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7700000023

第23章 新民说(节录)(1)

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吾今欲极言新民为当务之急,其立论之根柢有二:一曰关于内治者,二曰关于外交者。

所谓关于内治者何也?天下之论政术者多矣,动曰某甲误国,某乙殃民,某之事件,政府之失机,某之制度,官吏之溺职。若是者,吾固不敢谓为非然也。虽然,政府何自成?官吏何自出?斯岂非来自民间者耶?某甲某乙者,非国民之一体耶?久矣夫聚群盲不能成一离娄,聚群聋不能成一师旷,聚群怯不能成一乌获;以若是之民,得若是之政府官吏,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又奚尤?西哲常言政府之与人民,犹寒暑表之与空气也。室中之气候,与针里之水银,其度必相均,而丝毫不容假借。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治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譬犹严冬之际,置表于沸水中,虽共度骤升,水一冷而坠如故矣。

国民之文明程度高者,虽偶有暴君污吏,虔刘一时,而其民力自能补救之而整顿之,譬犹溽暑之时,置表于冰块上,虽其度忽落,不俄顷则冰消而涨如故矣。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

今草野忧国之士,往往独居深念,叹息想望曰:安得贤君相,庶拯我乎?吾未知其所谓贤君相者,必如何而始为及格。虽然,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夫拿破仑旷世之名将也,苟授以绿旗之惰兵,则不能敌黑蛮;哥伦布航海之大家也,苟乘以朽木之胶船,则不能渡溪。彼君相者非能独治也,势不得不任疆臣,疆臣不得不任监司,监司不得不任府县,府县不得不任吏胥。此诸级中人,但使其贤者半不肖者半,犹不足以致治,而况乎其百不得一也。今为此论者,固知泰西政治之美,而欲吾国之效之矣,但推其意,得毋以若彼之政治,皆由其君若相独立所制造耶?试与一游英、美、德、法之都,观其人民之自治何如,其人民与政府之关系何如。观之一省,其治法俨然一国也;观之一市、一村落,其治法俨然一国也;观之一党会、一公司、一学校,其治法俨然一国也;乃至观一人,共自治之法,亦俨然治一国也。譬诸盐有咸性,积盐如陵,其咸愈,然剖分此如陵之盐为若干石,石为若干斗,斗为若干升,升为若干颗,颗为若于阿屯,无一不咸,然后大咸乃成。搏沙挪粉而欲以求咸,虽隆之高于泰岱,犹无当也。

故英、美各国之民,常不待贤君相而足以致治。其元首,则尧舜之垂裳可也,成王之委裘亦可也;其官吏,则曹参之醇酒可也,成之坐啸亦可也。何也?以其有民也。故君相常倚赖国民,国民不倚赖君相。小国且然,况吾中国幅员之广,尤非一二人之长鞭所能及者耶则试以一家譬一国。苟一家之中,子妇弟兄,各有本业,各有技能,忠信笃敬,勤劳进取,家未有不然兴者。不然者,各委弃其责任而一望诸家长,家长而不贤,固阖室为饿殍,借令贤也,而能荫庇我者几何?即能荫庇矣,而为人子弟,累其父母,使终岁勤动,日夕忧劳,微特于心不安,其毋乃终为家之索耶?今之动辄责政府望贤君相者,抑何不恕,抑何不智。英人有常言曰:“That’syourmistake,could’thelpyou”,译意言:“君误矣,吾不能助君也。”此虽利己主义之鄙言,而实鞭策人自治自助之警句也。故吾虽日望有贤君相,吾尤恐即有贤君相,亦爱我而莫能助也。何也?责望于贤君相者深,则自责望者必浅,而此责人不责己、望人不望己之恶习,即中国所以不能维新之大原。我责人,人亦责我,我望人,人亦望我,是四万万人,遂互消于相责相望之中,而国将谁与立也!新民云者,非新者一人,而新之者又一人也,则在吾民之各自新而已。孟子曰:“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自新之谓也,新民之谓也。

