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8300000001

第1章 周敦颐的濂学与理学思想

周敦颐原名敦实,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公元一○一七年),卒于神宗熙宁六年(公元一○七三年)。

周敦颐专研易学,程颐曾以他与邵雍相比。二程语录记王拱辰见周敦颐,受拜,坐间周敦颐见大风起,讲风天小畜卦,王拱辰说:

“适来不知,受却公拜,今却当请纳拜”,可见他善于讲易。据潘兴嗣所撰周敦颐墓志,他的着作有太极图、易说、易通数十篇和诗十卷。

南宋度正引傅耆家集载,周敦颐嘉佑朝任合州佥判时,曾以所着说示博耆,后到零陵又寄示所改同人说,应该就是易说的一部分。现存着作有太极图说、通书和少数诗文。

从现存诗文看来,周敦颐虽未离仕途,却喜欢以志在退隐自相标榜。吕陶说他“常自诵曰:俯仰不怍,用舍惟道,行将遁去山林,以全吾思”(送周茂叔殿丞序,按今本净德集未收)。他有许多题名山道观的慕道诗。在读英真君丹诀诗中,周敦颐表示相信陈搏“盖得阴阳造化机”(周濂溪集,正谊堂本,卷八),此“英真君丹诀”即所谓阴真君长生金丹诀,是当时流行的道教书。由此可见他受道教的影响之深。

在张木式、朱熹以前,周敦颐在学术上的地位是不高的。二程虽曾向他问学,对他并不很尊崇;相反的,北宋时推崇他的则是蜀党的苏轼、黄庭坚、孔平仲以及苏黄的友人僧道潜等,如黄庭坚便称赞周敦颐“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潜月”,这是由于周敦颐的次子焘与苏轼有密切关系之故(见何弃仲营道斋诗序)。

周敦颐的思想也属于象数学,而且比司马光、邵雍更接近于北宋象数学的正宗。何平仲赠周茂叔诗说他“智深太易知幽赜,乐本咸池得正声”,即指他熟习易理,兼擅音律,这正是象数学的家数。因此,在论述周敦颐的思想之前,我们应首先就北宋象数学作一总的考察。

宋代的象数学实际上是纬学,特别是易纬的继续。象教学所论述的所谓河图洛书、卦变卦气,推源都出于纬书和接近易纬的京房焦赣之学。谢良佐的弟子朱震在汉上易卦图和进周易表中,曾列举了北宋象数学的传统。他所说的可绘为下表:

这一谱系有很多人信以为真,但仔细考证,其实大部毫无根据。

陈抟是宋代的一个传奇人物,如果龙图序(宋文鉴卷八五)确出自他的手笔,他也可算易纬派的象数学者之一,但他决不是宋代象数学的宗祖。在河图洛书一系中,范谔昌是真宗时人,着有易证坠简。据郡斋读书志引,他自称学出于李处约、许坚。许坚在马令南唐书有传,是一个道士,他是否李处约的弟子,李处约是否李溉,李溉是否种放的弟子,都是疑问。在先天图一系中,穆修以下是可信的,而邵雍的弟子孙明说穆修以上不得其详。邵雍之学出于陈抟之说,其实是邵伯温借以打击郑一派易学的手段(详见邵伯温易学辨惑)。至于周敦颐之学上承穆修,更属无稽。总之,朱震的目的是想建立象数学的“道统”,因而强把各个并无关系的学派牵合在一起。

北宋象数学以易纬的后裔为正宗,可以刘牧作为代表。刘牧是范仲淹、孙复的弟子,和周敦颐一样,也为富弼所重视,着有周易注十一卷、卦德通论一卷、钩隐图三卷。郡斋读书志说:“仁宗时言数者皆宗之。”我们看现存的钩隐图,所引纬候很多,和李溉卦气图本于易纬是类谋相同,都是象数学出自易纬的例证。

刘牧的思想基本上不外于纬学窠臼,如他说:“太极者,一气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一气所判,是曰两仪。”(钩隐图卷上太极生两仪“两仪变易而生四象,四象变易而生八卦,重卦六十四卦,于是乎天下之能事毕矣。”(同上)

序刘牧认为具体的事物“形”或“器”是由无具体内容的象数所派生的,即:“象者,形上之应,原其本,则形由象生,象由数生。”(同上)

数是基本的,而数中“天一”和“天五”更是最基本的,他说:“天五为变化之始,散在五行之位,故中无定象,又天一居尊而不动,以用天德也。天一者,象之始也,有生之宗也,为造化之主,故居尊而不动也。”(同上卷上论下“太极”虽然“无数与象”,但天一“象乎太极”(遗论九事大衍之数五十)。

