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89300000026

第26章 王安石教育文论选读(2)

辞集贤校理状

右臣今月二十二日。准中书差人来到牒一道。除臣集贤校理。闻命震怖。不知所以。伏念臣顷者再蒙圣恩召试。臣以先臣未葬。二妹当嫁。家贫口众。难住京师。乞且终满外任。比蒙矜允。狱毕所图。而门衰祚薄。祖母二兄一嫂。相继丧亡。奉养昏嫁葬送之窘。比于向时为甚。

所以今兹。才至阙下。即乞除一在外差遣。不愿就试。以臣疵贱。谬蒙拔擢。至于馆阁之选。岂非素愿所荣。然而不愿就试。正以旧制入馆。则当供职一年。臣方甚贫。势不可处。此臣所以不敢避干誉朝廷之罪。而苟欲就其营养之私。不图朝廷。不加考试。有此除授。臣若避犯命之罚。受而不能自列。则是臣前所乞。为以私养要君。而误陛下以无名加宠也。又闻朝廷特与推恩。不候一年。即与在外差遣。且一年供职。乃是朝廷旧制。臣以何名。敢当此恩。而累朝廷隳废久行公共之法。又见新制。近臣荐举官吏。非条诏指挥。不得用例施行。令出已来。未能十日。今臣有此除授。乃因近臣荐举。不加考试。又非条诏指挥。臣虽不肖。独何敢冒过分之宠。而以身为废法之首乎。伏望圣慈。察臣本意。从臣私欲。追还所授。特与除一在外合入差遣。则使公义不亏于上。私行不失于下。臣不任激切祈恩待报之至。所有觭牒。臣不敢受。谨具状奏闻。

辞集贤校理状二

右臣三月二十二日。准中书差人赍到觭牒一道。除臣集贤校理。臣以分不当得。已具状陈列乞追还所授。今月五日。又准中书差人赍到觭牒。令臣受职。不得辞免。臣以微贱。误蒙采拔。非臣陨首。足以报称。然分有所不敢受。名有所不敢居。宁以恩上得罪。终不敢冒恩苟止。何则。臣以择利辞试。而朝廷因以免试推恩。是臣以辞试上要朝廷。而朝廷果以恩泽副之也。不独伤臣私义。固以上累国体。此臣所以竂竂至于再三。而终不敢止。且劝沮之方。失不在大。如臣心实择利。而迹有辞让之嫌。以故朝廷特有优假。臣恐进趋之士。有以窥度圣世。将或立小异以近名。托虚名以邀利。浸成弊俗。非复法令所能禁止。

此亦朝廷所宜慎惜。不当遂已成之命而难于追改也。窃见近臣比有辞让官职。皆义所当得。而特以礼辞让。朝廷固宜必使受之而不听。如臣卑贱。今所陈列。直以分不当得。非敢以为让也。伏望圣慈。听臣所守。特与追还所授。臣区区之诚。期于得请而后敢已。所有觭牒。臣不敢受。

桂州新城记

侬智高反南方。出入十有二州。十有二州之守吏。或死或不死。而无一人能守其州者。岂其材皆不足欤。盖夫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虽有智勇。犹不能以胜一日之变也。唯天子亦以为任其罪者不独守史。故特推恩褒广死节。而一切贷其失职。于是遂推选士大夫所论以为能者。

付之经略。而今尚书户部侍郎余公靖当广西焉。寇平之明年。蛮越接和。乃大城桂州。其方六里。其木甓瓦石之材。以枚数之。至四百万有奇。用人之力。以工数之。至一十馀万。凡所以守之具。无一求而有不给者焉。以至和元年八月始作。而以三年之六月成。夫其为役亦大矣。盖公之信于民也久。而费之欲以卫其材。劳之欲以休其力。

以故为是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古者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礼失。则夷狄横而窥中国。方是时。中国非无城郭也。卒于陵夷毁顿陷灭而不救。然则城郭者。

