请我吃饭不成?”

苏轼心不在焉,口中喃喃自语:“三藐三菩提,岂从辩中来?三藐三菩提,岂从辩中来?”

苏轼在杭州的一举一动,都被刘户曹通过密信报告给王珪。一日王珪看完信,感到百思不得其解,边踱步边说:“不找歌妓,也不喝酒了,却日日跟僧人在一起,成天里讨论佛经。这个苏轼,又让老夫看不懂了。”管家低声说:“是,老爷,这苏轼常常让人看不懂。”

王珪又拿过信来,仔细阅读,笑容慢慢浮上来,不住地点头,说:“好,好,苏轼呀苏轼,他若常与僧人论经说佛,则生万事皆空、虚无缥缈之念。久而久之,必厌弃热闹,逃离红尘。到那个时候,他还有什么心思做官呀?”

小莲在房内教导苏迈、朝云读书。巢谷红着脸走了进来,不停地搓着手。小莲看到巢谷,咳嗽着问他有什么事。巢谷结巴着说:“没事,小莲,我过来瞧瞧你,书教得如何了?”小莲看出了巢谷的局促不安,意识到他有话对自己说,却又不希望他说出口。于是避开巢谷的目光帮苏迈正字。巢谷接着说:“小莲,你也别太劳累了,我看你近日又瘦了好些。”

小莲又咳嗽,说自己没事,也不累。巢谷关心地说:“你咳嗽已许久了吧,我去找郎中给你抓点药。”

小莲说:“不用了,巢谷兄,我正服药呢。”见巢谷欲言又止,小莲接着说:“巢谷兄,若无什么事,你且忙你的去吧。你在这里,孩子们不专心。”

巢谷终于鼓足勇气,低声说:“小莲,我有话要跟你说……”

小莲脸一红,不想他说出来,便说:“巢谷兄,对不住。小莲现在无暇听巢谷兄说话,改日吧。”

巢谷心一横,说:“小莲,今夜你若有空闲,我想邀你出来,我有话告诉你。”

小莲说:“巢谷兄,小莲身子不适,睡得早。”巢谷很是无奈地说:“小莲,你为何要躲着我?”

小莲叹息一声,说:“小莲不是躲避你,小莲是躲避自己。”巢谷激动地说:“小莲,巢谷是个鲁莽直人,你这话我听不懂。你只管跟我挑开天窗说亮话。”

小莲低下头去,说:“巢谷兄,小莲无话可说。”巢谷硬着头皮说:“我这里却有许多话要说,小莲姑娘你只管听……”小莲打断巢谷,低声说:“巢谷兄,你看那窗外的西湖水,风一吹,好大的波澜。而小莲心中只有一口枯井水,任是再大的风,却一点波澜也不起。巢谷兄,你不要为了一口枯井,而错过这窗外的西湖。你明白吗?”

巢谷终于听懂了小莲的话,却不明白她为何如此,懊恼地转身离去。孩子们都呆呆地看着小莲,小莲止住颤抖的身体说:“继续习字。”

过了一会儿,采莲端茶进来,看见小莲日渐消瘦,十分心疼地说:“小莲姑娘,别太用心了,看你瘦的!”小莲咳嗽几声,竭力抑制,说:“没事,从小读书惯了,如今教书,也不觉得累!”说着,继续帮苏迈正字。采莲看看,叹口气,将茶水放下,欲言又止,默默离开。

采莲回到自己房中,一个人坐着呆呆地出神。王闰之本想找小莲闲谈,见她正在教书,便转而来找采莲。两人谈起小莲的事,都不禁叹气。王闰之道:“唉,莲姐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表姑没有再给她说说?”

