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7700000021

第21章 中国教育之前途与教育家之自觉 1917年1月

教育部为全国教育行政最高机关,诸君又为全国教育最高机关主要之人,今日鄙人与诸君相见一堂,非常荣幸。但鄙人于教育经验其少,亲身从事教育者不过在湖南办学校半年有余,时间既短,办法又不完备;今乃在全国教育最高机关与诸君谈论教育,岂不惭愧!查我国创办教育,在前清光宣时代;当时无论新旧中人,莫不以教育为救国之要图,其规模制度虽不完备,然办理教育之人抱有一种热诚,皆视教育为应尽之义务;此种精神实为后来所不及,以今日教育现状而论,学校数目颇有推广,学生名数颇有增多,形式上不无进步,至精神上则有远逊于昔者。昔时人人视为救国要图,今乃不为一般人所重视,地方上不独无提倡,且从而摧残之。不独此也,即社会对于教育,亦有种种怀疑之处,以为教育究竟于国家有无利益。夫教育为立国之根本,有不待言者,至今日而复发生教育有无利益问题,讵不大可骇异?然必有所以致此者,其故不可不深察也。此诚非常危险,故鄙人近日对于教育抱有非常之悲观,以为今之教育方法,非根本改革不可。夫现在教育之气象,何以至于此极,固属政府与社会方面俱有种种之原因,而教育之自身亦实有不能自存之处。今后之改良,盖一方面在乎全国政治之趋向,一方面在乎教育界之认定责任也。以教育与共他政治之关系而言,教育总长处最高机关,不能不负责任;至教育自身不能自存者,究在何处,鄙人在教育上无实在经验,言之恐不能中肯。惟个人之意见,以为有数点应当注意,试缕陈之。

第一点,现在教育未脱科举余习也现在学校,形式上虽有采用新式教科书,而精神上仍志在猎官,是与科举尚无甚出入也。中国科举习惯,在汉朝时已有萌芽,至唐宋时始完全成立,至清室乃极端发达。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弟子员,供皇帝之侍奉,有识者非之;太史公《儒林传》曰:“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夫广开学校为极善之举,何至废书而叹,可见当时之学校专为官吏而设,入学校亦惟在于求官,班固所谓利禄之途然也。太史公所为叹息者,即在于此。然则我国利禄之害,共中于学校久矣。中国初办教育,学校尚未完备,而主持教育者仍沿用科举之方法,惟知奖励学生做官,如学生毕业奖励,留学生考试分部章程,纷纷颁布,此在他人所深恶痛绝者,而吾国方竭力奖励之不暇。夫以二千年来之恶习久已深印于全国人之脑筋,极力矫正尚恐不足,而况加以奖励,其结果尚可问乎?至今日其险象已露矣,即西河沿一带客栈,求官者多至数万,遑论他处!此时教育尚未能普及,已有此现象,假使将来教育普及,全国人皆有做官思想,试问何以应付之?此非鄙人之妄言也;从来教育具若何之方针,斯造成若何之国民,教育以做官为方针,必使全国人有做官之思想而后已耳。教育不能普及,尚有农工商等人;一旦普及,则农也、工也、商也,将全变为官矣,世界宁有此等国家耶?欲去此种积习,亦非政府定一方针应可办到者,是在教育界中人通力合作以矫正之;如一时不能去净,则逐渐图之,从前错误或有矫正之一日也。社会对于教育怀疑之点,前已言之,如抱此疑问者仅属顽固之人,犹有说也,实则不独顽固者然,即不顽固者亦大都如此也。教育之坠落至于此极,尚可问乎?至于科举积习如何始可铲除;其矫正之法式,或将此弊编入教科书,或着为论说,亦不敢遽定;惟教育界人不可不时时研究之,教育最高机关中人尤不可不时时研究之,研究之结果,必有方法以矫正之。此所当注意者一也。