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及至喟然觉寤。兴起旧政。则城郭之修也。又尝不敢以为后。盖有其患而图之无其具。有其具而守之非其人。有其人而治之无其法。能以久存而无败者。皆未之闻也。故文王之兴也。有四夷之难。则城于朔方而以南仲。宣王之起也。有诸侯之患。则城于东方而以仲山甫。此二臣之德协于其君。于为国之本末。与其所先后。可谓知之矣。虑之以悄悄之劳。而发赫赫之名。承之以翼翼之勤。而续明明之功。卒所以攘戎夷而中国以全安者。盖其君臣如此。而守卫之有其具也。今余公亦以文武之材。当明天子承平日久。欲补弊立废之时。镇抚一方。修其民。其勤于今。与周之有南仲仲山甫盖等矣。是宜有纪也。故其将吏相与谋而来取文。将刻之城隅而以告后之人焉。至和三年九月丙辰。群牧判官太常博士王某记。

上执政书

窍以方今仁圣在上。四海九州冠带之属。望其施为以福天下者皆聚于朝廷。而某得以此时备使畿内。交游亲戚知能才识之士。莫不为某愿。此亦区区者思自竭之时也。

事顾有不然者。某无适时才用。其始仕也。苟以得禄养亲为事耳。日月推徙。遂非其据。今亲闱老矣。日夜惟诸子壮大。未能以有室家。而某之兄嫂。尚皆客殡而不葬也。

其心有不乐于此。及今愈思自置江湖之上。以便昆弟亲戚往还之势。而成婚姻葬送之谋。故某在廷二年。所求郡以十数。非独为食贫而口众也。亦其所怀如此。非独以此也。某又不幸今兹。天被之疾。好学而苦眩。稍加以忧思。则往往昏不知所为。以京师千里之县。吏兵之众。

民物之稠。所当悉心力耳目以称上之恩施者。盖不可胜数。以某之不肖。虽平居无他。尚惧不给。又况所以乱其心如此。而又为疾病所侵乎。归印有司。自请于天子。以待放绌而归田里。此人臣之明义。而某之所当守也。顾亲老矣而无所养。势不能为也。偷假岁月。饕禄赐以徼一日之幸。而不忖事之可否。又义之所不敢为。窃自恕而求其犹可以冒者。自非哀怜东南宽间之区。幽僻之滨。与之一官。使得因吏事之力。少施其所学以庚禄赐之入。则进无所逃其罪。退无所托其身。不惟亲之欲有之而已。盖闻古者致治之世。自瞽昏侏儒鱀鰿戚施之人。上所以使之。皆各得尽其才。鸟兽鱼鳖昆虫草木。所以养之。皆各得尽其性而不失也。于是裳裳者华鱼藻之诗作于时。而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惟其有之。

是以似之。言古之君子。于士之宜左者左之。宜右者右之。各因其才而有之。是以人人得似其先人。又曰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鱼者潜逃深渺之物。皆得其所安而乐。王是以能那其居也。方今宽裕广大。有古之道。大臣之在内。有不便于京而求出。小臣之在外。有不便于身而求归。朝廷未尝不可。而士亦未有以此非之者也。至于所以赐某者。亦可谓周矣。为其贫也。

使之有屋庐而多禄廪。为其求在外而欲其内也。置之京师而如其在外之求。顾某之私不得尽闻于上。是以所怀龃龉而有不得也。今敢尽以闻于朝廷。而又私布于执事矣。伏惟执事察其身之疾而从之尽其才。怜其亲之欲而养之尽其性。以完朝廷宽裕广大之政。而无使裳裳者华鱼藻之诗作于时。则非独于某为幸甚。

上欧阳永叔书

今日造门。幸得接馀论。以坐有客。不得毕所欲言。

某所以不愿试职者。向时则有婚嫁葬送之故。势不能久处京师。所图甫毕。而二兄一嫂相继丧亡。于今窘迫之势。

比之向时为甚。若万一幸被馆阁之选。则于法当留一年。

藉令朝廷怜闵。不及一年即与之外任。则人之多言。亦甚可畏。若朝廷必复召试。某以必以私急固辞。窃度宽政。

必蒙矜允。然召旨既下。比及辞而得请。则所求外补。又当迁延矣。亲老口众。寄食于官舟而不得躬养。于今已数月矣。早得所欲以纾家之急。此亦仁人宜有以相之也。翰林虽尝被旨与某试。然某之到京师。非诸公所当知。以今之体。须某自言。或有司以报。乃当施行前命耳。万一理当施行。遽为罢之。于公义亦似未有害。某私计为得。窃计明公当不惜此。区区之意。不可以尽。唯仁明怜察而听从之。

