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4700000020

第20章 述而第七 遵循“天”道的客观规律(1)

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於我老彭。”

【译文】孔子说:“只叙述、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又喜好古代的文化,我私下把自己比作盛大的公卿。”

【说明】述而,述什么呢?即是后面一句“好古”的“古”。意思就是叙述、阐述、记述古代留传下来的文化。研究这一篇后,就可以知道,这等于是《学而》的注解与发挥,也同时是前六篇的继续引伸。孔子对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等六经文化的整理,只是承续前人的思想,而自己没有创造出另外的新思想。他的“信而好古”,是在研究前人的思想中得出的真信,不是迷信,是经过考证后的“信”。孔子面对着春秋时期的混乱,他不得不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以期能唤醒人们的本质、内在的“仁”心,阻止私有欲望的膨胀,阻止私有制战争的频繁发生,以维护尚存于形式的周王朝。孔子的“好古”,实际上就是重视历史的经验,而对历史经验有了借鉴,才能更好地向前看;有了故旧的经验,才会有新的发挥与发展。换句话说,一个人有了相当的文化、知识,有了底蕴,才能将旧有的、过去了的经验发扬光大。这样的人才能为政,才能有所进步。若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人,没有过去的经验为底蕴的人,没有以历史为鉴的人,他也就不会创造出新的东西来。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官呢,怎么能为政呢,怎么能有所进步呢?所以孔子认为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经验,比那些声势盛大的公卿还要多。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无言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厌倦,教导别人而不怠倦,这三件事我做到没有呢?”

【说明】在古代,知与识这两个字是分开讲的,知就是学知,知道了以后要会识别、分别、区别、辨别,才能算学到本事。因此,孔子这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要学会分别、区别、识别、辨别。而这个分别、区别、识别、辨别要人在自己心里默默地发生的,不是仅靠花言巧语就能得到的。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要会识别、辨别,学什么、学什么样的。世界上的知识多得很,不能什么都学,只能区别而识之,才能学到一两样真本事。识之而后学而不厌,学到手后帮助教导别人而不怠倦。这三样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会很难。首先说“识”,我们的眼睛能看东西,可是这个东西是大是小、是圆是方、是白是黑,要靠我们内在意识的识别才能分得清楚。我们能嗅出味道,是香是臭,是浓是淡,也要靠我们内在的意识来识别。我们吃东西,也要靠舌头上的味觉来识别。耳朵听到什么声音,也要靠内在的意识来识别声音的大小,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总而言之,人的识别能力是很重要的,慎思明辨,知道了而且识别了,才能叫“知识”。知道了而不管对与不对,错误与否,生搬硬套,知识不一定就能成为学问。学知识也很难,古人用了许多成语来形容学习的“苦”:“学海无涯苦作舟”、“苦学苦练”、“苦尽甘来”等等,都是学习很苦很难的意思。诲人不倦就更难了,虽然有许多人好为人师,但那只是一时的兴趣;真正做到诲人不倦,就要对最笨最蠢的人有着不寻常的耐烦心;还要对最聪明的人有不留一手的放松心,要有哪怕别人超过自己也没有关系的大度量。所以孔子要问自己做到没有,我们也应该时时问自己,做得到做不到?

3.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人生规律不进行修养,学到知识而不讲出来,听到有最佳的行事方式而不去做,有不善的行为而不改正,这都是我所忧虑的。”

【说明】本节是孔子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患意识,也是孔子对私有制畸形发展的忧虑。刚刚摆脱了周王朝一统天下的各国诸侯以及官僚臣吏们,为了满足各自的私欲,拼命扩张土地,捞取财富,榨取人民的血汗,以至于根本不讲修养自己的人生规律,只讲现实,只讲财富。而所学的知识也是只供自己的需求而不管别人,明知道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能寻求到一种最佳的行事方式而不寻求,只顾自己的利益,自己欲望的达到,而不管别人的利益、死活。这样的人越多,社会风气就会越衰败;而社会风气越衰败,国家、民族也就越成问题了。这就是孔子的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孔子为什么要忧虑呢?他完全可以不忧虑而可以只顾自己的功名地位财富呀?我们知道,人的生存必须要在有人群的社会中,一个人是无法孤独一人在这个地球上生存的,而在这个有人群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就很重要。处理好这些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也就是每个人所必须要做到的。若是我们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全大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然也就会分崩离析,最后会形成你争我夺、争权夺利、你死我活的局面而导致人类的灭亡。所以孔子之提倡“仁、义、礼、智、信”是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有着崇高的目的的,是为着人类幸福生活而倡导的。这也是孔子“好古”继承周礼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4.约束不是拘谨、古板、呆板的

【原文】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文】孔子安闲休息亦辨别,约束着自己,但也很是茂盛的样子。

