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2800000008

第8章 执作坚韧牛生肖(1)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

——南宋·李纲《病牛》

提到“牛”,我们眼前就会出现牛儿在田里辛苦工作的景象,它真可以说是吃苦耐劳的代表。在另一方面,它也是愚笨的象征,我们常骂人说“大笨牛”。牛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二,是体积最大的生肖动物,与生肖排名之首老鼠正成对比,所以人们在生活中以“鼠”喻小或少,以“牛”寓多或大。

在生肖民俗中,属牛的人本性是脚踏实地,从不感情用事,属牛的人值得信赖,总是显得有条不紊,表面上看,属牛的人是安静的,温文尔雅的,其实属牛的人很有脾气,被称为牛脾气,单凭感情很少能改变属牛的人的想法。在一些事情上,如果征求属牛的人的意见,属牛的人总是支持有可靠、确切把握的方案。属牛的人是执著坚韧的象征,是一个耐心的、不知疲倦的工作者,不愿意走捷径。如果他人想在与属牛的人打的官司中胜诉,就需要充分地利用耐心与智慧。属牛的人是有很强的道德观和尊严的人,从不愿意凭借不公正的手段达到目的。属牛的人是自力更生的,不喜欢别人帮忙,以致别人不得不恳求属牛的人接受自己的服务。

鞭春牛民俗

说到牛生肖,可以说出很多民俗。自古以来人们就爱牛、敬牛,我国各民族形成了尊牛、敬牛的传统节日习俗。美好的春天与牛有关,如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先“鞭”而后“争”,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风俗的两部曲。

汉族中“打春牛”之习,据史书载,自春秋战国时起,凡立春前一日,全国各地都在城南门,以统一的仪式,用泥塑一具春牛,天子王公、平民百姓都必须来鞭打春牛求丰熟,人神共乐。唐宋时形成“舞春牛”习俗,舞春牛活动逐步从娱神发展到娱人。宋朝景祐元年,全国还颁行了《土牛经》,民间习俗变成了法典。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民俗语文化的重要内容。

唐代诗人元稹的《生春》中有“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的诗句。“鞭牛县门外”就是鞭春牛习俗的上演。

康熙年的《济南府志·岁时》记载:“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于东郊。作五辛盘,俗名春盘,饮春酒,簪春花。里人、行户扮为渔樵耕诸戏剧,结彩为春楼,而市衢小儿,着彩衣,戴鬼面,往来跳舞,亦古人乡傩之遗也。立春日,官吏各具彩杖,击土牛者三,谓之鞭春,以示劝农之意焉。为小春牛,遍送缙绅家,及门鸣鼓乐以献,谓之送春。”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

不仅汉族有鞭春牛习俗,很多少数民族也有此俗。如侗族有一个有关鞭春牛来历的传说:玉皇大帝见人间百姓终年劳累,不得温饱,便派牛魔王下凡传话,“赐人三天吃一顿饭肚子饱”。谁知,牛魔王传成了“赐人_天吃三顿饭肚子还不饱”。

牛魔王为自己的失误深感内疚,于是下凡变成耕牛,替人出苦力赎罪。由于牛卖力干活,家家获得丰收。人们出于对耕牛的感激,每年春耕后都为它洗尘,后相沿成俗。

《义县志·岁时》有“鞭春牛”的唱词:“一鞭日风调雨顺,二鞭日国泰民安,三鞭日天子万岁春。”到清朝乾隆年间把立春鞭土牛列为国家庆典,每年专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于六月制订次年的芒神土牛图,颁发各地,作为印制芒神春牛的规范。

四川民间旧时鞭春牛其实是打春牛,也叫打春,要举行盛大仪式,全城游行。民国绵竹年画、国家一级文物《迎春图》表现了这一风俗。

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人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最吉利。

浙江境内迎春牛的特点是,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完,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然后将抢得的春牛泥带回家撒在牛栏内。

古代民俗中,鞭春牛还是种繁殖巫术,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可以促进牛的繁殖。牛生肖的传说故事中国以农立国,牛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不可能缺少的动物,所以有关“牛”的传说也不少。在十二生肖的传说中,最初牛是排在第一名的,为什么小小的老鼠排在了牛的前面呢?有多种传说,其中一个传说故事是这样描述的——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并排走着。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子小,跨的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呢?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

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

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门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

牛说:“行,行!”

