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4700000032

第32章 乡党第十 孔子首先“正己”(2)

【说明】也就是说,祭祀所用的物品并不只限于肉类和鱼类等动物肉类,凡是蔬菜等较粗的食品也应该祭祀,以示人们对祖先、天地、鬼神的诚意。而且,在祭祀仪式过程中,一定要平等对待所敬奉的祖先、天地、鬼神等,不要有分别区别之心,不能厚此薄彼。因为我们现在的人都要讲究平等,何况祖先乎?何况天地乎?何况鬼神乎?

12.祭祀仪式的规范

【原文】席不正,不坐。

【译文】祭祀仪式上,如果祖先、天地、鬼神的座席没有摆正,就不能请祖先、天地、鬼神的牌位上座。

【说明】这几节下来,一直都是在讲关于祭祀仪式方面的规范,因此,本节也是针对祭祀仪式所敬奉的祖先、天地、鬼神的牌位而言的。如果所祭祀的牌位不正,歪歪斜斜,这个祭祀仪式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

13.尊老敬老的起码的礼貌和礼节

【原文】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译文】在祭祀仪式完毕乡人们饮酒的仪式结束后,要等老年人都离开了,其他人才能离席。

【说明】在祭祀仪式完毕后,一般都要举行饮酒仪式,要先请老年人上座,饮酒仪式结束后,也要等老年人离席,其他人才能离开,不能一哄而散。这其实也是平常的社会行为规范,是尊老敬老的起码的礼貌和礼节,也是对祭祀仪式的尊重。

14.尊重祭祀仪式及傩舞

【原文】乡人傩,朝服而立於阼阶。

【译文】乡里的人在举行迎神及驱除疫鬼的傩舞时,其他官员们应该穿正规上朝的衣服而且要肃立在大堂东面的台阶上。

【说明】古代习俗,凡在重大节日和祭祀仪式后,都要举行迎神及驱除疫鬼的表演活动,以表示人们对祖先、天地、鬼神的尊重。因此,在举行祭祀仪式后的傩舞时,凡是官员们都应朝服而立,严肃认真地观看。这也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意在要求人们尊重这个祭祀仪式及傩舞。

15.接待外宾时的礼貌和礼节

【原文】问人於他邦,再拜而送之。

【译文】询问人于其它诸侯国家的规范,要再三礼拜才送出去。

【说明】虽然孔子所在的春秋时代的诸侯国家都属于周朝,但周朝并没有统一祭祀仪式的规范行为。只有姬姓子孙的诸侯国大概差不多,其它如宋国、楚国等外姓的诸侯国家仍然保留着各自祖先的祭祀仪式。因此,孔子在见到其它诸侯国家的人时,都要打听别人的祭祀仪式是怎样进行的,用以判断各种祭祀仪式的不同,以便能确定出最好的祭祀仪式。因此,本节也是描述接待外宾时的礼貌和礼节。

16.不敢品尝

【原文】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译文】季康子赠送了一些药物给孔子,孔子叩拜而接受了,说:“我孔丘尚未显达,因此不敢品尝。”

【说明】本节只是描述了孔子关于个人的行为规范。想来季康子可能是送了一些补药、好药,而这一类的补药、好药一般来说是应该送给君王们服用的,所以孔子开始是不愿意接受,后来是拜而受之,但孔子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还不算显达,不能与君主、大夫们比,所以是不敢品尝这些药的。

17.马匹事小,伤人事大

【原文】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译文】孔子家里养马的棚子失火了,孔子退朝后,说:“失火伤人没有?”不问马匹是否有伤亡。

【说明】孔子认为自己不是达官显贵,不能品尝那些补药、好药。那么,既然不是达官显贵,孔子家里也就不会有多少马匹,要有,也可能只有一两匹老马、弱马。何况,在《子罕》第十二节中,我们已经知道孔子是没有奴仆的,所以,本节描述了孔子家马厩失火之事,孔子不以为然,马匹事小,伤人事大。这也是孔子“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18.君臣双方都互相尊重

【原文】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

侍食於君;君祭,先饭。

【译文】君主若是赐给食物,做臣的一定要摆正席位先品尝。君主若是赐给的是动物的肉类,就必须煮熟后再进献给祖宗。君主若是赐给活的动物,就必须要畜养起来。

若是侍奉君主吃饭,君主祭祀祖先,要先将谷类植物煮熟。

【说明】本节是记载有关孔子的遵循社会行为规范之事。君主之赐,是对做臣子的尊重,臣子这样做,也是做臣子的对君主的尊重。君臣双方都互相尊重,事情也就好办了。若是君臣双方都互不尊重,国政、国风就会混乱,从而会导致整个国家的混乱。

