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8300000005

第5章 悟法传衣(5)

我到菩提园,他们跟我说水晶有磁场,有感受度的人,就能感受到那个磁场,否则这么一抓,感觉跟一般石头没两样。我们学习与训练,就是要把那感受度给提炼出来,若能感受得到,言语之间会自然流露。这个文殊所讲的般若自性,不一定要透过语言文字的表达,借由艺术、音乐、雕刻,甚至插花,也都能表露出来。表达、表露,属文殊智慧的范畴,本身的感受则属普贤体性的部分,关键在这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本尊是普贤菩萨,难度最大啊!要去感受这部分。

经文此处所讲的那种内证功夫,“不可说”是属于内密型的内证功夫,假如要把内密型的内证功夫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叫外显型的内证功夫,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能够体会。因此,五祖才叫大家各做一偈,呈给他看。倘若悟得,即“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虽说“传衣钵”,但是否真的得要有那个衣和钵呢?事实上,衣和钵只是个相,真正的衣钵是指心心相印的部分。师父把衣钵传给你,意即你和师父能相印,才谓之“传衣钵”;另有一派不说“传衣钵”,而称“传心印”,“心印”的说法就比较传神了。我的心是道心,你能够相印,意即了解我的内心,那么你也得到道心,那叫心印,我印可了,认为你对了,可以了。然而此皆属内密的功夫,而内密功夫又很容易让人做假。

“是啊,师父是念佛的,我则专门参禅打坐。”他回答。

“那他念佛怎么没有跟你印呢?却印到参禅打坐上去了?”

“他都不倒单,你看他都坐在椅子上,我跟他学打坐的。”他答。问题就出在这里,他浑然不觉。

“你坐的功夫很好啊?”我问。

“是啊,我一定就十七个小时。”他继续说得天花乱坠。他哪天人定去了,有个什么佛、什么菩萨,要他在这里弄个紫光宝殿,殿长是观世音菩萨,副殿长是大日如来的干女儿清凉地菩萨,他为了写这个传,便向殿长请假,但殿长出差去了,所以跟副殿长请假……这种情况笑死人了,他也自诩为当代高僧,胡说了一大堆,不知所云,竟是这种“印可”啊?

常常有人打电话来,自称是某大德,想以电话跟我印可。我说我不印,我不认为你达到那个功夫。就是有这种人啊!内密型的功夫是本身的内证,传不传给你,不是用嘴巴讲、用嘴巴求的,你说谁跟你印,印什么啊?你有得道,会内心喜悦、会自在、会解脱,那就好了,何必管人家跟你印不印?老子有谁跟他印?庄子有谁跟他印?没有啊!为什么你非得要有那个衣钵、心印不可?那都是错误的想法。

一个僧团,为了让佛法住世,必须有个象征,或许需要某些仪式,但仪式并非一成不变的东西,事实上为了让正法永存,那些仪式在必要的时候都可以毁掉。而我们如今弄得颠倒,正法不存,只有仪式,又将仪式奉若圣教,牢不可破。正法何在呢?这个偏差就很大了。你看看祖师大德的著作中都没有那些东西,为了这个衣钵,六祖还差点被害死了,所以到他第六代为止,以后便不传衣钵了,免得弊端丛生。像我们临济宗传到我是四十八代,若是这样,四十八除六,至少出了八次人命啦!六祖福报大,师父会保护他,所以没出事。因此,对于仪式绝不能太过强调,仪式可以有,作为一种方便,让大家感受那种宗教的情操与气氛,以坚定信心,那很好,但若奉为唯一圭臬,那就错了!真正要抓住的是“源自本心般若之性”的部分,要“各去,自看智慧”啊,都着重自心、自性的那个部分。所以学佛人不要弄错了,我们再三提醒各位这点,也希望大家在这地方多体会,多接受这种正法的训练,感染正法的气息。接着看经文。

“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赶快去罢!不要迟疑啊!后面这句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语——“思量即不中用”,思量就不对了;“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这句话讲出去,当下就得了,不用回去想了老半天,看看参考书,研究研究《金刚经》怎么说,然后改一改,前后倒装一下……思量都没有用啊!

