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36900000013

第13章 诗词曲赋单元(5)

A.对比鲜明B.善用比兴

C.多用鼎足对D.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二、多项选择题

1.属于“元曲四大家”的作家有()。

A.关汉卿B.白朴C.马致远D.郑光祖E.王实甫

2.本曲表达的情感是()。

A.因秋怀人B.因秋伤逝C.倦于漂泊D.游子思乡E.向往春天

3.《天净沙·秋思》中写景的句子有()。

A.枯藤老树昏鸦B.小桥流水人家C.古道西风瘦马

D.夕阳西下E.断肠人在天涯

4.与“小桥流水人家”形成感情色调上鲜明对比的有()。

A.枯藤老树昏鸦B.满地黄花堆积C.古道西风瘦马

D.断肠人在天涯E.夕阳西下

三、词语解释题

1.枯藤老树昏鸦

昏鸦:

2.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人:天涯:

四、简析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子主要表达了什么感情?

(2)“枯藤老树昏鸦”写了什么景物?

(3)“枯藤老树昏鸦”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4)“小桥流水人家”写了什么景物?

(5)“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6)“古道西风瘦马”写了什么景物?

(7)“古道西风瘦马”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8)“枯藤”句与“小桥”句在表达作者愁情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9)说明“枯藤”和“古道”两句与“小桥”句在感情色调上的关系。

(10)“夕阳西下”在构成意境方面有什么作用?

(11)“断肠”句属什么抒情方法?

(12)“断肠”句在全曲中有什么作用?

长亭送别

一、单项选择题

1.王实甫生活的年代是()。

A.南宋末年B.元代前期C.元代后期D.明代初期

2.《西厢记》改编自唐人小说()。

A.《会真记》B.《红线传》C.《枕中记》D.《一枝花》

3.《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的()。

A.第二本第四折B.第三本第三折C.第四本第三折D.第五本第一折

4.崔莺莺与张生的主要性格差别在于()。

A.是否追求爱情自由B.是否鄙弃功名利禄

C.是否反抗封建礼教D.对爱情是否真挚专一

5.《长亭送别》中表现的主要矛盾是()。

A.对爱情的真挚专一还是始乱终弃B.鄙弃功名利禄还是热衷功名利禄

C.反抗封建礼教还是维护封建礼教D.追求自由爱情还是放弃自由爱情

6.《长亭送别》的唱段中,运用的抒情方法主要是()。

A.借景抒情B.借事抒情C.直抒胸臆D.借典故抒情

7.“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中的“并头莲”是()。

A.用典B.夸张C.排比D.比喻

8.[正宫]指()。

A.曲牌名B.歌曲名C.乐器名D.宫调名

9.[端正好]指()。

A.曲牌名B.歌曲名C.本折戏名D.宫调名

10.杂剧的女主角通称()。

A.女B.青衣C.旦D.花旦

11.杂剧的男主角通称()。

A.男B.生C.净D.末

12.杂剧的术语“科”指()。

A.说白B.表情、动作C.歌唱D.谢幕

13.《长亭送别》中,体现张生热衷功名的语句是()。

A.凭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草芥耳

B.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C.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D.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14.把《长亭送别》几个场面组织起来的线索是()。

A.莺莺眼中景物的变化B.莺莺的唱词

C.莺莺眼中张生的表现D.莺莺的离愁别恨

15.“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使用的抒情方法是借景抒情中的()。

A.寓情于景B.情中设景C.以景托情D.移情于景

16.“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使用的抒情方法是借景抒情中的()。

A.寓情于景B.情中设景C.以景托情D.移情于景

17.《长亭送别》的情中设景的句子是()。

A.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B.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

C.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D.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二、多项选择题

1.“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A.比喻B.夸张C.用典D.对偶E.排比

2.崔莺莺的性格特征有()。

A.反抗封建礼教B.追求爱情自由C.对爱情真挚专一

D.鄙弃功名利禄E.体现叛逆精神

3.张生的性格特征有()。

A.追求爱情婚姻自由B.对离别满怀感伤C.热衷功名利禄

D.反抗封建礼教较软弱E.对爱情三心二意

4.《长亭送别》中出现的场面是()。

A.普救寺西厢房里B.赴长亭饯别宴途中C.在长亭饯别宴上

D.崔、张依依话别E.张生赴京途中

5.《长亭送别》中体现莺莺鄙弃功名利禄的语句是()。

A.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B.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C.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D.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E.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三、词语解释题

1.柳丝长玉骢难系

玉骢:系:

2.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

倩:斜晖:

3.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却:破题儿:

4.只索昏昏沉沉地睡

索:

5.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揾:

6.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斜签着:死临侵:

7.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

阁泪:

8.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

谂知:

9.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

留意:就里:

10.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调护:扶持:

11.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

鱼雁无消息:

12.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异乡花草:栖迟:

四、简析题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这里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

(2)这些景物中融进了莺莺怎样的感情?