第二点,学问不求实用也据鄙人之意见,学问可分为二类:一为纸的学问,一为事的学问。所谓纸的学问者,即书面上的学问,所谓纸上谈兵是也。事的学问,乃可以应用,可以作事之学问也。中国数千年来及欧洲文明未兴以前,皆是纸的学问,读古人书,不外摹仿与解释二类,所学专为印证古人,食而不化。经史文词固有然矣;即新学盛兴,乃有矿学医学,然读矿学书只能读熟,不能应用,其无用与熟读经史文学等;有如烧纸成灰而吞,无论文学之纸灰,矿学之纸灰,其为无用一也。欧洲二百年前,实用学问未能发达,亦是为纸的学问所误;如学几何,只能熟习其程式而不能应用于事物,其无用与吾国之文学等耳。自实用教育发明,欧洲教育经一次之大改革后,然后科学乃大进步,吾国始而八股,继而策论,继而各种教科书,形式上非无改革,然皆为纸的学问,不过天地元黄变作某种教科书之天地日月耳,又何裨于实用乎?教师之教也,但使学生能读能解已尽其事,不问其他;学生之学也,亦志在能读能解,可以考取最优等,不问其他。然学而不能应用于世,无论如何勤学,终是纸的学问,其结果纸仍纸,我仍我,社会仍社会,无一毫益处也。且不独毫无益处,若细细研究,其结果,则受教育者文化反在未受教育者之下;何也?彼未受教育者尚能与社会时常接近,既受教育者反与社会全然断绝,欲再学则时不再来,又自谓地位较高,不屑与社会为伍,以致自暴自弃,一无所能,故未受教育者尚能得一技之长,为农为工为商而已;受教育者则舍做官外无他能力,因做官只须每日到署,尽人而能也。此固由今日社会他种事业全不发达,不能全责教育自身,然教育自身亦不能辞其责。如某君在外国留学商业,当其求学时,本无做官之志,乃回国后欲在商界谋一事而不可得,遂不得不求为官矣。彼本为商业学生,何以不能在商界做事,固由于中国商业太旧,而实际由于彼在学校时,除读书外,未曾研究一切商业习惯,或仅知外国商情而不知本国商情者,皆纸的学问误之也,何能全责社会乎?今使有人劝一商界中人曰:尔用人须用商业毕业之人,其人亦勉从之;然彼所用之商业毕业者,卒不能为之办一事,一经失败,则此后永远不敢再用此辈矣。故吾人须知纸的学问之害,于学生在学校时,令其研究一切社会应用之事,则学校愈多,国家愈进步;盖人之机能愈用而愈发达,如专在纸的学问上用功夫,则空耗费脑力而已。总之,学校与社会万不可以分离:在学校时,于社会应有之知识研究有素,毕业后断不患无人用之,在学校养成一种活动之能力;将来在社会上可以不必求人,亦足自立。

且天下事积小以成大,一学生能为一小事,推至十百千万学生,其事业安可限量耶?现在学校与社会既不相容,顽固者以为学校无用,学校中人则自谓纸的学问已不少,社会上何以不用?因而愤世嫉俗,使学校与社会至相仇视;社会既为一般老农老工老商所据,事事不求进步。学校中人又无机会与社会相接,亦不能贡献新得于社会,大局岂能进步?非独无进步也,甚且仇视日深,终至牵动大局,而祸变未有已时。此所当注意者二也。

