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35100000017

第17章 教育的作用

人性之说,是历代教育家、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先秦以来,人们根据自己的认识体会,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发挥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学说,出现了孟子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论、告子的无善无不善论,以及后来的“性三品说”等等主张,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种学术争论,一直延续到明清两朝。王阳明宗告子“无善无不善”之说,提出了性灵空禅的“无善无恶心之体”说,在明季影响颇大。“正、嘉之际,王守仁聚徒于军旅之中,徐阶讲学于端揆之日,流风所被,倾动朝野”。

顾宪成在这场学术论战中,针对王阳明学术上的流弊,力主孟子、朱熹的“性善”说。他认为,孟子的主张是正确的:“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顾宪成以孟子之说为依据,认为人之本体之性是至善的,不教而能的。

“至善者,性也。性,原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这种“至善”之性,是原来固有的。他指出:“夫善者,指吾性之所本有而名之也。

恶者,指吾性之所本无而名之也。”换言之,性即善,善即性,性与善是一致的。恶非性,不善之物非我们所本有,所以非性。人性皆善,只不过有时为私欲所诱蔽,呈现为恶,但本体未尝不善。所以他说:“语本体只‘性善’二字”。在顾氏看来,这种“性善”是天赋的,人人皆有的。善是万德之总,性为纯一之天理。“善是仁义礼智之统体,仁义礼智是善之条件。”然而,性即心之体,所以心亦是善的。心亦理也。故心、性、理三者,一也,皆天赋之善也。既然人性皆善,那么人人皆可以为圣为贤。他指出:“孟子道性善,是说本体。言必称尧舜是说工夫。性,个个是善,何尝人人不能做尧舜?”他强调本体与工夫的统一性。“有本体自有工夫,无工夫即无本体。工夫也,本体也,一也。”只有做尧舜那样的修养工夫,才能为圣为贤。

从性善论出发,顾宪成认为体与用是一致的。“窃惟仁义为性,爱敬为情,知爱知敬为才。性,体也。情,用也。曰知曰能,才也,体用之间也。”“本体如是,工夫如是,其致一而已矣。”这就是说,顾氏以性为本体,以情为用,以介乎体用之间的良知为才。在顾宪成心目中,性本体是至善的,由此发而为用的情与才也是至善的。体、用、才三者也是“致一”的。不过,“性无为而才有为,情有专属而才无专属。惟有为则仁义礼智一切凭其发挥。”可见,后天习染而成的“情”与“才”,也被顾氏涂上了性善的色彩了。

顾宪成站在“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的儒家正统立场,批评了各种非性善论的“异端诬说”。他批评荀子性恶说是“从流弊上摭取”;指斥告子的“无善无不善”说,是以“食色,性也”为观察人性的出发点,“未免看得性太低”,“适为世之徇生者开自便之门”。同时,“将善打破,本体只是一个空;将这求字打破,工夫也只是一个空。故曰告子禅宗也”。他指出诸说之弊:“告子无善无不善一语,遂千古异学之祖。得之以混世者,老氏也;得之以出世者,佛氏也;得之以欺世者,乡愿也。”“释氏得无善无恶之髓,老子得无善无恶之骨,乡愿得无善无恶之肉,胡氏之中庸、苏氏之模棱、冯氏之痴顽,得无善无恶之皮,外此拾无善无恶之唾而已。”顾宪成指出,王守仁倡“无善无恶心之体”说,“乃拾告子无善无不善说之唾耳。”他认为,人性至善之说,儒籍经典早有阐述,“六经、语、孟、学、庸俱在,其论性本自有定也。阳明却以为无定,而欲尽收告子诸人之说。”他批驳王阳明说:“窃惟大学明言至善,何谓无善?阳明之说好立异端”。他指出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说有四大弊病:一曰“委曲调停,谩为两可”。顾氏认为,孟子性善说与告子“无善无不善”说判若冰炭,水火不容。然而王阳明却说:“孟子只是说个大概,明以孟子之说为疏矣”,却不敢直指其非。他“以告子之说为精矣”,却不敢直道其是。

