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600000090

第90章 哲学领域的高层次之作

第八十九章哲学领域的高层次之作:《存在与虚无》

美国哲学家丹图在《萨特传》序言里评价萨特的哲学体系:“无论就其范围和独创性,结构

上的大胆和逻辑上的缜密,论辩的力量和对于人类的关心的程度,还是就其整个思想视野的

广博等,都足以与柏拉图和笛卡尔、斯宾诺莎和康德、黑格尔和罗素的体系相媲美。这是哲

学领域的最高层次”。

存在先于本质唯心主义体系

让·保罗·萨特(1905~1980),法国哲学家、戏剧写作和小说家,理论著作有:《自我的超

越》、《情感理论概略》、《想象心理学》、《存在与

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什么是文学》、《辩证理性批判》。

名作《存在与虚无》一书写于二战中,在1943年发表。

《存在与虚无》一书是在前人的观点的基础之上创作的,该书的主要内容讲述“现象学的本

体论”、“自由理论”。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现象学的本体论”,显然是哲学著作。

《存在与虚无》一书提出要建立现象学的本体论,由此消除一些使哲学感到麻烦的二元论,

用现象的一元论来替代。

该书理论的逻辑出发点是现象。他认为胡塞尔的现象学从事情本身入手,即从现象入手的思

想是一种重大成就:“现代思想实现了一个重大的进步,就是把存在归于一系列的显现。”

现象自身就是存在着的、现实的、具体的。研究存在、研究本质就得从现象入手,这种现象

的显现则是存在的本质直观。在萨特看来,并不存在什么抽象的、超越现象的本质,本质是

由一系列的显示存在者的显现决定的。

研究人的本质就必须从现象入手,因为人的本质就是由现象揭示出来的。显现并不隐藏本质

,而是揭示本质,它就是本质。由此,用现象作为“存在”的本质,这就是现象的一元论

。

对此的论证,书中指出通过“反思前的我思”来消除二元论。萨特认为,现实的存在总是被

一种情绪和主观气氛(主观性)所包围和渗透,这种情绪和气氛便是“反思前的我思”。它之

所以为“反思前”,不言而喻,因为它先于反思,处于没有觉察到自我,没有断定自我,没

有区别出主客体的分立状态,因而它又是“无思者之思”,这样反思前的,无思者的意识,

是一个虚无,它是人实存的绝对源泉,同时,这种反思前的我思也就是超出自我之外的自主

意识,是作为排除了意识内容的,根本分辨不出主客体的“纯粹意识”,它不依赖于自我,

又存在于自我之中。这种纯意识的活动本身具有一种意向性,它指向外物,指向自我,并由

此发现和包容作为意识对象的外物,赋予对象以本质和意义,此时意识已超越自身达到客体

,亦即直接“显现”、“指示”客体,与此同时,也就把物的“外表”和“内部”、本质和

现象融合在一起了,这样,意识也就成了无内容的东西,于是作为“无思者之思”的纯粹意

识,也就消除了外在于人的意识的最初前提,消除了古典哲学所说的主客体的分立,消除了

二元论的“弊病”。萨特把这种纯意识活动的意向性或纯粹主观性当成独创,凭借这就可以

排除了二元论,即唯物论和唯心论。

在此,萨特运用“现象学还原法”将意识与产生意识的物质割裂开来,然后将意识推到极端

,变成空无内容的抽象概念,变成抽象的意识是一切存在的源泉,而物质存在则被变成由“

显现”决定的东西,于是他把抽象的“纯粹意识”当成认识世界的出发点。然而,这并不是

什么新的发明,它正是一切唯心主义者所主张的,把意识当做第一性的,非理性的直觉主义

的东西。所以,书中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仍然是主观唯心主义的非理性主义的东西。

萨特根据“现象一元”的现象学原理,提出了两种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存在”;“自在

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即把个人面临的浑然世界,即物质世界的存在,称之为“自在

的存在”,把人的意识的自我存在,称之为“自为的存在”。

如果说“自在的存在”是完满的、充实的,那么“自为的存在”是虚无,亦即洛根丁及

其虚无飘渺的一生。

萨特指出,“自在”和“自为”并不相互反映,相互包容,而只是存在着一种“位置”的距

离关系。

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关于人的自由、人的本质问题占有突出的地位。要阐明人的自由

、人的本质,萨特认为必须先强调存在主义有共同的命题:“存在先于本质 。”什么叫“

存在先于本质”?书中说,“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场,然后才说明自身”。“因为人之

,是空无所有;只在后来人要变成某种东西,于是人就照自己的意志而造成他自身。所以说

,世间并无人类本性,因为世间并无设定人类本性的上帝。人,不仅就是他自己所设想的人

,而且还只是他投入存在以后,自己所志愿变成的人。人,不外是由自己造成的东西,这就

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这原理,也即是所谓的主观性”。

但是,这仅仅是表面之言,无法揭示“存在先于本质”的原理,是一个一切从主观性出发的

原理。并且这一原理在萨特哲学体系中不是孤立的,它是他的整个存在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从理论构成来说,萨特是把胡塞尔现象学还原法用到人的身上;是萨特的所谓“自为存在

