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8300000012

第12章 《通书》述解选读(2)

不思。则不能通微通微睿也。不思索。则不能通乎几微。

不睿。则不能无不通无不通。圣也。不通微。则不能造乎圣人。

是则无不通。生于通微谓圣生于睿。

通微生于思睿生于思也。

故思者。圣功之本而吉凶之几也思之至。可以作圣而无不通。其次亦可以见几通微。

而不陷于咎。几是事之端绪。有端绪方有讨头处。这方是用得思。

易曰。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几者。吉凶之先见者也。作犹行也。谓避祸也不待终日。去之速也。言明哲之君子。见几明而避祸速也。即可以速。则速之时耳。周子引此以证睿也。

又曰。知几其神乎知几。比之见几则又神妙不测。非他人所可知耳。引之以证圣也。

志学第十

此言所志所学之正。而见圣贤之心也。

圣希天希。望也。字本作。大而化之之谓。圣人不敢自以为足。而望同于天。则法天而行。书曰。明王奉若天道。

无非法天者。大事大法天。小事小法天。则圣人一动一静。即太极之动静焉。

贤希圣才德出众之贤人。不敢自以为胜。而望同于圣人。则又法圣人而行焉。孟子曰。乃所愿则学孔子。又曰法先王而过者。未之有也。

士希贤士。学者之称也。学者见贤而思齐焉。

伊尹。颜渊。大贤也伊尹。汤之学焉。而后臣之者也。颜渊。孔子弟子也。二人学之大者也。

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尧。唐帝名。舜。虞帝名。二帝乃五帝之盛帝。百圣之至圣。为人伦之至。为君道之极焉。故伊尹欲其君为尧舜而不得。则其心愧耻。

一夫不得其所。若挞于市挞于市。耻之甚也。且尧舜君民。一民饥。曰我饥之。一民寒。曰我寒之。一民失所。曰时予之辜。伊尹以一夫不得其所而愧耻之甚者。以己不能左右厥辟宅师。其心亦尧舜之心也。

颜渊不迁怒迁。移也。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不贰过贰。复也。过于前者不复于后。颜子克己之功至于如此。

三月不违仁则无私欲而有其德也。二人所为皆贤人之事也。

志伊尹之所志伊尹之志。致君泽民是公天下之心。士希贤。而志伊尹之所志。则亦不志于私矣。

学颜子之所学颜子之学。克己复礼传圣人之道。士希贤。而学颜子之所学。则又岂自小之学哉。

过则圣志学伊颜而过。则为圣人。

用则贤志不伊颜面及之。则为贤。

不及。则亦不失于令名志此志。学此学。而虽不到伊颜地位。则亦不失于善名。三者随其用之浅深以为所至之近远。不失令名。以其有为善之实也。胡氏曰。周子患人以发策决科。荣身肥家。希世取宠为事也。故曰志伊尹之所志。患人以广闻见。工文词。矜智能。慕空寂为事也。故曰。学颜子之所学。人能志此志。而学此学。则知此书之包括至大而无穷矣。或问。伊尹之志。颜子之学。固如此矣。而却不知伊尹之学。颜子之志如何。端曰。伊尹之志固是在于行道。

然道非学无以明。不明何以行耶。大抵古人之学。本欲行道。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凡所以治国平天下者。无不理会。但方处亩之时。不敢言必于大用耳。

及三聘。幡然便一向如此做去。其自言曰。予天民之先觉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此便是尧舜事业。看二典之书。尧舜所以卷舒作用。直如此熟。若虽志于行道。而自家所学原未有本领。如何便能举而措天下乎。若夫颜子之学固欲明道。然而又未尝不欲其道之行也。观其问为邦。

而夫子告以四代之礼乐。及放郑声。远佞人。其言志一则曰。愿无伐善。无施劳。二则曰。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

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室家无离旷之思。千载无战斗之患。而勇辨者地所施用焉。然则颜子之志。又岂非尧舜君民而公天下之心哉。

