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31000000015

第15章 韩愈教育语录分类解读(1)

(一)关于人性论

[原文(1)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惰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性者五;情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七。曰:何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上焉者之于五也,主于一而行于四;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焉,则少反焉,其于四也混;下焉者之于五也,反于一而悖于四。性之于情,视其品。(《韩昌黎全集》《原性》

[注释“主于一而行于四”,即谓上品的性,具有“仁、礼、信、义、智五常之性,如有其一能生动地发挥作用,其余四者都能随之而行。

“一不少有焉,则少反焉,其于四也混”,“一”即指五常中之一,“少有”即缺少的意思。“少反”作“稍反”解。即谓中品的性,虽具五常之性而并不缺少其一,但其中如有一稍为相反,则其余四者都会随之而混淆。

“反于一而悖于四”,“反于一”谓其中有一相反。即谓下品的性,虽亦具有五常之性,但其中如有一正相反,则其余四者都会随之而相反。

[原文()情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于七也,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情之于性,视其品。(同上[注释“动而处其中”,谓具有上品的情,在喜、怒、哀、惧、爱、恶、欲的七情中,受外界的影响而表现于外,都能恰如其分合乎中道,没有什么过分或者不及的偏向。

“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甚”即过分;“亡”即不及。谓具有中品的情,有时可能过分,有时可能不及,然而还能求其合乎中道。

“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谓下品的情,完全依照它的过分或者不及的情感任意妄行。

[原文(3)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荀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恶;扬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恶混。夫始善而进恶,与始恶而进善,与始也混而今也善恶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同上[注释“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谓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恶,扬子言性善恶混,都是从三品中仅举其一品遗忘其二品而言。

[原文(4)然则性之上下者,其终不可移乎?曰:上之性,就学而愈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其品则孔子谓不移也。曰:今之言性者,异于此,何也?

曰:今之言性者,杂佛老而言也;杂佛老而言也者,奚言而不异?(同上[解读韩愈的人性论,承袭了董仲舒的“性三品”说而加以扩充。依照韩愈的逻辑,认为凡具有上品性的,属于统治阶级,都是天生善的,所以这等人在实施教化以后,便可达到“就学而愈明”;具有下品性的,属于被统治阶级,都是天生恶的,所以对这等人只有用刑罚来制裁,才能使他们“畏威而寡罪”;具有中品性的,属于中间阶层,是可善可恶的,统治者可种倾向,情亦随之而变,情与性也是同样的。所谓“性之于情,说其品。

情之于性,视其品”。(《原性》

韩氏论人性,虽然有些不偏于善不偏于恶的主张,但实际上认为人性的“三品”,都固定在原有品的范围内而不能移动。他说:“上之性,就学而愈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其品则孔子谓不移也。”照他的意见,下品的性,不可能进而为中品,更不可能进而为上品,下品的人只能利用刑罚来对待,使他们“畏威而寡罪”;中品的人,可兼用教化和刑罚来对待;只有上品的人可“就学而愈明”。这与董仲舒的“性三品”说同出一辙,完全从统治阶级立场出发,是唯心主义观点,所以是绝对不正确的。

韩愈把教育与刑法并列,作为巩固世俗大地主封建统治的重要武器,以教化作为教导人民的必要措施,并把它抬到首要地位。他主张的教育目的,还是绝对遵守儒家经典中一贯的中心思想,不外乎明“先王之教”罢了。“先王之教”是什么呢?他提出“仁、义、道、德”

四字。他在《原道》中说:“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

韩愈着重提出“仁、义、道、德”四字,作为“先王之教”的中心内容。这四个字载之于文字则为《诗》、《书》、《易》、《春秋》;施行的方法则为礼、乐、刑、政;实施的对象则为被统治者的士、农、工、商。究其实质,他的主要目的,无非要使大家明白人伦中“君臣、父子、夫妇”的“三纲五常”的道理,以巩固和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权与地位。

关于教学方法,从韩愈有名的《进学解》一文中,可看出他的主张。他首先提出为学的成功在于勤勉,失败在于因循。其次指出求学的方法,必须提纲挈领,找出重点,而更重要的在于夜以继日地苦心钻研。他也主张“因材施教”,要求教师教导学生必须象木工处理木材,各尽其用,毫无废弃,尤其重要的是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学问,好象良医储备各种药材以便随时用于治疗一样。

韩愈在有名的《师说》一文中,指出了教师的三大任务--“传道、授业、解惑”。他认为,具有能担负这三种任务的能力,就已具备了为师的资格。他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些见解是很宝贵的。

