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40300000002

第2章 裂果

■文/不日远游

父亲死了。报丧的人是青河村的陆伯伯,那时候接近傍晚了,金萍还在田里捆稻子。陆伯伯隔着那道水渠,不断地冲她喊着什么,她没有听清,只听到自己的名字被不断地喊出来,声音很急促,像一遍一遍的回声。金萍扔下稻子,笑眯眯地走向水渠,路上她把手上的泥巴往裤子上擦了擦,满意地看到她离水渠的距离挺远,这说明她捆了不少稻子了。

陆伯伯的声音逐渐变得清晰,那是一个粗哑的、与泥土打了半辈子交道、正在慢慢枯萎的声音。陆伯伯的声音在黄澄澄的稻子上自己迈开了脚步向她走来,比金萍走得快。她的心如同失重一样浮浮沉沉地开始不停地跳跃,她已经听清楚了。但是陆伯伯还在喊:“你爸爸死了,你爸爸死了,摔死了……”她旋即哭了起来。面临死亡的那种哭声,像是她体内的一个赤孩,自己穿衣打扮好,走了出来,回旋而唱。她跑了起来,她肥胖的身躯在狭窄的田垄上姿势扭曲地向前奔跑。金萍日后想起来,那是她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奔跑,她还想起来,那个七月的傍晚密不透风。

父亲死了,父亲在建筑工地上从顶楼摔下来,摔破了脑袋,当场就没了呼吸,医院都没有送。金萍赶到青河村的时候,灵堂已经搭了起来,几个老人在隔壁的屋子里赶制孝服。妹妹金绢在四处做交代,金绢那张脸脏兮兮的,是被不断干透的眼泪弄脏的。金绢看了走进门来的金萍一眼,只一眼,又走去了隔壁屋。金萍在灵床旁的座位上坐下,立即放声哭了起来。狭窄的过道里不断有人进进出出,有人拍了拍她的肩膀,说:“金萍,去擦把脸。”她到镜子前,看到脸上好几道泥巴,两只手上也全是结了块的泥巴。她看了看镜子里自己的眼睛,那里几乎盛满了仇恨一样的东西。葬礼由妹妹金绢一手操办,她坐在灵床旁哭了三天,也没有人来让她做什么事。他们大概也以为,她除了哭,也许做不成什么别的事。人们的叹息声里总有个更细密的声音,他们在说,都七十岁了,还去做建筑工人。她当然听得出来这里面责备的意思。他们责备的当然不是妹妹金绢,他们责备的是金萍。父亲去做建筑工人,当然是为了金萍。

她才意识到父亲已经七十岁了,她也意识到自己已经四十七岁了,她竟然从来没有想过父亲总有一天会先她而去。她本来以为,这条注定破破烂烂的人生道路,总还有父亲会帮她填补一些坑洞。就像他们把怜悯的目光投向她的时候,都在轻声地但仍毫无顾忌地说:“金萍的家算是塌了一半,平时至少她爸爸还能给个三百五百。”

是的,她四十七岁了,生活仍需父亲接济,七十岁的父亲。这些话伤害不了她,人们总是在给尊严加价码,其实不是的,尊严在生活里也能被磨完。她也知道人们都没有恶意,他们担心的倒也是事实,她那个家,是塌了一半了。她只是不知道,父亲已经这么老了。

后来,一直到葬礼过后的好几个月,每当金萍出现在青河村,人们的目光就会绵延不绝地包围上来,那种包含着悲悯与胆怯的目光,沉闷地落在金萍身上。金萍在葬礼那几天喋喋不休的一句话,被青河村的人们反复提及。那几天,金萍执迷不悟地对每一个人说那句话,金萍说:“我爸爸上午还在帮我割稻子。”事实上,后来也不能讲上午了,但人们能谅解她。对于在灵床前不眠不休的金萍来说,天亮天黑确实不是太能分得清楚的事情。金萍知道人们提及她这句话时的语气里一定盛满了怜悯,金萍觉得没关系。她已经皮糙肉厚,这些目光接得住,她已经面对了一辈子。

