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9700000005

第5章 逃不掉的泡沫大破灭(4)

纸币的发行最初是以白银为基础的,纸币与白银可以自由兑换,可同时流通,这就是银本位制。同时一些国家也采取金银复合本位、银铜复合本位、金本位等。英格兰于1717年决定将英镑按黄金价值固定,此后金本位制逐渐普及,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破坏,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称为不完全或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该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逐渐被各国放弃,代之以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自此之后,各国货币动荡不定,国际贸易呈现出无政府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坐上了西方盟主的宝座,美元也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于是在1944年7月,44个国家及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并于1945年12月27日订立《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世界货币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因为其只有依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但这样一来,必然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从而导致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个问题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1960年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难题,或叫特里芬悖论。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的“美元过剩”,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了,尼克松政府于该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1973年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世界各主要货币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

金本位制崩溃后,世界各国转向信用本位制或称管理纸币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货币发行流通完全依赖于发行机构的信用,货币创造过程轻而易举,成本费用微不足道。于是货币的本质变成了一个纯粹意义上的符号,但也正是这个名分,货币依然无所不能,能通胀,也能通缩;能投机,也能泡沫;能使人癫狂,也能使人幸福。

现代金融幻术

信用本位制后,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不取决于该国的金属储存量,而取决于一国政府对经济发展或其他因素的判断而制定的货币政策,这就是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如此一来,货币就与泡沫结下不解之缘,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全球发生了多次资产泡沫,泡沫的破灭常常带来经济的衰退。当然,泡沫的产生也常常伴随着经济的“繁荣”。

第一,道琼斯指数创纪录大跌。

从1982年开始,美国出现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为股票市场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因此道琼斯指数当年创出新高并一举突破2000点。从此之后,股市开始缓慢而坚决地持续上涨,大大超过上市公司的实际增长,平均股息从1982年的6。2%下降到1987年的不到2。4%,股票的市价与账面价值的比值从1上涨到2。7,而股票价格收益比率则从7。5攀升至22。5。

虽然有分析家不断指出股票估价过高,但持续上涨的股价却在证明这些警告都是危言耸听,持怀疑论的人要么闭嘴,要么就是继续大丢其脸。投机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髦,到1987年,美国股市连续上涨5年,涨幅超过200%。正在人们以为股市将持续上涨的时候,10月19日美国股市发生了大崩盘,道琼斯指数当天下跌508点,跌幅达到22。6%,创下新的日跌幅纪录。仅仅几个小时,纽约股市上市公司的市值就损失掉1/4,不少人倾家荡产、负债累累。

美国股票市场的崩盘导致了全球股市的传染性暴跌,东京下跌15。6%,伦敦下跌10。8%,巴黎下跌9。7%,悉尼下跌25%。仅一天时间,全世界就损失了约14000多亿美元。

第二,日本的“广场协议”。

日本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对美贸易连年巨额顺差,1985年9月,日本签订允许日元升值的“广场协议”。为缓解日元升值压力,扩大内需,日本政府从1986年开始连续5次下调利率,从原来的5。0%降至2。5%;同时大力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使得日本企业越来越重视资本运营,迷上了“金融炼金术”,把大量的资金投入股票、房地产,推动了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价格上升,而股票、房地产价格的持续攀升又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资产价格的乐观预期,“泡沫”越吹越大。

1985年年末,日经指数为13083点,到了1989年年末就达到38916点,4年间累计上涨近200%,而同期日本实际GDP增长率年均只有4%〔德〕彼得·马丁,布鲁诺·霍尔纳格。资本战争。王音浩译。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266。当日本股市凯歌高奏时,房地产价格也正在疯狂上涨。1990年高峰期时,东京、大阪等六大城市市区土地价格上涨近三倍。在不断升值的财富面前,日本人民充满了信心,全世界都在预测什么时候日本会超过美国。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说,日本必须学会在他的批评者面前说“不”,如果日本成为超级大国,那对世界是一件好事。

