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4700000017

第17章 雍也第六 中庸的自我实现(1)

1.冉雍为什么当不上帝王

【原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孔子说:“冉雍这个同学,可以成为帝王之才。”

【说明】本篇《雍也》与上篇《公冶长》一样,也是用人名来作篇名的。上篇《公冶长》是孔子对学生以及对古今中外各种人物的评论,通过一个个的人物的故事,揭示出其仁与不仁的内在道德品质。本篇是孔子关于“仁义礼智信”在人身上的实践体现的说明。本节是孔子对学生冉雍的评价,意思是说冉雍有帝王之才,有雄才大略,可使其南面而坐。但冉雍的帝王之才,不等于西周以来到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的君王们,冉雍具有的仁义品质是这些帝王所无法比拟的,是相当于尧舜禹汤那些帝王们的。但为什么冉雍这个时候当不上帝王呢?社会变了,人的思想行为也变了,私有制的迅猛发展,使得仁义道德变成了空洞的说教,所以,虽然“雍也可使南面”,但却不能真正做成帝王。

2.国难当头,匹夫有责

【原文】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不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译文】冉雍问孔子关于子桑伯子这个人的问题。孔子说:“这个人是可以的,就是有点怠慢、倨傲。”

冉雍又问:“他辨别出恭敬而又行为倨傲,以其倨傲对待人民,不可以吗?辨别出倨傲而行为上也倨傲,那不是太倨傲了吗?”

【说明】仲弓即是冉雍,冉雍看子桑伯子这个人,狂放而倨傲,便想向孔子请教。在《公冶长》第二十二节中,孔子曾说过“吾党之小子狂简”,这个狂简也就相当于子桑伯子之“简”。我们知道,但凡一个人有了某种别人所没有的知识、或力量、或财宝,就会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种骄傲之心。尤其是有知识的人,最容易狂放而倨傲。子桑伯子这个人是个隐士,古代隐士都是有知识的人,因看不惯当时的社会现象而隐处山乡鄙野,独自逍遥自在。子桑伯子除了隐处山乡鄙野外,还喜欢裸露身体,这与现代那些纯自然主义者如出一辙。冉雍即认为这个人知道“仁义礼智信”而有倨傲之心,而知道自己有倨傲之态仍然还保存着倨傲的行为,这不是太倨傲了吗?太倨傲的人是不行的。这是冉雍的认识。孔子认为冉雍的这种认识是对的。这里说到隐士这个问题,按照孔子学问思想,或是后来的儒家思想,都反对隐士。隐士们就如陈文子一样,都是独善其身的,只考虑自己,这个陈文子厌恶坏的事情,听说崔杼杀了齐庄王后,丢掉偌大的家产离开了齐国,他不愿意与弑君者为伍,这样的人应该算是有仁义道德的了。确实,不愿意与坏人为伍,应该算是好人,但陈文子在抛弃家产的同时,也抛弃了国家!“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这个陈文子的表现只能算是清白、清高,他连对国家的尽忠都不尽了,只顾自己的清白、清高,怎么能算是上是“仁”呢?他不思救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不能“临危受命”,不能“见义勇为”,而只顾自己,这实在是很自私的。象这样自私的人,怎么能够达到“仁”的境界呢?所以孔子认为陈文子根本不能算“仁”。而所有的隐士们也不能算懂得“仁”。

3.不要错上加错

【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鲁哀公来问孔子:“你的学生们谁是好学习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最热爱学习,不会把怒气、怨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也不会增加自己的错误。只是不幸他的命很短,现今已经死了,自他死后,我就没有听说还有好学习的人了。”