19.双方互相尊重的行为

【原文】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译文】臣有疾病,君主来探视的时候,臣应头朝东躺卧,并在身上加盖上朝时穿的服装,还要把束在衣服外的大带子放上。

【说明】臣生病,君主来看望,是君主对臣的尊重;那么,臣若不能起床迎接君主,也就应该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把上朝时穿的服装加盖在被褥上,并加上大带子,以示自己对君主的尊重。这样做,并不是什么虚假的礼貌礼节,而是双方互相尊重的行为。能够得到对方的尊重,每一个人心里都会感到安慰的。

20.君臣之间的互相尊重

【原文】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译文】君主有命令召见,做臣子的不等待马车驾好就先出发。

【说明】平时,君臣都按规定的时间上朝,所以,突然间君主召见,也就意味着有重要的事情;既然有重要之事,臣子就应该急着行动,不一定非要等待马车驾好才出发,这其实也是君臣之间的互相尊重。

21.“每事问”是必要的

【原文】入大庙,每事问。

【译文】孔子到周公庙去,每样事情都要问一下。

【说明】这与《八佾》第十五节同意。大庙,不是象现在的名胜古迹一样,什么人都可以进去参观一下的。那时的大庙,一般人根本进不去,就是高级官员也难得进去。因为那是王族私有的地方,只有王族成员和管理人员能进去。孔子懂“礼”,但多半是理论上的,因此在他有机会进入到大庙时, 当然要“每事问”了。 这个“每事问”一方面是指孔子谦虚,另一方面则是指孔子想要就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礼”互相核对,以便察看鲁“礼”与周“礼”之间的异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中央发的文件与下面基层执行的情况往往不大一样,因为各地方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以,“每事问”也就是必要的了。其实,这也是做人的道理,不要不懂装懂,或是敷衍了事。做人就要踏踏实实,不耻下问,诚恳地、虚心向别人请教,才是懂“礼”,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

22.承办朋友的丧事

【原文】朋友死,无所归,曰:“於我殡。”

【译文】有朋友死了,没有人管也没有地方安葬,孔子说:“就由我来办理丧事吧。”

【说明】朋友死了,一般人是可管可不管的,即使是有心人,也只是去悼念一下而已。但孔子本着“仁义”这个与人相互亲爱的精神,不仅悼念,而且承办了整个丧事。这件事说明,孔子之提倡“仁义礼智信”,不是口头上说,其实际行动也是符合“仁义礼智信”的精神的。

23.不要轻易给别人下跪

【原文】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译文】对于朋友的馈赠,虽然大到是车马之类礼物,但由于不是祭祀用的肉类,孔子是不叩拜感谢的。

【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果亲密,必然会互赠礼物,礼尚往来,对于这些,孔子只是口头上表示感谢。而只有对君主赐给的祭祀用的肉类,孔子才叩拜感谢。因为只有祭祀祖先、天地、鬼神用的东西才值得叩拜,这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古人对叩拜之礼是很认真的,下跪,是表示自己比对方弱小,因此,人们只有对祖先、天地、鬼神才下跪,俗话说“男儿膝下有千金”,就是要求人们不要轻易给别人下跪。

24.不用固定的模式来对事物进行辨别

【原文】寝不尸,居不容。

【译文】停止占着职位却不做事之事,辨别事物不用固定的模式。

【说明】从古至今,早在殷商王朝,占着职位却不做事的现象就普遍存在,孔子所在的春秋时代也不例外。这些占着职位却不做事的人即是违反了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所以孔子要求停止这种现象,即是要求人人都在其位而谋其政;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人,就不应该再留在其位上。也就是说,不要尸位素餐。孔子还要求辨别事物不用固定的模式,因为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在不停的变化中,怎样辨别事物的对与错、是与否,因时间、地点、人物的不同,因立场、角度的不同,也是随时随地在变的,所以不能用固定的模式来对事物进行辨别。

