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7700000029

第29章 新民说(节录)(7)

英儒边沁之论政治也,谓当以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为正鹄,此论近世之言政学者多宗之。夫立法即政治之本原也,故国民之能得幸福与否,得之者为多数人与否,皆不可不于立法决定之。夫利己者人之性也,故操有立法权者,必务立其有利于己之法,此理势所不能免者也。然则使一人操其权,则所立之法必利一人;使众人操其权,则所立之法必利众人。吏之与民亦然,少数之与多数亦然。此事固非可以公私论善恶也,一人之自利固私,众人之自利亦何尝非私,然而善恶判焉者,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则众人之利重于一人,民之利重于吏,多数之利重于少数,昭昭明甚也。夫诽谤偶语者弃市,谋逆者夷三族,此不问而知为专制君主所立之法也;妇人可有七出,一夫可有数妻,此不问而知为男子所立之法也;奴隶不入公民,农佣随田而鬻,俄国旧制如此此不问而知为贵族所立之法也;信教不许自由,祭司别有权利,此不问而知为教会所立之法也。以今日文明之眼视之,其为恶法,固无待言。虽然,亦不过立法者之自顾其利益而巳。若今世所称文明立法,如人民参政权,服官权,言论、结集、出版、迁移、信教各种之自由权等,亦何尝非由立法人自顾其利益而来。而一文一野,判若天渊者,以前者之私利,与政治正鹄相反,而后者之私利,与政治正鹄相合耳。故今日各文明国,皆民立法权属于多数之国民。然则虽以一二人操立法权,亦岂必无贤君哲相,忘私利而求国民之公益者?曰斯固然也。然论事者语其常不语其变,恃此千载一遇之贤君哲相,其不如民之自恃也明矣。

且记不云乎,代大匠斩者必伤其手,即使有贤君哲相以代民为谋,其必不能如民之自谋之尤周密而详善,有断然也。且立法权属于民,非徒为国民个人之利益而已,而实为国家本体之利益。何则?国也者积民而成,国民之幸福,即国家之幸福也。国多贫民,必为贫国,国多富民,必为富国,推之百事,莫不皆然。美儒斯达因曰:“国家发达之程度,依于一个人之发达而定者也。”故多数人共谋其私,而大公出焉矣;合多数人私利之法,而公益之法存焉矣。

立法者国家之意志也。昔以国家为君主所私有,则君主之意志,即为国家之意志,其立法权专属于君主固宜。今则政学大明,知国家为一国人之公产矣;且内外时势浸逼浸剧,自今以往,彼一人私有之国家,终不可以立于优胜劣败之世界。然则今日而求国家意志之所在,舍国民奚属哉况以立法权界国民,其实于君主之尊严,非有所损也。英国、日本,是其明证也。君主依国家之尊严而得尊严,国家依国民之幸福而得幸福。故今日之君主,不特为公益计,当畀国民以立法权,即为私利计,亦当尔尔也。苟不畀之,而民终必有知此极为彼所应有之一日,及其自知之而自求之,则法王路易第十六之复辙,可为寒心矣。此欧洲日本之哲后,所以汲汲焉此之为务也。

(新民丛报策二期,二月二十二日出版)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中国之新民(梁启超)

此篇与着者数年前之论,正相反对,所谓我操我矛以伐我者也。今是昨非,不敢自默。其为思想之进步乎,抑退步乎,吾欲以读者思想之进退决之。

着者识绪论近十年来,忧世之士,往往揭三色旗帜以疾走号乎于国中,曰保国,曰保种,曰保教。其陈义不可谓不高,其用心不可谓不苦。若不佞者,亦此旗下之一小卒徒也。虽然,以今日之脑力眼力,观察大局,窃以为我辈自今以往,所当努力者,惟保国而巳,若种与教,非所亟亟也。何则?彼所云保种者,保黄种乎,保华种乎,其界限颇不分明。若云保黄种也,彼日本亦黄种,今且然兴矣,岂其待我保之;若云保华种也,吾华四万万人,居全球人数三分之一,即为奴隶为牛马,亦未见其能灭绝也。

国能保则种自莫强,国不存则虽保此奴隶牛马,使孳生十倍于今日,亦奚益也。故保种之事,即纳入于保国之范围中,不能别立名号者也。至倡保教之议者,其所蔽有数端一曰不知孔子之真相,二曰不知宗教之界说,三曰不知今后宗教势力之迁移,四曰不知列国政治与宗教之关系。今试——条论之。

