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18800000051

第51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2)

董昭虽然不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人物,却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如果说毛玠为曹操做出了战略规划,那么董昭则创造条件帮助曹操实现了这一规划。

许多人说董昭是个谋士,但在我看来他更像是一个演员,而且是一个够义气的演员。放走曹操的使者后,董昭担心此人处不好与李傕等人的关系,虽然他还不是曹操的人,但因为看好曹操,所以他决定好人做到底,帮曹操演一出好戏。他的拿手好戏就是造假,前次在巨鹿他曾经就用此招数,这次他决定故技重施。在他看来,只要把事情做得天衣无缝,这一手段应该依然有效。

他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董昭以曹操的名义给朝廷的主要官员送了礼,除了送礼,他还给当权派李傕等人写信,说了一大堆“小小礼物,不成敬意,请多关照”一类的恭维话。信也写了,礼也送了,使者也来了,按理说公关也到位了,但效果却不如想象中的那样好,李傕对曹操的怀疑并没有减轻多少。也不能怪李傕多疑,遥想当初酸枣会盟的时候,曹操可是闹得最欢的,以致李傕对他的的印象实在太过深刻,加上曹操是袁绍阵营的人,而袁绍也口口声声说过要立新皇帝。这样一个敌对阵营的人猛地跑过来说要和平共处、增强互信,李傕怎么可能轻易相信?

李傕正准备把曹操的使者扣押下来,黄门侍郎钟繇急忙劝阻道:“李将军啊,现在你跟皇帝在一块儿,眼红的人很多,许多人都不认皇帝和你这个领导了,就曹操聪明一点,懂事一点,还把你当个人物,不管他是虚情还是假意,来了就是好同志,如果一棍子打死,谁还敢认你这个领导啊。”总之,他的意思就是让李傕做事不要做得太绝。李傕一想也是,如果自己像董卓一样把全天下的人都得罪光了,自己离玩完也不远了。于是,李傕转变了态度,厚待曹操的使者,那意思很明确:曹操你的确是够意思,我也够意思,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曹操此次派遣使者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实惠,但和朝廷的人混了个脸熟,还给汉献帝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他以后迎接汉献帝打下了基础,确实不虚此行。

兴平二年年底,曹操收复了兖州的全部失地。建安元年初,数万黄巾军余部在何义、刘辟、黄邵及何曼等人的带领下,在兖州附近的汝南、颍川两郡活动。由于他们以前先后依附过袁术、孙坚,说来还是曹操的敌人,因此,这年二月,曹操对他们展开攻击,杀死了黄邵,收降了刘辟、何义,并顺利攻占了许县,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壮大。

建安元年七月,韩暹、杨奉“护送”汉献帝来到洛阳,曹操觉得迎接汉献帝的时机到了,就决定实施酝酿已久的计划——迎接汉献帝到许县。当时,对于这一决议,许多人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他们认为目前关东内乱不已,洛阳有韩暹、杨奉、董承,河内郡有张杨,他们关系密切,想要把皇帝弄到手,恐怕很不靠谱。

是啊,那么多支队伍候着,那么多双眼睛盯着,都指望在皇帝这块大肥肉身上捞足油水,赚个盆满钵满,你说接走就让接走啊。

但这些人中没有荀彧。荀彧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对大家说:“皇帝是国家的象征,我们绝对应该通过尊敬他、拥护他来建立一个太平世道。如果我们把皇帝接过来,我们就是正统,我们就代表正义。如果我们犹豫不决,行动迟缓,让别的军阀想入非非,抢了先机,那我们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到那时就后悔莫及了。”

事实上,荀彧说得相当对,当时有许多条件比他们好、实力比他们强的军阀也已经想到这步棋,比如袁绍,而帮袁绍想到这个点子的是一个叫沮授的人。

沮授(?—200),广平(今河北鸡泽东)人,曾是冀州牧韩馥的手下,很受信任,并当过两次县令,后来又当上了州牧的副手——别驾,不久又当上了骑都尉。

说来沮授这个人还是有一点战略眼光的,袁绍接手冀州后,他做了袁绍的谋士,不久就向袁绍提出了称霸天下的战略规划:“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意思就是让袁绍扩充地盘,迎接皇帝,征讨四方。这个战略规划基本上与毛玠给曹操制订的战略规划如出一辙。袁绍觉得言之有理,非常赏识他,立即提拔他为奋威将军。

