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18800000041

第41章 幽州,志在必得(2)

公孙瓒老实了,但袁绍却不规矩起来,他开始没事找事地进攻青州。青州也是公孙瓒的地盘,刺史是田楷,袁绍突然间任命自己的儿子袁谭为刺史,田楷当然不服,既然不服,那就比试比试吧,谁能干谁干。于是整整两年时间,双方在青州就干了一件事情——打仗。

你打我我打你的结果是老百姓无心生产,以前青州是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如今别说是人烟,就是一株青草也难见到。

双方打了两年,到最后大家都筋疲力尽,谁也吃不掉谁,只好讲和。为了彰显和平的诚意,公孙瓒和袁绍还结成了儿女亲家。但在他们眼里,所谓的儿女亲家是不作数的,有利可图时咱们是亲家,无利可图时咱们是仇家。感情是假的,亲戚也是假的,只有利益才是真的。休息几年后,咱们接着玩!

撕下亲情温柔的面纱,里面是不忍细看的悲凉。

对于公孙瓒而言,和袁绍之间的矛盾暂告一段落了,接着他又把矛头对准他的上级刘虞。

仔细说来,他和刘虞之间的矛盾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以前,对付胡人时两人就分歧巨大,一个主战一个主和。在公孙瓒眼里,刘虞这个主和派和投降派差不多,更关键的是,他的主张会坏自己的好事;而在刘虞眼里,公孙瓒这个主战派穷兵黩武,就是要把幽州搞烂、搞穷。后来,公孙瓒投靠袁术,成了野心家,两人更是摩擦不断。

刘虞是个政治家,他是不希望自己眼皮底下有野心家活动的;而公孙瓒是个野心家,他也不希望自己头上有个爱管闲事的上司。尤其是这些年,刘虞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让公孙瓒只带一万人。而公孙瓒为和袁绍争地盘,打得不可开交,这个政策简直是卡他脖子、要他命。于是,他不顾刘虞的军令,天天招聘,拼命扩军,很快手下有了一支二十万人的队伍,而且吃的用的全管刘虞这个领导要。谁让刘虞是领导呢?

眼看公孙瓒的野心渐渐暴露,刘虞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少粮食供应,希望以饥饿疗法让公孙瓒的头脑冷静一些,自觉精简部队。但列车一旦启动,就不能轻易刹车;野心一旦显现,就不会停止。至少,对于公孙瓒而言是如此。刘虞这样做不但不能抑制他的野心,反而让公孙瓒的愤怒之火越燃越旺——你扣我军饷,想饿死我,找死啊。

其实,刘虞这样做也难不住公孙瓒,他有自己的办法——抢!既然政府不拨款,我就去抢,多劳多得,你奈何不了我!刘虞怎么会容忍公孙瓒这种可耻的行为?于是,他向朝廷控告公孙瓒的种种不法行为。公孙瓒也不傻,他也向朝廷控告刘虞克扣员工工资(军饷),请求朝廷主持公道。

朝廷也是非难辨,只好敷衍了事:你们的苦衷朝廷都知道,你们都是好同志,大家一定要注意搞好团结,有事商量着办。

废话,能商量好还找你们吗?这些话说了等于没说,事情就这么拖了下来。但事情总要有一个解决的办法。为此,公孙瓒在幽州的首府蓟县另外新建了一座小城,自己住进去,和刘虞做起了邻居。

对于刘虞而言,公孙瓒是一个不听话、不友好的部属。他邀请公孙瓒到首府开会,公孙瓒请病假不去,一点儿面子都不给。这相当于是闹独立了,如此下去,他迟早有一天会反的,那就摊牌吧,收拾他!

初平四年,刘虞调集了十万人突袭小城,想抢得先机。但不幸的是,刘虞手下有个叫公孙纪的办事员一向和公孙瓒关系不错,趁夜跑到公孙瓒处泄露了刘虞的计划。但此时,公孙瓒的部曲分驻各地,留在小城的人并不多。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十万之众,见多识广、久经沙场的公孙瓒也是六神无主、惊恐万状。情急之下,他想到了一个对策——逃跑。但他很快发现,刘虞虽然有十万人,却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闲散人员,战斗力并不强。再加上刘虞爱护百姓,不许手下破坏城池,导致一座小城久攻不下。更要命的是,刘虞还发了一道奇怪的指示:不要多杀,只杀公孙瓒一人!

