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36900000018

第18章 参考答案(1)

议论文单元

《季氏将伐颛臾》

一、单项选择题:1.A2.D3.C4.C5.A6.C7.B8.B

二、多项选择题:1.ACD2.AE3.AB4.ADE5.BC

三、词语解释题:1.事:战事。2.是:这,指代颛臾。社稷:国家。3.修:完善,讲究。来:招来,归顺。4.陈:施展,贡献。列:职位。5.颠:跌倒,仆倒。相:辅佐的人。6.分崩离析:四分五裂。谋:策划。干戈:代指战争。

无乃:岂不,恐怕。过:责备。

四、简析题:

1.(1)孔子反对攻打颛臾。

(2)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B.在邦域之中;C.是社稷之臣。

A是历史事实论据,B和C是现实事实论据。

(3)反问、呼告。

(4)反驳论点。

2.(1)第一层:从“孔子曰不能者止”;第二层:从“危而不持彼相矣”;其余为第三层。

(2)冉有、季路二人推卸责任。

(3)类比法。

(4)理论论据。

(5)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颛臾比作龟玉,批评季氏将对颛臾发动不义战争;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失职的虎兕、龟玉的看管人,季氏行凶、颛臾被伐,冉有和季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1)激化鲁国内部的矛盾斗争。

(2)驳论中有立论。

(3)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季孙之忧。祸起萧墙。

《赵威后问齐使》

一、单项选择题:1.B2.B3.C4.B5.A6.A7.A

二、多项选择题:1.ABDE2.BC3.BDE

三、词语解释题:1.使使:派遣使者。发:启封。2.第一个为“使命”,第二个为“出使”。3.索:谋求。4.食:给食物吃。5.无用:没有良好作用。6.王:统治。子:视万民为子女。7.苟:如果。本:树根,引申为根本,根源。末:树梢,引申为细枝末节。8.率:表率。朝:上朝。9.振:同“赈”,救济。

10.息:生息,繁殖。11.彻:通“撤”,除去。12.臣:作动词,称臣。13.孤:年少无父。独:年老无子。14.岁:年成。恙:疾病,忧患(无恙:好)。15.说:通“悦”,高兴。

四、简析题:

1.(1)岁、民、君三者的关系。

(2)以民为本。

2.(1)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

(2)归纳法。

(3)以问话为主,连续发问,一问到底。

(4)现实事实。

《寡人之于国也》

一、单项选择题:1.C2.C3.B4.C5.C6.A7.B8.D9.A

二、多项选择题:1.BCD2.ADE3.BC4.BE

三、词语解释题:1.凶:灾荒。2.加:更。3.好:喜欢、爱好。以:用。鼓:敲鼓。4.违:违背。胜:尽。5.谨:谨慎从事、认真办好。申:重复、一再。悌:敬爱兄长。6.曳:拖着。兵:兵器。走:逃跑。7.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者办丧事。8.颁白:须发花白。负:背上驮东西。戴:头上顶东西。9.检:制止、约束。饿莩:饿死的人。发:开仓。10.直:只、仅仅。11.王:以仁政治天下。12.罪:归罪。斯:这样。

四、简析题:

1.(1)类比法。

(2)对比。

(3)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严重。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喻体: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被喻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说明把治国不见成效的原因归罪于年成不好是错误的。

2.(1)尊重客观规律,发展农业生产。

(2)连锁推理。

(3)排比。

3.(1)使“民加多”(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2)以民为本。

(3)归纳法。

(4)排比。

《秋水》

一、单项选择题:1.B2.C3.A4.D5.B6.B7.D8.A

二、多项选择题:1.ABCE2.AD3.BC4.ABC5.AC6.BE

三、词语解释题:1.旋:改变。望洋:仰视的样子。2.殆:危险。长:长久,永远。大方之家:明白大道理的人。3.少:小看。闻:学识,学问。4.已:结束,停止。虚:虚空。5.以:与。拘:拘束,局限。虚:同“墟”,居住的地方。6.笃:拘限。时:时令。7.多:夸耀。比:并列。形:身形。8.曲士:乡曲之士,指见识浅陋的人。9.丑:鄙陋。10.时:按季节。灌:注入。11.东:向东。东面:脸朝东。12.莫己若:没有人比得上自己。我之谓:是说我。13.人处一焉:人只是万物中的一类。卒:尽。人处一焉:个人只是天下人中的一个。