沮授以为自己大展拳脚的时候到了,事实上他错了,袁绍只是欣赏他的规划而已,何况汉献帝当时还在长安,在冀州的袁绍并没有条件去实施。

兴平二年,汉献帝东归抵达河东郡安邑县(山西夏县),离冀州越来越近了。沮授看到迎接汉献帝的条件终于成熟了,于是他再次向袁绍建议派兵迎接皇帝接到冀州来,并定都邺城,以便袁绍获取政治优势。

袁绍自己没有主见,于是打算听听手下人的意见。当时,他手下有两个人反对,一个是郭图,一个是淳于琼。这两个人虽然一个是谋士,一个是武将,但两人的观点却惊人地相似。他们认为,汉朝已经要玩完了,皇帝已经不值钱了,把他接过来,反而是个包袱。有这么一尊神在那儿供着,什么事都要向他请示,他的话,听吧,自己就没权力了;不听吧,反而落个抗旨不遵的坏名声,实在得不偿失。

沮授眼看此事要黄,据理力争道:“现在迎接皇帝正当其时,如果不早做打算,错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其实,沮授不明白袁绍的心思。袁绍一直有自己的打算,以前他就一直不肯承认刘协这个小皇帝,还导演过另立刘虞为帝的闹剧,为的就是自己掌权,在197年,他甚至还流露出当自己皇帝的野心。这样的野心家,叫他去迎接汉献帝,为自己掌权增加阻力,怎么可能?所以,袁绍是不可能听沮授的。

沮授是不幸的,没遇到一个明主,一生都怀才不遇、抑郁寡欢;相对而言,荀彧要好点,他遇到了明主,说话领导肯听,也算是千里马遇到伯乐。

有了荀彧的支持,曹操更加坚定了迎接汉献帝的决心。干,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也要干,为此,他派曹洪前去洛阳迎接汉献帝。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荀彧和曹操在迎接汉献帝这件事上的看法基本一致,但出发点却是大相径庭的:荀彧的动机纯正,目的是匡扶汉室;而曹操的动机是很不单纯的,他的目的是要利用皇帝这张金字招牌为自己夺取天下而服务。但这些想法他是不能摆在台面上的,面子工程还是要做的,所以“我是尊敬皇帝的,我是要辅佐皇帝的”这一类冠冕堂皇的词汇是不能丢的。

曹操的表演很具有迷惑性,就连精明如荀彧者也被骗了,他一直没有看穿曹操的真面目。直到曹操最后展露了自己的真实意图,理想的荀彧只能以悲剧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相对而言,董昭就精明多了,没那么死心眼。他知道紧跟领导、紧跟潮流,汉朝变魏国,不就是换个老板吗?只要工作不变,福利待遇不变,换就换呗,跟谁还不是一样。所以董昭的日子越过越潇洒,最后位居三公,风光无限。甚至连第一个提出迎接汉献帝的毛玠都想得开,什么奉天子,不就是帮助曹操打工吗,可以。当然,这是后话了。当时(196年)的荀彧是不必忧虑的这一问题的,因为曹操和他的理想基本一致,至少荀彧是这么想的。

虽然荀彧看不透曹操的真实意图,但其他诸侯是看得透的——都是在江湖上混的老油条了,谁不明白他心里的小九九?当时,在汉献帝周围的将领主要有韩暹、杨奉、董承和张杨等人。韩暹和董承驻京师,杨奉驻守梁县,张杨驻守野王。其中,最紧张的要数卫戍洛阳的卫将军董承了,眼看曹操的实力一天比一天强大,他要接皇帝过去,那可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于是,董承在通往洛阳的险要地段布置好防卫,那意思是曹操你要想从此处过,看看我的士兵答不答应。

