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35100000028

第28章 高攀龙与晚明朱子学的复兴(3)

高攀龙强调从知性、复性到尽性,都必须以“敬”待之。这显然不脱朱子本色,格物也须持以恭敬严谨的态度。高攀龙所实行的“静坐”,不只是要“收拾放荡精神”,它也是促成心上格物穷理的必要条件,这样才不会使“理”具有内外之分,使“心之理”亦等同于“物之理”。稽文甫先生曾指出,像高攀龙与顾宪成等人,虽已表现从王返朱的倾向,但他们的学风和王学右派更加接近,是属于尊德性而非道问学的路途,这样的说法实有道理。泛观《高子遗书》,讨论静坐体认的文章很多,但高攀龙强调多读书穷理,主要是为克制阳明后学对“心”的漭荡与放任,以及朱子后学对心体的割裂。而他又特别强调体认,或许可以说,这种形态其实更倾向于尊德性中的道问学。

2.明善见性另外,高攀龙重新拈出“善”字,在晚明重“真”过于“善”的学术氛围下,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重新把“善”作为道德的根本原则,强调明善即是明心,是使“性体”透彻的不二法门。换句话说,要“复性”、“尽性”,就不得不做的“明善”的工夫。《为善说》:

为善必须明善,乃为行着习察。何谓明善?善者性也,性者人生而静是也。人生而静时,胸中何曾有一物来?其营营扰扰者,皆有知识以后日添出来,非其本然也。既是添来,今宜减去,减之又减,以至于减无可减,方始是性,方始是善。何者?人心湛然无一物时,乃是仁义礼智也。为善者,乃是仁义礼智之事也。明此之谓明,善为此之谓善。明之以立其体,为之以致其用,感而遂通者,原是寂然不动,本无一物也。以此复性,以此尽性,故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陆王常讲的“明心”,强调的是直下取认,一念间悟入本体;一念之悟,即不须工夫的辅助。高攀龙讲“明善”,首先是心上工夫确立了一个方向,使心有着落处。然后必须采以“减的工夫”,唯有经过这层减的工夫,才把握住“善之性体”。其实这种减的方式,不但与陆象山的“减担子”有异曲同工之处,阳明也曾说过“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不过阳明欲减人欲,减去杂念、思虑、妄念等,是为使心体回归它的自然状态,高攀龙却旨在见“性体”。当高攀龙进一步把“善”的内容延伸至仁义礼智,便使“性体”具备人伦与道德秩序的基础。相较于阳明教人于静中体察心体的明觉作用,它具有更实质的意义。因此高攀龙认为唯有明善,才可确立性之主体。性体确立后,事事物物也可依循其理而有所秩序。另外,“心”依善而行,便可以克制心的放任,对治自我无限化的病根。否则,凡人皆可以自由心证为借口,缺乏一个检验标准,恐使道德“虚胖”,行为“放任”,而将之归咎于是心之本然,所以高攀龙认为学者必须“以善为宗”:

三教各自为宗,故起因结果绝不相同。人但知性之不异,不知学之不同。夫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学习不问一者,不得不三,非性之有三,习使然也。至于谈良知者,致知不在格物,故虚灵之用,多为情识,而非天则之自然,去至善远矣。吾辈格物,格至善也,以善为宗,不以知为宗也。故“致知在格物”一语,而儒释判矣。

高攀龙主张“以善为宗”,而非像主张良知即天理的王学“以知为宗”,这是因为如果以知为宗,仁义礼智的存在不过是虚灵知觉,这将导致道德陷入空茫状态。另外,“善”与“理”似乎也是高攀龙判儒释的基准点。佛教里说不思善不思恶,基本上与阳明后学的“无善无恶”有共通的地方,若说“无善无恶为心之体,有善有恶为意之动”,那“善”即成为“事”,是一个可追逐之物。所以高攀龙提出性善说,即要说明“心之至善”即是“性”,那才是根本的意义。要不然,“无善则是无性”:

善即生生之易也,有善而后有性,学者不明善,故不知性也。夫善洋洋乎盈眸而是矣。不明此,则耳目心志,一无着落处,其所学者,伪而已矣。然其机窍在于心,人心反复入身来,故能向上寻去,下学而上达也。