顺化第十一

此明天地圣人同一道而已也。

天以阳生万物天以阳气生万物。观春夏之生长可见矣。

以阴成万物天以阴气成万物。观秋冬之收成可见矣。

生。仁也天之生物之道。便是仁。

成。义也天之成物之道。便是义。盖阴阳无二气。仁义无二道。道气无二机。只是一个消长而已耳。

故圣人在上故圣人在君师之位。而参天地以赞化育。

以仁育万物则以所得天地生物之心。而曰仁者。养万物而使之无不遂其生。

以义正万物以所得天地成物之心。而曰义者。正万民而使之无不得其正。所谓定之以仁义。

天道行而万物顺天道之仁义行。而万物顺者。荣悴开落之不违时也。

圣德修而万民化圣德之仁义修而万民化者。语默行止之各得其正也。

大顺大化。不见其迹天地之大顺。圣人之大化。不待徵于色。发于声。故不见其迹。

莫知其然之谓神人莫知其所以然之妙。故谓之神焉。此言天地圣人其道一也。

故天下之众。本在一人天下之本在君。而君正莫不正也。

道岂远乎哉君之道在心。则至近也。

术岂多乎哉心之术在仁义。则至简也。

治第十二

此明治道之要。在乎君心之一而已也。

十室之邑。人人提耳而教且不及十室。小邑也。十室之小邑。人至少而宰之者欲逐个人提耳而教诲之。尚且不能及。

况天下之广。兆民之众哉何况君天下之至多者。可遂个人亲自教诲之。而使同归于善哉。

曰。纯其心而已矣纯者不杂之谓。心谓人君之心。言君天下而欲兆民一于善。只在纯一人之心而止矣。

仁义礼智四者。动静言貌视听无违之谓纯仁义礼智。五行之德也。动静。阴阳之用。而言貌视听。五行之事也。德不言信。事不言思者。欲其不违则固以思为主。而必求是四者之实矣。

心纯则贤才辅君心纯一则贤而有德。才而有能。自辅相之何也。盖君取人以身。臣道合而从也。

贤才辅则天下治众贤各任其职。则不待人人提耳而教。而自无不归于善。天下之治平。为何如哉。

纯心要矣心不纯则不能用贤。故君以纯心为要道。

用贤急焉不用贤则不能宣化。故君以用贤为急务。

礼乐第十三

此论礼乐而见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之意也。

礼。理也礼。阴也。故理焉。

乐。和也乐。阳也。故和焉。

阴阳理而后和合而言之。则阴阳各得其理。而后二气和也。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人伦之间。各尽其道。各安其分。无不理且和焉。

万物各得其理。然后和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无不各得其理。然后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无不和也。

