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37000000002

第2章 【史学·典籍】(1)

史书是何时才独立成一类的?

史部是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一个部类,习惯上也称“乙部”。

我国很早就有史籍产生,现存最古老的典籍大多具有“史”的性质,但在汉代以前,史书只是六艺的附庸,直到隋代才独立出来。大概情形如下。

汉——《汉书·艺文志》中史书附在《春秋》之后,称“《春秋》家”。

魏晋——图书有甲乙丙丁四分法,史籍开始独立成部,或入丙部,或列入乙部,但无“史部”名目。

隋——《隋书·经籍志》首分经、史、子、集四部,“史部”名目下又分13类。

唐——《新唐书·艺文志》史部亦分13类,但与《隋志》不同。刘知几《史通》则分史籍为6家。

宋——晁武公《郡斋读书志》亦分史部为13类,但不同于《隋志》。

清——《四库全书总目》分史部为15类,是历史上最完备的分类法。

史书一般有哪些分类?

史书的分类一般包括以下五类。

(1)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记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司马迁的《史记》)外,大部正史是由官修的。

(2)杂史。只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

(3)别史。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

(4)野史。有别于官撰正史由私家编写的史书。

(5)稗史。通常指记载阊巷风俗,民间琐事及1日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有时也用来泛指“野史”。

史书主要有哪些体例?

史书体例主要有以下六类。

(1)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记录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历代修正史都以此为典范。

(2)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如《左传》、《资治通鉴》等都属于这一类。

(3)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每事一题,为一专篇,以历史事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从而把分散的材料加以集中叙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于记事,方便阅读。

(4)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5)断代史。记载一朝一代历史的史书称为断代史,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其余都属断代史。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6)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三国志》。

正史是专门记述帝王的历史吗?

正史是我国古代史书的一种,指历代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我们常说的“二十四史”全部都是正史。

“正史”之名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文中说后世撰著史书,都效法司马迁、班固的《史记》、《汉书》,把它们当做正史。其中的“正”有“正宗”、“正统”的意思。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规定从《史记》到《明史》的24部史书为正史,私家不能擅自增加。

就体裁而言,历代正史均为纪传体史书,以帝王的本纪为纲,以列传为辅,本纪、列传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此外的志、表,则并不是所有的正史都有。《明史·艺文志》曾经把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但并未为人们所广泛接受。同时,除《史记》及《南/北史》外,其余正史均为断代史。

就纂修而言,唐代以前的正史多为个人所撰,唐及以后的正史则均为官修,只有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是私撰。

就影响而言,历代正史虽然有高下之分,但因为史料大多比较信实,纂修者大多是当时的史学名家,所以影响极大,至今仍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纪传体是纪实文学的一种方式吗?

纪传体是我国古代史书体裁之一,由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完善,此后历代正史都采用这种体裁。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最主要的部分是本纪和列传,故称“纪传体”。

《史记》是纪传体的首创之作。司马迁将先秦史籍《禹本纪》、《世家》、《穆天子传》、《周谱》、《尚书》所采用的体裁融于一书,创制了本纪、世家、表、书、列传五大部分。纪传体的完善或完成者,是班固及其《汉书》。《汉书》不列世家,保留表,改本纪为纪,改书为志,改列传为传;从此,纪、传再加表、志成为历代正史的体例(不过有许多正史没有表和/或志)。而且《汉书》是断代史,后世正史也多为断代史(只有《南史》、《北史》算是通史)。

《汉书》以后的正史,对纪传体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增加新的类传、表、志,其中尤以后者为最。纪传体主要是正史所使用的体裁,是我国史书的传统体裁,对古代史学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这种体裁以人物而非史事为中心,尤其是以帝王将相为中心人物,具有一定的缺陷性。

“二十四史”等名目是怎样形成的?

