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8300000031

第31章 传香忏悔(5)

【原文】

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

【释讲】

执著于外在境界,自性被妄念浮云覆盖,便不得明朗了。“著境”即执著外在的境界,很多经文都谈及这部分,正如《楞严经》所说,“心被境转,即同凡夫”。为何会被境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把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带走了,那就著境了。反之,“心能转境,即同如来”,把它转回来即是不著境,那就明朗了,不为浮云所覆盖。经文的讲法虽异,但所指道理则同。

【活学活用】

“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遇到善知识,你能听闻真正的法,然后就得自己除迷妄,谁都无法帮你喔!你说:“我的心交给你,你帮我除。”没那回事,要自己除。

师父是帮你提出摧毁迷妄的方法,接着还是要靠自己除,只是师父在督促之时,你会很难过:“道理不就应该是这样嘛!师父怎么如此不通情理?”那都是世间法。将你的我执、自我意识形态摧毁,你才能去妄除迷。所以当别人施压,要破除你的迷妄时,你若无法当下承担而欲闪避,那就得怪自己业障深重了。大多数人都顺着情境说好话,所以念佛念到满心欢喜时,你说见到什么境界等等,大德们都说不错,你一听就很高兴。那是害你啦!你还被害得很高兴。反倒真要挽救你的善知识,他要破除你的自我观念时,你还怪他:“自己没那个境界,就说我不对。”于是你的我执更上一层,自我愈来愈深。

“……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能除迷去妄。自性中万法就能很自然地全然现前。这个“万法皆现”,并不是有事没事就跑出什么境界,若这样,那快了!快到精神病院报到了。“万法皆现”是指什么因缘到,便现什么境界。就像刚才提的,世尊制戒是随缘的,定下戒条后就不能再犯,至于还没定戒之前所犯的,骂一顿就好,此即“随缘制戒”。智慧亦然,“万法皆现”是随那个缘,自然现出那个智慧来,而不是吃饱饭没事,一张嘴巴直念:“我什么境界都有,你们看!”

【智慧金言】

“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见性之人就是如此,这便是证得清净法身佛。有没有一个佛像秀给你看啊?没有啊!见性之人就是清净法身佛。

13.归依真佛

【原文】

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憍慢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人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

【释讲】

“真佛”指自性佛,自心要归依自性佛,称作归依真佛。套句俗话,这叫“回光返照”,自己要能回光返照,反闻自性,自心必须反过来归依自性佛。现代人善根狭劣,所以不敢归依自己,始终自认是凡夫。因此我们常要求各位,跟我们学,进一步参与精进组来修学佛法,第一个要求,你要相信自己是佛,只不过现在是被涂了黑脸的佛。如今就学,便是要把黑脸洗净,佛即现前。人人皆有佛性嘛!人人都有殊胜的佛性存在,因此彼此间互相尊重,就如恭敬诸佛一般。

【活学活用】

要知道,听经之所即是普光明殿,你所面对的师长就是佛,在一起的每个同学都是菩萨、法身大士,要有这种认识。不能说:“没有啦!我业障深重。”作如是想的人,当下就可以出去了,种种福田可以,但还不够格学大法。想要当生今世了生脱死,必须先肯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是佛;我们这一会,个个都是菩萨,至少跟观世音菩萨一样;不管讲台上是谁,都是佛,这里就是普光明殿。要先肯定这些,再来谈修学。否则光哀叹自己业障深重,要忏悔啦!那都没用,不能成就。一定要先回光返照,肯定本身的这个部分。

前面所说不是诳妄之语,而是事实!是佛经上所说的,人人都有佛性,假如不能肯定这点,修学难以成就。佛法告诉我们,今生即可成就,世尊当时座下那些大阿罗汉个个都能成就,为何我们不能?认为不可能,是因为自己有下劣心。我们只是恢复实际的境界、状况,既未膨胀,也无压抑萎缩,只是在正常健全的心态下发展菩提道业。不要故意把自己压得很低,要先把不健全的心态调整过来,才能办道。

“自归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憍慢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人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轻人心”就是瞧不起人家,“慢人心”是对他人傲慢,“一切时中”即随时随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随时随地都必须除掉不善的行为,因为自性中没有那些奇奇怪怪的心,唯有平等心、清净心、无分别心、慈悲心、菩提心等等清净平等之心。

“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须经常反省观照本身过失,不说他人好恶。这是一种“无我见”心,须无“自我”心才能办到。只要有“自我”存在,前面这些七扭八怪的心就通通具足。一旦把“自我心”除掉,前面这些心就不存在,就能平等看待事情,这叫“自归依”。