有个很有名的例子,雍正皇帝才华横溢,是菩萨再来,真的不得了。有一天他想,应该找几个高僧大德出来切磋才有意思,听说高曼寺禅风昌盛,于是找住持过来问:“佛法大意是什么?”住持略思,讲了一个偈子。雍正不满道:“不对,怎么还低头想一下!你问我!”住持言:“请问陛下,佛法大意是什么?”雍正接着就将住持方才的意思讲了出来,他脑筋好,听住持讲过一遍就背起来了。雍正道:“要像我这样,一问完马上就答!我问你,佛法大意是什么?”住持就照着刚才讲的再讲一遍,讲完后他马上悟道,于是第二首偈马上又出来了。这时雍正皇帝很高兴地说:“对!这样才对,你开悟了!”你看看,皇帝让他开悟了。开悟,就是“言下须见”,不能再思考,思考即不中用。

雍正找来另一位住持,如法炮制后,问道:“开悟没有?”住持一惊,马上回禀还没开悟。雍正命令道:“还没开悟?马上去打禅七。”禅七由此而来:“七天之内要给我开悟!否则宝剑在这里伺候。”雍正每天去看:“宝剑在这里,不开悟,砍头喔!”晚上再去:“开悟没?赏你两个馒头吃。”打禅七的人晚上可以吃两个馒头,这是雍正皇帝留下来的规矩。打祥七时有个香板,就是宝剑的遗绪。雍正每天问,住持紧张啊,非得用功参禅不可。用功参禅可以啊,但开悟什么时候来,不知道?坐到第七天,他坐不住了,皇帝老爷等会儿就要来砍头啊,他参到那边,自然就起来跑香,一直跑、跑……撞到大殿的柱子,忽然开悟了。皇帝一来,站在他后面问道:“开悟没?”这时候,他脸对着柱子,把开悟的偈子说了出来。

一定要有一番逼迫啊!别以为每天如是早课、晚课就会开悟,还早咧!就凭这流水账、惯性定律啊,别想开悟!你有没有像他这般耐不住、怕死了,赶快起来跑?要是阎王爷告诉你七天之内来勾你命,问你:“要跟我走,还是出离三界?”那时你就会跑起来了!若到第七天还没开悟,你恐怕就飞上去撞天花板了,到时候看你开不开悟?

人一定要有一点逼迫,但逼迫以后所得的成就,不是最高成就。你放心,开悟还不是最高成就,你只是被逼迫到无路可退了,达到忘我之境,可是你还没忘法。忘我之境是入三昧门,那时是止观双运,彼时也能够得道,但还不是真正到纯粹、最高的境界;是入了三昧门了,已经看到解脱门,所谓“坐二望一”,唾手可得了,这时再超越就快了,这样的人能够了脱生死,原因在此。

【智慧金言】

我们常讲:“直心就是道场”,直心就是“思量即不中用”。会“思量”,就非“直心”啊!有一次,有几个人在一起,其间大家不断问问题,有位大德就一直答。这时,有个人很迷惑:“你这样答,到底对不对?”他答:“直心就是道场,你看你们问问题,我都没有思考。”所谓“直心”,并不是这样。辩论会上的人,回答都很快,那是直心吗?不!那叫方法论,是机巧。直心是“言下须见”,不思量,非但言下能见,而且能够“见道”。见道,不是一般“知道了”的那个知道,而是真正见“道”的存在,这才是成就的境界。

“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能够这样的话,即使在战场上打打杀杀,照样能开悟。“轮刀上阵”就是种种逼迫啊,即使在种种逼迫之下,也可以见道。

10.修正知正见

【原文】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神秀思维: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体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维:不如向廊下书着,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

【释讲】

前面提到,五祖要大家作偈,看看得不得法,这时大家就互相猜测:“神秀是上首弟子,而且在讲经说法,我们这些人尚且无法升座讲经说法,即使再怎么努力写,也不如他啊,所以大家也不用作偈了,将来依靠他就好了。”于是众人都不写了。这地方透露一个信息,人类有个非常大的危机,那就是依赖感。反正五祖还在,就依赖五祖,要是他走了,还有神秀在。这种依赖,早晚会出问题。要知道,皈依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必须把“皈依”的真实义弄清楚。依靠三宝并没有错,但“依靠”可不是“依赖”,依赖三宝就会变成赖着佛吃饭。依靠三宝,则是依着三宝的指导、三宝的规矩,这些规矩是给我们作标杆,所谓有规矩方能成方圆,我们是透过那个标杆,走出自己的天地,而不是靠着那标杆,让自己局限在那个框框里。