委曲调停,模棱两可。“欲以告子宗旨讲孟子学问”,“其名同,其实异矣!”二曰“恣心割裂”,有意分开。顾宪成指出,“阳明以无善无恶为心之体,以有善有恶为意之动,将心与意分做两件看”,“视一而二,谬也!”三曰“埋藏君子,出脱小人”。顾氏指出,王阳明“无善无恶”四个字“最险最巧”:“君子一生兢兢业业,择善固执,只着四字便枉了为君子”;“小人一生猖狂放肆,纵意妄行,只着此四字,便乐得做小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无善无恶”四字的膏肓之病是“埋藏君子,出脱小人”。四曰违背圣道,藐视儒门。顾宪成认为,王阳明之所谓善恶,与圣贤的观点完全背离。圣贤所谓善,乃本体之善,“阳明之所谓无善之善,乃名相方隅之善也”。王阳明以“无善无恶”之说论性,“乃藐视儒门也”。可见,顾宪成推崇孟子“性善说”,以儒家正统学术观点为武器,力辟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

说,指责此说落于禅宗,违背儒道,辨难不遗余力。在东林书院讲学或讲会时,他均“远必称孔孟,近必称程朱”。有姚江“怪险”之说者,“辄愀然改容,辞而却之”。

在人性论问题上,王阳明从“心即理”的观点出发,论述“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强调心的主宰作用,“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固然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而顾宪成的“性善”论说教,也并不是唯物主义的。顾氏和孟子、朱熹等大儒一样,把孔子“性相近也”一句引申扩大,发展成为性善论,认为人性皆善,是天赋的,这不仅偏离了孔子的原意,而且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坑。顾宪成不了解伦理和道德的观念,是为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是后天教习染冶的结果。人之性善、性恶的观念,决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社会实践的结果。顾宪成那种“夫善者,指吾性之所本有而名之也”

的观点,实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他虽然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孟子、朱熹的性善论作了详尽的阐发,但始终没有脱离唯心主义。

然而,作为学术争鸣来说,顾氏论性善之说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他依据程朱理学的正统思想,力主“性善”说,驳斥告子佛道之弊,力排众议,阐明己见,这就活跃了学术气氛,推动了书院的百家争鸣。

应该指出,顾氏“性善”论是针对王学末流积弊和社会政治弊病而提出来的。有明之季,王学空疏,入禅出世,缺乏生气,受到时人和后人的批评。顾亭林就批评王守仁“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而王船山亦以为王学末流之弊,实从王阳明本身出来。他说;“姚江王氏,阳儒阴释诬圣之邪说,其究也为刑戮之民,为阉贼之党,皆争附焉,而以充其‘无善无恶,圆融事理’之狂矣”。顾宪成倡“性善”说,抨击了王学种种弊端,倡导“经世致用”之实学,并以“从善”的观点,痛斥阉党此等“恶类”,揭露宦官专权、鱼肉民众的暴政,反对明末王朝的昏庸腐败,主张改良政治,这应该说是对王学末流积弊之反动,是对明末阉党暴政的反抗,无论在学术上、政治上都有过进步的积极的历史意义。