25.礼貌、礼节仅是社会行为规范中的一小部分

【原文】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

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

迅雷、风烈,必变。

【译文】见有穿丧服的人,虽然是很亲近的,态度也要变得严肃。见到戴礼帽的君主、卿大夫,以及盲人,虽然也是很亲近而熟悉的,也必须端正外在的仪表和态度。

遇到送死人衣服的人,在车上也要把身体微俯伏在车前的横木上,以示尊敬死者。也要尊敬背负书籍的人。

遇有盛大的宴席,一定要改变神色站立起来表示恭敬。

遇到疾雷、大风,也要改变神色,以示对天的敬畏。

【说明】一般认为“礼”仅仅就是礼貌、礼节,其实不然,礼貌、礼节仅是社会行为规范中的一小部分。“仁”与“礼”与“义”同样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系,用现代的话语来描述,即是:寻求最佳的行事方式,用一定的礼貌、礼节、社会行为规范,来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亲爱的关系。本节所举的几个例子,即是说明这个“仁义礼智信”的相互关系。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不用最佳的行事方式,不用相应的社会行为规范,礼貌、礼节,人与人之间就不能达到相互亲爱的关系。

26.一个人的仪表及风度

【原文】升车,必正立,执绥。

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译文】上车时,必须先要端端正正站好,然后拉着扶手。

坐在车中不回头看,不用憎恶的言语,不用手指指点点。

【说明】虽然上车、下车事小,但也牵涉着一个人的仪表及风度,如果有一个大官,其行为鬼鬼祟祟象个小人,那么他也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27.人之间关系的内在实质的东西

【原文】色斯举矣,翔而後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译文】表面上是举荐出来,但要详尽而后集中。孔子说:“山梁上那似霓虹般的城墙垛,承受啊承受啊!”子路作环抱状,三次嗅之而起身。

【说明】本节是全篇的总结。是子路给学生们上的一节关于孔子日常生活时的行为课,就是说,以上有关的最佳行事方式以及社会行为规范都已经在这表面上说了,孔子以及《论语》的编纂者们在这里不可能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行为规范都谈到,至于怎样去具体的行为、动作,还要每个人在实际生活中领略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内在实质的东西。并且要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详尽而后集中,才能真正了解最佳的行事方式和社会行为规范。因此,孔子补充说,或者是《论语》的编纂者们用孔子的话来补充说,要象那山梁上那似霓虹般的城墙垛一样,要能够承受得住任何的风吹雨打,要能够承受得住人世间的一切变故。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要象那长城一样巍然矗立。全篇首要的重点是孔子的“正名”学说,也就是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必须各自遵循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遵循各自的道德行为规范,才能符合各自的道德标准。因此,“正名”理论是孔子反对形式主义的一个明白的表现。本篇所举的若干例子就是孔子首先“正己”的一个很好的表现。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即要求用“实”来符合“名”所规定的要求,或用“名”所规定的要求去纠正已经存在或变化了的“实”。从而肯定了“正名”的逻辑价值和名辩的社会作用,同时还揭示了“正名”思想中的逻辑价值。

最后,子路作环抱状,三次嗅之而起身,就是说明,本篇讲课到此结束了。

同类推荐
  • 周邦彦集

    周邦彦集

    周邦彦(1056—1121),中国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丰初,游京师,七年献《汴都赋》,为宋神宗所赏。后曾为溧水(今属江苏)令。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晚年退休,提举南京(今属河南)鸿庆宫,卒。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著有《清真词》,后又名《片玉词》。
  • 海棠依旧

    海棠依旧

    她自己不但有文集问世,而且帮助女子文学社成员出书。一套八卷本的《红鬃马》文集记录了她与文学社成员追求文学之梦的艰辛和成果。斯世斯文,斯人斯魂,实堪敬哉!
  • 正与邪

    正与邪

    《正与邪: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笑傲江湖〉》为《意向对话心理学丛书》之一,什么样的人造就了什么样的事,而什么样的心又注定量什么样的人,人与心,人与事,心与事——《正与邪: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笑傲江湖〉》用意向对话心理学方法来分析金庸小说的人物与故事,以其独特的又新鲜的视角帮你解读《笑傲江湖》中的恩恩怨怨。
  • 文言修辞新论

    文言修辞新论

    文言修辞学是研究探讨古诗文语言修辞现象的一门学科。本书对这一学科的发展源流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作了全面论述,并重点介绍了文言修辞的一些基本概念。
  • 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温暖的故事:埋在花盆里的真情》是从全国著名通俗文学作家叶雪松先生已发表的温暖故事作品中精心筛选出来的,《温暖的故事:埋在花盆里的真情》里这25篇故事,有数万字的中篇,有数千字的短篇,多角度,多侧面描绘了让人落泪的人间真情,读之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或掩卷深思,或催人泪下,无疑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大餐。
热门推荐
  • 神王少年战巅峰:万剑独尊