第三点,即趣味教育程度问题也此为鄙人个人之一种感觉,现在尚未能自信,然不妨与诸君商榷之。教育儿童纯用趣味引诱,则不能扩张其可能性;从前教师之对于儿童过于严厉,专用体罚,致使儿童视就学为畏途,且足以妨害儿童之发育。今矫其弊,专以趣味教育引起儿童就学之兴味,如教科书之图画等之类,其法固善,然趣味教育之程度,则不能不加以研究。如近时教科书之深浅,种类之选择,课程之分配,仅足为中材以下之标准;稍聪颖者则虽倍之不为多,此在编者教者或不欲过费儿童之脑力,然失之过宽,亦实有不宜之处。盖人类之可能性非常之大,教育之目的即在扩张其可能性,愈用愈发达,愈不用亦遂退化,证之生理学中不乏其例。今有二人于此:年岁相若,体质相若,衣服之厚薄亦相若,乃一则畏寒,一则不畏寒,则皮肤中可能性发达之程度异也。盖人类皮肤中反抗外界激刺之可能性愈受强迫,愈益发达,如常以冷水浴者自能耐寒之类,故可能性者加以若何之勉强,斯发达至若何之程度者也。人之精神亦复如是。昔人谓精神愈用而愈出,实为名言;如吾侪每日做事见客,亦不觉其苦,若长日无事,身体反觉疲倦,即其证也。故教育儿童,徒以趣味教育,俾其毫无勉强,必不能扩张儿童之可能性也。回思吾侪束发受书之际,并无今日美丽之教科书,悦目之图画,成绩亦颇不恶,则以受各种逼迫之故,其可能性自然发达也。读书而令儿童自己思索,不为讲解,未免近于蛮野;然如为师长者或授一书而强使记诵,或发一义而使之思索,衡以今日教授之法固属不合,然往往因此而生记忆力与理解力焉。鄙人言此,并非主张旧日之教法,不过证明令日纯用趣味引诱,不加强迫,亦未免过犹不及耳。此所当注意者三也。

第四点,言文不一致,足以阻科学之进步也以中国现在之文字,学现在世界之科学,欲其进步,殆绝不可能之事。非以其烦难也,以中国之字常用者不过数千,原不为难,难者其文法之组织耳。语言与文字分而为二,其结果自不得不为纸的学问。盖吾国之文字,乃古时之文字,惟宜对古人用之,不宜用以求今之科学也。欧美各国亦有古文今文两种,古文惟用于经典,研究科学绝不用之,即如德国科学之进步不过百年间事,其学问所以如此发达者,实因国语独立。故我国教育各种科学必用古之文字,是为国内之不独立,是为对古人之不独立;讲来讲去皆是古来学问,非现在之学问,无怪教育之不能发达也。此事闻贵部久已注意,可谓卓识,然不可不乘此时机造成一种国语。所谓国语者,非用一地方之俚语也,其程度必视寻常之语言稍高,视寻常之文字较低,将来通用于各学校以利教育,则于科学之进步、教育之普及均有莫大之裨益矣。从前一般教育家,深以儿童读经为诟病,诚以六七岁之儿童万不能与之讲经说古也;今虽易以教科书,而所用者犹是古来文字,直五十步笑百步耳,科学之不能进步者以此。故鄙人以为及早造成一种国语,用以编纂教科书以利教育,诚目前非常重要之事。此所当注意者四也。

以上四点,不过鄙人一己之感想,是否有当,不敢自信。

此外或尚有其他意见,惟苦于时间不能详尽,他日如有机缘,当以文字或演说贡献于诸君也。此数点外,鄙人尚有数言贡献于教育界者:大凡教育之前途,及现在之缺点,他日之改良等问题,身在教育界者自必有一种感想。惟主义政策究属空言,必得其人然后乃能有济,否则虽有善法,亦属无补于事。外国教育之进步,由于多数之教育家之力,任其难。中国果有教育家否,殊为疑向。盖凡为教育家者,必终身以教育为职志,教育之外,无论何事均非所计;又须头脑明净,识见卓越,然后能负此重任。吾国教育界中人,或一面在学校当教习,一面又兼营他事;即有不兼他事者,亦皆存一无可如何之心。夫教育之事业何等重要,专心致志尚恐不能尽善,今乃存一无可如何之心,试问何能进步?从前塾间教师,所入极微,又极劳苦,然其兴味极浓,精神贯注,学生感触其精神自能有益;今之教育中人既以担任教育为无可如何,其精神之懈怠可想,学生岂能获益乎?夫学界之力,常与政界相抗,学界与政界争人材,学界自不能胜,况现在之时局日有变迁,做官亦并不甚难,故苟非志向极坚定之人,未有不为此潮流所卷去者;教育家之难得,职此之故也。