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真的唱起来:“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哞哞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

牛还没把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c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牛排在了小小的老鼠的后面。也有传说是说玉皇大帝要牛和老鼠赛跑比赛决定第一名,老鼠按如上方式获得了第一名;还有传说是让牛和老鼠比大小,街上的人们看到老鼠都说:“好大一只老鼠!’’结果老鼠将牛比了下去。种种传说都说明,牛是受到人们尊敬的,但牛憨厚老实,在投机取巧方面,它绝不是老鼠的对手。

牛的传说故事中,最著名的传说故事是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

传说远古的时候地上有个牛郎,哥嫂对他不好,牛郎分家另过,只给他一头老牛。牛郎依靠老牛的帮助,日子渐渐好起来。

有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活了,说七姐妹要下到温泉洗澡,牛郎可趁机把织女的衣服藏起来,让她答应做妻子。牛郎照老牛的说法力、了,在温泉旁说服织女,二人结成了夫妻。婚后,二人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十分美满,还生下一儿一女。

后来,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庭问罪。牛郎追不上织女,抱着一双儿女痛哭。老牛又说话了:“我快死了,死后把我的皮剥下来,你穿在身上就能飞上天与织女相见。”

老牛死后,牛郎披着牛皮,挑着孩子,上到天界寻妻。正当牛郎与织女要相见时,王母娘娘拔下金簪一划,银河变成天河,迫使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

后来,天帝和王母娘娘受到了感动,允许他们每年七月初七晚上相会。

关于牛合嘴而叫,也有一个传说——

传说在很早以前,地上是没有牛耕地的,人们都是自己拉犁耕地,所以很辛苦。日子也过得很难,吃饭没什么规律。

牛是天上的值勤官,向人间宣告一些天上的旨意。有一次,玉帝就对牛说:“人间乱得很,你去人间宣旨:‘三天只吃一顿,如果饿了可以加一顿!…

于是,牛来到人间宣读玉帝旨意,由于当时没太注意玉帝说的话,听了个大概想了下就对人间说:玉帝说了,叫你们“一天吃三顿,饿了还可以加一顿”。

牛宣读完后,回到玉帝面前复旨。玉帝问牛是怎么说的?牛回答道:“一天吃三顿,饿了还可以加一顿!”

玉帝一听急了:“一天吃三顿,哪里来的那么多粮食。既然你给人间许诺的一天吃三顿,打你下人间去给人间拉犁耕地!”最后,牛被打下天庭,做了人间的劳力。有一次,一个老汉正架着它耕地,闲它走得太慢就抱怨说:“你走怏点嘛!”牛反过头来对老汉说:“你来哇!”

刚开始下到人间牛是会说话的,后来玉帝知道了,叫人给牛的嘴用一根神钉钉住了"让牛说不出话了,所以,牛后来给人的感觉都是合着嘴叫的。

牛文化探幽

牛文化现象自古以来就精彩纷呈。战国时,李耳,号老子,博通古今,因周衰,乃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关令尹喜望紫气而知真人至,行弟子礼,拜其为师,求其术,老子乃授以所著《道德经》五千余言。青牛成了老子的伴友,涉流沙而去。牛因此有节义名士的伴友之誉。

牛是举贤荐能的使者。《故事琼林》有言:“宁戚遇齐桓,扣角而取卿祖之荣。”

牛根据其品种不同其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黄牛和水牛在中国文化中是勤力的象征,奶牛则是获取少、贡献多的代表。古代就有利用牛拉动犁铧翻整土地的应用,后来人们知道牛的力气巨大,开始有各种不同的应用。

除农耕外,牛在交通、食用、服饰甚至军事上都得到广泛运用。如战国时代的齐国使用火牛阵进攻敌国、三国时代蜀伐魏时的栈道运输运用牛,就是牛在军事上的运用的典型例子。

牛是冲锋陷阵的猛士。有一个《火牛退敌兵》的故事,说战国末年乐毅率领的燕军所向披靡,一连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最后只剩下莒邑和即墨两座城了"燕兵并围之,两城告危,田单在即墨被举为将,为抗燕兵,田单用反问计先除乐毅,燕王果召回乐毅,在关键时候换了主将,用骑劫代之。

田单第一计成,乃收城中牛千头,身披五彩龙文,角刺兵刃,尾缚干柴一束,灌之以油,夜半驱牛出城,命五千精兵随牛后而焚其尾,牛被烧痛,直向前冲,闯入燕营,燕军大败,齐军杀燕将骑劫,复齐七十余城,单迎襄王于营而立之,被封为安平君。在这场著名战役中,牛是名将破敌取胜的强大武器。

牛在人类告别“刀耕火种”的文明社会进化过程中,起过巨大的作用,因此人们遂称牛为“仁畜”,甚至誉为“神牛”,牛是人们最崇拜的信物。牛对人们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生产、习俗方面,更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上。以牛为标,化牛入性,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牛文化及勤劳奉献的民族个性。