总之,韩愈在宗教问题上大力反对佛教和道教,破除当时社会一般人士的迷信思想,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但他承袭了董仲舒推崇孔氏一派儒家学说的主张,高唱儒家道统,宣扬思、孟一派的学说和观点,使唐、宋以后思想家受了很大的束缚;在人性问题上,又主观地发展了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提出拥护大地主统治阶级的说教,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他还指出人们求师学习的重要性,他的《师说》一文,是具有相当价值的。他所提倡的“古文运动”。引起了当时文学的重大改革,纠正了魏、晋以来烦琐空虚的学风,在教育上发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兼用教化和刑罚来对待。他认为上品之性天生是善的;但是,他又在《师说》中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前后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他7又认为人都是固定在原有“品”的范围内而不能移动,上品的性决不会转移为中品和下品,所以只要用教化;下品的性,更不能转移到中品和上品,所以只要用刑罚。他又以孔子“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说法作为证明。其实,孔子是说性是大体上相近的,只有因习染的关系才相远起来,所谓“上智与下愚不移”是专指“习相远”而言的。“上智”是理想中的人物,当然是善的,不会因习染所移;“下愚”是指“困而不学”而言,如果人因愚而能“困而学之”,也可与“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同样达到“及其知之一也”的地步,这正说明学习的重要,都使愚者转化为智者。

韩愈以孔子“不移”之说来证明“下品”的性不能因学习改造转化为中品,硬说被统治阶级的子弟永远是属于下品而为恶的,这是绝对错误的。

(二)关于教育目的与作用

[原文(1)方今天下入仕,惟以进士明经及卿大夫之世耳。其人率皆习熟时俗,工于语言,识形势善候人主意,故天下靡靡日入于衰坏,恐不复振起。(《韩昌黎全集》卷十八《答吕医山人书》

[原文()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免而无耻。”

不如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也。夫欲用德礼,未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昌黎先生外集》卷五《潮州请置乡校牒》

[注释《论语》《为政篇》。

7“未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谓欲做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没有不通过学校教师来教导弟子的。

[原文(3)此州学废日久,进士明经,百十年间不闻有业成贡于王庭、试于有司者。人吏目不识乡饮酒之礼,或未尝闻鹿鸣之歌。(同上[注释“乡饮酒之利”,“乡饮酒”即古时乡大夫饮宾于庠序之礼。古制:三年大比,诸侯的乡大夫,献贤者能者于其君,将行之时,以宾礼待之,与之饮酒,即谓之乡饮酒礼。

“鹿鸣之歌”,“鹿鸣”,《诗经》《小雅》的诗篇名,是用以宴群臣的诗。据唐代制度,诸州贡士,行乡饮酒礼时,即歌“鹿鸣”一篇的诗,所以称“鹿鸣之歌”。

[原文(4)汉氏已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归以微灭;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呜呼!其亦不量其力,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昌黎全集》卷十八《与孟尚书书》

[原文(5)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7也,一人之私言也。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汗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昌黎全集》卷十一《原道》

[注释“火于秦”,即秦始皇从李斯议,收天下古今书籍,除医药卜筮种植之书外,悉焚毁之。

“黄、老于汉”,汉文帝、景帝时,崇尚黄帝、老子之言。

“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即谓佛于汉明帝时始入中国,至北魏、萧梁、隋代而益甚,翻译经典,即始于此时。

“不入于杨,即入于墨”,“杨”即杨朱,倡“为我”之说;“墨”即墨翟,倡“兼爱”之说,与杨朱“为我”之说相反。

同类推荐
  •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本书系统阐释了如何理解和认识电视节目质量以及如何科学量化地评价电视节目质量,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电视节目服务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及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当中,对电视媒体的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充分关注时代主题,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在全球多元视野中寻求学术话题,传播学专家与您一起,阐释社会巨变,建构认同体系,寻找传播学的中国问题。
  • 人来视往

    人来视往

    沈德新,1971年3月生于中国景德镇,百年老字号程协泰窑的第四代继承人,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的本土派研究人,著有《人来视往》等。《人来视往》,作者沈德新随笔集。
  • 宠物喂养小窍门

    宠物喂养小窍门

    宠物从幼年期到配种期喂养的注意事项,如何调配最适合宠物的食物。
  • 错别字过关手册

    错别字过关手册

    本书无论从创意、结构,还是从内容、语言等方面都具有首创性。本书共分三部分,设三关:第一关为“错别字速查速记”,简略快捷,查找、记忆皆可;第二关为“错别字辨析”,深入浅出,对比、分析进一步巩固;第三关为“错别字过关自测”,简单明了,查漏补缺轻松过关。本书可供学生、教师、记者、编辑、公务员等作为案头必备参考书。查找方便,利于记忆,效果奇佳!
热门推荐
  • 独梦悠然