第一论教非人力所能保

教与国不同。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更无国,故国必恃人力以保之。教则不然,教也者,保人而非保于人者也。

以优胜劣败之公例推之,使其教而良也,其必能战胜外道,愈磨而愈莹,愈压而愈伸,愈束而愈远;盖其中自有所谓一种烟士披里纯(Inspiration)者,以嘘吸人之脑识,使之不得不从我,岂其俟人保之。使其否也,则如波斯之火教,印度之婆罗门教,阿刺伯之回回教,虽一时借人力以达于极盛,其终不能存于此文明世界,无可疑也。此不必保之说也。

抑保之云者,必其保之者之智慧能力,远过于其所保者,若慈父母之保赤子,专制英主之保民是也。保国不在此数,国者无意识者也,保国实人人之自保耳。彼教主者,不世出之圣贤豪杰而人类之导师也,吾辈自问其智慧能力,视教主如何,而漫曰保之保之,何其狂妄耶!毋乃自信力太大,而亵教主耶!此不当保之说也。然则所谓保教者,其名号先不合于论理,其不能成立也固宜。

第二论孔教之性质与群教不同

今之持保教论者,闻西人之言曰支那无宗教,辄怫然怒形于色,以为是诬我也,是侮我也。此由不知宗教之为何物也。西人所谓宗教者,专指迷信宗仰而言,其权力范围乃在躯壳界之外,以魂灵为根据,从礼拜为仪式,以脱离尘世为目的,以涅猪天国为究竟,以来世祸福为法门,诸教虽有精粗大小之不同,而其概则一也。故奉其教者莫要于起信,耶教受洗时,必诵所谓十信经者,即信耶稣种种奇迹是也。佛教有起信论。莫急于伏魔。起信者,禁人之怀疑,窒人思想自由也;伏魔者,持门户以排外也。故宗教者非使人进步之具也,于人群进化之第一期,虽有大功德,其第二期以后,则或不足以偿其弊也。孔子则不然,其所教者,专在世界国家之事,伦理道德之原,无迷信,无礼拜,不禁怀疑,不仇外道,孔教所以特异于群教者在是。质而言之,孔子者哲学家、经世家、教育家,而非宗教家也。西人常以孔子与苏格拉底并称,而不以之与释迦、耶稣、摩诃未并称,诚得其真也。夫不为宗教家,何损于孔子!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盖孔子立教之根柢,全与西方教主不同。吾非必欲抑群教以扬孔子,但孔教虽不能有他教之势力,而亦不至有他教之流弊也。然则以吾中中人物论之,若张道陵即今所谓张天师之初祖也。可谓之宗教家,若袁了凡专提倡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豴文者。可谓之宗教家,宗教有大小有善恶,埃及之拜物教、波斯之拜火教,可谓之宗教,则张袁不可不谓之宗教。而孔子则不可谓之宗教家。宗教之性质,如是如是。

持保教论者,辄欲设教会,立教堂,定礼拜之仪式,着信仰之规条,事事摹仿佛、耶,惟恐不肖。此靡论其不能成也,即使能之,而诬孔子不巳甚耶!孔子未尝如耶稣之自号化身帝子,孔子未尝如佛之自称统属天龙,孔子未尝使人于吾言之外皆不可信,于吾教之外皆不可从。孔子人也,先圣也,先师也,非天也,非鬼也,非神也。强孔子以学佛也,以云是保,则所保者必非孔教矣。无他,误解宗教之界说,而艳羡人以忘我本来也。

第三论今后宗教势力衰颓之征

保教之论何自起乎?惧耶教之侵入,而思所以抵制之也。吾以为此之为虑,亦已过矣。彼宗教者,与人群进化第二期之文明,不能相容者也。科学之力日盛,则迷信之力日衰;自由之界日张,则神权之界日缩。今日耶稣教势力之在欧洲,其视数百年前,不过十之一二耳。昔者各国君主,皆仰教皇之加冕以为尊荣,今则帝制自为也;昔者教皇拥罗马之天府,指挥全欧,今则作寓公于意大利也;昔者牧师神父,皆有特权,令则不许参与政治也。此其在政界既有然矣。