但泡沫吹得再大,也只是泡沫。日本泡沫在1990年开始破灭,当4月日本股市大幅下跌时,日本的自信随之大幅减弱,日本《远东经济评论》写道,“太阳变得昏暗起来”。从此,日本经济走上了“失去的十年”。

第三,东南亚泡沫。

1980年以来,东南亚各国经济出现高速增长,加上国外大量资本的输入和风险溢价的降低,使得投资和信用规模急剧膨胀。以泰国为例,1990年泰国资本净流入是97亿美元,1995年资本净流入增长了126%,达到219亿美元。在大量外国资本涌入之后,泰国的银行系统放松了贷款条件,信贷迅速扩张。

信贷扩张的结果是股市和房市交易火热,资产价格迅速攀升,泡沫现象越来越严重,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1996年,泰国的房屋空置率持续升高,其中办公楼空置率竟达50%。在中国香港,房地产更是一路高歌,1984—1997年,香港房价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中环、尖沙咀等中心区域每平方米房价高达十几万港元,一些黄金地段的写字楼甚至到了每平方米近20万港元的天价。受房价飞涨的刺激,香港的房地产投机迅速盛行起来,出现了一大批近乎疯狂的“炒楼族”。

1996年泡沫由泰国开始破灭,山火一样飞速蔓延,到1997年10月,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中国香港相继陷入危机,房地产资产价格急剧下跌,一年时间内平均跌了40%。股市跌幅更惨,据估计,1997—2002年的5年时间里,香港房地产和股市总市值共损失约8万亿港元,比同期香港的生产总值还多。

第四,台指坐火箭掉海里。

20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经济已经连续30年实现平均9%的高增长,赚取了大量外汇,贸易顺差从1981年的14亿美元增长到1986年的157亿美元。经济的持续景气刺激了股市和楼市,两者开始飙涨。1985年台指仅746点,到1986年该指数越过1000点,此后台指坐上火箭,不到9个月时间里跃上2000点,随后2个月内,指数接连突破3000点和4000点。没有暂停,没有中场休息,真是奇迹。

可是不巧,遇上了1987年10月华尔街的股市狂跌,台指重挫51%,低现2298点。不过台指上升远没有结束,只是被美国打扰了一下,到1988年6月,台指就反弹突破5000点大关,接着连续突破6000、7000、8000点关口。看来台湾地区火箭的二级推进技术真是不错。但台湾当局感觉如此疯狂上涨有些不妥,开始打压,市场出现了下跌,台指至年底累计下跌43%,跌回5000点以下。

但这次下跌后市场更是普遍看好上10000点。果然,1989年台指创出9000点新高,并顺利站稳10000点。人们此时考虑的是如何突破15000点大关,但很可惜,火箭上升动力不行了,有关部门还要拉后腿,股指在1990年2月跑到12682点后开始狂泄,到10月份,降到2485点,跌去一万多点,几乎掉到海里去。

第五,科网泡沫破灭。

1994年,互联网出现,并很快引起公众注意,到1996年,对大部分美国的上市公司而言,一个公开的网站已成为必需品。人们认为这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商业模式将很快代替传统的商业模式,并会开创很多不可能的商业新模式,于是大量资金涌入互联网,一时间,互联网公司遍地开花。

这些公司大部分缺乏切实可行的商业计划和管理能力,但因为是新颖“COM”概念,投资者依然蜂拥而至。在“COM”公司看来,赢利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如何尽可能多地“烧钱”,以长期净亏损来获得更多的眼球和市场份额,建立足够的品牌意识,以便以后可以赢利。“快速变大”一时成为几乎所有“COM”公司的口号。

由于公司是新型的“COM”,估值就不能再按照传统的市盈率来考虑,那样是落伍的,与科技很不协调,虽然没有赢利,又需要不断烧钱,但架不住钱多,许多“COM”公司募集资金时,价格高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在2000年3月,以科技股为主的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攀升到5048点,比一年前翻了一番还多,网络经济泡沫达到最高点。

