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4700000008

第8章 八佾第三 社会行为规范是生活的准则(2)

【说明】孔子真的不知道禘祭之礼吗?不,这只是他的谦虚之辞。如果他真的不知道,也就不会这样说了。禘祭是周朝所推行的极为隆重的一种祭祀仪式,由殷商王朝拜天地之神而改为祭拜祖宗之神,其思想内容已大为不同。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把中国数千年来所形成的文化特征称之为“周孔教化”,梁氏说:“中国数千年风教文化之所由形成,周孔之力最大。举周公来代表他以前那些人物;举孔子来代表他以后那些人物;故说‘周孔教化’。周公及其所代表者,多半贡献在具体创造上,如礼乐制度之制作等。孔子则似是于普贤制作,大有所悟,从而推阐其理以人。”也就是说,孔子将周代所创造的礼乐制度视为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人人都依照这个社会行为规范行事,当时的社会也就不会这样混乱了。然而各诸侯间的尔虞我诈,人的私欲的膨胀,把周初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彻底冲垮了。所以,真正能懂得禘祭之礼的人,也只有周公那样能“掌”握天下的人。

12.必须要真心诚意

【原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2祭,如不祭。”

【译文】祭拜祖先时,就好象祖先真的在面前一样。孔子说:“我要是不亲自参加祭祀仪式而让人代祭,那就等于不祭。”

【说明】从本节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春秋时期的那些诸侯王们,对于禘祭之礼仪是很不重视的,第十节描述过一次主祭者端上一鬯酒奉献神祗以后,心里就想赶快走了的情景,从本节我们又看到某些人根本就不参加了,只是让人代祭。这也就意味着周朝的社会行为规范至此已经不起作用了。当然,并不是说周朝的社会行为规范就一定是正确的,人类要进步,人类在进步,社会也在前进,旧的、不合时宜的礼乐制度必然也要被淘汰;然而,春秋时期的社会动乱也不能说是对的、好的。孔子只是认为,在参加祭祀仪式时,必须要真心诚意,就好象祖先真的在面前一样。这其实也是在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无论对待死者和对待生者,从明到暗,从内心到外表,都要言行一致,由衷一贯。那种表面上恭恭敬敬,满口仁义道德,而内心又是另外一回事的人,是不可取的。

13.遵循天道的客观规律才能取得成功

【原文】王孙贾问曰:“与其媚於奥,宁媚於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於天,无所祷也。”

【译文】王孙贾来问孔子:“与其讨好巴结奥神,宁可讨好巴结灶神,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不是这样说的。如果得罪了上天、苍天,那就没有什么地方可以祭告了。”

【说明】从表面的字义看来,本节似乎是在讨论祭拜什么神的问题。中国是个多神教国家,且不说春秋战国以后的佛、道诸神,就是殷商王朝以前,人们所崇拜的也是多种神权。如《诗·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玄鸟”便是殷人崇拜的图腾,“天”、“龙”等也是殷人崇拜的一种神权。龙从夏以前即为中国人的图腾,因而在夏以后中国人便自称为龙的传人。在濮阳仰韶文化层中,曾发现用蚌壳摆成的龙形,这表明在夏王朝诞生之前,就有了龙的概念。后来殷人又转而崇拜“夔”,这“夔”便是他们的祖先(见郭沫若《先秦天道观之进展》)。在崇拜前者的时候,说明人类对于自然的征服尚感没有什么力量,还不能以自己的力量来繁殖自身的生活资料,于是不得不寻找自己的图腾。这图腾不论是动物或是植物,人们是希望它给予人类以若干恩惠。崇拜后者的时候,则稍有不同,人类已经从生活中知道了自己的力量是可以改变自然的。于是人们就特别重视用自身的力量创造出来的种种经验,这便逐渐演变成祖先崇拜。所以在殷商王朝时期,上自帝王,下至百姓,所信奉的都是多神崇拜。至于奥神与灶神,便是民间信仰的多神崇拜之一了。当然,本节并不是在讨论祭拜什么神的问题,其实质上是在讨论人的社会行为规范问题。祭拜什么神,是各人的信仰,但触犯了上天,那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天”,不是指大自然的天空,而是指“天”的道路和规律,这从西周以来“天命观”的本质上的改变可以看出。人道必须遵循天道,人的一切社会行为规范也必须遵循“天”的变化规律。所以,“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人道为什么必须遵循天道呢?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寒冬腊月三九天,打着光膀子上街行吗?或者酷暑六月三伏天,捂着皮袍子上街行吗?显然都不行!热了要脱,冷了要穿,这便是自然规律,也是人人都必须遵循的“天”的规律。当然,在人类的政治生活中、日常生活中都有一定的规律必须遵守,违背了这些规律,无疑也就“获罪于天”了。如果“获罪于天”了,再去祭拜什么奥神、灶神,也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这些神灵神祗不是贪官污吏,你来祭拜他,他便保佑你;你不祭拜他,他便不保佑你?没有这回事!所谓自助天助,神是建立在自己的心中的,只有“自强不息”,遵循天道的客观规律,人们才能取得成功。