采莲愁容满面,摇头说:“上月说过一次,她说要是再逼她,她就出家!”王闰之大为吃惊,喃喃地说:“啊,出家?”见采莲点头,王闰之略微沉吟,说:“那,你没说说巢谷兄弟一直在想着她?”采莲叹气说:“真是作孽啊!我说了,可你猜她怎么说?她说她心里已没有男人了!”王闰之惊得说不出话来……

自从在灵隐寺听了大通禅师的偈语,琴操如遭电击般,念及自身,伤悲不已。最后终于看空了一切,决定出家为尼!

大悲庵禅房内,经声佛号,木鱼声声。尼姑们各持法器唱经敲打,琴操跪于佛祖塑像前,接受庵主妙莲大师的剃度。妙莲大师将琴操的最后一缕青丝剃下,放在一侧小尼手托的漆盘之中……

琴操出家的消息迅速传遍杭州城。麦子青得知消息,立刻赶到通判堂内禀告苏轼。苏轼大吃一惊,思忖片刻,叹气说:“唉,都怪我,不该与佛印打那个赌,把琴操带到灵隐寺去见大通禅师。琴操慧根极深,一触即通。唉,我不该啊!”

正在伤怀之时,有百姓击鼓告状,苏轼命衙役带告状百姓上堂。

两个汉子上堂来跪于地上施礼,苏轼命二人起来回话,说明事由。原来,二人一个叫陈秋,是原告。一个叫梁夏,是被告。苏轼呷了口茶,笑着说:“嚯,你俩的名字不错。”梁夏去年借陈秋二十两银子,时至今日不还,所以陈秋才要告他。梁夏也承认确有此事。但他是卖扇子的小户,自去年以来,夏日连阴不止,扇子卖不出,且有霉烂,一时实在拿不出钱来还债,不是赖账不还。

苏轼点点头,同情地问梁夏还剩多少扇子,梁夏回答说仅剩十把,其余尽废。苏轼命他将那十把扇子快快取来。梁夏虽不明所以,但仍领命跑回家去取扇子。苏轼转头笑着对麦子青说:“怪不得叫梁夏,原来是卖扇子的。”接着叫下一个告状百姓上堂。

听到来人是女子的声音,苏轼抬头一看,竟是宋芳。宋芳呈上状纸道:“大人,小女子恳求脱去贱籍!”一衙役接过状纸,呈给苏轼。

苏轼感到奇怪,问道:“宋芳,为何要此时脱籍?”宋芳在堂下回话:“奴家素知大人菩萨心肠,也知大人非久居杭州之人,故不愿失此良机。”

苏轼站起,沉重地说:“是啊,大通禅师说得好,‘月满秋江山冷落,不知谁问夜如何’,是该脱籍了……”略微沉吟,心想还是及早放她从良为好,接着大声说:“本官批准了。”他举笔写完判词,交给麦子青。麦子青大声念出:“京兆五日,自由判断。营伎宋芳,从良任便。”

宋芳叩头谢恩,接过判书,看着这令自己获得自由的判词,激动不已。苏轼嘱咐她常去看看琴操,宋芳点头答应后趋步退下。

梁夏恰好拿着扇子走进大堂,麦子青将扇子接过交与苏轼。梁夏不解地看着苏轼,苏轼将扇子展开铺在判案上,勾勾画画。顷刻间,几把扇子已经画完。

大堂外围观的百姓纷纷啧啧赞叹说:“苏大人题字了!”“这扇子可值钱了!”

苏轼起身,将画完画的扇子交给梁夏,说:“梁夏,拿这些扇子去卖了,准够你还账。”梁夏将信将疑地接过扇子,跪下谢恩。等他一出大堂,就被众人团团围住,转眼间即被抢购一空。见此情景,苏轼开怀大笑。

就这样苏轼每天到通判堂断案,秉公执法,断案合情合理,杭州百姓赞佩不已。

转眼就由夏入秋。这一天日暮时分,苏轼从通判堂下班回到家,刚刚走进大门来,就见巢谷、采莲、王闰之、小莲等人面有难色。苏轼大惑不解,问大家这是怎么了。众人不语,纷纷看向巢谷。苏轼更加疑惑,巢谷嗫嚅着说:“子瞻兄,欧阳修大人过世了!”