四、简析题:

1.(1)黄河秋水暴涨,北海无边无际。对比。

(2)一是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陪衬河伯与北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二是形象地渲染了文章的主旨,即:客观世界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3)因为他看到了大海的无边无际,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

(4)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大方之家。

2.(1)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空间的限制。

(2)人的认识要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3)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抽象的道理。排比,使句式严整而有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4)类比法。

(5)井底之蛙。

3.(1)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客观世界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2)由大到小,层层剥笋,层层推进。

(3)类比法。

(4)比喻,层递,反问,排比。

《谏逐客书》

一、单项选择题:1.D2.A3.B4.B5.B6.D7.D8.A9.B

二、多项选择题:1.ABDE2.BC3.BCD4.ABCD

三、词语解释题:1.客:客卿。窃:私下,自谦之词。过:错误。2.遂:于是。散:解散,瓦解。从:通“纵”,合纵。3.以:用来,凭借。制:制服,统治。4.施:延续。5.向:当初。却:拒绝。内:通“纳”,接纳。6.服:佩带。7.以:因此。殷盛:丰足。乐用:乐于为国效力。8.获:俘获,战胜。师:军队。举:攻取。治强:安定强大。9.膏腴:肥沃。西面:面向西。事:侍奉。10.佳冶:美好艳丽。窈窕:体态苗条。11.让:排斥,辞让。择:挑拣,排斥。就:成,成就。却:拒绝。明:使昭着。12.黔首:老百姓。资:资助,帮助。13.藉:借。赍:给予,赠送。

四、简析题:

1.(1)以“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为界,分为两层。对比。

(2)纳客有利,逐客却是损害自己而帮助敌人。

(3)比喻、排比、对偶。

(4)“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5)对比。

2.(1)“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归纳法。

(2)穆公用贤士,孝公用商鞅,惠王用张仪,昭王用范雎。

(3)历史事实论据。

(4)用这些事实,正面论述并强调纳客之利,实际上就反证了逐客之害,也就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5)排比、对偶。

《答李翊书》

一、单项选择题:1.C2.D3.D4.B5.C6.A7.A

二、多项选择题:1.AB2.BD

三、词语解释题:1.焉:哪里。且:还是。2.期:期望。几:近。3.非:非难,认为不对。笑:取笑,耻笑。4.乎:通“于”。希:少。5.遗:遗失。俨乎:严肃的样子。茫乎:茫茫然。6.誉:称赞。说:说法,说过的东西。7.垂:流传。法:效法,学习。8.亟:多次。劝:勉励。9.俟:等待。膏:油。10.遂:成长,这里形容果实累累。晔:光辉灿烂,这里形容光盛。11.杂:不纯。迎:迎上去,主动查找的意思。距:同“拒”。肆:放纵,放手写去。12.气:指文章的气势,气魄。言:指文章的语言。13.肖:像。器:器具。14.遗:弃。诚:的确。

四、简析题:

1.(1)第一层次到“乃徐有得也。”第二层次到“然后浩乎其沛然矣”。第三层次到“然后肆焉。”递进关系。

(2)古书之“伪”者与“正而不至”者,“人之说者”,“杂”者。

(3)为文立言要“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

2.(1)加强品德修养是为文立言的根本。

(2)“根”和“膏”是喻指作家的品德修养,“实”和“光”是喻指为文立言。类比法。

(3)对偶。

3.(1)“气”指作家的品德修养,文章的气势,气魄;“言”指文章的语言。

(2)类比法。

(3)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单项选择题:1.B2.C3.C4.D5.B

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AD3.BC4.BCDE5.ABCD

三、词语解释题:1.原:推本求原。2.与:给。其:加重语气,无实义。乃:你的。3.牢:祭祀用的牲畜。告:祷告。4.方:当时。组:丝带,这里指绳索。函:木匣,这里意为用木匣装着。5.仇雠:仇敌。仓皇:匆促,慌张。6.举:全,所有的。莫:没有人。7.及:等到。纳:放回。8.抑:或,还。本:推究本原。自:由于。9.忧劳:忧患勤劳。逸豫:逍遥游乐。