真是鸽派人物啊,打仗也那么温柔。但在战场上对敌人温柔,往往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我认为,正是这道糊涂的命令导致刘虞全局崩盘的。

公孙瓒凭丰富的作战经验感觉到对手不过是一群一触即溃的乌合之众,自己人虽少,但他们都是久经考验的“兵油子”,对于十万“弱兵”完全不必害怕。于是,公孙瓒毫不客气,组织了一支几百人的突击队,一边放火,一边反攻。

面对奋力反扑的公孙瓒,刘虞的部队瞬间崩溃了。刘虞没法,只好连夜逃亡到居庸县。三天后,刘虞被公孙瓒抓获。对于这个仇人,公孙瓒并未急于杀掉,还让刘虞继续在公文上签字画押,就像他依然在当幽州牧一样。公孙瓒这样做不是因为他良心发现,而是在杀掉刘虞之前想多玩玩。就像猫捉老鼠一样,我现在不杀死你,但要慢慢地玩死你!

真是变态!

其实,公孙瓒一直是个比较奇怪的人:他虽出身贵族,人却不高贵。由于母亲并不是正室,他在家中也跟着不受待见,因此,他慢慢滋生出仇官仇富的心理。后来,他的这种心理愈演愈烈,最后竟然发展到变态的地步。比如,对士大夫中地位比他高的,他一定想方设法搞臭对方;能力比他强的,他一定要狠狠打击,叫对方无路可走。这么做不为别的,只为心理平衡。像刘虞这样出身比他好(皇族)、能力比他强、威望比他高的人,公孙瓒怎么会放过?所以,刘虞的命运从和公孙瓒共事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

公孙瓒恨文人,恨能人,恨这个恨那个的,那幽州地界上还有他爱的人吗?答案是肯定的。公孙瓒最喜欢两种人:一个是女人,一个是兄弟。

对于兄弟,公孙瓒很讲义气。但公孙瓒选择结义兄弟的标准是比较特别的,他既不看出身,也不看本事,只跟着感觉走,不管是摆地摊的、算卦的、卖绸缎的、开杂活店的……看着顺眼就行。所以,相对于老同学刘备,公孙瓒的眼光就差远了,刘备的结义兄弟是什么档次?关羽、张飞那都是超级猛人,而公孙瓒精心选择的结义兄弟就是街头混混,这些人除了帮他喝酒吃肉、骚扰百姓外,什么忙也帮不上。这样的人能成功,鬼都不信。

就在刘虞和公孙瓒打得不可开交之际,天下已经乱得不成样子:窃国大盗董卓已经挂掉了,王允也死了,朝廷被董卓的旧部李傕等人把持着。

李傕虽然远在洛阳,却没有忘记幽州还有一对冤家——刘虞和公孙瓒,似乎到了给他们“化解矛盾”的时候了。这次,朝廷“化解矛盾”的手法有点儿创新了:给两人都加官晋爵。对刘虞,朝廷不仅增加了他的采邑,还让他这个大司马全权负责北方六州的军政事宜(督六州事)。对公孙瓒,朝廷也进行了安抚,加封他为前将军、易侯,假节,督幽、并、青、冀四州。

朝廷的这个任命是荒唐的:一个人管六州,一个人管四州,你管我的地盘,我也管你的地盘,到底谁管谁?世风日下,难道朝廷连和稀泥的水平都不行了?当然不是。仔细分析,这个任命包含着李傕等人的险恶用心:“你们不是有仇吗?我偏偏要添把火,让你们互相牵制,狗咬狗,能打起来才更开心!”

其实,不用李傕等人操心,两人早已经打起来了,等朝廷使节到达幽州时,刘虞已是阶下囚,别说让他督六州事,就是让他管家务事也是不可能的啊。对公孙瓒而言,他目前的权力是空前的,也是货真价实的,因为他有枪杆子。

公孙瓒决定除掉刘虞,但他却不想自己手上沾血,而是想借刀杀人。于是,公孙瓒趁机翻出陈年旧账,向朝廷使臣段训指控刘虞是个野心家,以前和袁绍勾勾搭搭,想当皇帝,论罪当斩,全家都该斩。

这纯属胡扯,刘虞的品行全国人民都是知道的,说他谋逆,莫说是钦差,估计就是种地的老太太也不会相信的。所以,段训当然不信,再说,让他处死国家最大的地方官兼国军队统帅(大司马),他也没有这个权力啊。

没权好办,我给你,你照办就是了。可段训还是不敢。你不干,我就干掉你,你信不信!公孙瓒眼里露出狰狞的凶光。在公孙瓒的淫威下,段训不得不从。于是,刘虞全家被押赴闹市问斩。

