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4700000009

第9章 织染(2)

绘制蜡染的织品一般都是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但也有采用机织白布、绵绸、府绸的。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点作为蜡染的防染剂。所用的染料是贵州生产的蓝靛。贵州盛产蓝草,这是一种蓼科植物,茎高约两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贵州乡村市集上都有以蓝靛为染料的染坊,但也人有把蓝靛买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

(二)蜡染的制作工具

绘制蜡花的工具不是毛笔,而是一种自制的铜刀。因为用毛笔蘸蜡容易冷却凝固,而铜制的画刀便于保温。这种刀是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缚在木柄上,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蓄蜂蜡。根据绘画各种线条的需要,用不同规格的铜刀,一般为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

(三)蜡染的工艺过程

1.画蜡前的处理

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2.点蜡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的第一步是选择好下刀的位置。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概的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另外一些地区则不用花样,只用指甲在白布上勾画出大轮廓,便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3.染色

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蜡的织物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把此织物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的地方再绘上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有时也根据需要做出“冰纹”。这种“冰纹”因会使蜡染图案的层次更加丰富,且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

4.去蜡

染物经过清水煮沸后,洗去蜡质,捞上来后再经过漂洗,布上就会显出蓝白分明的花纹来。

§§§第四节 扎染:形色自然妙趣成

扎染是采用手工方法进行染色的原始工艺,其原理与方法很简单:先将织物缝扎,按一定的方法加以绞结后再浸入染液,染色后取出松开束绳即可出现特殊的几何图形与花纹。扎束的方式可采用缝扎、捆扎、叠扎,面通过扎染工艺制作出的手工艺品花纹形色自然、图纹朦胧多变,可以产生妙趣天成回归大自然的效果。扎染它的纹样具有从中心向四周成辐射状的工艺效果,其生动性与丝绸面料的飘逸相谐成趣,因此这种古老的印染工艺至今仍有极大的魅力。

一、历史渊源

扎染,古称“绞缬”,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扎染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据专家考证,早期扎染的防染工艺较为简便,仅用针、线作工具即可。由于我国丝织工艺与印染工艺产生的时间较为相仿,因此扎染与丝织面料的结合可谓珠联璧合。

我国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是出于新疆地区公元408年东晋时期的作品。由此推测,扎染这种工艺早在东晋就已相当成熟。唐朝时,由于经济的繁荣,扎染工艺也着实兴旺了一阵子。当时著名的纹样有“鱼子缬”、“撮晕缬”、“玛瑙缬”、“唐胎缬”等等,色彩有大红、茄紫、墨绿等。不过即便在盛唐时期,能穿着扎染衣饰的也只能是达官贵族,一般的平民还是不敢问津的。

到了宋代,为抑制侈靡风气,重振国运安稳社稷,当时的朝廷曾下令禁止扎染工艺的生产及使用。以后随着战乱不休、兵荒马乱局面的出现,扎染工艺便日趋衰落;然而,同时期的邻国日本,却将我国流传过去的扎染工艺视作国宝。至今在日本的东大寺内,还保存着我国唐代的五彩绞缬品。

经过数百年的工艺演变,扎染工艺的防染手段已集结了几十种,染色也从单色浸染演变成复色的多次浸染。

在现代生活中,扎染作为一种高档的工艺形式,在时装设计中被广泛地采用。它也不再局限于在服饰上的运用,而是被搬上墙壁,变成壁挂艺术,用以美化环境,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要求。

二、制作工艺

扎染(绞缬)与蜡染的染料是可以一样的,但扎染的方法更加生动,面料不是靠蜡来附着,而是依靠绳子来裹扎一部分面料,被扎住的部分不放到染料中,其他部分就变成了与染料一致的颜色;捆扎部分也由于液体的浸透而形成了过渡颜色。

