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7800000005

第5章 生平及学术教育活动(5)

嘉靖二年(1523),南宫会试,以“心学”为问,阴以辟阳明。策问曰:“朱陆之论,终以不合,而今之学者,顾欲强而同之,岂乐彼之径便,而欲阴诋吾朱子之学欤?究其用心,其与何澹、陈贾辈亦岂大相远欤?至笔之简册,公肆诋訾,以求售其私见。礼官举祖宗朝政事燔其书而禁之,得无不可乎?”参加此次会试的阳明弟子,面对策问对先生的攻击,各人选择了不同的反抗态度。如徐珊读策问,叹曰:“吾恶能昧吾知,以鈚时好耶”?不答而出。而同门欧阳德、王臣、魏良弼等,直发师旨不讳但后来反为在取之列。这说明当时朝廷对阳明学是有重大意见分歧的。钱德洪下第归,深恨时事之乖,以为阳明学兴不逢时。然而王阳明大为高兴,远接归来弟子,说:“圣学从兹大明矣!”德洪不解:“时事如此,何见大明?”阳明说:“吾学恶得遍语天下士?今会试录,虽穷乡深谷无不到矣。吾学既非,天下必有起而求真是者”。阳明的分析是基于当时社会心理特征的,在程朱理学作为官方统治意识形态日益禁锢人们思想而引起普遍反感,甚至窒息状态时,人们的求新意愿和探索心理易于倾向和接受打破这种禁锢的新思想理论,更况明王朝政治腐败,人们更清楚当局所反对的新学说属何性质。何况王阳明功绩赫显于世却遭此冷遇,怎不引起天下正直士大夫阶层知识分子的同情?

一天,王阳明与邹守益、薛侃、黄宗明、马明衡、王艮等人论学,要求弟子们分析为何社会对他谤议日炽的问题。有人说是因阳明学说日益彰明而为宋儒争异,有人说是弟子因日众以学术被谤,有人说是因阳明势位日高以忌嫉被谤等。阳明说这些都非根本原因,“吾自南都以前,尚有乡愿的意思,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才做得狂者,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指出依“良知”而行者是唯我独断的“狂者”、“真人”,如是才为求“圣人之道”。此时他大讲“狂狷”与“乡愿”之辨,指出:“知轻傲处便是良知。”“某愿为狂以进取,不愿为乡愿以媚世”。

关于“狂者”意识自觉,与门人王艮的思想影响是有密切关系的。据王艮《年谱》载,阳明居越讲学时期,王艮在会稽“侍阳明朝夕”。王艮见阳明学说不被世所广识,自叹曰:“风之未远也,是某之罪也”。“乃辞阳明先生去,制招摇车,将遍游天下”。王艮此次北行讲学,是与阳明计划的一次试探性的行动。他借以“团结山林隐逸,开导市井蒙愚,同天下人为善”的旗号,到处宣传阳明学说,所过之地,千万男女奔走相告,喜闻乐道,“至京师,都士人聚观如堵”。王艮讲学的成功,无疑给王阳明发展学说以巨大鼓舞。

《年谱》载,是年十一月,“见素林公自都御史致政归道钱塘,渡江来访。先生趋迎于萧山宿浮峰寺。公相对感慨时事,慰从行诸友及时勉学,无负初志。”时张元冲在舟中问佛老与儒家异同,阳明说:

“儒佛老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儒佛道公平对待,无需迷信,唯我所用而已,表达了阳明的文化价值观。

嘉靖三年(1524),王阳明在越蜇居二年有余,病情渐见好转。

正月,郡守南大吉以座主称门生,往复问学,甚是殷切。于是辟稽山书院,聚八邑彦土,身率讲习以督之。是时四方彦士咸集,从学如云。

萧秄、杨汝荣、杨绍芳等来自湖广,杨仕鸣、薛宗镗、黄梦星等来自广东,王艮、孟源、周冲等来自直隶,何泰、黄弘纲等来自南赣,刘邦采、刘文敏等来自安福,魏良政、魏良器等来自新建,曾忭等来自泰和。