苏轼身子一震,低声问巢谷:“你说什么?”似乎不相信,怀疑自己听错了。待巢谷又说了一遍,苏轼面无表情,木然地走进了书房,身后的门“咣当”一声关上。

王闰之上前敲门,请苏轼开门,打算劝慰他,却听不到任何声响。巢谷、小莲、采莲都焦急地看着紧闭的门。突然,书房里传来了苏轼的痛哭声……

书房内的苏轼流泪写祭文,写完后付之一炬。苏轼边焚烧边诵祷:“师之恩德,苏轼没齿不忘;师之风骨,苏轼终身效法;师之遗愿,苏轼毕生践行……恩师啊!”苏轼痛哭!欧阳修对自己的提携、关爱、叮嘱,一幕幕、一声声地映现、回响在眼前、耳畔……

远在汴京的王安石得知欧阳修去世的消息,也悲痛不已,挥泪撰写祭文:“自安石仕宦以来,知我者,永叔公也。自变法后,大臣多有攻击,独永叔公能解我愚衷。永叔公虽有两次上劄子,对新法表达己见,但实是为吾献计献策。公与安石,文道相通,志亦相趣;公骑鹤蓬莱,安石岂能不悲乎……”

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闰七月二十三日,北宋文坛领袖、政治家欧阳修去世,享年六十六。八月,朝廷赠太子太师,熙宁七年八月,谥号“文忠”。

同类推荐
  • 张之洞:中国现代工业践行者

    张之洞:中国现代工业践行者

    清朝末年,中国饱受内忧外患,以慈禧外代表的守旧势力面对国家的衰落,不仅不想方设法及时补救,反而盲目自大、阻碍进步。张之洞是慈禧钦点的探花,慈禧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一心要效忠慈禧,但是国家的苦难局面让他深知慈禧的治国理念必将误国。在当京官期间,他一身正气,维护国家利益,深受慈禧欣赏;担任封疆大吏后,他转而全力进行现代工业建设,尤其是在武汉期间,他建起了在当时亚洲首屈一指的工业基础。他的努力,对于缩小中国工业与世界工业的差距有着积极意义。本书以全新的视角,着眼于张之洞的工业建设成就,体现“实业救国”的理念。
  • 甘肃历史人物

    甘肃历史人物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数千年来,先后有众多的民族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甘肃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孕育和产生了众多的杰出人物,在历史的长空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本书在认真查考史籍及遗文碑刻等史料的基础上,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收入了365名各个朝代、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杰出历史人物。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4)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移居永靖之孔子后裔的历史与现状

    移居永靖之孔子后裔的历史与现状

    本书总共五章:移居永靖之孔子后裔的历史与现状、孔氏行辈与家谱、祭孔子文、黄河三峡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总体规划设计简介等。
  • 维多利亚女王传

    维多利亚女王传

    本书记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一生,反映了女王的精神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不但可以看到一位被称为“欧洲的祖母”、有血有肉的女王。她尽忠职守。颇具治国之才;她忠于丈夫,对子女要求严格,堪称一代女性楷模。她开创了英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日不落帝国”时期,成就了前无古人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期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转向鼎盛,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充分发展,所有这些都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热门推荐
  • 你的企业为什么不长久

    你的企业为什么不长久

    本书介绍了企业管理心理方面的内容,包括膨胀心理与规模扩张陷阱、赢家通吃心理与多元化陷阱、攻击性心理与对手陷阱、西方的保守死VS东方的冒进死等十二章。
  • 好女人是怎样炼成的:女人魅力何来