故礼先而乐后以其先理而后和。所以不曰乐礼。而曰礼乐云。程子论敬则自然和乐。亦此理也。学者不知持敬而务为和乐。

鲜不流于慢者。

务实第十四

此言学当务实。而不可有近名之意也。

实胜。善也学者实胜于名。则善矣。

名胜。耻也若名胜于实。则可耻之甚。

故君子进德修业。孽孽不息。务实胜也故君子之学。进己之德。修己之业。勤勉而不止。所以务实之胜而已。

德业有未着。则恐恐然畏人知。远耻也若己之德业有未进。则其心常恐怕有善名闻于人。所以远耻辱也。

小人则伪而已小人则无进德修业之实。而有沽名钓誉之伪焉耳。

故君子日休休。美也。君子则实修而无名胜之耻。故休。

小人日忧小人则名胜而无实胜之善。故忧。书曰。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亦此意也。

爱敬第十五

此言君子克致爱敬之道也。

有善不及设问。人或有善。而我不能及。则如之何。

曰。不及则学焉答言。人有善。而我不能及。则当学其善而已。

问曰。有不善问。人有不善。则何以处之。

曰。不善。则告之不善答言。人有不善。则告之以不善。

且劝曰。庶几有改乎而且劝其改之可也。盖告之者。恐其不知此事之为不善也。劝之者。恐其不知不善之可改而为善也。

斯为君子此为君子之用心也。

有善一。不善二。则学其一而劝其二亦答词也。言善则心一。不善则心二。人有善恶之杂。则我当学其善而劝其恶。

有语曰又答言。有人告之言。

斯人有是之不善。非大恶也此人有此过。不系大恶者。

则曰孰无过闻人有过。虽不得见而告劝之。亦当答言人孰无过乎。

焉知其不能改焉。何也。言何以知此人之不能改过耶。

改则为君子矣若能改过。则便是君子。此则冀其或闻而自改也。

不改为恶有心悖理谓之恶。无心失理谓之过。人不待别为不善方为之恶。只如过而不改。是有心。便谓之恶。

恶者天恶之。彼岂无畏耶。鸟知其不能改。

故君子悉有众善善无不学。故悉有众善。

无弗爱且敬焉恶无不劝。故不弃一人于恶。惟不弃一人于恶。则无不用其爱敬矣。且君子非欲使人爱敬。而后为此亦尽吾当然之道而已。而人之爱敬不期而至焉。

动静第十六

此明太极图之意。而见造化之妙也。

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物。谓万物。而人在其中也。惟其有形则滞于一偏。

是谓形而下之器也。形而下者。则不能通。故方其动时。

则无了那静。方其静时。则无了那动。如水只是水。火只是火。以人言之。语则不默。默则不语。以物言之。飞则不植。植则不飞是也。

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神则即此理耳。所谓形而上之道也。则不离于形而不囿于形。故神而莫测。方其动时未尝不静。故曰无动。方其静时未尝不动。故曰无静。

动而无动则动中有静焉。

静而无静则静中有动焉。

非不动不静也谓不是静而不动。动而不静也。盖静而能动。则阴中有阳焉。动而能静。则阳中有阴焉。错综无穷是也。

物则不通上所谓物。则滞于一形之偏而不能通。

神妙万物上所谓神。则妙于万物之中而无不通。此两句又结上文起下意。

水阴根阳。火阳根阴水阴也。以河图言而生于一。以太极言则阳变而生水。则本乎阳也。火阳也。而生于二。以太极言则阴合而生火。则本乎阴也。且水阴物。火阳物也。形而下者也。

所以根阴根阳理也。形而上者也。所谓神妙万物者如此。

五行阴阳。阴阳太极此即太极图说所谓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者。以神妙万物之体而言也。

四时运行。万物终始此即太极图说所谓五气顺布。四时行焉。无极之真。

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者。以神妙万物之用而言也。

混兮辟兮。其无穷兮体本则一。故曰混。用散而殊。故曰辟。一动一静。

其运如环之无穷。此兼举其体而言也。混言太极。辟言为阴阳五行以后。故未句曰其无穷兮。言既辟之后。为阴阳五行。以后为万物。无穷尽也。此章发明图意。更宜参考。或问。周子之语。言合。胡不自万而一。言开。胡不自一而万。勉专黄氏曰。周子之言造化至五行处是一辟隔。自五行而上属乎造化。自五行而下属乎人物。所以太极说到四时行焉。却说转从五行说。太极又从五行之生。

说各一其性。说出至变化无穷。盖天地造化。分阴分阳至五行而止。五行既具则由是而人物也。有太极便有阴阳。

有阴阳便有五行。三者初无断际。至此若不说合。却恐将作三件物事认了。所以合而谓之妙合。非昔开而今合。莫之合而合也。至于五行既凝而后有男女。男女既交而后生万物。此却是有次第故。有五行而下节节开说。然其理气未尝不异。则恐未尝不合也。