其在学界,昔者教育之事,全权属于教会,今则改归国家也。

哥白尼等之天文学兴,而教会多一敌国,达尔文等进化论兴,而教会又多一敌国;虽竭全力以挤排之,终不可得,而至今不得不迁就其说,变其面目,以弥缝一时也。若是乎耶稣教之前途可以知矣。彼其取精多,用物宏,诚有所谓百足之虫,至死不僵者,以千数百年之势力,必非遽消磨于一旦,固无待言。但自今以往,耶稣教即能保其余烬,而亦必非数百年前之面目,可断言也。而我今日乃欲摹其就衰之仪式,为效颦学步之下策,其毋乃可不必乎或曰,彼教虽浸衰于欧洲,而浸盛于中国,吾安可以不抵制之。是亦不然。耶教之入中国也有两目的:一曰真传教者,二曰各国政府利用之以侵我仅利者。中国人之人耶教也亦有两种类:一曰真信教者,二曰利用外国救士以抗官吏武断乡曲者。彼其真传效、真信教者,则何害于中国;耶教之所长,又安可诬也。吾中国汪汪若千顷之波,佛教纳之,回教纳之,乃至张道陵、袁了凡之教亦纳之,而岂其有靳于一耶稣。且耶教之入我国数百年矣,而上流人士从之者稀,其力之必不足以易我国明矣,而畏之如虎,何为者也。

至各国政府与乡里莠民之利用此教以侵我主权挠我政治,此又必非开孔子会、倡言保教之遂能抵抗也。但使政事修明,国能自立,则学格兰斯顿之予爱兰教会以平仅可也,学俾斯麦、嘉富尔之予山外教徒以限制亦可也,主权在我,谁能侵之。故彼之持保教抵制之说者,吾见其进退无据也。

第四论法律上信教自由之理

彼持保教论者,自谓所见加流俗人一等,而不知与近世文明法律之精神,适相刺谬也。今此论,固不过一空言耳,且使其论日盛,而论者握一国之主权,安保其不实行所怀抱,而设立所谓国教以强民使从者。果尔,则吾国将自此多事矣。彼欧洲以宗教门户之故,战争数百年,流血数十万,至今读史,犹使人毛悚股票焉。几经讨论,几经迁就,始以信教自由之条,着诸国宪,至于今日,各国莫不然,而争教之祸亦几熄矣。夫信教自由之理,一以使国民品性趋于高尚,若特立国教,非奉此者不能享完全之权利;国民或有心信他教,而为事势所迫强自欺以相从者,是国家导民以弃其信德也。信教自由之理论,此为最要。一以使国家团体归于统一,昔者信教自由之法未立,国中有两教门以上者,恒相水火。而其尤要者,在画定政治与宗激之权限,使不相侵越也。政治属世间法,宗教属出世法,教会不能从其权侵政府,固无论矣,而政府亦不能滥用其权以干预国民之心魂也。自由之理,凡一人之言论行事思想,不至有害于他人之自由权者,则政府不得干涉之。我欲信何教,其利害皆我自受之,无损于人者也,故他人与政府皆不得干预。故此法行而治化大进焉。吾中国历史有独优于他国者一事,即数千年无争教之祸是也。彼欧洲数百年之政治家,其心血手段,半耗费于调和宗教恢复政权之一事,其陈迹之在近世史者,班班可考也。吾中国幸而无此豵豶,是即孔子所以贻吾侪以天幸也。而今更欲循泰西之复辙以造此界限何也?今之持保教论者,其力固不能使自今以往,耶教不入中国,昔犹孔自孔,耶自耶,各行其自由,耦俱而无猜,无端而画鸿沟焉,树门墙焉,两者日相水火,而教争乃起,而政争亦将随之而起。是为吾国民分裂之厉阶也,言保教者不可不深长思也。