14.历史经验的借鉴

【原文】子曰:“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译文】孔子说:“周朝是借鉴了夏、商两个朝代的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拥有着多么繁荣丰盛的文化啊,我是随从周朝的。”

【说明】孔子为什么要随从周朝呢?从前面第九节中我们知道,夏礼、商礼,孔子都能言之,也就是说,孔子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民间传说,知道周朝的文化、礼仪制度是借鉴了夏、商二代先辈的历史经验的,是符合社会进步的,所以值得他随从。当然,历史的发展并不如孔子所想象的那样,周朝的文化、礼仪制度能一直保存下来;然而,历史的演变也证实了周朝的文化和礼仪制度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巨大的,没有周初的“天命观”的改革,中华民族发展的道路必然要慢一拍。

15.不耻下问也是礼

【原文】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孔子到周公庙去,每样事情都要问一下。于是就有人说:“谁说那个鄹人的儿子知道‘礼’?你看他,什么都不懂,进入到大庙里,每样事情他都要问。”孔子听说后,说:“我这样做就是‘礼’”。

【说明】大庙,不是象现在的名胜古迹一样,什么人都可以进去参观一下的。那时的大庙,一般人根本进不去,就是高级官员也难得进去。因为那是王族私有的地方,只有王族成员和管理人员能进去。孔子懂“礼”,但多半是理论上的,因此在他有机会进入到大庙时,当然要“每事问”了。这个“每事问”一方面是指孔子谦虚,另一方面则是指孔子想要就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礼”互相核对,以便察看鲁“礼”与周“礼”之间的异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中央发的文件与下面基层执行的情况往往不大一样,因为各地方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以,“每事问”也就是必要的了。其实,这也是做人的道理,不要不懂装懂,或是敷衍了事。做人就要踏踏实实,不耻下问,诚恳地、虚心向别人请教,才是懂“礼”,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

16.不要以肤浅的猜度来度量别人

【原文】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译文】孔子说:“猜度、陈述自己的意见不要死守着那表面肤浅的,因为每个人的着力点不是同样的标准、准则,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说明】孔子在说了“是礼也”之后,又补充说了本节这一段话。这段话实际上就是批评那个说“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的人。你用自己肤浅的猜度来度量别人,这本身就是很肤浅的了。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不一样,每个人的思想、行为也就不可能一样,别人入大庙,每事问,因为他对“礼”的着力点与你不同,所以要每事问。这个“问”,并不代表他一点都不懂,而是表明他的谦虚、谨慎。其实这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意思。所以,我们平时说话要小心,别人的行为都是有一定的目的,我们不能光看表面的东西,要看他真实的内在本质,才能了解他的行为的目的。

17.维系与背叛

【原文】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译文】子贡想要把每月初一祭祖庙的那只活羊去掉不用,孔子便告诉他:“赐呀,你爱惜那头羊,我爱惜那种礼。”

【说明】本节是是师生两人在议论鲁国的祭祀仪礼。子贡看着鲁国的“礼”日益衰微,鲁君连每月一次去祖庙祭祀告朔都懒得去了,这告朔之礼也就虚有其表了。他可惜那只活羊白白地牺牲,因此他建议去掉这个虚有其表的告朔之礼。而孔子不同意他的意见,认为,你可惜那只活羊,而我却可惜这种祭祀仪式,如果连这种虚有其表的祭祀仪式都去掉的话,那么周礼还有什么内容呢?当然,虚有其表的仪礼可以去掉,但维系着鲁国与周国这一点礼仪也去掉的话,鲁国也就等于脱离了周天子的统治,也就等于背叛了周国。