稻子她割了三天也没有割完,只好又叫父亲。父亲和她一起割了一个上午,割完了剩下的稻子。7月火红的太阳底下,她与父亲一起慢慢地在田里挺起腰。父亲说:“金萍,爸爸下午要去上班,稻子得你自己捆了。捆得慢点没关系,你今天只要捆完半边田,从水渠那边一直到这头。”陆伯伯出现在水渠那头的时候,金萍的一天正要结束,她几乎是为完成了父亲的指标而满怀喜悦的。金萍记得父亲在跟她说“金萍,你捆得慢点没有关系”那些话时忧愁的眼神。近几年来,父亲望着金萍的眼神总是充满了忧愁。金萍知道父亲在担忧自己的老去,担忧没有了自己以后,他的小女儿怎么办,金萍怎么办。但金萍不知道,父亲已经这么老了。

金萍想,以后不会再有人跟她说“慢点没关系”。人们对于金萍的缓慢与愚笨总是充满诧异,清河村的人们对于金萍肥胖的身躯在清河村定期出现已经习以为常。但他们依然每次都对路过家门前的金萍进行善意的劝解:“金萍,去找个事情做做,哪怕做做临时工也好啊。”这样的话他们慢慢地说成了玩笑的意味,里面几乎还包含着疑惑不解。人们不愿意理解,怎么会有人这么笨,怎么这么不会打理家,怎么这么管不住自己的丈夫。

金萍不知道人们会不会还想不通,怎么会有人这么胖。父亲下葬那天,天刚擦亮,亲族里的人在排着队磕头,遗体都要抬上殡仪车的时候,才发现怎么也找不到金萍的丈夫林坤。人们后来是在里屋的宴桌边找到他的。林坤趴在桌子上睡得死气沉沉,旁边散乱地放着酒瓶。人群里几乎没有人发怒,人们只是变得更加唉声叹气,几个男人推搡着把他弄醒了。金萍听到有人说:“林坤,这是你岳父啊。”金萍觉得这句话像子弹那样“突突”地跳在她的太阳穴上,她想上去打林坤一个耳光,手抬起来,却又转身走了出去。葬礼后的第二天,妹妹金绢叫住了金萍,金萍跟着她走进屋,才看到屋里已经有不少人,都是族里的长辈,还有路路。金绢开了口:“金萍,那边赔了五万块钱,三万给你,但钱放在我这里,路路结婚的时候再拿去,你不要忘记路路已经十九岁了。林坤有了钱就去赌,你也管不住林坤。”金绢说这几句话的时候几乎没有停顿,干净利落一如她平常做事雷厉风行的样子。立即有好几个人说话了,倒是仿佛怕金萍不同意一样。金萍几乎是惊恐地发现,他们一致的赞同声仿佛是在庆祝一桩喜事。他们说:“这样好,这样好。金萍,路路不小了,总归要结婚的,你们家现在这个样子怎么行?金萍,要替路路想想。”金萍转过身看了路路一眼,像是第一次发现路路长得这么小。路路从小到大一直都是一副瘦瘦弱弱的样子,从他们领她回家到现在已经12年了,路路的个子竟然没长高多少。金萍看到路路两只手交叉握着,始终低着头。金萍回过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挂上一丝笑容,她说:“好,那就这样吧。”

金绢看了眼金萍,又看了眼路路,大概还想说点什么,却再也没有开口。金萍注视着妹妹,她知道青河村的人大概也不拿她们当姐妹看,金萍对他们家来说,就像是亲戚里的一个累赘。人们知道她们管同一个人叫爸爸,却几乎不记得,她是她的姐姐。因为金绢长得漂亮。金绢个子瘦长,随父亲,连眉目都酷似父亲,只是舒张成一个女人模样。父亲英俊,金绢漂亮,人们看一眼金绢就能知道她是父亲的女儿。而金萍与父亲毫无相似性。金萍又矮又胖,和母亲一模一样。又矮又胖,如同病态。她们两个人,都是完美遗传。于是命运千差万别。