所谓关于外交者何也?自十六世纪以来,约四百年前欧洲所以发达,世界所以进步,皆由民族主义所磅礴冲激而成。民族主义者何?各地同种族、同言语、同宗教、同习俗之人,相视如同胞,务独立自治,组织完备之政府,以谋公益而御他族是也。此主义发达既极,驯至十九世纪之末,近二三十年乃更进而为民族帝国主义。民族帝国主义者何?其国民之实力,充于内而不得不溢于外,于是汲汲焉求扩张权力于他地,以为我尾闾,其下手也,或以兵力,或以商务,或以工业,或以教会,而一用政策以指挥调护之是也。近者如俄国之经略西伯利亚、土耳其,德国之经略小亚细亚、阿非利加,英国之用兵于波亚,美国之县夏威、掠古巴、攘菲律宾,皆此新主义之潮流,迫之不得不然也。而今也于东方大陆,有最大之国,最腴之壤,最腐败之政府,最散弱之国民,彼族一旦窥破内情,于是移其所谓民族帝国主义者,如群蚁之附,如万矢之向的,厘然而集注于此一隅。彼俄人之于满洲,德人之于山东,英人之于扬子江流域,法人之于两广,日人之于福建,亦皆此新主义之潮流,迫之不得不然也。

夫所谓民族帝国主义者,与古代之帝国主义迥异。昔者有若亚历山大、有若查理曼、有若成吉思汗、有若拿破仑,皆尝抱雄图,务远赂,欲蹂躏大地,吞并弱亡。虽然,彼则由于一人之雄心,此则由于民族之涨力;彼则为权威之所役,此则为时势之所趋。故彼之侵略,不过一时,所谓暴风疾雨,不崇朝而息矣;此之进取,则在久远,日扩而日大,日入而日深。吾中国不幸而适当此盘涡之中心点,其将何以待之?曰:彼为一、二人之功名心而来者,吾可以恃一、二之英雄以相敌,彼以民族不得已之势而来者,非合吾民族全体之能力,必无从抵制也;彼以一时之气焰骤进者,吾可鼓一时之血勇以相防,彼以久远之政策渐进者,非立百年宏毅之远猷,必无从幸存也。不见乎瓶水乎,水仅半器,他水即从而入之,若内力能自充塞本器,而无一隙之可乘,他水未有能入者也。故今日欲抵当列强之民族帝国主义,以挽浩劫而拯生灵,惟有我行我民族主义之一策。而欲实行民族主义于中国,舍新民末由。

今天下莫不忧外患矣,虽然,使外而果能为患,则必非一忧之所能了也。夫以民族帝国主义之顽强突进如彼其剧,而吾犹商榷于外之果能为患与否,何其愚也!吾以为患之有无,不在外而在内。夫各国固同用此主义也,而俄何以不施诸英,英何以不施诸德,德何以不施诸美,欧美诸国何以不施诸日本,亦曰有隙与无隙之分而已。人之患瘵者,风寒暑湿燥火,无一不足以侵之;若血气强盛肤革充盈者,冒风雪、犯暴、冲瘴疠、凌波涛何有焉!不自摄生,而怨风雪暴波涛瘴疠之无情,非直彼不任受,而我亦岂以善怨而获免耶!然则为中国今日计,必非恃一时之贤君相而可以弭乱,亦非望草野一、二英雄崛起而可以图成,必其使吾四万万人之民德、民智、民力,皆可与彼相埒,则外自不能为患,吾何为而患之。此其功虽非旦夕可就乎,然孟子有言,“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苟为不蓄,终身不得”。今日舍此一事,别无善图,宁复可蹉跎蹉跎,更阅数年,将有欲求如今日而不可复得者。呜呼,我国民,可不悚耶!可不耶释新民之义

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历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先哲之立教也,不外因材而笃与变化气质之两途,斯即吾淬历所固有、采补所本无之说。一人如是,众民亦然。

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斯实民族主义之根柢源泉也。我同胞能数千年立国于亚洲大陆,必其所具特质,有宏大高尚完美厘然异于群族者,吾人所当保存之而勿失坠也。

