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4700000002

第2章 学而第一 心态决定命运(2)

【说明】这里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什么是君子?在第一节中孔子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即君子是不会怨天尤人的,也就是心胸开阔的。按照古代对人的分类,君子是泛指有文化知识,有道德修养的人,主要指为统治阶级中的贵族。还有一意为君王之子,君王为天之子,称为天子,在君王以下的就称为君之子,简称君子。因此,君子除了不会怨天尤人外,还必须要自重,也就是说,君子必须要庄重、稳重,还要自己尊重自己,用现代话说,要有自信心、自尊心。而自信心、自尊心的建立,则是在于学习。试想,如果遇到一件事,你一点都不懂,怎样办理它?怎样解决它?你不懂,必然就没有自信心。如果你认为你自己就是一个很笨的人,自己不尊重自己,必然就没有自尊心。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别人怎么会尊重你呢?所以君子要自重,别人才会尊重他。而君子自重了,有了自信心、自尊心,有尊严的威严之态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那么,作为君子要学些什么呢?学问是不能固定的。这句话很有意思,一千多年来,这个固字都是解释为巩固之意,实际上不应该这样解释。试想,你学美术,如果你不真正懂得人,你能画好一个人的画像吗?学文学也是如此,不懂人,是写不活一个人物的。作为君子,要学的就更多,天文地理、战争谋略、文学艺术、农林牧渔、三教九流什么都要懂,你不懂,就无法去领导这个国家,就无法去领导这些人民,就无法去统治他们。这才是真正的“学则不固”的意思。如果象宋儒解释的那样,孔子就应该说“学而时习之”,否则“学而不固”了!

那么,作为君子除了要学天文地理、战争谋略、文学艺术、农林牧渔、三教九流等知识外,还要学什么呢?“主忠信”。就是说,最主要的是要学“忠”,学“信”。在第四节里,我们解释过“忠”,即尽心尽力之意;“信”即真心诚意之意。因此,不论是作为君子,还是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这两个字其实都很重要。因为不论为国还是为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尽心尽力、真心诚意地办事,尽责任生活。

按照宋儒的解释,“无友不如己者”的意思是,不要与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这个解释猛一听似乎有理,但却大错特错。什么人不如自己?难道社会地位低的人就不如自己吗?一个社会,是由很多人组成的,社会分工各不相同,你懂好几样,不可能懂得上百上千样知识。所以你不懂而别人懂的,这个人就比你强,他就可以当你的老师。一碗饭,从育秧到端到饭桌上,总共四十九道工序。想一想,你在其中懂什么?!所以,宋儒解释的是完全错误的。这句话实际上是说,在所交的朋友中,没有一个是不如自己的。这是让人要学会谦虚,谦虚才能使人进步。骄傲自满,必然也就是固步自封了。所以,有了错误,“过”,就不要畏惧、害怕改正。错了就改,有什么了不起!人人都会犯错误,在人生这几十年中,我们每天都要遇到新问题,每天都必须学习,所以每天都有犯错误的可能。学习而且经常调节自己,也就会少犯错误。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马上找出许多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心服口不服。

9.多学学历史的经验

【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事物发展的结果,追求那遥远的过去老祖宗的经验教训,民众的发展变化规律就会向往、归附于淳厚、厚道。”

【说明】这一段是曾子补充上一节孔子的讲话。也就是说,君子除了“学而不固,主忠信”外,还要“慎终追远”。这个“慎终追远”来源于《易·既济》卦辞:“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最初是吉祥的然而结果是不好的,所以,慎重地对待结果,并追求过去老祖宗留下的经验教训,事情也就好办了。这就是“历史的经验”。如果预料到结果不好,最初就要慎重。那么,慎重地预料到结果,一开始这个事就不做了。比如打人,明知道打了人要赔医药费,要吃官司,但忍不住还要去打,这其中有些存有侥幸心理,结果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实际上就是违反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发展规律。所以,“慎终追远”也是君子应该具有的素质。因此,如果君子们都这样做了,那么民众们的人生规律也就会归附于淳厚、厚道了。这是曾子的意见。当然,“慎终追远”也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偏执地认为现在就是最好的,过去的就是落后的,愚昧的,也就不可能“慎终追远”了。许多人总认为,凡是过去了的,都是落后的,没有必要去学它,凡事都要“向前看”。向前看确实是应该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到踏入社会,不过也才二十来年,充其量读他五千本书,能够学到多少东西呢?就凭着自己这一点学识,这一点经验,就想战胜社会,就想征服社会,就想改变他人?那真是“井底之蛙”了!许多人自以为懂得很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三教九流,但若问他天高地厚,恐怕他也回答不出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若问他人生的道路和规律,他也回答不出来。这个社会大得很,大得不可想象,复杂得很,复杂得不可想象!但如果你有了古人留下来的一些“历史的经验”,你就会少撞南墙,少碰钉子。历史,本来就是人和事经验的记录,学习古人做人临事的经验,做为自己的参考,可以藉以效法它、模仿它,才会使自己很快地进步。古人主张多读书,就是在于吸取历史上的许多经验。人类的规律就是这样的,每一个人的人生规律也是这样的。“常识原理大师本杰明·弗兰克林在《可怜的理查德之年鉴》中写道:‘经验是一所昂贵的学校,但笨蛋只能在这儿学。’将他的18世纪散文译成现代英语就是,只通过自己的经验学习是有风险和昂贵的。如果其他人已学到了原理并愿意公开,那么聪明人可从应用这些原理中获益匪浅。”(理查德L.达夫特、雷蒙德A.诺伊《组织行为学》2004年第一版)