【活学活用】

大多数现代人几乎都犯这种依赖的毛病,若是学佛,进入佛门,就会赖着三宝。记住,所有修行都是要激发生命火花,充实能量,不让能量消失,直达饱和状态,更进一步则开花结果。会修行的人会愈修愈年轻,愈有朝气,生命力会愈加蓬勃,不会修行的人则会愈来愈枯萎。为什么呢?他被佛法里的种种规矩框限住了,尤其是戒,它最具体,也最好依靠。

修法的人也一样,一个法给你,你就赖着那个法,一点也不肯深入用心啊!修行,是要靠着那个法来善用其心,借着法的指导原则来激发生命力的,结果却反而赖着那个法在修,然后一直重复因循,弄得很忙碌了,还以为是精进。那种修行,是为不得要领。绝大部分修行人或世间人都走上这条路,成了凡夫的通性。

你看,世间法依赖法律,因此就会去钻研其漏洞,愈自由愈发达的国家,钻漏洞的现象愈严重,为了弥补此一漏洞,法律条文便一直增加,结果漏洞愈补愈大,条文愈定愈多,搞得案子都不知从何判起,最后,罪刑端赖人们如何引用法条来定谳了,因此我们常看到很多荒谬的判决,这边判死刑,那边却判无罪,只因引用的法条不同。怎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赖着法律。

战国时代,有个人要买鞋,他在家里先把鞋子的尺寸量好,再到鞋店去。老板要他合一合脚的尺寸,他说:“哎呀!我把尺寸记在纸上,忘了带出来了。”于是跑回去拿尺寸。现代人是不是也这样呢?我们应该相信人性,而非相信法律,现代人倒行逆施的结果,导致人类彼此间的鸿沟愈来愈大,这就是不信赖一个有生命的人,却信赖无生命的东西所造成的怪现象。

同样的,经文说:“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大家都说神秀铁定赢了,以后靠他就好了,何必再作偈呢?还没开始就认定自己不行,这场仗还用打吗?这些人在修学过程中能不能开悟、能否当家做主、往生净土?不可能啊!这种人与凡夫无异,心已然失去活泼性,完全依惯性而作用。就如我们常说的,每天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每天早上一开门,如鸟般飞出去,到了黄昏倦鸟归巢,明天再继续过同样的生活。虽名曰“人生”,其实畜生性很重。

世间人的这般习性很重,未入佛门前,杀鸡、杀猪……造业,进得佛门来,少造这些业,却仍过着同样的惯性生活,只是惯性换了念阿弥陀佛这一项而已。换言之,之前得的是恶报,之后得福报,如此差别而已,但仍不脱三界六道轮回;心仍死寂,依旧是僵化的畜生观。这是个很可悲的现象,学佛人若学到这步田地,虽说总比不学的好,但若顾及学佛目的及初衷,那还真是不如不学,因为差距实在太大了。我们学佛必须将此种观念转化过来,获得一种超越,成为具有灵性、生命感而非机械性、惯性的动物。这段经文便在提醒我们这一点。

从经文当中,我们看出神秀的人品其实相当不错,可圈可点,但他于法性的领会则稍逊。在解释原由之前,先跟各位提一个重点。佛法和其他宗教或学术思想有个很大的差异,佛法特别强调正确的知见,故曰“正知正见”。要具足正知正见并非易事,我从“不正知、不正见”的状况来说明,好让各位明了何谓“正知正见”。

不正知不正见,就是不正确的知见和观念。这要分两部分来说明,一种是世间恶业观,认为造恶业、做坏事都无所谓,譬如承包工程,柱子的安全标准规格是十五公尺,结果只做五公尺就交差了事,既然如此,一开始又何必设计十五公尺呢?这真的很缺德!这种谬误观,一般人容易明白,但有些就不容易看清楚,譬如喝酒、抽烟,看起来好像没啥大错嘛。你可能认为,只要不抽太多,肺部不变绿色就好了,只要不醉得不省人事,也没什么大不了嘛!事实上,这当中会有不好的“果”,你看不到。杀人、骂人是不对的,此点人尽皆知,但某些似是而非的部分我们看不出来,世间人或可容许,但它是不好的,都属恶的、不正确的知见与观念。