虽然,保之云者,非任其自生自长,而漫曰我保之我保之云尔。譬诸木然,非岁岁有新芽之茁,则其枯可立待;譬诸井然,非息息有新泉之涌,则其涸不移时。夫新芽、新泉岂自外来者耶,旧也而不得不谓之新。惟其日新,正所以全其旧也。濯之拭之,发其光晶,锻之炼之,成共体段,培之浚之,厚其本原,继长增高,日征月迈,国民之精神,于是乎保存,于是乎发达。世或以守旧二字为一极可厌之名词,其然岂其然哉!吾所患不在守旧,而患无真能守旧者。真能守旧者何?即吾所谓淬历其固有而已。

仅淬历固有而遂足乎?曰不然。今之世非昔之世,今之人非昔之人。昔者吾中国有部民而无国民,非不能为国民也,势使然也。吾国夙巍然屹立于大东,环列皆小蛮夷,与他方大国,未一交通,故我民常视其国为天下。耳目所接触,脑筋所濡染,圣哲所训示,祖宗所遗传,皆使之有可以为一个人之资格,有可以为一家人之资格,有可以为一乡一族人之资格,有可以为天下人之资格,而独无可以为一国国民之资格。夫国民之资格,虽未必有以远优于此数者,而以今日列国并立弱肉强食优胜劣败之时代,苟缺此资格,即决无以自立于天壤。故今日不欲强吾国则巳,欲强吾国,则不可不博考各国民族所以自立之道,择其长者而取之,以补我之所未及。今论者于政治、学术、技艺,皆莫不知取人之长以补我短矣,而不知民德、民智、民力,实为政治、学术、技艺之大原。不取于此而取于彼,弃其本而摹其末,是何异见他树立蓊郁,而欲移其枝以接我槁干,见他井之泪涌,而欲汲其流以实我谹源也。故采补所本无以新我民之道,不可不深长思也。

世界上万事之现象,不外两大主义:一曰保守,二曰进取。人之运用此两主义者,或偏取甲,或偏取乙,或两者并起而相冲突,或两者并存而相调和。偏取其一,未有能立者也。有冲突则必有调和,冲突者调和之先驱也。善调和者,斯为伟大国民,盎格鲁撒逊人种是也。譬之颐步,以一足立,以一足行,譬之拾物,以一手握,以一手取,故吾所谓新民者,必非如心醉西风者流,蔑弃吾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以求伍于他人;亦非如墨守故纸者流,谓仅抱此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遂足以立于大地也。

论公德

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公德者何?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德焉以成立者也。人也者,善群之动物也。此西儒亚里士多德之言。人而不群,禽兽奚择。而非徒空言高论曰群之群之,而遂能有功者也,必有一物焉贯注而联络之,然后群之实乃举,若此者谓之公德。

道德之本体一而已,但其发表于外,则公私之名立焉。

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二者皆人生所不可缺之具也。无私德则不能立,合无量数卑污虚伪残忍愚懦之人,无以为国也;无公德则不能团,虽有无量数束身自好廉谨良愿之人,仍无以为国也。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试观论语、孟子诸书,吾国民之木铎,而道德所从出者也,其中所教,私德居十之九,而公德不及其一焉。如皋陶谟之九德,洪范之三德,论语所谓温良恭俭让、所谓克己复礼、所谓忠信笃敬、所谓寡尤寡悔、所谓刚毅木讷、所谓知命知言,大学所谓知止慎独戒欺求慊,中庸所谓好学力行知耻、所谓戒慎恐惧、所谓致曲,孟子所谓存心养性、所谓反身强恕,凡此之类,关于私德者,发挥几无余蕴,于养成私人私人者对于公人而言,谓一个人不与他人交涉之时也。之资格,庶乎备矣。虽然,仅有私人之资格,遂足为完圣人格乎?是固不能。今试以中国旧伦理与太西新伦理相比较。旧伦理之分类,曰君臣,曰父子,曰兄弟,曰夫妇,曰朋友;新伦理之分类,曰家族伦理,曰社会伦理,曰国家伦理。旧伦理所重者,则一私人对于一私人之事也,一私人之独善其身,固属于私德之范围,即一私人与他私人交涉之道义,仍属于私德之范围也,此可以法律上公法私法之范围证明之。新伦理所重者,则一私人对于一团体之事也。以新伦理之分类,归纳旧伦理,则关于家族伦理者三,父子也,兄弟也,夫妇也;关于社会伦理者一,朋友也;关于国家伦理者一,君臣也。然朋友一伦,决不足以尽社会伦理;君臣一伦,尤不足以尽国家伦理。何也?凡人对于社会之义务,决不徒在相知之朋友而已,即绝迹不与人交者,仍于社会上有不可不尽之责任。