可惜,就算是披上高科技的外衣,网络经济依然于2000年3月10日开始破裂,到2001年,泡沫全速消退,大多数“COM”公司在把资金烧光后停止了交易,许多公司至死也没有看见过赢利的前景。据估计,这次泡沫的崩溃在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间抹去了IT界约5万亿美元的市值。

第六,次贷泡沫。

网络泡沫破裂和“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经济面临衰退的危险,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这一政策极大地刺激了美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

在美国,90%以上的人在购买住房时都使用房屋抵押贷款。房地产按揭在美国银行信贷中所占比例为61%。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信贷市场也日渐火暴,为鼓励更多的人买房,银行推出了次级抵押贷款。所谓次级抵押贷款就是针对大量信用程度较差的贷款者发放的房屋抵押贷款,这类贷款信用要求不高,但贷款利率通常要高出普通贷款2到3个百分点。

2001—2004年,次级抵押贷款成了大量信用等级不高的购房者的选择。为了吸引客户,一些贷款公司推出了“零首付”的贷款方式。宽松的贷款政策活跃了房地产市场,美国人买房热情不断高涨,不断刺激着房价的上扬,2001—2005年,美国全国平均房价翻了一番。而在1975—1995年的20年时间里,美国房价基本保持平稳,平均每年上涨0。5%。徐滇庆。房价与泡沫经济。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71。

为抑制房地产过热,2005—2006年,美联储17次加息,在节节攀升的利率面前,美国房地产终于开始逐步降温。但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上,购房者的热情远未冷却。统计显示,次级贷款占美国全部房贷的比例从2001年的不足5%涨到2006年的20%。

在房产价格不断攀升时,贷款者可以通过卖房偿还贷款,但是当房价开始下跌、利率不断提高时,越来越多的贷款者不堪重负,次级贷款市场危机由此产生。在2006年房价泡沫破灭时,次贷泡沫随即破裂,并很快波及证券市场和海外市场,导致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在美国房地产泡沫和次贷泡沫产生的同时,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房地产泡沫,有的已经破了,有的似乎还在长大。爱尔兰1996—2006年,房价平均上涨了3到4倍,房价之高创下经合组织成员之最,在本轮金融危机中,房价已跌回十年前水平丁志杰。房地产泡沫是爱尔兰债务危机的推手。中国金融,2011年第5期。中东奇迹的迪拜曾号称新兴经济体又一成功的范例,依靠房地产泡沫快速在沙漠中崛起,但也已经轰然倒塌,房地产价格从2007年的最高值在不到两年时间内下跌一半。吴智钢。成也地产败也地产中国从迪拜危机吸取何教训。国际金融报,2009年11月30日。

疯狂、惊恐与崩溃

泡沫与我们已经如影随形,在流动性过剩的今天,泡沫以及与泡沫经济相关的问题已经成为政策制定者、市场研究者和广大投资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他们当然不希望泡沫的出现,或者出现后可以借“有形之手”予以控制,不要对社会造成大的破坏;市场研究者自是希望可以成为前者和后者的指路明灯,但很遗憾,这盏灯常常是隧道尽头最后的亮光;而投资者感兴趣的则是希望既可以与泡沫共舞,又能够在最后一支安魂舞曲响起之前带着财富快速离开。

泡沫周期一般要经历以下过程:投资、转位、繁荣、亢奋、获利、恐慌、破灭。转位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转位没有完成,投资就无法过渡到投机。转位完成后,新的投资机会出现了,信用开始扩张,经济走向繁荣,更多的投资者开始进入,从而产生了正向的连锁反应,市场开始亢奋起来,出现了亚当·斯密所称的“过度贸易”,即针对未来过高收益的纯粹投机。在繁荣时期,投机者往往过高估计未来收益,而这将影响到其他市场参与者。当市场对利润的追逐偏离了正常的商业理性时,投机狂热便出现了。