(一)圆形扎法

这是一种简单的织染工艺方法,具体做法是将织物揪起一点,用线绳扎紧,可扎成同样大小的花纹,也可选择由小到大的排列。

(二)云南大理的扎染工艺

在大理,这种蓝白相映的工艺品,与白族人的审美观十分吻合,当地的一首白族民间歌谣唱道:“艳蓝领褂白衬衫,叫人不得不喜欢。”用扎染制成的手帕,还是婚后当了妈妈的白族妇女的标志。

大理的扎染图案多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和花卉,扎制工艺也多采用绞缝的手法,使用的染料则均为植物靛蓝,所以染制的成品图案形象生动,晕纹自然,呈现素雅凝重之感。白族的捆扎技法有很多种,大致可分为捆扎、缝绞和夹扎三大类,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三种扎法的交叉使用及一些自由的扎法。

(三)扎染的工艺特点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处理后再进行染色。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保持原色的作用,而使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织物被扎得愈紧、愈牢,防染效果就愈好。扎染工艺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也可以染出表现具体图案的复杂构图,表现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

扎染的防染手段很多,最简便的是将面料折叠后用线绳捆扎,经染色后再拆掉线绳,面料上就出现了色彩斑斓的画面。古时染料一般用植物染料,亦称草木染。常用染料有红花、紫草、蓝靛等,从宋代的印染工艺看,扎染是当时城市作坊中常见的印染方法,使用面较广。

§§§第五节 蓝印花布:不怕脏磨农家爱

蓝印花布是一种曾广泛流传于江南民间的古老手工印花织物,蓝印花布由于保留了全棉质底布、全手工纺织、全天然植物染料(蓝草)印染的绿色本色,使用刻板、刮浆印染工艺精心制作,因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朴拙幽雅,在我国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历经千年仍散发着东方文化的魅力和芳香。

近些年来,蓝印花布更是成了都市时尚的新宠。新一代的蓝印花布产品,在保持其素丽本色的同时,与现代时装结合起来,使得这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平添了几分时尚感。印染的布料也经过改良,变细变薄,穿着感觉更加舒适。

蓝印花布同样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远销海内外。

一、历史渊源

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的印染工艺品。它是以手纺、手织、手染的民间工艺,在江苏省南通以及浙江等地区至今还继承和发展着这一占老的民间工艺。明清以来,江苏南通成为了中国棉纺织基地,也是全国研制、开发和生产蓝印花布的重点地区,被誉为中国蓝印花布之乡。

蓝印花布以耐磨、耐脏及透气吸汗的特性深为农家人所喜欢。明末清初,人们逐渐把这种蓝草印制的花布直接称为“蓝印花布”。民间蓝印花布历代沿袭、传承之风俗,明确了蓝印花布在农家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实用意义。光绪年间的《通州志》载:“种蓝成畦,五月刈日头蓝,七月再刈曰二蓝。甓一池水,汲水浸之入石灰,搅千下,戽去水即成靛。”

清末民初,由德国、英国生产的人工合成靛蓝进入了国内市场,因其价格昂贵,仅在少数大城市使用,大部分染坊还使用自种、自收、自制的靛蓝染料。民国中期,随着合成靛蓝大批量的生产,以及质量的提高,价格有所下降,人工靛蓝也越来越受到城乡染坊的青睐,但在染色工艺的流程上仍保持着“灰酒发酵法”。保留这种方法的原因在于靛蓝色素不溶于普通的水,必须利用还原剂的作用,使它溶解在碱性水中,成为黄色液体,才能被植物纤维所吸收。染好的织物从缸里取出后,会在空气中氧化,颜色就由黄变绿,由绿转蓝,由蓝变青,最后又成为不溶性的色质。由于在制作蓝印花布的过程中染色不需要高温,因此在当时较其他的染料更为方便,色牢度也更好。

就地取材的染布原料,自织自染的便利工艺,使江海地区染织业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特产地,蓝印花布的工艺从此由江南传到江北,由苏州南通传遍了江苏各地区,逐渐由此流传和影响到全国。山东、山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各省先后都开设了制作蓝印花布的作坊;各地的民间艺人又结合本地民风民情进行创作符合当地审美情趣的蓝印花布纹样,研制了不同风格的各种图案。东北称蓝印花布为“麻花布”;由于原料中用了黄豆,湖北称为“豆染布”;因为蓝印花布工艺I:需刻制花版,因此福建称之为“型染”;而在山东等地区至今仍称蓝印花布为“苏印”。