我国历代正史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形成了许多并称,其中最为常见的有“三史”、“四史”、“十三史”、“十七史”、“二十一史”、“二十二史”、“二十四史”等。

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奠定了纪传体史书的基础,两书并称“史汉”。到《东观汉纪》面世,与“史汉”并称“三史”。这种称谓在唐代以前甚为通行。后人又把《后汉书》、《三国志》与“史汉”并称“四史”,也叫“前四史”。

“十三史”的称呼出现在唐代。“十三史”除“前四史”外,包括晋代的《晋书》1部,南朝的宋(《宋书》)、齐(《南齐书》)、梁(《梁书》)、陈(《陈书》)4部,北朝的《魏书》、《北齐书》、《周书》3部,以及《隋书》。

“十七史”之名通行于宋代。这17部史书除“十三史”所指的13部外,增加的有《新唐书》、《新五代史》以及《南史》、《北史》。

“廿一史”(二十一史)的称谓见于明代,“十七史”之外,新增的是《宋史》、《辽史》、《金史》、《元史》4部。

“廿二史”(二十二史)、“廿四史”(二十四史)的称谓都出现在清代。前者指“廿一史”加《明史》;后者指“廿一史”加《唐书》、《五代史》。“廿四史”是乾隆年间钦定的,不允许擅自增加。

“廿五史”(二十五史)之称见于20世纪初期。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把柯绍态的《新元史》列入正史,称为“廿五史”。

“廿六史”(二十六史)的称谓是今人的发明。清代历史有《清史稿》,但并非定稿。不过,后来没有可以列入正史的清史出现,而《清史稿》体例又与前代诸史完全相同,故有人就将该书与“廿五史”并列,合称“廿六史”。

司马迂写《史记》的宗旨是什么?

司马迁撰写《史记》虽然是继承父亲未竞的事业,但在经受宫刑后忍辱负重完成这一大工程,更是出于强烈的使命感,那就是他给好友任安(字少卿)写的信《报任安书》(也叫《报任少卿书》)中所提到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并让自己的书“藏之名山,传之后世”。

“究天人之际”,就是探索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司马迁在书中批判了前人的“神意天命论”,代之以“帝王中心论”。

“通古今之变”,就是研究历史的发展和变化。“成一家之变”,就是建立自己的观点、学说。书中体例、笔法和评论等处,都体现了司马迁的社会政治思想和学术见解。

魏蜀吴在《三国志》中谁为正统?

《三国志》是记魏、蜀、吴三国不完全纪传体的史书,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全书共65卷,包括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

《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魏志列在全书之首,称曹操、曹丕、曹叔为帝。吴、蜀君主即位,都记魏的年号。东吴只有孙权称“主”,孙亮等都称名。这是因为晋朝受禅于魏,晋的史家尊重本朝的合法性,就必须以魏为正统。孙吴为晋所灭,孙皓是晋的降臣,没有必要尊重。蜀汉刘备父子称先主、后主,不同于孙吴,反映出陈寿对于蜀汉的故国之思。

《三国志》有纪、传而无志(这也是称其为不完全纪传体的原因),因此所记主要是人物。该书取材审慎谨严,文字也以简洁见长,所以后人说其书“裁制有余,文采不足”。此外,陈寿对于晋朝皇室的叙述时有曲笔,尤其是对魏晋时代时司马氏的所作所为多有讳饰。

编年体就是以年代来编排史事吗?

编年体是我国古代史书体裁之一。它是最早存在的史书体裁,先秦史籍使用的就是这种体裁。它以年代来编排史事,故称“编年体”。

《春秋》是我国传世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它以年月日来记录、编排史事,另外一部先秦史籍《竹书纪年》使用的也是编年体。此后如汉代苟悦的《(前)汉纪》、晋袁宏的《后汉纪》、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通鉴》续书自然也都是编年体。此外,历代实录、起居注使用的也是这种体裁。

什么是实录,什么是“实录体”?

