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88500000034

第34章 《明儒学案·甘泉学案》选读(10)

问人心至虚。不容一物。理在何处。安得不说理障。曰人心至虚。不容一物处就是理。异端之所谓理。误指物而言。吾儒之所谓理。正指不容一物者而言耳。

人心之初。惟有此理。故见孺子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此时固容不得一毫残忍刻薄之念。亦容不得一毫纳交要誉之念。残忍刻薄纳交要誉虽不同。同谓之欲。故谓心之本体。容不得一毫欲则可。谓容不得一毫理则不可。盖人心之初。惟有此理。岂可说容不得。或问如何是理。曰。即所谓怵惕恻隐之心是也。

疑思录

格物即是讲学。不可谈玄说空。

自慊二字甚有味。见君子而厌然。正自小人自家不慊意处。安得心广体胖。故曰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君子慎独。只是讨得自家心上慊意。自慊便是意诚。便是浩然之气塞于天地之闲。

问天命之性。曰。如孩提知爱。是谁命他爱。稍长知敬。是谁命他敬。这都是自然而然的。故曰天命。又问此率性之道。非天命之性也。如何是天命之性。曰。孩提如何便知爱。稍长如何便知敬。这必有所以知爱敬者在。

此盖是父母初生时。天已命之矣。岂待孩提稍长后才有此爱敬哉。知此则知天命之性。

外省不疚。不过无恶于人。内省不疚。才能无恶于志。无恶于人。到底只做成个乡愿。无恶于志。才是个真君子。

论语一书。论工夫不论本体。论见在不论源头。盖欲学者由工夫以悟本体。由见在以觅源头耳。中庸则直指本体源头。以泄孔子之秘。如论语论夫子之道。曰忠恕而已矣。而中庸则曰忠恕违道不远。盖论语之论道。指其见在可道者言。中庸之论道。直指天命率性之初而言也。不然。忠恕即一贯之道。而曰违道不远何哉。论语论德曰据于德。中庸则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盖论语之论德。

指见在可据者言。中庸之论德。直合于天载之初而言也。

不然。暗然知几。即君子之德。而曰可与入德何哉。如水一也。论语指其见在。如江河。如池沼。皆水也。中庸则直指山下出泉。原泉混混而言矣。

大庭广众中。如一人称人善。一人称人恶。则称人善者为君子。而称人恶者为小人。一人称人善。一人和之。一人阻之。则和者为君子。而阻者为小人。一人称人恶。一人和之。一人不答。则不答者为君子。而和者为小人。以此观人。百不失一。

从心所欲。便不逾矩。从耳目口体所欲。便逾矩矣。

孔门以博约立教。是论工夫。非论本体。学者不达。遂以闻见择识为知。故夫子不得已又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直就人心一点灵明处。点破知字。此千古圣学之源。若闻见择识。不过致知工夫。非便以闻见择识为知也。故曰知之次。知其知。知其不知。是本体。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是工夫。辟之镜本明。而拂拭所以求明。非便以拂试为明也。以拂试为明固不是。谓镜本明不必拂试。亦不是。故圣人说出本体。正见得功夫原非义外耳。

仲尼颜子之乐。乃所以乐道。非悬空去别有个乐也。禅学盛行。将此道字扫而去之。只悬空以求此乐。其弊至于猖狂自恣而不可救。孟子曰。理义之说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分明说破道之可乐如此。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是人性皆善。而告子强制之使恶也。人心之灵。莫不有知。不得于言。不得于心。心上自是不安。自是过不去。自不容不求于心。自不容不求于气。此正是真心不容已处。所谓性善。所谓良知也。如此真心。正当操存而培养之。乃反强制之。岂不谬哉。不得于言。要求于心。就求于心。不得于心。要求于气。就求于气。不必去勿。此之谓率性。

故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人心虚灵。是非可否。一毫瞒不过。凡该行该止。此中自有权衡。若肯凭着本心行去。使件件慊于心。

便是集议。便是自反而缩。此正孟子得统于曾子处。

己溺己饥。若过于自任。不知此一念。就是乍见孺子入井。怵惕恻隐之一念。人人都是有的。如不敢承当己溺己饥之心。难道亦不敢承当恻隐之心。

问心一耳。以心求心。岂心之外复有心耶。两物对则计校生。两念横则意见生。求之为言。不几于憧憧往来耶。日。不然。心非物也。以心求心。非两念也。能求之心。即是存。不能求之心。即是放。求之云者。不过自有而自照之耳。非心之外复有心也。洗心正心。存心养心。