【说明】本节是孔子的学生们对孔子的评论,亦是紧接上三节而言的。那么孔子是否能做到德之能修、学之能讲、闻义而能徒、不善而能改呢?孔子是否能做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呢?学生们给他作了评价。孔子即使是在安闲休息的时候,也辨别着自己的思想行为,约束着自己;但他这个约束不是很拘谨、很古板、很呆板的,而是很茂盛而活泼泼的。那么,孔子在不是安闲休息的时候呢?也就可想而知,孔子的思想行为是符合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的。也是德之能修、学之能讲、闻义而能徒、不善而能改的。确实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

5.实行“仁义礼智信”就是创造出很好的人际关系

【原文】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译文】孔子说:“很严重呀,我衰老了!很久很久了,我不再梦见周公了。”

【说明】孔子辨别着自己的思想行为,也约束着自己的思想行为,使自己的思想行为尽量符合“仁义礼智信”的标准。在第三节中我们说过,人的生存必须要在有人群的社会中,一个人是无法孤独一人在这个地球上生存的,而在这个有人群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就很重要。处理好这些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也就是每个人所必须要做到的。因此,实行“仁义礼智信”就是在这些关系中创造出很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人都能和睦相处,讲信修睦。而这些“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核心就是来自于周公。所以孔子在忧虑“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的同时,也感叹自己力量的薄弱,自己的衰老。他希望自己梦见周公,是希望周公能再多给他一些力量,使“仁义礼智信”能在人群中普遍得到实行,使人与人之间都能和睦相处。

6.立己立人

【原文】子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

【译文】孔子说:“立志于正道、大道,据守于各种客观规律,依靠与人相互亲爱的原则,不固定学习任何一种技艺。”

【说明】那么,孔子辨别、约束自己是用什么呢?孔子要求自己“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同时也要求学生们亦如此。这是孔子学术思想的中心,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目的;立己立人,就是这四条原则。“道”是什么?道在这里用指为道路之意。但这个道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行车跑的道路,而是指包括宇宙中万事万物自己独特的运行的道路。这个“道”,有着各自不同的规律,有志于道,就是要了解这些规律。只有了解并掌握了这些规律后,才能依据于这些规律,才能懂得人生的意义,以及人生的发展过程。

“依于仁”,就是道与德的发挥,要有与人相互亲爱的精神,对人有爱心,也就能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扩而充之爱全天下。只有有了爱的思想、精神,我们看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才是美好的。也只要有了爱的思想、精神,才能“游于艺”,才能很好地学习各种技艺。所以孔子要求自己和所有的人都能做到这四点。因为只有做到了这四点,一个人的人生才能是美好的,有价值的。

7.在行为上能约束自己才给予教诲

【原文】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孔子说:“在行为上能约束自己,并有一定修养者,我未尝不给予教育的。”

【说明】孔子要求自己和所有的人都能做到这四点,因此,能在起码的行为上能约束自己的,孔子都要收为学生,并给予一定的教导。也就是说,孔子收学生是有一定条件的,并不是谁想要来学即可以学习,送点礼物就可以来学习,学习中亦可无拘无束。一个人是要能“自行束、修以上”的才能被孔子收为学生,而这个条件亦有一定的难度。能自行约束,自行修养品德、品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那么,不能“自行束、修以上”的人,孔子是否给予教诲呢?从语气上来看,孔子也是给予了教诲的。当然,能“自行束、修以上”的人,孔子是都给予了教诲的。也就是说,只要来向孔子讨教,孔子都是能热心帮助的。

8.不到充盈旺盛的程度不发表意见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充盈旺盛到很满的程度不会打开,不存在有欲望的不会发生出来。举出一个角而不能以三个角来反应,则不再重复讲了。”

【说明】孔子对能自行约束、修养者,都给予了教诲,但是不是没有区别呢?本节对学生的定义又加深了一层。也就是说,孔子对举出一个角而不能以三个角来反应的学生,是不再重复给予教诲的;也就是说,对于没有欲望、兴趣学习的学生,是不再重复给予教诲了。古人发表意见和写文章与我们现代人不一样,我们现代的文人学到一点知识就想要赶快发表出来,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捞取名誉地位,而不论以前是否有人讲过,小小年纪便是长篇大论,懂的与不懂的都要发表意见,写到后来,全靠挤牙膏式的拼命挤出一点东西,然后宣布“江郎才尽”。而古人对于“立言、立德”是非常慎重的,不到充盈旺盛的程度不会发表意见,不到欲望快要喷发出来也不会发表意见。后来有句话:“愤怒出诗人”,就是这个意思,不到愤怒到极点的时候,这个诗是写不出来的。也就是说,心中的思想满盈了,想要喷发出来,才谨言慎行地发表意见。因为不慎重的言行会影响、贻误别人,或者是误人误己、误人子弟。而学生学习的欲望不充盈旺盛的话,孔子也不再重复给予教诲。为什么呢?学生若是对学习没有欲望,没有兴趣,必然也就学不到知识,而填鸭式的教育是孔子所不愿的。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愤”了,“悱”了,能举一反三了,孔子才愿意继续教下去。这不是孔子挑剔,这是孔子的一种很科学的教育方式,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体现。