至国家者,尤非君臣所能专有,若仅言君臣之义,则使以礼事以忠,全属两个私人感恩效力之事耳,于大体无关也,将所谓逸民不事王侯者,岂不在此伦范围之外乎。夫人必备此三伦理之义务,然后人格乃成。若中国之五伦,则惟于家族伦理稍为完整,至社会、国家伦理不备滋多,此缺憾之必当补者也,皆由重私德轻公德所生之结果也。夫一私人之所以自处,与一私人之对于他私人,其间必贵有道德者存,此奚待言。虽然,此道德之一部分,而非其全体也。全体者,合公私而兼善之者也。

私德公德,本并行不悖者也。然提倡之者既有所偏,其末流或遂至相妨。若微生亩讥孔子以为佞,公孙丑疑孟子从好辨,此外道浅学之徒,其不知公德,不待言矣;而大圣达哲,亦往往不免。吾今固不欲换拾古人片言只语有为而发者,之以相诟病。要之,吾中国数千年来,束身寡过主义,实为德育之中心点。范围既日缩日小,其间有言论行事,出此范围外,欲为本群本国之公利公益有所尽力者,彼曲士贱儒,动辄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偏义,以非笑之挤排之。谬种流传,习非胜是,而国民无不复知公德为何物。今夫人之生息于一群也,安享其本群之权利,即有当尽于其本群之义务,苟不尔者,则直为群之蠹而已。彼持束身寡过主义者,民为吾虽无益于群,亦无害于群,庸讵知无益之即为害乎何则?群有以益我,而我无以益群,是我逋群之负而不偿也。夫一私人与他私人交涉,而逋其所应偿之负,于私德必为罪矣,调其害之将及于他人也。而逋群负者,乃反得冒善人之名何也?!使一群之人,皆相率而逋焉,彼一群之血本,能有几何,而此无穷之债客,日夜蠹蚀之而瓜分之,有消耗无增补,何可长也!然则其群必为逋负者所拽倒,与私人之受累者同一结果,此理势之所必然矣。今吾中国所以日即衰落者,岂有他哉,束身寡过之善士太多,享权利而不尽义务,人人视其所负于群者如无有焉,人虽多,曾不能为群之利,而反为群之累,夫安得不日蹙也。

同类推荐
  •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多,人均教育经费并不多,在长期内难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众所皆知的“择校”现象。有关调查表明,尽管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也采取了限制人数、钱数和分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关具体配套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择校行为,择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越来越盛行。家长热衷于择校,而名校也乐于招收择校生,以至有的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学生总数的1/3以上。鉴于此,我们把中外中小学名校加以整理,以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 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一一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
  •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本书紧紧围绕中小学教师如何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展开阐述,即打造师德魅力、储备专家水平的知识、教研相长、在反思中成长、凸显创新等。全书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际操作技巧;既有许多鲜活的案例,又有为切实解决专家型教师成长中的实际问题而精心设计的适用方法。
  •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战地记者,又称“随军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一种职业分工。战地记者同样也包括文字记者、画家、摄影摄像记者。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所采写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目击新闻就是战地报道。
  • 新概念作文名牌大学自主招生录取者范本A卷

    新概念作文名牌大学自主招生录取者范本A卷

    十五年来,新概念作文大赛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尤其其中的一些作者,凭借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上的优秀表现,被国内的知名大学录取。大赛也因此成为高考选拔人才有益的补充形式,为那些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子开辟了新的通往名校的渠道。本书收录的就是这些凭借一篇作文上名校的作者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或文笔犀利,或情感细腻,或空灵隽秀,或质朴绵长,表现出作者们卓尔不群的思维方式、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宝典。
热门推荐
  • 齐天大圣之大圣归来