皆是此意。若以求心为两念。则心谁去洗。谁去存养。亦不几于两念耶。如此必舍置其心。任其憧憧往来。而后为何思何虑矣。有是理哉。

问操则存。似涉于有。舍则亡。似沦于无。其失一也。不操不舍之间。有妙存焉。何如。曰。不操便是舍。

不舍便是操。势无两立。岂有不操不舍之理。此便是要舍的说话。问操似助。舍似忘。不操不舍之间。才是勿忘勿助。曰。勿忘勿助。都是在操字上说。有事是操处。勿忘勿助。是操之妙处。

有夭有寿。是常事。而人多以夭为变。以寿为常。

有毁有誉。是常事。而人多以毁为变。以誉为常。有得有失。是常事。而人多以失为变。以得为常。以至贫富荣辱皆然。常变一也。分常变而二之。则贰矣。故人生终日营营逐逐。有多少畔援欣羡处。那一件不从二字上生来。若能勘得破。夭寿乃人生常事。何有于毁誉得失贫富荣辱乎。便是不贰。便是修身以俟之。

论学书

率性是本体。尽性是工夫。率性。众人与圣人同。尽性。圣人与众人异。如见孺子入井而怵惕。此率性也。众人与圣人同。至于扩充以保四海。此尽性也。圣人便与众人异矣。知爱知敬为率性。达之天下为尽性。不忍騟觫为率性。爱百姓为尽性。皆是也。率性无工夫。尽性有工夫。尽性者。即尽其所率之性。由工夫必合本体是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乃率性之道。而仁乃天命之性。

天命之性不可见。而于恻隐见其端。由其端以窥其体。而本体之善可知。故曰性善。

得其体。则其用自然得力。但不言用。则其体又不可见。其谆谆言用者。欲人由用以识体耳。既由用以见其体。又何用之非体。性体原不睹不闻。然必不睹不闻之时。乃见性体。如见孺子入井。见牛騟觫。此时固有怵惕恻隐之心矣。然未见之前。岂遂无是心乎。未见之前之心。不睹不闻。正以体言。正以天命之性言。既见之后之心。有睹有闻。便以用言。便以率性之道言矣。故于不睹不闻之时。然后识性体。果不落于睹闻也。若谓共睹共闻之时。而不睹不闻者自在。虽已发。而根柢者固未发也。

又何必论时。不知不睹不闻之时。而共睹共闻者亦自在。

虽未发。而活泼者固常发也。又何为专以不睹不闻为性体乎。未见入井。而胸中已涵孺子。未见騟觫。而眼内已具全牛。先天脉理。旁皇周浃。故曰至善。

不睹不闻。莫见莫显。原就时言。而道即在其中。

彼丢过时。而专以不睹不闻为道体。则可睹可闻鸢飞鱼跃。独非道体耶。若是则工夫专在于寂。动处感处。可以任意。纵有差错无妨矣。

近世学术多歧。议论不一。起于本体工夫。辨之不甚清楚。如论本体。则天命之性。率性之道。众人与圣人同。论工夫则至诚尽性。其次致曲。圣贤与众人异。论本体则人性皆善。不借闻见。不假思议。不费纤毫功力。当下便是。此天命率性。自然而然者也。论工夫则不惟其次致曲。废闻见思议功夫不得。即至诚尽性。亦废闻见思议功力不能。此戒慎恐惧不得不然者也。如以不借闻见。不假思议。不费纤毫功力。为圣人事。不知见孺子入井。孩提知爱。稍长知敬。亦借闻见假思议费功力乎。可见论本体。即无思无为。何思何虑。非玄语也。众人之所以与圣人同者。此也。若论工夫。则惟精惟一。好问好察。博文约礼。忘食忘忧。即圣人且不能废。矧学者哉。若不分析本体工夫明白。而混然讲说。曰。圣学不借闻见。不假思议。不费纤毫功力。虽讲的未尝不是。却误人不浅矣。必讲究得清楚明白。从此体验。愈体验。愈浑融。造到无寂无感无安无勉地位。才与自然而然不费纤毫功力之本体合。此圣贤相传之正脉也。若论工夫而不合本体。则泛然用功。必失之支离缠绕。论本体而不用工夫。则悬空谈体。必失之捷径猖狂。其于圣学。终隔燕越矣。