四方来学者“环先生之室而居。如天妃、光相、能仁诸僧舍,每一室常合食者数十人。夜无卧所,更番就席,歌声彻昏旦。南镇禹穴,阳明洞诸山远近,古刹徒足所到,无非同志游寓之地,先生每临席,诸生前后左右环坐而听,不下数百人。送往迎来,月无虚日,至有在侍更岁不能遍记其姓字者。诸生听讲出门,未尝不踊跃称快。以昧入者以明出,以疑入者以悟出,以忧愤茜忆入者以融释脱落出。呜呼,休哉!不图讲学之至于斯也!尝闻之同门,南都以前从游者虽众,未有为在越之盛者。虽讲学日久,孚信渐博,要亦先生之学益进,感召之机亦自不同也”。这种盛况,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确实史无前例。

它证明阳明的预见是正确的。阳明讲学影响海内,八方彦士想望风采,连海宁年近古稀的诗翁董亦“以杖其瓢笠诗卷来访”,执贽王门。面对如此众多弟子,王阳明的教学方法是:“士之初至者,先令高第弟子教之,而后与之语”。其中钱德洪,王畿二人在众高足弟子中最为出色,“一时称为教授师”。可见阳明学派的势力迅速发展与当时反理学的社会思潮有直接原因。

这年八月中秋,月白如洗,王阳明与群弟子宴集于天泉桥。时侍者百余人,酒半酣,阳明命歌诗。诸弟子比音而高,翕然如协金石。

少顷,能琴者理丝,善箫者吹竹,或投壶聚算,或鼓棹而歌,远近相答。

王阳明见诸生兴致盎然,任性忘情,全抛习俗声利之陋习,与大自然同为一体,得人生教育之乐,好不兴奋。退而作诗曰:“处处中秋比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影响尚疑朱仲晦,支离羞作郑康成。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

这是阳明有生以来最惬意的时刻。次日,诸生来谢,阳明说:“昔者孔子在陈,思鲁之狂士,世之学者没溺于富贵声利之中,如拘如囚而莫之省脱,及闻孔子之教,始知一切俗缘皆非性体,乃豁然脱落”。

自然人性论思想在阳明教育思想与实践中有了充分体现。是时朝廷大礼议起,阳明对此不感兴趣,霍元、席元山、黄宗贤、黄宗明等皆先后以大礼问,阳明竟不答。十月,门人南大吉续刻《传习录》,取阳明论学书,在薛侃所刻的三卷基础上复增至五卷。它标志着阳明学说又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嘉靖四年(1525),王阳明五十四岁。是年初其妻诸氏卒,阳明有过一度的伤感,但他未因此而放松教学。四月,作《稽山书院尊经阁记》,指出经学即心学,将早年的“六经皆史”思想又发展了一步。

此外,他还作《亲民堂记》,阐述《大学》“明德”与“亲民”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已是《大学问》的初稿文字。时山阴知县吴嬴重修县学,提学佥事万潮与监察御史潘仿拓新万松书院,王阳明均为之作记,褒扬他们立学重教和发扬“良知”的大义行为。在此时期,王阳明的讲学内容主要是《古本大学》和“良知”。较之以前,他对“良知”内涵有了丰富和发展。如在《咏良知四首示诸生》指出:“个个人心有仲尼”。“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见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在《答人间良知》诗中说:“良知即是独知时,此知之外更无知;谁人不有良知在,知得良知却是谁”?其学说的理论建设重心是以“良知”为命题的道德本体论,由此他开始对朱熹“格物致知”、“知先行后”等思想进行理论批判。《答顾东桥书》中指出: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故曰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答顾东桥书》为嘉靖四年所作,自钱德洪收刻于《传习录》中后,乃成为阳明学派教学经典之一。可以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到此时已于本体论和方法论方面,对程朱理学已进入了系统的理论化的革新。王阳明以“良知”论取代朱熹的性理与道欲观,肯定“天理”即“良知”,强调道德实践主体的价值同时大胆地肯定了现实的人的价值,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萌芽所促发的市民阶层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客观需要。良知论是“知行合一”的“本体”思想的展开和理论化。“合一并进”的理论主要由“致良知”方法论所概括,所谓“致”,就是发展的意思,通过发展“良知”而使人的道德潜能现实化,从人自身的本性中派生出现实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价值。所以王阳明反复说明“致良知”就是使“良知发用流行”,即要“发用流行”,就须“必有事焉”、“在事上磨练”。他教诫诸生:“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谩从故纸费精神”。“尽道圣贤须有秘,翻嫌易简却求难。只从孝弟为尧舜,莫把辞章学柳韩”。要求学生抛弃旧学故纸辞章,在现实生活中“知行合一”,发展与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钱德洪于《传习录》(中)序云:

“指知行之本体,莫于答人论学与答周道通、陆清伯、欧阳崇一四书。”又说:“揭必有事焉,即致良知功夫,明白简切:使人言下即得入手,又莫详于答聂文蔚之第二书。故增录之”。从这些说明可见王阳明晚年仍在发展“知行合一”说。

嘉靖四年,王阳明服阕,例应起复。御史石金等交章论荐,皆不报。尚书席元山为疏特荐,但朝廷终不召其领券。这样,王阳明只好在家继续讲学。九月归余姚省墓,归后乃与诸生制订讲会条约。所谓讲会条约,实际上是一种学术性活动组织章程。地点在龙泉寺中天阁,时间定为每月初一、初八、十五、廿三日为期。在讲会之日,诸生聚会,相互诱掖奖劝,砥砺切磋。他订立讲会条约,要求在讲会中学术地位平等,争论自由民主。这是王阳明创建阳明学派的一种实际措施。十月间,在王艮等人的努力下,阳明书院建成于越城,位于西郭门内,光相桥东边。阳明书院是为了满足王门弟子学习与生活的需要,广居从学之士,成为阳明学派传道授业的重要场所。

嘉靖五年(1526)三月,门人邹守益因“大礼议”政治斗争的失败被贬判广德州(今安徽省内)。邹守益热衷于世俗教化,筑复古书院以聚生徒,并刻《谕俗礼要》以化民俗。讲学内容主要是冠婚丧祭之礼。邹守益为了便于教化民众,将古礼删繁就简,使之通俗易晓,简明可循。王阳明大加赞赏,在其与邹守益书中指出:“古之礼存于世者,老师宿儒当年不能穷其说,世之人苦其繁且难,遂皆废置不行。

故今之为人上而欲导民于礼者,非详且备之为难,惟简切明白而使人易行之为贵耳”。并指教邹守益在推行冠婚丧祭之礼外,应附以乡约,这对民俗的导化大有补益;而射礼则用于士阶层的教育,不应纳入民俗化导的礼教之中。主张社会教育要因人情化导。这些思想后来在镇压思、田少数民族起义的政治活动中,王阳明推行社会教化基本予以实践。

四月,王阳明复南大吉书。南入觐见绌,但不以个人得丧荣辱为忧,惟以问学为事。阳明指出这种捐富贵,轻利害,弃爵禄,快然志道,执着圣贤之学的行为体现了应有的士子人格,是“致良知”的表现。不久,他在答欧阳德书中指出:“吾所讲学,正在政务倥偬中,岂必聚徒而后为讲学耶?”“良知不因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

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指出致良知必有事为,但专求于见闻之末则落在第二义了。可见,此时王阳明对“致良知”和“良知”理论的研究日益注重道德实践的主客观同一性问题,同时也表现了王阳明对当时现实政治风气和学术风气的不满情绪,而且这些情绪也直接影响了他的学生。