(一)关于蓝印花布的传说

传说有一对青年夫妻,为免受家中嫂嫂的欺压被迫逃离家乡,躲进一个芦荡池塘里搭建草房,并在周围开地种粮糊口过日子。一天他俩正在田里干活,忽然走来两个衣裳破旧的人:一个眉粗眼大,扛着个破烂口袋;一个面目清秀,腰里挂着个葫芦,两人开口就向他们讨饭吃。善良的夫妻俩见他们可怜就把家里留着晚上吃的饭让给了他们,而宁愿自己饿着肚子。这俩人见此状很感动,大笑着边吃边唱:“我有一棵草,染农蓝如宝,穿得化化烂,颜色依然好。”他们吃完饭后,就在沿路的小道上撒下许多小草种子。

冬去春来,曾经撒在路边的种子转眼间发芽长大并且越来越多,夫妻俩都觉得奇怪,丈夫忽然想起去年那两个人在这里撒下这些小草的种子时,他们唱的歌里说这种草可以染布,于是夫妻俩割下草,沤在两口大缸里。第二天缸中水变蓝了,但放在里面的白布却染不上色,夫妻俩心存疑虑。过了几天后,一天晚上刮起了大风,他们刚要睡下,听见门外有人敲门,说要借宿一夜。这对夫妻开门点上油灯一看,原来还是去年讨饭的那两个人,于是夫妻俩把客人留下来,还安排他们睡在大缸上并铺了玉米秕子和稻草,用刷墙多余的一袋石灰粉给他们垫在草下做枕头。这两个人倒不见外,一个拿出白天讨来的饭菜,一个掏出葫芦里的残酒,你一口我一口地吃喝起来,直到烂醉。半夜里他们酒性发作,把吃进去的酒菜都吐进了染缸里,并连带当枕头的石灰袋也滑了进去。清早,两个人用木棍搅了一搅后,夹起破袋和葫芦就跑了。后来夫妻俩发现缸里的水变黄了都觉得奇怪,便把白布浸在缸里,拿出后一看布很快由黄变成蓝色。丈夫追上那两人,问了情况以后才明白:这种草名叫蓝草,要加上适量的石灰和酒才能染色。从此夫妻俩开起了染坊,并且生意越做越大。后来他们发现原来那两个帮助他们的人正是民间织染界奉若神明的染仙梅福和葛洪,他们专教穷人染色,使各地的老百姓都能穿上色牢、样美的青蓝布衣。这种用石灰、酒发酵使蓝靛还原的方法,后来便在各地广为流传。

二、制作工艺

(一)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

民问制作蓝印花布的技法已保持了几百年的传统:

1.配色

把蓝靛倒入小缸中,一般配备的比例为:1斤蓝靛:1.6斤石灰:2斤米酒,加适量水搅拌,直到水面起的靛沫(民间俗称“靛花”)使蓝靛水变黄时,方可倒人大缸q1待染。

2.看缸

从前为了避免自家染坊的手艺遭到其他竞争对手的窃取,调色下缸要由专门的看缸师傅一个人作主,不传外人。清晨时分,看缸师傅要检查大缸里的染色水足否已到火候。通常是用碗舀起缸中的水,先用食指在上头轻擦一下,手指沾到染料后,再放到碗中的水上,如碗中水面迅速推开,则表明缸中靛水颜色大,缸中的水就必须再次调整(往往是加入或减少石灰,米酒的的比例),直到调试合格后方可染色。在染坊中老师傅们有很多口头俗语,比如:石灰多称缸“老”或“紧”,这样的水使蓝靛下沉布不易上色;酒多称缸“软”或“松”,这时染色浮色多易掉色。