9.学生有不一样的思想言行

【原文】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孔子食言背弃于有逃避之心者的旁边,是不会有满足感的。

【说明】本节是孔子教育方式的另一种思想。凡是当过教师的人都知道,学生们的思想不是同样的,他们依据社会环境的不同,依据家庭环境的不同,有着各种各样不一样的思想言行。有的好学,有的厌学,有的喜欢诗词,有的喜欢歌赋,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欢历史。因此,对于有逃避之心的学生,也就是什么都不想学的学生,孔子是背弃他的。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产生了逃避之心,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孔子就食言而背弃,不愿再给予教诲了。对于这种情形,我们凡是做教师的,有谁能够满足呢?都不会有满足感,而会有丧失感。但虽然不会有满足感,而会有丧失感,孔子出于“诲人不倦”之心,仍然不会放弃对这个人的教育。

10.孔子是圣人,但首先他是一个平凡的人

【原文】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孔子于这一天哭泣了,则不咏、诵讲课了。

【说明】孔子发现有的学生产生了逃避思想,于是背弃食言而不再给予教诲,但孔子很是沮丧,以至于在这一天哭泣了,而且也不上课咏诵古文了。从这两节叙述来看,我们可以切实感受到孔子的与人相互亲爱的“仁”心,对于丧失了学习信心的学生,孔子尚且如此,其它事也就可想而知了。虽然孔子说过“诲人不倦”,但却要学生能“学而不厌”,还要能“自行束、修”才行。举一不能反三的学生,不善不能改的学生,不能“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的学生,孔子也只有“是日哭,则不歌”了。孔子是圣人,但首先他是一个平凡的人;这里是对他情感流露的真实写照,由此我们更感到他的崇高。

11.真正的勇敢者是应该有所恐惧

【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如果用我,我则言说起来,上课;如果舍弃我,我则收藏起来;现在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样了。”

子路说:“如果用你去指挥三军,那么谁能与你同去呢?”

孔子说:“与虎徒手搏斗、无凭借渡河,就是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与他共事的。与我共事的人必须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有恐惧感,喜欢谋划而能完成它的人。”

【说明】孔子不上课了,并由此而有点灰心丧气,用我者,即是需要我,不仅是国家用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也是用我,那么,学生要用我即是需要我,需要我我就言说起来,我上课,不需要我、舍弃我,我就将知识收藏起来,不怨天尤人。这一点也是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学生有了逃避学习的想法,不仅仅是害怕学习,而是当时的社会影响。私有制的发展,使人们热衷于名誉利禄地位,拼命扩张土地,捞取财富,榨取人民的血汗,以至于根本不讲修养自己的品德、品行,只讲现实,只讲财富。而所学的知识也是只供自己的需求而不管别人,甚至根本不想学习,尤其是对“仁义礼智信”的学习。在面对春秋时期这样混乱的社会环境中,孔子只好将自己的知识收藏起来。而将知识收藏起来,即是不能去为人师表了,也不能去当官为政了,也就只好安贫乐道了。因为要为人师表,要当官从政,必须要将自己的知识贡献出来,而真正要做到安贫乐道,不被名誉利禄地位所诱惑,则是很难的了,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所以孔子认为只有自己和颜渊能做到。

同类推荐
  • 在十三个月的国度里:一个援外医疗队员在埃塞俄比亚

    在十三个月的国度里:一个援外医疗队员在埃塞俄比亚

    这本书显示了仵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他的散文,读起来轻松流畅,娓娓动人;他的诗词虽不很规整,但真情感人。他还尝试不同的文体,如文言游记《游阿尔巴门奇国家公园》、赋体散文《乐以忘苦,图卢布卢》。他还翻译了一些文章,如《提露内丝·迪巴巴前传》《咖啡的故事》,反映了他的英文水平。虽然本书中有些文章还不十分完美,但作为一名医生,文字功力和英语水平能达到这种程度是难能可贵的。
  • 风雨人生

    风雨人生

    我出生在河北农村一个贫寒的家庭,自四岁起就一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我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母亲一起承担着生活的重负。虽然家境贫寒,但我一直感受着母亲给予我们兄妹的关怀和爱护,母亲的爱是我童年最温暖的回忆。
  • 不是不念 只是不见