乐上第十七

此论古今之乐。而见治乱之迹也。

古者圣王制礼法。

古者圣王。谓伏羲。神农。黄帝。舜。禹。汤。文。

武。之圣人而王天下者。心天地之心。道天地之道。而为人伦之至。建中和之极。所以制为礼仪法度。

修教化修明德。教道化。

三纲正纲。网上大绳也。三纲者。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也。由是三钢正焉。

九畴叙畴。类也。九畴者。一五行。二五事。三八政。四五纪。五皇极。六三德。七稽凝。八庶政。九福极也。由是九畴叙焉。

百姓太和由是民无不和焉。

万物咸若若。顺也。由是而物无不顺焉。此所谓理而后和也。

乃作乐乃者。继事之词。乐。谓金石丝竹匏土草木八音之乐也。言圣王于天下理而和之后。乃作乐焉。

以宣八风之气八风者。八方之风。东北方曰条风。东方曰明庶风。

东南方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方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方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圣王作八音之乐。以宣八方之风。宣所以达其理之分。

以平天下之情人情最易流也。而圣王作乐以平天下之人情。平所以节其和之流。

故乐声淡而不伤圣王之乐声。平淡之中。自然而和。故不伤。谓不害于和也。

和而不淫圣王之乐声。和乐之中。自然而正。故不淫。谓不失其正也。

入其耳。感其心。莫不淡且和焉圣王之乐声。入乎人之耳。感乎人之心。则莫不淡而和也。淡者理之发。和者和之为。先淡后和。亦主静之意也。

淡则欲心平所发者谈。则私欲之心自平定。

和则躁心释所为者和。则躁急之心自消释。古圣贤之论乐曰和而已。此所谓淡。盖以今乐之妖艳形之。而后见其本于庄正齐肃之意。故希简而寂寥耳。

优柔平中。德之盛也欲心平。故平中。躁心释。故优柔。则民德之盛可知。

天下化中。治之至也溥天下之皆化于中道。则治道之至也。可见言圣人作乐功化之盛如此。或曰。化中当作化成。本易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之意也。

是谓道配天地。古之极也此言圣人道配天地。而为古之至极也。

后世礼法不修后世。则三代之末及秦汉而下。礼法教化则不修明。

政刑苛紊政事刑法则又烦乱。

纵欲败度。

上则纵欲以败度。所谓流连荒亡无不为也。

下民困苦则下民之困苦。有不聊生者矣。

谓古乐不足听也乃言古圣王之乐不足听。

代变新声而代变为新声之乐。

妖淫愁怨废礼败度。故其声不淡而妖淫。政苛民困。故其声不和而愁怨。

导欲增悲。不能自止惟其声之妖淫也。故足以导人之欲焉。惟其声之愁怨也。故足以增人之悲焉。二者使人肆情纵欲而不能自止。

故有贼君弃父。轻生败伦。不可禁者矣导欲不止。而至于轻生败伦之不可禁焉。增悲不止而至于贼君弃父之不可禁焉。

呜呼周子复叹息而言。

乐者古以平心。今以助欲古乐用之平人之心。而今乐用之助人之欲而已。

古以宣化。今以长怨古乐用之宣其化。而今乐用之长其怨而已。盖乐有古今之异。淡与不淡。和与不和而已。不复古礼。不变今乐。而欲至治者远矣。

复古礼。然后可以变今乐。今乐所谓礼而后和也。苟不复古礼。则礼非其礼矣。不变今乐。则乐非其乐矣。无礼乐之化。而欲天下至治者不其远哉。

乐中第十八

此明古乐之功效。而见治道之至也。

乐者本乎政也圣人所作之乐。本乎圣人所行之政也。圣人为政以德。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政善民安。则天下之心和政善则民无不安。民安则心无不和。