3.下缸

缸水的温度要保持在15℃以上,一般在农历十月初生火加温,燃料使用稻糠、棉(花)籽壳或木屑,它们的特点是基本没有明火,持久保温效果好。白天开炉加温,晚上关火封炉,直到来年3、4月份气温升高后,方可停火。刮上防染浆的坯布,要在浸湿后方可下缸染色。布在漫染充分后取出晾在空气中氧化,然后再下缸浸染。这样反复浸染7—8次,直到颜色变为满意的效果为止。

(二)制作过程

1.挑选坯布

手工艺者一般都挑选棉质好的上层布料染制蓝印花布,染制色调一般以纯蓝色为主。

2.脱脂

将所选布料放入含有太古油等助剂的水中浸泡,温度要升到50℃60℃之间,然后再将布料放置在清水中,待2—3天后取出晒干待用。

3.裱纸

刻花所用的纸版,一般用3—5层纸裱制而成。纸质若为贵阳皮纸或桑皮纸需要2—3层,如果是高丽纸就要卜一2层。然后用面粉自制浆糊刷裱,完全晾干后还要刷一层熟桐油,待干后压平使用。

4.画样、替版

先用羊毛自制刷帚(直径为4——5cm),先将一头包扎收紧,然后沾少许颜料粉把原样替下,也可以重新设计新样稿。

5.刻花版

一般用二至三层油板纸订合在一起,刻花时刻刀需竖直,以达到卜.、下层花形一致的效果。刻刀是用铁皮切割斜口后,再用竹片夹紧包扎而制成。刻刀分斜口单刀、双刀、用铁皮自制圆口刀(俗称“铳子”)。1种类型。制花版时以单刀刻面为主,如果要刻制线宽窄一致的效果就要使用双刀。刻制、铳制花版所需的圆点时纸板下垫季青树板,它材质细嫩,不容易伤刀刃,还能起到刻画自如的作用。

6.上油

先用卵石把刻好的花版反面打磨平整,然后正反面刷熟桐油23次,最后晾干压平待用。

7.刮浆

民间蓝花布的防染浆料曾用过玉米粉、小麦粉、糯米粉等,经过几代人的摸索和实践,现在选用了粘性适中的黄豆粉加石灰粉做防染浆。单纯用黄豆粉夏季容易变质,且成本较高;加石灰粉后不仅上浆好刮,染好后也容易刮掉灰浆,豆粉和石灰粉的比例为1:0.7。有时根据花型要求也采用糯米粉和石灰作为防染浆。

刮浆前先在坯布上洒水,刮浆时用力要均匀。刮刀在江浙一带一般用铁煅造而成,手柄为木制圆型;在湖南、湖北选用牛角和木板作为材质制作刮刀。刮浆时接版很关键,尤其是花型复杂的对接版,其要求比较高,准确和自如是最为重要的。

8.染色

同类推荐
  • 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本书属于赏析性的通俗音乐读物,介绍评析了20世纪一百年间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九十多首优秀音乐作品,包括歌曲、小型器乐曲和交响乐作品等,按年代分为五个时段,并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历程、作品结构和音乐风格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评介。本书文字通俗易懂,面向广大的专业和业余音乐爱好者。为了便于读者深入理解作品,书中还配有作曲家珍贵的生活照、手稿等大量图片。本书对了解20世纪中国音乐史大有裨益,亦可作为音乐评论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范本使用。
  •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是我国近代驰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并能融会古今,博采众长,破旧立新,各具面目,成为我国近代艺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这四者中,人们公认他篆刻艺术成就最高,只不过印为小道,到晚年反被他的书画名所掩,他自己也曾说过“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分析了吴昌硕经典印作的技法和创作思想,旨在启发和帮助篆刻爱好者正确认识吴氏印风的演变过程及其艺术精华之所在,把握吴氏印风的本质特征,从而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
  • 盐池1936