以乾、坤二卦统帅万事万物的《周易》中称“坤为牛”,即牛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即坤卦的象征物,因为“坤像地任重而顺,故为牛也”。可见牛的资格与天同位,在我国文化典籍中,牛有极高的象征意义。

春秋时《礼记》上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只有在遇到国事争端、诸侯歃血为盟时,才割牛耳取血,每人尝一点牲血,由主盟人手执盛牛耳的珠盘,称之为“执牛耳”。

我国古代的诗句中有许多描写牛的。

《离骚》云:“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而该辅。”宁戚战国时卫人,为仕不能而从商。一次宿齐东门,桓公夜出,宁戚方饭牛,扣角而歌日:“南山矸白山烂,生不遇尧而舜禅,短褐单衣,适至骨干,从昏饭牛而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桓公闻而奇之,乃载归,行拜为上卿。宁戚正是因为饭牛,扣角而歌,而为桓公知之并任之。

南宋宰相李纲的《病牛》诗中写道:“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作者以病牛自况,寄情明志,虽然筋疲力尽,还想为众人温饱再耕些田,诗中表现出高尚的节操。

宋代刘涣为款上令,以刚直不为上司重用,乃辞官归隐于庐山,作《骑牛歌》日:“我骑牛君莫笑,万事从吾好。”其时有陈舜俞以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因不执行新法,责监南康,亦乘黄山,相与往来。欧阳修慕其风节作《庐山高》赠之,一时传为佳话。

现代作家鲁迅以牛自喻,写出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

朱自清则写有“老牛以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在《春》一文中,朱自清写道:“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这使人联想到宋人雷震的《村晚》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郭沫若写牛:“花有国花,人有国手,你是中国国兽,兽中泰斗。”(见《水牛歌》)

当代写牛最精彩的文字之一当为魏明伦的《盖世金牛赋》:“煌然巨变,新纪元之金牛,已非旧体制之牲口。头角依然开拓,尾却自由舒展,高翘云端矣!但高而不傲,大而得当,憨厚而不干蠢事,报国而不尽愚忠!披金缎,托明珠,耀神火,兆吉祥。满身殊荣,负重而再不忍辱!遍体财富,乐道而再不安贫!敢超越赵公骑虎,敢探索股市腾牛……观其创新闯关之势,岂牛乎?特区人也!”

很多艺术家以牛自居。自称“耕砚牛”的齐白石,自取雅号“文牛”的老舍,为画室取名“师牛堂”的李可染。李可染在他的牛画中写道:“给予人者多,取于人者寡,其为牛乎!”。

关于牛的传说,最为精彩的当数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诗经‘小雅.大东》中的牛郎、织女,还只是隔着银河的两颗冰冷的星星,到了汉代,人间的爱情生活演绎到了牵牛、织女星上。

《古诗十九首》中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句。

到南朝时,两星间的情愫更进了一步,郎女婚配了。南朝梁殷芸的《小说》有此情节。接下来“天帝怒,……但使一年一度相会”。当然,王母娘娘并没有彻底否定牛郎织女的婚姻,禁绝的只是仙俗之间的朝夕相处。清人许缵曾有“算来若不隔银河,怎见得相逢更好”的脱俗之见。

齐宣王与牛的故事

《孟子》一书里,记载了牛在受到君主爱惜的传说故事:“臣闻之胡齿日: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现之日:‘牛何之?’对日:‘将以衅钟。’王日:‘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日:‘然则废衅钟欤?’日:‘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日:‘有之。”’……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说战国时代,各国的君主唯利是图,并且互相攻伐,使人民生活过的非常痛苦。

有一次,齐宣王坐在大厅上,看见有一个仆人牵着一头牛走过厅前的长廊,齐宣王就问仆人:

“你要把牛牵到哪里去啊?”

“回禀大王,我要牵这一头祭祀的牛去宰杀,然后将它的血涂在钟上。”仆人恭敬地回答。

齐宣王听了"看了看那头牛,就说:“将它放了吧!看它害怕得发抖成那个样子,我实在不忍心,就好像无辜的人要受刑似的!”

“那就不要用动物的血涂在钟上了吗?”