故圣人作乐以宣畅其和心故圣人因之而作乐。以宣畅民之和心。

达于天地以天下之和心。通达于天地。

天地之气感而太和焉且人为天地之心。心和则气和。此天地之气所以感而自然不和也。

天地和。则万物顺天地之气既和。则万物自无物不顺。

故神祗格格。至也。幽足以感神。而神祗来格。

鸟兽驯微足以感物。而鸟兽驯致。是则圣人之作乐。既非无因而强作。而其制作之妙。又能真得其声气之元。谓黄钟一宫定。故其志气。天人交相感动而其效如此。

乐下第十九

此复论古今之乐。而见治乱之由也。

乐声淡则听心平淡则希简寂寥之声。而有庄正齐肃之意。乐声如此。

则听者之心自然平定。

乐辞善则歌者慕善者。典雅简古之词。而有深潜醉饫之味。乐辞如此。则歌者之心自然爱慕。

故风移而俗易矣此先王之乐所以能移易天下之风俗。而使之淳且美焉。

妖声艳辞之化也。亦然若夫后世妖淫之声。美艳之辞之化民也。效亦如此。

但能导欲增悲。而至于轻生败伦。贼君弃父。则天理灭。

而人伦息矣。哀哉。

圣学第二十

此明圣人可学而至。而要不外乎一心也。

圣可学乎设问。圣人可学而至乎。

曰。可答言。可。

曰。有要乎又设问。学圣人有要乎。

曰。有答言。有。

同类推荐
  • 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发展性教育是作者在全国最早提出的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十年探索,十年实践”,发展性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而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在“注重发展,追求卓越”的发展性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和“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把重庆一中办成了全国一流的名校。本书正是对发展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的系统整理,对中国现代教育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 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想引领这一青年工作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在2005年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中,就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意义、原则、形式、内容、机制、保障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了详细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
  • 数字眩晕

    数字眩晕

    本书作者对互联网弊端进行了反思,并以发生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网络群体事件为线索,思索大暴露、大展览时代,现代人应该如何美好地生活。在本书中,作者并不反对科技进步,而是指出误用科技将会对人类的价值观、经济与创造力造成严重伤害,互联网如何异化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企业如何贩卖我们的隐私用以赚钱,而我们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也丧失了自我保持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一个效应就是一把钥匙,开启你尘封已久的生存智慧;一个效应就是一股不息的力量,帮助你不断地修正从前不正确的观念和做法;一个法则就是一根魔杖,点开你成功人生的洞天,让你窥见其间的奥妙;一个定律就是一条花香小径,让你从此开始梦想的实现之旅……
  •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前言在中国,做电视本来是广电系统的独家盛宴。近几年,各方力量都开始进入视频领域,这个领域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短短几年内,我们见证了在这个原本属于广电的视频领域,逐渐融入更多的行业,汇聚成一个“热闹江湖”的过程。我们花费一年时间,对进入视频领域的各方力量的“掌门人”进行了采访。他们的探索、实践、思考,体现了这个行业从萌芽、野蛮生长、混战到逐渐规律发展的过程,是“网络视频”或“网络电视”领域的宝贵财富。我们将这些思想汇集成册,希望能够成为这个行业发展到此阶段的一个见证。在本书的书名中,我们提到“网络电视”这个概念。目前在行业中,出现了很多……
热门推荐
  • 巫女仙踪:殿下的鬼妻

    巫女仙踪:殿下的鬼妻

    新婚之夜。某个迷糊+爱哭+路痴+容易心软的小女人,睁着一双万分期待的幽瞳,盯着洛月葵。“那个葵……”手指头纠结中。“说!”“我……我想把小猪搬上床。小猪无家可归,好可怜。”某女的爱心又开始像小宇宙爆发了!“……”某男冰山脸沉默中。“我刚给那只小老鼠洗澡了,它现在很香的。保证塞被窝一点儿也不臭的。”“……”某男冰脸变绿脸。发现她的胳膊上,好像少了某样东西。“那条笨蛇呢?”空气中有危险的气息。“哦,它已经睡在温暖的被窝中了。”某女开心得手舞足蹈。“……”某男的新婚之夜将要跟众动物一起度过……呃
  • 问骨集

    问骨集

    大夏王朝看似国泰民安,实则暗潮涌动,抚南王野心勃勃,觊觎皇位,秘密结党,羽翼渐丰。前任提点刑狱司白鹤鸣厌倦官场携养女初初辞官游历,路遇天赋异禀,不畏强权的男主人公清明,并将其收入门下,授以验尸断案之术。清明一行一路历练,破解悬案疑案:水库无头女尸如何断定身份?死于家中的老妪为何遍体鳞伤?心智不全的初初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惊天巨案?
  • 绝代倾城:邪君爱上我