    盐池1936

    当对家乡发生在七十多年的那场早已淡出视野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重温时,依然能够从仅存的回忆录、民谣集、地方史志等文字资料中,感受到它的波澜壮阔、如火如荼和生动浓烈。历史早已远去,我们尽其所能再现这段烽火硝烟的岁月,激励今人与后人永记历史。这既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
  • 当代中国译制

    当代中国译制

    有人说如果没有翻译,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传到中国;如果没有翻译,中国的四大发明也不可能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如果说译制是电影在世界各国沟通交流的桥梁,那么译制工作者就是世界电影的普罗米修斯。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译制的过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翻译或者配音,因为诸多的译制生产元素,再加上生产之外的政策要素和市场要素构成了现代中国社会的译制文化。显然,当代的译制文化不仅仅涉及外来作品的引进,而且包括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国产影视作品的对外输出,由此才能说明译制的全部意义。希望通过此书,把我们对译制工作的热爱、体验和认识奉献给广大读者。
  • 正方形的乡愁

    正方形的乡愁

    本书是摄影家阮义忠继《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之后,又一再现二十世纪70—90年代真实台湾的经典摄影。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阮义忠着意寻找不变的价值,跋涉于旧日的乡土、温淡的老镇,记录下遇见的每一张纯朴面孔。80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投递给我们那些已散落无踪的乡愁:成年对童真的乡愁,游子对家园的乡愁,车水马龙的都市对田野农耕的乡愁。黑白的正方形影像,隐藏着最深沉的情怀。
热门推荐
  • 莫让韶华付了流年

    莫让韶华付了流年

    那年,她十四,他六岁,她说:若我为男子,必定策马扬鞭,驰骋天涯。那年,她十六,他八岁,她说:天下之大,只你一人还愿真心待我。那年,他十八,他十岁,她说:前尘往事,该断便断。那年,她洗净铅华,他笑:我愿带你踏遍万里河山,看尽天下风光。
  • 无间天下之皇帝

    无间天下之皇帝

    穿越之前,李烨是个跑龙套的,但是很专业——至少他自己这么认为,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当男主角……一次意外中,他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南朝年轻的皇帝在一场和亲阴谋中死于非命,李烨卷入一个更大的窃国阴谋,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扮演起了皇帝。他终于当上男主角了,只不过是没有彩排的人生大舞台。宫廷内外,危机四伏;朝野上下,凶险莫测。他很清楚,要是扮演失败被人识破,他将死无葬身之地;而若能扮演成功,他赢得的,就是整个江山,整个天下……
  • 浅雪之森

    浅雪之森

    如果BAAL不曾出现,一切都会是另一个模样,没有九圣使,没有战争,没有友情,没有爱情,人们有着坚定的信仰,世界和平,那也许叫做世人的天堂。但世上没有如果,总要拥有各种感情,总有人会离去,当天堂鸟开遍世界的时候,天堂才真正到来。
  • 酒精动物的爱情

    酒精动物的爱情

    说起酒精动物,大家可能会以为是比喻那些很能喝,很会喝的人,千杯,万杯不会醉!其实酒精动物不能喝,很不能!有的动物坐那儿两小时喝半瓶啤酒还吐了三遍,说起来很丢人,丢人不算什么,但在一次又一次吐过爽过后,自以为能突破自己,下次能多喝一瓶,但下次还是做不到···所以这种人面对各种酒,智商相当于动物,故称“酒精动物”。
  • 逆战之特种生涯

    逆战之特种生涯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条除了你,无人能走的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愿意付出多大的努力,去选择梦想的道路!你要接受天赋被否定,梦想被砸碎!你要忍受,努力被否认,尊严被挑战!你要面对,实力被否定,声音被嘲笑!这个世界,有时并不公平,想要在风暴中翱翔,就必须问自己!你是否能鼓起勇气奋力一搏?你是否能收拾碎片继续出发?你是否能抛开一切重新再来?向疼痛、委屈和怯懦说再见!人生的路上没有失败!为爱逆战!Fightbackforlove!现在,让世界听我的!Lettheworldhearmenow!
  • 新关系学