附欧阳修与王介甫书

近得扬洲书。言介甫有平山诗。尚未得见。因信幸乞为示。此地在广陵为佳处。得诸公录于文字。甚幸也。贤弟平甫秀才不及别书。愚意同此。前亦承惠诗。多感多感。

考略曰。扬州谓刘敞原父也。原父至和元年知制诰。

二年奉使契丹。三年使还。知扬州岁馀。迁起居舍人。徙知郓州。是欧刘往来诸书。俱当在嘉佑元年二年。即原父之荐孙侔。亦在元年二年也。

上欧阳永叔书二

某以不肖。愿趋走于先生长者之门久矣。初以疵贱不能自通。阁下亲屈势位之尊。忘名德之可以加人。而乐与之为善。顾某不肖。私门多故。又奔走职事。不得继请左右。及此蒙恩。出守一州。愈当远去门墙。不闻议论之馀。私心眷眷。何可以处。道途回。数月始至敝邑。以事之纷扰。未得具启。以叙区区乡往之意。过蒙奖引。追赐诗书。言高旨远。足以为学者师法。惟褒被过分。非先进大人所宜施于后进之不肖。岂所谓诱之欲其至于是乎。

虽然。惧终不能以上副也。辄勉强所乏以酬盛德之贶。非敢言诗也。惟赦其僭越。幸甚。

上曾参政书

某闻古之君子。立而相天下。必因其材力之所宜。形势之所安而役使之。故人得尽其材而乐出乎其时。今也某材不足以任剧。而又多病。不敢自蔽而数以闻执事矣。而阁下必欲使之察一道之吏。而寄之以刑狱之事。非所谓因其材力之所宜也。某亲老矣。有上气之疾日久。比年加之风眩。势不可以去左右。阁下必欲使之奔走跋涉。不常乎亲之侧。非所谓因其形势之所安也。伏惟阁下。由君子之道以相天下。故某得布其私焉。论者或以为事君。使之左则左。使之右则右。害有至于死而不敢避。劳有至于病而不敢辞者。人臣之义也。某窃以为不然。上之使人也。既因其材力之所宜。形势之所安。则使之左而左。使之右而右可也。上之使人也。不因其材力之所宜。形势之所安。

上将无以报吾君。下将无以慰吾亲。然且左右惟所使。则是无义无命。而苟悦之为可也。害有至于死而不敢避者。

义无所避之也。劳有至于病而不敢辞者。义无所辞之也。

今天下之吏。其材可以备一道之使。而无不可为之势。其志又欲得此以有为者。盖不可胜数。则某之事。非所谓不可辞之地。而不可避之时也。论者又以为人臣之事其君。

与人子之事其亲。其势不可得而兼也。其材不足以任事。

而势不可以去亲之左右。则致为臣而养可也。某又窃以为不然。古之民也有常产矣。然而事亲者犹将轻其志。重其禄。所以为养。今也仕则有常禄。而居则无常产。而特将轻去其所以为养。非所谓人子事亲之义也。且某之村固不足以任使事矣。然尚有可任者。在吾君吾相处之而已耳。

固不可以去亲之左右矣。然任岂有不便于养者乎。在吾君吾相处之而已耳。然以某之贱。未尝得比于门墙之侧。而慨然以鄙朴之辞。自通于阁下之前。欲得其所求。自常人观之。宜其终龃龉而无所合也。自君子观之。由君子之道以相天下。则宣不为远近易虑。而不以亲改施。如天之无不焘。而施之各以其命之所宜。如地之无不载。而生之各以其性之所有。被常人之心。区区好忮而自私。不恕己以及物者。岂足以量之耶。伏惟阁下垂听而念焉。使天下士无复思古之君子。而乐出乎阁下之时。而又使常人之观阁下者。不能量也。岂非君子所愿而乐者乎。冒黩威尊。