【智慧金言】

“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下心”就是谦虚、谦下心。对一切人事都能恭敬,便不会有那种不通达的情况,这也是自归依。

14.经常反省自己

【原文】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释讲】

有没有见到化身佛啊?我们通常都以为见到的释迦牟尼佛便是化身佛。你看,这里讲化身佛也是没有人相,可是我们通通把它变成人相了。

【活学活用】

何谓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此处先将本体提出来。“一念思量,名为变化”,一念思量,就起变化,化身佛就开展了:当你思量恶事便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就化为天堂。接着,“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于是六道的情况也出来了。“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这是谈空间,四维上下。“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那五浊恶世也来了,释迦牟尼佛就是到五浊恶世来度众生。

“千百亿化身”,你仍旧想象不出来,总是想:“释迦牟尼佛变成千百亿个,怎么度众生呢?一个就可以了啊!”千百亿个即是一个,一个就是千百亿个。为什么?你看,这地方“念念起恶,常行恶道”,是不是都从自性中变化出来的?

“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回”指回光返照,能够回转回来,即生智慧。

【智慧金言】

中国“如意”的形状很有意思,它的头做得特别大,像毒蛇头,那就是叫我们反省,回头来看自己。你若踩住蛇尾巴,它马上回过头来咬你。这是提醒我们随时警惕自己,不然蛇头一朝着你来,就倒霉了。要经常反省自己,回一善念,智慧于焉而生。此即自性的化身佛,切莫外求一个形象佛,你若执著在那儿,就很可怜了。

15.善恶同源,善恶同生

【原文】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释讲】

这个三身佛若按六祖的定义,会很精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什么叫圆满报身?譬如长久处于黑暗的地洞,灯光一照,它马上亮起来。不会因为地洞暗了一万年,灯光也要照一万年才亮得起来。因此,即使你已愚痴了一万年,一有智慧之光,立刻启蒙开窍,不需再等一万年。

【活学活用】

“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过了就算了,过去如何愚痴迷惑颠倒,现在不管,重点是今后要能“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只要现在有智慧、光明就对啦。

“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善恶虽然不同,但本性皆一。“实性”即实相。中国人翻译佛法真是不可思议,性、相二宗截然有别,可是翻译成“实性”与“实相”,却又经常同义,所以在此不必将性、相分得太清楚。

【智慧金言】

“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虽然善恶同一实性,但实性中不染善恶,所以不能说“善恶同源、善恶同生”。定义已经阐明清楚,这叫“圆满报身佛”。

16.不失本念

【原文】

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释讲】

自性起一念恶,万劫善因就通通毁了。所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你一发脾气,百万障门都开了,本来修得很好,种了好多功德林,结果一把火全烧尽了,这便是“火烧功德林”的意思;反之,自性起一念善,恒河沙罪通通灭尽。

【活学活用】

然而你要知道,这一念善因起,广集之罪都灭了,但倘若尚留有一念恶习,那你又接上去啦!修行人要恒守正念,原因在此。希望善念一直增长,恶念永远不生,因为一个恶念起,便有好多好多不善的果会到临,关键在这里。

【智慧金言】

“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一直到无上菩提,直到成佛,念念自见,不失本念,这叫报身佛。想得报身佛之成就,要记得这种修法,从现在起,念念自见,不失本念,一直到成佛。这个观念要注意,它是个大关键。

17.自悟自修自性

【原文】

善知识!从法身思量,即是化身佛。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

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颂曰:

【释讲】

从法身来讲,“即是化身佛”。这种讲法称“相对明表”,以相对来说,就是化身佛;从现在起,念念自见,不失本念的话,就叫报身佛;以法身、佛相对来讲的话,就是法身和化身;以自性自见而言,即报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自己想要修行,就要自悟自修自性,自修自性自悟的功德才是真归依。

【活学活用】

“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我们这四大假合的色身只是个屋子而已,色身不能作为归依。你悟得自性三身就是认识了自性佛。这“自性”与“色身”截然有别的。