【说明】第一节孔子就说过冉雍乃帝王之才,难道能做帝王的冉雍就不好学了吗?因此,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学问。冉雍有帝王之才,而颜回有师道风范,有为人师表的学问,这种学问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不迁怒,不贰过”。冉雍虽然能够做帝王,但他仍会“迁怒”,会“贰过”,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会“迁怒”于别人的。晴了好几天,我们就会骂老天爷,天天都是这样明晃晃的太阳;好不容易下雨了,我们又会骂老天爷,下个雨,弄得道路泥泞,不好走路。学生学习不好,怪学生太笨或怪书本太差;饭没煮好,怪火不肯燃;事情出了错,犯错误的都是别人;打仗输了,怪领兵的将帅没本事或是怪地形地貌不对头;等等,等等。老是怨天尤人,反正自己没错。一点事情不高兴,脾气就发到别人头上。这也就是《公冶长》篇中说过的,不会“内省、自讼”。古代有一民谚:“作天难作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行人望晴农望雨,采桑娘子望阴天。”照这个说法,老天爷都是没办法的了。因此,每个人都要学会“内省、自讼”,不怨天尤人,不迁怒别人。

“不贰过”原来的儒家们都解释为不犯第二次错误,不会犯重复的错误。这样解释当然也可以,只是很不准确。贰,准确的解释是“增加”之意,不贰过即是不增加过错。这与重复不是同一概念。人人都会犯错误,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呢?会,但很少!会不会重复犯错误呢?很少!因此,孔子的本意是,虽然人人都会犯错误,但经过学习,不要再增加错误,也就是不要再错上加错。而错上加错,这是很多人都会犯的错犯,明明知道错了,但碍于面子、碍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硬着头皮也要错下去,鸭子死了嘴壳硬,结果是一错到底,以至破坏了多少大事、好事。其实,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能在错误初期立刻纠正,虽然没面子,可是能成就大事、好事。

4.君子周济救济急需的人而不接济富贵的人

【原文】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译文】子华出使到齐国去,冉子替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给点米。孔子说:“给她一釜吧。”

冉子请求给丰饶一点,孔子说:“给她一庾吧。”

冉子于是给了子华的母亲五秉米。

孔子说:“公西赤去齐国,乘坐的是肥壮的马匹拉的车,穿的是轻暖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周济救济急需的人而不接济富贵的人。”

【说明】本节是借公西赤出使齐国的故事来看人的“仁”心。这事大概发生在孔子当政时期(鲁司寇),孔子派公西赤出使齐国,冉子大概是总管之类的人物。他认为公西赤的母亲还在家,于是要求孔子给一点安家费。孔子答应给一釜,但冉子认为少了点,请求再丰益一些,孔子又答应给一庾。最后冉子私自给了五秉。这件事从表面来看,冉子之对公西赤的母亲是很有“仁”心的,帮助朋友的母亲,无可厚非,是理所当然的。但孔子却不是这样认为,公西赤出使齐国,乘坐好马,穿着豪华,说明他并不是贫穷之人。如果他不贫穷,为什么还要用物资来救济他的母亲呢?君子的“仁”心,是用在救济贫穷之人的,因为贫穷的人急需要人们的帮助。富贵的人本身什么都有了,为什么还要锦上添花呢?所以,冉子的行为看上去是“仁”,但实际上不是“仁”。冉子完全可以经常去公西赤母亲那里,关心关心,慰问慰问,用行动去帮助公西赤的母亲,而不是用物资来表示他的“仁”。

5.没有得到,还有什么可以失去呢

【原文】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译文】原思来孔子手下当官,孔子拨给他大米九百斗,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拿去给你的邻里乡亲们吧。”

【说明】古代官吏的薪俸不是现在这种钱,而是用米来计算,或是用田来计算。划给你十亩地,就是薪俸,还要让你自己参与种植,这样才能知道稼穑之艰辛。本节紧接上节,同样是给予物资补助的问题,冉子再三要求多给,而原思却一再推辞。这说明了什么呢?从各种历史书上查知,原思一生都不富裕,贫穷的时候居多,他之所以一再推辞多要薪俸,完全是为国家、为孔子着想。就他自己而言,一天三顿饭,也就吃这么多,要那么多薪俸干什么呢?没有用,所以他不要。他不要,就说明他不贪,不贪赃枉法,不希图富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无得即无失矣!没有得到什么,还有什么可以失去呢?如果说,原思真的收下了这“粟九百”,那么他也会按孔子所说的,全部送给了邻里乡亲。