10.在竞争中的行为方式

【原文】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子禽问子贡:“老师每到一个国家,必然能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是老师有心求人告诉他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回答说:“老师凭温和、温厚,善良,恭敬、谦虚,能自我约束,俭朴,能退让、谦让等态度来取得别人的信任和尊敬,使得别人愿意主动把政事告诉他。老师的这种能得到信任而能获悉政事的方法,与别人能获知政事的方法大概不同吧!”

【说明】子禽与子贡的这段对话很有意思。子禽觉得象孔子这么一个老头,不应该有这么大的能量。这在当时是很正常的,因为当时的孔子还不是“圣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私塾先生,“圣人”是五百年后汉武帝以后才称呼起来的。对着这么一个糟老头子,子禽百思不得其解,他每到一个国家,很多人都尊敬他,主动告诉他许多事情。因为子禽不了解孔子有三千弟子,这些人都是各个国家的精华,这些人的亲朋好友因为文化知识的原因,也都很尊重孔子。所以,孔子每到一地,这些人都会与孔子谈家常话,闲聊天,而孔子通过观察与分析,也就知道该国的政事了。

而子贡的回答也很巧妙,他没有正面回答子禽的问题,他只是描述了孔老夫子的“温、良、恭、俭、让”的品德、人格。这是一种启发式的教育方法,一个人有了这些良好的品德、人格,当然也就能吸引很多人站拢来了。若是一个刁钻古怪,或是有病态人格的人,大家就会敬而远之,或是畏而远之了。这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个心理素质的问题,只有心理素质好的人,也才能做到“温、良、恭、俭、让”。而我们现在二十一世纪所提倡的精神文明,其根本内涵也就是“温、良、恭、俭、让”。虽然在社会上有许多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要拼搏,要竞争,这一温一让岂不是要落后吗?这一良一恭岂不是软弱被欺侮吗?这一俭岂不是要受穷吗?其实这些人是理解错了,“温、良、恭、俭、让”是指人的内在的道德品格,并不是要人不去竞争,不去拼搏,不前进。它只是要人在前进、在拼搏、在竞争中要有一定的道德品格,要有人性。

11.要多想一想别人

【原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父:本义指父亲,但这里是泛指,老一辈的人都可以称为父辈。有这么一句俗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里用为前辈之意。

【译文】孔子说:“想要了解一个人,必须当有其父辈在面前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当其父辈没有在的时候,也要观察他的言行。如果他连续三年没有改变父辈的人生道路,就可以称为是‘孝’了。”

【说明】这个“孝”字,仍然与第二节的“孝”字是同样的解释,即是指能继先人之志之意。那么,先人(父辈)的志向是什么呢?总结孔子一生的言行,孔子最推祟的是周公,最推祟的是《周礼》。如果再考察周公、周礼,那就是周文王的“怀保小民”的裕民政策。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使民“安居乐业”。这四个字看来简单,说也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就很难了。这几千年来,所有的统治者的宗旨都是想要人民“安居乐业”,可到现在,战争仍频频爆发,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也就是说,世界的发展,人类的发展,不是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很多领导人的愿望是好的,可是无法实现。这只有依靠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行。中国共产党人在战争中为什么能奋不顾身?因为他们心里想的是别人,是天下穷苦的老百姓;他们奋斗的目的就是要让全世界的穷人都能“安居乐业”。而现在的那些贪官污史,心中想的却只有自己!

12.言行办事的最佳方式

【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社会行为规范的用处,是以和平共处为贵的;先辈的君王的治理国家的道路,是很美好的,小国大国都可以使用。有所不言说的,是知道和平共处而且也和平共处,这个和平共处的原则如果是不能用社会行为规范来节制,也就不可言说了。”

同类推荐
  • 人间情怀:郑振铎作品精选

    人间情怀:郑振铎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邂逅心灵

    邂逅心灵

    全书共分为七辑,包括:等一朵云飘 过来;一手赤心,一手老成;苍耳子一样纠结的青春;爱总能化腐朽为神奇 ;明天依然会有蜜蜂飞来;像甘蔗一样生活;站着的大米。《邂逅心灵》适 合散文爱好者阅读。
  • 而立闲语

    而立闲语

    本书为作者自选散文集。书中主要描写了作者对家乡、对人生、对儿女亲情的种种思考。
  • 开在废墟上的花

    开在废墟上的花

    从听故事到讲故事,再到写故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从故事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哪里去寻找中国的好故事?《中国好故事》特邀国内顶尖故事家,为中国的孩子们、为芸芸众生讲述最沁人心脾的故事。
  • 放飞的心