另一种不正确的知见和观念却属于世间的善业,这个争议性就比较大了。行善,就世间法而言是很好的事。譬如有位学生家里出了事故,他很会读书却没钱可读,于是你捐款给他,但又怕他忘恩负义,所以请他签字据,还请邻里长当保证人,加盖警察章;或者捐款还非要人家开收据不可,甚至要求在柱子刻上您的大名,否则一百万的捐款就缩水成五万。捐款本身固然是善举,但若有执著、邀功,就是不清净的善,虽然是善,实际上却属不好的、似是而非的善。

另有一种纯粹的善,也属不太正确的观念,且以陶朱公为例说明。范蠡看到越王勾践可以同患难不能共享福,成功后恐有杀身之祸,便劝文种抛开功名利禄,赶紧引退,让勾践独享君王尊荣。文种想想,自认三代元老,又与国君共患难,功劳之大,至少也封侯拜相,怎舍得急流勇退,因此最后被勾践害死了。范蠡很聪明,看出勾践这个人不好相处,便逃离越国,改名换姓叫陶朱公。

陶朱公很会做生意,卖盐赚了很多钱,因为怕钱多出名,国王哪天下乡来访,可就麻烦了,于是把所有钱财布施给穷人。他改行卖铁,又成巨富,于是再布施出去,而且不留名。像这样把一辈子的财产连续布施了三次,古今中外大概很难再找到第二人。你看,他存善且不附带任何条件,然相对于佛法而言,仍属不正确的观念。

这可麻烦了,那佛法讲的正确观念究竟是什么呢?陶朱公已属世间第一等人、上上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称作“菩萨再来”,但不要因为称他菩萨,就忘了佛法是站在修行立场的,其所要追求的不仅于此,应该是菩提正念、菩提道、菩提心,要能不忘失菩提心,追求最后的觉悟,始可名为“正念”。

【智慧金言】

你具足了菩提心之正念,所作所为谓之“正行”(正确的行为),而具足了此种菩提心的观念,便是“正知正见”。

11.不要患得患失

【原文】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体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维:不如向廊下书着,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

同类推荐
  • 我最想上的情商课:读懂情商的第一本书

    我最想上的情商课:读懂情商的第一本书

    《我最想上的情商课》情商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可以准确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就可以接近并产生感情,从而促进思维;就可以调节情绪,从而帮助情绪和智力发展。而这种能力的运用,则是一门人生艺术。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情绪体验,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莫名其妙被某种情绪侵袭的经验。这些情绪体验不仅仅指积极的情绪体验,也包括消极的情绪体验。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是对人的行为有利的。因此,认识情绪,进而管理情绪,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小故事大道理:习惯左右孩子一生

    小故事大道理:习惯左右孩子一生

    “一个人养成一种习惯,然后又逐渐被这种习惯所改变,这就是习惯的力量。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习惯就像一把钥匙,人的一生都会随身携带,好习惯可以开启成功和幸福之门,带领你走出扑朔迷离的大海,为你的人生指明正确的方向;坏习惯则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功之门,把你带到堕落和颓废的路上去。”
  • 谈判要读心理学

    谈判要读心理学

    本书是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第二辑,是为从事营销、管理及谈判工作的读者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市场营销与商务谈判的相关知识,为读者提供心理学视野中的营销策略方法及谈判谋略技巧。
  • 魔力公众演讲:顶级演讲者养成全书

    魔力公众演讲:顶级演讲者养成全书

    本书内容详尽,它能使你循序渐进地获得极致的演讲效果。书里的方法源自对现代社会1000位顶尖演讲者的悉心研究,并且得到了数百位职业演讲家的亲身验证。你会了解到如何做才能持续地抓住听者的心。作者选用了许多真实的演讲案例,不仅浅显易懂,而且饶有兴味。它将使你的每一次登台都大放异彩。
  • 面子

    面子

    本书介绍了有关面子的知识,包括:爱面子乃人之天性;别让虚伪蒙蔽你的双眼;面子不可全要,也不可不要三篇。
热门推荐
  • 往事再美也抵不过风吹

    往事再美也抵不过风吹

    沒有什么能抵得过时间的流逝,再也换不回青春与岁月,就像樱花一样,虽然它的花期很短暂,却留下了它最美的时刻,也许我们的青春就如同樱花般的美丽
  • 亦问仙影

    亦问仙影

    这是讲述一个猥琐的胖子,无意中得到修炼至宝之后,一路高歌猛进,周璇于各大美女之间,打脸各族天才,携美迈向人生巅峰的故事。(这不是一本套路文,只是一本轻松的小说,欢迎各路高上大以及无形装逼的人士入坑。)
  • 炉石世界