其实童年、少年时期她们都是顺顺当当地过来的,金萍几乎没觉得她与金绢有什么不同。她们干一样的农活,晚上睡一张床,也总是能同时得到新衣服。直到后来上初一的时候,金萍无论如何也学不会学校里的那些东西,金萍留了一级,又留了一级。后来,小她两岁的金绢就和她坐在了一个教室里。金绢升到初二的时候,父亲最终让金萍辍了学。金萍没觉得有什么,那时候身边读不完小学的也大有人在。

只是到后来,身边玩到大的朋友也都陆陆续续去工厂打工的时候,她才发现,工厂里需要的技术,她也学不会。即使是最简单的活,人家也嫌她动作慢,做不了多久她就会被辞退。金萍一直留在家里和父亲一起干农活,农田里也不乏技术活,父亲就手把手地教她,有时候金萍仍然学不会,父亲也并不着急。那时候的父亲四十出头,虽然瘦弱,却有无穷的力气,金萍不过是做了零头的部分。金绢读完初中也没有再往上读,和大多数女孩子一样,去了服装厂。金绢结婚那年二十四岁,金绢留在家里,女婿是入赘的。侄女琛琛出生以后,金萍在家里就显得越发拥挤了。金萍是在两年后出嫁的。金萍记得那天所有人都很高兴,父亲穿着一身中山装,一整天都喜气洋洋的。虽说她要嫁的那个人林坤,从十七岁起就已经是个孤儿。可是毕竟,毕竟啊,是不是?所有人都觉得这个结果已经足够令人满意。金萍记得那天婚宴上醉醺醺的父亲,拉着陆伯伯的手喃喃地讲:“我的任务算是完成了,老陆,算是完成了。”林坤家的祖屋早已破烂不堪。林坤没有钱,盖房子的钱是父亲出的,盖的是平房。厢房、厨房、卧室、卫生间都有,那时候也算是不错了。当然所有人都觉得,接下来就是他们自己再往下建造了。

那天,就连金萍听着父亲那句话,也以为父亲为她熬的那些苦可以结束了。他们也都用过力气的,在俗世里把生活过好,怎么他们就不可以呢?他们也都用过力气的,只是两只裂果放在一起,终没抵得过祝福。金萍依然只能干田里的活,偶尔去工厂里做临时工,遭尽白眼,她无法再去了。林坤也是连小学都没读完,只能四处打打散工。这样倒也不是过不下去,直到林坤迷上了赌博。他没钱,无法赌大,但依然可以输得家徒四壁。到后来再迷上酒,他几乎连到建筑工地上打散工也不愿意去了。他们一直没有生育,后来知道是林坤没有生育能力。父亲一定要他们领养个小孩,大概以为有些家庭气氛林坤就能收心。金萍觉得,父亲终其一生,都想努力使金萍这儿,能保全一个家的样子。路路领来的时候已经七岁了,比琛琛小两岁。

父亲总是不停地把路路往青河村带,让她与琛琛玩在一起,自然吃住也能更好。后来,金萍说:“爸,你别老来带路路了。路路在那儿再久,也是要回来的。”从那以后,父亲虽然仍常买各种东西来看路路,但很少再让路路坐上他那辆自行车往青河村去了。

林坤倒是从来不打人,哪怕醉得一塌糊涂,他也只是回来往床上一躺,不省人事一样地睡到第二天中午,然后再出门继续买酒喝。林坤是喜欢路路的,金萍知道。有的时候,比方说他在建筑工地上打散工发了工资,或者卖掉一些庄稼收成的时候,他也会带路路去买新衣服,去逛逛超市什么的。路路生日的时候,他倒也少不了买个廉价的蛋糕回来。但这种时候毕竟是太少了,路路总不能靠他稀有的喜悦过活,所以路路的衣服也就那么几件,要不是路路长个子不快,会显得更寒酸。