(3)“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霜林醉”包含了怎样的比喻?

(5)说经霜而红的枫叶是由离人的眼泪染红的,这是使用了什么抒情方法?

(6)这段唱词什么地方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7)这段唱词主要使用了什么抒情方法?

2.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地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1)这首曲子表达了莺莺的什么感情?

(2)写出这首曲子的点睛之句和点睛之字。

(3)这首曲子围绕着哪两个字立意?

(4)“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用的是什么抒情方法?

(5)“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地随”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7)“破题儿又早别离”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8)“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1)“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中包含着哪两个比喻?

(2)“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蜗角”“蝇头”的比喻意义是什么?

(4)从“蜗角”“蝇头”的比喻可见莺莺怎样的性格特征?

(5)从这段唱词可见是什么原因造成莺莺的离愁别恨?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单项选择题

1.张养浩的散曲集是()。

A.《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B.《东坡乐府》

C.《东篱乐府》D.《云谣集杂曲子》

2.本曲标题中的“中吕”指的是()。

A.曲牌名B.词牌名C.宫调名D.地方戏曲

3.本曲标题中的“山坡羊”指的是()。

A.题目B.宫调名C.词牌名D.曲牌名

4.从内容上看,本曲属于()。

A.咏物之作B.寄托身世之作C.怀古抒怀之作D.言理议论之作

5.从形式上看,本曲属于()。

A.散曲中的小令B.剧曲C.散曲中的套数D.地方小调

6.“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二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用典B.排比C.叠字D.拟人

二、词语解释题

1.山河表里潼关路

表里:

2.望西都,意踌蹰

踌蹰:

3.伤心秦汉经行处

经行处:

4.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做:

三、简析题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划分全曲的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使用的拟人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这首曲子的“曲眼”是哪一句?

(5)这首曲子比一般怀古之作深刻在什么地方?

(6)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前赤壁赋

一、单项选择题

1.本文是一篇()。

A.大赋B.抒情小赋C.骈赋D.文赋

2.本文行文的线索是()。

A.时间的推移B.感情的变化C.事理的逻辑D.想象的展开

3.苏轼在本文中所表现的最主要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是()。

A.快乐B.悲哀C.旷达D.豪放

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拟人B.比喻C.对偶D.用典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拟人B.比喻C.对偶D.夸张

6.作者认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

无禁,用之不竭。”这里是想表达()。

A.自然界的广博B.造物者的万能

C.消极无为的心态D.积极旷达的心境

7.本文的主旨是()。

A.抒写遭贬后的苦闷B.展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C.表现在山水之乐中寻求解脱D.表现失意中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8.本文中,苏轼用来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

A.“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B.清风、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C.“登仙”“长终”都是不可能的

D.“变”与“不变”是相对的

9.本文的内在情感变化过程是()。

A.悲-乐-悲B.乐-悲-乐C.悲-乐-更乐D.乐-悲-更悲

10.本文中,“客”说的一番话主要是反映()。

A.苏轼感到自然永恒而人生无常B.苏轼感到自然伟大而人生渺小

C.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D.苏轼仕途失意时精神的苦闷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文赋,本文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A.主客对话B.抑客伸主C.骈句与散句交错

D.韵疏密相间E.采用过去、现在、未来三段式

2.本文用来抒情的主要景物有()。

A.江水B.赤壁C.清风D.明月E.江渚

3.苏轼在文艺上有很高造诣的是()。

A.诗B.文C.词D.书E.画

4.下列各句中,体现苏轼失意情绪消极的一面有()。

A.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B.寄蜉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D.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E.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三、词语解释题

1.七月既望

既望:

2.举酒属客

属:

3.纵一苇之所如

纵:一苇:如:

4.凌万顷之茫然

凌:万顷:茫然:

5.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桂棹:兰桨:

空明:溯:

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泣:

7.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愀然:危:

8.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郁:苍苍:

9.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方:东:

10.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固:而今:

11.侣渔虾而友麋鹿

侣:友:

12.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

1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斯:往:

14.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盈虚:彼:

卒:消长:

15.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以:

1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造物者:无尽藏:适:

17.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肴核:狼藉:

四、简析题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概括本段表达的感情。

(2)本段是通过什么描写表现出这种感情的?

(3)本段描写清风、明月和江水的句子有哪些?

(4)最能体现苏轼飘飘欲仙之感的是哪一句?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这段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2)这段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萧声?

(3)这段话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个比喻有什么特点?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这段表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2)苏轼的这种人生观是借助哪些景物表现的?

(3)从哪一句话可见本段的感情的基调?

(4)写出本段的比喻句及说明喻意。

(5)写出本段构成对比关系的对偶句。

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1)苏轼在这里说明的是什么道理?