实录是我国古代记载皇帝在位期间重要史实的资料性史书,其体裁也称“实录体”。它按时间编年记录,因此也属于编年体史书。一般以所记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标志,如唐代的《顺宗实录》、清代的《世祖章皇帝实录》。也有以王朝命名的合刊本,如《明实录》、《清实录》。

实录体史书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形成。《隋书·经籍志》卷二就著录有周兴嗣撰《梁皇帝实录》,记载南朝梁武帝时史事,但未能流传下来。唐代以后,实录均由官修,前一位皇帝去世,即由新皇帝诏令史臣撰修先皇实录。此后历代相沿,成为定制,而且愈来愈详尽。至清末,历代各朝共纂修实录达110余部。可惜大多已经失传,今天所能见到的只有明、清两代的全部,此前所存的极少。

实录为一朝官方史料的总汇,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由于根据档案及起居注等原始资料编撰,所记历史事件在人物、时间、地点及主要情节方面大都有史实根据,比较可信。不过,由于皇室时有重修乃至篡改(尤其是清前期)之事,故实录也有不实之处。

起居注是记载帝王言行的吗?它是史书吗?

起居注是古代记载帝王言行,兼记朝政大事的日记体史册。它是一种完全纪实的记录册,算不上史书。

起居注的源头可以上溯至周代,当时史官对天子言行的记录就类似于起居注。起居注的正式名称始于汉代,西汉武帝时有《禁中起居注》,东汉明德马皇后自撰有《明帝起居注》,但都是由内官写成的。魏晋以后,开始设立专官记注,以后历代沿袭。不过,历代起居注大多已经散佚,留传下来的只有唐初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以及明代的一些零散片断;只有清代的保存较为完整,今存约10000余册,起于康熙十年(1671年)九月,迄于宣统二年(1910年)十二月(中间亦有散佚)。

起居注是当时人记当时事,且有相应的规制保证记注无遗,所载史实一般翔实可靠,是纂修实录和正史的原始材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什么是纪事本末体?

纪事本末体是我国古代史书的体裁之一。它是针对编年体的不足而创制的,始创者为宋代的袁枢及其《通鉴纪事本末》。它以事为经,由本至末,原原本本、前后连贯地记事,故称“纪事本末体”。

司马光《资治通鉴》问世后,受到普遍欢迎。南宋人袁枢喜读此书,但又苦其浩博,一件事往往“隔越数卷,首尾难稽”,“事之本末”难以全窥。于是将《资治通鉴》所记依事抄录,编成有始有终、首尾连贯的独立单元,并标出诸如“三家分晋”、“秦灭六国”一类的题目,从而创立了纪事本末体。

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面世后,广受欢迎。随之,仿其体例的史书也不断涌现,蔚成大观,差不多覆盖了整个中国古代史,诸如《左传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西夏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清史纪事本末》等。

什么是别史,别史也是史书的一种吗?

别史与正史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受到了官方的认定。比如《旧唐书》和《旧五代史》,在清朝皇帝钦定之前,只能算是别史。别史与杂史的区别,主要在于杂史是私家对琐杂小事的记述,而别史所记则是关系一朝大政的史事,而且有一些也是官修的。

别史的体裁形形色色,有纪传体,如《续汉书》;有编年体,如《资治通鉴》;有典志体,如《通典》、《文献通考》;有纪事本末体,如《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有实录体,如《明实录》、《清实录》;有会要体,如《唐会要》、《宋会要辑稿》。

别史是正史之外最为整饬的一类史书,数量虽不是最多,但其中有许多大部头,保存了大量的史料,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什么是杂史,杂史记述的都是杂事吗?

杂史是古代史书的一种,指杂记史事的史著。名称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的史部也有杂史一类。

杂史的特点是“杂”,体例上一般是只记一事始末、一时见闻或一家之言;体裁上除了纪传、编年、典志之外的体式,更多的是随笔杂记一类;所记内容非常纷杂,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科技乃至地理、风俗、人物等,可以说无所不记。

杂史一般都是私家著述,体例不像正史或别史那样严谨,撰述也未必系统。但由于所记大多是作者的亲历、亲见或亲闻,所以载有许多一手资料;又因为所记领域可能比较独特,很少为其他书籍所涉及,所以所载资料往往有其独特性,可以补充罕见的史料。此外,由于杂史的撰述忌讳较少,又往往能反映某些方面的历史真实。

什么是会要体,会要指的是会议纪要吗?