    绝代倾城:邪君爱上我

    她是一个身份平常的女孩,却有无数人为她倾倒……英俊尊贵的卓氏少爷,清朗如风的林家男孩,呆萌可爱的白家公子,甚至是温润如玉的小弟……一个个容貌非凡,身份看似不平凡,实则更不平凡的男子,都对她爱入骨髓……一朝觉醒血脉,原来是尊贵的沧澜公主,来到水蓝星也只是阴差阳错。这下可以摆脱这些人的纠缠了吧?可是,为什么这些人还能缠上来?我可是尊贵的公主殿下!
  • 逍遥俏佳人

    逍遥俏佳人

    大梁朝中,有一政令,名为从男。从男者,身具男子身份,实为女子。是以,从男的人,社会地位上都有点尴尬,近似于男不男,女不女。江瑾言从男之始,大家都认为她就是个女的,于是无视之;江瑾言从男几年后,大家都忘了她是个女的,于是巴结着送男宠;江瑾言从男再过了几年后,大家又记起了她是个女的,于是想抱得美人归;喂,没人记得她的表字是逍遥了吗?逍遥者,不为世俗所累也。姐姐怎么可能跟你们这些人一般见识!简言之,这就是一个……合法的,女扮男装的,穿越女的,别样人生……
  • 求道长生录

    求道长生录

    遗孤少年入宗门,坚毅不屈寻长生,修罗异族欲复出,仙、罗两方………
  • 御妖成奴:第一神兽魔妃

    御妖成奴:第一神兽魔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顶级的金牌杀手,却因妹妹的妒忌陷害穿越到古境之边的神武大陆。某天她发现了一个惊天的大阴谋,原来她是天帝的私生女,冲破重重困难收服五大神兽,仰仗着魔尊对她的宠爱,为所欲为。旁人的嫉妒,她不理会。旁人的陷害,她当玩游戏,见招拆招。月黑风高的夜,他把轻抬起她的下巴,魅惑的说:“爱妃,现在暖床送儿子哦!”“儿子么?我不稀罕,我稀罕女儿,所以,我还是去找别人滚床单好了。”某女挥挥手,想要逃离,却被他一把拉入怀里,狠狠的吻。看来他平时真的太宠她了,才会让她如此张狂,烛火熄灭,长夜漫漫,让他来教教这女人该如何全心全意的爱一个人。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3)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3)

    三十六行,行行皆有状元;而商场亦如战场,瞬间便又是另一翻风云。“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为我们隆重讲述了商界名人们的成长史,品他们于商海间的每一个决策后的那份坚定和执着。
  • 重庆往事

    重庆往事

    重庆,是一处很特别的地方。重庆城,是一座极其特别的城市。重庆人,是一个极富个性的群体。作者以细腻优美的笔触,深入重庆历史与现实的角角落落;以个性感悟又略带伤感的记忆,捕捉重庆那些美丽且具价值的人文画面;以现代时尚的旅游视角,描绘勾勒出重庆一幅幅立体多面的绚丽图景。
  • 仙道剑真

    仙道剑真

    一名普通家族子弟,如何在芸芸浮世,浩瀚武林,官宦权谋中前行。又如何登临仙道。歌曰:剑术浩渺求真解,人生浮沉道万千。日月轮转终往复,便踏云梯上青天。
  • 中国式送礼

    中国式送礼

    礼尚往来的传统,错综复杂的关系,如何才能把礼送出超凡效果? 马琴编著的《中国式送礼》每一节都针对人人头疼的送礼问题,通过案例做全方位深入探讨,并彻底找出解决之道。在《中国式送礼》中,你可以 获得大量关于送礼的好点子,其中,不仅包括传统的礼物及实用性的礼物,同时也有大胆新奇的个性好礼,满足各种人,各种节日,各种场合的需求, 给你全方位的送礼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