在刘牧的象数系统中,“太极”在象数之先,象数又在形器之先。

刘牧特别说明,“太极”与象数都属于形而上之道,外此则是形而下之器。他说:“学者莫洞其旨,盖由象与形不析有无之义也,道与器未分上下之理也。地六而上谓之道,地六而下谓之器也。谓天一、地二、天三、地四,止有四象,未着乎形体,故曰‘形而上者谓之道’也。天五运乎变化,上驾天一、下生地六,水之数也;下驾地二、上生天七,火之数也;右驾天三、左生地八,木之数也;左驾地四、右生天九,金之数也;地十应五而居中,土之数也,此则已着乎形体,故曰‘形而下者谓之器’。”(钓隐图卷中论中这就是说,象是无,而形(五行)是有,形生于象即有生于无。因此,刘牧的“太极”没有物质的意义。

刘牧以抽空了的、形式的、符号的五数代替了五行的物质因素,所以他所说的“气”也不含有任何物质的意义,他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此四象生数也。至于天五,则居中而主乎变化,不知何物也,强名曰‘中和之气’,不知所以然而然也。”(同上卷上天五天五是数,称为气,同样的天一地六等也称为“一阴一阳之气”

(同上卷上坤独阴)。气属于“无”的象数,所以决不可以看到他以“太极”为一气,就遽尔论断为唯物主义的混沌观,否则,不难象有的人那样,把白虎通义神学讲成唯物主义思想,完全混淆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

以上对刘牧思想的概括分析有助于对周敦颐思想的理解。实际上刘牧思想的要点在北宋象数学是共同的,而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便是一篇象数学的作品,兹录其说的全文于下:“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原注“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自南宋张栻朱熹提倡以后,这篇寥寥二百余字的图说已成为道学的经典文献,曾经发生过比较重大的影响。道学家正统派固然把它奉为圭臬,同时一些进步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家,如王廷相、王夫之,也利用过太极图说里的某些术语形式,装上另外的内容。太极图说全文简略,包括了许多可能加以不同解释的范畴,这是便于不同思想的哲学家相反运用的条件。因此,后世进步的学者如何解释太极图说是一个问题,而太极图说本身的思想实质是另一个问题,两者是不可混淆的。中国中世纪哲学家大都用解经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利用经典的文句却常得出相反的结论,史例甚多,太极图的解释也是一例。

以太极图说与钩隐图相比较,可以发现下列共同之处:

第一,周敦颐说“太极本无极”,太极是无,由无而生有。陆九渊说:“‘无极’二字出于老子知其雄章,吾圣人之书所无有也。老子首章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而卒同之,此老氏宗旨也。

‘无极而太极’即是此旨。”(象山先生全集卷二与朱元晦)这里暂不管朱陆之辩谁是谁非,既然道德经早已成为经典,解经就有不同的观点了,出于道家未必是唯物主义者,不出于道家也未必是唯心主义者,但有一点是明显的,即周敦颐所说的“无极”和邵雍所说的“无极”都指虚无,这是不容置疑的。

周敦颐的思想本受道家和道教的影响。据毛奇龄考证,太极图是模仿了彭晓的明镜图诀中的水火匡廓图和三五至精图(毛西河先生全集第七册太极图说遗议)。彭晓是五代时人,孟蜀朝散郎守尚书员外,着有参同契分章通真义。陆九韶、陆九渊兄弟便以此怀疑太极图说不出于周敦颐之手。

通书说:“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物则不通,‘神妙万物’。

水阴根阳,火阳根阴,五行阴阳,阴阳太极,四时运行,万物终始。混兮辟兮,其无穷兮。”

动静在这里,周敦颐是把“神”和“物”作为对立的范畴看待的。周敦颐在通书中还说到:“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万分。万一各正,小大有定。”(理性命这里太极、阴阳、五行、万物,好象是没有时间先后的生成序列,但五行与阴阳之间,五行是殊,阴阳是实;阴阳与“太极”之间,又以“太极”为本。这也就是太极图说所说“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在万物与“太极”(“无极”)之间,万物是表面的、现象的,“太极”是根本的、本质的,所以说“一实万分”,“小大有定”。

在周敦颐看来,万物中任何具体事物,只能是动的或者是静的,动与静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但就宇宙整体而言,其表现为万物是万、是辟、是动,其本为“太极”是一、是混、是静。因此,动与静原来是不矛盾而统一的,周敦颐认为这是“太极”所以超于万物而为“神”

者。周敦颐关于动静的这种见解和其他象数学者的说法是稍有不同的。

第二,周敦颐根据易传所说“乾道生男,坤道生女”,实际上和由象生器之说并无不同。人得二气五行之秀而最灵这一命题,在纬学中早就有了,例如白虎通义说:“人本含六律五行之气而生,故内有五脏六腑,此情性之所由出入也”(性情)又如春秋纬元命苞以肝为木之精,其德为仁等等。