据《明儒学案》记载,王畿、钱德洪等于是年试期不欲参加南宫会试。阳明劝道:“吾非以一第为子荣也。顾吾之学,疑信者半,子云京师,可以发明耳”。二人乃行,并举南宫,但当国者不悦阳明学,二人俱不廷试而归,并偕黄弘纲、张元冲同舟归越。此时,四方求学者仍日众,阳明不能遍授,多使之由钱、王二人引导。王畿讲学和易宛转,门人日亲。八月,聂豹以御史巡按福建,渡钱塘来拜访王阳明,见阳明之门杂众,深有感触,走后致书阳明。王阳明在答聂豹书中表达了以学术和教育救世为志愿,严厉抨击士风颓废和是非混淆的时弊,并说:“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有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

十一月,阳明得子正意,乃继室张氏所生。晚年得子,大为高兴。

乡朋好友多来庆贺,明阳于谢酬诗曰:“携抱且堪娱老况,长成或可望书香”。他并非希望儿子长大为官作宰,这大概不是他的客套,因为从自己切身遭遇体验深刻认识到仕途并非人生最佳选择。十二月,他作《惜阴说》亦流露此种观点。在他看来,人生价值不在功名利禄,而在于自我道德人格之完善。

嘉靖六年(1527)正月,王阳明与书黄宗贤曰:“人在仕途,比之退山林时工夫难十倍”。阳明曾与陆澄说:“人在仕途,如马行淖田中,纵复驰逸,足起足陷,其在驽下,坐见沦没耳”。这一时期,王阳明讲学内容主要是讲道德修养问题,尤重在人格之培养。其弟子钱德洪曰:“吾师接初见之士,必借学庸首章以指示圣学之全功,使之从入之路”。并说:“《大学问》者,师门之教典也。学者初及门,必先以此意授,使人闻言之下,即得此心之知。无出于民彝物则之中致知之功,不外乎修齐治平之内。学者果能实地用功,一番听受,一番亲切”。四月,邹守益刻文录于广德州,王阳明命弟子钱德洪先将其文录加以整理类次分别,他自标其年月。王阳明系统整理自己着作,并且由其弟子刻刊于世,标明阳明学说已日趋成熟。

同类推荐
  • 最草根生活

    最草根生活

    本书是一部反映中国平民阶层生存状态的纪实力作。以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为时代大背景,展示了一些特殊人群的生活经历,他们身处社会底层,历经动荡曲折,遭遇种种不幸,然而他们处惊不乱,依照自己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世态万象,作为“小人物”艰难而韧性地活在这个巨变的大世界。
  • 优秀教师师德的8项修炼

    优秀教师师德的8项修炼

    本书描述了一位农村教育者眼中、手中、心中的中国农村教育,是一部真实的农村教育人的人生写真。
  • 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

    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

    为了更好地为广大班主任服务,进一步发挥优秀班主任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和促进全国中小学班主任事业的发展,我们在总结、宣传新时期班主任杰出代表的先进经验、探索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规律的基础上编写了本书,把提高班主任自身素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同时,对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专业素养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 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本书围绕如何成为一名智慧的教师展开了讨论。全书分为实践篇、理论篇、业务篇、感悟篇、语录篇进行阐述,包括:“春风”化雨“自我”悔悟“克敌”制胜关于班主任的修养等。
  • 媒体创意与策划

    媒体创意与策划

    这是一本教材式的媒体创意与策划专业书。一是为大学教学而用。二是想用于媒体创意与策划专业人士的培训。既然类似教材,当然就有自己的东西,也大量参考了别人的东西。
热门推荐
  • 倾世毒妃:凤凌天下

    倾世毒妃:凤凌天下

    她是现代杀手,被人设计,一朝穿越漂泊异世。她是传言中不能吸纳灵气的废物,众人欺她,谤她,辱她。却一语惊天下:太子?不要!太子妃?我不稀罕!谁知道废物的本质却是惊才绝艳,谁知道草包的背后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奇才?一朝脱变,草包变天才。当废物不在废物,当原本懦弱的身体中换了另一个强悍的灵魂,原本平静的天圣大陆因她的到来而风起云涌!第一次见面,她一箭射死了他的爱宠。他凤眸微眯,冷酷至极的开口:“女人,你好大的胆子!”杀手穿越异世的故事,强者与强者的碰撞,看现代杀手在异世如何谱写出一场盛世荣华!
  • 星星的叹息