顾宪成正是在他的“性善”说的基础上,论述了教育的作用。他认为,人性的本源是善的,但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就会受“物诱”、“人欲”的习染,善性就会泯灭,恶性就会滋长。所以,他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他说:“观夫人于有生之初,未雕未琢,满腔子浑然一真而已。而有所触于目焉,便晓得视而已;而有所触于耳焉,便晓得听已;而有所触于口焉,便晓得言已;而有所触于四体焉,便晓得持行已;而有所触于心焉,便晓得是非可否。这唤做诚明。”这段文字,实是对宋儒《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观点的发挥。他认为,人生之初,“满腔子”都是“浑然一真”的善性,触于目、耳、口、心等四体感官,便晓得视、听、言、行、是非,达到“诚明”的要旨。实质上,“诚明”就是孟子“性善论”及宋儒“人之初,性本善”的同义语。他指出,“诚明”、“本善”,人人自小皆固有,是天赋的。只是长大以后,受了社会环境的玷污,私欲的蒙蔽,渐渐不明了。他说:“观乎人于有生之后,形交物诱,往往不免受雕受琢矣。必其晓然于视也,而后所以主乎视者,实为我有,能不旷其目焉,晓然于听也,而后所以主乎听者,实为我有,能不旷其耳焉。晓然于言也,而后所以主乎言者,实为我有,能不旷其口焉。晓然于持行也,而后所以主乎持行者,实为我有,能不旷其四体焉。晓然于是非可否也,然后所以主乎是非可否者,实为我有,能不旷其心焉。这唤做明诚。自明诚谓之教。盖修道之究竟当如是”。在顾氏看来,人长大后“形交物诱”,不免受私欲习染“雕琢”,善性渐变为恶性,“明诚”变为“不旷”了。“教”者之责任是去欲使“旷”,修道明诚。教育的作用就是去蔽复明,除恶复善。

他认为,“自古圣人教人,为善去恶而已。为善,为其固有也,去恶,去其本无也。”他指出,人欲、物诱是修道明诚的最大障碍,为害无穷,必先除之而后快。“有欲低,无欲高;有欲垢,无欲净;有欲软,无欲刚;有欲烦,无欲简;有欲忙,无欲闲;有欲险,无欲稳;有欲牵缠,无欲撇脱;有欲凝滞,无欲圆通。个中妙处,难以言述。”顾氏概述无欲有欲之利与弊,可谓备矣尽矣。他再三思忖,最推崇周子“无欲”

二字。他说:“早来思‘无欲’二字,最妙!无欲则虚,虚不窒矣!无欲则清,清不溷矣!无欲则刚,刚不屈矣!无欲则简,简不劳矣!无欲则静,静不忧矣!无欲则高,高不俗矣!”在顾氏看来,“无欲”最善、最好,“有百利而无一害”。而“有欲”则“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一切罪恶、病害之根源:“看来看去,吾人千病百病,只是欲为之胎。

做来做去,吾人所以赶不上圣贤,只是欲为之祟”。顾氏认为“有欲”是为善之敌、万恶之源。教育的作用与任务,就是去欲除恶、明理复善。他认为,朱熹关于“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

后觉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的论述,“其训精矣!”他阐述了朱熹的性善论后,指出:“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物欲所蔽,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顾氏认为,人之初的本体之性是“明”的、“善”的,只是后来为“气禀所拘、物欲所蔽”,才变成“昏然”的恶性。教育者和教师之任务,就是去蔽除欲、复性还善。高攀龙序《东林会约》时,已把顾宪成论述教育作用的旨意解释得很准确、清楚:“夫人有生则有形,有形则有欲,有欲则有忧,以欲遣忧,其忧愈大。蚩蚩然与忧俱生,与忧俱死。学也者,去其欲而复其性也。”

如何教育门人弟子“去欲”复性呢?顾宪成从孔孟儒道和程朱理学出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引导生徒去欲复善:(1)教弟子养心。

他说:“寡欲莫善于养心。”“心是耳目四肢的主人。主人明,不受役于色矣。主人聪,不受役于声矣。但若向声色上驱除,是主与奴竞。

孔子所谓仁则吾不知也。”他在教育弟子上抓住“心”这个思想意识倾向问题,以达到去欲的目的,算是抓住了关键。(2)教门人逐步达到“无欲”的三境界。他总结杨龟山教门人修善学道之要,要求门人逐步达到“无欲”三境界:一曰入门。“看喜怒哀乐未发气象,此为入门”。二曰升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为升堂”。三曰入室。“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此为入室”。这种引导弟子逐步攀登“无欲”高境界的方法,可算为“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良术妙方了。(3)教弟子遏人欲、存天理。顾宪成认为,产生“人欲”的根源是“私”字。只有去“私”,才能除“欲”。他指出,只有“克己复礼”,才能“遏人欲,存天理”。“克己”,是“人欲之最微最细处”;“复礼”,是“天理之最微最细处”。破除“己私之欲”,方能对“人欲”“直是一刀两断,丝丝见血,没些子迟回,没些子计较,没些子包裹,没些子牵缠,谓之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顾宪成教门人弟子“去私遏欲”,确是抓准了“灭欲”、“遏欲”的要害,揭示了理学之精髓,更道出了教育在加强封建主义道德修养上的重要作用。

