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7800000010

第10章 教育思想(4)

是否还有统一的标准呢?他说:“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同归于善。因人而施者,定法矣;同归于善者,定法矣。因人而施质异也;同归于善,性同也。夫教,以复其性而已。”可知,王守仁主张“因人立教”,是为“各成其材”,反映了教育对象的个性,而“同归于善”,反映他教育工作的总目标,并认为两者皆为“定法”,不可改变。教育工作,既考虑个性,也考虑共性以及个性与共性的结合,这种教育、教学法思想,是全面而辩证的。它的理论是“人的资质不同”,即“质异”与“性同”,每个人生来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这也是一个对人的辩证观点。王守仁在教学论中的精华,是他承认每个人都有一个知识和智慧的发展过程。如“婴儿”之喻,他说:“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而后能笑,又既而后能识认其父母兄弟,又既而能立能行,能持能负,卒乃天下之事无不可能,皆是精气日足,则筋力日强,聪明日开,不是出胎日便讲求推寻得来的。”这就已经接触到了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进行教学工作。这在中国古代是有远见的见解,而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其三,教师教学贵在使学生“自得”。

王守仁在教育、教学问题上,虽从“致良知”的思想出发,但他提倡教学要生动活泼,要有启发性,能开发学生的心灵,作到使学生能“自得”。教学要能引导学生“各得其心”。他说:“君子之学求得之于其心”,学习贵在“自得”。如饮食养身一样,食了要消化。他常用孟子的“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的话,来表述和论证自己教学启发学生“自得”的主张,这不是偶然的,不仅说明了他们有继承关系,而且证明了唯心主义者教育重自内发展的共同特性。

王守仁在湛若水(甘泉)出使安南时,曾作文赠之曰:“今世学者,皆知宗孔孟,贱杨墨,摈释老,圣人之道,若大明于世。然而吾求而从之,圣人不得而见之矣。其能有若墨氏之兼爱者乎?其能有若杨氏之为我者乎?其能有若老氏之清净自宁,释氏之究心性命者乎?

吾何以杨、墨、老、释之思哉?彼于圣人之道异,然犹有自得也。”在这里,王守仁要求为学惟心中“务求自得”,重领会,不重文字记诵若求圣人之道而不能自得,虽杨、墨、老、释亦无不可。这可知王守仁强烈要求教师教学要使学生能“自得”。而如何能“自得”呢?教者要善于启发学者自己去体验自家的“良知”,就是“静处体悟”、“事上磨练”及“实地用功”,都是自求于心的工夫。还要学生每听讲则有疑,有疑则思,思则能“自得”。他说:“盖学之不能以无疑,则有问问即学也”;“又不能无疑,则有思,思即学也”;“又不能无疑,则有辨,辨即学也”。由此可知,王守仁主张为学重“思”,然其目的是“自求于心”。若去掉唯心主义的东西,学习是内、外因的结合,他更重内因,教者的“点化”,不如自家的“解化”更为重要。故他说:“学问也要点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当,不然,亦点化许多不得”。这个教育观点,有合理的因素,反映了教学的规律性。

最后,他还提倡师生之间相互“责善”、“问难”,鼓励学生向教师提意见。

这不但有益于学,且有益于教,可以作到“教学相长”。他说:

“人谓事师无犯无隐,而遂谓师无可谏,非也;谏师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隐耳。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盖教学相长也。”他为了打破学生的顾虑,还十分谦逊地对弟子们说:“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

最后,他还宣布:“诸生责善,当自我始。”有一次他的弟子问他,孔圣人是否也“相助望门弟子”,王守仁回答说:“亦是实语。”并认为:

“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圣人之言,本自周遍;但有问难的人,胸中窒碍,圣人被他一难,发挥得愈加精神。”从王守仁的师生“责善”和“问难”中,可以看出他主张和协、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他本人就是平等师生关系的实践者,具有教育家的风度。王守仁对教师的一些要求,有许多合理的见解,反映了教育和教学的共同规律性,至今对我们仍有启发。

(五)论儿童教育

王守仁从培养“圣态”的目的出发,主张对儿童教育首先要“教以人伦”。他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一文中说:“今教童子惟学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要从儿童开始,就能致力于养成这些封建道德。其课程设有歌诗、习礼和读书等。每门课都有其独立的作用和特有的意义。诗歌要儿童“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儿童诗歌,可以启发其“意志”和陶冶其情感,把儿童旺盛的精力用在培养德性上,从消极方面来说,可以使儿童心中的忧闷化于音乐之中,使其“精神宣畅,心气和平”。所以《乐记》说:“乐者德之华也。”习礼要儿童“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所以,儿童的习礼,不但有“动荡血脉”、“固束筋骸”的健康作用,最重要的是培养儿童待人接物、洒扫应对的礼节和养成儿童遵守纪律的习惯,使之“礼貌习熟,德性坚定”,即所谓“礼以导行”。所以,诗歌与习礼的礼乐课,主要是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的教育,当然也含有美育和体育的因素。读书,除可以“开知觉”、“开聪明”、增长知识外,还在于借以“宽虚其心意”而“存其心”、“宣其志”。总之,这些课程的总目标,“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换句话说,诗歌、习礼、读书有开发儿童智慧的智育,养其心性的德育,健其“筋骸”的体育和宣泄其情感的美育等价值。他有“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