    不是不念 只是不见

    宋诗研究第一人——偃月公子,倾情写意宋诗里的最美时光。“浅笑盈然,顾盼流转,惟愿与君听风望月,看尽花开花落,赏潮起潮生。”唐诗以神韵意趣取胜,以形象丰满见长;宋诗则多有学问知识、议论说理,仔细咂摸,情韵悠长。每一阙诗词,都会说话;每一个文字,都有情感;每一个作者,都有故事。本书以此为出发点,领悟品读宋诗,写下自己对宋诗的体会和感受,启迪读者品诗不是刻意探寻事理,不是为了明辨是非,而是赏玩诗歌,感触万象,鲜活生命。在不知不觉之中,顿悟人生哲理。在诗文中寻找快乐,体验情意。
  • 快活的发明家

    快活的发明家

    本书收录了“快活的发明家”、“生之门”、“一个普通女人的故事”、“明星篇”、“总是春光”等10余篇报告文学。
  • 汉魏六朝诗鉴赏

    汉魏六朝诗鉴赏

    该书选收了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九百余篇,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鉴赏、评价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辉艺术成就,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
热门推荐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 乱世情殇:凤飞迷雾记

    乱世情殇:凤飞迷雾记

    乱世纷杂,她深爱的恋人为参军与她洒泪而别,她迫于母亲的病委身于一个有权势的军官。她清冷的气质、坚强的个性让倨傲的军官发狂般地爱上她。他想要娶她,爱她,而她只想离开他。她心中深爱的只是青梅竹马的恋人,仇敌的心,让她无法接受他的权势和爱情,针锋相对的激烈对决,一颗清冷的心和两颗炙烈情潮的对碰。战火硝烟,尘世迷雾,从烈火中跃起的浴血凤凰,如何拨开硝烟和迷雾,勇闯艰难险阻,争得一世的幸福与和平!
  • 风流道爷

    风流道爷

    无能是钟南山中修仙道派“玉清派”的小道士。小道士懒散无聊,好吃懒做,一日间却忽然被祖师爷选去深山修炼。倒霉便倒霉吧,偏偏天逢乱世,国不安宁,更有邪魔乱世。小道士能怎么样?匡扶正义?不知道。小道士只知道自己有一天定要左搂右抱,前簇后拥,享尽人间清福,玩尽人间百事。谁说成仙脱得千日苦?偏偏风流道爷不成仙!<br>本书历史架空,选了唐后王朝命名为“秦”作为当时朝代,书中有许多历史混乱的地方,不要当真。<br>已建了一个群,群号:27956784(风流道爷群1)<br>大家有什么建议都可以到群里讨论,以后还会多建几个群.<br>朋友的书要顶.鬼门门主的<鬼王之一统江湖>,好书,不看可惜了,人也不错,属于豪放型.
  • 异界飘渺行

    异界飘渺行

    带着外星智能穿越的云飞不知是感叹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倒霉还是该庆幸,既然这一切都无法扭转了,自己也不能回到熟悉的世界了,那么何不让自己在这一个陌生的世界做出一番事业来呢?我有高科技文明在手,这天下还有什么地方不可去?
  • 校园护花绝少

    校园护花绝少

    校园校花任我挑,都市美女任我选,神秘臂章为我创下一世辉煌。黑帮算什么?警察又算什么?市长都要哭着求我!平凡样貌,不平凡人生!
  • 雷霆战机之最后曙光

    雷霆战机之最后曙光

    一个罗伊死去,还有千千万万个罗伊,军魂不变,战机永存,一个死去的罗伊告诉自己,联邦已经覆灭,继承了原点宇宙所有科技文明的新生罗伊将会带领联邦如何走出黑暗,这是最后的曙光……(参赛作品)(战机硬科幻文,不熟悉雷霆战机剧情的可以当成寻常科幻文阅读,一些借鉴的专有名词会进行简单的解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 彷徨: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彷徨: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天芒传奇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天芒传奇

    一次意外揭开了喜羊羊的身世之谜,喜羊羊随身携带的超能铃铛竟然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法力。七年前,喜羊羊出生,可是苦瓜大王入侵了月球,喜羊羊的爸爸妈妈踏上了拯救月球之路。七年后,苦瓜大王的势力越来越大,传说中只有找到千年神物“天芒”才可以拯救全世界,于是,喜羊羊和伙伴们一起踏上了寻找天芒之路。。。。。。
  • 帝凌九天

    帝凌九天

    星辰大陆,实力为尊!没落家族子弟承祖先遗志,身负绝世体质,身怀命运之术,承担家族兴盛冲破九霄!我要让天不能亡我,地不配葬我!我当凌帝路,掌命运!只手遮天,脚踩万道,唯我帝尊凌九天!
  •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一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