董承堵在去洛阳的必经之道上,曹洪前进受阻,必须打通通往洛阳的通道才行。曹操在打探一番后得知,汉献帝周围的这几个人虽然表面上很团结,但实际上彼此钩心斗角,矛盾重重。于是,曹操决定采取分而化之,各个击破的策略。四个人中以杨奉的兵力最强,又驻守在洛阳以南,与许县临近,既然绕不过去,曹操便决定先拉拢杨奉。出面办这件事的依旧是“活雷锋”董昭。

我一直怀疑董昭和曹操早就有什么瓜葛,或者说董昭是曹操安插在朝廷的卧底。至少从兴平二年以后,董昭的表现就是如此。

兴平二年汉献帝东归,到达安邑。董昭随张杨前往迎接,被拜为议郎。议郎的权力虽然不大,但毕竟身处首都,消息灵通,如果要为谁提供什么情报,那是相当的方便。得到曹操的指示后,董昭再次施展自己擅长作假的天赋。他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大体意思是说,虽然以前我们不认识,但您的名声我已经如雷贯耳。想当初您保护皇帝是多么英明伟大,我曹操对您的敬仰之情真是如同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啊。现在天下大乱,保护皇帝的重任就落在我们这些大臣身上了。将军您有兵,曹操我有粮食;您在中央,我在地方,我一定全力支持您的工作,咱们好好合作,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这封肉麻的吹捧信很有效果,因为杨奉信了。曹操如此吹捧自己,杨奉也很大方,立即动员其他朝廷官员联名推荐曹操当了镇东将军,还让他继承了曹嵩的费亭侯的爵位。

同类推荐
  •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塞尔玛·拉格洛芙唯一为儿童而写的长篇童话,它是根据瑞典教育部的要求,作为一部学校地理教育读物而写的,不料它在以后竟成为了世界文学艺术的珍品。在瑞典,现在有一项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奖,就是用尼尔斯这名字命名的。这是一本伴随全世界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长的图书;一本和作者同时被印在纸币上的书;一部在瑞典乃至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作品。
  • 我在美国当特种兵

    我在美国当特种兵

    作为世界上最神秘、最残酷的“杀人机器”,美军特种部队一直以严格选拔、残酷训练著称,绝少外籍士兵。然而,一名来自中国的狙击手却历经淬炼,厮杀于美军特种任务中,10年间,生死跌宕,铁血慷慨……2002年春天,被骗偷渡,到达缅甸果敢,认识美军上校;2003年春节,在英国米尔登霍尔基地通过选拔,正式加入美军特种部队;2004年元月,空降伊拉克,攻打基地组织和本·拉登;2005年11月,进入索马里海峡,围歼海盗;2006年4月,秘密潜入西伯利亚,与俄罗斯黑帮交火…… 那些惊险刺激、紧张曲折的特战故事,武装贩毒、解救人质、野外求生、海底偷袭……那些最尖端的特种战备,MP5冲锋枪、M4卡宾枪、霰弹枪、水下手枪、眩晕手榴弹、反坦克火箭筒……将在您的眼前一一呈现。
  • 重新学话

    重新学话

    《微阅读1+1工程:重新学话》为“微阅读1+1工程”系列丛书之一,精选了微型小说作者高军长期创作的精品作品。收录了《重新学话》、《解救》、《人面鸟》、《影子里》、《起皮》、《尾巴》、《换脑》、《病》、《羞涩的笑》、《逃回地球》、《机器时代》、《肉食人》、《拿掉面具》、《租用蓝天》等近百篇微型小说作品。
  • 美丽时光走丢了

    美丽时光走丢了

    我还注意到集子中的多篇作品都有一个叫“另维”或“另小维”的人物。作者也许是有意以此突出故事的真实感?许多前辈作家都说过,小说是作家的自叙传。作者显然很会讲故事,善于在营造情节的跌宕起伏上下功夫。但那些明显过于突兀的结尾、那些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过于完美的人生结局的憧憬又难免给人以落入俗套的感觉。毕竟,作者还太年轻了吧。因此,如何经营结尾(其实关系到如何写出人生的复杂与难以逆料)就成为作者下一步面对的挑战。
  • 岸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热门推荐
  • 武林神捕传