四、简析题:

1.(1)《尚书》。理论论据。

(2)对比。

(3)“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满与谦、损与益、忧劳与逸豫、兴国与亡身、盛与衰。

2.(1)得天下难,失天下易。(或:国家的兴盛,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

(2)对比。壮和衰。历史事实论据。

《答司马谏议书》

一、单项选择题:1.C2.A3.D4.D5.D6.A7.D8.A9.B10.A11.D

二、多项选择题:1.BD2.ABCE3.BC

三、词语解释题:1.窃:我私下(谦词)。每:往往,常常。术:方法,这里指政治主张。异:不同。2.重念:又考虑。视遇:看待。反复:指书信往来。卤莽:简慢草率。3.辟:驳斥,抨击。难:责难。壬人:善于巧言献媚的人。4.胥:相与。非特:不仅。特:仅,只。5.冀:希望。6.强聒:强作解释,勉强唠叨。7.举:施行,推行。8.恤:忧虑,顾念。9.度:估计,考虑。是:认定做得对。10.膏:油。泽:雨露。膏泽:动词,施恩泽。11.事事:做事。

四、简析题:

1.(1)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实行新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谤”。

(2)名实相符。

(3)论点。

(4)驳斥司马光对变法的种种指责。

2.(1)驳斥司马光认为变法招致天下怨谤的观点。

(2)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从开头至“众何为而不汹汹然”,指出变法招致怨谤的原因。第二层次为余下部分,表明自己坚持变法、决不动摇的决心。

(3)士大夫阶层不顾国家利益,人们因循守旧。

(4)实现变法遇到阻力是正常的,但只要符合国情与理法,就决不改悔。表明作者坚持变法到底的决心。

《论毅力》

一、单项选择题:1.B2.B3.B4.A5.D

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E3.ABD4.ABD

三、词语解释题:1.要:概括地推究。何以:为什么。2.常间:互相穿插。迭乘:交替呈现。3.殆:大概是。4.数:天数,含有规律的意思。5.莽然:广大众多的样子。6.要之:总之。7.骤:很快地。猝:突然。8.盘根错节:比喻事情烦难复杂。应刃而解:比喻关键问题解决,其他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9.艳羡:非常羡慕。10.蹇:引申为艰难、困厄。遭逢:遭遇。11.庸讵:怎么。12.判:分开,区别。13.参伍:交相错杂。14.篑:盛土的竹筐,这里指一筐土。15.平:填平。

16.弃井:废井。

四、简析题:

1.(1)类比法。理论论据。

(2)3个。只有至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3)对比关系。功亏一篑。

2.(1)5种。意在突出志力至强之人。只有毅力至强之人,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2)没有毅力不行,毅力不强也不行;只有至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3)正反对比。

(4)层递。

3.(1)只有毅力至强之人,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2)比较法。

(3)层递。比喻。排比。

(4)对比。只有毅力至强之人,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今”》

一、单项选择题:1.B2.A3.C4.C5.C6.B7.A8.C9.B10.D

二、多项选择题:1.BCD2.ABDE3.ABDE4.BE5.BD6.AE

三、词语解释题:1.宇宙大化:即大自然,客观世界。2.驰:使劲赶马,指快跑。掣:拽,拉。

四、简析题:

1.(1)第一段:“今”最可宝贵。理论论据。

第二段:“今”最易丧失。客观事实论据。

(2)一种是厌“今”而怀恋“过去”或梦想“将来”;一种是乐“今”而不图进取。

2.(1)类比法。

(2)历史事实论据。

(3)世界有“一贯相连的永远性”。论证了世界有“一贯相连的永远性”,也就是论证

了过去现在未来有“一贯相连的永远性”,说明“现在”的重要,这也就是论证

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4)议论中用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以史实为论据,增强了说服力。

(5)世界有一贯相连的永远性。

《灯下漫笔》

一、单项选择题:1.B2.B3.B4.D5.D6.D7.D

二、多项选择题:1.ABD2.ADE3.BCD4.ACD

三、词语解释题:1.格:标准。2.悦:高兴。诚:诚心诚意。服:服从(佩服)。3.下于:比不上。数:多次,屡次。鲜:新鲜,新奇。4.厘定:整理规定。5.胪:表示。6.国粹:国宝,国家的精华。固:本来。7.自诩:自我夸耀。8.贽敬:进见的礼物。9.兵燹:战火。10.处士:有德才而不当官的人。横议:纵横议论。11.差等:差别等级。12.蛊惑:迷惑,毒害。昧:隐蔽,欺瞒。却:失掉,丢掉。13.悉:全、都。14.索然:寂寞无味的样子。

四、简析题:

1.(1)“奴化”心态。

(2)以“暴力”为手段的封建专制统治。

(3)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人民“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4)用鲁迅的话来说,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5)类比法、对比法。

(6)“心悦诚服”“太平盛世”。这些反语,表达出与字面相反的意思和感情,具有幽默和讽刺的力量。

2.(1)①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②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2)人民“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3)人民“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与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更迭循环。

(4)造反、起义的农民。

(5)暗示手法。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往往被封建统治阶级利用为改朝换代的工具,它的根本弱点在于缺乏先进思想的领导,因而不可能真正改变人民大众的奴隶地位。

(6)讽刺了“爱排场的学者们”“先儒”“圣天子”。

3.(1)这段话分两个层次,在“八文的孩子”处分开。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2)前一个层次用对比法,后一个层次用类比法。

(3)对比。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对立尖锐。

(4)排比、比喻、对偶。

(5)激发人民起来推翻“吃人”的社会制度,“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4.(1)“厨房”指旧中国,“筵宴”指中国固有文明,“人肉的筵宴”指中国固有文明的吃人本质。

(2)“人吃人”。

(3)类比法。

(4)比喻、排比。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一、单项选择题:1.B2.A3.B4.A5.B6.C

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ACE

三、简析题:

1.(1)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

(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3)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4)筛除法。

(5)设问,引起注意、启人思考。排比,使文章有气势。

(6)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

(7)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和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1)“前一次飞跃”:由物质到精神,由存在到思想,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这一次飞跃”:由精神到物质,由思想到存在,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

(2)实践。

(3)演绎法。

《选择与安排》

一、单项选择题:1.C2.A3.B4.D5.D6.A7.D8.C9.A10.D11.B

12.A13.B14.A

二、多项选择题:1.CD2.BDE3.BDE4.BC

三、词语解释题:1.运思:运用心思。2.枢纽:事物的重要关键或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3.将:统率,带领。4.按:按照,遵循。就:到。5.条:条理。紊:混乱。6.乌合:像乌鸦一样聚集。7.兴:兴趣(兴致)。酣:浓。采:神色,情绪。8.浮光:水面上的波光。掠影:掠过水面的影子。和:连带。9.致:取得,求得。10.望风:指远远看到对方的气势。披靡:溃散。11.辟:开间,阐发。烘染:烘托渲染。致:意态,情趣。12.攻坚:比喻努力解决某件事中最困难的问题。13.适:恰好。可:合宜。14.悭吝:吝啬。15.玩索:玩味,求索。16.抑扬:高低起伏。顿挫:停顿转折。致:情趣。17.形:对比,比较,对照。18.附丽:依附。19.就:趋向。序:次序。自:自然。整一:整齐划一。20.所:处所。拱:环绕。21.置:放,摆。22.诲人:教导。规矩:规则,法则。