6.有用之才终会得用

【原文】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译文】孔子告诉仲弓说:“那犁田的一般杂色牛的小牛犊长着一身红色的毛皮,两只角端正饱满,人们虽然不想用它祭祀,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说明】本节是孔子借耕牛之喻在劝慰冉雍。犁牛是一般的杂色耕牛,按古代的祭祀仪式规定,杂色牛是不能用来祭祀的,非得要用纯红色毛皮的牛才行,因为纯红色的牛象征高贵和纯洁。冉雍就象是这纯红色毛皮的高贵而纯洁的小牛犊,虽然出身低微,但却是有用之才。现在虽然没有人用你,但你不要有自卑感;象你这样具有才智的人,即使没有人用你,山川之神也是不答应的。意思是老天爷最终是不会放过而是要重用你的。这是劝慰,也是鼓励,也是评价,是对冉雍才智的很高的评价。

7.失意得意都不忘形

【原文】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颜回这个人呀,他的思想能够做到三个月都不会违背‘仁’的境界,其余的人呢,不违背‘仁’的境界只能保持在几天或者一个月之内。”

【说明】颜回的这种“仁”的境界,也就是《里仁》篇里所讲的内在的“仁”的修养。能连续三个月以上都能够做到不违背这种境界,确实是非常难得。我们每个人要是能够做到十天不生气、不发怒就很不错了,尤其是在碰到问题、碰到烦恼的时候。谁能保证他一个月之内都不会遇到问题和烦恼呢?在心情很好的时候,我们一般都能够也可以做到不违背“仁”的境界,但在遇到烦恼和问题时,还能够保持“仁”的境界也就难得了。比如现在很多吃斋念佛的人,平时念佛不断,好象很虔诚似的,但一遇到问题和烦恼,马上就将佛菩萨忘掉了,不住地怨天尤人,失魂落魄,失意忘形。而在遇到高兴的时候,尤其是意外得到一大笔横财的时候,也将佛菩萨忘得干干静静,得意洋洋,得意忘形了。而孔子所称赞的颜回,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失意也好,得意也好,都不会忘形,都不会违背“仁”的境界。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

8.果断、通达、多才多艺都不能当官从政

【原文】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於从政乎何有?”

曰:“赐也可使政也与?”曰:“赐也达,於从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於从政乎何有?”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从事政治做官管理政事吗?”孔子回答说:“仲由这个人办事果敢、果断,对于治理政事有什么本事呢?”

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从事政治做官管理政事吗?”孔子回答说:“端木赐这个人通达事理,对于治理政事有什么本事呢?”

季康子又问:“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从事政治做官管理政事吗?”孔子回答说:“冉求这个人多才多艺,对于治理政事有什么本事呢?”

【说明】季康子,鲁国的大夫,权臣,三桓之一。他想收罗人才,便跑来找孔子。从孔子的回答中,我们得知仲由、子贡、冉求这三个学生的个性性格及内在修养。按一般理解,这三个人当官从政是没有问题的,但孔子却不这样认为。子路果敢、果断,虽然可以从政,但不如叫他去统率三军打仗。从历史的政界官场来看,当官从政者最好是八面玲珑,有谋略,有手腕;果断刚直性格的人很难在政界官场立足,原因就是过刚易折。而通达事理的人当官从事也不大适宜,因为通达包含着豁达、满不在乎、最能宽恕别人,能宽大为怀等;这种人当官从政是该罚的不罚,该惩的不惩,因为他理解别人,也就容易宽恕别人。而一旦左宽恕、右宽恕,这个政也就从不下去了。多才多艺的人呢,自然也就不能当官从政了;因为他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心思都在艺术上。如历史上的宋徽宗、南唐后主李煜等即为多才多艺而败国。孔子之所以举出这些例子,说明果断、通达、多才多艺都是不能当官从政的,其目的是在于不愿意为季康子提供人才。当然,只有单纯一个品行的人确实不适宜当官从政,然而,从孔子所有的论述中,我们知道子路、子贡、冉求他们三个人并不是品行单纯如一的人,这三种品行他们都是兼而有之,只不过略有偏重而已。孔子的这段谈话,其实对我们后代也很有提示、警醒作用,当官从政者不应太过果敢果断、不应太过通达、也不能太过多才多艺。政治家除了要有“果、达、艺”外,还应兼备见闻渊博,知识丰富以及“仁义礼智信”的修养。