顾宪成所谓“克己”、“去私”,实质上就是“无我”。要做圣贤,必须要自“无我”方面去修养。他说:“学为圣贤,必自无我入。无我然后能虚,虚而后能知过。知过而后能日新。日新而后能大有于我。

夫君子以去我心为首务。”可见,顾氏认为“君子”必须经过“无我”的修养工夫,才能“为圣贤”,治国安民。教育的任务就是教诲弟子不断“克己”、“无我”,使之逐步成“为圣贤”。“为圣贤”,这是顾氏的培养目标和养士规格上的要求。“去我”,是道德修养工夫。教育的作用与任务,就是启发、引导、组织弟子们自觉地做“去我”的修养工夫,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圣贤”。这里,可知顾宪成提倡的教育作用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统一性。

顾宪成还从孟子性善论出发,进一步分析良知良能养成的原因,揭示后天学习教育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孟子与王阳明皆标榜良知,但二者的理论基础是截然不同的。孟子说良知,是从性善说来;阳明说良知,却是从无善无恶中来,“乃欲以告子宗旨讲孟子学问”。然而,王阳明有一点是与孟子相同的,即都强调“不学而知”、“不学而能”为“良知”、“良能”,“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顾宪成反对这种先天知能论,强调后天学习、教育之必要性。

他说:“孟子以不学而能为良能,吾以为不能而学亦良能也。何也?

微良能彼其有不能也,安于不能已耳,孰牖之而使学也。孟子以不虑而知为良知,吾以为不知而虑亦良知也。何也?微良知彼其有不知也,安于不知已耳,孰启之而使虑也。又曰孟子以不学而能为良能,吾以为学而能亦良能也。何也?能之入处异而能之究竟处同,非学不学之所得而歧也。孟子以不虑而知为良知,吾以为虑而知亦良知也。何也?知之入处异而知之究竟处同,非虑不虑之所得而歧也”。在这里,顾宪成对孟子的先天决定、不能变移的良知良能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良知良能属才,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虑”而获得的,这就肯定了教育习染的作用,反映了他摒弃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天命观,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不仅是含有某些唯物思想,而且是很有胆识的。在这一点上,顾宪成比孟子、王阳明更符合人的认识规律,更重视教育作用,也就更全面地体现了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在古代“天命观”如此盛行的封建时代,顾氏这种强调人事作用、强调教育作用的言行,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小心斋札记》卷六。

同类推荐
  •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20几岁,是决定整个人生格局的关键时期。对20几岁这一时期把握得好与坏,未来的人生境遇会有天壤之别。20几岁要懂的2000个社会常识,精彩揭示了做人与做事的深刻道理。2000个社会常识,荟萃名人经典,浓缩前人精华,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一本改变你一生的智慧书,二十几岁不懂,三十岁后要悔。
  • “兼综百家”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一辑·第九卷)

    “兼综百家”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一辑·第九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作业集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作业集

    为加深广大学员对《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课程的理解及复习, 我们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 采取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及计算题等多种题型, 共计116 道题, 基本覆盖本门课程中混凝土单层厂房、混凝土框架结构及砌体结构的相关内容。此外, 按课程考题结构编写了两套模拟考试题。书后附有参考答案。
  • 抗争与合作