四、简析题:

1.(1)变迁了形式,就变迁了内容。

(2)“袅袅兮秋风”一句出自屈原的《九歌·湘夫人》。“菡萏”一句出自李璟的《摊破浣溪沙》。

(3)秋愁。

(4)借景抒情。

(5)秋景。

2.(1)写文章选择材料要抓住主旨,切中要害。

(2)类比法。正反对比。

(3)杜甫《前出塞》诗。理论论据(名人名言)。比喻关系。

3.(1)写文章要精心安排材料。

(2)类比法,对比法。

(3)按部就班--按照一定条理,遵循一定程序。

有条不紊--有条理,不混乱。

乌合之众--像乌鸦聚合在一起一样的一群无组织无纪律的人。

4.(1)“既冷僻而又不忘情”。

(2)归纳法。

(3)刻画人物形象要精选典型细节。

5.(1)写文章要围绕主旨安排材料,做到轻重分明。

(2)类比法。

(3)“北辰”喻指文章主旨;“众星”喻指围绕主旨展开的其他材料。

6.(1)理。指写文章的一般原理。法。指写文章的具体方法。

(2)类比关系。

同类推荐
  • 情感的独白(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情感的独白(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读书随处净土”。因读书,便能从世俗的喧嚣中寻处绿荫,而书总也不因了你的冷遇弃你而去,它只会在原处静静地等你回来,然后将你的心浮气躁变为气定神闲。“书不厌百回读”,有的书让你心动,有的让你牵情,有的摄魂,有的惊涛骇浪、奔腾呼啸,有的风平浪静、天海一色,有的清澈舒缓、波澜不惊……这一部散文集,给你的是感动,让你在感动之后对生活满怀感恩。
  • 决定学习成绩的三大习惯

    决定学习成绩的三大习惯

    《决定学习成绩的三大习惯》作者与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众多专家对北京大学本科生200个样本、清华大学本科生280个样本,进行了连续6年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学习能力的强弱、学习品格的优劣、学习生活质量的高低以及学习自觉不自觉、是不是让家长和教师费力操心等,都可以追溯到学生是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上来。《决定学习成绩的三大习惯》精心选择了其中三个决定他们学习成绩最为关键、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习惯——将课本读活,悟透每堂课内容,用心做题, 进行详细分解与阐述,旨在从根本上为青少年打开一条自我发现之路。
  • 校园阅读类活动指导手册

    校园阅读类活动指导手册

    根据党和政府有关政策和部门的要求以及国内外最新校园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特别编撰了《五彩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丛书,不仅包括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管理、策划方案等指导性内容,还包括阅读、科普、歌咏、器乐、绘画、书法、美化、舞蹈、文学、口才、曲艺、戏剧、表演、游艺、游戏、智力、收藏、棋艺、牌技、旅游、健身等具体活动项目,还包括节庆、会展、行为、环保、场馆等不同情景的活动开展形式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娱乐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 劳动关系管理

    劳动关系管理

    本教材分别就劳动关系和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合同管理、集体合同管理、社会保险管理、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劳动争议管理、员工沟通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其他相关制度、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等进行了阐述。
  • 影视专业高考完全攻略

    影视专业高考完全攻略

    具体来说,艺术文化类专业包括编导、戏文、文管三大类,具体又分为广播电视编导、影视学、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编剧、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的考试内容一般包括文艺基础知识、面试、影视评论,此外编导类专业还包括影视基础知识、电视纪录片评论等内容,戏文类专业还包括叙事散文写作、戏剧故事写作等内容,文管类专业还包括文化热点分析、文化产业常识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废女成皇:倾世颜小姐

    废女成皇:倾世颜小姐

    他是万年神帝她是万年神女一个妖孽邪魅喜怒无常一个浅笑倾城残忍冷清他们之间会怎样的火花呢?
  • 武仙之界

    武仙之界

    一个封存着前世记忆,承载着今世灵魂的少年。原本过着平静安详的生活,却是因为一次偶然之间一抹前世的记忆浮现,从此踏上了一条虚无缥缈的修仙之路。然而天地之间是否有仙,却是无人可知。
  • 帝国之超强系统