9.不愿意做官的闵子骞

【原文】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必在汶上矣。”

【译文】季氏派人来请闵子骞去当费地的地方官。闵子骞说:“请好好地代我婉言谢绝吧,如果再来重复找我的话,我必然就要逃到汶河上面去了。”

【说明】上节是季康子想网罗人才,找孔子要子路、子贡、冉求三个人而被孔子拒绝,本节则是季康子悄悄找到闵子骞,想要闵子骞去他那里打工。从《二十四孝》中我们看到闵子骞是个大孝子,人品学问德行都很好,然而他对官位、功名、利禄都不感兴趣,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不仅如此,主要原因还在于季氏把持鲁国朝政,为所欲为,当时的鲁国知识分子没有一个是喜欢季氏家族的,因此都不愿意做他们的官。从闵子骞的身上我们看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

10.孔子对学生也是很谦虚的

【原文】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译文】伯牛有了病,孔子去慰问他,自窗户中执着伯牛的手,说道:“失去了这个人,真是命啊,这个人竟然得了这样的病!这个人竟然得了这样的病!”

【说明】古代的礼节规定当有病的人睡在家里时,去探望病人的人一般不进屋去慰问,尤其是长辈和领导。如果是君主来探望,病人就要搬到南面的窗户下,让君主从南面看他。当时伯牛家以这种礼节表示对孔子的尊敬,孔子认为不敢当,所以只从窗口伸手进去握住病人的手。至于伯牛生的是什么病,古籍均没有记载,这里也就不讨论了。本节所着重的是孔子前去探望病人一事,“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重点,就是与人相互亲爱。而要真正做到与人相互亲爱,也就必须象孔子一样,能去探望学生。要知道,孔子有三千弟子,对每一个弟子的学问禀性,孔子都是十分清楚的,而孔子对学生也是很谦虚的,并没有摆出老师的了不得的架子。所以,从本节故事中,我们就看到孔子亲身实践着“仁”的行为。

11.艰苦环境中不改其乐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有品行、有才能的颜回呀,每天一竹篮饭,一瓢子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的人都不能忍受那种苦楚,颜回住在那里却不改变他的乐观态度。多么贤德呀,颜回。”

同类推荐
  • 解放成都

    解放成都

    大西南著名的都市省会——成都,自两千多年前古蜀国开明帝时期建城以来,一直都用这个名称,是中国各大城市自建城到如今仍沿用原名的惟一城市。
  • 花蕊里的子弹

    花蕊里的子弹

    文坛最美的“有脾气的淑女”女性美丽的姿志,批判的激情,作家流动的视角,多重的声音中,美艳红唇滔滔不绝地说出黑色话语子弹。
  •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是一套开放性的丛书,殷切期望新出现的或可获得版权的佳作加入。弘扬学术是一项崇高而艰辛的事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园地上辛勤耕耘,收获颇丰,不仅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褒扬,也得到作者的肯定和信任。我们将坚守自己的文化理念和出版使命,为中国的学术进展和文明传承继续做出贡献。
  •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本书是从语言的角度专门研究莫言小说语言中的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的一部著作。
  • 让我们一起恨天才

    让我们一起恨天才

    策划了《范冰冰×男人装×蜷川实花》《天体狂想曲》等成功杂志大片的《男人装》人物总监汪洋,痞子的外表下藏着对女性的尊重和体贴。拍过无数美人,面对美女却还会无措。这样一位“做游戏文章能真游戏,写妙趣故事能真妙趣”的文艺青年,终于把自己对时尚、生活及人生的独特见解集结成76篇精彩的随笔集,得到瘦马、庄雅婷、李海鹏、杨幂等各界名人的高度肯定。他的文字既辛辣讽刺,也风趣调侃,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带着一股认真执拗劲儿,个性,但不激进,坦率直白的把他所思所想剖给你看,《让我们一起恨天才》带你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启发你的思想,用文字戳中你的心,启发你找到属于自己的观察生活的方式。
热门推荐
  • 走进五溪大湘西