不任惶恐之至。

答王深父书

某学未成而仕。仕又不能仰以赴时事之会。居非其好。任非其事。又不能远引以避小人之谤谗。此其所以为不肖而得罪于君子者。而足下之所知也。往者足下遽不弃绝。手书勤勤。尚告以其所不及。幸甚幸甚。顾私心尚有欲言。未知可否。试尝言之。某尝以谓古者至治之世。然后备礼而致刑。不备秘之世。非无礼也。有所不备耳。不致刑之世。非无刑也。有所不致耳。故某于江东。得吏之大罪。有所不治。而治其小罪。不知者以谓好伺人之小过以为明。知者又以为不果于除恶。而使恶者反资此以为言。某乃异于此。以为方今之理。势未可以致刑。致刑则刑重矣。而所治者少。不致刑则刑轻矣。而所治者多。理势固然也。一路数千里之间。吏方苟简白然。狃于养交取容之俗。而吾之治者五人。小者罚金。大者才绌一官。而岂足以为多乎。工尹商阳非嗜杀人者。犹杀三人而止。以为不如是不足以反命。某之事不幸而类此。若夫为此纷纷而无与于道之废兴。则既亦知之矣。抑所谓君子之仕行其义者。窃有意焉。足下以为如何。自江东日得毁于流俗之士。顾吾心未尝为之变。则吾之所存。固无以媚斯世而不能合乎流俗也。及吾朋友亦以为言。然后怵然自疑。且有自悔之心。徐自反念。古者一道德以同天下之俗。士之有为于世也。人无异论。今家异道。人殊德。又以爱憎喜怒变事实而传之。则吾友庸讵非得于人之异论变事实之传而后疑我之言乎。况足下知我深。爱我厚。吾之所以日夜向往而不忘者。安得不尝试言吾之所自为。以冀足下之察我乎。使吾自为如此而可以无罪。固大善。即足下尚有以告我。使释然知其所以为罪。虽吾往者已不及。尚可以为来者之戒。幸留意以报我。无忽。考略曰。此与曾子固答王介甫第二书。似俱言提点江东刑狱时事。但不见分甫与子固书。深父来书亦不见。今第录此书。可互观而得之。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臣愚不肖。蒙恩备使一路。今又蒙恩召还阙廷。有所任属。而当以使事归报陛下。不自知其无以称职。而敢缘使事之所及。冒言天下之事。伏惟陛下详思而择其中。幸甚。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声色狗马观游玩好之事。无纤介之蔽。

而仁民爱物之意。孚于天下。而又公选天下之所愿以为辅相者。属之以事。而不贰于谗邪倾巧之臣。此虽二帝三王之用心。不过如此而已。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治。而效不至于此。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敌。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此其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今朝廷法严令具。无所不有。而臣以谓无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

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夫以今之世。

去先王之世远。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不一。而欲一一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然臣以谓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调当法其意而已。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馀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臣故曰当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虽然以方今之势揆之。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也。

同类推荐
  • 公文作品集

    公文作品集

    本书《公文作品集》可分为讲话、论文、调查、通讯、报告等章节。
  • 有效德育:基于实践的探索

    有效德育:基于实践的探索

    第一编,“培养社会的脊梁”就是希望通过对实践的历史分析使人们明确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从而从根本上找到德育工作的关键抓手。这是解决中国德育问题的理论基点。第二编,“学校德育的管理策略”主要通过解剖学校德育工作,表达自己的思考脉络:德育的成功固然需要现代德育理念的指导和工作思维的创新,但真正使德育发挥其社会功能的,使道德概念转化为人的素质的,最终还是落实到科学的德育管理上。第三编“班主任专业成长及其管理”就是想通过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班主任,使学校管理者和班主任们能够更好地找到提升德育工作质量的途径,使所有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能够更有效地工作。
  • 历史视野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