识别投机狂热

每一次泡沫破灭之前,总伴随着投机狂热,“博傻”也好,击鼓传花也好,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人们交易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下一次交易,而不是为了买入并持有,更不是为了资产本身的红利。

同类推荐
  • 财政风险概论

    财政风险概论

    许正中编著的《财政风险概论》主要介绍了财政风险与财政风险的化解,国债风险及其防范,社会保障性财政风险及其防范,金融性财政风险及其化解,非金融性国有企业引发的财政风险及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防范,建立平准基金,阻断风险系统性触发等内容。本教材主要面向国家公务员,按照“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什么就编写什么、干部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编写什么”的要求谋篇布局,以帮助各级公务员提高素质和行政能力。教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对学科基础理论、前沿理论作简要介绍,又对实践案例进行理论分析和提炼,有益于公务员改进工作、提高能力。
  • 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投资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

    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投资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

    本书主要分析了现有的度量模型是否可以准确地度量中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程度问题、市场竞争中的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问题等。
  • 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这个时代不懂点经济学要吃亏

    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这个时代不懂点经济学要吃亏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尽力还原经济学的本来面貌,剔除了经济学中那些枯燥、抽象的数学函数和定理法则,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揭示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让您在轻松的阅读中,真正掌握这门会使您的人生更加幸福的学问。全书共分12篇,以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骨架,以古今中外的经济学现象为血肉,几乎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专业和领域,囊括了国内最新、最经典的经济学概念,生动而又严谨地阐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类经济学热门话题,可以说是一部经济学知识的百科全书。
  • 只计耕耘莫问收

    只计耕耘莫问收

    本书收录了厉以宁先生四年来发表于各报刊杂志,以及在大学演讲、讲话(记录稿)的文章共计42篇。2012年前后的文章,全面反映了厉以宁对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自身暴露出的重大问题的提醒与解决思路。他认为改革已进入核心领域,改革的关键是经济体制转型与政府放权。2014年前后的文章,着重反映了厉以宁关于“中国经济双重转型”理论的酝酿与成熟的过程,这个理论代表了厉以宁对中国经济学的重大贡献,是他“非均衡”理论与“股份制改革”主张的合理发展。这个理论深入地触及到了中国经济问题的症结,也更具体地探讨了其在各个经济领域、行业的改革通路和方案。
  • 走进榆林开发区

    走进榆林开发区

    本书分为战略篇、体制篇、规划篇、土地篇、考察篇。收录《“十五”榆林化工产业发展思路探析》、《引凤筑巢,服务全方位》、《毛乌素沙漠土地思变》、《榆林城市可持续发展分析》等文章。
热门推荐
  • 神秘昆仑

    神秘昆仑

    一群人在遥远的昆仑山探秘一块神秘昆仑玉的上的古墓,历经千年万险,终于死里逃生,重见天日,知道生命的可贵....
  • 彪悍娘亲闯天下

    彪悍娘亲闯天下

    这是一个腹黑的穿越女带着小包子闯荡异世大陆的故事。小包子怎么会没有爹爹呢,于是一个腹黑的异世男开始了长久的追妻之路。“什么!要我开启大陆的上古阵法!!”腹黑女开始了自己的揽财之路。“娘子,不要怕,夫君给你靠,这个阵法我一直有在研究哦,而且找到了方法。”腹黑男开始诱拐。“什么什么,快告诉我。”“不要着急嘛,在此之前我们先把正事办了,这次我要在上面。”腹黑女反驳道:“每次不都是最后你在上面的么,哼,我不干,我要在上面。”腹黑男心里偷笑:其实我就是想要你在上面。于是,这一对腹黑夫妻全然忘了他们的小包子。小包子可怜的捧着玄兽:“肉球,为什么我总是这么孤单。”肉球:“小尘尘,有我呢,不怕!”
  • 豪门秘恋:大亨不离婚