”的延伸;人的存在就是人的一系列活动,现象学称之为,存在可以还原为一连串的表露存

在的显现,人的本质表现在这一连串的显现中,对它只能直观,而不能用“知性”加以认识

。

就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的实质来说,它从根本上歪曲和割裂了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的关

系,把人看成是孤立的生物个体,看成是超社会、超时代、超阶级的纯意识的个人;把人的

本质看成完全是由个人主观性决定的东西,借以否认人的社会性;而从方法论上说,萨特否

认从许多的个别中抽象出人的普遍本质,以个别代替普遍,他的理论陷入了形而上学。不单

这样,书中还把人的本性同人的自由等同起来,并赋予这种自由以本体论意义,这也就成了

个人意识。

他认为个人意识是世界赖以存在的条件,意识是第一性的;个人意识构成人及其存在的本质

;个人意识既是人存在的条件,又是人的自由的源泉;没有自由,人则变成虚无,于是他认

为自由即是人的命运,“人是被判决为自由的”。

萨特还把他的自由理论引入到伦理学领域,使它与“责任感”联系起来。他强调一个人要对

自己的存在负完全的责任,要自己主宰自己,不管发生什么情况自己都要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问题是个伦理问题,在伦理学领域中萨特把人的

存在——自由与“责任感”联系起来是很重要的,他使人意识到对自己的存在、行为应负有

严肃的责任。

但是,萨特在强调个人对自己、对他人、社会承担责任时,把个人承担责任绝对对立起来,

并试图以此来约束个人绝对自由,使人做到诚实,这就使他关于人是绝对自由的理论陷入二

律背反之中。萨特一方面主张人对自己的行为,对他人负有完全的责任,另一方面又否认个

人作出自由选择时的伦理标准的客观性。萨特不承认客观环境对个人主观意志、个人责任感

具有制约性;不承认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也负有责任;在道德领域里,把

道德的责任感与道德的阶级性对立起来,这就不能不否认产生道德责任感的社会历史根源,

结果必然使他的关于责任感的理论,在道德实践中成了无稽之谈。

与萨特自由理论联系的是萨特的“行动哲学”。萨特认为,存在主义崇尚人的自我意识、人

的自由和自由选择,决不可把它称之为清静无为的哲学,因为它以行动来解释人;也不可把

它称之为悲观主义的人生观,因为它主张人的命运在自身,存在主义是乐观主义的,是一种

行动学说。因为它告诉人们:不要怯于行动,人的惟一希望是在他的行动之内,行动是使人

生活下去的惟一事情,所以,存在主义是一种行动和牵涉的伦理学。

发展前人高层哲学

《存在与虚无》一书的主旨思想是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以及关于世界的荒诞性。这种把

存在与本质割裂开来的思想,显然是形而上学的诡辩论。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岂不是主观

唯心论、唯意志论?但我们对他的哲学思想的估价,必须和他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联系在

一起。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的发表,正是法西斯势力这一种“恶”,在欧洲日益猖獗并

正在造成巨大灾难的时候。这在当时条件下,这部论著正是带着与这种“恶”相对抗的性质

。对人和社会关系的一种批判性的认识,其中包含着作者本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否定。

特别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力量还在于,它一方面指出了现实的荒诞,另一方面又给予在荒诞

之中挣扎的人们指出了一条出路:自我选择。在某种程度上,给了人们一种用来摆脱苦闷和

失望的精神力量。这就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战后的法国、西欧和世界某些国家风靡一时的社会

心理基础。书中思想是复杂摇摆不定的,又深刻地渗透了现实主义的和乐观主义的倾向。但

真实地描述生活的意图同他的悲观主义的存在主义形而上学发生了冲突。由此可见,书中的

世界观是自相矛盾的。书中力图克服主观主义,但是存在主义的观点使得他在认识论和道德

方面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标准,否定了社会生活中的决定论。

总之,《存在与虚无》这本书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著作。但是,这部著作对资本主义法

西斯主义作了某些深刻地揭露,对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也具有重大贡献,不失为人类进步

事业的著作。

同类推荐
  • 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本书收录了《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改革开放30年与城市发展的战略转型》、《中国城市正进入品牌价值时代》、《五大趋势预示中国城市新价值》、《生活质量是检验城市价值的唯一标准》等文章。
  •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问题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就有很多先哲展开争论。在西方,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波,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论述过有关人性问题。
  •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本书收录梁晓声先生1993到2013年二十年间思想随笔43篇,追问中国,思考社会,贯穿始终的是作者的平民立场和人文情怀。其中《当交管撞上人文》等新作是首次结集出版。梁晓声的思想随笔质朴,淡泊,犀利,是2013年一部有分量的作品。
  •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公共广播电视制度自80多年前在英国问世以来,深受各国政界、学界和公众的关注。与私营商业广播电视相比,公共广播电视具有抵御不良政治和商业势为侵蚀、维护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制度特点。本书以市场化背景下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的危机与变迁为研究命题,揭示了传播制度背后的政治经济思潮和权力影响,探索了公共广播电视与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 新班主任带班技巧