18.按规矩做并不是巴结

【原文】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孔子说:“侍奉君主尽到做臣的礼节,别人以为这是巴结、奉承哩。”

【说明】本节这句话也是紧接上节而言的。一个意思是,我们做臣子的,要尽到做臣子的礼节;另一个意思则是鲁国国君相对于周天子来说,亦是臣,也应做到一个臣子的礼节。至于别人怎样看,还是十五节的那句话,“是礼也”。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人做无论什么事,都要以“礼”,以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为标准,为准则。自己按照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做了,那是自己的人格,自己的精神。以自己的见解与人格精神做事,等待时间的考验,也就符合“礼”了。

19.做什么样的人都要懂规矩

【原文】定公问曰:“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鲁定公问孔子:“国家的君主役使、使唤臣子,做为臣子侍奉君主,应该怎么做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役使、使唤臣子要用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做臣子的则要用尽心尽力的忠诚来侍奉君主。”

【说明】这段君臣之间的谈话很巧妙,很有意思。上一节孔子才说“事君尽礼”,本节孔子又说“臣事君以忠”。看来很矛盾,其实一点也不。鲁定公确实很好玩,居然向大臣讨教如何管理部下。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讨教政治领导术,治国管理术,或者就叫权术,领导方法。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当时的君臣关系已经很乱了,鲁定公已经无法约束部下。现在我们回观历史,就可以看到,鲁昭公被三家驱逐,流亡客死异乡。其后不久,三桓属下的家臣阳虎等人又起来劫持大臣,控制国政,一度形成“陪臣执国命”的局面。鲁定公时,阳虎失败出奔,三桓重新掌权。后鲁哀公(前494~前467在位)图谋恢复君权,同三家大臣冲突加剧,终致流亡越国。从鲁国发展史来看,或者从整个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发展史来看,这一时期各诸侯国的治国大纲都是在用“权术”。用权术治国可不可以呢?孔子认为暂时,短时期内是可以的,但终究是不行的。君主如果不顾及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而使用权术治国治人,自己首先破坏了社会行为规范,那么下边的人同样也会破坏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大家都不遵守共同的社会行为规范,这天下不乱才怪。所以孔子说君主首先要“以礼”,以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来要求,来约束部下,则下面自然就敬而忠了。孔子学问的中心是“仁”,即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亲爱,相互爱护,相互帮助。这就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对等原则,君臣关系亦是如此。所以这种君臣的上下关系不能建立在“权术”上,只能建立在“仁”、“礼”的关系上。再一次纵观历史,从春秋战国直到现在,凡是使用权术治国治人的,没有一个能维持较长时间。所谓的成康之治、汉武帝之治、唐开元之治、明万历之治,都是领导者“以礼服人”的统治方法取得的繁荣。

20.满口都是“爱”的人,其内心未必真“爱”

【原文】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睢》这首诗,表现出了爱情的快乐但不过度,虽然哀婉但不伤感。”

同类推荐
  • 一缕霞光

    一缕霞光

    《一缕霞光》是作者伟子的一本散文随笔集,共收录了近些年来新创作的作品近九十篇。或记事、或写人、或写景的散文构成,作者以细腻的心触摸人生,并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感悟,感情真挚。
  • 聊将锦瑟记流年