    炉石世界

    黑石山的咆哮,新的旅程。这是对于现实中的炉石玩家来说不能错过的机会,新的卡片,新的冒险。但是,正在收集黑石山卡片的中国战队Gk,职业炉石玩家,代号“亡语者”的陈承,却不小心穿越到了一个异世界,这是一个炉石的世界。但是有有所不同。驯养的机械绵羊在垃圾场中悠闲的寻找食物,野外未驯养的侏儒会对你举起木棍,传说之地千年才会出现一次的龙啸,冰霜极地的万载寒冰中所孕育的能力,陈承,一个职业的卡牌游戏玩家,一个只离世界比赛冠军一步之遥的最强的失败者,重生以后,失去了所有能依靠的卡牌,从零开始。没有传承,更没有异于常人的特殊能力,唯一能够依靠的,不过是前世记忆中卡片的回忆。且看他是怎样一步一步成为强者....
  • 当代科技简明教程

    当代科技简明教程

    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而且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江泽民在为中央党校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一书作的序中指出:“抓紧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干部要从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高度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对于我们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高度认清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从思想到行动上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 红晕

    红晕

    某一个十分遥远的夏天的早晨,京城的一位姓高的商人抹掉了眼角上睡觉的眼眵,预感到皇帝快要死了。这个预感来得十分奇怪,像夏天的早晨一睁眼看见如血的太阳一样,朦胧却不模糊,指向清清楚楚的,像一把橡皮小锤嘣地敲了一下心尖,浑身都跟着悸动了一下,却一点儿也不疼。
  • 组织复杂性管理

    组织复杂性管理

    本书试图从组织复杂性研究的一些最基础的问题入手,并逐步展开.提出用结构敏感性及行为逻辑通道分析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组织及复杂性形成机制,同时建立了专门化的解决方案,搭建起了解决组织复杂性的理论架构,涵盖了组织复杂性研究的最为基础的研究内容,包括界定了组织复杂性,给出了组织复杂的来源、形成机制及复杂组织的判断条件,构建了解决组织复杂性的基本方法等。本书主要适合于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从事专业的组织复杂性研究的学者参考与阅读,对于复杂性研究的入门研究者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百姓不缴糊涂税:财税专家汪蔚青的税务普及书

    百姓不缴糊涂税:财税专家汪蔚青的税务普及书

    每月发工资要缴个税;买东西不知不觉缴了增值税;买个外国货要缴关税;投资理财不小心,冷不防也要多缴很多税……国家征税就像高速公路收取过路费,我们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采取不同的行进路线,最后缴纳的过路费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既然纳税和死亡一样无法避免,那么税务知识就不应该成为一种稀有知识,仅为少部分人掌握,而应成为每一个现代人都有所了解的常识。不懂税,必然多缴税,与其到时候为此付出巨额学费,不如来提前学习吧!
  • 青涩的青春

    青涩的青春

    想起四年前初遇他那会儿,她脸上不禁泛起一丝幸福的微笑,四年大学青涩的年华,两人的初次相见是冤家路窄,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会成为恋人。
  • 灵异拾忆录

    灵异拾忆录

    诡异的山道,非自然形成的堰塞湖,百人村庄一夜人畜皆亡,到底是鬼怪作祟还是背后另有隐情?神秘莫测的几方势力相互渗透暗中较劲、亦敌亦友;男主人公莫名其妙的卷入一场巨大的政治阴谋到底该何去何从?一切谜题:《灵异拾忆录》为您一一解开,敬请期待!!!
  • 巨星恶少神偷妻

    巨星恶少神偷妻

    “轻一点。”“别弄那里。”“重一点……重一点啊!”“喂!按个肩膀你敢不敢不叫的那么浮想联翩!”大明星娱乐圈的那些事儿,请个神偷做助理好处多多,一百块买不了吃亏,一百块买不了上当。把助理当祖宗一样供着,给她叫外卖,给她当司机,给她当床伴!“我饿了。”“自己叫外卖!”“你是我助理,你给我去找吃的。”“懒得动”“那你去隔壁化妆间把导演刚买的一包吃的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