    放飞的心

    本书是作者原创性抒情诗歌,分为景之赞、情之咏、心之诵三部分,分别是写景状物、抒情感怀、智慧哲思。
热门推荐
  • 星光的彼端(上)

    星光的彼端(上)

    信赖的经纪人是制造所有绯闻的幕后黑手?角色被抢,被抹黑?话题女明星遇上面瘫经纪人、酷炫总裁!一个女人只会伤心三次。第一次,她想要的是他的爱,但不被公平对待;第二次,她退而求其次,只想要一份尊重,却被践踏努力;到了第三次,她已经什么都想不要了——因为这次,她只为自己加冕为王。
  • 六欲宝鉴

    六欲宝鉴

    六欲宝书,引起五大高手联手争夺,刘长风为阻止飞月峡灾难,生死对决五大高手,灭黑魔,重创四大高手残悲。飞月峡天崩地裂,葬身血湖。书毁人绝。宋世聪麻醉自己,成为众数周知的淫魔,遇陷害,因祸得福,得到魔气本源却被群雄追杀。世间都知他是淫魔,在这魔性世间,胜者万物享尽,败者受尽凌辱。是谁要他成魔,变成万恶的魔头?是否能够清醒一代宗师?
  • 如果爱只有十年

    如果爱只有十年

    也许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她便爱上了他,她那敢爱敢恨的性格下有着美丽、亲切、令人舒适的气质,对他的无微不至,就这样感动了他,于是,他们成了令人羡慕的情侣,他发誓此生非她不娶,她也曾说此生非他不嫁,就这样,他们走过了中国高速发展的十年,经历着这十年的变迁……
  • 校园实用经典趣味谚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校园实用经典趣味谚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谚语》是一本科普类读物。歇后语、座右铭、格言等无疑都是一种浓缩的语言精华,可能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不断提炼和传承,才得以流传至今。《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谚语》主要内容包括趣味谚语类型的语言精华。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可以作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修身养性、努力学习的一个指路明灯。
  • 仙魔剑侠传

    仙魔剑侠传

    世人传言,这苍穹间有两把最厉害的剑,一把名为仙剑,另一把名为魔剑。而在这世间,也有两大对立的派别,一派是为以蜀山为首的仙道,而另一派却为以魔教为首的魔道……五代十国,战乱频仍,天灾人祸,时有发生,百姓苦不堪言,当真是一个乱世……蜀山脚下有一座小镇,唤做天星镇,他生世离奇,孤苦伶仃,于小镇上碰到她后,毅然绝然的将她带走,从此隐居世外,却不料于一次雨夜中闯进仙魔洞,揭开了上一世魔仙两道的恩怨情仇,从此他与她的命运曲折难料,而在仙魔两道再次爆发大战,天下再次陷入分裂的乱世中,他和她又是否会摆脱命运的纠葛呢?
  • 剑斩轮回

    剑斩轮回

    武之极,又如何?少年身患绝症,本活不过十六岁,却意外得到神秘戒指,他是否能令苍天颤抖,令命运俯首?
  • 家有厉妃,误惹钟情太子

    家有厉妃,误惹钟情太子

    她是冷静沉稳的云静,事事都在算计之内,运筹维握!她隐忍极深,目的只有一个……替家人报仇!他是当朝太子,狂妄自负,玩世不恭!天下万物都不在他的眼中!但是……好不容易看上个不顺眼又欠揍的女人……他岂能放过?一缠二闹三上吊,一闹二缠三耍贱,女怕缠郎!他就不信……她还不束手就擒。她躲他搜,她跑他追,一句淡话,二字靠山,换了她一世深情。他登基,封她为贵妃。却一旨令下,打入冷宫。“穆千尘,我有什么魅力让你这么穷追不舍的?”某人大言不惭的道:“谁说你有魅力了?自古一朵鲜花都是插在牛粪上才能茁壮成长,你不懂?”
  • 元帅大人朕要嫁给你

    元帅大人朕要嫁给你

    堂堂杀手界NO.1的王佳怡竟然有失手之时,那真是祸害遗千年呀!她竟然成了曦国的软弱太子。。。。。。御书房,咱这一代曦皇王佳怡望着帅的一塌糊涂的元帅说:“元帅大人,朕要嫁给你!!”————————————————————————————加群号:433858586——————
  • 亡灵序曲之魔王再现

    亡灵序曲之魔王再现

    这是一个尘封已久的故事,沧海桑田,山河永寂,故事早已没人记得清了,只留下几段零星的传说。。
  • 瓮中捉妻

    瓮中捉妻

    他的表白,却换来她无辜的眨眼!他想破头也想不透这其中的原因。那女人居然告诉他,她要嫁人去!从此刻起,他若不能让她爱上他,就对不起她送给他的评价:睚眦必报!来吧,我的妻,试试这为你量身定做的圈套合身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