刘牧也说:“人之生也,外济五行之利,内具五行之性。五行者,木火土金水也。木性仁,火性礼,土性信,金性义,水性智,是故圆首方足最灵于天地之间者,蕴是性也”(钩隐图卷上人禀五行周敦颐所谓“五性感动而善恶分”,其义也不过如此。他所说“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仍然是以“形”、“神”对立分别而言,这里并没有说出“神”是由“形”所派生的。更不能如有人所说,这里包含着这样的意味:“有了人类才有精神与知识”。

相反的,我们从周敦颐全部哲学体系来看,他的世界观仍是以天为有目的性和伦理性的“神”,他曾这样说:“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成,义也。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大顺大化,不见其迹、莫知其然之谓神。故天下之众,本在一人。”(通书顺化这样看来,神天使着万物顺服,犹之乎圣君使着万民感化;同时,“天下之众,本在一人”,而万物之殊,也就本在神天了!太极图说所谓圣人与天地合德云云,就是这个比照的意义。通书刑章还以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刑戮比为“天”的以秋成物,也都是同样的“人事法天”的神学命题。

“人事法天”的刑德论和天人感应说是相联系的,周敦颐的音乐理论就立足于天人感应的基础之上,并强调了阶级调和就使天地大和,进一步满足了上帝的意志。

他说:“乐者,本乎政也。政善民安,则天下之心和,故圣人作乐,以宣畅其和心,达于天地,天地之气感而大和焉。天地和则万物顺,故神祗格,鸟兽驯。”(通书乐中封建主义历史是阶级斗争史的一个阶段,因而也充满着阶级的对抗,没有什么统治阶级那样期待着的“和”,只有神学说教才为这一种“和”贡献理论基础。周敦颐主张“与天地合德”的圣君,在通了“神”之后,就使天下众人的心“和”起来,于是乎感动天地之气,感召神祗,获致祥瑞;相反的,如果不按照神意,“代变新声,妖淫愁怨,导欲增悲”,就会发生“贼君弃父,轻生败伦”的不和的事。这和乐纬的理论正如出一辙。

孔延之邵州学记记周敦颐“言行政事皆本之六经,考之孟子”。

周敦颐的通书关于道德、人性的叙述基本上是孟轲性善论的翻版。

在通书中,周敦颐大讲所谓“诚”。按“诚”不但为邵雍所提倡(见上节),也是司马光所强调的。据说刘安世从司马光五年,只得一语曰“诚”。司马光说:“‘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至臻其道则一也。”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周敦颐以乾卦比喻诚,他说:“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通书诚上“诚”即纯粹至善,它是“寂然不动”而“无为”的精神,配天之道,为特殊人物所本有。周敦颐认为恶只属于思虑之几;反之,如能“无思”,即“无不通”。完全保持固有的“诚”的人是圣,必须时时通过思虑来恢复“诚”的人是贤。所以学人求达圣贤的“圣功”就在于“身端心诚”:“身端,心诚之谓也。诚心,复其本善之动而已矣。不善之动,妄也;妄复则无妄矣,无妄则诚矣。”通书家人睽复无妄具体地说,诚心的功夫在于“无欲”。周敦颐在通书圣学中以“无欲”为学圣惟一之要。“无欲”说无疑是受禅宗的“修心”论和道教的“清静”说的影响,并用以对孟轲的“寡欲”说扩充放大。周敦颐不满意孟轲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而存耳,盖寡马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文集卷八养心亭说太极图说的“主静而立人极”也即指此。

通书和太极图说的思想略如上述。我们可以看得很明白,周敦颐的思想决不是如有人说的什么“很清楚的唯物论”,而是很清楚的唯心主义。

以上我们论述的三个道学家:司马光、邵雍、周敦颐,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运用着象数的形式。互相比较,司马光更多地继承了扬雄太玄中的唯心主义成分,邵雍、周敦颐则多本于易纬。司马光、周敦颐、邵雍都保留了天命论,但邵雍则更狡猾地运用形而上学的命题。他们和不采取象数形式的二程等在这一方面有所不同。

曾有人以象数学比拟毕达哥拉斯学派。在学说的形式上看,两者有若干共通之点,如以数为万物的本原,认为宇宙的组织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的体系,以至音乐的谐和与哲学的关系等等,但两者的时代是不相同的。在先秦的阴阳家和汉代纬学中,可以看到科学思维的萌芽和神学的联系。在北宋的象数学的时代,自然科学已经进一步发达,而且逐渐在摆脱各种迷信幻想的羁绊。北宋的象数学虽然也借用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但这些知识仍旧是夹杂在汉代纬学中遗传下来的。象数学并不能吸收新的自然科学,相反的,其中迷信幻想的比重反大大增加了。

其次,郡雍、周敦颐的思想与王安石新学的对立不如司马光的尖锐而明显,这是由于他们在政治上不象司马光那样与王安石面对面地斗争。二程与张载在这一点上显出的差别就更大些。