吾儒之学。以至善为本体。以知止为工夫。而曰致知在格物。可见必格物而后能知止也。格物乃知止以前工夫。丢过物格。而别求知止之方。此异端悬空顿悟之学。

非吾儒之旨也。

善利图说

或问孔子论人。有圣人君子善人有恒之别。而孟子独以善利一念分舜两途。何也。曰。孔子列为四等。所以示入圣之基。世之学者。徒知以舜分究竟。不知以善利分舜。不知发端之初。一念而善便是舜。一念而利便是。出此入彼。间不容发。非舜与之间。复有此三条路也。君子善人有恒。造诣虽殊。总之是孳孳为善。大舜路上人。孟子以善利分舜。自发端之初谕也。孔子以圣人君子善人有恒分造诣。自孳孳为善之后论也。且为善为舜则为人。为利为则为禽兽。舜之分。人与禽兽之分也。学者纵可诿之曰。我不为圣。亦可诿之曰。我不为人哉。或曰。学者不幸分辨不早。误置足于利之途。将遂甘心已乎。曰。不然。人性皆善。虽当贼之后。而萌蘖尚在。养此几希之萌蘖。尚可为尧舜。一时之错。不能限我也。或曰。学者既在舜路。亦可以自恃乎。曰。不然。一念而善。是平地而方覆一篑也。一念而自以为善。是为山而未成一篑也。未成一篑。总谓之半途而废耳。便是无恒也。或曰。世之聪明之士。非乏也。功名文学之士。又不少也。岂见不及此乎。曰。舜跖路头。容易差错。此处不差。则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章功名。益成于美。就处一差。则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差。而文学功名益济其恶。故不可不慎也。

文选唐曙台先生伯元

唐伯元字仁卿。号曙台。广之澄海人。万历甲戌进士。知万年县。改泰和。升南京户部主事。署郎中事。进石经大学。谓得之安福举人邹德溥。阳明从祀孔庙。疏言不宜从祀。六经无心学之说。孔门无心学之教。凡言心学者。皆后儒之误。守仁言良知新学。惑世诬民。立于不禅不霸之间。习为多疑多似之行。招朋聚党。好为人师。后人效之。不为狗成。则从鬼化矣。言官劾其诋毁先儒。降海州判官。移保定推官。历礼部主事。尚宝司丞吏部员外文选郎中。致仕卒。年五十八。先生学于吕巾石。其言性一天也。无不善。心则有善不善。至于身则去禽兽无几矣。性可顺。心不可顺。以其附乎身也。身可反。心不可反。以其通乎性也。故反身修德。斯为学之要。而其言性之善也。又在不容说之际。至于有生而后。便是才说性之性不能无恶矣。夫不容说之性。语言道断。思维路绝。何从而知其善也。谓其善者。亦不过稍欲别于荀子耳。孟子之所谓性善。皆在有生以后。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何一不可说乎。以可说者谓不能无恶。明己主张夫性恶矣。

以性为恶。无怪乎其恶言心学也。胡庐山作书辨之。耿天台谓唐君太和治行为天下第一。即其发于政。便可信其生于心者矣。又何必欲识其心以出政耶。慈湖之剖扇讼。象山一语而悟本心。然慈湖未悟之前。其剖扇讼。故未尝别用一心也。唐君以笃修为学。不必强之使悟。孟我疆问于顾泾阳曰。唐仁卿何如人也。曰。君子也。我疆曰。君子而毁阳明乎。曰。朱子以象山为告子。文成以朱子为杨墨。皆甚辞也。何但仁卿。泾阳过先生述之。先生曰。足下不见世之谈良知者乎。如鬼如蜮。还得为文成讳否。泾阳曰。大学言致知。文成恐人认识为知。便走入支离去。

故就中间点出一良字。孟子言良知。文成恐人将这个知作光景玩弄。便走入玄虚去。故就上面点出一致字。其意最为精密。至于如鬼如蜮。正良知之贼也。奈何归罪于良知。先生曰。善。假令早闻足下之言。向者论从祀一疏。

尚合有商量也。

论学书

伏读抄中解格物。有曰通天地万物而我为主。推此义也。可以知本。可以格物矣。赠友人曰。自求见本体之说兴。而忠信笃敬之功缓。遂令正学名实混淆。而弄精魂者藉为口实。又曰今人好高。只不安分。为斯言也。虽贤圣复起。不可易矣。乃其要归在明心体。其语心体曰。此心自善。安得有欲。而于程子善恶皆天理。与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二言。反疑其伪。此混心与性而一之。盖近代好高者之言。而尊信心学之过也。窃尝读大易至咸艮二卦。而见圣人讳言心。读鲁论至子贡赞夫子。而见圣人罕言性命。