    星星的叹息

    我们每一个人都怀抱着一颗不安定的心,在人生这条拥挤的单行道上独自前行。我们急切的想要寻找一个可以并肩同行,互为交心的人,可是却又匆忙路过那个值得停留的风景和曾经与我们擦肩而过的那一个人。只是当时的我们并不知晓,这也许就是人生的遗憾。于是此去经年,那个错过却再也无法回头的人,再次回眸的时候便成了心底最深处,那一道永远不能触碰的伤口。当眼泪缓缓滑过脸颊我们才明白了,在这匆忙的人生里无论是谁都会留下些许的遗憾。直到那时才知道,哭过的人不一定就懂得悲伤的苦,不曾流泪的人不一定就没有尝过心碎的痛。深藏在内心的那滴泪,是星星的叹息是窗外随风轻扬的风铃。只是在这繁华吵杂的世界里,又能有几人听得到读得懂呢?’
  • 李文戈升官记

    李文戈升官记

    《李文戈升官记:一个大学生的从政心经》虽写官场,但没有以往官场的剑拔弩张,没有双方那种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是把官场当职场,在一种平和的心态中,把做人、做事、做官有机结合在一起。小说深刻地告诉人们:在当今的官场中,不考背景、不靠钱财、不靠美色一样可以当官,可以荣升。而要做到这一点,靠的就是一个人的品德和智慧。智者为官,这就是《李文戈升官记:一个大学生的从政心经》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启示。
  • 四分律藏

    四分律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首席宠妻:执手一生

    首席宠妻:执手一生

    【宠文、一对一、无误会、无小三】若以晴从来没想过,在生命还没有终结的时候,遇见了一个他。他给她的温暖,给她的怀抱,让她逐渐的离不开他。他从未放弃她。宠她,爱她,是他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有些一瞬,便会念念不忘;而有些念念不忘,却是一瞬。他很庆幸,只是一瞬,却让他与她执手一生。
  • 重生妃要低调

    重生妃要低调

    前世,她活得很高调,因此为她带来了杀身之祸,也殃及到了他。重生后,她想活的窝囊点,因此,应他前世之言,凡有他出没的地方,她都退避三舍,他却不干了……本文男强加女强(男主前世驯化过的)非小白文哟~
  • 谁偷走了你的时间

    谁偷走了你的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想做功成名就者,还是甘居平庸之辈,取决于你对时间的态度。时间对智者而言,如同钻石般珍贵;但对不会运用的人来说,却犹如一把泥土,毫无价值。如果善于管理,你的时间会“活”起来。生命的长度是固定的,而“活”用时间却能拓宽生命的厚度和宽度。利用好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时间的最高效率。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创造自己的目标财富。
  • 上清灵宝大法

    上清灵宝大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抢个王爷来撑腰

    抢个王爷来撑腰

    星空扭转,她在战场浴血重生,摇身一变成了劫匪,打劫了一个呼风唤雨的男人:“不准叫!”他勾唇轻笑:“好,不过,你要负责!”没想到他天纵英才,冷傲不驯,却独独对她一往情深。这一世,二货女携手极品腹黑男,将算计他们的,全部以牙还牙!
  • 狮子座灰姑娘的极品王子

    狮子座灰姑娘的极品王子

    她--是狮子座的女生,有着狮子座应有的爱自尊,可惜她家境不好,成绩也不好,只能自己打工,可是明明就这样本应该平淡的生活,为什么因为有了那个叫做乔逸恩的存在而变得不一样了呢?在乔逸恩与唐洛之间,她会选择谁?他--典型的射手座男生,自命为极品王子的“二世祖”,在欺负于香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心却沦陷了。他--一个温柔的王子,很喜欢于香,经常像一个大哥哥一样帮助于香,却不幸得了白血病……在三个人的吵吵闹闹中,幸福的享受着校园时光。敬请期待……(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