第五论保教之说束缚国民思想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

欧洲之所以有今日,当由十四、五世纪之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笼,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此稍治史学者所能知矣。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及秦始皇焚百家之语,坑方术之士,而思想一窒;及汉武帝表章六艺,罢黜百家,凡不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而思想又一窒。自汉以来,号称行孔子教者二千余年于竖矣,而皆把所谓表章某某、罢黜某某者,以为一贯之精神,故正学、异端有争,今学、古学有争,言考据则争师法,言性理则争道统,各自设为孔教,而排斥他人以为非孔教,于是孔教之范围,益日缩日小。浸假而孔子变为董江都、何邵公矣,浸假而孔子变为马季长、郑康成矣,浸假而孔子变为韩昌黎、欧阳永叔矣,浸假而孔子变为程伊川、朱晦庵矣,浸假而孔子变为陆象山、王阳明矣,浸假而孔子变为纪晓岚、阮芸台矣。皆由思想束缚于一点,不能自开生面。如群豷得一果,跳掷以相攫,如群妪得一钱,诟骂以相夺,其情状抑何可怜哉!夫天地大矣,学界广矣,谁亦能限公等之所至,而公等果何为者,无他,暖暖咮咮,守一先生之言,其有稍在此范围外者,非惟不敢言之,抑亦不敢思之,此二千年来保教党所成就之结果也。曾是孔子而乃如是乎?孔子作春秋,进退三代,是正百王,乃至非常异义可怪之论,阗溢于编中,孔子之所以为孔子正以其思想之自由也。而自命为孔子徒者,乃反其精神而用之,此岂孔子之罪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见巳乎抑今日之言保教者,其道亦稍异于昔。彼欲广孔教之范围也,于是取近世之新学新理以缘附之,曰某某者孔子所巳知也,某某者孔子所曾言也。其一片苦心,吾亦敬之,而惜其重诬孔子而益阻人思想自由之路也。夫孔子生于二千年以前,其不能尽知二千年以后之事理学说,何足以为孔子损?苏格拉底未尝坐输船,而造输船者不得不尊苏格拉底,阿里士多德未尝用电线,而创电线者不敢菲薄阿里士多德,此理势所当然也。以孔子之圣智,其所见与今日新学新理相暗合者必多多,此奚待言。若必一一而比附之纳入之,然则非以此新学新理厘然有当于吾心而从之也,不过以其暗合于我孔子而从之耳。是所爱者仍在孔子,非在真理也。

万一遍索之于四书、六经,而终无可比附者,则将明知为铁案不易之真理,而亦不敢从矣;万一吾所比附者,有人从而剔之曰孔子不如是,斯亦不敢不弃之矣。若是乎真理之终不能饷遗我国民也。故吾最恶乎舞文贱儒,动以西学缘附中学者,以其名为开新,实则保守,煽思想界之奴性而滋益之也。我有耳目,我有心思,生今日文明灿烂之世界,罗列中外古今之学术,坐于堂上而判其曲直,可者取之,否者弃之,斯宁非丈夫第一快意事耶!必以古人为虾,而自为其水母,而公等果胡为者?然则此术保教者,非诬则愚,要之决无益于国民可断言也。

第六论保教之说有妨外交

同类推荐
  •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问题研究中的一部分,本书纵观宋代私学发展的整体状况,从宋代私学整体发展入手,对其进行全面的把握。 运用系统理论和实证分析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宋代私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办学人员和学生来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地域性差异等几方面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揭示宋代私学对宋代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后世私学发展的影响。
  • 大有文章:直说电视圈里的人和事

    大有文章:直说电视圈里的人和事

    打开电视,一派热闹景象,而电视圈内部也很热闹:各种争风吃醋、各种爆料炒作、各种是是非非,那些有的没的、乱七八糟,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云里雾里。作为观众的我们,只能看到荧屏上放映的节目,其实,荧屏背后的故事更加精彩。本书是我国资深电视人费默撰写的,讲述电视圈内那些对圈外人保密的方方面面的怪人与怪事。从风光的主持人讲到电视节目的制作;从普通的电视主持人讲到他们变身为明星;从一个栏目的产生写到其背后有哪些自毁性的故事,以及电视台的内部运作。同时,广大读者将通过这本书,较为全面、真实地了解到,电视荧屏上的名嘴们,在荧屏下的“方方面面”
  • 价值伦理:关于性和谐的本体论分析

    价值伦理:关于性和谐的本体论分析

    本专著主要内容为:性和谐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凸现的一个社会问题。从文革的极端禁欲主义文化中走出的中国人,正在以一种更加反叛的方式构建自己的性价值观。传统的性伦理和性规范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一些过去不可想象,不可接受的性越轨现象被接受了。这种反叛是人类婚姻制度所固有的本性与德性、人性与理性的矛盾的表现。在这样一场追求性规范“合理性”的运动中,哲学工作者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揭示性存在领域固有的、隐藏在现象内部的规律性,对传统性价值观和伦理观念做出客观的评价,分析这些观念形成、发展的原因,同时回答好这个问题:在当代中国,什么是性和谐,我们应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现性和谐。
  • 传媒产业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传媒产业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本书对传媒产业的法律规制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构建了一个包括传媒产业主体法、传媒产业行为法、传媒产业权利保护法等在内的完整的传媒产业法律规制体系。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本书系统阐释了如何理解和认识电视节目质量以及如何科学量化地评价电视节目质量,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电视节目服务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及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当中,对电视媒体的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热门推荐
  • 本小姐的妖孽王爷