    新班主任带班技巧

    班级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班级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班级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班级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热门推荐
  • 脂点三国

    脂点三国

    东吴书院一年一度的迎新到来。纵横系的迎新负责人周瑜刚抬起头,视线就被一个身着浅粉色衣裙外罩猩红斗篷的少女所吸引,倒不是因为这位少女生得明艳动人,而是她身后,跟着六位白衣飘飘、抬着三只朱漆大木箱、累得香汗淋漓、娇喘微微的妙龄少女……这是谁家刁蛮女子?周瑜分明有些怒。
  • 走出婚姻走进家

    走出婚姻走进家

    三个离婚不离家的故事,三段婚姻与家的纠葛。用黑白文字诉说斑斓生活,也许每个人的爱情与婚姻都有许多坎坷,但只要归宿在彼此心里,那波折也只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爱情和婚姻,跟幸福一样,是要靠感知的。你感知到的,就是你的爱情、你的婚姻。而家更是需要感知的,只要这份感知在,即便没有婚姻,一样有家。
  • 宋枭

    宋枭

    北宋末年,靖康之耻;大厦将倾,血火河山。斩不尽的仇人头,流不尽的英雄血!男儿志,枭雄胆;袖里乾坤掌中剑,我命由我不由天!
  • 孔夫子的麻辣学堂

    孔夫子的麻辣学堂

    你必定也已经知道,孔丘老师早就不满足于旅游教学的形式,为了把自己的思想更加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们,他便决定不再到处闲晃,专门开办一所成功学校。这可是个干载难逢的机会,上了他老人家的课,成功还不是手到擒来之事!你若还是不信,不妨先去试听两节再下定论。瞧!学校已经打出广告:孔氏成功学校,历史悠久(两千余年),师资优良(圣人亲传),免试入学,欢迎试听! 没见过孔子拿西瓜刀砍人? 居然还鼓动学生去收保护费? 放狗咬客人?率众扁人? 有没有搞错,至圣孔子何时成了“极道鲜师? 本书彻底颠覆你对孔子的刻板印象,在嬉笑怒骂之中,让你深刻领会孔子的微言大义。
  • 永恒神剑

    永恒神剑

    这是剑的世界,没有花哨的法术,只有修炼到极致的剑法。万般皆下品,唯有剑最高。无上剑塔,剑神十层,剑截天河,动苍穹;中央帝国,剑中皇者,剑斩星辰,灭天下;北极剑域,踏天剑者,执掌剑道,踏天而行;西域雷帝,霸绝九天,却壮年陨落,流入凡尘。一个少年,身负血海深仇,从最底层剑谷走出,得雷帝传承,闯雷域,入北极,灭剑塔,终将成长为剑神之王,踏天而行。
  • 压力决定动力

    压力决定动力

    现实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人们常把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忧惧、负担统称为压力。在庸人的眼里,压力无疑是一种负重或拖累。而在强者那里,压力却变成了动力,他们把在压力下取得的成功及其所运行的轨迹归结为:压力——动力——胜利。其深刻的内涵可以注释为:压力产生动力,压力决定动力,压力与动力的合力又派生出了意志力、毅力、耐力、执行力、战斗力,而最后又生成了能力、权力、盈利、胜利。
  •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詹新惠从党报集团体制的历史沿革到党报集团经营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阐述。自然,书中所论列的观点未见得都准确,有些研究可能还受到实践的制约。便至少这本书引起了我们思考的兴趣,也开启了新的思路。
  • 迷茫管家与懦弱的我宇佐美同人

    迷茫管家与懦弱的我宇佐美同人

    宇佐美兔子线圆了在动画里走管家线的遗憾管家有什么好的我大兔子才是天下第一
  • 金牌替身,厉少请自重

    金牌替身,厉少请自重

    他是国内最大的厉天集团当家人,冷漠,高贵,洁身自好,被誉为本世纪女人最想扑倒的极品男人。她是身怀武艺的明星替身,娱乐圈小渣渣,单纯普通,一场意外她把他当成解药,染指了大众情人。“厉慕辰,快点放开我,否则一会儿我一定揍你。”“揍的还少吗?这是你欠我的。”“我,我欠你什么?”“欠被我扑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青狐语传

    青狐语传

    片段一:“?鄀,你当真要如此?”“君玉,我们虽然是夫妻,可我同样身兼青狐一族的守护神,我有义务护他们周全。”片段二:“竹钰,等你长大修炼成人我便乘那白鸟齐冠娶你可好”“赵哥哥,娶是什么意思,公主说女生不可以轻易答应男生要求的”赵缊之但笑不语,只是摸了摸竹钰的头,遥望巍峨的天宫沉默。片段三:“你为何这般残忍,那可是我最亲的人啊。”“不知你在说什么。”