对高攀龙而言,性体才是“善之定体”,并非善恶不定之体,因为心体会被动静、气禀、情欲等所干扰。提倡性善的最终目的,除可使儒释有所判别,也使心的格物不会偏向气机。高攀龙不强调心的明觉作用而说穷理,指说“仁义礼智”以区别王龙溪所倡的“一点灵明”,自然是为避免再掉入虚见光明的陷阱,因而强调“学问在知性而已,知性者,明善也。”然而,高攀龙如何看待心与理之间的关系,似是理解他想法的最关键处。

3.理心一体《札记》曰:心与理一而已。善学者一之,不善学者二之。识义理而心体未彻者入于见解,见心体而义理未彻者入于气机。

高攀龙的“理心一体”论的特殊在于,他不是根据“心即理”的立场,而是根据所谓“理即心”立场而立论。前者注重的是心的包含性,指心具一切之理,而后者则重心的涵摄性,指理收摄于一心。陆王把宇宙万物看作是包容于主体之“心”,“心”之广大包涵了天地万物之理,而朱子倡“性即理”,是以为每事必含一“理”,格得一物,必得一物之理。高攀龙说理心一体,即是要把两者打通为一,关键在于“穷理”,即心上格物的工夫,《复念台二》曰:

格物者,穷理之谓也。穷理者,知本之谓也。仁丈云:一穷理焉,尽之矣。诚然哉。理者心也。穷之者亦心也。但未穷之心,不可谓理,未穷之理,不可谓心。此处非穷参妙悟不可。悟则物物有天然之则,日用之间,物还其则而已。

很明显的,以上这些话,还是冲着阳明后学而来的。阳明后学悬空想象本体,以为现成良知易得,就不必事上磨练,进而取消“致”的工夫。高攀龙以善学来说明理与心的关系,即是要“以本体为工夫,以工夫为本体”。如果理心一体的话,就能克制“以物为外”的病根。

朱子曰“致知格物,只是一事。格物从理言也,致知从心言也。”

由此观之,可见物之格即知之至,而心与理一。今人说着物物,便以为外物,不知不穷其理,物是外物,物穷其理,理即是心。

从格物与致知来说明理与心的关系,仍与前面所说的并无二致。

高攀龙基本上仍沿着朱子的思路,只不过他转换了语言,延着王学的思想话语,试图融合朱王之学,说明阳明的“致良知”即是“格物”,“致良知”的目的在止至善,而格物的关键在于“真”。于是高攀龙提出除妄想以获“真心”,《书关憎净六卷》曰:

关中静坐,是第一功夫。静中除妄想,是第一功夫。除得妄想,方是功夫。妄想如何除得?要知人生以来,真心悉变成妄想,除却妄想,别无真心。回光一照,妄想何在,妄不可得,即是真心,急自认而已。日认日真必有日,一声雷震万户洞开,方知如上所言,字字是真,字字是假。何者?不认不真,当其认时,还是认者,故曰是假当其真时,即此认者,故曰是真。此是儒者格物一诀。

同时也要行“一念之破”:人自有生以来,一念妄相织相续,至死不已。惟仗学力深透此念忽破,则真心豁然显现。方知前者之为妄。

迷悟一关,圣凡千里,其要在一念之破不破耳。先生过此关久矣。然悟前妄为,见真体固难,悟后真为主,消妄想更不易。

提出用明知之光,使妄想变成“真心”,也即是把对真心的认知,限定为超越人为安排的自然本体之力的“格物一诀”。日本学者冈田武彦曾指出,高攀龙这一个观点,与阳明的照妄论、本体工夫论是一脉相承的;而高攀龙对现成良知派“不犯手”的做法,似存有神往之意,所谓的“一念之破”与参悟的方法,也与禅的工夫相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高攀龙“不免湔染于风尚”,大概是这个原因。

纵观而论,高攀龙不把“心”讲得玄虚,甚至想利用“理”来为它“定性”,主要也是看见阳明后学“自信太过、主张太勇”所致。换句话说,未穷理未明善的心,容易受到气禀、情识等的影响,就无法复性、尽性。而他为克服后人把朱子的“物理”视为泛观群书,而未能取义理反躬于吾心,从心上穷理,便强调自家的体认与自得,不时拈出“体贴”二字,曾说:“洞彻心灵,只体贴天理。便见天理,与心灵又岂有两物?妙在‘体贴’两字。”阳明认为宇宙本来是一个完整的精神实体,这个实体构成了我们所谓的经验世界,但对高攀龙而言,经验仍须以一个绝对法则为依据,而“心”也必须有一个检验的标准。不过如前所说,纵然他就理说心,或从性论心,仍带有一些王学的影子,也难怪黄宗羲曾评说高攀龙的格物论“深有助乎阳明致良知说”。