    本小姐的妖孽王爷

    M国的一次暗杀,冷漠却遭背叛的她,成了最无能痴傻的她,7年的韬光养晦,终究是一代强者。本以为一生如此,却不料一次皇宫的晚宴,遇到了传说中的他,不知不觉中,身边竟多了一个人。世人笑她痴傻,当丑陋一点点剥开,怎料她是那样的光芒万丈,绝代风华。男主绝色妖孽嗜血,小三不绝死命往前,女主笑,没什么比看自己男人灭小贱更令人开心了。男主挥挥衣袖,蹭上前,老婆,有奖励不?女主“慈爱”?的摸了摸男主的头,真乖。男主厚颜的又蹭了蹭,那是。众观众凌乱了。。。。。。。。。
  • 寻凤之旅:大秦山海录

    寻凤之旅:大秦山海录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秦王嬴政扳倒吕不韦后,秦国大旱,战事不断,民心动荡,一行人穿越《山海图志》寻凤救世。甘罗:“当真放得下吗?你竭尽心力守护的大秦天下,现今并不安宁。”明月:“我竭尽心力守护的从不是大秦的天下,而是,嬴政的天下。”(考据党慎入)
  • 绝世妖孽:废柴逆天二小姐

    绝世妖孽:废柴逆天二小姐

    她,二十一世纪的顶级杀手,却穿越成傲月大陆紫家最漂亮却最无用的废柴紫千羽身上。他,傲月大陆的绝世天才--南宫流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长得绝世无双。在傲月大陆有一句传言:“一见流睿误终身。”而她却巴不得他远离他,他帮助她逆天改命……
  • 芥隐笔记

    芥隐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路红颜

    一路红颜

    他,从一个小人物到一个大领导,经历了怎样的曲折人生?他和她们,从素昧平生到生死相恋,又有着怎样的恩恩怨怨?正所谓:一路红颜,岂止风流和倜傥;万般无奈,只是春来又春往。
  • 头号鲜妻,霸道老公宠上瘾

    头号鲜妻,霸道老公宠上瘾

    惨遭未婚夫背叛,生活陷入一团糟的苏晚夏,救治并收留了一个受伤后失忆的男人,给他取了一个超低级的名字,叫阿三,还以她之姓冠他之名。欺负他,利用他,奴役他,最后还睡了他。突然有一天,他西装革履,豪车护送,保镖拥随,天神一样降落在她的面前……什么,他居然是覆盖几大洲的帝国集团总裁?苏晚夏呆掉了,这……这真的不是梦吗?
  • 威震九霄

    威震九霄

    自生下星脉堵塞,不能修行,他的生命力注定只有黑暗,但他绝不认输,他要用自己的双手行逆天之举,开辟一片光明。星云大陆,有法宝,有美女,有功法,更有弱肉强食的霸道规则。这是一位少年郎独身一人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开辟属于自己规则的一段传奇!PS:第三本书,放心收藏!(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为你倾尽所有

    为你倾尽所有

    天界有四位上神,其中只有一位女上神,比起其它三位,这位上神几乎是无法无天,脾气大得很。这位上神名妃乐,天界有名的上神。巴结的巴结,不屑的不屑,羡慕嫉妒恨各种有……众神仙惊讶的事是,这位脾气很大的上神,唯独在千忆上神面前,低眉顺耳。后来才得之,二人对上了眼,只不过这千忆上神是个闷骚的主,硬是让人家妃乐上神追了上百万年……
  • 桃花颜:仙尊难为

    桃花颜:仙尊难为

    互不相识的数人于茫茫世间相遇。命运使然,修仙问道,悠游尘世,情生缘起。谁恋了谁温柔尽许,谁人间白首得以终老却不喜。又是谁饮一场生死酒,凉透心尖意。踏雪谷的桃花又开了,红白相衬落英满地,留下的却是长长的叹息。纵我不往子亦不来,那日一别,一语成殇。
  • 我们的青春—开始季

    我们的青春—开始季

    本书以高中生活为背景来写,讲述了主人公从一个懵懂少年逐渐走向成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