诗歌教育,固然有启发儿童“奋至德”的作用,但总是属于“放”

情感、布快乐的一科,所以必须要“约之以礼”,即用乐教来“导和”与用礼教来“导行”结合起来,方可以防止“礼甚则离,乐甚则流”的弊病,使儿童从“意志”到情感,都有助于养成封建道德的信念和封建社会的文明行为。所以,王守仁的礼乐教育,非常重视儿童精神文明的培养。

王守仁为对儿童进行“正蒙”的教育,使儿童能于“蒙昧隐默自养正道,乃成至圣之功”。他还特别规定了一套教育的实施办法和教学制度,而名为《教约》,令各个学校教师和学生遵守执行。他明文规定:“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教儿童摹仿写字和作诗文),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类,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不暇及于邪僻。”在如何进行歌诗、习礼和读书方面,他还规定了一套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对教歌诗与习礼,不仅分班(组)轮教,以相互观摩,还有会演比赛等各种方式,有分有合,即有分组又有全体“会歌”和“会习”,对儿童具有相观而求进的作用,并“使其乐习不倦”。而且还在歌诗与习礼上,发表了一些关于儿童教育基本训练的观点。在读书方面,主张授书要“量其资禀”,不在徒多,但“贵精熟”,要常使儿童“精神力量有余”,而“无厌苦之患”,却“有自得之美”。教学务使儿童“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反复思考。最后,要能使儿童得其“义理”,掌握书中的精神。这才能使儿童“聪明日开”,智力自然会日益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他认为最理想的方法是启发诱导,根据儿童的自然(“童蒙之性”),顺其童性,而开发其身心的发育。教学能使儿童有“时雨春风”之感,就是孟子所说的“时雨化之”,也就是因势诱导在儿童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培植。对幼童的教育,犹如栽花育苗,灌溉之工,皆应“随其分限所及”,切不可“揠苗助长”。他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由此可知,王守仁在讨论儿童的教育时,提出了“儿童心理”

的问题,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以适应儿童的身心自然。教师要循童性而加以启发,不宜加以束缚。教学能使儿童“无厌苦之患”,而有“中心喜悦”之心,则学童会“进自不能已”,便会有“日新之益”、“涵育薰陶”之功。这在当时来说,是很有见地的主张。

正因为王守仁主张对儿童教育要重启发诱导,所以他对当时教育儿童的传统方法提出了尖锐而合理的批评。他说:“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复,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簿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他认为,这种教育是摧残儿童的天性,其结果使儿童对教师和学校处于敌对而“视教师如寇仇”,“视学校如囹狱”,这不但不能教儿童“为善”,反而“驱之以恶”。这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应该群起而声讨之。所以,教育蒙童,必须深知“童心”,顺应儿童的性情鼓舞他们学习的兴趣,“委曲开导”,使之“感发兴起”。这样,学童自然心灵开悟,“乐学不倦”,知识扩充。

王守仁主张内心修养,反对外来束缚,因而提倡“存童心”,教育在于唤起儿童固有的“良知”,在发现“天之良知”的同时发现知识。

虽然童子与大人在“致良知”的工夫上是一致的,但童子有童子的“良知”,所以教育的方法和教育内容的深浅,要有区别,“童子良知只到此”。他提出儿童教育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否则就会影响幼童身心的正常发育。这在当世,是极难得的卓见。不过他是属于心性学派的教育学说,从“致良知”、“存童心”的观点出发的,这是我们所不同意也不能接受的。

同类推荐
  • 如何成为金牌自由翻译

    如何成为金牌自由翻译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的翻译技巧和心得,虽然主要针对英语翻译,但是这些“秘笈”实际上对其他语种的翻译也是适用的。大同小异,其他语种的译员稍微变通一下就可以吸收。考虑到自己一家之言难免有不足之处,笔者还专门采访了10多位优秀的成功翻译人士,多角度介绍了他们做翻译的经验、心得,比如女士做翻译应该怎样避免电脑辐射,小语种译员的从业心得以及营销策略,等等。希望能“授”读者以“渔”。
  • 微风无限:微时代娱乐景观管窥(“微时代漫步”系列丛书)

    微风无限:微时代娱乐景观管窥(“微时代漫步”系列丛书)

    “微”风所向,无限精彩;本书以“微文化”的精神流脉为纲,以“微娱乐”的发展肌理为目,引领读者管窥一个异彩纷呈的“微家族”。
  • 金羊毛的寻找者

    金羊毛的寻找者

    本书收集了78篇研究人类学这一课题的文章,且内容都只涉及我国本土民俗文化,如《论生态民俗链——中国生态民俗学的构想》、《茶艺美学论》、《论镇物与祥物》、《广西民间故事〈金仲和阿翘〉的采录与研究》……这些研究成果都是基于注重基层群众的实践活动而辛苦获得,因此,不似其他有些研究课题,书斋气十足。
  •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如果不树立对生态环境的一种道德观念,就很难指望他们将来担负起保护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道义和责任,可持续发展就成为“空中楼阁”。
  • 中华上下五千年绝妙对联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绝妙对联趣话