欲矫除以上之弊,卓然自立为教育家,万不可不有一哲学之理想,以与社会之恶习相抵抗。哲学之理想乃最高尚之理想,不独教育界人有此理想,可以不为外物所动;即平常人有此理想,亦可免除许多烦恼。吾人须知人类为何生存,吾人在世界上有何责任,如仅为饮食男女等事,上天又何必生此世人乎?然则吾人生在世间,必有责任明矣。有责任斯有目的,照此目的做去,则虽苦不觉其苦,否则即一日做一无目的之事,其苦已不可名状矣。今者全国之人均陷于悲观,其悲观之所由来,亦实以无目的之故。现在不知造何因,将来不知收何果,终日忙忙碌碌,而不知究为谁忙碌。

焉得不自觉其苦乎?夫人类之进化无穷者也;先哲有云“在止于至善”。至既有限,止亦无期;惟循进化之轨道而行,一人所不能做者合全世界人为之,一时所不能为者合千万年为之,其能达到与否均不得知,然却不能不抱此目的以行。盖世界之进化轨道,乃有统系者,如一条铁然;铁为无数之铁钚互相衔接,互相联络而成,自首至尾节节进步,不能中断也。人生于世,于社会有关,于进化有关,只要做一分事业,即有一分效果,万一不做则如铁中断,先我之人既前功尽弃,后我之人亦无从下手,吾人之责任又岂轻哉?张子所谓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者,其责任若何之重大!知此责任,无论作何事业,心常舒泰,否则虽努力为之,未有不自觉其苦者。一般之人如此,而教育家之责任尤重,然切不可因其责重而退缩不前,只须认定方针,必可达到目的,所谓求则得之是也。人生不过数十寒暑耳,社会之纷纷扰扰,吾人何必去管?名利为身外之物,贪多务得,有何用处?即人有百裘,着于身者只一裘也;明乎此理,自然不作出位之思矣。况教育家自己所做之事,较他事尤有把握,如政治家之政策有失败时,而教育则无所谓失败也;功夫一毫不妄用,何乐而不为乎?余愿身当教育之冲者,自知其事业重大,且又极有把握;将他事看轻,执定主意,不与社会上之浊空气相接触,则心君泰然,自有余乐,何必以官易我之教育乎?世界各国之教育家,莫不有此理想,故能将至苦之生涯视为至乐之境,否则世界何能有进步如艺花者起早眠迟,非不知自逸之乐也,惟其目的在欲得好花,故虽劳而不觉其苦;教育家之成德达材,视今日之生徒即他日文明灿烂之花也。鄙人极愿我国之教育家养成此志,将来对于中国之前途固有莫大之希望,即对于自己一身亦有非常之愉快矣。

(《教育公报》第四年,第二期1917年1月)

同类推荐
  •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公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效能和广泛用途的文书,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一种体现了相关机关领导的意图和主张的写作活动,是一种领导的意志和主张得以贯彻与实施的有力工具。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各行各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和个人与某个团体之间的交往活动越来越密集,致使公文的种类也日趋丰富,其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使用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写好办公室各类常用公文,是形势所需,是社会所需。
  •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即中国成长道路上的种种坎坷和怪现象。“超现实”即中国今后发展方向和如何实现改革。这是一本时政普及读物,核心为点评当今各色社会问题,专注于点评当代中国各色现象与事件,也有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解读。“把历史作为现实参考”的著名近代史专家雷颐,通过通俗的讲解、评论、分析,使读者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政府改革的努力与期望落空,什么样的力量使某些事件像轮回一般在中国历史上反复演出。
  • 历史视野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