会要体是我国古代史书的体裁之一。这种体裁创始于唐人苏冕的《会要》,完善于宋人王溥的《唐会要》。它按朝代汇集史事和典章制度,故称“会要”。明清两代的此类史著也称“会典”。

会要体的创始人是苏冕,《旧唐书》本传称:“冕缵国朝政事,撰《会要》四十卷,行于时。”其后崔铉又奉敕撰《续会要》。宋代初期,王溥以苏、崔两书为基础,编成《唐会要》,这是今天所见最早的会要,使会要体趋于完善。王溥还编纂了《五代会要》。此后,历代均为官修会要。

会要都是依朝代汇集史料的,内容多为典章制度,也有载有史事的。各会要分类有门和目两级,一般有十几门,目则三五百不等。它兼有工具书和资料汇编的功能,可供查检,可供通览,是一种独特的史书。

方志起源于何时?

方志是一种传统的史地类书籍,也叫地志、地方志、志书。它以地区为主,综合记录该地自然和社会方面的有关历史与现状;此外,专门记载名山大川、城池都邑、寺庙宫观、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的书籍,也可以归入此类之中。按传统的分类法,此类书籍归史部。

方志起源很早,《周礼·春官》就有“外史”、“掌四方之志”的说法。方志起源于古地理书,如《山海经》、《禹贡》。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方志的形成阶段,内容侧重于地理方面,名称多为“地志”、“志记”。现存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方志书《越绝书》(相传为东汉袁康所撰),就出现在这个时期。

我国地方志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就所写内容的范围而言,可分为通志和专志。通志即一般意义上的志书,内容包括该区域各方面的内容,而专志则是记述某一专门内容的志书,如山川、寺庙、都邑、人物、风土等。

典志体是讲典章制度的史书吗?

同类推荐
  • 松榆斋百记:人类文明交往散论

    松榆斋百记:人类文明交往散论

    本书收录了百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人类文明交往问题。文章包括《读书和写作》、《老年和青年的哲理》、《罗素的公民教育观》、《美国文明的恐惧病》、《文史之旅》、《语言的交往价值》等。
  • 作家们的威尼斯

    作家们的威尼斯

    本书运用许多趣闻轶事与文章史料,为读者翔实丰富地点出威尼斯迷人的文学图像,并穿针引线地勾勒出文艺复兴以来环绕着威尼斯的人文、艺术、建筑、生活与逸事风流的华丽世界。几个世纪以来,无数的文学作品不断发现这座城市的新视角,形塑出各自精彩的威尼斯神话,至今影响深远。二十九篇栩栩如生的传奇素描,引领读者进入这座荡漾着拜伦、歌德、蒙田、卢梭、乔治·桑、普鲁斯特等来自世界各地的文人墨客的悠悠水都,是所有文学迷与威尼斯迷不可不读的城市文艺史。
  • 实用对联三千副

    实用对联三千副

    本书包括春联、婚姻生育联、寿联、挽联、宅第联、待业店铺联、治学联、修养联、风景名胜联等20类。这些对联有吉祥联、阳光联、科技联、民间民俗联。这瞟对联即可用于民间年节办事书写,也可供楹联爱好者欣赏研究。文字优美、可读可用。
  •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不仅流传着大量与老寿星南极仙翁有关的传说和歌谣,还保存了寿星洞、寿星桥、万寿阁、寿星祠等大量的传说遗迹,并保留了许多古老而独特的与寿星相关的风俗, 所以素有“寿星故里”之称。
  • 另类日本文化史

    另类日本文化史

    本书不以常套的纵向时轴表现日本文化史,而是从世相的横断面着手,深入至文化的内核并从中观察和体验。于是,勾勒出了很多令读者有感兴趣的话题:间的红唇黑齿为何意?一个寂字,为什么令日本人狂喜和狂爱?生死又是如何化为千年之风的?卡哇伊的前身今世?穿着和服的动漫凯蒂猫为何人见人爱?AKB48走红与少女爱的深层关系?非黑非白的幽玄之美与湿气有关?当然,还有汉字文化的魔界幻境,切腹的白日青天,怨灵的鬼魅幽影,不伦的残月融雪等考述与解读。作者总是用别样的眼光,将纷杂在事象背后的文化根由揭出。用语雅赡,用意深至。可读性强。
热门推荐
  • 爱惨了丑女