(四)尊朱不反王

钱穆先生在《朱子学提纲》中提到,自王阳明出时,“王学昌行,朱学消沈,至东林始,有”由王返朱“之意向。然东林仅从王学角度窥朱学,亦未能触及朱子学之大体系。”确是观察得鞭辟入里。高攀龙作为东林学派领袖之一,终究是以朱子学为宗,只是处在王学风行的学术氛围,他所提出的见解,不少烙印着浅淡的王学痕迹,实无可厚非。但其志在于补学术之裂,本体与工夫兼重,故候外庐等指说高攀龙完全否定王学,其实不然。以上讨论所见,反而是较显现钱先生所说的,他的学说是立足于王学流弊上,试图以朱子学说纠弊补偏。

因此在调合朱王的过程中,高攀龙虽表现出反王学末流的坚决态度,这并非意味着他“反王”;而他对朱子学虽也有批评,但毕竟是贬少褒多。像他把“格物”看做是“未发之法”,注重心上穷理,非像朱子般认为格物为“已发之法”,强调要格物以致知。不过他仍是坚守朱子的格物说,认为那是“知本”之义,如他所说的:“朱子格物,规模极大,条理极密,无所不有,知本之义,已在其中。”

高攀龙在调合朱王当中,最大的贡献应是重新强调至善在吾心,把“善”看作“理”一样,是万物的本原,所以说:“善即天理,至善即天理,至善即天理之至精至粹,无纤芥夹杂处也。”就王学学者而言,它为心确立方向,不泥陷在追求炯然光明,或误落入气机之弊;对朱学学者而言,它又具有遏制物外徇理,使心支离之作用,并进一步把格物与修身的关系联结,指出唯有身心上的格物才是根本。另外,高攀龙也不强调以知为本体,有意避开所谓的“虚灵知觉”,故多劝人以“格物”而非从“致知”入手。

高攀龙曾经把程朱之教比拟为孔子之教,说穷理即博文、居敬即约礼,深信“学孔子而必由程朱”。在比较朱子与陆象山时,更直接指出“朱子大能包得陆子,陆子粗便包不得朱子”,所以“陆不及朱”。

他也曾经上疏朝廷,建议“扶持程朱之学,深严二氏之防”,认为这样才能使孔孟之学再度昌明。东林后学叶裕仁在《高子遗书·跋》曾说道:“明正、嘉之际,王学炽行,洎于隆、万,至倡为三教合一之说,猖狂恣肆,无所忌惮,学术裂之极!公与顾端公起两拯之,辟阳儒阴释之害,辩姚江格物致知之谈,其言深切明着,由是绝学复明。”可见当时高攀龙与顾宪成东林派诸人,确是想重振朱子学的气势,把空虚的学扭转成实学之行。以高攀龙为例,他在调合朱王当中,呈现出的虽较类似“心学化的朱子学”,不过在纠流弊、辟佛道上却作出了有力的回应。晚明朱子实学之兴起,也确实是心学流弊横生,趋向没落后所形成一个必然的结果。

同类推荐
  • 超越非洲范式: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

    超越非洲范式: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

    中非致力于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非传播史中国对外传播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媒体如何报道非洲,为中国对非传播提供了生动范本,从中可选择中国的对非传播战略和外交战略。本书以西方媒体中的非洲形象为研究起点,详细剖析西方媒体与非洲形象建构的关系,认为非洲形象是西方媒体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的产物。进而提出中国对非传播实施精英化与大众化起头并进的传播战略,从而巩固中非关系,提升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从事国际新闻报道、非洲问题报道、非洲问题研究、媒体传播技巧研究、对外传播研究等工作和学习的读者能从本书收益。
  • 公开时刻

    公开时刻

    本书从传播者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与效果分析,传播环境与传播控制分析等几大方面把汶川地震作为重大传播案例,阐释汶川地震的传播学遗产。对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在危机公关方面做出正面评价。
  • 中华歇后语(第九卷)