“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颂曰……”能大师拟了一个无相颂,让大家用功,若能持诵,当下即能将一切迷罪通通消灭。我们简单说明一下: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迷人修福不修道”,这句话就点出来了,好多人在佛门中是修福不修道,不清楚“道”为何物,只修福不修慧;以为跟着拜,修福、布施一直做,便是修道;布施供养的福虽然很大,但心中仍持续造贪瞋痴三毒,那没有用啊!“三恶”,即是贪瞋痴。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想要修福来灭罪,是不可能的,后世得福,罪仍在。修福有修福的福报,但罪还在,要靠修福来灭罪是不可能的。罪应如何灭呢?从自心中将罪缘除掉,这时叫忏悔。所以光修福不行啊!这里已经说明得很清楚了。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突然间,不知什么因缘,你悟到大乘真正的忏悔,能够除邪行正,那就没有罪了。学道应常常观自性,想与佛同类,就要“常于自性观”。“自性观”绝非老生常谈,因为言者谆谆,你却还是抓不住,只好一直讲。刚才提过如何先破我执、自我的部分,要常常这样去观行——什么情况“自我”的影子会流露出来?不要光看别人的“自我”流露,要能看到自己的,然后将之破除,你就与佛同类了。

吾祖惟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从释迦牟尼佛以来,只传这个法,希望大家都能见性,都具同一体性;若欲当来觅法身,自己的心要先洗干净。不管在何处,我所说的也是这个法,法法相通啊!但是我讲《无量寿经》时,就有人气呼呼地道:“师父!你讲你的《华严经》,不要讲《无量寿经》。”你若以为《无量寿经》是讲“向外求佛求得到”,这就是愚痴了。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要懂得自己去求,不要莫名其妙、优哉游哉度过去。人家说拿香拜,你就拿香拜,人家说跪,你就跪下去,这是“依相行”,不叫修行。有没有福报?有,但“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假如想这辈子成就,不再生死轮回,必得悟得大乘而见性。所以“虔恭合掌至心求”,一定要以如此修行。此偈可以抄起来当座右铭。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

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不知各位是否有开悟?可能我阐释得没六祖好,但希望各位真能按此修行。我们虽离六祖那么远,但能依此修行,即能与之“对面常相见”,否则就算你能亲身与他晤对,听他讲法,也是“对面千里”,徒然罢了。

【智慧金言】

修行真是如此,必得识得本心,见得自性,方能真正获益。我们再怎么讲,就是讲这个,若不能觅得自性,大家又何必那么辛苦坐在这里呢?

同类推荐
  • 穷人穷什么

    穷人穷什么

    打开《穷人穷什么》,改变就已经开始!审视你的现状,改变你的观念,增强的你品位,摒弃你的弱点,就能找到你自己的出路。你知道穷人与富人间的区别吗?《穷人穷什么》从心态的角度,给予说明。看看《穷人穷什么》,你就可以知道你与富人间到底差距在哪。然后从中吸取教训,说不定,下一个富人就是你。《穷人穷什么》立足于让穷人认识自我,尤其是认识自己的弱点,知耻而后勇,它不想让穷人沉溺于一种假想的贫穷快乐中,而是以直面人生的笔触唤起穷人改变自我的勇气。
  • 责任胜于能力(白金版)

    责任胜于能力(白金版)

    一个人的成功,与一个企业和公司的成功一样,都来自地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断超越自身的努力。责任胜于能力,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责任承载着能力,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 你要好好爱自己

    你要好好爱自己

    本书讲了女人在生活和自身成长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忧郁、孤独、童年的创伤、结束一段情感关系或者失去一些生命中重要的人,其他让人身陷困境的挫折等等,也讲了一些美好的人和事。毕淑敏以一个心理医生的冷静睿智和一个作家的温暖体恤带给我们力量:你要好好爱自己,接受自己的身体、容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去挖掘自我身心的美好。
  • 修炼魅力女人

    修炼魅力女人

    你的魅力有多少,你的幸福指数就有多高女人是世界上最亮丽的风景,每个女人都有专属自己的魅力。魅力决定女人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并最大化地影响他人。尤其在当今社会,魅力更是女性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的前提。《修炼魅力女人:Mbook随身读系列》从形象、气质、品味、风情、心态、智慧、情商、情感、职场、交际、礼仪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揭示现代女性的魅力要点,全面而细致地讲述了现代女性获取魅力与成功的必备要素,帮助女性朋友迅速提升个人魅力,打造成功资本,从而赢得更为幸福的生活。
  • 成功需要耐得住寂寞