同类推荐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大师经典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某个时代,而是会穿越时空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去。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的确,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精心编写的这套丛书品位高雅,内容丰富,设计、装帧精美、时尚,不仅具有较高的阅读欣赏价值,还可以收藏,或作为礼物馈赠亲朋好友,是一套能让读者从中获益良多的读物。
  •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即使不看文字,只翻阅那一张张由旧至新的节目单,新中国的演出乃至文化的发展也如同电影般幕幕现前——这本书就是一部纪录片,真实、生动、有趣。收藏者,可以按图索骥,作为鉴赏参考。演艺人,可以从观演述评中听到一位懂戏的观众的心声,设计者,可以在一张张节目单和入场券上描摹出角动心灵的下一张海报,史学家,可以从故事里读出北京甚至中国的演艺微观史,我们,最普通不过的你我,可以学着像作者一样,亲近演出艺术,享受多彩人生。
  • 中国摇滚手册

    中国摇滚手册

    本书系统而清楚地记录了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祥过的不一样的歌唱。这些音乐风格和个人性格如此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乐人在一本手册里平静相处,应该视为一个象征。书中除了音乐人的介绍外,还收集了他们的专辑资料,非常全面。摇滚爱好者们可以在这一本手册里查阅到中国所有的摇滚音乐人,是很好的收藏手册。
  • 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妖怪文化并不是恐怖的文化,也不是猎奇的文化。之所以说妖怪文化到现在仍然有价值,决不是因为被它的光怪陆离照花了眼,而是透过荒诞的表面,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它包含在其中的严肃内核,撇去虚幻的浮沫,我们能够明白地看到它其中蕴涵的真切道理。 日本的女妖敢爱敢恨,正是这强烈的情感使得女妖们血肉丰满,性情激烈,呼之欲出。因为“恨”,她们能不惜一切代价去报仇,去反抗。这些痴人,因为无法化解心中的纠结,又无法将生命瓦全于人世,终于在另一个世界中找到了一席之地,或痛快淋漓、或无可奈何地游荡于苍茫天地之间。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 意大利美术史话

    意大利美术史话

    本书为中国学者研究外国美术的重要成果,分国介绍美术史,此书主要介绍了意大利的美术历史。
热门推荐
  • 联邦快递:使命必达的力量

    联邦快递:使命必达的力量

    本书通过阐释“联邦快递,使命必达”的含义、使命感与责任的关系、使命感在职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等,帮助员工培养职业使命感,使得员工和企业获得双赢。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了解到怎样做一个富有使命感的员工,怎样做一个富有使命感的领导,以及如何培养使命感,如何打造富有使命感的组织,从而为领导和员工提高执行力提供有益的帮助。
  • 倘若我还爱打死不离开

    倘若我还爱打死不离开

    她说:谢祢知晓硪所有不堪,看过我最狼狈的一面,忍过我所有的无理取闹,还依然宠我,爱我久伴身边..他说:我爱祢,不论结局如何,我只要祢快乐.......不论祢身边最后的人是不是我,但祢要记得,倘若我还爱,便不会离开
  • 重生之医女皇后

    重生之医女皇后

    她枉活一世,前生虽尽得天子宠爱,却死于至亲的胞妹之手。这一世重生,却变成一名卑微的医女,且看她如何翻云覆雨,不但要重新得回帝王心,还要得到他所拥有的一切。伴君迟暮,允你一世。
  • 心声集

    心声集

    《期待》、《九寨之秋》、《学会夸奖》、《学会放弃》、《献给爱人的歌》、等等……《心声集》这本诗集收录的是作者成绛卿的心得之作。
  • 总制浙闽文檄

    总制浙闽文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域亡帝

    天域亡帝

    奔流不息的人海中,身穿紫色斗篷的萧凡走在其中。在他身后,是一具包裹在绷带中尸体。“.....”——第一次写小说,求指点!
  • 神君,请上榻

    神君,请上榻

    睡个午觉都能遇到凶杀案件,这世道太不太平了!老天爷是在玩她么?不带这么倒霉得令人发指的!不过……阴差阳错地,好像救回了一个美男,还是一副等待蹂躏的模样!啥?美男竟是同道中人?那么…还等什么!小女子二八年华,正是双修的好时机啊!美男,请上榻,咱们先把生米煮成熟饭如何?
  • 天涯逍遥剑

    天涯逍遥剑

    天地虽大,但我只愿得一人心。川蜀多难,而我却仗剑逍遥天涯。
  • 宇宙大探秘

    宇宙大探秘

    夜晚,我们遥望闪闪的星空,会使我们翩翩遐想,似乎有数不尽的奥秘蕴藏在天空中……我们对宇宙探索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但是仍未揭开其冰山一角……
  • 恶魔来袭:女人乖乖

    恶魔来袭:女人乖乖

    ”想不想玩个游戏?”恶魔一把扯下领带,魅惑的眼睛泛着妖冶。她张着懵懂大眼,张嘴咬上他的唇瓣,随即整个人贴上去……三年后,他堵住她的去路,扔了她的婚戒,撕烂她的婚纱,将她强掳到房车上。“放开我,你这个魔鬼!”“放?也是在我玩腻了之后!”冰冷的笑容,再一次令她直坠冰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