    历史视野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

    本书以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史为线索,从政府、媒介、受众三方视角,对自1872年《申报》创刊至今一百多年内,我国大众媒介公信力的发展和变迁进行了系统考察。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内政府的新闻政策、大众传播媒介的自我定位、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和认知这三个层面进行的观察和梳理,探讨了不同时期响大众传播媒介公信力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本书以湖北教育报刊社为例,研究了我国大陆教育报刊市场化的问题。并全面地梳理了教育报刊市场化经营的有关研究成果,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我国教育报刊市场化路线的发展历史。本选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亦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 中华句典4

    中华句典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字奥妙无穷。悠远的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鲜活精彩的语言和文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故事,都牵动着华夏文明的神经。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
热门推荐
  • 笑傲花都

    笑傲花都

    天际金龙预世人,神龙出世灭夏家!龙啸九天天将震,地动山摇世界惊!开宗立派惊华夏,神龙派主立奇功!笑傲花都如梦幻?恩怨情仇都成空!
  • 化羽成凰

    化羽成凰

    因为另一个坑想要上架,果断抛弃了这里,请大家唾骂我吧,唉,我就是个利益至上者~~赚钱要紧啊
  • 都市先知

    都市先知

    如果某天的某个场景,让你忽然感觉似曾相识,那么恭喜你,你也许就是下一个先知!
  • 中华对联(第三卷)

    中华对联(第三卷)

    中华对联,也称“楹联”、“楹贴”、“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见《蜀梼杌》),谓之“题桃符”,至宋时推广用在楹柱——厅堂门前的柱子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庆吊之用。
  • 异界之紫雷九动

    异界之紫雷九动

    一个屌丝玩游戏的时候居然被一道紫雷劈到异大陆,成为富二代。拥有游戏系统和神秘龙形玉佩的他在天元大陆中如何混得风生水起、笑傲群雄。紫雷一动耀长空、紫雷二动破苍穹、紫雷三动裂时空、紫雷四动雷龙现、紫雷五动雷龙怒、紫雷六动雷龙劫、紫雷七动天地惊、紫雷八动鬼神泣、紫雷九动万物绝。
  • 无限叔

    无限叔

    当系统遇上主神,故事开始了。简而言之,就是一只无节操大叔带着系统进入主神空间,不断窃取主神的数据,领着诱拐来的萌妹子与轮回者做对的故事。
  • 我叫刘守一

    我叫刘守一

    黑咖啡品味有多浓我只要汽水的轻松大热天做个白日梦梦见我变成了彩虹我有想奔跑的冲动有你在跌倒也从容无所畏惧的去追梦汗水书写这份光荣电影中角色也会有不同每一个小人物也拥有小的梦大屏幕映不出现实中的暗涌我只想和你牵着手在雨中等彩虹
  • 致命女佣:腹黑冷少接招吧

    致命女佣:腹黑冷少接招吧

    这是个腹黑女与腹黑男相爱相杀相斗的故事。高崇阳,我这辈子跟你没完没了,下辈子也跟你势不两立!!白小蝶站在悬崖边上愤愤地喊。前世,她怀了花心大少高崇阳的孩子,却惨遭狗血抛弃!重生,她将一雪前耻,报复花心大少,也让他尝尝肝肠寸裂的痛苦!为了达到目的,她装清纯,装歹毒,装高贵,装魅惑,斗亲戚,斗前女友,斗男朋友,斗小三,好不容易达到目的,命运的洪流再次将她推上风口浪尖!红尘破,命已绝,痴女笑,在命运的纠葛中她该何去何从?
  • 天下第一厨

    天下第一厨

    “风吹雨打都不怕,背着菜刀闯天下!”一把把锋锐菜刀,一本本厨艺秘笈,一道道八大菜系的传承菜品,一个个如花似玉的美女佳人,一篇篇动人心弦的精彩故事,看纨绔子弟高原怎样打造彪悍人生、纵横中华厨林!天下第一厨厨神群147382565,喜欢本书的朋友们进群谈天说地!
  • 师父虐我千百遍

    师父虐我千百遍

    “浣璃,这忘川之水,我陪你一起你可还会觉得痛?”“你要做什么?”“我从来舍不得你死,你却舍得我。”“我会等着你醒来。穷其一生,倾尽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