    豪门秘恋:大亨不离婚

    一场金融海啸,衡量家族利弊,她高调地在六星饭店举办选夫宴会。结果却无人问津,丢尽颜面,贻笑大方。蔚海蓝——这三个字成为一时笑柄,人尽皆知。殊不知她已经嫁为人妻,成了他见不得光的妻子!十年之前,他寄人篱下,她是高高在上的富家千金。十年之后,她落魄潦倒,他却是富甲一方的政界大亨!雷绍衡,在这座城市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拥有一张天妒俊颜的他,身边从来不缺女人。他喜欢掌控每件事情,事业、金钱、权利……包括她!她的车坏了,会送她回家──他的司机,她生病了,会送她看病──他的秘书,她饿了,会带她吃饭──只是顺便。结婚四年,他与她见面不超过十次,说话不超过十句,形同陌路。娶她,不过是为了羞辱她!
  • 楼兰天下①·宫之妖女

    楼兰天下①·宫之妖女

    汉代的西域,一切并非后世所知,许多秘密隐藏在千年的风沙下,当楼兰已成明日黄花,谁还能记起当时悲凉?楼兰皇宫之中宫女离奇死去,她们皆是在受到太子宠幸的当晚惨遭不幸。太子长生的脑海中开始出现幻觉,他隐隐觉得,自己便是杀死宫女之人。但宫女沙子却坚定地相信长生并非凶手,她开始调查真正的凶手。
  • 土行无疆

    土行无疆

    这是属行修的世界,瑰丽壮观的行术如魔法般在天地间无限绽放。属行修,吸纳灵气与自身结合形成属行修力,基础五行,金木水火土,奇异属行,风雷冰暗等。夏凡,行修门派夕落山一名卑微的记名小土修,凭借机缘巧合下得到的神秘功法,他可以沟通土地,汲取力量,可以遁地,潜踪隐匿,倍道而行,还可以吞噬地脉,使功法晋级,提高资质。先天不足,后天补之,从此,立足大地,土行无疆。——————诸君可随我战否?!
  • 金融潜规则

    金融潜规则

    《金融潜规则》所讲述的故事是在帮助人们回答以下一些问题:从古老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到塞里格曼的发家史中,人们是否可以发现在那个年代里,争做权贵代理人是攫取财富的重要途径?黄金作为贵金属货币,是否曾经引发许多不同阶级之间的金权较量?法律在金融家面前到底是什么?是套在头上的紧箍咒,还是一纸空文?战争吞噬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却致富了一批又一批居心叵测的阴谋家?商业并购到底水有多深?金融市场中的欺诈何其多,然而这一切又是如何发生的呢?金融市场是赌场?谁在背后操纵着世界各国的政坛?金融机构的“保护伞”是什么?谁主宰着这充满着贪婪与杀戮的金融江湖?
  • 汉英英语谚语手册

    汉英英语谚语手册

    英语谚语是以英国本土的民间谚语为主体(包括《圣经》、莎士比亚、培根等),引用了部分外来格言(如《伊索寓言》以及意大利、法国、印度等国格言)而组成的,所以内容丰富、贴切生活,更重要的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英语谚语是广大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智慧的结晶。
  • 凤氏

    凤氏

    大婚之日,她死死抱住他:“留下来……陪我……”似梦呓,又似真心,他看见了她的泪珠流下,她是傻子啊!!!他想。一朝失策,却迎来重重扑朔迷离的真相,“她不傻!”他惊。“难不成皇上言臣妾傻?”她却笑。“朕许你后位,你不准离开朕!”她答应,三年后,淮烟归来,他毫无感情:“废黜……”“氏煊恪,你这样做,没有良心!”她却撕心裂肺。经过多次磨难的人才会走到一起,多少年来,她在等:“我爱你……”梦醒,无人在耳边呓语,心空了……原来我爱的是他……
  • 富家女爱上明星权志龙

    富家女爱上明星权志龙

    这是富家女等多重身份的苏可可和BigBang权志龙的相识,相爱,忐忑,经过的一系列事情
  • 重生之我是小道

    重生之我是小道

    自己看吧,我就不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