    新关系学

    本书讨论人际之间的各种关系。阐述了在21世纪,良好的个人关系将带来丰厚的商业利益。懂点关系,不仅使人们变得会办事,能办成事,而且能让生活更加愉快。
  • 燕去归来我心绞

    燕去归来我心绞

    “原来我是在做梦呀。”随着她的眼角泪珠花落,心再次翻仰,绞着。春去花来人还在,燕去归来我心绞。从翻脸到甜蜜,走过的坎已经不能再算,可是命运追着我们不放,让我们再次失望。“我们分手吧!”我对他说。“为什么?””你不懂···我是很爱你的···“花落谁家,到头的恋爱将就下去还能将伤口吻合吗?
  • 四大校草遇见千金大小姐

    四大校草遇见千金大小姐

    当枫凌贵族学校转学来了四个神秘而又引人注目的特优生,这四个特优生到底是谁呢?四个校草和那四个特优生在枫凌贵族学校又会出现什么精彩的事情呢?他【她】们又会闪现出什么样的火花呢?结局的结果是什么呢?在他们爱情的道路上;她们会遇见什么困难,她们的爱情是否能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在爱情的道路上,会出现什么坎坷呢?(这是我的第一部作品,有写的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点,我会改正的)
  • 练气之王

    练气之王

    这个世界没有魔法,没有斗气,有的只是练气士。这个世界以气为尊,气能驾驭一切,掌握了天地之气,便掌握了一切。被雷劈为傻子的沈洪,五年后又被纨绔子弟一铁锤给砸醒过来。有道是一朝清醒,才知他娘的,这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啊,白的都变黑了,黑的都给沈洪消灭了。
  • 帝姬皇妹:迦南香挚爱

    帝姬皇妹:迦南香挚爱

    风尚阁告诉你,阅读是件美丽的事情http://www.hongxiu.com/fengshang/缥缈情爱,扣人心弦,路尽头,有你在身畔。她是公主,有最尊贵的身份,却受人欺凌,生活在矛盾中苦苦挣扎。“这些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活下去见证,谁为王者,谁为败寇。”凭着这句话带来的勇气和信念,她作上了最尊贵的长公主之位。她的三哥,高贵典雅的天朝皇帝,教会她隐忍,陪伴她度过生命中最痛苦的时光。正如她所述,她爱他是种与生俱来的信仰。甘苦有情,富贵无义,矢志不渝,尽收天地。命运似乎早就将一切安排好,仿佛又是他,亲手将她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剑锋直指,寒光凛冽,那一瞬,他是否也曾心痛?这时,另一个同样胸怀天下的绝美男子拥她在怀,轻声呢喃着:“等我,有一日救你脱离这苦海,我不要你作他的公主,我要你作我的皇后。”战火纷飞,一场血雨腥风的厮杀席卷大地,面对最艰难的抉择,她毅然选择坠入漩涡。那些无法割舍的,犹如流星划过,只留瞬间辉煌,转瞬即逝。一切繁华过后,也无风雨也无晴。弹指间,已走过斑驳的流年。再回首,梦依旧。本文讲述了一段恻绯缠绵的爱情绝恋,令读者荡气回肠,沉浸其中,如痴如醉。文亦如茶,苦如生命,甜似爱情,淡若清风。小海的QQ群号:172120227我们一起来聊聊吧,欢迎亲们。敲门砖为文中你最喜欢的人物。《亲们,小花,月票,收藏,感谢哈,都是好人呐,好人呐,嘻嘻,谢谢亲的支持。》广告请绕行,评论区留给喜欢这个文的亲们,多谢合作=============================================美文推荐:《烫伤你、爱情的诱惑》(已完结)http://novel.hongxiu.com/a/293527/姐姐的文:钻石伯爵:邪少的契约恋人http://novel.hongxiu.com/a/324061/(完结,而且全本免费喔。亲们速去围观吧,很小资,中国草根女孩与英国上流,华丽丽的文采。)少爷,不可以http://novel.hongxiu.com/a/345670/(纠结虐心)亲们多多支持哈,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