同类推荐
  •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对于主持人而言,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堪称主持人最重要的“武器”。从逻辑层面来研究主持人语言,既将此类研究大大推向深入,同时也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无疑具有开拓意义。此外,主持人队伍曰益壮大,对这一群体的管理也越来越成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既熟悉主持工作又精通管理,还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人来攻克。
  • 中国新闻报道

    中国新闻报道

    本书的宗旨在于分析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历史、现状以及报道原则、报道方式等相关问题,研究和探讨中国如何向外部世界传递发生在中国的事实信息,以便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 ,从而向世人澄清事实,减少误会,提升中国软实力。
  • 语录中国

    语录中国

    流行语,是在一定时期、地域和人群中迅速盛行、广为传播的语汇。它反映了人们普遍关注的事物和问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广泛的群众性。这本书是近十年流行语的精选,是千淘万漉的流行语集萃。这些流行语是人们从实践生活中感悟和提炼出来的,既鲜活、深刻……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
  •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本书是对世界的历史,人类文明成果的一次回顾和检阅。世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文明将会开出更加灿烂多彩的思想之花,结出更加丰富的文化科学硕果。如果您阅读此书,实际上是对文化的一种选择,是一次对人类文明的礼拜,更是一次撷取知识信息的大好良机。
热门推荐
  • 超级异能:疯狂手机

    超级异能:疯狂手机

    八十岁的叶天人生唯一的遗憾就是为什么自己当年在三十岁的时候才告别了处男之身。然后很多年后,等到他孙子的孙子都出世了,十八岁的叶天竟然收到了他孙子从未来世界打来的电话,获得了未来世界的帮助力量之下,美女财富固然也接踵而来。
  • 安南奏议

    安南奏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胎金两界血脉

    胎金两界血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帝宠妃毒妃往哪逃

    邪帝宠妃毒妃往哪逃

    云独陌二十三世纪的杀手,神偷,神医,毒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为什么?绝熙这一辈子我最恨的就是背叛,走入深海。云家的废材,云独陌!废材,天才这个词才配的上。南宫云离,堂堂邪帝天生洁癖,却对她有好感!众女眼红。云独陌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神!曾经是一只蚂蚁,现在是一只凤凰,曾经就是曾经现在就是现在。
  • 帅气新生:痞子女沫柒

    帅气新生:痞子女沫柒

    7岁之前,她的世界处处充满幸福;7岁之后,她的生活来了个大颠覆。母亲的离世与父亲的复婚都从此改变了她。从此,她励志要摆脱这个充满肮脏的家庭。复仇计划从此开始…8年之间,她经历了一次次磨练,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最终,在仇恨与幸福之间,她到底会选择哪个…
  • 橡皮:中国先锋文学

    橡皮:中国先锋文学

    13个先锋小说家、43个先锋诗人、11个先锋评论家——共278篇各种题材的先锋作品凝结成这吓人的《橡皮(中国先锋文学)》读本。这是中国当前最有写作才华的作者队伍,每一个人都那样特立独行、不拘常规、又敏锐多情。翻开杨黎主编的《橡皮(中国先锋文学)》,您将由他们带领,走进中国先锋文学大本营,领略目前中国文学最前沿的动态,关于当下中国先锋文学 ,无论是题材、文本结构,还是语言才华和思想张力,您都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获得一次丰富的精神滋养。
  • 重生贵女

    重生贵女

    原以为自己的一生虽然短暂也算得上是平安幸福,哪只在她身死之时才知自己的死是相公一手策划。本为名门贵女,却被诬蔑不是清白之身,何家嫡女何瑶瑶死于自家夫君之手,且被夫君认为是不洁之人。一生安乐的她在恨意伤心之下死了,一睁眼竟回到了二八年华。何瑶瑶一时不知身在何方,重生而来的何瑶瑶不想报仇,只希望再也不见那个男人。大选之时,她不再逃避,名门贵女,锦绣容颜,她所求不过是一心人而已。
  • The Magic Skin

    The Magic Ski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讲故事,说出销售力

    讲故事,说出销售力

    人人都想在销售这场残酷的战争中赢得滚滚财源,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真正懂得商战谋略。一个从事市场销售的人员,一定要有强大的销售力。销售素养、口才、宣传、拜访、做渠道、推销技巧、服务客户、回款和客户管理等在销售过程中的作用和技巧,这些强大的销售力全在一个个故事中……
  • 傲世战尊

    傲世战尊

    当战争狂人的游魂在异世界重生时,大陆风起云涌,少年萧琰为了寻找一个暗黑组织不幸身陷惊天阴谋之中,从此险象环生,所幸他的身旁簇拥着八位绝色佳人,助他征战四方,傲世称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