公孙瓒在杀刘虞之前,还假惺惺地玩了一段文字游戏:“如果你应当为天子,天应当降雨来救你。”换句话说就是,如果老天爷不下雨,我就要杀你。尽说废话!当时正值旱季,只有汗水,哪来的雨水?当然,即使有,公孙瓒也是不会履行承诺的。

看到老对头栽在自己手上,公孙瓒很得意。但他很快就笑不起来了,因为他发现杀掉刘虞的后果不是严重,而是非常非常严重。这些年,刘虞在幽州实行仁政,深得民心,大家听说刘虞被害了,都非常激动,决心为他报仇。首先起兵的是刘虞的旧部鲜于辅,他组织了一支几万人的反抗队伍。紧接着乌桓部落、鲜卑部落也不甘落后,自发组织了一支七千人的骑兵队伍追随鲜于辅。他们还从袁绍那里接回了刘虞的儿子刘和,准备找公孙瓒算账。

值得一提的是,公孙瓒的亲家袁绍一看此事有利可图,立即派出部将麹义(就是那个指挥界桥之战的麹义)助阵,专打公孙瓒。

这样,讨伐联军一下发展到十万人,而且都是满怀刻骨仇恨的人,这下有公孙瓒好受的了。他屡战屡败,原先抢来的地盘统统没了,在幽州的地盘也不断缩小,他真的开始走霉运了。

考虑到自己人心已失,外加对外作战也手气不顺,公孙瓒被迫停止了扩张策略,改为收缩防御。所有的野心家保命的方法都是相似的,董卓为了自保,修建了郿坞;而公孙瓒从中得到启发,也在易县附近修筑了一座新城,叫易京。易京是由一座座城堡组成的建筑群,每座楼堡都修建在五六丈高的土丘之上,非常坚固,而在最高土丘上的那座最高城堡,就是公孙瓒自己的独立公寓。城池建得如此坚固,只因为心虚。

在自己的独立公寓,公孙瓒把自己和美女们关在一起鬼混,实行封闭式管理,轻易不下楼。当然,外人也上不了楼,连警卫人员也被阻挡在铁门之外。也许你会问:“如此与世隔绝,怎么办公啊?”放心,公孙瓒有办法,他的解决办法是,凡是要签发的文件全部由绳子吊上来,要发布的命令也由那些美女口头传达。为此,公孙瓒还对那些美女进行了专门的岗前培训,要她们改变柔声细气的说话习惯,改学河东狮子吼。如此一来,效果和对讲机差不多。

为了长久地待在自己的领地,公孙瓒还在城堡里面囤积了300万斛粮食。他老兄的想法是只要龟缩在里面,坚守不出,等把粮食吃完,天下也就太平了,自己也就可以出来过幸福生活了。

有如此幻想,只能说他脑神经烧坏了。学鸡变鸡,学狗变狗,克隆什么样的榜样,就有什么样的下场。要知道,董卓有郿坞,但他还是被干掉了;董卓有粮食,他还是腐朽了。所以,公孙瓒有易京,他也会死,也会腐朽,不会有例外的。

最终解决公孙瓒的是他的老冤家袁绍。

汉献帝建安三年冬季,袁绍开始对这位倒霉的亲家下手了。他不断派兵攻打公孙瓒的地盘,两人算是正式闹僵了。但袁绍的武装挑衅进行得并不顺利,于是他决定采用一种更省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写信给公孙瓒,建议大家还是像从前一样和平共处。

所谓的和平共处不过是体面的说法,其真实的含义是公孙瓒你主动投降,我可以不杀你。虽说袁绍已经兵强马壮、今非昔比,而公孙瓒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但袁绍仍旧希望不费吹灰之力干掉公孙瓒。但公孙瓒并不吃他这一套——你打不过我,我为什么要服你?