    好女人是怎样炼成的:女人魅力何来

    魅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的修炼完成的。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魅力女人,一个好女人呢?这正是本书要讲的内容。魅力不是某一个方面出色,而是各种素质、修养的统一。一个女人长得漂亮不一定有魅力,一个女人有能力也不一定有魅力,一个女人会打扮也不一定有魅力……魅力是内外兼修的结果。本书正是从内在、外在两个方面完成造就一个魅力女人的过程。本书内容全面丰富,语言清新明快,侧重实用。我们希望您能通过本书的知识,学会怎样“打扮”自己的心灵,怎样“装饰”自己的外表,学会怎样做一个魅力女人,成为一个好女人。
  • 彼岸天都

    彼岸天都

    四天令传说为诸神遗落人间的神器,有开天辟地的力量。图谋远大的吴越王从怪人曰曜处得知这个传说,亲往苗疆。吴越王抓走苗疆首领的女儿吉娜,以换取上古神器四天令,却引来更多人的争夺。嵩山之巅,卓王孙与武林盟主杨逸之一战,天下震动。日曜借预言之力,推断出相思是一位异族女神转世,她用相思的心血将四天令熔铸成湿婆之箭。吴越王得到日曜的帮助,一心搜集上古神器四天令,以获取一统天下的力量。被奉为武林砥柱的武当三老莫名陨命,陈尸少林寺门口。杨逸之为避免天下浩劫,独闯华音,与卓王孙约定三月之内查明真相。杨逸之追踪线索却被吴越王偷袭成重伤,失去仗以纵横天下的风月之力。与公主交换了身份的相思从井底现身。
  • 技术

    技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世狂兵在校园

    绝世狂兵在校园

    男人,可以没钱,但一定要骚!且看狂兵唐枫如何纵情花都,打下一片暧昧天下!
  • 师友谈记

    师友谈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婚情告急,总裁的旧爱新妻

    婚情告急,总裁的旧爱新妻

    她为了嫁入豪门不择手段,不惜把自己的视频发到网上。可就在嫁进去一个月,她最爱的男人就拿着一个结扎的证明说她肚子里怀的孽种刚结婚一个月,苏狸就挺着肚子被扫地出门。随后,她又被自己最爱的男人送给了竞争对手。在她最绝望的时候,她遇到了瞿若晨。可当她沦陷在瞿若晨的柔情里时,他却说:“当初你为了魏敏皓找我!你既然现在爱的人是我,那就也为我牺牲一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女娲传人:少女封灵师

    女娲传人:少女封灵师

    古有剥皮酷刑,今有剥皮凶心。京华校园内,剥皮女尸的传闻,是空穴来风,还是人心作祟?
  • 那片樱花那片海

    那片樱花那片海

    童芊荨为平反八年冤案,寻找兄长而入欧明法学院,却被欧涵“缠上”作为抗衡欧振国的“工具”。与金丽娜周旋之际与明初越走越近,却又怀疑他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哥哥……而此时,华枫在一次至关重要的辩论赛上,带着所有有关童芊荨的记忆出现……明初?芊荨?两人的爱之名,在法之光下又该如何相恋?
  • 县长升迁记

    县长升迁记

    这是一部具有黑色幽默的官场小说。山梁县长刘忻到澳大利亚旅游被澳洲奶牛吸引,他一拍板花费三千万元引进千头奶牛,来做为县里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和自己升迁的筹码。谁料,村村进奶牛工程的产业化效果很不明显,着急的刘忻县长一方面组织新闻采访团大造舆论、以赢得市委书记赏识的同时,一方面给奶牛戴眼镜、戴奶罩、听音乐,引发出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而来自省城的商人田地看穿刘忻急功近利想谋取政治资本的空子,打着投资办大型养牛场的幌子,投机取巧地套取了山梁县大片的黄金地皮,办起了狩猎场。当山梁县的奶牛产业宣告完全失败,成群结队的大批奶牛们泪涟涟地被送进屠宰场宰杀时,善良的奶农们方才发现,那个引进奶牛的县长早已被提提拔到外县做了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