    独梦悠然

    李宜芬是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孩子,大学毕业后,她到了位于台北远郊的振华制药厂,在这期间体会到了慕容对于爱情的执着,在她和杨正元的爱情中,她被深深的伤害了,从此恍惚度日,宜芬以自己的爱心,耐心和勇气帮助她使受爱情折磨导致性格扭曲的慕容渐渐走出了感情的废墟。
  • 精灵召唤师

    精灵召唤师

    精灵召唤:亚德炎!精灵召唤:冰奈斯!精灵召唤:瑟冥特克!精灵召唤:雷沃斯!精灵,是召唤师创造出的吗?
  • 弑神天下

    弑神天下

    黑社会老大重生异世界,经历多番磨难,杀魔兽战妖怪,踏足佣兵工会,纵横异界任他行。弑神杀魔,手持一剑争夺天下,颠覆地狱之门,成就天道至尊传奇!
  • 半尸小男友

    半尸小男友

    古墓的深处是封印上百年的僵尸王,以吸取地月之精华吸收鬼魂为养料。21世纪一伙毒枭利用僵尸王之子的血研究生化武器,不料竟然阴差阳错的制造出丧尸。更糟糕的是,茅山道士的封印也被他们破坏掉!变成丧失的人类,其灵魂也变成鬼魂四处游荡。一场鬼魂、僵尸与丧尸同时出现,人类应该如何应对这次危机!而可爱的小僵尸卫允明,在人世间一段奇妙、搞笑、欢乐刺激的险途也就此展开……
  • 二号生物圈

    二号生物圈

    公元2037年,一次全球范围的地震揭开末日序幕。突变真菌一夜爆发,地表三十米内含氧量急降至1%,人类旦夕间死亡九成。最后的幸存者们囚居于危楼之上,赌上一切筹建起最后的空中堡垒。然而他们要面对却不仅仅是资源匮乏——野生物种进化至厌氧阶段,数量巨幅反弹;不可思议的熵化现象革新食物链,岩石圈成为新大陆;放弃人类意志可换取厌氧机能,生死间抉择何难?神明与人类交戈,你选择信仰还是抵死一搏?一场没有丧尸的末日。生而为人,了不起。
  • 血尊天下

    血尊天下

    他,是风云大陆的丹尊,在冲击丹神渡劫飞升时失败,身死道消。他,是地球华夏某公司CEO的儿子,在五岁之时便被杀手暗杀。他们同名:血无泪。父为东西混血,却拥有血族之皇能力。母为二战日本宇智波后代,拥有写轮眼血继限界。作为如此优秀父母的儿子,必将在未来闯出一番天地。前者不但炼丹空前绝后,炼器更是深不可测。实力早已炉火纯青。更有灵魂契约兽血魇大尊王,灵魂法相五爪金龙。后者拥有血族之王血脉,四岁便开启单钩玉写轮眼,实属天才。这两者的结合,会在华夏引起怎样的腥风血雨?
  • 战王龙妃

    战王龙妃

    他是龙御国的战王爷,十岁起征战沙场,冷酷无情。不过难道他之前看错了。他的王妃啥时开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琴棋书画样样通了?不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是他的小王妃,就得陪他上天入地,共赴传奇。
  • 女尊天下凤倾城

    女尊天下凤倾城

    一场意外,跨越千年,异界之人来到了女尊国。她,贵为王爷,温润如玉,本应有众多蓝颜,却只独爱他一人。他,侯门之子,倾城之貌,本应不愁婚嫁,却因乱恋而被无奈赐婚。一场阴谋,让两人相遇。他知她的不争,她知他的无奈!倘若今后要看你在三千人中丧尽繁华!那这皇位我不要也罢!他或许不知道,她爱他已经很久了……
  • 鬼王仙妃:鬼夫太傲娇

    鬼王仙妃:鬼夫太傲娇

    她是天界的三公主,自小不讨天帝喜欢,好不容易长到成年便被许给别人做小妾。他是冥界的二皇子,因是次子,不是命定的冥王。他却不信命,奋力与天一搏。他们相遇在冥界的‘火照之路’,他用长剑挡住她的去路,说洛彦不要妾,请她回去当自己的公主。她亦不愿为妾,夺过他手中长剑直刺向他的心脏,看着他的鲜血与血色之花连成一片。“殿下,今日若不出点乱子,婚事怕是毁不成!”传言三公主痴傻蠢笨,于他看来根本是个疯子。人犯我一尺,我必还一丈。他亲手将胸口的剑拔出来还她一剑。冷笑与她对视,他,也是疯子。那日大礼未成,新郎新娘双双堕入轮回,是为当时的一段传奇故事。
  • 猎殇

    猎殇

    迷惘,却不迷惘,这里是赏金猎人的天堂;真相,却无真相,这里是寻求真相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