见亲家的态度如此强硬,袁绍也毛了,那战场上见!袁绍开始大举增兵。之前,每当袁绍进攻公孙瓒的城池,守将坚持不住的时候,都会向公孙瓒求援。但面对不同的将领,公孙瓒给出的答复却是相同的:顶住,顶住,坚持就是胜利!其真实含义就是:要援兵没有,你守得住是运气,死了算你倒霉!如此冷血,还为他卖命干啥?因此,这次袁绍的大军一到,公孙瓒手下的人便逃的逃,降的降,袁绍很快便逼近易京。

易京是公孙瓒手里的最后一块地盘,也是他的墓地,但公孙瓒是不会这么认为的,他对未来还抱有很大希望,因为他还有一张牌可打。他相信,如果打出这张牌,骄横的袁绍就会灰飞烟灭的。

被公孙瓒寄予希望的就是率领黑山军的张燕,之前他被汉灵帝招安,成为平难中郎将,但由于一直在并州、冀州一带活动,且手下人员多达百万,又不服从袁绍管教,被袁绍视为心腹大患。公孙瓒虽然打过很多农民军,但他和黑山军的感情却很好,所以,黑山军一直是公孙瓒的盟友。虽然现在的兄弟、盟友都比较水,关键时刻向兄弟打黑枪、捅刀子的不在少数,但公孙瓒坚信这支队伍绝对不会见死不救的,原因很简单:都是受恶人袁绍压迫的难兄难弟,我完蛋了,下一个就轮到你!

这是公孙瓒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他的如意算盘是放弃易京孤城,亲自接收这支队伍,然后大举反攻,端掉袁绍的老巢冀州,截断袁绍的归路。虽然这一招比较狠,但手下人劝他:“主公啊,你千万别出去,你一走,易京人民便没了主心骨,就全乱了,谁还会为你卖命?”

公孙瓒一想:是啊,领导都跑了,手下人不投降才怪呢。于是,公孙瓒决定自己坐镇易京,改派儿子公孙续前去黑山军张燕处搬救兵。

建安四年春,好消息终于来了:公孙续和张燕带着十万人的队伍,兵分三路,正朝易京方向赶来。公孙瓒赶忙派人给公孙续捎信,让他带五千精锐骑兵,先行埋伏在北方低洼地带,然后举火为号,自己带兵出城,里应外合,一举围歼袁绍。

这是一个堪称完美的作战计划,但它却有一个并不完美的结局,因为袁绍一不留神就截获了这封事关公孙瓒命运的情报。袁绍看完信后,很“听话”地按信上所说安排了五千人等候着。城外的火光如期亮起,公孙瓒如期赴约,但迎接他们的却不是援军。公孙瓒狼狈地退回易京城内,等待命运的最终裁决。

袁绍是不肯再给公孙瓒喘息的机会了,考虑到易京城池高大坚固,强攻不易,于是他改变战术,改用地道战。没错,就是地道战,一千七百多年后的冀中平原,广大抗日军民就是用此战术多次击败入侵的日本鬼子的。不同的是,后人挖地道是为了防御,而袁绍挖地道纯粹是为了进攻。他命令士兵边挖地道边用木头撑着,等挖到城内,点燃木柱,使地道塌陷,随后公孙瓒的堡垒也开始一点点倾斜,一点点塌陷,袁绍趁机发动全线进攻。

大势已去!所有的荣华富贵都是浮云!极度绝望的公孙瓒把妻儿老小统统绞死,然后点火自焚。看见公孙瓒想自裁,袁绍连忙派士兵爬上楼台,抢在公孙瓒断气之前给了他一刀,以泄心中之恨。至此,公孙瓒的势力被彻底铲除,袁绍乘机接手了公孙瓒的全部遗产,成了幽州的主人,随后又逐步控制了并州和青州,成为北方霸主。

同类推荐
  • 山道

    山道

    本书分“山道”和“品味”两部分,顾名思义,也就是谈自己对“山”和“味”的感觉,并把这感觉及时地抒写出来。尽管自己深知,要达到“使一个爱欲的幻想,容纳到柔和轻盈的节奏中”(沈从文·《论徐志摩的诗》)的境界是那么的遥远,但也更深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于是,也就思考了,也就抒写了。
  • 树生桥

    树生桥

    《树生桥》讲述的是一棵树生出来的桥历史悠久,伫立在美丽的鱼米之乡。
  • 窗帘后的男人(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窗帘后的男人(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希区柯克对杀人狂的一段评论,很典型地表明了他对这类人的态度,他说:“人们常常认为,罪犯与普通人是大不相同的。但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罪犯通常都是相当平庸的人,而且非常乏味,他们比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遵纪守法的老百姓更无特色,更引不起人们的兴趣。罪犯实际上是一些相当笨的人,他们的动机也常常很简单、很俗气”。希区柯克认为人是非常脆弱的,他们经不起诱惑。
  • 大码头

    大码头

    山东文登孔家两兄弟为生计所迫闯关东。在日本与俄罗斯列强争夺中国东北出海口以及对大连建市开埠的控制权的战争当中,在大码头谋生的孔氏兄弟分别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小人物的命运,剧烈动荡的时代大背景,深广的社会生活,交融在一起,构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 福尔摩斯探案集(四)