金萍有时候觉得对不起路路,她觉得路路平白无故地到他们这儿来,接受了一份低三下四的生活。最要命的,是路路从来也不说什么,好像她理所应当就该过这种生活。她从来不问,比方说别人的爸爸妈妈都开起汽车来了,而她的爸爸妈妈就连辆摩托车也买不起;比方说好多人家都往城市里搬,即使不搬的,房子也越建越漂亮了,而他们家一直到她读初中都还是平房。路路几乎是心平气和地迎接了命运。金萍觉得,其实这跟她跟林坤都挺像的,其实他们也从来不问为什么。“见鬼”,金萍有时候想,路路又不是他们亲生的。

金萍家的两层楼房是近两年才盖起来的,一半的钱是父亲和金绢出的。毕竟他们那个平房,十几年过下来,已经越来越不像样,村里在住平房的就剩他们这一家了。楼房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往上盖了一层,仍然是一间厢房。也就是说,面积是大多数人家的一半,但比起原来几近破烂的平房,已经不知道好了多少。楼房刚盖好那阵子,就像刚结婚那时候一样,生活又簇新得像是可以重新开始一样。可是重新开始又能怎么样呢?他们仍然是两只裂果。林坤戒不了赌,仍时常烂醉。他是从小就没过过体面的生活,大概也因此才总也提不起兴趣去努力做些什么。

金萍有时候会哭,金萍哭的时候林坤就往床上一躺,自顾自睡得不省人事。林坤窝囊了一辈子,也不会逞强发火,至多冷言冷语地甩下一句“不是还没饿死吗”,就又出门去寻醉。其实金萍知道,如果没有父亲,他们就算不会被饿死,也无法想象生活会怎么过下去。房间里的空调是父亲去年买好,请人给装上的。那张新的大理石饭桌,是过年的时候父亲买来的,家家户户早在七八年前就用上这种桌子了。金萍家几乎样样都落后别人这么多年。

父亲每次来总是往桌上放三五百块钱,金萍知道那是父亲打短工挣的钱,要不是因为自己,父亲早已不用再出去挣钱了。金绢不知反对过多少次父亲再去建筑工地打散工,金萍知道金绢必定也会说“金萍那儿我会去帮忙”。但是父亲不同意。父亲对金绢的爱,大概就是不能让她过分地负担金萍。青河村大多数人家已经在镇上买房了,金绢家还没有,父亲大概也是内疚的,对于金绢他已经帮不上什么忙。金萍知道她不该再拿这些钱,可是很多时候,她几乎就靠着这点钱,以及父亲一年一年一寸一寸亲手增添起来这些家具。

她是他从未省心的女儿,他烧完了自己的一辈子,仍未能保全她的一辈子。金萍在家里挂好父亲的遗像后,又跑去田里捆稻子。稻子还没有捆完,往后会怎么样,林坤还能不能喊“又不会饿死”,她不知道,只能往下走。她走到沟渠那儿已经看到另一头有个人影在捆稻子,她以为是林坤,走近了才看清,原来不是,是路路。

同类推荐
  • 宋词(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宋词(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必须适应现代竞争激烈和交际广泛的社会生活,在心理、性格、思维、修养等内在素质铸造方面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在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才能方面也必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
  • 战争与和平(三)

    战争与和平(三)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著。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写尽了各种人情世态。书中共有五百五十九个人物,上至皇帝、王公、外交官、将领、贵族;下至地主、商人、农民、士兵,如此众多的人物,在最善于表现人物心理与性格特征的艺术大师的笔下,被赋予了一种崭新的视觉和色彩,男女主人公们以自己精神生活的全部复杂性和独特性出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具有史诗的气魄,画面广阔,人物众多。书中既有俄国和西欧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又有故事情节的虚构;既写了金戈铁马、刀光血影的战斗,又写了安逸宁静的日常生活;既有慷慨激昂的议人论世,又有细腻婉约的抒情述怀。
  •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5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5