    爱惨了丑女

    现代的小丑儿轩乞儿,在偶然的一次机遇中穿越时空,无奈之下被一个极其妖魅的男人骗了卖身契,他爱欺负她,专爱捏她圆圆滑滑的双颊,最后还越捏越上隐……俗话说的好,这人一倒霉那就是一连串的衰事,什么样的狗屎运都被她踩上了,什么遭人嫉妒啊,被人设计陷害啊,毁容貌啊,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了。
  • 佛光菜根谭:耐得烦

    佛光菜根谭:耐得烦

    每日一偈,终生享用,成就事业,需要勇气;成就家庭,需要和气;成就人际,需要结缘;成就生命,需要智慧。全球超千万人,都在阅读的心灵滋养经典,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做人耐烦,才能结缘,做事耐烦,才能成事。
  • 晚风集(卷一)

    晚风集(卷一)

    殷谦散文作品精品合集。其中不乏犀利的批评,怡人的观点,明智的思想。这五部作品从人生的各方面都有所涉及,或者通过故事,或者通过评论,形式各种,但可见作者独特的心境,让我们受益匪浅。
  • 苏丽

    苏丽

    苏丽离婚了,她有许多不解,许多迷茫。婚姻过后,落满一身孤独······
  •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职场规则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职场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种职业都有自己独有的游戏规则,要想在这个职业做得风生水起,你就不得不懂得和遵守这个职场规则。职场犹如战场,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掉进职业发展的陷阱。在职场上,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只有真正领悟职场游戏规则的人才会获得成功,这也是获取成功的人很少的最大原因。
  • 坑神大陆

    坑神大陆

    在凡人的眼中神秘莫测的宇宙之中,只有无数的未知。但是身在宇宙不同位面的神灵,却深知这个宇宙是有多么的....额....坑爹,恩恩,主要是因为创造整个宇宙,所有位面的创世神大人近几个纪元都在琢磨怎么让神灵和魔尊这两种物种,走自主创新多方面发展的道路,而不再是雨神下雨,风神刮风,死神挨家收冤魂。其实让犬神去管理天下美食,让大地神去维护海上捕鱼也是不错的嘛~于是乎一个被戏称为坑神大陆的世界被创造了出来,各位面的神灵子嗣们被纷纷选中,而当他们曾经饱受坑神大陆折磨的父辈们知道时,已经为时已晚。。。。。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段不一样的.....额....传奇。
  • 画符

    画符

    【本书已签约,请放心收藏】这是一本以道家符咒之术和道家文化为核心内容的灵异奇谈故事。为了摆脱困扰自己二十年之久的噩梦,李朝阳来到龙虎山寻访高人,无意间发现了二十年前父亲的真正死因,由此经历了从大兴安岭东麓原始森林中的古墓,到湘西悬崖上的寄死窟群,到乾隆东陵被盗的隐秘传说,到外蒙古贝加尔湖底的神秘阵法,再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被埋藏的魔鬼之城,最后一行人回到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揭开了那个千年之前发生在巴蜀大地隐秘故事的真相。——最本土、最纯粹的宗教秘术,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千古谜团?道教秘术、历史传说、中华地理、民俗风情、悬疑故事……尽在《画符》。
  • 魔武乾坤

    魔武乾坤

    “屠戮亿万苍生,血染一方天地,这就是魔吗?不!远远不够,我刘寻既然为魔,屠戮的就要是那些凌驾于众生之上的诸天仙神。”刘寻站立在一片尸山血海之中,目光凝望向苍穹,冰冷而无情。
  • 风啸鬼泣

    风啸鬼泣

    “亚瑟创世数十年,亚瑟毁世一瞬间。”“大陆出自吾之手,存亡看吾一挥手。”“天下之大无对手,只因死在子孙手。”
  • tfboys与富家少女

    tfboys与富家少女

    讲述的是三个富家少女与三只的坎坷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