    中华歇后语(第九卷)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平时勤于积累,是打开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那么,我们要如何积累素材呢?一是通过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等前人已经成功运用过的“间接材料”,为此,平时我们可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段,对于比较好的材料事例,可摘剪下来;二是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直接素材,无论是阅读积累还是生活积累,都围绕一个核心观察世界与社会,思考自我与人生,积累生活感悟。有感悟,你的文章才具有思想性。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个仓库,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
  •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一些大事,从年初的冰雪灾害,到拉萨“3·14”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世界各国甚为关注,也引起世界传媒广泛而强烈的复杂反应。从众多而繁杂的媒体声音中,我国民众识别了友好、善意的朋友,也看到了西方仇华、反华舆论的猖獗;识别了西方某些媒体虚假报道后面的反华心态,看到了我国面临的外部舆论形势的严峻,领悟到媒介教育的刻不容缓。
热门推荐
  • 穿越时空的海洋探险

    穿越时空的海洋探险

    海洋探险是一项充满危险和困难的行动,但是海洋的神秘依然刺激着世界上最勇敢的探险家们的想象力,诱惑着人们去征服地球上这一最近的边界。人类潜入海洋深处还有一个理由:我们来过这里。从古到今,无数先驱为了解海洋奥秘作出了种种努力。《穿越时空的海洋探险》讲述了海洋探险所带来的前所未闻的新鲜事,故事生动、有趣,也介绍了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地理发现,适合广大的青少年朋友阅读。有很多事,我们已经知道,有很多事,我们很快会知道,有很多事,我们终究会知道。已经知道的,是科学揭穿了神秘:不曾知道的,我们勇敢探知,我们就是海洋明日的探险家!
  • 欲之乾坤·灵之界

    欲之乾坤·灵之界

    世间杀戮皆因有“欲”,欲是乾坤之本,主宰人的一切!少年欲血辉偶得神典《欲》,习得秘法,可控人六欲!圣人?任你如何自视清高,也要被欲望所控制!美女?任你如何冰冷自傲,也不能逃离!且看欲血辉如何控“欲”横扫八方,网罗天下美女!
  • 影响世界青少年的101个心理寓言

    影响世界青少年的101个心理寓言

    有什么样的心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没有好心理就没有学习的好状态,没有好心理就没有幸福的未来给予心灵营养的成长寓言集,提升心理素质的智慧枕边书。
  • 星际委员养成记

    星际委员养成记

    未来的地球,闪耀着不一样的光芒,神秘的委员系统和不同风格的帅哥一起来到了地球,要怎样成为星际委员,让落后星际文明的地球也有第二春。简单、暴力、腹黑、直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就是打造这样的世界……别闹了,先统一银河系吧……
  • 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本书通过寓言故事,引出经济学中的内在秘密,并加以幽默的解读,带领读者走进经济学的世界,看透经济现象的本质,为你的生活增添无限精彩。
  • 不死妖凰

    不死妖凰

    被强敌追杀中,白无生误打误撞获得神秘妖皇经,从此逆袭,问鼎妖皇之巅!
  • 霸情邪少:专宠小娇妻

    霸情邪少:专宠小娇妻

    “女人,本少爷今天晚上要定你了!”面前的男人冷酷的说道。要什么要啊,你不就是个只手遮天的总裁邪少嘛,本姑娘可是大名鼎鼎的企业继承人。刚要发飙,却发现这个男人,居然是自己朝思暮想的“梦中情人”丫的这是什么情况?“喂,霸道总裁,那本姑娘今生赖定你了!不信的话,走着瞧!”
  • 生死恐惧

    生死恐惧

    死亡真的恐怖吗?当有一天你分不清自己是不是自己,而自己到底是活着,还是已经死去时,你还会觉得死亡恐怖吗?
  • 荆棘缭乱

    荆棘缭乱

    白天,她是贵族学院里其貌不扬的平民学生,黑夜,她是梦师一族天赋卓绝的少族长,本来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除魔任务,没想到却遇上被称为“清瑞之王”的他。多重身份的纠葛下,谁能优先识破伪装?梦境里的殊死搏斗,又是谁数次拯救她于生死之间?深夜已至,梦师现世。以己之力,入梦除魔!
  • 大宋皇朝之征伐天下

    大宋皇朝之征伐天下

    蒙、宋两军交战,宋军主帅平南王陈绍殉国,以致全军覆没。消息传到京师(金陵),朝野震动。少年陈宇殿前请缨征战沙场,怎奈皇命不可违。南越国再度崛起,少年再次请缨...遇红颜,伴左右;结兄弟,共誓言;募军队,救百姓,降山贼,扬军威;复城池,败南越,固后方。正当庆功之夜,皇帝圣旨十万火急。蒙古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进逼京师......小弟qq1281697570欢迎读者朋友、作者朋友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