    聊将锦瑟记流年

    在《聊将锦瑟记流年》中,安意如以她那一贯细腻优美的文笔,通过对于黄仲则诗歌和人生经历的精辟评析,并将其与秦汉以来最优秀的诗人、最经典的诗词作对比,真实重现诗歌圣子不世出的才华、悲惋曲折的一生。
  •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本诗集是为了纪念中法文化交流活动“诗人的春天在中国”举办五周年而特别推出的,由诗歌的摆渡者—树才、孟强和余中先先生翻译,收录了法国当代诗人雅克·达拉斯等十四位诗人的优秀作品。诗集展现了法国诗歌的现代性音调,使读者在聆听、阅读和分享中传播诗歌在文字理解之外的美妙旋律。
  •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本书不欲多袭前人的论断。但前人或当代的学者们的批评与论断,可采者自甚多。本书凡采用他们的论断的时候,自必一一举出姓氏,以示不敢掠美,并注明所从出的书名、篇名。
  •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下部)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下部)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上部、中部、下部》三本书汇集了1901年到2014年所有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其中包括获奖作品简介、年代、作者介绍、书影、图片等内容。目标读者群不受年龄限制,作为青少年或社会各阶层读者读物、收藏书籍均可。
热门推荐
  • exo之星空若雨夏微凉

    exo之星空若雨夏微凉

    "即使我不是你的全世界,但是我的世界都是你!"--------朴沫雪"傻瓜,你就是我的全世界啊!"---------边伯贤
  • 女人四十

    女人四十

    只要我们肯利用,年龄渐长对于我们来说,是为我们全面加分的它代表了更多的历练与积累。年轻时代追求幸福,轰轰烈烈或跌跌撞撞,但总是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而现在,我们却清清楚楚地看到幸福就在不远处。
  • 圣人

    圣人

    天空之上,万千星辰正在急遽运动着,而这运动也完全违背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如果让哪位物理学家看见,一定会感叹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而现代物理学也将要变天了!一次偶然的机遇让济羽陷入混沌的宇宙中。且看济羽有着何种的遭遇。
  • 无限异能之路

    无限异能之路

    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世界,无限的新篇章,将由我来谱写!且看我笔下的陈舟,将如何在那一场场恐怖片中,走出属于他自己的异能之路!群号:189-036-946(感谢昊魂妖孽的提供)
  • 霸道王爷宠萌妃

    霸道王爷宠萌妃

    现代少女夏末米在洗澡的时候意外穿越到了另一时空的西明国,还刚好跌进了三王爷的浴桶里,两人第一夜就暧昧丛生。奇怪的是三王爷似乎早就知道会有她这个不速之客穿过来,后来她才知道原来是有一个神机妙算的老者告知池冷墨,他要等的人会在那天晚上出现。池冷墨很是宠她,两人也顺理成章的结为了夫妇。
  • 如果坠落时也有星光

    如果坠落时也有星光

    “这是你遗落在我这里的心。”杜恒泽举着小小的玻璃瓶子,等着余微的反应。九年前那个暖融融的春天,他带着并不讨喜的表情出现在她眼前。也是这样不依不挠地问她:“同学,请问你几年几班的?”兜转至今,他依然执拗地站在这里,举着那颗保存了多年,被剥了壳甚至已经微微发霉的栗子——有两瓣果肉的栗子,笑得那么无害。是啊,那时候的他们还在一起,她说这颗栗子的形状像心脏,他居然就偷偷藏了起来。原以为,被所有人认定不得不分离的两个人,在这浩瀚时空中的某个点,一定会彼此遗忘,各自安好。那些烙印着疼痛与悲伤的年月也如坠落的星光般终将淡去。
  • 亡者代言人

    亡者代言人

    海归女法医为死者说话,却深陷惊天杀局,谁才是她人生悲剧的始作俑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女人要学会说“不”

    女人要学会说“不”

    在爱情的世界里,女人总是把男人放在第一位,她们总是喜欢说“我爱你胜过爱自己”之类的傻话,总是把男人当成天。而男人呢?他们即使再爱你,也只是把你放在和自己等同的位置上。所以,受伤的往往是女人。冰冰在上学的时候,爱上了高自己两级的学长,很快他们就进入了热恋期。大学毕业时,冰冰按计划准备考研究生,她的男友却不同意:“咱们结婚吧,我非常需要你。”是结婚还是考研,她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 读者文摘(下)

    读者文摘(下)

    我拥有的教学条件简陋,专职神父仅我一人,好多事情需要教民们帮忙。维拉斯就是教堂的热心人,他50多岁,身强力壮,是一个干体力活的工人。他对教堂的大小事务都特别关心,经常主动义务帮工。
  • The Woodlanders

    The Woodland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