    对联似飞鸿般飘逸而优美,不竭的智慧藏于其内,恣意劲爽蕴含其中。帝王将相喜爱它,女人雅士推崇它,于是,便有多少乐趣横生的故事流传至今!千年的妙联真味,值得追寻……
热门推荐
  • 异甲机关师

    异甲机关师

    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进入没有人敢深入的险地,破解各种暗号机关,寻找价值连城的古代秘宝,只有勇气与实力兼具的人才能生存下去,这就是冒险者!请看一个从小立志成为冒险王的年轻人,是如何通过艰难险阻,最终到达梦想殿堂的。神奇的上古秘书是他的资本,各种功能的机关兽是他的武器,还有从没人修练成功的《力皇武策》,一切的一切都尽在他身上重现了!
  • 《我愿赌上所有时光去等你》

    《我愿赌上所有时光去等你》

    “暗恋一个人什么感觉?”“一年四季不要吃饭,吃醋就饱了”“暗中守护一个人呢?”“心酸,有时想将她占为己有时,但想想,她终究不属于我一人”“如果她成为别人的...爱人呢?”“那只愿她幸福,即使她....她的将来与我无关”说道这,他眼角不禁泪流往下流。
  • 七奈川上

    七奈川上

    一位家园破灭的绝路少年,遇到了一位海难生还的东瀛女孩。一位痴情的狐族少年,穿越凡世追寻自己转世的王妃。一位西域戎马的少女,不远万里找寻儿时的那个黑眸孩子。一位美丽的倾国倾城的公子,用卑鄙的人生诠释真爱的不平凡。从天山的风雪到凡世的车辙,从东瀛的岸边到钱塘的璇离,你要相信一定会有一个值得你去寻找的人。她可能漂洋过海,可能离落凡尘,可能会冰封千古,但请相信,只要你不放下脚步,那就是你的王妃。在这个白山黑水的空荡人世,在这个庞大空洞的浮躁世界,只要你找到她,你只需要找到她,握住她的手,然后,请相惜,你便是君临天下的王。
  • 风之子-鬼尸崛起

    风之子-鬼尸崛起

    本该和其他平凡的女孩一样,上个大学,谈个恋爱,追个网剧。然后命运却不凡,十七岁那年遇见了风之子,神一般的俯视,让女孩开始了一段奇异的旅程。她望见了历史里那些鬼尸的出现,生灵涂炭,她也望见了自己的归属,归于尘埃之中。她的命已经不再是她一个人的,承载了无数人的期望,只因那些传说终究在她眼中浮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璇玑图

    璇玑图

    子午流注,厚林著书,大雪无痕,天地玄黄。凤凰山中,书声朗朗,石库门里,追梦魔都。若兰才情,誉满大秦,抗婚寻爱,坚贞不屈。织锦璇玑,招魂窦滔,字字滴血,句句珠玑。梦兰栋材,璇玑定情,反王割据,夫妻失散。栋材平乱,恩相赐婚,郎才女貌,珠联璧合。梦兰痴情,千里寻夫,梦蕙胸怀,海纳百川。璇玑闪烁,入体为情,姐妹情深,千古佳话。
  • 故乡的路

    故乡的路

    本书收录了胡定宋散文50余篇,主题为“过去的事情”,有作者生命中过去的人和事,以及最刻骨铭心的,对过去的怀念之情。本书同时收录了作者的游记、报道文学以及小说若干篇。
  •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清宫年妃传

    清宫年妃传

    “我不愿嫁给八贝勒”十三岁的年馨瑶望着康熙皇帝,一字一句充满了坚定。“四爷,妾还未准备好。”十五岁的年馨瑶嫁给了四贝勒胤禛,却将他拒之千里。她的心中始终有一个人,是她此生都无法忘怀的禁忌。深深庭院,危机四伏,往日姐妹一朝为敌。寂寂宫闱,翻云覆雨,身世之谜再掀波澜。唯有一人,宠她,恋她,怜她,将她捧在手心细致呵护。再冰冷的心肠也因此融化,再坚决的信念也因此瓦解。她爱上了她的夫君。然而,前尘往事缓缓揭开,他们能否抵过流言蜚语,能否将信任坚持到底?
  • 破灭诸天

    破灭诸天

    神秘大能收集混沌碎片炼制成一盏古老的青灯,将世界诞生与毁灭的精华转化成灯芯,然而一次世界破灭大劫过后,大能销声匿迹,青灯成了无主之物,飘荡在茫茫宇宙之中,等待着他新的主人出现。直到被一个叫做吴枫的待业青年从古董摊子里找到……
  • 乱世三生

    乱世三生

    乱世可战!红尘可杀!三生可逆!万世轮回百万年,三生红尘乱世间。手掌红尘,脚踏三生,俯瞰茫茫乱世!以我红尘踏乱世,转尽三生战轮回。寰宇天地笑情缘,终灭圣皇夺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