    齐天大圣之大圣归来

    斗战神佛孙悟空一心为寻找紫霞仙子,不甚跌入魔道,却让孙悟空的功力大增······我为我加油!欢迎大家观看本书,有兴趣的加本书友群,群号:435190936
  • 炼气修神

    炼气修神

    叶天弘一名生长在名门望族樊篱下的子弟,不谙世事聪慧朴质,而他的父亲叶深武是现今元明大陆修炼界上难得的旷世奇才,自小在其父亲的熏陶和严厉教育下叶天弘比一般同龄孩子懂事耐苦。但在七岁的时候家逢灭门巨劫,叶天弘孤苦流落在外。但敌人并没有就此放过他,几经际遇良缘后巧遇当世誉为最强者的五尊之一麒麟尊者,收为徒弟带进神农架遗址神秘森林。且看他山中苦修九年后,奉师命出山历练,顺应万载天劫逐浪,遇贼斗贼遇凶诛凶,经历重重劫数险阻。
  • 妖魔灭仙

    妖魔灭仙

    妖魔苍穹天,乾坤混沌颤。以妖魔之神,练就仙命之路。遥望众仙府,杀出仙魔路。吾欲妖魔,弑神杀仙。血染鸿蒙天道,力荡苍穹仙路
  • 爱绕人魔

    爱绕人魔

    魔女卡娜为了寻找解药救魔女茉莉,来到人间...
  • 毒女归来,冷王追妻忙

    毒女归来,冷王追妻忙

    沈氏诞下死胎,有负皇恩,羞愧自尽死胎?明明是你的小妾捂死了我的儿子忘川水不止,奈何桥不断,此恨不休沈清漓含恨重生,回到未出嫁时吃软饭的爹,势利眼的祖母虚伪冷血的未婚夫,阴毒狠辣的姐姐去你丫的,一包药粉通通毒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复仇公主杠上霸道校草

    复仇公主杠上霸道校草

    这是一个关于偶像tfboys和三位被人背叛的女孩的故事,内容很精彩
  • 寡夫从良记

    寡夫从良记

    大好女青年郝澄穿越了,成了个穷得叮当响的酸秀才。好在厨艺精湛,可以借此发家致富。马上就能出任CEO,迎娶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看上的高富帅,却是个身份尊贵、心狠手辣的寡夫。
  • 狂魔邪凰:神妃逆天下

    狂魔邪凰:神妃逆天下

    【正文完结,请放心阅读】她是强悍的佣兵团团长,一朝异界重生,指挥四大上古神兽直捣五界。神魔大战,风云变幻,她凌空而立,腻在他的怀中,看着他翻手间倾覆整个天下,媚笑盎然,“我是神,你是魔,神魔相爱会有天谴。”他睥睨天下,俯瞰五界苍生,勾唇一笑,“神挡杀神,魔挡诛魔。”谈笑间,他为她豪弃江山,袖手天下,宁负天下人也要独宠他的第一神妃。十指相扣,傲视天下,五界千年岿然,却不堪她他联袂一击。
  • 变性人手记

    变性人手记

    年轻漂亮的女孩夏妆,几个月后,却摇身变成了一个叫做童汉的男人。他(她)穿梭于两性之间,由流浪汉变成百亿富豪,艳丽风流的挚友变成他的性爱情人,纯洁可人的姚黛成为他的寂寞妻子,他信仰功德,也依傍罪恶,他像农民一样耐劳,像囚徒一样煎熬,又像天才一般灵活,像明星一般耀眼……
  • 终极邪仙

    终极邪仙

    少年吴爽偶然得到神秘功法,从此世界一切都可以为其使用。轻松挪到数吨巨石重物,这都是小意思。我连大山都可以瞬移。水系修真之法在我眼里都是小孩玩意。我连江河都可以掌控。如果说风雨雷电为我所用就算是大神的话,那么未免也太没调性。无知的人类只是御灵的初级阶段,就连仙魔鬼怪,都要听我吩咐,为我所用。天上地下,为我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