    不同的意外伤害有不同的急救方法。(1)鼻出血急救要点:用口呼吸;不要咳嗽或打喷嚏;坐直,头略向前倾,冷敷额部;用手指捏紧鼻梁柔软处约10分钟。(2)触电急救要点:将触电者移到通风较好的地方,解开其衣扣、裤带,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如触电者心跳、呼吸停止,要对其坚持长时间的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有条件时用凡士林纱布或盐水纱布包扎触电部位,然后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 少年壮志不言愁(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少年壮志不言愁(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军事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军事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含义的异同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热门推荐
  • 胭脂泪

    胭脂泪

    她是冥界公主“他是人!!你是冥界公主!!你可以长生不老,但是他不能”“那就他转生一世我就找他一世。你休想阻拦我”他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我不管你是谁,冥界公主也罢。一个普通的小女孩也好,我喜欢的是你的人,不是你的身份”我等你来找我”梦里笑醒来却是悲,无言以对,痴情却换来一生负累。
  • 幻杀生

    幻杀生

    你不得不承认,我是个杀手,曾把荷花拿在手上。
  • 凤雨有路

    凤雨有路

    凤雨,这个曾经美丽的小山村,因为人们肆无忌惮地放牧、开荒,生态遭到毁灭性破坏,随之而来的连年旱灾严峻考验着人们生存的意志。作者在深情书写逆境中少年奋发、母爱伟大、友情无价等真善美的同时,又以忧虑的目光关注着西部逐渐恶化的生态对人类生存带来的威胁。
  • 血祭上海滩

    血祭上海滩

    秦天,一名倒霉穿越者,穿越前,他是一名乞丐,穿越后,还依旧还是一名乞丐,他没有王霸之气,没有特异功能,没有绝世武功,他只是一个卑鄙,猥琐,好色,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小人物,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小人物,在穿越到20年代这个风起云涌的上海滩后,竟然从一个乞丐慢慢的成长为上海滩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枭雄,他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权力的巅峰呢?面对同样的20年代,却有着不同的历史轨迹,穿越后产生的蝴蝶效应的背后,究竟又隐藏着一个怎样的惊天秘密?所有的谜底尽在《血祭上海滩》之中,财富、权势、美女、地位,兄弟恩怨,一样都不会少,这是一段属于小人物的奋斗史……
  • 我认识的杜润生

    我认识的杜润生

    本书收录了资深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先生的同事与学生对杜老工作生活往事回忆的文章,真实再现了杜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与方式方法,对后人是一种激励与启发。书内还有媒体采访杜老的稿件,使读者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为“三农”奉献一生的杜润生。
  • 中华历史全书(下)

    中华历史全书(下)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每个中国人无不以此为自豪。
  • 斗战神帝

    斗战神帝

    数千年前,在斗气大陆上有两帝!炎帝,萧炎!魂帝,魂天帝!沧海变,时光荏,光阴变迁,历史轮转!如今的魂帝再度复苏,势如东日,飞扬跋扈!一场人间浩劫即将重诞,大陆上传奇即将上演!
  • 农女小萌妃

    农女小萌妃

    只因顾府的墨王爷喜欢吃蘑菇,小红萝就屁颠屁颠挎着小篮子去丛林里采。然后又欢欢喜喜拿到王府门口去卖。无意中结识了自称是王爷侍卫的顾墨,见面就掐的两个人竟然互相产生好感,最后才发现他就是王爷,可是为了自己喜欢的王爷竟然赔上了自己的小命,唉!
  • 罪恶轴

    罪恶轴

    如果不是只有一个我呢?如果这世界一开始就是虚假的呢?那我便只能斩破这一切,走上属于我的巅峰了
  • 斩神狂妄

    斩神狂妄

    小城少年得神奇玉坠,从此如鱼得水,天才的一发不可收拾。你想杀我?那我便斩了你。纵是神灵,又有何惧?就问一句,还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