    帝国之超强系统

    在一个太阳还在渐渐升起的早上,有一名宅男在去网吧的路上发现一个宝石,玩着玩着,出现了一束光芒,宅男......
  • 情忆·名人·美文

    情忆·名人·美文

    蔡先生回国后住在上海的时候,似乎曾经跟了吴先生到他的府上去过。但是除上一所一楼一底的房子之外,什么也不记得。也许这一楼一底的房子还记忆的错误,实在不曾去拜访过也说不定。但是那时候一个印象是相当清楚的。也可以说是蔡先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大约是在张园举行的许多群众大会之一吧,蔡先生的演讲是在那里第一次听到。《情忆·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和经典著作。
  • 全世界借我一秒遗忘你

    全世界借我一秒遗忘你

    【风尚阁】告诉你,阅读是一件美丽的事情:http://www.hongxiu.com/fengshang初遇的时候,一个是沉默内敛却心事纯白的懵懂女生,一个是大方开朗,敢爱敢言的陌上少年,季苏和罗宋,遇见,爱上,一切简单的就像是喝水吃饭那么的自然只是谁知日后,竟然会成为彼此的梦魇,日日纠缠,直到两个人的力气,都这么消失殆尽再见的时候,一个是风华正茂的新锐设计师,一个是默默无闻的报社记者,一个身边有了一个精明能干的助理,一个身边有了倾心相陪的骑士直到最后,季苏才终于相信,罗宋已经变成了她爱过的人,所以即使是拥抱,都只能是以最疏离的方式!如果可以,全世界借我一秒,让我遗忘你,从此你的生活,再怎么的活色生香,也与我无关——【季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乔的窝,【26333692】,敲门砖是文里任一文名,没啥特殊情况,乔一般都会在的,欢迎大家来这里找乔啦,么么,爱大家!么,乔的新坑:《唯爱不欢》http://novel.hongxiu.com/a/256064/青春校园坑:《寂静欢喜,不来不去》http://novel.hongxiu.com/a/295544/一个关于爱与被爱的故事,如果多年后,他若未娶,她若未嫁,那么他们能否在一起?还是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场唯爱不欢的华美骗局!!
  • 束缚

    束缚

    孟之荣:在我身边,乖乖的。丁若:我、我有喜欢的人……孟之荣:乖,自己解决好。丁若:……原来在我生命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拥有你。
  • 楚霸王项羽传

    楚霸王项羽传

    当项羽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时候,他不但立即成为这一出戏的主角,而且还是一个光芒四射的主角。他用自己的真情实意来表演着他自己,他是那样的投入,为了演好他自己,他舍弃了他的家族,他的权力,他的财富,以至于他的帝国。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在他以前找不到这么真诚地表现自己的人物,在他以后,也一直没有出现这样的人。
  • 天意不绝炎汉

    天意不绝炎汉

    四方蛮夷年年寇边,国中贼寇时时作乱,朝外诸侯拥兵自重,朝内大臣尸位素餐,天下士子清议空谈!这是刘辨总结的大汉五毒,中毒容易清毒难,且看刘辨如何在老天的帮助下,清除五毒,延续炎汉国祚!
  • 当千金遇上恶少

    当千金遇上恶少

    三个千金变成三大‘‘美男’’进校园,与三大恶少上演着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亲们,这是我第一次写小说哦,写得不好请多多包含,thanks亲们,么么哒!
  • 智商乐园(智商总动员)

    智商乐园(智商总动员)

    智商总动员系列丛书让你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益智,在益智中快乐,永远是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追求。本系列丛书是一片快乐的阅读天地,童趣但不幼稚,启智却不教条,它能让你开心一刻,思考一回。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益智,在益智中快乐,永远是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追求。翻开《智商总动员》——轻轻松松让你踏上寓学于乐的智慧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