    武林神捕传

    血海飘香,恶少惨死,少侠蒙冤,武林谋权,江湖恩怨,一年一夜,男男交欢,错综复杂,千丝万缕,武林盟主,忠义神侯,无敌神剑,铁掌雷王,鬼域罗刹,瑶池仙子,风流怪医,恶毒小子,孪生姐妹,他们谁才是幕后主谋?小说讨论群:31266642
  • 胁门

    胁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孝惠传奇

    孝惠传奇

    孝惠章皇后,是顺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是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废后的侄女,性格恬淡,与世无争,但却因“满蒙联姻”而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入宫后,丈夫顺治皇帝不喜欢她,爱的却是“红颜祸水”董鄂妃。而在董鄂妃香消玉殒之后,她的丈夫也因失去至爱而崩溃,继而崩逝,此时孝惠才二十一岁。好在孝惠的庶子玄烨继位为帝对她极尽孝顺,才弥补了她壮年丧夫的痛楚,让她平安终老,实现了父亲在她进宫前“善终”的意愿。(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夜雪清歌

    夜雪清歌

    除夕之夜,李青歌及三岁女儿被害于柴房,凶手竟是她曾经救过的好姐妹李碧如以及从小带她的奶娘张氏,而幕后指使者就是她的夫君高逸庭。再次睁眼,竟然重生到了十二岁那年。弟弟李青画和贴身丫鬟醉儿都活生生地陪在身边,还有张氏与其女红喜,一行人正陪同自己去往京城高家。李青歌记起,彼时的她,才经历父母离奇死亡,未来夫家高家又是父亲的至交,自然派人来接。想着前世在高家所受的种种屈辱,到最后枉死,李青歌心痛如绞。却不知,脱轨的命运更为她送来了两个脱轨的祸水——高家二少爷高逸轩和皇家三殿下赫连筠。此时的她,并未料到这两个前世的陌路人,居然会在今生带她走出高家的深宅大院,并搅乱她的复仇大计!
  • 很狂很嚣张

    很狂很嚣张

    这是发生在一个普通大一新生身上的故事,从晓枫大一开学,到认识几个个一辈子的兄弟。从一个自认清高的少年,到经历痛心刻骨的感情。从学校的青春年少,到社会的热血无情。三年之约很傻很天真……我们的爱很狂很嚣张……仅以此书祭奠逝去的学生时代,顺便引领迷途的未来。
  • 羽化不成仙

    羽化不成仙

    她一个普通人但因为爸爸我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夜之间我变成了魔界布鲁亚王族的主人似乎看透人心的我这一生将会和魔界布鲁亚王族纠缠不清
  • 一路花香醉人远

    一路花香醉人远

    一睁眼,一闭眼,八年就过去了。我不仅创业失败,也成了大龄剩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扩大异性的接触面,我在一家私营企业,从事网店美工一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的到来引起了上层领导的不满。或许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商务部是表面上的风平浪静,而私下里却是暗流汹涌。就是在那里,我认识了美女白如意,有了爱慕之心。其堂姐白蓝的到来不仅没有改善我的处境,反而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来得更加猛烈。
  • 四教仪集注节义

    四教仪集注节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域天记

    域天记

    在昆仑观光,旅游区的他,因为一场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天气中,被一条狰狞如龙的紫色雷电,击中而身亡的他再次醒来,融合陌生的破碎记忆,后发现这是一个充满斗气魔法的世界,他为了生存,和成为强者的梦想,在这个世界展开一段精彩,脱变强者之路的故事。
  • 淑慈传

    淑慈传

    她只是一个卑微的六品官员之女,自从五岁来到这个时代只想安稳地过日子。可皇后的一场算计,让她嫁于不学无术行事荒诞的三皇子为嫡妃。婆婆的百般挑剔,旁人的轻视不屑。就连自己的夫君在大婚当日都在青楼过夜。但那又如何,既然卷入这张纷争,那最后的赢家就只能是她!若来人挡路,必除之!她只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