    抗争与合作

    随着国家正式权力逐步退出乡村社会,传播正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策略。通过对江苏省J市的田野调查,提炼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传播策略:强制型传播、灌输型传播、交易型传播、监督型传播和对抗型传播。最后本书提出一个理想型的乡村治理模式——协同型传播。
  • 26岁必读书: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26岁必读书: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人在22岁时候了解一点人生道路和人生规划,对将来的人生方向有帮助。社会现实是一个金字塔,顶尖上只有少数人可以建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话固然鼓舞人心,却不能对所有人管用,因为人的能力可以被提升,却始终有高下之别。因此,如果22岁时读本书,你未必要选择本书中所讲的人生道路,却可以作为人生的一种备选方案。毕竟22岁还很年轻。不过,到了26岁,就必须对我们的人生有所考虑和选择了。而27岁~35岁之间,对人生竟有绝对性的影响。大器晚成始终是少数。因此,26岁前后,是人生道路的第一个分界线。你的决定不再由父母和家长决定,而完全靠自己做主。
热门推荐
  • 三分养,七分教:培养优秀孩子的黄金法则

    三分养,七分教:培养优秀孩子的黄金法则

    本书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养而教之,父母之责;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优秀,尽在爱与赏析;严家无悍虏,慈母有败子。
  • 丫头你很拽哦

    丫头你很拽哦

    小时候的初次相遇,给彼此带来最温柔的一面一段段小插曲徘徊在此之中发生一系列温馨又令人气愤的故事而在最后他们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结束呢?
  • 天师接班人

    天师接班人

    爷爷病重,作为长孙的张大伟因为种种原因回家接手祖传职业“天师”当他再次回归,追校花、斗恶少,建公司、驱鬼怪、看风水、四方来财,我有祖传秘术就是这么任性!张天师神算群(364759949)有兴趣的可以进来
  • 四季街

    四季街

    “神仙少女”养成手册!穿越各个架空时代,只为寻找到那最初的答案!神秘的男子与一条四季街的故事,正在上演!2014末开写的一部超架空唯美幻想小说!“你只能猜得到开始,而结局的原因,也只不过是纸上的伏笔。”
  • 撩人娇妻有点儿痞

    撩人娇妻有点儿痞

    现代女侠版哦!值得期待!“你敢再说一遍,孩子不是你的?”一记耳光打来,他不避不闪,眸光却依然森寒,对视着她的清泓水眸,阴阴一笑,“那又怎样,你始终在我一掌之握……”
  • 海的女儿抗魔记

    海的女儿抗魔记

    露丝娅?杰瑞是一只人鱼,也是纳厘国的准皇室公主,二十岁那年,是她生命舞台的开始
  • 笑问缘

    笑问缘

    问天何为情?何为缘?何为正?何为邪?相遇便是情缘,江湖莫谈正邪。三个童年挚友,阴差阳错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多年以后,他们能否找回曾经的自己?缘起缘落三生定,半世离别半世伤。浮华过后,还能否笑问苍天?
  • 一车子猛鬼

    一车子猛鬼

    ╮(╯▽╰)╭——某主角别在那装死,滚过来做饭啊!混蛋!——某平胸混蛋作者!说谁啊!!嘛,不要在意细节。这只是个作死的少年与猛(萌)鬼之间的故事。
  • 重回豪门:杀手暖妻

    重回豪门:杀手暖妻

    她是杀手界的女王,接下保护神秘总裁的任务,她来到他身边,他竟然是她的初恋。他于她,是无法代替的温暖。古月:“莫总,我是你的保镖,不是你的女人。”莫总:“你睡在我的身边,我才有安全感。”古月:“莫总阅女无数,美人绕膝,挑一个结了婚,也就省事了。”莫总:“不阅女无数,怎么知道你就是我苦苦寻找的小丫头。”
  • 琴音

    琴音

    她,绝望地阻止一个生命的离开,同时却在诅咒一个生命的到来;她,为逝去的爱情黯然神伤,也为突然而至的友情欢喜雀跃。温暖的友情成了她溺毙前最后的救命稻草,却不该是她得以生存下去的唯一依靠。这个世界还有真正的朋友吗?充斥着谎言的人生,欺凌不断上演,只为完成她内心的诅咒.而,欺凌的人是不被原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