    成功需要耐得住寂寞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只关注成功表面的光彩,却忽视了成功背后的艰辛。谁能耐得住寂寞,谁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在寂寞中走向成功,是无数成功人士总结出的经验。不在寂寞中消沉,就在寂寞中发奋。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今天的寂寞孕育着明天的成功。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冷静地思考人生的方向。在人生最易寂寞的青年时期,让自己品味寂寞,并在寂寞中提升生命的价值。不求最快,但求最好,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耐得住寂寞就有成功的希望。《成功需要耐得住寂寞》教你如何成功。
热门推荐
  • 进化狗的战争

    进化狗的战争

    进化狗是一个群体,他们拥有超越人类的智力和能力。他们原本独立在人类社会之外,过着隐士一般的生活,传承着自己的文明。但有一天,一派以“丑王博士”为代表的进化狗决意改变这一切,他认为动物生而平等,其它动物从来都不是人类的奴隶。而人类恃强凌弱,杀害动物,破坏环境,将大家共有的地球置于毁灭的边缘。他们发表宣言要求人类尊重他们的权利,要求在地球上建立自己的国家。如若不然,他就带领进化动物发动战争,推翻人类的统治。还有一派以“智狗王”为代表的进化动物,认为进化动物可以用更加温和的方式与人类合作。屌丝程序员“唐冰”和他家的进化狗“泰格”无意间卷入了这场战争,他们能阻止这场战争吗?
  • 米欧,我的米欧

    米欧,我的米欧

    一个孤儿院出来的孩子布赛,在养父母家受尽白眼、呵斥。他渴望得到家庭温暖、渴望见到亲生父亲。突然有一天,他被一种神秘力量送到了“遥远之国”。在这里,他见到了自己的爸爸,而爸爸竟然就是这个国家的国王。爸爸称他“米欧,我的米欧”,给予他极大的爱心。但一个可怕的阴影慢慢侵入他的生活,因为在“遥远之国”的另一端“域外之国”,生活着残暴骑士卡托,他有一只铁手和一颗用石头做的心,他把小孩抓走变成鸟……米欧带着历史使命,带着父王的重望出发了,他要与邪恶做一番生死较量!
  • 僵尸干探

    僵尸干探

    我叫燕云阳,百年前我叫燕云阳,百年后我仍叫燕云阳。我是一名刑警,更是一只……僵尸!在这繁华的都市,寻找遗失的记忆!
  • 当微风吹过那朵小花

    当微风吹过那朵小花

    如果没有当初的家变,祁辰风一辈子也遇不见那朵花,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他拥有了想要一辈子守护的她!还没来得及细心呵护,一晃二十年后,家族里的明争暗斗还在继续。他找到了她,她要怎么样才能记得他?他又要怎么样才能守护她?
  • 做最好的团员

    做最好的团员

    这是一本自身建设手册,再现了中国共青团光荣历程中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和优良传统,饱满热情的诠释了有志青年的光辉形象。
  • 兄弟难当

    兄弟难当

    一声兄弟一杯酒,一生相携一起走;喝最烈的酒,走最烂的路,交最铁的兄弟,交最好的朋友。我们一直在路上……
  • 末世之瘟疫公司

    末世之瘟疫公司

    你还在末世中挣扎吗?你还在面对丧尸束手无策吗?你想获得万千妹纸的青睐吗?来瘟疫公司吧,植入X病毒,你将获得无限潜能。手撕丧尸,飞天遁地,不再是梦想。我们不是在拍抗日神剧,我们用实力,为自己代言。----------------------------------------------------------------新书刚开,需要各位的支持,每一张推荐票,每一个点击,都是对小风莫大的鼓舞。书评区置顶X病毒聚集地,喜欢的朋友可以加入。本书已参加梦想杯,有梦想票的朋友可以投几张哈。
  • 师兄娶我好吗

    师兄娶我好吗

    一厢情愿喜欢着二师兄,终于盼来他的迎娶。不料成亲当天,二师兄就毒发身亡,而自己,竟成为毒害二师兄的凶手!日日夜夜被同门追捕、受尽江湖各路人士辱骂,自己一夜之间变得人人杀之而后快。逃亡中遇上被逐师门已久的大师兄,此人向来恃强凌弱、臭名远播,更传出采花贼的恶名。或许,杀了他,能换取二师兄的尸骨……
  • 惜春

    惜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杠上天才王爷:盛世风华

    杠上天才王爷:盛世风华

    相府三小姐一夜蜕变,腹黑轻狂。“飞扬跋扈,仗势欺人”被她演绎得淋漓尽致,弃不爱之人有如敝屣,揍歹毒之人三两拳即成猪头。“战气”世界强者为尊,她翻覆山河,光芒万丈,谱写一场盛世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