惟书有之。人心惟危。言心也。即曰危。安得尽善。道心惟微。言性也。既曰微。安得无恶。故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则危之至也。曰性相近也。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近且几希则微之。至性犹未易言善。况心乎。然此心性之说也。而未及道也。心性不可言。道可言乎。道与心性。至孟子言始详。为告子也。今之天下。不独一告子矣。惜乎世无孟子也。然不可不为足下一言之。盖闻之。言学者惟道。道阴阳而已矣。言道者惟天。天道阴阳而已矣。阳主始。阴主生。阳多善。阴多恶。天且不违。人犹有憾。孰谓善恶非天理乎。阳必一。

阴必二。一则纯。二则杂。氤氲荡焉。人物生焉。孰为恶不可谓性乎。然则易言继善。孟子言性善者。何也。其本然也。有始而后有生。有一而后有二。此书所谓维皇降衷。程子所谓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者也。既始矣。焉得不生。有一矣。焉能无二。此书所谓惟天生民有欲。程子所谓才说性便己不是性者也。然则学何为为善也。阳统阴。

阴助阳。则内阳而外阴也。故中故善。阴敌阳。阳陷阴。

则内阴而外阳也。故偏故恶。此书所贵精一执中。程子譬之水有清浊。而入当澄治者也。然则恶在其能善也。天地间一切覆载。而必有以处之。以人治人。以华治夷。以贤治不肖。以大贤治小贤。天于是为至教。君子一身。万物咸备。而必有以处之。以己及人。以亲及疏。以贵及贱。

以多及寡。以先知觉后知。以大知觉小知。以有知觉无知。人于是为法天。此书所谓天生聪明时乂。程子所谓天理中物有美恶。但当察之。不可流于一物者也。是故恶亦性也。是有生之性。是才说性之性。性之所必有也。虽物而无异。性必善也。是天命之性。是不容说之性。性之所自来也。虽入而难知。故孟子曰。声色臭味安佚。性也。

恶可谓无恶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乌得不性善也。

性所同也。君子所独也。学为君予谋。不为众人谋。众人待君子而尽性者也。君子者。天生之以尽人物之性。参天地而立三才者也。如何而可不知所自也。是以不谓性也。

是以道性善也。言性之精。莫如孟子。继孟子者程子也。

吁。亦微矣。微故难言。虽然。性犹形而上者。形而上者虽善犹微。心则形而下矣。形而下者。敢概之以善乎。性具于心。而心不皆尽性。性达诸天而人不能全天。天人合。心性一。必也大圣人乎。故曰尧舜性之也。其次致曲。必反而复。故曰汤武反之也。复必自身始。故又曰汤武身之也。又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性之者不可得矣。

得见复焉者可矣。复焉者不可得矣。得见频复者可矣。位禄寿昌。孰不荣羡。食色利名。孰非斧斤。断之不能中焉。不易适而好忘。动而多侮。倏忽晦明。毫毛人鬼。夫是之谓心明。是之谓明其心体。(答孟吏部叔龙书。

元旧有心身性命解。大约谓性一天也。无不善。心则有善不善。至于身则去禽兽无几矣。故自性而心而身。

所以贤圣。自身而心而性。所以凡愚。是故上智顺性。其次反身。故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身之者反之也。

同类推荐
  • 难忘又一年

    难忘又一年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转折”无疑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围绕这一事件,作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
  • 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本书围绕教师如何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易于让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艺术技巧展开论述。阐述了教师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与责任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等全面素质能力。
  • 那些“穿越”的孩子

    那些“穿越”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从不发达的乡村到繁华的大都市,从乡音、乡情到很不熟悉的语言与人文环境,从离别后的重逢到重逢后的离别,这些一次一次“穿越”的孩子值得关注。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离不开他们的子女,这些“穿越”的孩子也要有他们的精神家园,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每一个具体的生命面前显示其温情,是本书提出的一个问题。
  • 争权夺利智慧谋略全书

    争权夺利智慧谋略全书

    书分“风云际会篇”、“善抓机遇篇”、“随机应变篇”等十部分。内容有:阿基米德鏖战罗马兵、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富兰克林巧用比喻等。
  •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充分关注时代主题,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在全球多元视野中寻求学术话题,传播学专家与您一起,阐释社会巨变,建构认同体系,寻找传播学的中国问题。
热门推荐
  • 天玄穹纪

    天玄穹纪

    各种人,各种事,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精彩,这本书就是为了讲述他们的故事,一起走进,奇幻创造的世界
  • 夫君太霸道:绝宠世子妃