    走进五溪大湘西

    沈从文笔下的小湘西,众所周知:五溪这个地名,显得十分陌生。其实,五溪就是贯穿大湘西的五条河:酉水、锦水、舞水、巫水和渠水,小湘西只是酉水流域。《走进五溪大湘西》这部长篇人文历史散文,是作者多年挖掘思索创作的结晶,以独特的视角与批判的眼光,找出大湘西五溪古镇古寨古巷古码头兴衰美奇的根源,提示其本质,用轻松飘逸的散文笔调,深刻触及五溪文化的自身价值、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是大湘西五溪文化第一书,是一部十分完整的真文化与元文化,一个个的文化形态与艺术品种得到充分体现,并且图文结合,使你领略到五溪文化的原始风貌,相信会引来世人惊叹。
  • 二又分了之一

    二又分了之一

    “你能说说为什么好端端地一个日蚀怎么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吗?!”少年无力抚额。两个不同世界的,却因为这狗血的命运相遇。首次发文,可能写的不好,请多多支持~
  • 农产品经纪人读本

    农产品经纪人读本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霸王偏爱小萌妃

    霸王偏爱小萌妃

    当她好不容易洗完脸上的妆,发现镜子里竟然还是个脱俗的小美女,皇帝也惊了不小,倒不是因为她美得有多惊人,而是因为皇帝第一次见到他的皇后竟然看起来那么清纯。灵魂莫名其妙的飘到了历史上没听过的王朝,还自以为是在帮导演爸爸拍古装剧。这样也就罢了,没事还飘成一国之母。当皇后是挺威风的,不过,一入侯门深似海。但是这样,也就罢了,可偏偏去了深宫,还是个皇帝连瞥都不愿瞥一眼的皇后。哼!她柳飘絮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让她乖乖去当深宫弃妇?noway!
  • 极限超神传

    极限超神传

    天是拿来逆的,神是拿来超的,天才是拿来踩得,美女都特么是我的!我不是圣母,也不是恶人,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你我……
  • 疯魔剑

    疯魔剑

    历经千山万水,辗转数千里来到通天教,通过层层苦不堪言的考核,成为了如今的杂役弟子。之后,更是忍受着万般屈辱,冷言热讽,苦苦修炼。不就是为求武道有成,报得灭族之仇嘛?而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了枉然!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贼老天连如此简单的一个梦想,也不愿让自己实现!“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啊!”“如果真是老天作梗,纵是你有万般能耐,我也非要与你斗上一斗~!”
  • 逆仙

    逆仙

    一场穿越,她从鼎峰的强者成为最弱的兔妖,受尽欺负!力量尽失强者之心却在,她一路跋涉,他们一路相随相助。收妖兽,降丧尸,她取得天地王者之力,重立巅峰,而最终陪在她身旁的又会是谁?
  • 上班路上的心理学

    上班路上的心理学

    生活在这个资源、信息极其丰富的社会,身在职场的你,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巨大的压力。从求职到升职,从初入职场中的心理调整到职场老手的心理治疗,从揣摩老板心理到把握客户心理再到同事交往心理,从识人之术到交际中的心理效应,从自我情绪调整到职业创伤修复,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本书都一一为你解读,并且提供应对之道。帮你关爱呵护心灵,塑造完整自我,享受快乐职场、成功职场。
  • 从彼岸来的声音

    从彼岸来的声音

    小时候总希望能把天空彼岸的云海装在瓶子里带回家里,然而即使是小时候的我也明白那是不应该的,云,只有在他该在的地方,才是美丽的。
  • 我的教练不可能这么全能

    我的教练不可能这么全能

    周维,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的高中生,普通的成绩,普通的长相,和普通的家庭。原本他的一生都应该是这样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度过,直到有一天,普通的周维被逼着与怎么看都不普通的各种怪异现象作斗争。神秘的考试地狱,因为成绩太差而坠入魔道万年差生,隐藏在这一切背后的究竟是怎样的真相。少年,这些事可是因你而起哟,如果摆不平的话,就用你的一生去偿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