    历史视野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

    本书以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史为线索,从政府、媒介、受众三方视角,对自1872年《申报》创刊至今一百多年内,我国大众媒介公信力的发展和变迁进行了系统考察。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内政府的新闻政策、大众传播媒介的自我定位、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和认知这三个层面进行的观察和梳理,探讨了不同时期响大众传播媒介公信力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了中欧现代文学大家:波兰现代文学大家、匈牙利现代文学大家、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大家、奥地利现代文学大家、 瑞士现代文学大家、德国现代文学大家。
  • 童兵自选集

    童兵自选集

    新闻传播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门类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播学引起关注和广泛研究,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由于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努力,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已经由被某些业界人士妄自菲薄的“无学”,变成了“显学”。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中,从无到有,由附属在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变成了独立门户的一级学科。
热门推荐
  • 我们给老师打分吧

    我们给老师打分吧

    本书是快乐少年第四辑之整蛊校园之一,是一部全面反映小学生校园生活的小说,生动有趣描述了小学生的成长经历,肖小笑,“铁三角”中的老大,班长,学习好,头脑灵活,是谋划把老师搞掂的主谋,还有“铁三角”中的唯一女生田田和军师范弥胡,当严肃可爱的老教师石老师碰上这群捣蛋鬼时,她该如何接招?本书生动,幽默,情节简单,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
  • 会移动的房子

    会移动的房子

    作者的小小说风格是非典型的80后文字风格:不张扬,不华丽,不哗众取宠,不停留在叙述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感伤,而是真实地揭示了80后生活、工作和情感等方面遇到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矛盾和问题。生活中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丰富的,复杂性的,纷繁的。作家们往往会通过抽丝剥茧,将那些普遍性或独特的可能性提炼出来,诉诸文字,以达到关注现实、关照读者内心的目的。
  • 养生秘旨

    养生秘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毁灭王冠

    毁灭王冠

    变异的豌豆射手,食人的大嘴花,沉睡的睡莲。一枚历代强者传承的神戒。一个三千年前的神官。一颗能够令死者死而复生的神奇植物。植物学者夏小幽开始了不凡的一生。
  • 白雨斋词话

    白雨斋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楚汉传奇

    楚汉传奇

    暴秦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争霸,各色英雄运筹帷幄,布篇谋局开创帝王伟业。项羽,落魄贵族,英姿魁伟,神勇威猛,性情中人,政治头脑不足。刘邦,草根痞子,却又知人善任,流氓精神可谓登峰造极。另有影子赵高、天鹅王陈胜、猛人章邯、屠夫樊哙,加盟最惊心动魄的生死对决,呈现中国历史上最悲壮最伟大的对手决战。
  • 秦腔万里

    秦腔万里

    一个性格有些内向固执的流浪儿对武侠有着狂热偏执,为了习得传说中的内功而疯狂研究,一次事故越回战国时期,成为秦始皇,既然上苍给了我一次重生的机会,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了;我要这地,再埋不住我心!我要那众生,都知晓我意;我要那万千里疆域,都秦腔遍地!本书已经A签,可以的请亲们投个推荐票支持下,谢谢!那么多的会员点击,只有几票推荐票,作者真心伤不起啊,到底新人九流作者啊!
  • 野客丛书

    野客丛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谁不想被世界温柔相待

    谁不想被世界温柔相待

    暗夜行路,文如灯,自己给自己点亮。迷雾趱程,字如石,一颗心给另一颗心铺就。篇篇如清水,映照的是爱山爱水爱世界。这本书,就这样用文字的方式,疼痛着你的疼痛,悲伤着他的悲伤,憧憬着我们的憧憬,希望着整个世界的希望。让我们一边落泪,一边欢欣,一边明媚,一边忧伤。
  • 晴日的雨

    晴日的雨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包括:亲情乡情、情驻校园、情寄江月、诗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