    夫君太霸道:绝宠世子妃

    不就是到FBI偷了一份文件吗?怎么就穿了?穿了就算了,这个盯着自己看的小妖孽是我未来夫君?翻个白眼先,虽然作为一个可爱的婴儿翻白眼有点不雅观。片段一:容渊一本正经的纠正云卿戈的动作“记住,练习轻功,要收腹,抬头挺胸!”云卿戈:“......”就算你是纠正我的动作,干嘛说抬头的时候摸我头,说收腹的时候摸我肚子,说挺胸的时候摸我胸?片段二:“容妖孽!你个变态!魂淡!”云卿戈对于不断找机会吃自己豆腐的容妖孽吼道,“小可爱,变态?嗯?魂淡?过来我告诉你什么是变态,什么是魂淡。”容渊看着炸毛的云卿戈,语气温柔的说。云卿戈“......”每次容妖孽一温柔就没有好事情发生,先溜。
  • 绝色狂妃:第一厨娘

    绝色狂妃:第一厨娘

    25世纪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的食物都由机器生产,厨艺已经退步,甚至有些人从未下过厨。25世纪第一厨神叶萱,是国际著名美食权威大师。一次意外,她穿越到了以厨为尊的幻月大陆,成了月辰国叶丞相府嫡出的废物七小姐。同名同姓的她们,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当她变成了她,废物?厨神可不是白当的,我一道菜就让人为之疯狂。命运的齿轮让他们相遇。他,月辰国辰王,月影楼楼主,传说冷漠冷血,无情无爱,却独独对一人付出真心,对她呵护备至。他说:女人,你,永远是我夜辰轩的!
  • 坏丫头玩转后宫:朕的独宠皇后

    坏丫头玩转后宫:朕的独宠皇后

    搞错没有,她筱蝶一不爱看言情,二不喜欢历史。竟然也可以过一把穿越的瘾...她这个21世纪的独立女性竟然穿越到一个历史上不曾出现的男尊女卑的北寒王朝。更加难以想象的是,她竟然是当朝大将军慕容雄的女儿。那个自以为是,有着清高性格,但却追着当朝皇上不放的慕容静?那个在一个月之后就要成为皇后的女孩?天啊--这是什么世道。那个皇上自己连面都没见过,又怎么。。。哎,走一步算一步了。
  • 傲视神皇

    傲视神皇

    辰林在辰家就是一个杂种,父亲的死,母亲的哀,成了他生存下去的动力,父亲留下的功法,将他引向逆天之路,血,让辰林从一个废材不断突破,封尊称神,傲视神皇!
  • 大公敌之革命

    大公敌之革命

    本文是混合魔法+科技为主的有着浓厚蒸汽朋克倾向的西方奇幻。加上各种类似文艺复兴、发现新大陆,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一个有点熟悉,又有很大不同的精彩异世界!
  • 扮猪吃老虎:弑神天尊

    扮猪吃老虎:弑神天尊

    漫漫修真路!终登临神界,但是真的就是永生的起点了吗?凄凄人族抗争异族侵略史,弱肉强食胜者为王。主角扮猪吃老虎,在残酷的修行路上与女神同居,和魔王痛饮!大人物:尔等蝼蚁,敢与天争……李龙:尔等垃圾,自许为天,经过我同意吗……【望读者多多收藏推荐!绝对完本,请放心阅读。】
  • 全能系统

    全能系统

    天降神鼎无所不能,炼丹、制宝、合成、烤串……屌丝出身的杜大鹏获得这个神奇天鼎后,当学霸又全能,拥有了超强的实力不说,没事用神鼎炼个可爱宠物讨好女神——唉……将这破石头烤了,炼个翡翠球出来给宠物当玩具。
  • 白骨凤

    白骨凤

    她叫白骨,夜白骨。乃是煞星,从小被扔在荒废的院子里苟且偷生。他叫疏鸿,解疏鸿。云起国大祭司,他说的话比圣旨更有威信。“她若是妖孽,我第一个动手。”初次相见,他气吐如兰,声音淡漠,眼里似含着万年寒冰。“当年给你机会杀了我,你不杀,如今那折骨断筋之仇,不报不可。”一别四载,她站在离他一米开外的地方,冷笑着说道,眼底是一丝不着痕迹的嘲笑。
  • 我爱你,执迷不悔

    我爱你,执迷不悔

    一眼误终生,整整十年的纠缠。她爱他,全南城的人都知道,甚至伪造了他心爱人的死亡证明,不惜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个男人,却不成因为误会被他当作杀人凶手,受尽折磨。两年的婚姻,她被迫出局,亲眼看着心爱的男人和别人女人结婚,伤心离去,却意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