(2)这段使用了什么说理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苏轼为什么要阐发这个道理?

(4)苏轼在这段中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5)苏轼阐述这个道理之前,描写了泛舟江面的羽化登仙之乐及客人说的人生渺小和短暂之悲,从中可见这篇文章实质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过程?

(6)这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同类推荐
  •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亲情感恩故事(青少年必读经典)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亲情感恩故事(青少年必读经典)

    本书收有“永不放弃”、“高级享受”、“医生吓死病人”、“贫困中的尊荣”、“嫁给哪一个”、“再多给自己一次机会”等近160篇小品文。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透析花季奇妙感情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透析花季奇妙感情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学生热爱科学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

    学生热爱科学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

    为了指导班主任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编辑了这套“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与主题活动指南丛书” 图书10册。本套书除了论述班级文化建设的各种方法外,还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各类班级主题活动的案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非常适合各级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及学校辅导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我和老师互换身份

    我和老师互换身份

    《爆笑校园·小学生搞笑故事会:我和老师互换身份》故事精彩生动,都源自于小学生身边的故事,读完我,你能积累很多实用的写作素材。《爆笑校园·小学生搞笑故事会:我和老师互换身份》故事都出自儿童文学作家的笔下,每个故事都是优秀的范文,读了我,一定会让你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爆笑校园·小学生搞笑故事会:我和老师互换身份》中的每个故事都很有启发性,同学们读后会领悟成长的真谛。
  • 专业技术孵化器的运行与管理

    专业技术孵化器的运行与管理

    本书内容包括:专业技术企业孵化器的运行理论、专业技术企业孵化器的变化与运行状况分析、专业技术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模式、专业技术企业孵化器的运行过程、专业技术企业孵化器的运行管理、概念模型与理论假设、实证研究等。
热门推荐
  • 即休契了禅师拾遗集

    即休契了禅师拾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悟空来袭

    悟空来袭

    悟空得知紫霞仙子已经投胎转世,想尽各种办法杀到都市寻找这段遗失的爱情,却不料只想好好谈一场恋爱的他竟然惹上这么多麻烦,遇上毒贩,对上特级通缉犯,被国土安全局强拉入伙,打击军火商,剿灭国际犯罪团伙,整治官场,打救国家民族,把恋爱上升到了民族家国兴亡的高度。一场恋爱搞得轰轰烈烈欲罢不能,不是打仗胜似打仗,且看悟空如何搅乱都市,一力降十会!悟空来袭,震撼都市!!!群:300460052验证书名。
  • 独占小萌妻

    独占小萌妻

    他精心布局,她自投罗网。她终于看清他的真面目,毒辣无情,做事不留余地。可她偏偏自己送上门,惹了不该惹的人,他步步为营,她无处可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之创战纪

    网游之创战纪

    林子墨出生在这个科技文明飞速发展的年代,却在一场事故中失去所有。“新世界”是世界政府联名研发,并推出的世界唯一一部超级虚拟网游。当别人都在拿着大刀、大剑满世界砍怪升级的时候,林子墨却在一处不起眼的稻田里追着青蛙,吃着蚂蚱!“没办法,谁让哥现在是条蛇!该死的游戏!”林子墨很幸运的抽中了隐藏种族,是条蛇,光华流转,再回头,却已是,号角响起,征战!征战!
  • 九转化仙诀

    九转化仙诀

    少年成名,却遭遇飞来横祸,当劫难来临时才知道自己的渺小。白眼、嘲笑,无法摧毁一颗坚毅无比的心。执剑,高歌,看刘宇一路前行踏破苍穹,书写一段璀璨辉煌的人生。
  • 西湖游览志余

    西湖游览志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吞噬诛仙

    吞噬诛仙

    一本神秘的“脱体心经”引起众多势力的角逐?!周立机缘巧合得到次数,却不知修炼京师如此的恐怖凶险。要练此功必须先要将自己变成一具只有一口气的干尸,然后绝地重生……不止如此,有这本魔书吸引来的邪魔歪道们,在周立的身边,开始蠢蠢欲动了……
  • 三国的那些人与事

    三国的那些人与事

    本书带你品读了三国的风云人物、人生哲学以及治世谋略。三国的那些人与事,为我们品读了三国的风云人物,品读了三国的人生哲学,品读了三国的治世谋略……细细品读,反复回味,细数风云变幻,英雄豪杰,定能受益匪浅。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回忆录集,收录了鲁迅在1928年间所写的回忆录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鲁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 神仙极境

    神仙极境

    一个普通的城市职工在一次散心之旅时误入"神灵禁地",得到仙宝混沌仙莲,走出一条不同凡人的路,在这一路上他历经千难万险,冲过修真三个境界,终极一跃成为仙中仙,然而,仙是不是最终的结果,只有他可以问鼎三界求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