    神王少年战巅峰:万剑独尊

    五行神王少年,逆天而上,追寻灭神之谜!踏天道,闯妖界,战魔界,三界大战,成就世界之王!待我破空之时,问鼎神界巅峰!待我战血燃烧之际,大战天下!诸神争霸,万族林立,三界之争!神王少年,成就大道,众神归位!战!战!战!
  • 久违了,前妻! (大结局)

    久违了,前妻! (大结局)

    一个可笑的错误,他风光迎娶她,婚后他们却相敬如‘宾’他一向抢手,对于他的好行情,她一百二十个肯定,女人心中的好好老公,单身佳人眼中的钻石情人。对她,他礼貌、关心、爱护、却单单没有爱他不爱她,即使她用了二年暗恋,一年相识再加上六年的婚姻,他仍不爱她他的责任让他无法同其它人一般绝情的推开不爱的女人千般努力,万番决心希望来了又去,那只手牵了又松开最后的最后,她仍逃的狼狈不堪。只能丢盔弃甲,在离婚书上签下她最后的成全时光匆匆,转眼几年再次相遇,一切又乱了、陷了……
  • 孕娘仙经

    孕娘仙经

    死后穿越到修仙界,得到穿越福利修仙功法。坑娘的是,这套修仙功法是以当妈妈为主,想要修仙,要先当妈妈。坑啊,本姑娘前世还是美女大学生。
  • 苗疆诡异秘事

    苗疆诡异秘事

    小说作家林晓镜和远在苗疆绥宁工作的男友沐青远失去了联系,更在雷雨夜的当晚收到一份从本市寄出的神秘快递,心中困惑不安的她只身单赴绥宁寻找真相,却不停地遭遇诡异事件的发生,每一起事件的背后矛头都指向一个遥远又古老的种族:蚩尤族,藏在林晓镜背后的身世也开始随着事件的发展而缓缓地浮出水面,所有的秘密都与苗疆巫术中颇负盛名的符家图腾有关。
  • 邪神的复苏

    邪神的复苏

    一个被赶出神族和家族的他,在深处里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为了救醒被神族所误伤的女人,他不惜再次被神族封印力量.在能人辈出龙蛇混杂的西楚大陆上,他又能顺利救醒他的女人吗?还有神族又面对着怎样的危机?#########################################推荐:《神兵传》作者:席明月《阴阳法王之神妻鬼妾》作者:铜铃《鬼域悍警》作者:玉晚楼
  • 胡适说:文学与历史

    胡适说:文学与历史

    大半个世纪,胡适一直饱受争议,但不妨碍他大师的地位。他是中国现代思想史承前启后的第一人,是倡导文学改良的第一人,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本书精心编选了胡适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散文随笔精要,也最易于大家把握的篇章,阅读本书。不但能让您能窥见胡适先生思想宝库中闪烁的数不清的珍宝,也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
  • 异界之虫族召唤师

    异界之虫族召唤师

    因为一个意外而来到异界的星际争霸虫族爱好者雷天,当他发现自己拥有了靠“虫能”来召唤虫族的能力后,他会在这个强者为尊的大陆上做出哪些惊世之举呢?雷天说:“别来惹我,我是虫皇我做主!”“你有斗气,我有刺蛇!远近皆可!”“你有魔法,我有蟑螂!专克法师!”“你有狮鹫,我有飞龙!遮天蔽日!”“你是巨龙,我有雷兽!体型一样!”“对手太强,还打不过?好办!我用毒蛉炸死你!”“派军队来?欺负我人少?简单!我用狗海淹死你!”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虫皇雷天怎样在这新的世界中掀起虫族风暴!
  • 最后的陈述

    最后的陈述

    两个侦探,一个宠对方,一个粘地方!一个个案件,让他与两人渐渐成了朋友!久而久之,他发现,两人以及他们背后的组织,并不像表面的那么简单!男主二:“我不要和人类在相处!”男主一:“乖啦,你看,我也是人类不是!”男主二:“你不是人!不对!你是人!也不对!反正,你和他们不一样!”男配:我是人类真是对不起你了!
  • 茅山道士之灵异笔记

    茅山道士之灵异笔记

    结阴婚、过鬼市,驱邪煞、降鬼妖;百鬼夜行、阴兵过境、下阴过府;因因果果、善恶之报;一个现代茅山传人的故事……第一卷讲:人皮古画引出的一系列阴谋、鬼事;第二卷讲:“我”行走江湖的日子,下阴过府、驱邪镇煞、治病救人……
  • 红杏出墙记12:回归

    红杏出墙记12:回归

    讲的是一个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江南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语言流畅自如,灵动传神,体现了作家高超的技巧和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