    福尔摩斯探案集(四)

    阿瑟·柯南道尔的代表作《福尔摩斯探案》从问世到如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仍然受到一代又一代侦探小说迷的热烈追捧。这本由吕静莲、于兵、巫慧编译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分4册,精选了其中27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让我们翻开本书,跟随着福尔摩斯的脚步,一同进入惊险的凶案现场;透过他智慧的眼睛,仔细观察凶手遗留下来的蛛丝马迹;运用他缜密的思维,对案情进行细致严谨地剖析,一步步地抽丝剥茧,巧妙地揭开那些凶案背后的真相。
热门推荐
  • 异界穿越录

    异界穿越录

    他不喜欢周杰伦,但为了给自己找个偶像,在同学的怂恿下开始听他的歌,慢慢的喜欢,后来又找了一个同样兴趣爱好的女孩,可是没几天,女孩却失踪了……
  • 痴恋千年:乱世狐妃

    痴恋千年:乱世狐妃

    “愿弃吾千年修行,只为能与汝相守一生。”前世,他是惩恶扬善的蜀山道士,而她是狐族法力高强的族长,在她纵容下,狐族惑乱人间,蜀山弟子奉命降妖除魔,匡扶人间正道,所谓正邪不两立,他们之间注定了是对方逃不过的死劫。他,违反师命誓要保住她,最终为她而亡。她,被封印记忆,囚禁在禁地千年。这一世,他是冷酷无情的陵国五王爷,志在统一天下。而她是被狐族以任务之名骗入了陵国皇宫。他一心想要统一天下,但尽管已过一世,是劫终究是劫,当千年封印解除,千年的等待,究竟换来了什么?“你若要的是天下,那么此生此世你就当这世上从未有过南黎菀!”
  • 异界者

    异界者

    乱世英豪辈代出,命运轨迹各相补。戎马铁甲战士舞,利剑坚盾把命护!《异界者之暗涌狂流》各揣各自的目的来自不同的世界的人们----异界者,汇聚一堂,兽魂世界的御魂师,成熟科技世界的人造人,异能世界的修源者,甚至来自平凡世界的普通人与平行世界的他们,各自的命运从此交织起来。齐聚于各种族运用“法”,“术”,“势”征讨与厮杀的异能世界中。他们不是为了世界的和平或是安宁,他们仅是为了他们心中的秩序!他们或是英雄,或是破坏者。或是偶然,或是注定,被遗弃、背叛、阴谋、死亡缠绕于身,而亲情,友情,爱情支离破碎。分分合合,聚聚散散,终归于混沌之中!
  • 逃不脱的缘

    逃不脱的缘

    “缘”——一个很玄妙绝美的东西,说不清道不明的奇幻感觉。太多的不期而遇,让米乐真的无法用常理来解释在她身上所发生的这一切了!从林诚到凌诚,从幽静的小村落到富饶繁华的大都市,从彼此相依到空白尘封的六年时光!当心已成死灰的米乐把“凌诚”这个名字深深埋葬在心底时候,也许她连做梦都没敢想过六年后他们还会有这样的相遇``````
  • 魔法城堡下的幸运符号

    魔法城堡下的幸运符号

    一位四叶草的妹妹,不小心启动了时光机,回到了十年前,偶然间遇到了凯源玺,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那就请大家来看这本小说吧!
  • 魅影门

    魅影门

    过林不沾落叶,越水不湿步履,飞花扫叶间,早已将对手制服在精巧而又锋利的暗器之下——魅影门,江湖上的神秘大派,却在一夜间化为灰烬;祭月,是魅影门四大弟子之一,也是当今临王,高梓夏,他将会揭开一层层迷雾,破解江湖的谜团。
  • 中华上下五千年(4)

    中华上下五千年(4)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间流传有许多的神话,历史故事等。故有书《中华上下五千年》。
  • 南下北上求学记

    南下北上求学记

    一对敢讲真话的作家经过深入调查,亲身体会,讲述孩子上学的那些事儿。中国父母必读——当我们对“应试教育”已经绝望的时候,只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见识,为孩子寻找成长的出路。
  •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艺术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艺术

    班主任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但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未可限量的。正如2006年8月教育部下达的《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中所指出的:“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 tfboys之阳光之夏

    tfboys之阳光之夏

    她居然和他们同居!!!真是上千万少女的梦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